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少年台湾读后感 > 地图 > 少年台湾读后感,2024少年台湾读后感
少年台湾读后感相关栏目
少年台湾读后感热门栏目
少年台湾读后感推荐
少年台湾读后感

(共 7122 篇)

  • 1、 读蒋勋《少年台湾》有感
    读蒋勋《少年台湾》有感 梁铭家 “我看到礁石的兀立傲岸,遍体鳞伤。我看到浪涛激情热烈如死的拥抱冲撞,永不停止。每一道涓涓的流水,从岩石的体躯上流泻而下。仿佛泪水,仿佛悲怨到无话可说的泣诉,一条一条,泪流如此。或许,我终于知道我泪的归宿,是这岛南端一片无际的旺洋。”——《少年台湾》 初闻这本书,我就被“少年”二字吸引,充满着青春、动态与不羁。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我一直很好奇,很想去的地方。一个岛屿,四周环海,我猜想,那里的少年正如大海之子,充满浪花奔涌气息。果然,这本书的内容更充实了我的想象。抚翻书页,恍如望见:海风徐徐,少年游子赤脚奔跑在海岸,无际的沙滩留下扭动的脚印与冲涌的海浪嘹亮生命之歌;少年又蹬上礁石上,无目的呐喊着,青筋凸起,呼喊之声被飞溅如雪的浪涛托举向高空,正如少年热血斗志的爆发,海风撞击他坚实的胸膛,回应他少年的击掌;黄昏的霞彩火一般燃烧得如此炽旺,好像要坚持把一碧如洗的天空全部烧红,游子变成一个小剪影。这就是我关于一座岛、一片海、一群少年、一处青春的想象。虽然我的想象与书中的台湾少年有所不同,但他们各自内心都有这样一片大海之子的剪影。 书中的描写,是这么的真实,这么具体,那些长久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的独特生活记忆,嗅觉的、触觉的、身体的那种记忆,读的时候带动着你全身上下的细胞共同去试探、体验。情节中有很多的悲剧,突然停止的结尾,死亡、生命活力、哀情无奈,如浪花在翻涌的海浪中起起伏伏,在一道霹雳闪电下倏忽逝于苍茫深蓝中。这是读者所描写出年轻的台湾,他们很冒险,奋进,甚至很鲁莽,不知天高地厚,不畏生死去做一些事。那是一种充满顽强与耐苦精神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地迸发,甚至与残酷、毁灭一同燃烧。 作者把它看作一种美学,它不太讲合理,它们或许暴烈,非常情绪化,很容易自我毁灭,然而它并不在意毁灭。我感到,冥冥中,那是另一种存在,在大陆的臂弯中,一座显得渺小的岛屿,充满着独特性,独有的环生活,独有的土著文化,独有的历史积淀,因而具有着独特的如海浪般放荡、漂亮的生命质感。 文章地点是一个散落式,读的过程也正如你也在游荡流浪,感染上这独特探索、好奇的少年情怀。在繁忙喧嚣中,拥有着这本书,这文字,读着,心灵也被撞击着,在忙碌学业三点一线中,寻找回那属于自己的青春活力,为自己而跳跃欢呼呐喊的少年。
  • 2、 关于台湾作文

    作文应该被每位学生重视起来,作文,是成文成句的一种能力体现,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背诵一些优秀的作文,那大家是不是不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呢?你也许需要"关于台湾作文"这样的内容,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关于台湾作文 篇1

    就在我埋头开始“下牙”(非下手也)时,身边一阵欢呼,我大惊,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俄顷,马上坦然:原来妙穗遇到了昔日的同窗好友,她们逛夜市也逛到这里来了。看着她们的亲热劲,我十分感慨:年轻真好啊!他们能够一口气吃下那么大的一个鸡排,真是有本钱打底呢。而我,吃吃停停,半个鸡排下肚,就再也无法消受了,手里的半块鸡排成了负担。说句实在话,鸡排确实很好吃,尽管你可以把它归入“垃圾食品”一类,尽管它的个头大得让我实在无法“完胜”。

    为什么鸡排要做得那么大?我想这是谁也说不太清楚的。至少,做得小,那就辜负了“豪大大”的美名了。难怪所有的鸡排店都打出一行字:本店鸡排,一律不切。

    我们开始从原路返回入口处(车在那里等着)。看我几乎“按兵不动”,秀玮指着一个摊位里的一只大面盆对我说:“大哥,试试这个。”面盆里汤汤水水的,一小块一小块浅褐色的“果冻”挤挤挨挨,上面浮着几只柠檬。“大哥您误会了,这可不是果冻,上面的也不是柠檬,这是台湾特产,叫爱玉。”我问:“像果冻一样的东西是用琼脂(一种果胶)凝结的吧?”我显得很自信。然而秀玮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不是。爱玉是山里的一种植物,要制作爱玉冻,得先将爱玉籽裹在纱布里放在冷开水中浸泡,不断搓揉,等到它的果胶被挤出来后,不消一会儿,透明、滑软的爱玉冻就成了。加冰块和各种配料,一杯香气润喉、清爽可口的饮品,绝对让人爱不释手。”摊头招牌上写着许多品种可供选择,有:粉圆加爱玉、爱玉加鲜奶、绿豆加爱玉、爱玉冰,等等。我点的是爱玉冰。手持一杯吮吸着,深深为之陶醉。这真是妙不可言的'饮品。我想到的是,哪一天这件妙物能大规模地引进大陆,那么,风靡一时的珍珠奶茶就可以退位了,因为无论品质还是味道,爱玉都更自然,更爽口,更胜一筹。

    重走老路,我格外注意来时忽略的一些我认为有特色的小吃,自然,我心目中的“特色”,权重很大者在于名称的“好玩”。比如,生炒花枝。我不解。秀玮说:“所谓花枝,就是鱿鱼的爪。”我明白了,看到花枝和一些花花绿绿的蔬菜在一个锅里翻炒,以为是一道小菜,就此别过。又比如,大饼包小饼。我问老板有什么说法。老板见我不像要买的样

  • 3、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土层出不穷,中华美徳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人那就数台湾的救世主郑成功。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地。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抢、掠和残害乡亲。所以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恨。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3月,郑成功率领2万5千将士,分成几百艘战船展开了收复台湾的伟大壮举。一天,有4个高山族同胞端着一盆金银草土来是试探郑成功到底是不是诚心诚意想把台湾救回的。可是,郑成功却丝毫没有贪污老百姓们的钱财,而是通通把这些钱财,给退回了,并说了一句:我郑成功率领大军来到台湾,是为了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的,不是为了金钱与银子的!郑成功的这一句话传遍了整个台湾岛。许许多多的台湾人民积极参加收复台湾的大战中来。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奋战被占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好景不长,郑成功这位大英雄,在台湾解放的半年后,他中年早逝了。但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撰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开辟荆楱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为什么郑成功能收回台湾,并赶走荷兰人呢?想必,是谁都会情不自禁的问起这个问题。如果仅仅靠郑成功带来的2万多军兵会有可能会对付得了荷兰的那一帮强盗吗?没错!正是台湾同胞和中国同胞两岸同胞联手,团结起来才赶走荷兰人收回台湾的。

    我还记得有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户农夫家里,有3个儿子,但是他们老是互相打架,内讧,农夫就想到了让他们折树枝只知道团结的力量。3个儿子从外面捡回来了好几根树枝,农夫把树枝捆成一团,分别让3个儿子轮流去折,但都没有成功,农夫又把树枝一根根的让3个儿子折,3个儿子毫不费力的把树枝折断。农夫语重心长的对3个儿子说:你们3个兄弟一旦团结起来问题就会一一攻破,一旦不团结一致,凭借你们个人力量,问题就会不可战胜!正如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集体,才能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最终赢得胜利。不论我们在学习上,还是在

  • 4、 《台湾单车环岛笔记》读后感

    读《台湾单车环岛笔记》的收获

    自从读了葛磊写的《台湾单车环岛笔记》,更坚定了我闲暇时放下懒惰之身骑自行车运动的想法。借鉴于作者在书中介绍的骑行经验,付诸于我的行动中,在身体力行中有了点感悟人生。

    题记: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安静

    岁月沧桑,经历多多。

    不惑之年,不知不觉,心态已变。

    远离喧嚣的尘事,崇尚纯朴的自然。

    一日,闲暇无聊,骑自行车远行。参观一个红木家居馆,徐老板好客,介绍红木的分类,旁证博引,讲古道今,做为天津人,知道青岛的很多人文典故,让我这个本地人很感兴趣。例如:康成书院、沈鸿烈、不其城、凤凰古村、石桥庙。

    参观其书房哲艺阁,仿宋代书案,简单大方;仿明清书橱,古色古香;带鬼脸的书床,韵味十足。老红酸枝,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的家具真才实料,天然雕刻。其女妙龄,抚古琴轻弹,琴声瑟瑟,身临其境,荡涤心神,原木香香,心静心安。

    安静,心灵的解脱。

    我曾经到过一个古村落,凤凰古村,明清时代的瓦房,草房。村里相对的安静,偶尔鸡犬相闻,老头老太太坐马扎晒着太阳,和谐。

    能静下心远行,何尝不是一种生活。

    徐先生很博学,从青岛的人文地理聊到现在祟尚的国学,不愧为哲艺阁的主人。宁静致远更是一种境界。

    临行,徐先生以老红酸枝样板相赠,所谓十檀九空,绝对真正的老料。自己做一串珠子把玩把玩。文玩,玩一种心态,不是玩物丧志,这是一次心灵经历的记录。

    试问浮躁的社会,现实的人们,有几人能真正安静下来。

    无须避世避人,我说我将去远游,不需你相送

    骑行者健康!

    经历

    马鞍山,得名因远望两个山脊凸起像骏马的鞍鞯,简称马山。风景秀丽,地理人文故事丰富。故乡民谚曰崂山高,高不过马山,山上的狐仙因有求必应,闻名于乡里。而马山最吸引我的是那盘山十公里的专用自行车道

    我看到了一只金毛犬穿着鞋子赖在原地不肯上山,看到了一只喜鹊站在它的枝窝旁,看到一片芦苇安静的沐浴阳光,看到那大片的石林矗立千万年,看到枯树另一面的美,看到不知名的山洞不知通向何方,看到红彤彤的小山果依旧鲜艳,看到一只山鹰定在空中半天不动弹,让我误以为是一只风筝,我看到蓝天下的胡仙庙,我遇到了很多面带笑容的人们

    迷路时,同伴在山顶电话呼唤集结,告诉我一条扛车上行的台阶路,他已经节约时间上去了。我望着婉延的台阶路,感觉以自己现在的体力扛车上山不但费时还很费力。下山的骑行者告诉我一条骑行的道路,我绕路从山后骑上去了,同伴也来

  • 5、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范文

    导语:郑成功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让被侵占30多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的功勋永载史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作文精选【1】

    在我读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我立刻对郑成功肃然起敬。他那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他深深的爱国情怀时刻打动着我。

    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入台湾,开始了他们残暴地殖民统治。 1661年4月21日 ,郑成功亲率两万余将士,于 4月30日 登陆台湾。由于有台湾民众的大力支持,入侵者很快被逐出台湾。而后,入侵者几次反扑,都没能在攻入台湾。1662年2月,荷兰入侵者终于被郑成功一举击溃,一些残兵败将也狼狈的逃走。从此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击败侵略者,收复了台湾,是依靠他那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他的进攻强而有力,弹无虚发。足以表现他收复台湾领土,解放台湾人民的坚定决心。他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毫不畏惧,依然沉着冷静,一次次给敌人以痛击,最终收服了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里。

    郑成功,一个英勇无畏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华儿女,他们都为祖国做出了贡献,我们怎能无动于衷?所以,我们要立刻行动起来,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作文精选【2】

    郑成功是我很敬佩的一个人,因为他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让被侵占30多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的功勋永载史册。

    宝岛台湾在17世纪的时候,就遭到欧洲荷兰人的侵略。荷兰人看中了这块宝地,就在1624年侵入台湾建城堡,抢台湾人民的财物,屠杀他们,奴役他们,而明朝政府因为腐败无能,统治不稳,所以侵略者才有机可乘。郑成功在明朝灭亡以后,曾经组织义军抗清,把福建沿海的厦门,金门和岛屿作为基地。他得知台湾人民在侵略者的压迫下十分痛苦,就决定在1661年春天率船队进军台湾,赶走侵略者。

    郑成功在厦门又操练官兵,又聚集粮食,为的就是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中国军队乘风破浪,登上台湾,荷兰侵略者大惊失色,慌忙迎战,还是打了败仗 ,就龟缩在他们建的两座城之内。郑成功把他们团团围住,并让他们投降,荷兰总督竟要求郑成功退出台湾,愿意年年进贡,被郑成功坚决拒绝。

    1662年初,郑成功发动了总攻击,他向敌人的阵地猛烈开火,荷兰人民走投无路,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 6、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选择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这个副标题让我感到很亲切,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我对台湾的认识是从小学语文课文《日月潭》开始的,但是对于那篇课文,到现在能记住的也仅剩下这个地名。中学时代我开始喜欢听台湾艺人的歌,现在也非常喜欢一些台湾歌手或乐团,比如五月天。而目前,我对台湾的一些动态的关注,主要通过央视的《海峡两岸》栏目。也就是说,对台湾的了解,要么来源于小学教材,要么仅仅是当地的音乐,最多也突破不掉中规中矩的电视节目。显然,光凭这些,我只能很抽象、很笼统的看到她的样子。

    《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在我来看,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真诚而朴实。30万字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两岸百姓加强交流与交融的衷心祝愿。阅读《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过程就如同跟随一个台湾导游走过一段台湾怀旧之旅,有回忆,有感慨,有嬉笑怒骂,读这本书的收获除了对台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之外,也感受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关系。

    在书中回忆的这30年里,历史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地催击着两岸: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台湾十大建设",直接推动了台湾经济腾飞;同一年,邓小平开启了令世界震惊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内地几代人的生活走向;1979年中美建交,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进入新时代……但是,两岸的交流大多限于政治层面,两岸民众之间其实是相当陌生的,彼此都不太清楚对方这些年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作者意在通过此书让两岸民众之间多一些了解,作者认为,两岸人民本应该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历史因素让我们渐行渐远而产生许多误解与矛盾,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

    看完《我们台湾这些年》,仿佛看到了一部邻家男孩的成长日记,倍感亲切。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本来就是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事,我们可以在这个前提下求同存异,携手共创民族的再次盛世,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时下,尽管台独势力依然严重,尽管党内纷争不断,但是,只要两岸人民的利益一致,只要两岸合作的基本点没有改变,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两岸统一的夙愿一定能够实现。

    我很欣赏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作者献给两岸读者的话:不管历史走向何方,生活还将前进,我们依然血浓于水!

    2014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崔雪彤

  • 7、 看《台湾往事》有感
    观《台湾往事》有感 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台湾往事》,但在脑子中一直有着对这部影片名字的模糊记忆,忘了是听朋友说过还是它获得华表奖的原因,总觉得熟悉的很。今天静下心一口气把这部片子看完了,心里的感慨也像窗外的风一样停不下来。就是这么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普通的人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生活长卷,每一个人行为、思想、命运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 主人公家族的变迁、感情的变化、人事的变动都透视着漫长的历史,尽管有的地方点到为止,可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却很大。我想心里装着一个"情"字去品这部影片,悟出的人生意义会更多。影片里我们看到了母子情深、看到了为忏悔而转变的友情、看到了为爱痴痴的等待,看到了思乡的痛苦无奈,看到了骨子里的爱国情。这一份份的情感无时无处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出现,面对着种种情感我们又是怎么做的?是否小心翼翼的珍惜?是否用尽全力去维护?在面对利害抉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情看得更重一些?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似乎都觉得当下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更有甚者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在我们质疑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大到于国于家、小到于人于己我们有没有一直怀着一份真挚的"情"而努力?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是我们这一个个个体,家庭组成的大的集合体,是我们共同努力,付出才创造的共同体。其实这个"情"字说来说去是一种思想,没有这"情"我们不会看到影片中平淡而感人的故事,没有这"情"我们也不会惆怅慨叹。 人在一生中会面对很多对与错,得与失的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心怀一份"情"。人在世,情在心,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而不失精彩。
  • 8、 台湾食堂观后感

    《台湾食堂》是一部来自台湾的纪录片,由陈建鄂导演,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台湾食堂》是一部有关台湾美食的纪录片,有13集,每集24分钟。首播日期是2013年7月21日。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我不由的想到另一个与其很相似的名字:《深夜食堂》。不过,就内容来说,《深夜食堂》是一部以美食为饵的日本电视剧,讲的更多的则是美食背后每个人的故事,比如说喜欢吃八爪香肠的黑帮老大,喜欢茶泡饭的三姐妹等等;而《台湾食堂》是一部以介绍台湾美食的纪录片,内容上更侧重美食的介绍,若非要比较的话的,则更像是2012年央视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不过这两者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舌尖上的中国》开篇就是松茸之类的东西,拍摄手法精致,故事也算感人,介绍详尽,确实能让人垂涎三尺,可是,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普通老百姓,13亿中国人,谁吃过这玩意儿?别说吃过,就连见都没见过,甚至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东西。末了,也只能是看看,该吃米饭的还得吃米饭,该啃馒头的还得继续啃馒头。美食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而《台湾食堂》则更显得真实和平易近人,里面有镜头不止一次问及台湾人什么才算是美食,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妈妈的味道。没错,妈妈的味道,就是那些以前经常吃的,天天见的东西。所以从这方面说,整个《台湾食堂》的基调都是在强调平民化,大众喜欢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美食。所以里面才会有什么台北辽宁街的夜市,还有什么国旗屋之类的地方,都是些大众看得见够得着的地方,而且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够吃的到。更不用说里面做披萨的法国小伙子,而且还没有自己的店面,开的是流动摊贩车,要是在咱这边,别说美食,能没事就不错了。当然,这也和台湾的地缘有关,而且整个看下来,台湾饮食也是兼容并包的。什么日本的天妇罗,南美的玉米、凤梨(菠萝),马来和印尼的香蕉,最后都成了台湾的独特产品。

    里面还有几个有趣的数据,比如说日本人每次来台湾都会参观台湾的香蕉园,而且日本人不喜欢臭豆腐,但香港人却情有独钟。台湾原来是不吃牛肉的,因为牛是用来耕地的。台湾菜的源头的福建菜,而福建菜的来源是河洛饮食。

    《台湾食堂》就像很多台湾电影一样,有点台湾宣传片的嫌疑,不过,如果是一部有诚意的宣传片,还是会有人喜欢的。说到宣传片,我想起一部电影,片名叫《三个未婚妈妈》,刚开始看以为是一部爱情片,中间以为是亲情片,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南

  • 9、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600字

    导语:郑成功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让被侵占30多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的功勋永载史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作文精选【1】

    《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文,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两袖清风;什么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死亡,不惧威胁;什么是为国捐身躯,洒热血!在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郑成功自小习武,师父们都夸他:天资聪慧,是个可造之材!他长大了,看见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目睹了中华大地被侵略军糟蹋得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他愤怒了,组建了一支铁人军,浩浩荡荡向台湾进发。驻守台湾的荷兰人害怕了,主动提出每年进贡黄金白银一千两的条件,郑成功不为所动,毅然进攻,终于在不懈努力后,收复了台湾,在宝岛的土地上,插上了中国鲜艳的旗帜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血沸腾。为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他不受诱惑、不贪金钱,一心为祖国出力的决心而热血沸腾!

    正是这一切,频频地感动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提升了我的爱国之感!此时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许多爱国主义者的面孔来:

    钱学森,他不留恋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不顾及祖国当时要设备没设备,要金钱没金钱的贫困,毅然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用自己丰富的才学知识,让祖国慢慢地从迷茫中醒了过来,一跃成为科技发达的富饶之乡。

    董存瑞,他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地舍身炸碉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疯狂扫射的枪口,任凭鲜血如泉涌般喷出,像一朵娇艳欲滴的,绽放得最绚丽的玫瑰

    是啊,一幅幅华夏王朝的画卷,一个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不断出现。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一时我脑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心里也装下了无数的感慨。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成几何时,是那般辉煌;成几何时,又是那般的失落。我们有共同外貌: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每一个中国人,听着女娲、大禹的故事长大;每一个中国人,都知晓冬子、雷锋那千载不衰的佳话。不论我们走到哪儿,都会把龙的形象看作自己永恒的图腾!但是正当我无限遐想时,一个个汉奸倭寇的形象却在我的眼帘中挥之不去,他们是那么的渺小!

    他们,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为了成堆成山的金银珠宝。竟出卖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国!这些讨厌的汉奸们,把中国的情报卖给他国,他们忘记了自己流着中华母亲的血,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样的卖国奴,他们的下场,大家都能瞧见。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0、 台湾光复观后感

    台湾光复观后感(一)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

    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

    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04

  • 2019-10-24

  • 2019-11-16

  • 2022-05-25

  • 2019-10-28

  • 2019-09-22

  • 2021-07-1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1-04-21

  • 2019-10-04

  • 2022-04-19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0-0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1-04-27

  • 2021-09-11

  • 2019-10-24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09-25

  • 2019-09-23

少年台湾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少年台湾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少年台湾读后感、2024少年台湾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