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 > 地图 >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2024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推荐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

(共 2076 篇)

  • 1、 读纪萍《女检察官手记》有感

    读纪萍《女检察官手记》有感

    作者:张硕

    《女检察官手记》是作者纪萍从女性检察官的工作角度来直面法治进行诸阶段的一部富有大爱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纪萍是一名从事检察工作十余年的高级检察官,她深知犯罪是心灵的一种不健康的纠结、释放、宣泄和对抗,而拯救心灵则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需要施救者细致地体察个体生存的不幸,尊重个体情感的需求。检察工作或许不能完全实现这一诉求,但检察工作能保证每一朵灵魂感受到法律特有的柔性呵护,因为法律的终极目的并不在于体现其刚性的严厉惩罚,而是拯救灵魂。

    《女检察官手记》封面

    通读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文字格外细腻,文风通俗中透着亲切,像是孩提时,母亲于睡前在孩子们耳边轻柔笃定的讲述前人留下的一个个故事。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又能体会到作者的客观冷静,像是一位历经寒暑的智者坐在讲台,用清晰的思路去剖析每一个真实故事的缘起人散。

    在基本内容方面,作品的涉及面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包罗了社会,婚姻,爱情, 家庭之中诸幅困扰现代人幸福生活的图景。也正因如此,作品涵盖了《刑法》之中侵害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诸多罪名。作者分析的每个案例都是检察人员经常面对的犯罪行为,其中有卖淫犯罪、抢劫盗窃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等各式各样伴随当代社会飞速发展而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的根基,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毒瘤。作者从这些犯罪之诱因入手,缜密分析,内容全面平实,从探究根源处引入,自分析透彻中衍出,展示了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

    在作者富有关爱的视角下,每一起犯罪所伤害的对象都可以算是肉体或者精神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提升至关重要,保护他们的法益也必不可少。因此,作品对于所照射出的众生镜像的分析也大多从精神层面展开。或许是作者本身也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纪萍对于当代女性精神层次缺失的分析鞭辟入里,很有警醒意味。她还在书中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生活之内知足常乐的缺失,爱情之中遵法理智的缺失,事业之外血肉亲情的缺失保持警惕。

    本书的最后一段文字是作者在2009年春节所写:"一位被判无期徒刑的女服刑人员说:‘每年春节,只要听到隐隐约约的爆竹声,就蒙在被子里大哭!’或许我们无法体味她的感受,因为我们是自由而幸福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病房无家人,牢中无家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浑然不知已经置身于幸福

  • 2、 我的检察官之梦

    最近一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成为了人们谈天的话题,大家都很喜欢正义无私的“达康书记”。我却迷上了陆毅饰演的检察官“侯亮平”。检察官,是我从小的理想,而正直的侯亮平便成了我的偶像。我总是梦想着何时能走进法院,站在“公诉人”席上。终于,我得到了一个靠近梦想的机会——

    学校正在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其中有一个“模拟法庭”的比赛。当接到老师交给我“公诉人”的角色人物时,我既兴奋终于能使梦想更近一步,又为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角色而担忧:这个任务是多么神圣啊,如果我在正式庭审时说错了怎么办?最终我还是说服了自己,我一定能做到!

    为了这次比赛,学校还让我们到法院旁听了一场庭审,并请专业的律师指导我们。“‘公诉人’这个角色是正义的代表,你在询问‘被告人’时,一定要严厉,要义正言辞的。”律师指导我说。于是,我时常对着镜子练习,心里想着“严肃、正义”;有时盯着同学“讯问” 他。渐渐的,我开始找到了这种严肃感。经过每天刻苦的训练,每个角色的磨合,我们做好了比赛的准备。

    比赛当天,我穿上了黑色西装,系上了领带,别上“人民检察院”的徽章,充满自信。当我看到观众席上坐满了同学,评委席坐满了真正的检察官和法官时,我又开始紧张:我要是说错台词或者没有表现到位怎么办?那我就对不起我这身服装,对不起自己了。在候场时,我还在不停的熟悉台词,酝酿情绪。

    该上场了,我抬头挺胸地走到“公诉席”。“开庭!”审判长敲下法槌,庭审开始了。“被告人,公诉人现在当庭对你进行讯问……”我牢记老师的指导,严厉地进行询问。终于我们井然有序地完成了比赛,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表扬。

  • 3、 从海瑞看检察官—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从海瑞看检察官—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徐文辉

    《万历十五年》共七章其中就有专门一章描写海瑞,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这既是该章的标题,更是黄仁宇先生对海瑞的真实评价。一方面认为海瑞行为处事古怪,与时代发展不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是明朝的模范官僚。虽然海瑞从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但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并牺牲自我的精神,并且自己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统伦理道德。

    在我看来,在海瑞的身上体现出了以下的特质:

    一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信仰和敬畏。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海瑞保持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极大信仰。始终用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忠孝要求自己,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也正是这种强烈地信仰,让他内心对传统伦理道德保有敬畏之心,认为传统伦理道德是神圣的,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二是言行如一,说到做到。可以说海瑞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者和践行者,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明朝官员的俸禄极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水准有时都难以维持,但海瑞欣然接受,

    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甚至不够殓葬之资。

    三是原则性极强,执行规定不打折扣,不论人情事故。回顾海瑞从政二十多年,对成文规定执行地不折不扣。任浙江淳安知县时,严格执行钦差大臣的俭朴规定,致使钦差大臣不入淳安;任南直隶巡抚时,严格执行官方限制大户过多占有土地的规定,强迫自己的救命恩人徐阶退田十几万亩。

    四是精细入微的人文关怀和生活阅历。文章中提到海瑞审理一起因奸杀人案件。该案案情是妻子的哥哥前来索取欠款,之后与丈夫发生扭打,进而失手将丈夫推入水塘淹死。为掩盖真相,丈夫的尸体被哥哥沉入水底。恰巧案发前有一朋友极其仆从在他们家住宿,知道这件事后不敢声张。后经邻居报官,至此案发。经初审认定,此案是因奸而致谋杀。例如是死者的妻子与这位朋友必有奸情,不然,何以偏偏在这位客人到达的那天,丈夫突然丧命等等。后经海瑞审查后发现多处疑点,认为此说法从情理上讲不通:一则妻子与她的丈夫生有二子一女,决不会如此忍心;二则这位朋友家境一般,且早已娶妻,最多成为此人的小妾;三则若真有此事,那也应当是参与密谋的人越少越好,为何要牵扯上这位朋友的仆从。正是由于海瑞细致入微,注重情理,促使一件冤案得以

  • 4、 女心理师咨询手记的读后感800字
    女心理师咨询手记的读后感800字 这本以婚外情为案例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已婚的女人,但在读这本书时,感触很深。可能它里面有些故事触及了我的内心。 该本书里的人物角色分别是何梦瑶(女心理咨询师)、林云漠(何梦瑶的师兄,是一个博士生导师,与何梦瑶有着缕缕情丝但又是永远的心灵上的朋友)、李岑岑(美女主播)、杨洋(二十多的青年)、许菲(杨洋的女朋友)、方心怡(林云漠的女学生,爱慕着林云漠)、豆豆(何梦瑶的儿子)等等。 这本书时我在学校的图书馆偶然看到,便将它借来看。最近的我对心理学方面上的书籍特别感兴趣,虽然我的专业是护理,但是我内心想以后去考心理咨询师。但是,我的口才并不好,这令我非常苦恼。 花了两天的课余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今天刚刚去还掉,但是在我脑海里最深刻的情节是何梦瑶和林云漠之间的纠葛。他们两个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是,婚姻和爱情是不一样的。婚姻是平淡的,爱情是扰人心房,欲罢不能。(w w w . f w s i r . c o m)书的结局是他们成了永远的朋友,不存在秘密,可这样的友情存在吗?这样的友情是真正的友情吗?掺杂了丝丝情的友情,会永远不会变质吗? 这是无可考证的。 其实,我无时不幻想着我未来的家庭生活,会有一个怎样的老公,怎样的孩子。它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由我编织着。 曾经的我,一直都渴望被爱。可是,那时的我懂爱吗?没有丰富的阅历,可以说,那只是我情感的寄托,我只是怕孤单。 但是,现在习惯了孤单的我,还渴望被爱吗? 我想说,每个人都希望着被爱,不是吗?只是现在,那种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有种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想法。老实说,我的争强好胜心是有的,只不过被我深深掩藏在内心。 现在的我,只想好好学习,拿到文凭,然后在职读本科,一点点读上去,我不希望我就此放弃,真的不甘心。 很多人说,护理这个专业很累,很辛苦,但是无论再累再辛苦,我已经无法回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吧!
  • 5、 《检察再出发》有感

    《检察再出发》有感

    文/刘哲

    这本一诞生就汇集万千宠爱的检察官著作,拥有华丽的推荐人名单:刘仁文、车浩、周光权、陈瑞华、樊崇义,出于一个前检察官的好奇与好学,一出版我就买来拜读一二。

    这是一本有着很多表情的书,我不知道该把他归于检察专著、还是归于法治评论,亦或是法律随笔的范畴。它时而一本正经地在谈检察改革的新路径,谈司法制度的新设想、谈检警关系的再协调,谈公诉理念和实务的新主张,时而又画风一变,调侃公诉腔、致敬公诉老炮儿、自嘲检察官之官、肆意徜徉在法律马拉松的狂想曲之中但无论是理性的叙述、思考和分析,还是貌似一个法律媒体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浪语,在一个曾经是同行,而今成为他的死对头的刑辩律师眼里,作者那份发自内心的焦灼、那份主人翁情怀,那份担当与责任心,都无所遁形。

    最打动我心的是那句:所谓公诉人的初心,不就是人性吗?

  • 6、 读《第一女执政官》有感600字

    书是漂泊在知识海洋的小舟;书是攀登知识高峰的藤蔓;书是飞向知识天空的翅膀;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寒假中,我阅读了意林淑女文学馆果绿色年华系列中的《第一女执政官》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罗塔司兰里,有一个最富有的少女——梵妮·戴,她从因酒精中毒而离开人世的母亲那里继承了数几亿的财产。然而,一度拥有“罗塔司兰无冕王族”之称的戴家,如今却人丁凋零,只剩下梵妮·戴和一位年近九旬的远房亲戚。

    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梵妮·戴,并没有享受到亲情的呵护,小小年纪手握巨额财富,周围众人虎视眈眈。虽然现实残酷,但梵妮却凭借着超龄的成熟和过人的气魄,生活过得悠然自得,对付周围的人得心应手,除了那个她应该称为父亲的人——艾尔卡司·伊阿宋……

    艾尔卡司是罗塔司兰现任第一执政官,一个爱慕虚荣、罔顾妻儿的伪君子,多年来对梵妮不闻不问,却凭借着梵妮15岁生日晚会上的小意外,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进了精神病院。还好有监护人的孙子小鲁的搭救,才死里逃生。

    恢复自由的梵妮对父亲失望透顶,决定和父亲争夺第一任执政官的位置,给他一个教训。于是,梵妮率领仆人、好友、同学,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竞选征程。

    这个在众人眼里被财富宠坏了的“坏女孩”,在竞选中力挽狂澜,在与一群成年人的竞争中取得了成功,成为了罗塔司兰的第一女执政官。

  • 7、 也谈谈检察新思维——读刘哲《检察再出发》有感

    也谈谈检察新思维——读刘哲《检察再出发》有感:

    这本一诞生就汇集万千宠爱的检察官著作,拥有华丽的推荐人名单:刘仁文、车浩、周光权、陈瑞华、樊崇义……,出于一个前检察官的好奇与好学,一出版我就买来拜读一二。

    这是一本有着很多表情的书,我不知道该把他归于检察专著、还是归于法治评论,亦或是法律随笔的范畴。它时而一本正经地在谈检察改革的新路径,谈司法制度的新设想、谈检警关系的再协调,谈公诉理念和实务的新主张,时而又画风一变,调侃公诉腔、致敬公诉老炮儿、自嘲检察官之官、肆意徜徉在法律马拉松的狂想曲之中……但无论是理性的叙述、思考和分析,还是貌似一个法律媒体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浪语,在一个曾经是同行,而今成为他的死对头的刑辩律师眼里,作者那份发自内心的焦灼、那份主人翁情怀,那份担当与责任心,都无所遁形。

    最打动我心的是那句:所谓公诉人的初心,不就是人性吗?

    曾几何时,我也曾操着公诉腔,照本宣科地宣读、声色俱厉地讯问,以为有理就在声高,以为自己永远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以为法律与人情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初入行的时候,曾有位公诉前辈告诉我说,作为公诉人,既然坐在了公诉席上,就是站在了战场上,有理就要争十分,无理也要辩三分。我默记于心,也一直努力让自己在法庭上既不输判也不输气。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深,再回头看看曾经的“有理之争和无理之辩”,总觉得哪儿不对劲。既然有理了,干嘛还要穷追猛打,得理不饶人;既然无理了,又为何还不认输,死撑到底?说到底,这与检察人的价值观,执法心态有关。

    所以,手握指控和追诉利剑的检察人应当时时扪心自问,自己的初心是否未改?会不会因为长年累月流水线般的办案模式而失去了我们最朴素的价值观?会不会因为我们自认嫉恶如仇,却往往居高临下而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声音?如作者所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是公众的价值观,是国民对法治的期待。所以说,所谓公诉人年轻化,我认为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很多人觉得公诉人只要口才佳、形象好,思辨强就是优秀的公诉人,但是我一直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公诉人应该是一个有阅历、有生活经验、懂人性、知世事、存善念、有正气的人,然后,再谈才能和技巧。

    关于检察再出发。

    虽然,此时的我已经不再是检察人,但至少我还是一名法律人,对于检察,对于公诉,我仍心存挂念。司法改革后的检察,外有反贪转隶,以审判为中心重塑格局,内有司法体制改革再构机理,检察工作将何去

  • 8、 《秘书工作手记》读后感

    《秘书工作手记》读后感

    本季度读了《秘书工作手记》这本书,觉得像我们作为办公室工作一线的员工,该多点学习书中提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成果。它说的是真话,直面你在这一职业(秘书或者文员)中可能会遇到的林林总总,敢于揭露职场真相。最后,从每个工作片段中找出问题,从而矫正你的错误行为,引导你走正确的路子。说白了,就是告诉你在这一领域内,你要遵循的规矩。

    作者在书中讲到的职场心法有很多,现就着重讲作为办公室人员应该具备的几点习惯:

    1、势源于自动自发。一个人的逐步擢升,根本原因在于自动自发的工作习惯。书中谈到的一个人从普通职员做起,一步步登上核心位置,无非是从一些小事做起,没人要求做的,他自发自觉去做,并一直坚持下来了。这也让我想起以前领导给我的评语,当中有句话,说的就是自己工作不够主动。当时可能没在意,如今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现在的职场,不是领导吩咐做什么你才做,让你怎么做你才做,这无疑是一台工作机器,是没有灵魂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小事做起,积小善而累加人望,增加领导和同事间的信任。工作中主动承担点,要知道现在做的这些小事,有可能会为未来做成大事打下基础。

    2、养成勤记日记的习惯。日记的记录形式有很多,可以是流水账,也可以直观的说些自己的看法见解。写日记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可以多看书,把一些看到好的东西也可以一并记录日记中。时间长了,自然写作能力也会有提升。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这就是为写日记提供的良好素材。让我们知道,这一日下来,有哪些做的好,又犯了什么错误,受到领导批评,怎么才能做好,有什么借鉴的学习方法,明天我该会做些什么工作,我要怎样才能做好。这些都可以记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有长进。载着,我认为的写日记最好是手写,现在自己都发觉好多常见字,每每碰到要手写时,竟然写不出。

    3、善于交朋友。认识朋友的多少和层次决定了你未来的走向。书中说到,结交朋友,要看重品格,建立每个人的信息库,朋友间的相处,要当好听众,要满足对方。当然,个人的品格很重要,这是前提,详细记录朋友的各种信息,说明你很在乎他。朋友间谈话,你要甘当听众,注重聆听。朋友间有需要,尽量满足。朋友如此,我们同事间理应如此,大家相互扶持,团结向上,方能做好工作。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去关注,没人去在意生活工作中的小细节。我想说,这也是艺术。你成功了,是属于你自己的成功,别人抢不走,是

  • 9、 《漂泊手记》读后感

    很难想象在人类最大的暴行面前,仍有这么一种博大、温暖的情怀存在。这是小说主人公雅各积60年的经历和思考所达到的。但绝不是建立在对历史、记忆的忘却和背叛上。恰相反,自从7岁时他在墙缝中目睹父母姐姐被纳粹杀害,惨景就没有一天离开他。他们生长在他的身体里,先是死去的亲人,后是无数被杀害的犹太人。他每次进门都要略作停顿,好让死去的姐姐贝拉的亡魂先进去。他在最幸福时也会看到亡魂的眼睛。私人记忆在对历史的寻找中渐上升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拯救并收养了雅各的学者阿索斯对他说:“你的记忆就是你的未来。”阿索斯领引雅各进入人类的历史和地球的历史——这本书里有最美的关于地球自然现象的文字——告诉他:“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的偶然小事,这些细小的东西凑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命运:你重新回去拿忘记带的东西的这段额外的时间或让你躲过了一桩祸事,或为你带来了灾难。但我们每天都可以坚持最高的法则,那是最高的人类价值观,是我们唯一可见的法则。”雅各是这么做了。他在目睹耳闻纳粹的暴行也看到普通人救助犹太人的善行。他得到阿索斯及其希腊朋友们(无论学者还是平民)的小心呵护。他在到处搜集纳粹对犹太人暴行的过程中看到人类生命(包括生命的愿望、人性)是怎样被拒绝、蔑视、践踏、毁灭。他在堕落最甚的地方寻找灵魂。他学会尊重并爱护有人性、有渴望的生命,从人类的最高价值观上、也出于本心这么做。这是艰难而缓慢的过程,悲痛需要时间,但是他终于看到亡魂们“在银河系的某个角落,正一刻不停地朝赞美诗篇飞去”。

    这本书里有愤怒,有关于罪恶的描述,却找不到任何卑琐的字眼。

    爱终结了全篇。在第一部的末尾,雅各对尚未出生也不知性别的孩子这么留言:“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愿你们永不会对爱无动于衷。”在第二部中,一个犹太集中营幸存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对晒过太阳的被单气味的珍爱(她总爱去嗅一嗅那上面的阳光味),在烘烤面包时悄声说出的话语(那么细小的对生活的愿望),都被诗一样的语言写出,令人心痛和心动。她的儿子在最终理解了父辈(他们保持记忆的方式,他们在现世生活中的缄默),寻找到雅各的心灵轨迹后,发出的忏悔就像是对雅各留言的呼应:“我荒掷了爱,我荒掷了爱啊。”他开始柔软而丰盈,爱充实了他。

    对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事实上我一直在读,任何时候,翻到哪一页都可以开始,可以进入。它有福音书般的质地。毋庸讳言我读它总会想到“文革”,想到那些无辜被扼杀生命的

  • 10、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一)

    稻草人望了望那一小片还在田里的麦子,不放心的说再守几天吧,说不定鸟儿们还会来偷食呢!

    麻雀张狂地啄着稻草人的帽子,而这个稻草人,像没有感觉似的,直直的张着自己枯瘦的手臂,眼睛望着那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当晚风拍打着他单薄的破衣服时,竟露出了那不变的微笑来。

    这是三一毛一的【稻草人手记】的序言。

    初读时,我不懂这本书何以以【稻草人手记】作为书名,我也不明白这个序言和整本书有什么联系,读完后反复咀嚼,才恍然大悟。

    三一毛一的【稻草人手记】不过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平凡记忆。在这段回忆里,有她和荷西平淡的夫妻生活;有她和假想敌婆婆之间由心存芥蒂到和睦相处的婆媳故事;有加纳利群岛上热情友善、无私奉献、乐善好施、热一爱一生活的一群老人,有尖刻自私、恶意敲诈的卖花女,也有让三一毛一忙得像女佣般无奈的招待生活但不管是喜是忧、是善是恶、是好是坏,三一毛一都把它们写的生气勃一发、洒脱浑厚,表达了她对他人的诚恳、对生活热一爱一和对生命的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种种磨难,生命的坚强和脆弱,愤怒和平静,一爱一和恨,乐和痛,欢笑和泪水,在她的笔下都成为了温柔的微笑。

    试想,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困难,碰碰磕磕,跌跌撞撞总是在所难免的,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也许会磨蚀我们生活的激一情,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要像三一毛一笔下的稻草人一样,即使衣服破了,挂着枯枝般的手臂,看着美丽的麦田,露出的依然是虔诚的微笑。

    此时,我才明白序言中的稻草人原来是坚守、乐观、自信、旷达等的象征,这大概就是三一毛一想通过【稻草人手记】传达的思想吧。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二)

    这个稻草人就是三一毛一,三一毛一的幸福如稻草般短暂停留,然后被狂风卷走,飞散在天涯海角。

    三一毛一的这本【稻草人手记】是写给她一爱一的荷西,内容是回忆两人在撒哈拉与加纳利的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她在序言中写了一个稻草人,当麻雀啄着稻草人的帽子时,稻草人只是定定地看着远方金黄的麦田,轻轻微笑。这个稻草人就是三一毛一,三一毛一的幸福如稻草般短暂停留,然后被狂风卷走,飞散在天涯海角。

    三一毛一第一次出国的时候,父母小心叮嘱,告诉她吃亏就是占便宜。三一毛一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到了国外后,按照父母说的话去做,却失去了自我。在一次大打出手后,那个充满个一性一与激一情的三一毛一又回来了。三一毛一写道:国民外交固然重要,但是在

  • 2019-10-20

  • 2021-10-12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3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1

  • 2021-09-06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7-22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5-30

  • 2023-04-2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30

  • 2023-04-1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23-01-22

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2024女检察官手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