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 > 地图 >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2024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推荐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

(共 9850 篇)

  • 1、 《文化偏至论》读后感

    《文化偏至论》读后感

    读罢鲁迅先生的《文化偏至论》,深觉我中华文化的危机与危急。文化的偏至并非是小事,它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走向,代表的是一切国民的归属性。

    在民国之前,中国人向来是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以为自身文化是世界上恒久的中心,四方皆是蛮夷,当受我中华民族的制约。但是,鸦片战争打进了国门,甚至打进了郭门。在西洋人的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一部分中国人先从沉沉的梦中苏醒了过来,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器物到制度,再从制度到思想,渐渐地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真正的不足,那就是两千年来不断“完善”的儒家文化的束缚,于是,我们便将矛头对准了儒家文化,然后不断地扩大,也就是施行株连九族的政策,将一切与儒家文化相关的文化尽数摧毁。因为洋人凌驾在了我们的头上,于是我们中的人就有一部分极度地想转变成洋人,一方面,我们痛恨欺压我们的洋人,另一方面,我们又想变成那些我们极其讨厌的人以欺压别人。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所塑造的假洋鬼子的形象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嘴里讲的是夹杂着味道怪怪的英文的国语,穿得人模狗样的,行为做事却还是那些封建地主老财的勾当;而像阿q那样的穷人,在所谓的革命世界里,追求的就是不劳而获,一跃而成为压迫别人的人。在国人的最初学习里,用的是照搬照抄,抄作业抄到了忘我的境界,以致于将名字也抄成了西洋人。思想不变,徒以器物制度为本,国于危亡不远矣!

    世界上一切的器物、制度和思想,都会因为地域和传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在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种理性,有扬有弃,而不能一味地接受,乃至于幻想成为对方。我们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活生生的人,即使是猪狗尚且会谋求自身的生存地位,总不能连猪狗也不如吧!目今时之世,我国人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盲目地接受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有着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文化,一旦进入中国,就会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在民族就好像是回族,在宗教就好像是佛教。然而,现在不同了!自从五四新运动以来,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就把儒家文化和封建社会与封建意识等同了起来,认为反封建就是反儒反孔,而新人新意识就是西方来的,于是情人节、平安夜和剩蛋节等西方节日蜂拥而来,相对的,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成了韩国人的节日。韩国人认为世界上所有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文化都是韩国的,孔子、屈原、

  • 2、 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一)

    人性善恶

    邵啸

    从阅读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开始,到后来的《蛙》,再到近期阅读的《檀香刑》,我时常在想,为何莫言笔下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会成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猛然间想起老人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刻的演讲题目:《讲故事的人》。的确,老人家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会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自己的父母,当地传说中的英雄,这些来自于个体的人物,经过老先生巧妙的加工,让这些人物在瞬间升华,最终垒砌成为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总说他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来感受事物,把握生活。他的生活与记忆,就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他的眼里不断闪现出火车呼啸而过及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便成就了这本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小说——《檀香刑》。

    《檀香刑》的故事起源于高密县东北乡农民孙丙带领全村农民参加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拆卸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应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创造出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样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喜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内容进行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

    故事叙事看似杂乱无章,但莫言以孙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的视角分别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小说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在小说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小说以四人在孙丙抗德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孙眉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刽子手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个自认为的伟业,小甲唯父是从,而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方面深爱着眉娘,同时关爱东北乡的村民,内心深处并不想抓眉娘的父亲孙丙,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同时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不得不抓住孙丙。这二者矛盾始终在后者冲撞,一开始释放了孙丙,但之后却迫于朝廷与列强的压力,再次逮捕孙丙,并协助赵甲完成这一其自认为伟业的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由此凸现出来。孙眉娘热烈、坚定、执着,赵甲阴险、毒辣、狡诈,小甲

  • 3、 《檀香刑》读后感

    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檀香刑》好几天了,谈不上喜欢,但印象深刻,所以还是写几句读后感,略表附庸风雅的感受。

    《檀香刑》一开读,就是莫言那种泥沙俱下的语言味道,经常大片用排比句,用赋体,用押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不喜欢他是正确的,哪有用这样的语言写小说的,说得不好听是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炫技吧,用围棋术语来说是力战派,非最高境界。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还是被小说吸引了,被小说里营造的炫丽世界所吸引。这部小说营造的世界一看就是虚构的、编造的、愚弄人的,名字就假得可以,赵甲、钱丁、孙丙、孙媚娘,赵钱孙李地胡编的姓嘛,甲乙丙丁的胡编的名嘛,媚娘——没这个女人也,里面的情节也硬伤不少,假得可以,但是,作者编故事以及塑造人物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就是说一些细节非常典型和真实,这样,就像中国的喜剧,明知道现实生活中人物是不会那样唱的,但喜欢看,这也是莫言的高明之处。

    《檀香刑》对于酷刑的迷恋是非常令人作呕的,几乎达到赞美和歌颂的地步,让人怀疑作者对于法家的推崇,这是不是跟莫言从军的经历有关。小说对于德国军队的仰视也是很明显的,虽然有批判的意识,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溢于言表,是不是向诺奖献媚呢?

    《檀香刑》对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诺奖给莫言的赞美地方之一,或许莫言当年的向魔幻转向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诺奖情结,这种非中国本土化的写作方式让他的小说以前在普通中国百姓中读者并不算很多,但却深得西方人的钟爱。

    因为《檀香刑》是比较早的作品,为了了解莫言小说更多的东西,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获奖,我于是继续读他的《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也获过很多奖,读了开头几十页,感觉语言没有那么装模作样的恶心了,平实很多,写作手法上却开始更露骨地模仿魔幻现实主义了,并融入中国古代的转世轮回民俗传说。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 4、 赏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有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纸上,我也不禁地受其感染。

    傅雷总会在儿子失落迷茫时,以最正确的态度去劝导,更重要的是,他会以自己作为忠实的镜子,时时刻刻给儿子做个警钟。我也懂了,言传是重要,但身教却不亚于言传。

    有太多的父母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却因此扭曲了教育孩子的心态,出现各种揠苗助长的行为,甚至选择剥夺孩子金色的童年,让他们早早承受了本不属于他们的成长压力。这样的他们如何再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如朋友呢?

    能和自己的孩子,能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最知心的朋友是最大的幸福。而在写通往幸福的路上,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也许自己的父母不会像傅雷夫妇一样耐心讲道理,但他们说的哪怕是一字一句也是为孩子好。读后感[.cn]坐下来,静静倾听,你会看到他们的眼中,心里满满的是你。言传身教在这个时候你会体悟地淋漓尽致。真的,多与父母去交流,成为知心朋友,会很幸福。

    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 5、 《刑辩之鉴》读后感

    《刑辩之鉴》读后感

    王学明主任于1986年就开始独立出庭,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律师。先生从执业初始就专注刑事辩护,如今改革开放已逾四十载,而先生在刑事辩护领域也已坚守了三十三年有余。《刑辩之鉴》是先生多年执业经验的浓缩、精炼将执业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疑难问题汇总起来,再给出具体的应对解决方法并同时标明该应对之法的法律依据,以期能给律师同仁们以借鉴和帮助是先生成书的质朴心愿。通览全书,准确来说《刑辩之鉴》不仅揭示了刑事律师在处理刑辩业务难题时能有效辩护所需要的技巧与经验,更是本在应对公诉人或法官诘难时用以保障刑辩律师执业权利的工具速查手册。

    《刑辩之鉴》紧紧围绕着广义的刑事诉讼法律中规定的各项辩护人之权利,用了刑事诉讼常用问题、司法机关刑事案件办案期限、辩护人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技巧、刑事实体部分常用要点应对及法律规定、律师常用文书范本五部分对刑辩律师执业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汇总及解答。从这个角度而言,《刑辩之鉴》更是本权利之书。

    它没有用艰涩难懂故弄玄虚的法理泛泛而谈;也没有像如今书市上某些装博学的大部头精典一般内容枯燥沉长,读之无味;更不像某些冠以《**习惯养成手册》的图书,价格不菲、包装精良,打开一看,却全是教人如何使用电脑编辑软件及做ppt的内容。捧起这本不足三百页的薄书,就会忍不住想一气呵成地读完,接着就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细细品读其中相关章节。因为《刑辩之鉴》的实战操作性太强了,既可是辩护律师在刑辩战场上有效辩护时进攻的利刃也可成保障自身执业权利时防御的铠甲。

    读完这本《刑辩之鉴》,掩卷长思。在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三申五令强调要保障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今时今日,仍不时有侵犯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新闻见诸于媒体,作为同类,难免心有戚戚。该如何在有效辩护时依法执业、依法保障自身的执业权利、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位刑辩律师都不得不认真思考与面对的严肃问题。王学明先生、这位改革开放第一代刑辩律师,至今仍活跃在辩护一线的资深大拿,把他几十年来执业经验浓缩在了这本名为《刑辩之鉴》的小书里,而作为律界后来者的我们也许真该从这位刑辩长青树的执业经验中借鉴些什么。

  • 6、 赏牡丹作文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是很惧怕写作文这件事情。作文,没有固定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一篇好作文能够让阅读之人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一篇好的作文具体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赏牡丹作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赏牡丹作文 篇1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闻名天下。可是每年春天,都去欣赏,也不现实。

    现在,各地兴起绿色旅游,旅游文化,因地制宜,栽种各种花卉,开发和建设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游玩景点,让人们不出远门就能看到——以前要跑很远的地方,用好几天时间,花不菲的费用才能看到景物。如此,既增加了人们游玩的地方,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鲍河村万亩牡丹园就是这样一个景点。鲍河村近两年,在过去只长杂草灌木的荒山坡上,引进栽种了上万亩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的油牡丹,节假日吸引人们前来游玩赏春。

    久雨天晴,阳光明媚,适逢花期,又值周日,我们随骑行,前去游玩。

    来到山顶,放眼一望,暮春时节,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春意正浓。漫山遍野都是栽种的油牡丹,嫩绿丛中雪白的花朵正在开放。只是去年才种,今春雨水又稠,野草疯长,欺得牡丹秧长得稀稀的,弱弱的,花朵看得零零碎碎,没有形成本应有的随着山岭地势、风起绿涌、花朵似锦的气势。不过牡丹花朵硕大,多重花瓣,白萼黄蕊,散发清香,吸引成群结队的蜜蜂前来采蜜,既是单看,也叫人欣喜激动。前来欣赏牡丹的人们,蜂涌而来,络绎不绝。大人小孩大呼小叫地进入花丛中,细瞧慢看,拍照留影,陶醉在这鲜花点缀的绿色海洋。

    灰白的水泥路,像一条条银带,缭绕蜿蜓在几座山峦岗地之间。路两边新栽的香樟树,花木工人正在浇水。山坡上,洼地里,农民们正辛勤地薅拔快遮盖了牡丹的蓬松的野草。几块除草干净的地里,牡丹茁壮,枝稠叶密,绿叶白花,与点种其间的红枫树,相映成趣,连成一片,远接青山,如一幅清新动人的春色画卷。

    山间几座水库,波平如镜,倒映着蓝天和周围绿木。山脊和陡坡上几丛树木郁郁葱葱,布谷鸟悠扬嘹亮的叫声,回荡于空旷的山野之间。

    山脚下几个山村,红砖瓦房渐渐为新绿的树木掩隐,有喜鹊蹦跳在枝头喳喳鸣叫。村头地边,一窝窝粉色萝卜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几只母鸡在菜地草丛里觅食。溪沟里,细流如线,闪着银光,偶尔听到几声嘹亮清脆的蛙鸣。

    牡丹园之外,是平畦连野的银绿麦地,麦子已抽穗,正不舍昼夜地生长。我们从田间小路经过,惊起野鸟,扑楞楞飞向远处。云雀在晴空里欢快清

  • 7、 读《檀香刑》有感

    读《檀香刑》有感

    这部小说是莫言的代表作。此乃网络语,如有差错,敬请谅解。

    但是我坚持认为,这部小说写得很好。从我的认知角度分析,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语言运用技能高超

    看过他的几篇短篇小说之后,再看这部长篇小说,觉得他写这部书的时候,心情是洒脱或者愉悦的;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只能说,他太擅长于化悲愤为苦笑了!全篇语言充满了轻快的讽刺,和化重为轻的无奈。

    他喜欢用互文和顶真的手法,结合猫腔曲调和节奏,大大不同于我所见过的散文和小说所惯用的手法。

    他还喜欢用一唱三叹的手法,也许仍然和地方戏的曲调节奏有关。能够将地方戏曲,用如此熟练的词句来表现,仍然掩不住他语言上的高深工夫!

    对于故事发展、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以及环境细节描写,他非常用心。若没有丰富的词汇,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写不出来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人物的样子、环境和事物的情况,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呈现出来。

    对于人物的描写,他也是别出心裁。除了栩栩如生以外,在创意上,他打破了坏人长得坏的俗套,想要给人设计什么样的容貌就设计什么样,全凭他自己高兴,刻画出一个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

    二、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读这部小说,是同事推荐的。对于故事梗概,我完全不知,甚至看到第三部分,仍然有点疑惑。所以有种冲动,要快点把故事看下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的时候,心里无比愤懑。一边愤懑,一边想要看看究竟以什么样的进程继续下去。

    随着故事越来越接近高潮,越来越让人心里发怵,也越发地紧张,当然也越发无奈。结合小说故事的背景,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合乎当时情况。

    特别是大牢换人这一出,看着这些稳如泰山的文字,脑海中浮现出一幕一幕令人紧张的情形,似乎这些文字,变成了人、黑夜、大牢、枪支和鲜血,按照故事的情节在狂奔。

    三、充斥着重重矛盾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如果以眉娘为主角的话,眉娘自己、眉娘的丈夫、公爹、父亲、情人兼干爹的知县、知县夫人、街坊、随从、猫腔团,都是矛盾体的化身。

    具体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总体来说吧。总体来说,这些人,一方面痛恨朝廷,一方面痛恨侵略者;一方面背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方面按照规矩做足表面功夫。特别是眉娘的父亲和知县,他们的矛盾特别集中。

    眉娘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是不称职的。卖唱为生的同时,还去寻花问柳,造

  • 8、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从图书馆借回后就开始看,看了几章后,感觉不怎么样,语言很有当地特色,但内容感觉很粗俗,就没再接着看。去看一起借回来的另一本书了。后来因为孩子住院,我请假在医院全天陪着,就又拿起来细读。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书如同人一样,人不可貌相,书也要细读;书也跟人一样,不能因为刚接触时第一印象分不高,或是只通过一件事情就否定一个人,都是太武断的行为。读书如读人,要静下心来,不带任何杂念,任何急攻近利、囫囵吞枣、虎头蛇尾、走马观花的读法都是对作者的一种亵渎。 檀香刑,是一种古老的刑法,极其残忍,极其惨烈,极其悲壮的一种死法。是用一根檀香木将人从屁股那一直插到肩膀上,然后将人固定在木板上,整整折磨五天五夜才让其死去。当死亡都成为一种困难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的悲哀,体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正如书中的德法人讽刺地说,中国什么都落后,唯独这折磨人的各种死法却是如此先进。故事讲述了1900年德国侵略者占领山东,并修建铁路时发生的事情。干爹审公爹,公爹斩亲爹,真的是三爹会审。整个故事读来,感觉很悲壮,也很悲哀。从中读到了鲁迅笔下孔乙己式的悲哀以及阿q一样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精神。总的来说,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捶死挣扎,苟延残踹;是一种民族的落后愚蠢、麻木不仁;是几个家庭的妻离子散,恩怨情仇;是一个个人性在那种封建王朝统治下,落后迂腐文化的熏陶下,关于善与恶、美与丑、道德与仁义、责任与良心、家与国、罪与罚的扭曲与挣扎…… 莫言文笔流畅,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其中一些猫腔非常押韵,甚至可以用唱来代替读。有一段我竟然读出了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周星驰拿着筷子边边唱的感觉。从文字文学的角度来欣赏,感觉是行云流水般的痛快淋漓;读后直击灵魂,拷问灵魂。每个人物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富有特色,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与国外诸多名着,如《红与黑》等媲美,有过及之而无不及,毫不逊色。真的是行行出状元。多年的文学研修,多年的文学创作,多年的奋笔疾书,在中国诸多文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家擦肩而过后,终于花落莫言。从不相信任何行业的所谓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传奇,始终相信老话,厚德载物、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让我再一次想起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结尾的一句话:当你追求卓越时,成功就会找到你!
  • 9、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 无意中翻开了这本名字很古怪的小说《檀香刑》,一看是莫言写的,因为之前喜欢读外国名著,很少读中国近代的小说,莫言的也没有读过,好奇心让我翻开了这本构思奇异的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语言粗俗,内容媚俗,打破了以往我对小说的影像,以前读的小说大部分文字优雅,哲理深厚,情感丰富,就算是《百年孤独》这样的奇异小说,也让我深感文字的魅力,而这本《檀香刑》粗俗的文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走进了一个阴森恐惧人性血腥爱情的天地。 这本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让我们一同走进了被人们遗忘的那些历史,当戊戌六君子在北京的菜市口被砍头时,我们对与中国的刑法还停留在砍头的时候,檀香刑一种古老的刑罚被作者带进了我们的视野,檀香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可是当它变成了杀人的工具的时候,是如此的血腥。 正如作者在后记里说的,这是一本不合时尚的书,的确如此,在离封建已经远去的当代,我们是否还会唤起人性的漠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书中围绕孙媚娘,赵甲,赵小甲,孙丙和钱丁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展开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演戏,先说说孙丙吧。 孙丙猫腔的祖师爷,将猫腔发扬光大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往往英雄式的人物都以悲剧结束命运,本来过着舒适生活的孙丙被德国人凌辱了妻儿,最后德国人杀了他的妻儿和同村十几口人命,使他走向了不归路,参加了义和拳,带领乡人揭竿而起,这让我想起来陈胜吴广。可是他们并不相同,孙丙是让命运之神推上了这个悲剧的历史舞台,就像他女儿孙媚娘说的:爹你演了一辈子戏,这次你是真的演出演进,把自己演完了。这样的一种人物让我们即钦佩又同情,虽然孙柄抗德失败了,但他的身上继承了窝窝囊囊活千年,不如轰轰烈烈活三天的猫腔戏剧精神,他的死逐渐唤醒了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亿万人民,他是悲剧英雄的化身。 孙媚娘这个人物怎么理解呢,她是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她可以为了钱丁死,也可以为了那个让他嫌弃的爹死,她真是一个苦笑不得的角色,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的光环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的闪耀。有时候,我们身上会出现不同的面具,那是因为我们身体里藏着很多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诚如作者讲
  • 10、 亲子共赏电影读后感

    亲子共赏电影读后感范文一

    这部电影是由杜琪峰执导,郑秀文古天乐李光洁主演,高圆圆王宝强客串。戏中,郑秀文和古天乐的默契依旧,可我认为本片的亮点却是郑秀文和李光洁之间的感情,非常动人。李光洁饰演的小田实在是一个好男人啊!

    古天乐在片中是一个明星,名叫迈克,本来要和女友高圆圆结婚,结果被王宝强给搅黄了。古天乐心情非常郁闷,终日酗酒,在喝醉的时候无意中被郑秀文饰演的一个香格里拉上的旅馆的老板娘阿秀捡了回去。而阿秀一直在等待因为救人而失踪了的丈夫小田(李光洁饰演),她的执着打动了迈克,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可惜阿秀一直有所却步。

    原来,阿秀最初只是一个到香格里拉旅游的女孩,无意间认识了住在这里的小田,小田爱上了活泼的阿秀,可是羞涩的小田不敢对阿秀表达自己的爱意,于是一直只能做一个守望者,在香格里拉等待阿秀每一年到这里来休假。因为知道阿秀喜欢迈克主演的电影里面的角色,所以默默地去学习钢琴和骑摩托车,只为了讨得佳人欢心。阿秀也有所察觉,于是两人相互坦诚爱意,一起在香格里拉经营着这家旅馆。可惜,婚后不久,小田为了救一个在林中迷路的孩子,自己也失踪了。阿秀不相信小田已经死了,坚持等他回来,这一坚持就是七年。七年之后,小田的遗体被找到,阿秀无法承受,也不能接受迈克的感情,于是离开了。

    而迈克为了纪念阿秀,拍了一部电影就叫做《高海拔之恋》,只是在戏里,迈克给了阿秀和小田一个完美的结局。

    当然啦,最后电影的结局是he,阿秀和迈克都回到了香格里拉。

    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哭了。大概我的泪点比较低吧~很多人觉得这部影片不够热闹喜庆,有些狗血平淡,可这些恰恰都戳中了我的萌点,所以我很喜欢。

    亲子共赏电影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1-13

  • 2022-10-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15

  • 2019-10-24

  • 2023-02-06

  • 2023-06-06

  • 2019-10-19

  • 2023-03-12

  • 2023-05-14

  • 2019-09-25

  • 2019-11-08

  • 2023-06-30

  • 2019-11-23

  • 2022-12-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12-10

  • 2019-10-11

  • 2019-10-23

  • 2023-03-06

  • 2019-10-24

  • 2021-06-2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10-29

  • 2021-09-11

  • 2021-10-01

  • 2021-11-3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11-21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2024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