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 > 地图 >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相关栏目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热门栏目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推荐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

(共 2621 篇)

  • 1、 这是真的吗作文700字

    在这小学六年的生活中,我们做的实验多得就像海边退潮后海滩上遗留下来的贝壳多得数不胜数。这不我正要向你讲叙我们今天语文课上做得那个有趣的实验呢!今天我们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一句话的真伪。这句话是:一张纸、完全对折,不会超过九次。这次实验我们用到的工具是一张作文纸、一张柔软的餐巾纸、一张面积较大的报纸、一张记录单。

    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要求我们做到:手勤、眼尖、脑活、嘴实。这是为了让这次实验更如真实。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先询问了我们认为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结果有20人认为是真的,有21人认为是假的。人数差不多各占一半。

    实验开始了,第一次是折作文纸,可能是因为纸面积不大,而且又有点厚,同学们大多折到6次就折不动了,当然我也不例外。

    第二次听到老师说是折一张柔软的面纸。我就立即在心里想:面纸还不简单。那这句姑肯定是假的,我马上就折一个10次的。我要一鸣惊人。再看看四周的同学们他们估计跟我想得是一样的,个个都胸有成竹、摩拳擦掌。我一开始轻轻松松地折满以为会一帆风顺,可是谁知到我在第8折就遇到了拦路虎。我拼尽了全力想再折一折,可是事与愿违,我折不动了,我只折了8折而我身边的同学也没有好到明里去,与刚才的胸有成竹完全相反取而代之的是面目狰狞,看来同学们也遇到了麻烦呀。折完后,老师再次的统计了信与不信的人数结果还是20:21。老师看一直经历了两次实验,大家还无动于衷,于是就随机采访了几位他们都说:两次实验代表不了什么!也许大的纸就可以呢。

    我们开始了第三次实验,于是,第三次实验是让大家公认的大力士胡君杰来做实验的,可是也就才折到9次就折不动了,这次实验不但十分有趣,而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多多求证。这次实验真让我受益匪浅呀。

  • 2、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范文2000字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我读完了美国作家约翰。泰勒。盖托的《上学真的有用吗?》。像所有的人一样,我发出同样的疑问,上学为什么会没用呢?上学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上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上学可以帮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上学怎么会没用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翻开了此书的序言。盖托在序言中提出了对学校的质疑“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制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从教三十年,他谙熟了厌烦的滋味,学生们认为“学习很愚蠢”老师们认为“面时粗鲁的,只对分数感兴趣的学生,怎么可以不厌烦”。而这一切根源在哪里?归根于来自于普鲁士文化的美国教育制度,而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

    美国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盖托的序言让我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和不解,带着这种疑惑和不解,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并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要上学?

    一战之后,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教育在美国扎根,到二战之后,学校教育迅猛发展,然而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统治世界”,为了“控制人类行为”。在资本积累日益集中的年代,企业巨头需要越来越多的训练有素的工作者,而学校是最好的培训这样一支队伍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益于生成一个全然无害的选民群体、一支听话的劳动大军,而且还能促生一群浑浑噩噩的消费大众。”,所以他们认为上学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使用资本”“获得空前的生产财富的能力”。为此他们停止了南北战争以前的开放式学习,代之以学校教育。“开放式的学习肯定会培养独立的心智和性格,而非学校培养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那会生出麻烦。更糟糕的是,对自已的学习内容负责,会导致形成健康的自尊,比起心虚的人,自信的家伙难管多了。”

    在学校里,学生们经历了什么?在学校里,学生们接受到的是规矩的训练、无休止的考试和对他们的从天才,普通到特殊教育的分类。对了将他们训练成具有“服从”意识的社会人,他们从一年级始就要遵循许多“不许”------“不许说;不许跑;不许上树;不许玩过头;不许说话,除非先举手; 不许动;不许下位子;不许看窗户外边;不许脱鞋;不许在教室吃喝”等等。“这些不许比日历上的天数还多,好像没完没了的折磨。”所以盖托一直在向学校和教育者呼吁“把你的大皮靴从孩子们的脖子上拿开,研究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学校成了生

  • 3、 《上学真的有用吗?》之读后感2000字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我读完了美国作家约翰。泰勒。盖托的《上学真的有用吗?》。像所有的人一样,我发出同样的疑问,上学为什么会没用呢?上学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上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上学可以帮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上学怎么会没用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翻开了此书的序言。盖托在序言中提出了对学校的质疑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制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从教三十年,他谙熟了厌烦的滋味,学生们认为学习很愚蠢老师们认为面时粗鲁的,只对分数感兴趣的学生,怎么可以不厌烦。而这一切根源在哪里?归根于来自于普鲁士文化的美国教育制度,而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

    美国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盖托的序言让我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和不解,带着这种疑惑和不解,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并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要上学?

    一战之后,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教育在美国扎根,到二战之后,学校教育迅猛发展,然而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统治世界,为了控制人类行为。在资本积累日益集中的年代,企业巨头需要越来越多的训练有素的工作者,而学校是最好的培训这样一支队伍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益于生成一个全然无害的选民群体、一支听话的劳动大军,而且还能促生一群浑浑噩噩的消费大众。,所以他们认为上学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使用资本获得空前的生产财富的能力。为此他们停止了南北战争以前的开放式学习,代之以学校教育。开放式的学习肯定会培养独立的心智和性格,而非学校培养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那会生出麻烦。更糟糕的是,对自已的学习内容负责,会导致形成健康的自尊,比起心虚的人,自信的家伙难管多了。

    在学校里,学生们经历了什么?在学校里,学生们接受到的是规矩的训练、无休止的考试和对他们的从天才,普通到特殊教育的分类。对了将他们训练成具有服从意识的社会人,他们从一年级始就要遵循许多不许------不许说;不许跑;不许上树;不许玩过头;不许说话,除非先举手; 不许动;不许下位子;不许看窗户外边;不许脱鞋;不许在教室吃喝等等。这些不许比日历上的天数还多,好像没完没了的折磨。所以盖托一直在向学校和教育者呼吁把你的大皮靴从孩子们的脖子上拿开,研究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学校成了生产考试高分的工厂,家长们为了学生在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放弃了

  • 4、 读后感大全:是真的吗

    《是真的吗》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3年全力研发的大型互动求证节目。它的首播是每周六晚19:30,主持人是黄西以及陈蓓蓓,而且每集都会请出两个嘉宾,来猜测网络传言是真是假。每期节目由脱口秀、真相视频调查、现场真假实验、嘉宾猜真假等游戏环节构成。证实传言真假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观看调查小分队的调查视频来分辨真假;另一种方式是蓓蓓在真假实验室里做实验证明真假。

    我一直在观看这个节目,我觉得它很有意思,是将新闻调查与综艺娱乐、脱口秀元素相结合,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最严肃的事件。昨晚我就看了一期,问题有:吸管能戳穿生土豆吗?这个是真的,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大气压强的原理。还有蚯蚓切断会长成两条,这个是假的,切下来的那段越长越容易存活。还有儿童带太阳镜选择不当会使视力下降也是真的呢!往期的一些精彩的有:回形针能漂在水上,真的!7号电池加锡箔纸能当5号电池用是真的、铅笔刺穿水袋却滴水不漏,真的。

    每期黄西都会有简短的脱口秀,这就是他的冷幽默,他可是红透美国的华裔脱口秀明星呢!他用轻松、幽默的美式脱口秀对时下热议的网络流言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节目,我在一个幽默的节目里学到了许多严肃的科学知识,获得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技巧,知道了一些危险的事以及许多有趣的事情。它让我知道,原来科学也可以这样有趣!我以后会继续观看这档节目的!

    is it true?

  • 5、 水真的知道答案吗?

    水真的知道答案吗?

    王宇轩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水知道答案》。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江本胜的作品。作者在书中用了122张水结晶的照片试图揭示——水也有感情。

    从书中,我知道了:人如果给水写上一些美好的话语和发自内心的祝福,水就会形成十分美好的结晶。而如果给水看看美好的事物,水的结晶就呈现出十分精致的样子。相反,如果你在盛放水的瓶子上写上不好的词语,给它看杀人的画面,水的结晶就会变得很不美好,甚至非常丑陋。

    作者用这样的实验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友善,不能有邪念。热爱和平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而最高级别的量子物理学的科学家也已经证实了人的念头一直在影响着世界。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世界。当然,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对待你。周围的环境受着人类的影响。因为,我们与大自然就是一个整体。这是宇宙生命的真理。

    我们如果把整个世界比作一杯水。全球有10%的人都不善的话,可想而知,整个一杯世界的水会坏到什么程度。

    合上书本,我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水真的知道答案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水结晶的变化只和温度以及湿度有关,与作者所实验的给水听音乐、贴字条是无关的。形成水结晶的实验进行了几千万次,而作者最终只挑出了其中的122次,并不足以说明所有的实验都支持他的观点。其他的水结晶如何呢?因为作者并没有给出,所以我们也无从知晓。有日本教授就出书《水什么也不知道》来反驳江本胜,并对伪科学的教育领域渗透表示出危机感。

    而我认为: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水到底知不知道答案,但是终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更多的科学家们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将来的我们给出的。

  • 6、 《如懿传》,真的那么糟糕吗?

    下面是《如懿传》观后感,让我们看一看小编带来的《如懿传》,真的那么糟糕吗?宫廷剧并非历史纪录片,它有贴近史实的部分,更多的则是对历史的虚构与想象。

    到昨晚为止,刚好看完了《如懿传》的前12集。

    所以,挺想聊聊这个剧的。

    尤其是,这部热门剧,近期又成为友邻的讨论热点,无论是微博、微信群、朋友圈,还是豆瓣以及各公号文章,都在刷着《如懿传》的热度。

    可是,在种种评价当中,吐槽的声音似乎也有挺多。从演员、到服装、化妆、甚至周迅的声音,或者是否符合历史,以及一开始去不掉的广告有各种不满的声音。

    甚至,本剧的豆瓣评分也未必如预期一样理想,6.7分开分,之后甚至跌至6.5分,而现在则慢慢回到6.6分。

    当然,我觉得评分应该还是会再回升的,要不,我也不会连追12集了。

    也正是因为看过12集之后,才会有标题那样的疑问:这《如懿传》,真的有大家吐槽得那么糟糕吗???

    吐槽的文章,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从女主角青樱的围巾造型、皇太后的所谓米奇耳坠以及乾隆从故宫台阶浮雕走上皇位的设定,都是争论的焦点。

    《如懿传》前两集中,青樱的造型引发了一大波吐槽

    问题当然是有,要不也不能那么多吐槽的了。只是,这几天真是见到了各式吐槽的声音,而且很有想象力,甚至为了吐槽而吐槽,也是厉害。

    只是,很多观众,大概只看了个开头,甚至是只看了几篇吐槽文章或是截图,就已经认定这是个烂剧了,总觉得有些不公平。毕竟,这个剧却越来越好看了。

    即便是开场就被吐槽的周迅,也很快进入了状态,表演也越来越稳定,我相信,随着剧情的推进,她也会更加突出的。

    并且,我很期待她真正变得锋芒与霸气的时候,相比乖巧机灵,那才是她最让人想见的一面。

    要知道,87集的《如懿传》,还很长。

    与剧集长度相对应的,则是《如懿传》要讲的那个时间跨度和落差都很大的故事:主角乾隆与如懿,最初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青春男女,最终却成了死生不复相见的皇帝与皇后。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如懿与乾隆的婚姻,无疑是个悲剧

    记得在上一部作品《甄嬛传》中,有一个从未出场但非常重要的线索人物:纯元皇后。

    剧集里,早早去世的纯元是雍正一生的最爱,是他心头的白月光。在雍正眼中,任何其他的女人都不够格与纯元相提并论。

    《如懿传》要讲的故事,可以视作雍正与纯元关系的另一种猜想:如果纯元没有早逝,她跟做了皇帝的雍正会一直相爱吗?

    《如懿传》已经给

  • 7、 优秀读后感:灰姑娘你真的幸福吗

    暑假里我读了《安徒生童话》中的《灰姑娘》。

    可能大家会笑话我,长这么大了还喜欢看童话故事,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童话是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有了灵性,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里沉睡着的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的百合姑娘各种鸟儿、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会表达情感。在童话的世界里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可以让我想象的翅膀更加丰满。它就像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我的童心;就、像大海上的导航灯,引导我进入浩瀚无边的快乐世界。所以我认为看童话故事并不可笑,如果你是认为看童话是可笑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童心已经没有了。张晓风曾经不是说过吗,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这篇童话讲的是:年幼丧母的灰姑娘备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凌,在家中沦为女仆一般的角色。有一天,皇宫的使者送来了参加舞会的邀请函,得知王子将在舞会上选择一位女孩作为王妃,两个姐姐兴奋不已,然而她们却和继母一起无情地拒绝了灰姑娘同去参加舞会的请求。待继母与姐姐们走后,灰姑娘已经去世的亲生母亲突然幻化成的精灵出现了,在她的帮助下灰姑娘穿上了妈妈生前的礼服,她的双脚也变得闪闪发光。精灵警告她:在心中要保持简朴,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闪光的亮片就会瞬间消失,失去光彩。王子看到了灰姑娘,为她心醉神迷,父亲也认出,精灵就是灰姑娘生母的化身,两个年轻人的舞步跟随着父亲和母亲的舞步,沉浸在深深的爱意当中。午夜,灰姑娘匆匆离开舞会时,一不小心将水晶鞋掉在了舞会上,王子捡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利用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虽然经过许多挫折,但是最后王子和灰姑娘还是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当大家都在为灰姑娘嫁给王子并过上幸福生活而欢欣时,我却对这个故事有了不同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在看的同时又没有仔细想过,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灰姑娘最后到底是不是幸福。故事自始至终都没有人问过灰姑娘到底同不同意嫁给王子,只是王子认为灰姑娘是他喜欢的人,所以就娶了她。或许灰姑

  • 8、 你真的会读书吗读书笔记

    前言

    你真的会读书吗?如何选合适的书?没有时间怎么办?怎么才能高效的读书?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这么多关于读书的疑问?坦白说,虽然我自己喜欢读书,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我真的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找到了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秋叶,何许人也?百度是这么介绍的:秋叶,原名张志,湖北黄冈人,机械工程硕士,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红人、ppt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关注秋叶的人,应该都知道他远比这一行简单的介绍更丰富些,这是个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以此打通多领域的工作狂人,热爱生活又愿意分享的温暖大叔。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是本理论与实操结合的干货书,或者说是工具书,秋叶大叔结合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将自己的读书方法分类总结,并结合自己读书实践在书中以不同的拆书案例一一呈现。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你什么是知行合一,如何学以致用。如果你也想解决自己关于读书方面的困惑,真的需要这样一本书。

    秋叶大叔在序篇就针对大部分的读书误区答疑解惑,并列出了自己整理的10种读书方法。而在正文,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如何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最后的一篇告诉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你的人生效率。

    我试着用思维导图梳理了书中的序篇,也试着分三部分去拆读。

    选什么书?

    何为读懂?

    如何读?

    选什么书?

    到底要不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要读多少书?秋叶大叔从读书的常见误区切入,答疑解惑。

    整理出思维导图如下:

    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也是有侧重的。

    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也不要盲目的追随别人的书单,毕竟每个人的阅读层次不同,需求不同,你需要自己去判断需要读什么样的书,自己去选书。只有你有需要读书这样的内驱力,你才会花时间去选书,去读书。读得丰富比读得多更好,所以秋叶大叔建议从以下四类书去做选择:

    工具书:用于平时的查阅参考。

    专业书:作为个人专业技能的积累学习。

    视野书:拓宽视野,树立多元化思维,才能更好的换位思考。

    潮流书: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

    何为读懂?

    在懂之前有个动作是读,关于读,作者的观点是,并不是一字不差读完才算是读,只要看过,有所收获,比如其中一个新知识,或者全书主要观点,哪怕是此书还不适合精读这样的结论,都算是读。另外,建议:好书一定要精读,你

  • 9、 金钱真的是婚姻的照妖镜吗读后感书评

    有人说,谈钱伤感情,对很多人来说,在爱情或者婚姻中,金钱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让人们更加懂得彼此之间的感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金钱真的是婚姻的照妖镜吗》这本书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身边的人会影响到我们,其实是因为内心认同对方说的,才会引发内在的晃动。

    我们完全身心一致的相信并践行的方向,是不会被别人影响的。(转摘)读后感:尽管不能苟同作者别的观点,但很认同这段话。我们有太多时候会受别人的影响。至少在过去我就是这样的人。或许有点缺乏主见,选择困难造成的。如今看着自己不断成长,真是一个取悦自己的过程。过去总是这样自责:喂,**,你怎么那么没主见?你怎么那么容易受别人影响?自己的脑子呢各种对自己不满意,各()种自弃不说也罢。有时甚至不惜替别人承担责任,也未免活得太卑微了!好心疼过去的自己。抱抱20年前的**,好辛苦,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也同时感谢从失败的关系中学到太多,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茁壮成长,真是一个很欣慰很美好的过程呢!

    话说俺们家的女人都比较自强独立。因为我们有一个美丽而自强不息的妈妈是我们的榜样。特别,事业心很强的小妹更是随我妈,而且事业婚姻双丰收,有一个幸福的家让人羡慕。我们姐儿仨,我是工资最低的那个。从前也是自卑感严重的那个,怕被别人嘲笑为花瓶,因此总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尽管如今依然是我工资最低,已然收入的多寡影响不到我的心情啦!尽管短暂回老家过个节什么的,多少还会冒出一些自卑感来。然而一旦回到太原,我还是那个心情很好,阳光灿烂的凡阳,不被金钱左右心情。不去与别人攀比,工资虽少也够花了。而且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没有复杂的职场关系让人头疼,感觉特别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当然咱们又跟金钱无仇,自然越多越好啦!俺的意思就是,自己赚钱能力欠佳的情况下,合理花费,然后有颗知足的心也就不会受他人以及金钱的影响啦!

    需要学习的太多啦!这一生都学不完,感恩自己是个愿意终生学习也乐意分享的人,还不怕露怯。每天爱自己多一点。

  • 10、 起死回生的植物——看《是真的吗》有感
    植物学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者采集到了一种植物,并把它做成了标本。很多年后,他不小心把水洒到了标本上,当时并没有注意,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居然发现干黄的叶子泛出了绿色。 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一陽一光,土壤和水的滋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才会有植物的茂盛生长与枯萎残败。看着这些缩成一一团一的植物,我不禁纳闷,难道这会是个例外? 这种植物叶子全部变的干黄,感觉如枯枝败叶般又干又脆,干枯得十分彻底。这些似乎已经枯死的植物真的能复一活吗?把这种植物放在水中,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植物看似已经微微张开了,颜色也有一些变化,8个小时之后,3株植物卷曲的枝叶已经渐渐的舒展,颜色也变成了绿色。看来,这种干枯的植物真的复一活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一邓一馨说:“这种植物叫做卷柏。它是一种蕨类植物。在古代的医书上还 有民间大家也叫它九死还 魂草。它在干枯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死了,它实际上是失水,逐渐失水导致极端脱水以后进入休眠的假死状态,这时候的细胞实际上是活着的,正因为细胞是活着的,所以它遇到水才能充分有效的激活它的修复机制,才能确保它复苏。这种植物它本身具有特殊的耐脱水复苏能力有关系,一般的植物在失水百分之四五十的时候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就活不过来了,而像卷柏这类植物,它自己的水分只剩下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一也能复苏,即便在干旱过程中一些代谢逐渐停止了,可是细胞还 活着,所以在吸水以后逐渐恢复了代谢活动,叶绿素也重新合成了,所以叶子变绿了,他就复苏了。像卷柏这类植物被统称为叫做复苏类植物,像蛛一毛一苣苔,牛耳草等都有耐旱复苏的本领。我们试过,牛耳草夹在书里干旱遇水,5,6年后仍可以复一活。” 原来,这种植物并没有死,只是缺水。看来,世界还 有很多有趣奇妙的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1-09-17

  • 2023-02-22

  • 2019-10-17

  • 2023-06-25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7-24

  • 2019-10-16

  • 2023-07-04

  • 2019-09-21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2024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