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浪潮读后感 > 地图 > 浪潮读后感,2024浪潮读后感
浪潮读后感

(共 5291 篇)

  • 1、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3)篇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第001本 

    01

    历史课上,学生无论如何无法理解,为什么纳粹士兵认为自己从未施暴。

    于是乎历史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要与全体同学一起完成一个实验。

    老师变成他们的领导者。

    学生们听从他的指令。

    练习正确坐姿,站姿;

    用最快的速度集体从室外回到室内;

    回答老师的问题先说你好,然后再说答案。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问候方式,有自己的标志。

    老师把这次实验命名为“浪潮”。

    事情持续发酵。

    所有人在浪潮这个团体中都是平等的。

    从前沉默寡言的学生开始在变得健谈;

    嫉妒别人优秀的学生也不再妄自菲薄;

    球队队长认为从前球队失败是因为没有凝聚力,而浪潮可以改变这一切。

    人们对浪潮越发迷恋和依赖。

    然后事情开始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浪潮。

    有的人甚至逃课去参加浪潮聚会。

    浪潮团体的人开始大肆宣传,

    他们甚至对不加入浪潮的学生施以暴力。

    “为什么你们就看不到浪潮的好处呢?

    为什么你要拒绝相信这么好的东西!”

    ......

    殴打、排外、施暴、偏激......

    中这些负面逐渐暴露出来,

    那些在浪潮刚刚发展时出现的团结、守纪等优点,反而加重了这些负面行为的扩散。

    02

    我是个无神论者,也对自己比较自信,

    不太相信自己会被什么奇怪的想法洗脑。

    什么传销啦,社会上各种披着宗教外衣的言论啦,

    我不相信自己会被骗。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大概回忆了一下情节,

    自问如果我进入这种环境会怎样?

    我应该不会拒绝加入浪潮,

    我会和他们一起起立、喊口号、做黑板报、拉条幅,

    甚至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会面带微笑。

    我不会觉得他们有什么坏处,甚至是如果我的团体有人施暴,

    我也会认为那是他们本性残忍,

    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残暴的事情的。

    想好了这些,再看看结尾老师对学生说的那些话,

    有点愕然。

    我还真是和书里的那些学生想到一起去了。

    人们都相信自己是理智的,没有人认为自己会无理取闹,会无情冷酷到伤害一个陌生人。

    可是事实证明那些无情与冷酷的事情,也都是这些普通人做的。

    03

    哪些人是典型的普通人呢?

    让回顾一下沉迷浪潮的这些人的特点。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梦想,无法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人。

    也许是因为他们资质平庸,也许是他们天性懒惰。

    也许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努力,导致与优秀越来越远。

    想改变,无从开始。

    而浪潮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世界里,

  • 2、 读《浪潮之巅》有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读《浪潮之巅》有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胡炜

    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上、下)对我来说可谓来得正当其时,之前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在看这本书,但没有特别关注。最近有个想法,把之前、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前看过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惠普之道》、《杰克?韦尔奇自传》、《赢》、《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再造宏碁》、《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史蒂夫?乔布斯传》这些书找出来重新看看,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现在出的书可看的、想看的实在不多,如一本被炒得很热的《从0到1》压根就没看(对炒得太热的书总是不太提得起兴趣),《大数据时代》看了两章也是看不下去。

    正好,就在这个时候,老友之柏在微信里对我说:“推荐一套书:吴军写的《文明之光》,一套四册。假如喜欢的话,可以看他所有别的著作。我非常佩服这位作者,虽然是大科学家,却能把人文学科总结得那么精彩。另外他的《智能时代》,薄薄一本书却把最新的科技走向总结的非常精彩到位,别的人写《大数据》、写《ai》、写《搜索、导航》,作者不是玩金融的忽悠蛋,就是只知皮毛的假科学家,他却是自己撸起袖子做过具体工作的,所以讲得很到位,言简意赅。以他的才气,我觉得他并不乱显摆,很踏实的学者。”

    于是赶快去kindle里搜索,遗憾还没有电子版,只得到亚马逊去买纸质书,先买了他的《文明之光》(4册)、《浪潮之巅》(上、下)、《智能时代》。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买纸质书,一是贵,最主要还是房子太小,家里4个书柜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堆满了,再没地方可以放了。本来还想买《数学之美》(上、下)的,我虽然读的是工科,但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数学,更体会不到数学之美,只能体会到数学之难,因此很想看看数学究竟有多美,可朋友说这套书太难,暂时先放弃。看完这三套之后,估计还会把他的《大学之路》(上、下)和《硅谷之道》(《浪潮之巅》的续篇)再买回来。

    先看的是《浪潮之巅》,因为之前看过关于微软、ibm、因特尔、惠普、苹果、谷歌、ge的书,加上之前在通信行业混了11年,对att、思科、北电、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公司也都大体知道,不会觉得陌生。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讲述这些企业是如何成长和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抽丝剥茧的给你讲清楚他们的兴衰荣辱,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虽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能在事后把这些事情想清楚、讲明白其实也

  • 3、 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一:《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二:《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三: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四:《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五:《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六:浪潮之巅读后感

  • 4、 《浪潮》读后感600字

    早上地铁上,读完了《浪潮》。

    一时间感觉轻松,这两天读《浪潮》,一直有一种迫切想看到结果会是怎样的,因为这次教学实验,其中的过程并不让人感觉轻松,有一种压迫感,学生们的行动,明显已经超过了界限,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实验,他们似乎把一种团队的意识控制了自己的意识,然后这种团队意识是如何而来,为什么是专制,是排外,是约束,是控制,是不允许有异类,不能有背叛,人类一触及独裁,为什么是那么的类似?

    幸好现在的教育还让人有自由意识,幸好现在的社会允许人自由讲话,自由发表观点,有自己的行为的自由,做这些自己想做的,不会受到伤害。基于此,才有人敢指出浪潮的不对吧,否则,也跟希特勒恐怖时期一样,人们都否认有过屠杀。

    劳里是个聪明的姑娘,她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考,而且分析准确。她认为浪潮拿走了人们自由思考的能力。如果做浪潮局外人,大家怀疑是不是会受到迫害,这种浪潮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独裁。

    罗伯特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在浪潮中找到了自己存在位子,当人与人平等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因为这样自己才和所有人一样。在自由的社会里,他总是被排挤在外,是因为自己的普通,是因为被光芒掩盖,所以他收缩自己,无限的收缩自己,让他更加渺小可怜。总是有这样一部分人,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却没有勇气挣脱。希望他从另外一个方式找到自己的价值,人都有价值!

    电影的《浪潮》据说结果是罗伯特自杀了,的确当我读到浪潮解散,大家陆续丢下会员卡,走出礼堂的时候,我总感觉原来的那种激情,怎么能一下子就浇灭的了呢,怎么会没有激动的分子表达反抗的情绪呢,电影版的结尾也是更有戏剧性,书中可能更接近现实。

    浪潮结束了,独裁下场了,却一定会埋在他们的心里,久久不能提,但是却影响很大,该怎么生活,该怎么思考。

  • 5、 《浪潮之巅》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浪潮之巅》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了读小说之外我就没有那么认真的去看一本书,而且看完了意犹未尽,想着尽快看完再翻看一遍细细品味,这本书就是《浪潮之巅》。《浪潮之巅》是一本难得的关于it行业的好书,重点讲述的是硅谷it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分析了一些曾经辉煌的公司走向衰落的过程和原因,并讲了关于风投的有关知识,里面披露了很多知名it企业的很多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其中有科技巨人微软、苹果、惠普、ibm、at&t等大公司的兴衰历程,也有对整个世界it发展史的宏观叙述,还讲述了几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经济操盘手。全书观点宏观而不空洞,跨时绵长而不累赘,故事传奇而不虚浮,评论精彩而不偏颇,是一部难得的it业巨作。对于非it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读起来几乎没有什么阅读门槛,只要当作一本小说来读就可以了,就跟看《故事会》似的。对于it从业人员来说,从这些传奇故事中吸取教训,开拓视野,无疑对于今后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it行业的发展历史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无到有的感觉,这也算是一本“相见恨晚”的好书。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们不去改变世界,世界将会改变你,即使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也不要坐以待毙。it行业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

    首先,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一点在it企业中表现得格外明显。在美国,it业的灵魂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在他们那里生存下来,就会被淘汰掉。而我们国内的it行业几乎看不到什么创新,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软件公司靠着政府活着。大部分原因在于,传统行业的创新往往是“微小”的,而且大多是在产品层面进行。而it行业的创新则是革命性的,大多数需要在思想层面产生变革。“胜不骄,败不馁”,在发展的高处时要放眼未来,不能固守着自己的地盘,不去创新,安心享受,最终断送了前程。有很多企业不是死于忧患,而是死于安乐。

    其次,要保证创新,公司的体制非常重要。这就如同一个国家,它的体制决定了它的发展。作者在阐述企业的这个“神经网络”时,分析透彻,洞察了企业长期健康生存动力,企业就是靠着创新和体制这两部马车的拉动。google的崛起,苹果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重新定义,以及当下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流行,无一不是巨大的创新。而创新背后的人才体制、分配体制、管理体

  • 6、 浪潮电影观后感
    浪潮电影观后感(一): 盲从—觉醒—抗争 高一(10) 王义艾 谁能想象,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和一群自由散漫的小青年转变成一个集权主义者和一群纳粹分子只需要五天时间?德国电影《浪潮》以一周"独裁政治"课为背景,向人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整个影片似乎都是围绕集权主义展开的,但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或许集权主义就是一切决策都是独裁者掌控的一种权力集中的 形式 吧。领导者利用他的绝对权威鼓动他的支持者做与道德法律相悖的事,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进而变得狂热,践踏法律 秩序 ,最终走向独裁。 刚开始,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自由和叛逆精神的,口头上 也 对纳粹深恶痛绝 ,但 赖讷 老师用集体意识和"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等说辞让大家痴迷和盲从并制造歧视和仇恨,使学生们完全失去判断。影片中有这么一幕:在课堂上的第二天, 赖讷 给大家调了座位,并将调整座位的原因说成是"我想打破平常的小团体。你们都有要好的朋友,这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团结力量大,所以我让一名差的学生,坐在一名成绩好的学生边上。"歧视是很明显的,但他的理由却是 " 团结 " .而且,当莫纳质疑这种做法是在将所有坏学生拎出来展览时,莱纳抓住她的一个用词,狡辩说:"我从来没有提到过坏学生,只提到过成绩差。"并以她和她的同桌举例,将两个人的缺点明白地指出,借口却是很光鲜的。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紧接着话锋一转,说:"我们班作为一个集体,表现会更好,起码比楼下的无政府班好!"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假想敌 , 把大家带 入 一种兴奋的状态,至于这个假想敌对大家起到了多大的刺激作用,从前面的踏步游戏中就可见一斑 了 .另外他还认可了抄袭行为,有同学问他们是否可以抄袭时, 赖讷 老师回答是的,理由是这样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利用集体意识掩盖歧视,支持作假,利用假想敌制造仇恨,一气呵成,几乎没有痕迹, 似乎 一切颠覆人类价值观的事,在加上"团结就是力量,集体高于一切"的说词后,就能得到大众的普遍拥护——你如果反对,就是不服从集体,就是自私。 卡罗也参与了关于制服的讨论,但她并没有在第二天按照规定穿白衬衫去上课,这也可以看成是觉醒的表现,促使她觉醒的 也许 是女孩子爱美天性的伸张。这一天,她穿了一件红色上衣去上课。路上,她男友说她自私,课堂上,她遭遇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指
  • 7、 浪潮之巅读后感集锦

    您是否在寻找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每次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是时候写一篇最能体现内心收获的读后感了,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推荐的“浪潮之巅读后感”,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浪潮之巅读后感 篇1

    企业的向死而生——读《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主要介绍att、ibm、苹果、因特尔等著名it公司发展历史的书籍,有些公司已经倒闭关门了,有些仍在运行,并且如日中天,但书中提出:没有人能活到两百岁,也没有公司能辉煌两百年,这是规律,很难超越。

    企业真的不能常青?初看这个概念,颇为质疑,中国就有同仁堂、全聚德、茅台酒等很多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但书中对这种质疑也作了简单解释。现实生活中,确实还存在很多超过两百年的企业名字,但是这种企业并不是活了两百年,比如现在的同仁堂和百年前的同仁堂除了名字相同以外,无论从企业文化、主营业务,还是权利归属、经营方式,都和百年前的同仁堂没有关系了。就相当于1995年出生的小伙子叫做秦始皇,但他的身份、大脑、行为都与2000年前的秦始皇没有任何关系,不能认定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

    企业死亡方式丰富多样,但本质相同。书中讲述了很多种企业面临破产的情况,还写了很多已经倒闭企业的原因。其中att因为企业缺乏真正的控制人,分散的股东追逐短利,导致企业被拆分;ibm因机构臃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创新缺乏,企业每次面临危机都要精简;摩托罗拉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不断错失机会,最后被迫遭谷歌收购,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这些企业看似有各种各样的失败因素,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正身处企业内部,每个人都做了当时认为最正确的决定,这些决定都是为了尊重投资,为了发展企业,虽然最后关门了。就好像曾国藩帮助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却也毁坏了清王朝运行了几百年的规则,加速了王朝的覆灭,但当时清朝皇帝需不需要吃下曾国藩这颗救国毒药呢?需要的,因为不吃的话,也会死得更快。这就是规律,死是必然的,虽然没有人想死,但死的时间临近了,你又有什么能力逃脱呢?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既然必死,又何必在乎常青。在美国人看来,企业关闭属于自然状态,他们拿投资人的钱开办了企业,努力运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内心深处对企业是否常青,并没有中国人那么执着。硅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诞生,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企业死亡,总量维持着平衡,很多企业开办之初,就是为了卖给更大

  • 8、 《浪潮之巅》读后感500字

    吴军讲述了整个it产业的大公司,并从大公司发展寻找共同的特点。

    首先,一家公司是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的,它的成功取决于这家公司的基因,它的失败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基因决定的。

    其次,想要颠覆现有的大公司,一定不能是和大公司正面交锋,而是通过大公司疏漏的方面入手,然后迅速占领市场,以阻止大公司的攻击。谷歌就是这样对付微软的,吸取了很多前辈炮灰的经验。

    再次,硅谷是一个反派文化盛行的地方,不断的有新的创意冒出,然后有工程师把它实现。公司都是有生老病死,只有不断的跳槽,才能磨练自己,让自己更值钱。创业公司通过期权才能笼络更多的人才。

    最后,未来的大公司一定不是现有的公司,大公司的转型是非常困难的,而成本也是很高的。即使是吴军这样的人,也没有看到互联网3.0的模样,而互联网2.0才是雏形。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是技术史的书。而且对于个人的行为有所启发。你的工作未来有前途吗?你的公司的寿命还有多少?你有应对未来的能力吗?

    这些思考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我开始学习了python编程,很苦很难很累,但是不会编程就是未来的文盲。

    能站在浪潮之巅的公司,都是那些敢于创新,不断进步的,我相信,人也是一样。

  • 9、 电影浪潮观后感
    电影浪潮观后感(一) 《浪潮》一片在六天内讲述了一场名为“浪潮”的微型极权主义运动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迅速蔓延、再到不可名状的狂热、直到最后惨淡收场的全过程。整个《浪潮》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样本,生动的说明了极权主义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任何极权主义运动的形成都有他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意识形态,一个政党(组织),一套方略等。 意思形态是有阶级性的。如果我们把《浪潮》中的这些中学生看成一个阶级,那么这个“中学生阶级”往往感到与家庭的疏离、对现实生活厌倦,在精神上无所归依。他们的这种相同的感觉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学生的意识形态”。而文格尔老师创造了一种使人人平等的,使生活充满希望的“浪潮的意识形态”。当一个人并没有或者无能力去发掘出自己内在真正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他就开始趋同于其他主流人群或者非主流人群。他需要一种归依感,尽管这种归依感是虚无的,但只要他觉得自己是混在人群中的人,他并没有被人群抛弃,那么他就得到了满足。蒂姆无疑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他的生活中缺少最基本的关爱,又往往被人欺负。所以他急切地在“浪潮的意识形态”中寻求慰藉。同时,许多像他一样的人继续完善了这种意识形态。 一个极权政党要有一个领袖,一个领袖还要有一批死忠。领袖和他的死忠构成一个政党的核心,是政党的主力军。从影片的内容来看,“浪潮”已然呈现出某些明显的极权政党的特性。如果我们把文格尔老师看作是“浪潮”运动的极权政党领袖,蒂姆、或许还有最后揪着马尔科上台的那几位同学可以算作是领袖的死忠。那绝大多数“浪潮”的参与者其实都只是被其神秘魅力吸引的外围人员。外围的人员就像一堵保护墙,将核心成员和外部的正常世界隔开,使他们觉得自己所在的世界与外部世界完全不一样。他们开始敌视外部世界,凡是不属于自己世界的人都被视为敌人。所以,我们看到片中的锡南半开玩笑的说买来的冰淇淋只给“浪潮”的成员吃时,其实就暗合了这种组织特性。同时,他们也明确地树立了一个敌人,那就是楼下学习无政府主义课程的班级。与敌人的作对使这个组织更团结,更有活力。 当然一个政党还要有他的标致,仪式。通用的标志和统一的仪式,使组织内部的成员与外界有了鲜明的区分。这种区分使内部成员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一个政党想壮大起来必须有一套策略。不管什么策略,这些策略必须与人的心理暗合。社会心理学家斯泰纳
  • 10、 读浪潮之巅有感

    浪潮涌动,are you in

    ——《浪潮之巅》读后感

    作者:张轶

    展开正文前首先感谢团支部组织的图书活动,有这样一个契机读一本好书,做一些思考,也为2013年留下些记录思想的文字。

    浪潮之巅,on top of tides.凭此书名,便联想到许多。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浪潮更替之间,便是兴亡转折之时。只见浪潮捧出新一批弄潮儿,镁光灯下舞台中央接受大众膜拜,不见旧人黯然转身,随旧时代远去留下落寞背影。

    对此类公司商业案例一向有执著的个人偏好,关注郎咸平、时寒冰,也曾读过吴晓波的《大败局》而深省。如果说《大败局》提到的公司因年代偏早而有距离感,那么这本《浪潮之巅》所讲述的公司,恰恰是我们这一代人极为熟悉的。从小接触dos系统,经历486、586年代,旁观过互联网的兴起与泡沫破裂,身边不少同学去了谷歌、苹果、百度、ibm、思科、华为,手边用着的ibm电脑,苹果手机,hp打印机,微软操作系统,用google或者百度搜索,上雅虎淘宝,写博客微博,聊着qq/msn.我们都是信息革命浪潮的亲历者,是与这些公司共同成长的一代人,那些实体或虚拟的产物或多或少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和记忆。当msn space消失,当雅虎邮箱关闭,当诺基亚手机被收购……熟悉的东西正在逐渐消失,我们的情感也愈发快餐化。

    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你必须接受大势变化。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最幸运莫过于发现和顺应潮流,站上浪潮之巅。当科技和信息以大爆炸般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伴随一大批公司兴起和没落,也颠覆了传统产业链、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商业模式属于电视广告。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10多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花费90亿美元且分文未赚。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上任伊始就面临巨大财政压力,但是谁也没想到,奥林匹克和电视的结合能够开创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将数千万公司联结在一起,成为短短20天时间内聚集上千亿美元和数十亿人目光的大生意。

    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商业模式创新,然而,正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电视广告收益屡创天价时,信息产业科技浪潮已暗流涌动。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加速推进历史进程,这一次尤为汹涌。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幅缩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程急速提升,"摩尔定律"带来行业颠覆,累积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统经典模式在短短十年间就可能难以为继。

    新技

  • 2022-01-19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5-1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2-09-25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浪潮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浪潮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浪潮读后感、2024浪潮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