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2024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范文,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左右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推荐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

(共 7913 篇)

  • 1、 青木川(孙红雷主演《一代枭雄》原著)读后感2000字(3)篇
    青木川(孙红雷主演《一代枭雄》原著)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用十几个小时,翻完这卷恢宏风云的历史画册,由此写出些什么感想,我想必定是极其浅薄的 。

    叶广芩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文学作家之一,在作家之前特意加上文学,是有一定寓意的,正如看完豆汁记留下的简略感悟,她的作品动人之处除了浓浓的人文情怀,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她是历史和文学的虔诚者,聪慧如她,巧妙的处理好了历史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故事结束后,我迟迟不敢看编辑手记,自我安慰道虚虚实实也罢,故事而已,何必去深究,又终是按捺不住好奇之心,看完后我才明了自己为何不敢:怕失望。我害怕这只是一个由一段尘封历史引发的文学臆想,事实与之相差甚远;害怕现实里的青木川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青木川。同时我又抱有一丝侥幸,叶老的作品向来建立在山野传说之上,有一定根据。但毕竟,这部《青木川》格局太大了,故事里的人和事都使我震撼,难免质疑他们的真实性……还好,他们确实真实地存在过,并永久地留在了青木川的历史上,即使寥寥数语,也足矣。

    既说到作者,值得一提的是,叶广芩先生的文风我实在喜爱。悠扬淡远,淡定优美,不管多大的场面在她笔下都看似波澜不惊。这篇《青木川》题材恢宏阔大,横跨五十多年时间,布局精妙处处设疑处处伏笔,一点一滴水开始落,石头逐渐显露,直到篇幅最后,所有人和事才完全浮出水面,而这时帷幕却立刻被拉上,告知已退场,徒留下观众茫然四顾唏嘘一片……

    我没有办法描述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土匪恶霸也好,民团队长也好,文明开拓者也罢,都不是他,他是一个鲜活的形象,是一段历史的沉浮。故事脉络既清晰又复杂,没有是非对错,绝非寥寥百语能说清,故不想赘述。

    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的青木川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傥骆古道的小县城里藏着多少秘密……你若有心追寻这段历史,定不负所望。

    青木川(孙红雷主演《一代枭雄》原著)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青木川的故事就像青木川的山溪一样,曲折、蜿蜒、动听。青木川的人就像青木川的山一样,高大、深邃。青木川镇就是一部放在秦岭大山中的历史书,厚重、沧桑、耐人寻味。合上书,闭目而思,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仿佛故事的发生就在昨天,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演义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经作家的生花妙笔,展现出了一段历史的传奇。文中结尾有句话说得好:“ 大城市是花瓶,真正的中国在小县城。”,只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才能越行越远,才能发扬光

  • 2、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8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800字

    电影芳华大热,在被改编电影洗脑前决定先看下严歌苓的原著小说。之前对这个女人不大了解,现在她的生平已被众人熟知,一个生活经历丰富又散发气质的女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从你的气质中体现出来。看过她的人生经历之后不难发现她的小说都在诉说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写一次小说,她都要被重塑一遍,因为她会根据作品的需求去实地体验笔下小人物的生活环境、说话方式以及处事方式等。芳华,是一个人的芳华,一群人的芳华,也是那个年代的芳华。男主刘峰,名副其实的好人、雷锋,在那个宣扬学雷锋做好事的年代,这样的好人是被人敬仰、标榜的当做标兵的。但当你的好事做多了,大家的感恩之情也是会日益消退的,慢慢的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刘峰的好确实是渗到骨子里,溶于血肉中的。反观现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这种人少之又少,即便有,受惠的人也会心持怀疑的种子在想他帮助我企图是什么。可好人没好报,因为刘峰的一次情不自禁的触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像他这样的先进分子原本在政治生涯中至少也应该顺风顺水能够得到提拔,但正因为是大家眼里的老好人,大家心里的模范典范,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走下神坛,变得跟大家一样了,也跟大家一样谈情说爱,有着青春情愫的悸动……依然清晰记得丁丁的那句“他怎么敢爱我?”为什么不敢,每个人都有追求别人的权利,为什么刘峰就没有这样的权利?就因为他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典范?他就跟大家不一样,就没有七情六欲?我当时真的被丁丁这句话震惊了,丁丁应该说不是被触摸“强暴”了,而是被刘峰爱她的念头“强暴”了。刘峰也是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很难掩饰内心深处疯狂滋长的那个叫“情”的东西。所以他抱了她,她害怕的喊了救命,于是乎他真的就从神坛上下来了,是被活生生硬拽下来的。触摸事件不断发酵,声讨刘峰罪行的人一个个站出来,当然包括那群受过刘峰恩惠的人,着实令人心寒。有句话说得还真对,好人不能做坏事,只要做了一件,之前做的所有好事都会被忘得一干二净。文工团战友们手持言语的匕首往被丁丁伤过的刘峰的心上狠狠捅下去,血肉模糊……刘峰一下子从活雷锋变成下放边境的伐木工,这落差着实有点大,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情难自己。接下来刘峰的生活看上去艰苦重重、孤独无措,战场上失去了一只手臂,贩卖盗版影碟,离婚,看大门等等,但刘峰还是刘峰,骨子里都是谦逊待人乐于助人的,生活的艰辛也没有改变

  • 3、 《北京,北京(《春风十里不如你》原著)》读后感_1600字

    《北京,北京(《春风十里不如你》原著)》读后感1600字

    心怀慈悲,光明必永伴 慈悲客栈慈悲饮,有句鸡汤人们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却殊不知人事柔肠百转,百转又千回,总有那么几把辛酸泪。 信守相逢既是缘分,珍惜即可的道理, 来包容和谅解一切源自于爱而滋生的细微末节。 最喜欢海子在《九月》里开头的第一句和结尾的最后一句: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只身打马过草原。 最喜欢东霓用倔强支撑起的将来;最喜欢宋天杨看霸王别姬落泪的场景。 最难以重温的是易遥飞身一跃的片段;小说里的故事亦真亦假,活在情节里也未尝不好。 最近大火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会让很多人勾起很多回忆, 会对号入座,去回味那个属于你的年少轻狂的时代。 是赴美的刘婷婷; 是永远英语发音都不标准的王秀玉; 还是一情七年不变的小红; 亦或是目的明确,前行在自己人生规划大道上的妖刀? 大概情窦初开的小男生都会像秋水一样,美人在怀却心猿意马, 两个都想要,却迈不过道德的关卡,鱼和熊掌岂能兼得? 剧情发展到现在,弹幕里的键盘侠们都按捺不住心里愤怒的小火花开始字字珠玑。 赵英男的心机和小红的单纯; 赵英男的防备和小红的痴情; 赵英男的大气和小红的紧逼; 很难说出谁对谁错,又很难说出谁是谁的小三。 立场不同自然无法同盟。 受益者-秋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渣男形象。 赵英男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散发着母爱光环的小妈形象, 监管着秋水的生活作息,逐步上升到生活作风紧跟着过渡到思想品德。 七年的恋爱,从相吸到熟悉再到习惯和依赖,这是女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从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变成一个照顾你衣食起居的免费保姆。 赵英男用七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天生自带母性光辉。 赵英男表现的除了爱以外更多的是占有。 时常查岗,和秋水妈妈一起勇于为他的前途疲于拼命, 规划未来,绞尽脑汁却没有丁点讨喜。 从她撕掉秋水的手稿的时候,她面对秋水的反抗和预料之中的决裂,都有前提性。 男人天生就是野性的动物,在他们除了下半身占据主权的大多数时候, 大脑还有点儿思考的用处。 少年嘛都是信仰放荡不羁爱自由,人不风流枉少年,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既要生活上的老妈子; 也要思想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绝对认可; 还要身体上的野性爆发; 更要抱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抢别人筷子正夹着的。 我可以招花惹草,你只能安分守己,我能万花丛中过,而你片叶不能沾身。 我要面子也要里子,你

  • 4、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8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800字

    看到书中结尾,一联想到电影结尾那样,被韩红的一首《绒花》把眼泪给“酸”上了鼻尖,“呛”出了眼眶~

    刘峰的一生是悲凉的,时代变迁的牺牲者,上一代的“英雄”,新一代的“傻冒”,一个道德最高的标杆,最后还是被“集体”卖了。

    我是看完电影版芳华后过来的,电影我从预告开始就感兴趣了,因为描述的正好是那个敏感的时代,我就是喜欢有点敏感又有点反叛的东西。但看完以后就觉得有点被骗了,或许碍于广电局的威严,冯导减了不少,电影质量本身是很好的,里面的音乐舞蹈编排方面很用心,但最终的主旨导向就不敢恭维了。对于人性的黑暗,镜头没有了批判,只有作为旁观者在无可奈何。郝淑雯、林丁丁、朱克之流,最后都出落得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兴许这是物质时代对物质人群反馈的结果。而刘峰和何小萍,既在集体主义上备受打击,又不能在精神上得以被认可,结局来说,虽然两人还是走在了一起,但是对弱势群体来说,这不过是一声叹息,接下来也并没有任何关注和改变,潜台词反而会提倡人们要更现实更不可善为,才能有好的物质未来。

    韩国电影《熔炉》能造成韩国全国上下的关注,并且为此立法去保护弱势群体。《芳华》可能会有一段同情关注一些越战老兵,只能说还是大众饮料,跟《天注定》、《天狗》一类还是根本无可比性,冯小刚有导过《一九四二》,但作为商业导演,本质还是商人。

    严歌苓对在书中“集体”也还是没有批判,因为她当时只能在集体中活着才有尊严,不同她后期出国后思想桎梏才达到真正解放。但她主旨还是更多的服从,书写刘峰和何小曼的故事只能赚取一些消费性的眼泪,性质还是商业为主,无法起一种根性的影响。

    想起《敦刻尔克》,这样一次战略性大撤退,描述成一次无比成功的壮举,拍出来让世人敬畏,这是一个大国,英国国民独立自信的底气。如果一个国家只会让国民畏惧国家,离开国家独立于个人就被鞭挞摒弃,这样内心只会与这个母体渐行渐远。

  • 5、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_600字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600字

    脑海里出现的两个历史事件跟这个《使女的故事》有过之而不及。一个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个是当代的文化大革命。但是这本书确实一本现实题材的未来小说,这三者的时间轴跨度太大了,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书中使女们的秘密“五月天”类似于抗日时期的地下党组织。有人慷慨就死也就有人重获光明。

    使女们被当作“圣洁的容器,行走的圣餐杯”,统一穿着红色长袍、白色双翼头巾和面纱,被剥夺一切美的权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唯一的功能就是生殖繁衍,她们是没有情感没有自由没有名字甚至可以没有手脚只需要有躯干的“行走的子宫”。她们被冠于“属于某某大主教”,例如女主of弗雷德,例如五月天慷慨赴死的女伴of格伦。

    使女以外,所有女性的生活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按各自的功能被分门别类为夫人、马大(女仆)、经济太太、荡妇等,各自穿着的颜色也凭身份而有所不同。可悲又可怜。

    连同大主教弗雷德都说出了一句所有人的心声:可是我们是人啊!是啊,我们是人,人就不同于机器,人需要正常的感触需要正常的生活一切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仅仅这项基本的权利都被剥夺。

    最后,我只想说女主奥芙弗雷德(of  fred)不属于谁,也不叫奥芙弗雷德,她有名字。她叫琼。

  • 6、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3)篇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第001本 

    01

    历史课上,学生无论如何无法理解,为什么纳粹士兵认为自己从未施暴。

    于是乎历史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要与全体同学一起完成一个实验。

    老师变成他们的领导者。

    学生们听从他的指令。

    练习正确坐姿,站姿;

    用最快的速度集体从室外回到室内;

    回答老师的问题先说你好,然后再说答案。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问候方式,有自己的标志。

    老师把这次实验命名为“浪潮”。

    事情持续发酵。

    所有人在浪潮这个团体中都是平等的。

    从前沉默寡言的学生开始在变得健谈;

    嫉妒别人优秀的学生也不再妄自菲薄;

    球队队长认为从前球队失败是因为没有凝聚力,而浪潮可以改变这一切。

    人们对浪潮越发迷恋和依赖。

    然后事情开始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浪潮。

    有的人甚至逃课去参加浪潮聚会。

    浪潮团体的人开始大肆宣传,

    他们甚至对不加入浪潮的学生施以暴力。

    “为什么你们就看不到浪潮的好处呢?

    为什么你要拒绝相信这么好的东西!”

    ......

    殴打、排外、施暴、偏激......

    中这些负面逐渐暴露出来,

    那些在浪潮刚刚发展时出现的团结、守纪等优点,反而加重了这些负面行为的扩散。

    02

    我是个无神论者,也对自己比较自信,

    不太相信自己会被什么奇怪的想法洗脑。

    什么传销啦,社会上各种披着宗教外衣的言论啦,

    我不相信自己会被骗。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大概回忆了一下情节,

    自问如果我进入这种环境会怎样?

    我应该不会拒绝加入浪潮,

    我会和他们一起起立、喊口号、做黑板报、拉条幅,

    甚至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会面带微笑。

    我不会觉得他们有什么坏处,甚至是如果我的团体有人施暴,

    我也会认为那是他们本性残忍,

    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残暴的事情的。

    想好了这些,再看看结尾老师对学生说的那些话,

    有点愕然。

    我还真是和书里的那些学生想到一起去了。

    人们都相信自己是理智的,没有人认为自己会无理取闹,会无情冷酷到伤害一个陌生人。

    可是事实证明那些无情与冷酷的事情,也都是这些普通人做的。

    03

    哪些人是典型的普通人呢?

    让回顾一下沉迷浪潮的这些人的特点。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梦想,无法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人。

    也许是因为他们资质平庸,也许是他们天性懒惰。

    也许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努力,导致与优秀越来越远。

    想改变,无从开始。

    而浪潮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世界里,

  • 7、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23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2300字

    我想一个人应该是老了,才会想写一本《芳华》这样的书来。当然老并不是件坏事,杜拉斯老了写《情人》,白居易老了写“老来无所忆,唯不忘相思”——大概人真要等到上了年纪,才更容易想起那些纯真的事情,也更愿意将些曾经的蠢事当作纯真来想。

    严歌苓并不老,百度起她的照片来还是那么好看,可能她只是自愿进入那片回忆和自我反思的深地。

    陈丹青曾经在访谈中提道:中国人是最不讲原则的,这是中国人最不好的地方,也是中国人最好的地方。他嘲讽的是我们的实用价值观。他讲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快六十岁了,和写《芳华》的严歌苓差不多。也许人有了垂垂老矣的生理,才会忍不住地为自己的心理担忧:还有多少话没说出来为他人所知?还有多少人没被自己细细回忆一遍?

    记得严歌苓似乎说过,这是她写得最真诚的一本书,很多人见了这句,就把自己感动得不行:这是严老师最好的书呀!是吗?当然不是。如果打动人心的东西只有真诚,那不屈和毁灭又算什么?善良和美又有什么意义?

    不止严歌苓,活着离开那个时代的很多人都有过反思,王小波有过,冯骥才有过,陈丹青当然也有。王得到的教训是:“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冯说:“忏悔是人性中的复苏,也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良机,但被我们错过了。”“历史的机遇一旦错过,十倍的力量也无从挽回。”至于陈老师,他一向比较豪放,他说的是:“中国人的信仰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重要。”

    是啊,活不下去的留下成为证据,活下去的离开成为见证。

    只是,不论多少人后来参与过这些反思,真正的施暴者是不会再次到场的。时间虽然抹不去在场的痕迹,但它确实抹去了当初的细节,这也是历史能够任人涂抹的原因。所以今天中学的教材轻轻勾去了汉匈之间的你死我活,这一笔勾销,意味着人们再也不用像鲁迅那样“我一个都不宽恕”,不用像先生那样,到死也落得个极没风度。

    可惜我们的这个社会不是人,它也没有什么反省的能力,社会既不会因为对不起什么而去懊悔,更不会因为毁灭过什么就去自寻短见。当年我这么想,到了现在还只能这么想。时代是永远高居于个体之上的城墙,而他们,只是砌成这堵哭墙的每一小块岩石。

    他们哭过了,人们也以为他们哭过了,那么,再不会有什么声音和响动来惊扰我们。只有流传下来的艺术能够教给我们很多。但这艺术是有限的,有限的艺术教不会我们善恶和自明,它只能告诉我们:人与人生来是不平等的。

    这规则就像达尔文

  • 8、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_2500字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2500字

    看了书后许多书友的评论,感慨颇多。应该说正能量声音更多,但鄙夷的眼光也不少,就像刚来四川的两个北方人,一个说火锅辣得受不了,一个却说火锅好吃有特色,终究还是挡不住诱惑,去吃的人还是多的。

    对于这本书,个人也有些不成熟观点,在这里和大家探讨。

    一是腐败的看法。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我国的腐败故事就不再一一赘述,对比国外,其实也不是独善其身。先说美国。大家很少听说美国抓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也几乎没打过老虎,苍蝇偶尔还是有的。美国为什么没有反腐呢?是美国人觉悟高个个清廉不搞腐败吗?非也,非也!其实只是美国人把腐败合法化了。比如州长可以自己开着大公司,这在中国《公务员》法是明令禁止的。比如可以收取别人的钱用来协助自己竞选总统,这叫政治献金,在中国这叫“买官”。比如各种给议员们行贿送礼,走后门的美国“丁书苗”们叫做游说集团,在中国这叫“跑官”,属于集体贿选。比如总统上台以后可以直接把自己的家人或者身边人提拔为国家官员,特朗普一上台他的女婿直接就成为国家特别顾问,在中国这叫任人唯亲,是在某个范围内不允许的。再举个常见的例子,cgi是奥巴马竞选时的金主之一,奥巴马对之投桃报李,把美国医保网站项目给了cgi,一个连天涯都不如的网站,楞是花了120亿的“刀叻”(美元)!一个同时在线刚到8万就挂的网站花了120亿!这不叫腐败叫什么?随便中国一个小公司去做都做得比这好,可是就是内定cgi,垄断啊!而原因就是cgi集团的高级副总裁托尼·汤斯·惠特利系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窗好友,好像在奥巴马竞选时提供了资金支持。所以特朗普一上台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这个医保的计划给停了,不然他的那些小伙伴儿赚啥呢,对吧!更有美国网友说,如果美国像中国那样搞反腐,美国政府将空无一人,而美国国会那536个脑袋要全部落地。再看欧洲。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也是一样。德国电视二台称,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2014 年立案处理的腐败案件超过2 万起,涉及受贿金额高达1.4 亿欧元。专家认为,据估计,只有5%的腐败案例公布于众。德国《经济周刊》近日援引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报告称,过去两年,德国本土有七分之一的企业存在明显的欺骗和贿赂行为。这主要得益于十年前西门子 “行贿门”事件(涉案金额超过13亿欧元)之后,德国反腐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但德国民众对此并不乐观

  • 9、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40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4000字

    芳华

    严歌苓的小说总被烙上时代的印迹,他的故事停驻在过去的时光里,文字细腻,情感饱满。一本《芳华》慢慢合上,体会着那个时代与今不同的人文思想,不禁感叹,芳华逝去,青春依旧,永远在那里等着有一天被打开。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文工团生活为模板,重塑了一群热情洋溢的文艺青年,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在相同的时间里短暂相交,又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一个时代一个样子,不同的时代需要的人不一样,时代过了,时代的主人的也该散场了,他们的青春只属于他们。跨越了时代的我们,也只是在看一个故事罢了,无法与作者共情,只能从他的文字之间去探寻那样一种生活。

    本书的主角刘峰,有着卑微的乡土成长经历,憨厚淳朴,在平凡的生活中用无所不为的助人默默奉献着。他是善良的代言人,是人们眼中的活雷锋,这也让他攀上了一个人生的巅峰,革命世界里一个光荣的称谓是那么的闪耀。在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轨迹运行的时候,林丁丁的触摸事件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让他从荣耀的高台跌落到尘埃。林丁丁这个他放在心上若干年的心爱之人,如众多女生一样期望着追逐富贵权势,刘峰从未在她的爱情视角里出现。但一段不曾挑明的单恋,沉溺在想象之中,有着开放的结局,而每一种结局似乎都可以出现,而毫无违和感。也许是刘峰用相思腻想而来的认可,也许是林丁丁不置可否对朦胧之爱的沉默,也许是夏日的封闭房间发酵的情愫,也许只是一个在禁欲时代里热血青年突如其来的冲动,种种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件轰动事件。面对领导的质问,面对众人的侧目,刘峰陈情于表的认可,林丁丁无声悲伤的沉默,让除了这两个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不再关注刘峰那略显单薄的“我没有,我不知道”背后人之本性的呐喊,是的,他没想做什么,但他做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更不想知道为什么。生怕平淡、生怕寂寞的青春里,每个人都期待别人的瑕疵来证明自己的还不是那么糟糕,尤其是刘峰这样一个最不应该犯错的人。就像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表面来说,我们会去安慰,送去祝福,这种种美好背后,我们内心深处阴暗角落里的小心思,却会让我们不自觉的高兴。我们会犯错,同样别人也会犯错,以压低别人的姿态来提升自己的高度。我是凡人,不是圣人,我只懂这个,不懂刘峰。就这样,刘峰被狠狠摔落于尘世。

    从刘峰的一生来看,无论是在文工团的付出,还是在战地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成全他人,还是沦落于普通生活的底层

  • 10、 《大裂(金马奖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原著)》读后感_900字

    《大裂(金马奖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原著)》读后感900字

    虽然讲的是不同的故事,但“我”却没有变,一如既往地无耻,卑微,负罪,堕落。清楚自己的“罪恶”,并毫不犹豫地践踏它,同时,“我”也十分热衷于“人艰必拆”,喜欢戳破他人内心深处连自己都耻于承认的恶,事后还各种开心到上天。

    说这里的“我”有些上帝视角呢,他又十分清楚自己的无能和软弱,也因此,为了克服这痛苦,他让自己尽可能地麻木和冷淡,一边又继续打破那些约定的道德。他从不信仰道德,因为,这世界更多的是由虚伪和无耻在摆弄。而他,试图以一种坦率的无耻来搅乱这一潭发臭的死水。

    书里常常会写到翔,臭椿树,或者某种结局总是悲惨的动物(鸡,象,羊,猫)。大概就是要描绘一个极其操蛋的世界。没有什么真善美可言,就算偶尔有纯洁无邪的女孩都总会被强加的或者自愿的“性”无情摧残,伏笔埋得越美好结局就越是残忍到让人忍不住想把刀片寄到天堂去。到处都是假恶丑,还有虚伪,不过还好,这里总是会有一个二兮兮的“我”十分热心肠地去掰开虚伪。

    当然,这里面的比喻和形容也很有个性,有些奇怪但却不违和,最让我映象深刻的是那句“聪明得像个月球”,莫名喜感。当然作者的文风也是很清流了,不像一般的年轻作家那样偏爱大规模地修饰辞藻,这样反而凸显了偶尔出现的几句劲道的比喻。另外就是那种读了感觉被塞满嘴铁锈的幽默,让人一边笑,一边骂,完了就只剩下悲哀淤积在心底。这种幽默使一切变得不那么“矫情”,比直接扑面而来的悲伤更犀利,更伤人三分。毫不留情地讽刺别人和自己,这种写法显得更现实,更清醒,也更悲观主义。

    然后就是,文中的“我”常常会跳出此刻此地来思考问题,显得“莫名其妙”,显得荒诞。不仅仅是想法荒诞,行为也荒诞,不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荒诞的。死了的人站着,活着的人跪着,这是活着的代价。

    “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来的”,好多事情都是十足的无意义,可是我们,往往困于红尘罗网,即便是趴着,也不得不去扑向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

    这是生的悲哀,存在的荒谬,所谓“意义”也许根本是个伪命题。最后尽可能让这粗砺的生活少苍白一分,尽可能让自己多感受到一些幸福,大概,才能说服自己接受那些荒谬,继续兴高采烈地向死而生。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
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范文,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英文原著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