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 地图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2024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相关栏目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热门栏目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推荐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共 4924 篇)

  • 1、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一)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一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一陰一影】一书中写道: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一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一陰一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一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

  • 2、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550字

    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是使用的度,从最近的拆书工作里体会到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掌握一点就够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这个完整就包括人的阴影面和积极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认自己的积极面,压抑阴暗面,结果限制自己的潜能,无法幸福。

    看似简单,可书中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光要承认接受阴影面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有时它被压抑的很深,你几乎发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影响你的性格、行为习惯,让你问题重重。

    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最容易采用的是照镜子: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些人让你讨厌,找到讨厌的点和行为,停下来想一想,我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

    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者被责骂然后将这种行为压制,但它仍然在你内心成为你的阴影面。所以当你再看到它时反应会很强烈,要么远离、要么极端厌恶却不知道原因。只有当你平和的对待它时,它对你才会成为过去式,不会继续存放在你的内心,时不时的跳出来折磨你。

    这本书在讲接纳的重要性时,提醒大家要积极的发现。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我们常规意义上坏的,但更多是好的,没想到吧?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这类人人都想要的特质,他们承认这是他们的梦想,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他们。

    发现并开始接纳我们身上的特质,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长成的必经环节。特质没有好坏,它呈现度的控制器在我们手中,你可以调节它,别让特质伤害你,要让它有助于你。

  • 3、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3)篇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不必烦恼,你是最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文/阿唐胞苷

    电影《奇异博士》中的主角史蒂芬·斯特兰奇,即是一个不接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生活中,他高傲自大,尖酸刻薄,几乎没有朋友。后来得知,他这样的性格背后是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失去自己,害怕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

    而古一法师在临终前和他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让我们看清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古一法师对史蒂芬说:“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为了消除它们——因为它们永远无法消除——而是要学会和它们相处”。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与其把它们藏着掖着,不暴露出来,甚至像史蒂芬一样通过攻击别人来加以掩饰,不如承认它们,面对它们,然后去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并学着和它们相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与我们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相处。书中会教我们承认、接纳和拥抱内心的阴影,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帮助我们敞开心扉,彻底改变我们对自己、对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荣格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

    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这本书的作者,黛比·福特,是全美第一名的畅销书作家。她在28岁以前过着放纵的生活,嗑药、酗酒、感情混乱,“性、禁药、摇滚”是她矢志不渝奉行的人生准则。原本,她可能因此浪费掉自己年轻的生命,然而,某一天她醒来时,突然产生改过自新的冲动,发现“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经由内在力量的转化,她从黑暗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从而蜕变为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人,并写出名作《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向普罗大众贡献出自己的经验与才能,期待人人自爱,人人从生命的黑暗中获得大礼,活出真实自己。

    她著有《阴影,也是一种力量》《离婚的心灵法则》等书籍,其中《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是美国图书排行榜上第一名的畅销书。

    我们不必烦恼,我们可以做到最好,并活出真实的自己。

    一、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缺

  • 4、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很多缺点,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承认我们的缺点,而缺点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包容自己的缺点,接纳缺点是我们的一部分,寻找缺点背后的礼物。这本书我读了一遍,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 书中有讲到的投射和阴影对我印象很深刻。投射指的是将自己潜在的性格特质在他人身上表现出来。投射有积极投射也有消极投射。积极投射指的是在别人身上的优点产生了强烈共鸣感,积极阴影投射的是自己的潜能。书中举得例子是明星效应,意思是在我们内心深处也有做明星的潜质,只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就投射到他人身上。消极投射指的是当看到他人身上的某个缺点时,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映,或厌恶,或愤怒。其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这种缺点,只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我们把他压迫到潜意识当中,就连我们自己都忘了自己的这个特点。当看到别人表现出来时,我们会强烈的情绪。所以书中说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缺点带来的礼物。当我们压迫自己的缺点,努力不让他表现出来时,往往他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所以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接受他。 在和书友们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有俩句话我很喜欢,能让我跟好的理解书。 1.承认自己丑,就会想办法让自己更美,不承认自己丑,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丑,就会自卑,并且压抑丑的感觉形成内耗。 2.接纳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得在潜意识上也得到接纳。做到真正的接纳。 潜意识指的是自己不被察觉的性格特质,在意识层面察觉不到,是一个人真正真实的性格特质。生活中为了各种利益和目标,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带上人格面具。带着面具久了,面具后面真实的我们被遗忘了。从此,变得很空虚无力。因为自己的面具得不到心灵的承认。这样就会应为压抑自己的真实性格特质而产生内耗。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接受他们,把自己用于压抑自己的那部分能量解放出来。做一个真实的自我。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也是相对的,很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缺点也是优点。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自己的形象。如果自己的心灵是善良的就会看到世界的善与没。如果自己的内心充满着邪恶,那么就会看到世界是邪恶和战争的。有恶才能看的出善,才能更珍惜善。接纳自己的缺点,让他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不在躲躲藏藏。并
  • 5、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这或多或少的源于过去的阴影,包括童年时期的阴影和长大后的阴影。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办法,从接触心理学以来,我就一直希望自己有天可以变成我所希望的样子。我有太多不好的性格,导致我很自卑,很压抑。我越是自卑越是无法改变自己,反而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直到我在知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接纳自己问题回答,里面说到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里面推荐了这边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者是一个曾经吸毒、喝酒等有各种陋习的人,但是有一天她觉醒了,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提到一点让我顿时眼前一亮。每一个人都拥有所有人所能拥有的潜能。透过一个人的内心,你可以窥见全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任何思想和情感都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本书中的不完美指的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的那一面,也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畏的“阴影”。那些尽管属于我们,但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认、不愿承认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读后感只有承认了某种特质的存在,我们才能接纳它,拥抱它。一切消极的特质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看待它的态度。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包袱,解除伪装,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体验到如释重负的感觉。

    发掘出隐藏在阴影中的特质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和包容这些特质。承认自己具有某些特质,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要喜欢这些特质。对于任何一种特质,都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过去是否曾经表现出这种特质?我现在是否正在表现出这种特质?在某些情境下,我是否有可能表现出这种特质?只要你对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就需要对这种特质予以重视。

    向自己投降。不要刻意压抑自己。不要抗拒内心的冲动。不要伪装。不要否认自己。不要欺骗自己。让原本禁锢你的牢笼变成你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在所有方面都追求完美,因为让我们把自己禁锢在牢笼里的,正是对完美的过度向往和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光明和黑暗融合的产物。追求完整,追求光明和黑暗的调和,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 6、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一)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的一本心理自助书籍,豆瓣网上评价很高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沉淀整理一下,又几乎都忘掉了。 看这本书,和看其余任何一门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一样,我再一次确信一个人的性格浓缩着童年时的一切人际关系。一个人儿童时期的所有经历,形成了他内心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将影响到他的一生。不过还好,只要一个人愿意自我学习,那么他就可以“重做自己的父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读这本书,能找到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的影子,也许是我和作者一样都读过他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也能找到张德芬的影子,我相信作者一定和我一样,读过张德芬的书系。 这本书告诉我们,悲伤、愤怒、内疚、恐惧,这些平时被贴上“负面”标签的的情绪,其实和所有的正面情绪一样,有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需要为这些情绪而羞愧、焦虑,也不要去强行压制。强行的压制某种情绪,它往往会以别的形式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有人强行压制悲伤,却发现到了夜晚难以入眠;有人强行压制内疚,却会在潜意识里逼迫自己成为没有内疚感的“圣人”。 张德芬的书教会我们要关照自己的内心。当负面情绪来临,不要逃避,不要惧怕它。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心里有点难过。”然后就好好的、勇敢的去体会此时的感受。比如“我感觉心口有点堵,我觉得脸上在发烫”等等,大约半个小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过去。张德芬认为,如果害怕、抵抗、逃避某种情绪,那这些害怕、抵抗和逃避就会像钩子一样勾住这情绪,在心里久久不去;而如果坦然的接受,尝试去拥抱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样的情绪很快就会过去,内心又恢复到空灵的状态。 然而正是这坦然的接受是最困难的,也是痛苦的,因此心理学家派克认为心理成长的关键在于“可以直面痛苦”。武志红的这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也告诉我们:“不论忧伤、愤怒、焦虑、妒忌等,假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坦然接受他们,那么你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 在这本书里,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让我读后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 1、“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就会无意识的去习惯它、运用它,这是一种特殊的“刻舟求剑”。书中提到的小刘在公司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深究下去竟然起源于小刘小时候由于父亲要求很高
  • 7、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无意间,在妈妈的枕边发现一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书。这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认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扪心自问,父母、老师在讲道理时,我也觉得父母、老师讲的道理都正确,也明白,但是为什么对我却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没有,也从未真正的接纳过不完美自己,骄傲、自满、畏难、不坚强、毅力不坚定,这样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对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别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个充满自信、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的人,是不会抱怨自己的缺点的,而是应该感谢它,拥抱它。因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来的。

    比如,两个人去采矿,他们用的工具是一样破,可当挖到特别硬的石头,其中一个人抱怨工具太烂而放弃了,而另一个人没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难,一点一滴地用工具将石头打破了,从而得到了钻石。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么也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他找了许多心理医生,都没用,他一直还是觉得自己智商高,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围的人都相处得不愉快。这样过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那医生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看电视,可当他听到电视里的一句话: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这时的他恍然大悟,开始相信事实,不再想着自己是是虚伪的高智商,而是真实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动地对那位医生说:谢谢你,是您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医生却说:不,你不应该感谢我,而是应该感谢那句话。

    曾经有同学叫我屈神,因为在思维训练的题型上,我常以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著名,因此,曾经的我也以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欢挑难度高的题目来做,却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于是,一份答卷,基础题的分数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数拿不了高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应该做到的中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和考试,一点一滴地凿开坚硬的石头,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心灵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八个字:接纳自己,悦纳真我。书中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够

  • 8、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

    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初读这本书的感觉,有点儿艰涩,读不懂。可是细细地读,慢慢地想,你就会读懂它。读完后感觉作者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自己也是收获满满。

    有1000个读者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读完这本书,我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为三部分:

    一、拥抱你的不完美

    1.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缺点并不是你的敌人。

    认识自己的坏习惯,并找出它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去改正它,这样你才能走出困境,生活更完美。不要总是逃避自己的坏习惯,认为它多么可怕,其实坏习惯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而恰恰是因为它让你有了改变的动力。

    2.把恶习当朋友来接纳。

    例如,当你不想做事情的时候,其实是你的内心告诉你,你太累了,需要休息了。我如果你不休息,而是强迫自己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你就会发展出很多个与自己的人格相敌对的次人格。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很负责,很正常,但是我们潜意识里,会有很多冲突。即使次人格被暂时压下去,但是说不定哪一天它还会来一个大爆发。因此我们要倾听内心的需求,发现内心的使命感,才能培育好习惯。

    例如,很多人都下定决心减肥却屡屡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减肥,是为了保持健康,还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漂亮。如果减肥的动力,只是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那么是很容易失败的,但是如果是让自己更健康,更好的帮助家庭、养育子女,那么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这就是找到了使命感。

    学会了和次人格对话,又找到了改变习惯的使命,是不是就ok了呢?绝非如此,尽管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但改变恶习仍需要一点:

    3.立即去做。

    如何去做呢?第一,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第二,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第三,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第四,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第五,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

    接受心理问题,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业余心理医生;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业余心理医生。

    二.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1.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文中有一个小女孩,小时候父母离异,爸爸是个花花公子,爷爷奶奶对她不错,她五岁时,奶奶去世,六岁时,爷爷去世,姑姑对她很好,爸爸把钱花在情人身上而忘了给她交学费,都是姑姑帮她垫上的。同学们,没有一个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嘲笑她衣

  • 9、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800字

    无意间,在妈妈的枕边发现一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书。这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认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扪心自问,父母、老师在讲道理时,我也觉得父母、老师讲的道理都正确,也明白,但是为什么对我却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没有,也从未真正的接纳过不完美自己,骄傲、自满、畏难、不坚强、毅力不坚定,这样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对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别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个充满自信、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的人,是不会抱怨自己的缺点的,而是应该感谢它,拥抱它。因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来的。

    比如,两个人去采矿,他们用的工具是一样破,可当挖到特别硬的石头,其中一个人抱怨工具太烂而放弃了,而另一个人没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难,一点一滴地用工具将石头打破了,从而得到了钻石。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么也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他找了许多心理医生,都没用,他一直还是觉得自己智商高,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围的人都相处得不愉快。这样过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那医生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看电视,可当他听到电视里的一句话:“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这时的他恍然大悟,开始相信事实,不再想着自己是是虚伪的“高智商”,而是真实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动地对那位医生说:“谢谢你,是您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医生却说:“不,你不应该感谢我,而是应该感谢那句话。”

    曾经有同学叫我“屈神”,因为在思维训练的题型上,我常以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著名”,因此,曾经的我也以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欢挑难度高的题目来做,却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于是,一份答卷,基础题的分数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数拿不了高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应该做到的中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和考试,一点一滴地凿开坚硬的石头,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心灵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八个字:接纳自己,

  • 10、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_1800字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1800字

    自小被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我们,一直被教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虽然也知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仔细品来,我们的素质教育好像都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做给谁,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在追求完美成为“内圣外王”的路上,很多人孜孜以求,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目标英勇奋斗,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然而这些正向德行教育效果却未如约而。。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近日读了武志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好像突然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认知。在正向德育教育告诉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结果追求完美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如何面对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缺陷、我们不完美的时候如何应对?人无完人金无完赤,很多时候我们承认每个个人都有品行的的缺失,但是如何“改正”这些缺失我们却是好像一无所知。甚至于“三省吾身”“日日新”虽然让我们做到世人眼中的越来越优秀,却让我们自己越来越痛苦,以至于很多人自卑、郁闷、压抑、关系疏离甚至抑郁自杀和恶意伤人。 我们的不完美都有一点不愿意承认但是又永远不能回避的特征“自私性”。我们需要食物、需要空气和水、需要性,为了保卫我们基本的生存我们才会富于攻击性,自私是所有人的天性,是动物的本能,而其主要表现方式性与攻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欲望职能。这两大职能既不丑陋也不低等。性是为了建立关系,驱动我们走出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建立各种关系基础;攻击给我们留下充足的个人生存空间,保持独立与个性。如果转换思维换成另外一个角度,性与攻击就是爱与自由,恰如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性与攻击就是为了捍卫爱与自由。 自私带来所有我们日常习惯的养成,我们必须明白坏习惯都是我们的人性。坏习惯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我们内心的需要,它曾经保护我们、贯穿我们的成长的过程。如果用心地反省,你会发现坏习惯是我们的朋友,它是我们真正的本性,趋利避害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有时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而压抑内心天性造成痛苦的产生。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社会和家庭,我们的今天就是过去所有社会关系的积累。社会知识和社会关系的积累,会造成所谓的错与对。如果现实与内心的选择违背,不能满足内心深处选择的“对”,我们内心的想象就会成为所有的痛苦伤悲。我们对现状的反抗就会成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3-04-14

  • 2023-03-09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6

  • 2022-12-04

  • 2019-10-11

  • 2023-02-07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4-27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09-20

  • 2023-05-13

  • 2019-09-20

  • 2021-12-22

  • 2021-05-08

  • 2019-09-28

  • 2021-04-01

  • 2019-10-24

  • 2019-10-11

  • 2023-06-11

  • 2019-09-20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2024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