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 > 地图 >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2024探究教学论读后感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推荐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

(共 9028 篇)

  • 1、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3000字

    古人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道出了学习的真谛。认真拜读了《探究教学论》,发现此书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探究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细细品味此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探究教学与创新教育一节。书中说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教育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须把创新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要作到这一点必须从学生抓起。在现代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地进行研究。

    创新教育所体现的教育追求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应当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赋予每个人以创造性。其次,要通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来促进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总之,要使学生的学习在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框架下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要更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求异性原则

    求新、求异、求变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提倡教师在教中创,学生在学中创。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努力在自己的教学中天天都有一种美的追求,学生才能在自己的学习中时时都有一个新的收获。在小学英语新的教学理念中,如何帮助小学生实行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亮点。创新精神就是解决探究性学习的难点、呈现新课堂亮点的策略,即通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定形式的有价值,科学性、创新的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增强创新意识,能利用一词多意组词造句,灵活运用。

    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

  • 2、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

    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 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 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 3、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指自然科学。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xx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在中国开展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取名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达到以下目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关做中学的很多资料,可以登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4、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
  • 4、 《有效教学论》读后感

    《有效教学论》读后感

    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我正好借着着这个读书月活动的契机,认真的学习了《有效教学论》一书。读罢该书,实感受益匪浅,现将读书心得呈现如下:

    书中提到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备课 。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

    (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

    (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激励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象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 。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了我们三种技巧,[/为您编辑]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

    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

    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

    5、宽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文化多样性

    6、保护动物,尊重生物多样性。感觉刘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读起文章来更感觉亲切,似乎再听报告一样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写书是的情景。文中关于保持节奏的策略也讲的很细致。如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学环节的过度及不同 主题间的过度要重视,要保证过度数量不多,尽可能有条理,简洁等。

    总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践行书中所学,以期取得教学实践的不断进步

  • 5、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在前些日子里,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这本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科学课程标准〉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探究的过程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认为,小学的科学教育中只是承担科学启蒙的任务,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是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儿童已有的科学基础上精心选择和组织儿童探究的内容,而只是在课堂上采用零碎的、杂乱的案例,那么这样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将会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达到培养儿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需要把让儿童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想法)、改善和纠正已有的科学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结合起来考虑。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和设置环境,单进行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能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终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情况和努力。作为科学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时,我们强调学生应有一本连续使用的

  • 6、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一

    2005年7月我在书店买下了这本书,时至今日我才利用在老家欢度春节的假日时间阅读了这本书。

    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着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为战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从此他几乎颠沛流离一生。也可能是这种艰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现在读来,书中的很多真知灼见还依然是那么的精辟,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只是由于他做过牧师,信仰并传过教,对于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说,有些地方会难于理解。我坦率地承认自己阅读的收获是笼统肤浅的,感受不多。最重要的是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我也惊讶夸美纽斯对节制的见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我个人当然也希望有时间进一步研读和消化理解书中的思想。

    《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二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恩格斯在谈到这个时代的特征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夸美纽斯便是这个需要巨人的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一生的着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

    《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本书是

  • 7、 化学教学论读后感

    化学教学论读后感

    最近我重温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今后要做的改变做如下叙述:

    一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 、优化课堂设计,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三 、合理制定规划,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四、学用相结合, 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 8、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大教学论》一书,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的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夸美纽斯的这本书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该书特别强调了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此外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尽管夸美纽斯对此原则的论述尚不深入,有将教育与自然机械类比之嫌,但在当时来讲,他以自然规律作为教学工作的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特点,这是进步的,在反对封建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他指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列举了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例如在“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的原则下,他借用鸟儿选择春天繁殖,园丁选择春天种植,它们或他们的活动都选择合适的时机,借以批评经院主义教育没有选择运用心理的恰当时机,指出遵循自然的秩序,人类的教育应当“从人生的青春”即儿童时期开始,这是最恰当的时机。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

  • 9、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2)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在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指自然科学。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__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在中国开展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取名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达到以下目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关做中学的很多资料,可以登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4、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

  • 10、 《有效教学论》之读后感

    《有效教学论》之读后感

    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备课。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

    (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

    (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激励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象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了我们三种技巧,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良华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5、宽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文化多样性;6、保护动物,尊重生物多样性。文中关于保持节奏的策略也讲的很细致。如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学环节的过度及不同主题间的过度要重视,要保证过度数量不多,尽可能有条理,简洁等。

    看了《有效教学论》我还有这样的体会,如何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

  • 2019-10-20

  • 2019-11-11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2-12-25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0-1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8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探究教学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探究教学论读后感、2024探究教学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