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 地图 >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后感5000字。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后感5000字,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这本书的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美国心理协会主席,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一共出版过21本书,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受到欢迎,比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而这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畅销全球20年,销量达到200万册,也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

对于那些不可以改变的心理特质,我们就要学会坦然接受这些特性,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进而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路径,感受幸福。

人到底能不能改变那些困扰已久的心理特性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抑郁这个较为常见的心理特性。

说到抑郁,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现在整个中国抑郁发病的人是在逐渐增多的。众所周知的比如说张国荣、乔任梁、崔永元、陆毅,他们都是深受抑郁症困扰的明星。

除了明星,普通人患有抑郁症就更为普遍了。因为寻常人家孩子患有抑郁症,碍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意跟别人倾诉,因为没什么人关心,慢慢地他们就开始做傻事了。

作者告诉我们,抑郁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绝望、挫败、失落一步步逼近,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情绪反应。总的来说,就是强烈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

前不久,在天涯贴吧看到有个帖子,叫做重度抑郁自愈。这是一个网友患上抑郁症到痊愈的自述。在帖子里面,她表示,自己前不久患上抑郁症。在生活中,她原本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后来,因为至亲的突然离世,心情非常低落,患上了抑郁症。她的抑郁症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接受住院治疗。

当时她的身体就迅速地垮掉了,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走路都成问题,已经没有办法正常地生活。在医院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每天都要吃药治疗抑郁。她没有任何食欲,吃下饭之后有时候还会吐出来,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吃下去,因为知道不吃饭会饿死。她的睡眠质量也是非常差,晚上根本睡不着觉,通常一星期下来,只能睡八个小时。普通人很难想象患有抑郁症是多么地痛苦。这就是患有重度抑郁的情况,整个人各个方面都变得非常糟糕。

那么,抑郁症能治疗吗?

作者认为,抑郁症不可怕,抑郁症能治疗。因为,抑郁症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抑郁症发病数量逐年提升的现象。

当然,要治疗抑郁症,我们还是要从根源问题出发,它的出现和我们的时代变化有关。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个普遍焦虑症的时代,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如今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稳定。但因为社会竞争压力过大,每个人为了竞争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过多地关注外在的物质世界,反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情绪。忽略内心的感受,就容易让抑郁的情绪逐渐地积累,一旦遇到一个导火索,就会发展成抑郁症。

换句话说,其实在这个时代生活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抑郁的情绪,而被诊断为所谓抑郁症的人,不过是抑郁的情绪多了一些,自己扛不住、处理不了而已。

作者告诉我们,抑郁作为一种情绪反应,自然也是可以调整和控制的。具体怎么去做呢?

书中提到了两种方法:认知疗法和药物疗法。

认知疗法是怎么做的呢?认知疗法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让心理咨询师改变来访者对于某些事物的认知。如果我们能改变我们的认知,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另一个就是药物疗法。药物疗法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吃药。如果我们能通过药物调整身体内的化学物质,那么心理问题也会得到控制。

这两种方法各自都有什么效果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下。

有一个高中男孩阿军,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如果考试考不了前三名,那就是无能,是个没用的人。表面上,他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内心的压力非常大,非常重视考试,害怕自己在考场上表现不好。最后,快到高考的时候,他的负面情绪爆发了,学不进去,滴水不进。他的父母看到他非常痛苦,只好带着他去医院。

结果,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就是重度的抑郁症,要吃药、住院治疗。治疗抑郁症的药都是有副作用的,不能单独吃一种,要轮换着吃。在前期吃药,抑郁症的确是有所控制了,但是因为需要长期吃药,他的身体就开始变得肥胖,浑身也没有力量,眼看着身体因为吃药就要吃坏了。

这时候,就要配合认知疗法来治疗抑郁症。换句话说,就是吃药、认知疗法双管齐下。

在认知疗法的过程中,心理医生渐渐了解到,这个男孩之所以患上抑郁症,是因为父母给他灌输的错误的观念。他们想要求自己的孩子一直是前三名,一直是最优秀的。同时,这个孩子也认同了这个说法,所以,心理才会有这么大的精神压力,很害怕自己考不好。这种担心害怕的情绪,长期积累下来,就导致了抑郁。

找到抑郁症的根源之后,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这个男孩调整了自己的认知,知道尽管学习很重要,但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因为除了成绩,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的东西,比如说朋友,亲情等等。

后来,经过一年时间的认知疗法和药物治疗,阿军渐渐地走出了抑郁症。尽管错过了一年前的高考,但是他现在觉得精神状态很好,整个人轻松多了,他也相信,再读一年高四,自己一样会取得好的成绩,考上梦想的大学。

所以说,抑郁症这个心理特性其实是可以治疗和改变的。药物疗法呢,治标,能控制住抑郁发展的程度,但是对身体有副作用。认知疗法治本,能够有效地治疗抑郁,但是发挥效果的时间比较长。

那么,是不是我们所有的负面心理特性都可以改变和治疗的呢?并不是的,作者就提到有些心理特性是不可改变的。比如说,暴力行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暴力行为,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童年的创伤。因为在传统的心理学中,他们一直认为童年的遭遇会直接影响我们长大后的行为,但这个观点就是对的吗?成年人的问题,都是因为童年的不幸引发的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家庭,丈夫的工作很忙,很少回家。每当他有空在家陪伴妻子和儿子的时候,却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儿殴打妻子和儿子。比如说,就算因为家里用什么地毯,都会跟老婆吵着吵着就动手了,再比如看到儿子成绩不好,上来就扇儿子耳光。他简直就是个暴力狂,后来他家里人受不了了,就一起去做家庭治疗。

你为什么会有殴打妻子孩子的冲动呢?她们并没有什么大错呀?面对心理咨询师的疑问,这位丈夫表示,自己的暴力倾向,是因为自己童年也是被自己父亲打过来的。他的父亲常常在酒后殴打他,所以,他长大成家后,就忍不住殴打他的孩子,他认为这是童年创伤造成的。

不仅这个暴力丈夫是这么想的,很多人都觉得成年后的行为都是取决于童年的遭遇。

面对这种类似的案例,作者认为,传统心理学提出的童年的遭遇会直接影响我们长大后的行为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很多研究调查下,已经证明了童年的生活对成年后的生活影响很小。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因为小孩子生命力旺盛,他们很容易就能在挫折和打击中恢复。数据调查也显示,一个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主要影响,其实主要来自于基因的遗传和后天学习。

他们把自己不幸的原因,归结为童年遭遇到的事情,其实不过是想保留一点儿尊严。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坚强,而是我的童年很不幸呀。这样解释,就能让人心里稍微舒服一点儿,但也容易让他忘记自己应该负担起人生的责任。

我们再回到暴力狂父亲的案例中。他的暴力倾向,并不是童年创伤决定的,而是先天的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他的父亲有暴力倾向,所以把相关的基因也遗传给了他;第二种呢,就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模式。也就是暴力打人,是后天学习之后,我们不经过思考时候的第一反应。

比如这位丈夫,他和妻子有分歧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动手。他没有仔细地去思考解决办法,而是不假思索地选择暴力解决一切。他发现用暴力可以很迅速地让家人听话,所以,下一次就更容易使用暴力。这就是他在父亲打他的时候,他不经意间学习形成的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理特性,要么是经过学习形成的模式,要么是天生基因决定的倾向,和童年的创伤关系并不大。这位丈夫把自己的暴力倾向归结为自己童年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是想逃避自己的责任。

通过刚刚的案例,我们可以明白,我们长大后的行为其实和童年创伤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对我们成年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因,其次就是后天学习模式。

孩子有暴力倾向,很可能不是被父母打出来的,而是遗传了父母有关于暴力的基因。基因层面的问题,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来说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尽管基因我们没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端正自己的态度,调整我们的学习模式,让自己更好地接受自己,更好地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给我们的自我提升方案。

在书中,作者给了我们面对心理特性的两个方案:第一,有勇气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事情,例如基因;第二,努力改变你能改变的,通过探索模式的方法,进行自我提升。

一般来说,让我们不满的心理特性,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我们的基因导致的心理特征,现在的科技暂时没办法解决,我们就只能坦然地接受。比如天生就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天生就有反社会的倾向等等。

这些没办法改变的问题,我们怎么都甩不掉它们。它们就像是一个牛皮糖,牢牢地黏在我们人生上不撒手。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既然这个牛皮糖甩不掉,我们就只能背起来,用勇气克服它给我们造成的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怎么了?好动怎么了?就算解决不了,我也有勇气背负着这些问题活下去,还能活得更好。

第二类是我们的思考模式,什么叫做模式呢?模式是我们面对外界事情的时候,未经思考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产生的态度和想到的方法。比如面对大量的工作,第一反应是逃避,想去看电视剧。这就是拖延的模式。

如果是涉及到模式层面的问题,例如坏习惯、负面信念,就比较容易改变。因为模式都是经过学习和强化形成的,我们只要付出一些努力,就能形成新的模式,从而改变我们自己。

那面对这些可以改变或者不可以改变的心理特性,还有没有更详细,更系统的提升方法呢?作者提到了一个方法,叫做探索模式, 也就是突破原本的思想模式。

就拿我自己来说,前不久,公司总部组织各个分公司联谊,当时我被安排了接待入场人员的工作,我想着能认识几个妹子那是真好啊,但是被临时安排去维护交通秩序。当时心情就很差,第一反应就是不满意、浮躁。虽然也在做事,但不是那么的认真。大家注意,这个时候,我的模式给我和周围人带来的效果都是负面的。

这时候,旁边一个较为年长的前辈就拍着我的肩膀。他说,既然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被安排到这个岗位上,那就不妨先把这个事情做好,现在的抱怨也没法改变现状,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靠不住、办不成事儿的人。经过他的提醒,我意识到我的模式是消极的,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于是,我就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动,端正态度去对待我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从这里,我们发现,每个人,在处理事情第一时间出现的模式,未必就是正面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及时地意识到我们的模式什么是积极的,还有什么是负面的,通过反思,我们就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走在正确、有效的道路上。这就是通过探索模式,来改变自己的方法。

并且,我们的思考模式是一点点学习来的,如果不主动思考的话,原本的思考模式是不会自己改变的。思考模式不变,人生就不会有变化。我们想要改变自己,就要着手去改变自己的模式。

在经过了一天的工作、学习之后,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所遇到的事情,哪些地方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太恰当的,可以改进呢?如果我们修正了自己的态度,学习了正确的方法,那么,事情一定会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暴力狂的案例,如果他能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模式,他可以在健身房,把自己的暴力倾向转化到搏击俱乐部的训练中,而不是非要在家里殴打妻子和儿子。如果他能主动地改变自己,那么,家庭也就会变得更和谐,更接近幸福。

与之相关的还有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书籍中,有一个高效能必备的习惯,那就是积极主动。说的是,你身为成年人,有责任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你的环境不好,你就有责任主动的把你的环境变好,或者选择换一个更好的环境。这就叫积极主动。埋怨条件不好,埋怨自己不幸的童年,而不去行动,这都是消极、被动的体现。

你要记住,你的人生你做主。你可以创造你的未来。

读后感:我们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基因的遗传。基因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去探索改变自己原来的思考模式,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一句话总结一下,努力改变能够改变的,平静接受不能被改变的。过去没法改变,但是未来在你手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有感


读《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有感

很长时间没有静下来好好看一下书了,部门举行了这个读书活动非常不错,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来思考,以便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经过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读《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这本书和集体讨论学习后,让我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那些方面可以改变的,而那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而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经。让我们做出最明智的改变。

《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此书一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

"识时务,尽人事"

在此章节中,我们学习到了,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人的一生中,"认识自己" 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的,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能力,其实我们最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最难了解的也是自己,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想要取得成功,除了付出加倍的努力以外,还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当你清楚自己以后,才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事业上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部分

"如何与坏情绪相处"

在此章节中,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焦虑",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焦虑,还可以测测自己有多焦虑,我测试出来16分,焦虑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书中提到了"渐进式放松训练"和"冥想",来减少焦虑,学习后,我也尝试着每天抽20分钟时间来做一做"冥想",让自己放松下来。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

"如何善待坏习惯"

通过"无休无止的减肥"及"让人欲罢不能的酒精"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我们在生活中的不好的坏习惯,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坏习惯,但"善待"坏习惯,并不是说让"坏习惯"进行下去,而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坏习惯中看到自己可以去改进的,比如节食减肥,并不健康,体重会反弹,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可以选择运动,虽然体重没有明显的改变,但身体感觉更轻松,精神也会更好,运作对身体也是非常有益的。常识一些改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部分

"勇敢改变,坦然接受"

通过案例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很多残酷的事实,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选择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你能改变的,平静地接受你改变不了的。就像现在我们岗位是班组长,天天跟员工打交到,每一个员工也有优点和缺点,而有些是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的,那我们可以换一个方法去接受她,欣赏她,不要总是看到她的不足,在这次劳动竞赛中,我们班有一位员工平时产量很高,绩效也不错,但刚开始劳动竞赛时不愿意去营销,觉得怕影响产量,怕用户不订,怕影响解决率满意率,怕失败,我处跟员工好好沟通,让员工向班止的标杆员工学习,每天订目标,记录办理量,告诉员工公司今后的方向,这个是我们无法改变,只有自己先去适应,让会做得更好,不要怕失败,又给员工算了一下账,员工如一个月有4500个产量,每个用户推9要优惠,成功一半,就可以达到1125元,再加其它的一个下来应该随便上1500,当7月营销数据发出后,她营销了1600多元,达到到目标值,员工也非常高兴,不仅没影响指标,还挣了奖金,之前员工没有认清自己,认为自己不行,那么我们作为班长,就要给员工帮助,也要给员工方法,给员工信心,让员工认清自己后,勇敢去完目标值,勇敢迈出第一步。

读完这四个章节,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都想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而且还希望感染到我们身边的人,不光是努力,就可以做好,还需要先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并且勇敢的接受自己,接下来的时间我还要继续学习其它的3本书,相信读完后,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读后感(3)篇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读后感 第(1)篇

找到通往内心幸福的路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著名铭言,也是心理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认识自己就是要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样,认识到独一无二的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具备了存在的意义。认识自己就是要看到自己和他人都一样,认识到作为人类的一员必然受到包括遗传基因等生物性的天然限制。

接纳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童年经历、你的过往伤痕以及你生命中的种种不完美。但不要因为追溯过去就过于悲观,因为“未来的生命地毯不是由你之前的编织所决定的,即使改变不了你所用的材料,也能改变所织的图案。”

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善可以改变的。首先要确定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多大程度改变,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可以改变的行为上,才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塞利格曼认为,生物性的或者问题底下信念力量很强的问题都是难以改变的。比如说,惊恐症 、特定的恐惧症 、性功能障碍都是可以治愈的;社交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 、性别角色 、强迫症 、性偏好 、愤怒 、日常焦虑改变难度中等;酗酒 、超重 、创伤后应激障碍很难改变;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则几乎无法改变。(好在大多数人容易发生的问题都是能够改变的[呲牙])

不盲目死磕,也不消极将就。有勇气改变你能改变的,平静地接受你改变不了的,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持续不断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升自己,你就已经行驶在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读后感 第(2)篇

人定能胜天吗?人又只能任由命运左右吗?当然不是!但一切均需建立在科学正确的认知之上。只有这样,我们竭尽全力去改善的才不会只是徒劳,才不会因为努力后没有收获而自伤;我们所主动地或被动地去顺从的才不会显得是盲目屈从、委屈求全。

       在生活的不容易面前,也许很多人感觉自己的幸福因此而被减少了很多,但当在你知道其实世界上还存着一些人,他们天生老天就给他们配备了不幸福的内核,你也许会感慨地说:原来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也有相反的剧本。

      阅读马丁.塞利格曼此书,认识整个人类自己,真正接纳个体的自己。从此,共的不仅是自己的情,而更是别人的苦;感恩的不再仅是利己的,而是多了曾经为难过自己的人事物。

        阳光一直在,需要的只是我们是否愿意抬起头来,去感受它的光亮与温暖。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读后感 第(3)篇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n赛利格曼n◆ 推荐序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n>>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你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的辨别和运用,来源于你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如果你想变得更幸福一些,不妨照着塞利格曼博士的建议来试试:改变对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这一点我真的超级认同了。看书内省,不断自我提升终见成效。最近越来越能感知自己,经营生活的状态让我超级开心呢n嘻嘻…n自信则乐观,乐观则泰然处之,轻松愉悦完成目标。形成好心情带来好结果,好结果带来好心情情绪闭环。一切源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给予自己强大的内部安全感。如同喜欢你,愉悦时就分享,难过时就表达,爱你时就大声说出口。积极表达感受与感情。两人相处的愉悦感和安全感是不在意最终结果是否失去对方,而是此刻我只在意,怕没表达出我的喜欢我的开心️积极体验享受当下,未来自然来。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800字-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巴丹曾有一句至理名言: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怀着对大师叶圣陶先生的敬仰,更为了汲取营养的甘泉,我翻开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名篇》。 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

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教育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了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对大师的阅读中,遇到了无数给我启迪和激情的好文章。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大师那独具的慧眼,敏锐的心智,海一般的胸怀,天地般的博爱。他的理论: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叶老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深有体会。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让受教育者疑难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就是说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我从大师的话中明白了,教育是一种责任。知识是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美妙的音乐,没有色彩迷人的画面,也没有精细周密的预设,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两三张幻灯片,仅此而已。但学生学得情趣盎然,省时高效,让听者从中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该认的生字认识了,该写的字会写了;课文读懂了,该背的背熟了;词语活学活用了,道理、情感渗透了,好的习惯培养了。

道不远人,于老师的简单教学里透露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真水无香,于老师的简单问题里全是对学生真诚的关注。我想这就是大师上课的一种责任。 教育不是灵光乍现的光芒,而是横跨天空的恒光。只要有教育的存在,也就有阅读大师的同行。教育越深入,越使我们认识到展开与大师对话、交流的必要。

岳西思源实验学校 储晓春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一)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一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一陰一影】一书中写道: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一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一陰一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一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积极的特质去影响别人。

当你崇拜某个人时,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这时你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接纳所有我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积极地发掘我的积极特质,将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二)

从拿到这本书到读完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三次变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悦的、美好的。因为我非常普通,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接纳自己、超越自己。可是我读着读着,开始有些不满,甚至厌恶情绪。有个标题是我们都需要恨书中有一处说道大声说我是个疯子、我恨我女儿并且还要反复说。心想这不有病吗?于是我合起书,不再看它。

等闲暇时,睡觉前又随手翻一翻,不知不觉间,我的观点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儿时的经历有时会对我们造成非常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一辈子。如果我们小时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了伤害,就有可能形成强烈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见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越陷越深,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儿时没有什么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但我怕儿子、学生会因为我留下不快。我认真的看、仔细的想、回忆。想从书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能把握真实的自我,就会陷入固定的行为模一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寻找着如何才能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复自己。作者说:承受所有的痛苦,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从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复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让我简单、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说吧的想法,我要试着改变我的生活,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我要坚持,至少一段时间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虑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实就好。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三)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秘密】】这本书给我一印象深刻的启示: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一陰一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一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一陰一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一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一陰一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有人说,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也有人说,这本书应该买十本,一本留给自己,九本送给朋友。一人看,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却是会有如此的情况,下面跟我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吧!

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一陰一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一陰一影的范畴。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一陰一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一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一精一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Bly)把一陰一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一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一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内心的一陰一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一陰一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一体验。对内心一陰一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一性一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一性一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一陰一暗;要追求自一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既然我们是人,内心就必然有一陰一影。如果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我们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我们自己心中的一陰一影指我们给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一陰一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一陰一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一陰一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一体、一精一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一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一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一爱一。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一陰一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一陰一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其实真正的自己并没有这么可怕,只是我们在乎太多外在的东西,所以一直想要逃避真实得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吧,你会发现你会过得更加的开心,发现这世界还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曾注意的!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很多缺点,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承认我们的缺点,而缺点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包容自己的缺点,接纳缺点是我们的一部分,寻找缺点背后的礼物。这本书我读了一遍,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

书中有讲到的投射和阴影对我印象很深刻。投射指的是将自己潜在的性格特质在他人身上表现出来。投射有积极投射也有消极投射。积极投射指的是在别人身上的优点产生了强烈共鸣感,积极阴影投射的是自己的潜能。书中举得例子是明星效应,意思是在我们内心深处也有做明星的潜质,只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就投射到他人身上。消极投射指的是当看到他人身上的某个缺点时,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映,或厌恶,或愤怒。其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这种缺点,只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我们把他压迫到潜意识当中,就连我们自己都忘了自己的这个特点。当看到别人表现出来时,我们会强烈的情绪。所以书中说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缺点带来的礼物。当我们压迫自己的缺点,努力不让他表现出来时,往往他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所以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接受他。

在和书友们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有俩句话我很喜欢,能让我跟好的理解书。

1.承认自己丑,就会想办法让自己更美,不承认自己丑,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丑,就会自卑,并且压抑丑的感觉形成内耗。

2.接纳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得在潜意识上也得到接纳。做到真正的接纳。

潜意识指的是自己不被察觉的性格特质,在意识层面察觉不到,是一个人真正真实的性格特质。生活中为了各种利益和目标,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带上人格面具。带着面具久了,面具后面真实的我们被遗忘了。从此,变得很空虚无力。因为自己的面具得不到心灵的承认。这样就会应为压抑自己的真实性格特质而产生内耗。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接受他们,把自己用于压抑自己的那部分能量解放出来。做一个真实的自我。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也是相对的,很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缺点也是优点。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自己的形象。如果自己的心灵是善良的就会看到世界的善与没。如果自己的内心充满着邪恶,那么就会看到世界是邪恶和战争的。有恶才能看的出善,才能更珍惜善。接纳自己的缺点,让他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不在躲躲藏藏。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他,为我们产生价值。不再是内耗的过程。

书中有讲到很多的练习方法,在我看第而遍的时候会适当的感受一下。

情绪是面具和阴影的相互冲突。承认和接纳真实的自我。

一本好书适合精读,慢慢的我也会感受下精读是乐趣。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550字


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是使用的度,从最近的拆书工作里体会到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掌握一点就够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这个完整就包括人的阴影面和积极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认自己的积极面,压抑阴暗面,结果限制自己的潜能,无法幸福。

看似简单,可书中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光要承认接受阴影面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有时它被压抑的很深,你几乎发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影响你的性格、行为习惯,让你问题重重。

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最容易采用的是照镜子: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些人让你讨厌,找到讨厌的点和行为,停下来想一想,我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

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者被责骂然后将这种行为压制,但它仍然在你内心成为你的阴影面。所以当你再看到它时反应会很强烈,要么远离、要么极端厌恶却不知道原因。只有当你平和的对待它时,它对你才会成为过去式,不会继续存放在你的内心,时不时的跳出来折磨你。

这本书在讲接纳的重要性时,提醒大家要积极的发现。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我们常规意义上坏的,但更多是好的,没想到吧?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这类人人都想要的特质,他们承认这是他们的梦想,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他们。

发现并开始接纳我们身上的特质,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长成的必经环节。特质没有好坏,它呈现度的控制器在我们手中,你可以调节它,别让特质伤害你,要让它有助于你。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一)

读着克氏的《重新认识你自己》,关于如何认识你自己?心中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惑,或许我们一面可以总结出一大堆的方法和途径,而另一方面也正如克氏在书中强调的那样,我的话只是一面镜子,供你观察使用。我尝试着对这句话解读,却也只能用他的另一番话来解答,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你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因为生活是由关系构成的,所以坐在一个角落里冥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观察我与外在人、事及内心种种活动的关系,我才开始认识自己。你是无法透过空想、文字2020障、期望或恐惧而得到它的。

可是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矛盾吗?我们读着克氏的文字2020,可是他又告诉我们是不能通过文字2020障来得到的,那么克氏为什么还要为我们描绘出这些文字2020呢?这不就是在设置一种文字2020的障碍吗? 如果不能了解这个问题,那么我只是透过文字2020才知道这个自己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中的一员的事实,知道自己处于一个并不能靠通过战争、革命、改造、法律、意识形态这些外在形式而带来改变的恐怖混乱的社会,而需要心灵的革新才能让我们获得转变,以及所获得的那些所谓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也只是他口中所说的我们一直信奉的别人口中的言论而已。

很长时间以来我或许都是在把克氏的话语仅仅当成言论,比如在阅读克氏的过程中,当他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念头总是在迫不及待地希望马上看到他给出的解答,而不关心自己头脑中如何去形成对于问题的思索。或许这就是大多数时候让人苦恼的问题所在,对于问题丝毫的不关心,却一味地寻求着问题的结果。克氏说,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全神贯注,而是支离破碎,甚至存心逃避,问题便产生了。只要我们继续心不在焉,继续把问题拖延到将来,问题永远都会存在。试想一下如果二手货在自己的眼里和平时的语言一样的一个词汇,却对于它的言辞背后一点也不关心,那么现在的我俨然成了一个崭新的却自以为是的二手货,如果我对于心灵的突变也不会深究其原因以及怀着极大的热情,那么我今后只会怀着一颗对现实毫不关心、麻木不仁的心却对于心灵的变革夸夸其谈。在读克氏之前的那个我和之后的我在心灵深处其实并没有实现什么真正的转变,心灵转变的问题依然会成为永久的一个问题。《重新认识你自己》或许和平时所浏览过的书籍一样,读完一遍之后,我也依然不为所动,就如同克氏所说的那样,我所说的话并不算什么,等你合上书的时候,可能你已经把它们忘了。但你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你自己、你的琐碎、你的残忍、你的暴力、你的贪婪、你的野心、你每天的痛苦和无尽的哀伤,这才是你该了解的。我们从不质疑,只希望别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我们的心理结构中有一种奇怪的东西,就是喜欢听别人的指使,这是上万年以来洗脑的结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认识自己,但不是根据我或其他分析家,哲学家的观点。如果我们还是根据别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那么所认识的就只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认识的就是自己的真相。

真相?自己内心的空虚、迟钝、愚蠢、丑陋、内疚和焦虑不安,以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就接受的某种文化而被限制、被不断干扰而形成的狭隘的、逃避的、分裂的自我。大多数人只是照着成长教给我们的那一套,不假思索地反应着,心智和生活被扭曲着却不以为然,就像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和专断。原来克氏让我们透过语言和关系的这面镜子来觉察自己的本来面目,认出我只为我,而非理想的我,让我们面对事物的本身,去觉察它。

可是,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会本能地害怕面对自己的真相,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干,于是去关注一些无聊的人事,就像为什么我们总让生活被一些蹩脚的电视剧、一些八卦的新闻,被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充斥着,如果不去依赖任何东西,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

克氏说,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真相,我们会想尽办法逃避,服用迷幻药、参加政治团体去怒吼示威、看一场球赛、拜访寺庙或教堂,或是找些其他的娱乐。让自己的脑袋装满东西,因为我们害怕看到自己的恐惧。面对恐惧本身,正视它,观察它;不逃避,不压抑,不去设法解决或克服。与恐惧共存,人心存活于当下,恐惧才无从生起。

然而,真相是什么,别忘了那只是克氏告诉我们的,被无处不在的谎言和恐惧包围着又如何能够发现自己的真相,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找不到自己真实的表情了,为了各种虚假的表达与对真实的遮掩,面具代替了真实的表情,我们已经越来越不知道真实为何物了。我当时觉得这句话与自己是无关的,顿时映入我脑海的却是别人的虚假,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虚假,正如我总是能看到别人的无知,却看不到自己的无知,看到别人的丑陋,却看不到自己的丑陋一样。我知道自己的脑海中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了,而真实存在着,自己却从来不去看,为什么真实离我们越来越远呢,或许丑陋也是真实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化为了真实的敌人,所以我们太久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丑陋,以至于真实到最后就没有存在的空间可言了。

克氏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或想象的自我,就是那个自我形象彻底蒙蔽了我们的真面目。人一开始塑造形象,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也就结束了。生活是非常真实的。它绝不是抽象的概念,如果你靠那些印象而活,生活一定会产生问题。就像平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一种自身投射的假象里,我们把自身的安全感建立在靠对外物的寻求上,就像车子、房子上,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我们又把自己对于生活的全部期望寄托在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上。难道我们就活得很快乐吗?这些难道不都是思想想出来的吗。克氏说,在思想的领域里根本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为都逃不出思想的范畴。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你可能在幻觉中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你也可能在局限中看到一些幻像。信得越诚,那信心所投射出来的幻觉就愈为清晰,这些都只不过是你自己内在的需求和冲动的外向投射。

可是尽管有些东西在继续阻碍我们看清真相,也并不妨碍我们去看清真相。就像克氏说的,要想超越暴力,既不能压抑它,也不该拒绝它。可是我们时常会忍不住谴责辩护,我们必须认出你的谴责和辩护,原来就是构成社会的要素;构成了你的种种限制的观念,逐渐钝化你的心智。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分析,分析的过程会使我们的心智变得极为敏锐,这份敏锐、专注与认真,将有助于我们透视真相。人尚无一目了然的能力,要想看清真相,必须先认清细节,然后才能跃进。就像冥想一样,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以是非判断,而只是观察。随着它律动,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它感受的所有活动,寂静就会在这份觉察中出现。实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无法邀请微风入室你所能做的只是把窗户打开而已。

可是仅仅只是觉察,而不责难,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大多数人一边好像在寻求着什么,一边又开始失去什么。又在我们一方面在寻求物质生活,可是又在忍不住感慨着自己精神上的空虚,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的让人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心灵充满了支离破碎?面对这个混乱的社会,我们人类有望让这颗经历了上万年洗脑与备受时间折磨的心灵能够从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当中,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一下子有解脱出来的时刻吗?

克氏说 ,我们必须自己先改变,必须认清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的本质和结构。这份洞悉力就是行动,有了这份洞悉力,身为人类一员的我,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另一种品质。大多数人不愿意真正的改变,我们正在期待一个可靠的权威为自己带来内心的秩序。实际上,从外在强制下得到的秩序,反而助长了内心的不安。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责任。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助长社会的斗争、分歧、丑恶、残暴、贪婪,因此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不幸都有一份责任。除非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就像明白自己正在挨饿和受苦一样,我们才会开始采取行动。然而,幸运的是,作为在物质的襁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从未真正体验过饥饿的匮乏的我们,然而同样不幸的是,我们的内心却也正在经历着情感的匮乏,智慧的匮乏。

可是,面对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我们虽然暂时无法去改变什么,可是却可以成为我们自身。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一直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当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被随便催眠了。你内心的声音,你内心的热情很重要。

当忘记自己声音的时候,当失去生命的热情的瞬间。试着想想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二)

今天彻底的把《重新认识你自己》这本书看完,虽然利用碎片时间看完,感觉还是震撼,这次也是抱着用眼睛这个机关枪扫一遍,便足以,谁知看了文中彻底透彻的描述,让我又产生了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想法,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很好的灵魂伴侣,如饥似渴的渴望能够理解里面的每句话,每个语气,每一章节的灵性含义,或许是理解力过于差,只能利用接下来的几遍去彻底的悟透 克里希那穆提还原的不仅是身体的原始性,还有灵魂的真实性,我放佛真实的感受到眼前的文字2020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不仅刻出了灵魂的立体感,还写出了人心内在的感悟,每一条筋脉,每一处关节,每一个细胞,每一个跳动的神经,都在他沉稳准确的刻画下显得活灵活现,犹如另一个自己在跟眼前的自己对话一般,又像是一个手术台上有着多年经验的医生,用耐心,爱心,高超的技术,拯救了临近死亡病入膏肓的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这是基督信徒告诉我的一句话,对于一个信仰十足的人来讲,或许只有用虔诚的心去祈祷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才不会有罪恶感,而我只有好好的品尝这本书真正的含义才能拯救自己,就像品尝一杯千年难得的一杯好茶,缠绵入味像置身在溪水竹林,鸟语花香,清晰自然,一片翠绿,让人流连忘返。又像是品尝沉醉千年的红酒,如妖艳迷人的狐狸,入口刹那间像游离在太空,感受着真实的自己带给自己的愉悦,如此透彻,结合了众多精髓,让人忘乎所以然的作品岂能错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推荐四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在阅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一篇属于自己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篇一】

五月的南昌,天气稍显闷热,而自己也是抑郁了半个月,每天地准备考研学习,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上心灵的躁动折磨着自己,效率很低,心情低落。晚饭期间偶然翻开自己的空间记忆,发现都是阳光正能量的展现,而现在的自己刚好是自己当初不屑的那个人。

晚上十公里的跑步也没让自己静心潜修下来,不自觉刚好看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发现过去的自己其实也是一种表象,现在的自己却表现地更加淋漓彻骨,只是负能量场已被占领了主要地位,内肽神经大概快要织成一张网了吧!

而也感激在自己最迷茫无助的时候遇见了这遇见未知的自己。并非是我的生活如此糟糕,更多的是外在的环境能直接敏锐地刺激到自己,而自己也恰好还带有了各种有色眼镜去看待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那种急匆匆地来急匆匆地走,希望完成更多,获得更多,却真的忘记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些许的休闲散步,留给自己的却是内疚和自责,然后又加速地往前跑,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跑。

读完这本书,虽然我也还是没有知道自己躁动的源头以及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从此刻开始,慢慢地给一个精心思考的习惯吧,感悟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从内心深处对待生活中原本就属于中性的环境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篇二】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习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习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篇三】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X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篇四】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时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从而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

正如书中所说”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现代社会人中大部分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我们需要的是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全书以爱,和平,喜悦为主题,阐述了在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底下,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关系和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并表达了生命成长的蓝图,缩短了茫茫摸索的阶段。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3)篇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不必烦恼,你是最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文/阿唐胞苷

电影《奇异博士》中的主角史蒂芬·斯特兰奇,即是一个不接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生活中,他高傲自大,尖酸刻薄,几乎没有朋友。后来得知,他这样的性格背后是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失去自己,害怕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

而古一法师在临终前和他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让我们看清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古一法师对史蒂芬说:“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为了消除它们——因为它们永远无法消除——而是要学会和它们相处”。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与其把它们藏着掖着,不暴露出来,甚至像史蒂芬一样通过攻击别人来加以掩饰,不如承认它们,面对它们,然后去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并学着和它们相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与我们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相处。书中会教我们承认、接纳和拥抱内心的阴影,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帮助我们敞开心扉,彻底改变我们对自己、对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荣格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

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这本书的作者,黛比·福特,是全美第一名的畅销书作家。她在28岁以前过着放纵的生活,嗑药、酗酒、感情混乱,“性、禁药、摇滚”是她矢志不渝奉行的人生准则。原本,她可能因此浪费掉自己年轻的生命,然而,某一天她醒来时,突然产生改过自新的冲动,发现“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经由内在力量的转化,她从黑暗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从而蜕变为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人,并写出名作《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向普罗大众贡献出自己的经验与才能,期待人人自爱,人人从生命的黑暗中获得大礼,活出真实自己。

她著有《阴影,也是一种力量》《离婚的心灵法则》等书籍,其中《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是美国图书排行榜上第一名的畅销书。

我们不必烦恼,我们可以做到最好,并活出真实的自己。

一、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缺点,甚至是恶习,这是我们认清自己的前提。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些坏习惯、缺点,甚至是恶习,但改变它首先得接受它。因为这些坏习惯、缺点,甚至是恶习,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每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所以我们只有先理解它并接受它,然后才能有效地改变它。

比如有的人喜欢拖延,甚至到了拖延症的程度。他们不愿做手头的事可能是因为累了,可能是觉得不重要,可能是不感兴趣,有时是他们的潜意识在左右着他们的行动。这时,我们要战胜拖延并不容易,我们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从思想上(你真正爱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和行动上(培养好习惯,兑现承诺,从小处做起)改变它。

拖延(症)背后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很难改变,战胜拖延(症)要求我们有所行动,可拖延(症)本身就是以不愿行动为特征。

因此,我们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找寻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力,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们真正的动力源泉。

二、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这是我们认清自己的关键。

我们需要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这样的关系包括与父母和老师、与朋友、与同事、与男(女)朋友、与配偶等。我们小时候的性格形成离不开父母,而小时候的性格又影响着成人后的性格。所以,当我们成人后嫉妒同事的成绩和地位,可能源于小时候自己在家里不被重视有关。当你和男(女)朋友吵架后,对方开始沉默,你就不知所措,这可能源于你小时候,一旦不听话,父母就保持沉默,用“冷暴力”来对你有关。

因此,我们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才能认识自己。就像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

一个人的自我若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即真自我,一个人的自我若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即假自我。真自我与假自我最初都是在母婴关系中形成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从镜子里看清自己:

1.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录你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是你对别人的做法或特质感到不满时的内心感受;

2.记录你给别人的建议。有些时候,我们给别人的建议,其实就是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一种提醒。

我们从这样的记录中,可以看清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讨厌的部分,自己也会有,这就是完整的我们。

三、认识阴影,发掘阴影的过程,这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时,我们会用面具来遮掩,因为它能保护我们的心灵。但藏在面具下面的那些特质,即是我们内心的阴影。阴影的内容往往与我们所展示的面具截然相反。

1.这种隐藏着的阴影,需要让人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因为你自己开始发掘内心的阴影时,你心中会有一个声音让你停下来,那个虚假的自我会出现。所以,你想要了解自己,最好去问别人。

你的本性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如此强烈,我再说什么你都听不清了。——爱默生

因此,向别人询问他们对你的真实看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和决心。

2.发掘阴影的另一种方法,把你最欣赏的三个人和最憎恨的三个人分别列出来。这样你会很容易发现那些自己刻意压抑特质,特别是那些消极的特质,仔细分析它们,以对自己有助益。

四、重新诠释自我,换个活法,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才是活出真我。


我们承认和接纳内心的阴暗面,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即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而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重新诠释自我的过程。

我们内心的胆小曾经被认为是懦弱,是缺点,但是,当我们不再刻意压制自己的胆小特质时,就不需要再用男子汉的面具来伪装自己,而这样的伪装使得自己曾是那样的累。

当你最终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承认和接纳真实的自我时,所有的压力都会瞬间消失,你会感觉无比轻松。——《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1.换个活法,我们要改变诠释事物的方式。对一个让自己产生剧烈情感波动的词,如“丑陋”,这是自己最不愿别人拿来形容自己的词。你要努力回想当时有关这个词的痛苦经历,是爸爸拿来取笑,喊我“猪鼻子”之类的。现在我们要采用新的诠释方式,不仅是消极的诠释,还要包括积极的诠释。而对于自己的诠释要对自己发问,“这样诠释当时的经历,能增长我的自信心吗?对我的生活会有帮助吗?”,因此,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诠释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提升。

2.换个活法,我们要敞开心扉,包容世间的万事万物。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闭上眼睛深呼吸,问自己“主导自己生活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几分钟后,记下自己的核心信念。然后把自己列出的每一项信念想象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他写一封信,感谢他为你做的一切。最后把自己仍然无法彻底接纳和包容的字眼写在纸上,再对其进行新的诠释。

3.换个活法,我们要经历些自己不曾或不敢经历的事情。把这些事列出清单,然后一一去完成,去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比如可以去尝试蹦极、尝试第一次喝酒……。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内心的阴影特质,转变看待自己和生活的视角,我们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我们必须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接纳自己的过去,敞开自己的心扉,因为我们怎样对待自己,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教会我们慢慢探索深刻的心灵旅程,我们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拥有无限的潜能。所以,“不必烦恼,你是最好”。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本书实际上强调了两种能力:n一是面对自我心理现实的能力;二是与这些心理现实相处的能力。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需要有足够多的勇气和决心。另外还有一方面的难度:即人不完美的无知亦然可悲,但更可悲的是人所缺乏的自知。首先需要人们承认自己无知,而后才能达到自知,而后才能学会与自己的相处。近几天在公司开会时,也正好和大家聊到如何与自己相处。和自己的相处有三个层面:首先是物理层面的相处,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吃饱穿暖休息好是最基本的,然后让身体感受人间接触自然。之后是情感上的相处,努力让自己的情感对于经历的任何人任何事保持无怨无悔的感情状态,无怨无悔即透明开朗,心胸开阔心态高度。最后是在灵性层面的相处,尊重自己的灵魂选择,即传统所谓的天良良知。用王阳明心学的来理解此一点,即心学的核心概念“致良知”。人的精神性具有多样性群体性,众生之性集于一身,所以有谓一人犯罪,众生皆是同谋。正因如此,如何与自己相处好,即是与众生相处好。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荣格:“你究竟想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n第一次听到“不接纳自己”这个观点是晓楠姐说的,她说好多人不接纳自己,但是她就非常接纳,认为自己不聪明但愿意在喜欢的事情上付出时间才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非常纳闷,居然有人不接纳自己?楠姐居然说自己不聪明!what!在我看来她相当有智慧,是我梦想成为的人。以前自己总是努力掩盖缺点,追求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直到压抑到崩溃才发现,在完美,好人,完整之间,我更想要做一个完整的人,接纳自己所有负面消极特质,也给予积极特质肯定才能获得内心平静。感谢在这个时间看到了这本书,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看的过程中哭了很多次,往往是控制不住的感情,一直在说“太对了太对了、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么想的、原来困惑这么久是这么回事”n可以重新看世界真好,真迫不及待的去拥抱生活。

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5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阅读作者奥格·曼狄诺写的《羊皮卷》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怎么才能避免将《羊皮卷》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篇一)

在毕业之后,我的脑海里有诸多想法和目标,却也只是在心里勾画着,同样也困惑着。直到看了羊皮卷,才挖出困惑的源泉,因为那些想法和目标,都在脑海里、心里,没有明确在行动上。如《羊皮卷》所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在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看完之后,我告诉自己,不要明天开始,也不要等会开始,要从现在开始,眼下开始,我会竭力于行动,将专业技术、个人态度提升更高一楼层。如羊皮卷所言: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唯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我会做仁和骨科的一个齿轮,分分秒秒不停的为院系贡献出自己薄弱但是全心全意的力量。不找借口,做最优秀的自己,最忠诚的员工,最默契的同事,我会将自己的心意付诸行动,让分分秒秒的时间为我见证。如羊皮卷所言:从此我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我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不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不管是工作,还是梦想,我都会从现在开始,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篇二)

《羊皮卷》是我之前一直在看的书!这本书是从世界上最伟大的文献中摘选并整理出来的,作者都是近200年来美国各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会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感觉自己很幸福,感觉到成功的大门随即为我敞开,只要支持,只要再支持一会,等待黎明的曙光,然后紧紧的握住手掌,成功就在掌心了。这个道理说出来只是几个字,却总的做不到,甚至很多事情在成功的前一秒放弃了,错失了唾手可得的成功,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机遇,也不是不够努力,只是少了一份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与羊群为伍。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卷三中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颇为深刻。是的,没有人是为了失败来到世上了,都是为了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了体验世界和人生,为了渴求的美好,为了这一切,都在不停的努力着!但是,光有这份心和这个认知还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意识到,没有什么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获得想要的,首先要付出,其次要懂得付出的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住!

其实我们很明白,成功的人中不一定都是聪明的,但是都的有惊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我们生活在社会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一定每一个都能理解我们或者被我们所能理解,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而我们所能做的有限,仅仅是坚持住,守住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直一直守护者,不让任何人抢了去。以前没有那么多的体会,直到踏上社会,开始工作,才发现,人看似平等,但真的是有很多区别的。

别的不说,光天分和性格上就有很大的差别,做事情似乎总是不如别人那样花的时间少,做的事情却很好。其实一件事情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要么完成预期目标,要么未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却可以有不同的方案,甚至彼此间可能会千差万别到截然相反。然而无论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够让人体会到很多的东西,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对我而言这就足够了,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虽然原来的起点可能都是一样的,但后来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他们所接触过的事情,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方案去实现,经历的过程是不同的,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更是不一样的。

人活在世上,都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更新自我,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这不仅是一种觉悟,一种信念,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态度,一个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态度。不管遇到了什么事,都一定要坚持,可以不必别人聪颖,可以不必别人富有,可以不必别人优秀,但是一定要有这样一份坚持,不成功,决不放弃。

在有限人生里,我们面临着选择的惶恐、征服的快乐、挑战自己的勇气,所有大喜大悲情绪都浓缩其中。羊皮卷一书,它浸透着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观,给我们以适应、把握世界的心灵。没有说教意味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人生的真谛: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里,也许充满了种种的不公正和令人窒息的罪恶。对待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而是你如何。追求幸福、财富、关爱是人生的权利。

人生如同一条河流,它静静地流着,有时激越,有时舒缓,于不经意间收获最美的风景。在这条河中你应该始终透彻、明晰,绝不允许任何的玷污,而幸福也许就在下一个转弯处。人生的美在于一种缓慢,缓慢绝非停滞。动手慢慢做与空想也许是“羊皮卷全书”最简单但又最有意义的启发。动手慢慢做,困难得以征服,自我得以超越,于是托特建成了贯穿巴拿马的铁路;乔治挖出了法国人挖不出的运河;身无分文的洛克菲勒成了百万富翁。怀有梦想的人很多,但实现梦想的人太少,最伟大的力量在于动手。言不行、行不果,绝大多数人沉沦在很多微不足道的借口中,梦想很容易,实现很难,仅仅一个自我已难以逾越,何况其它各种纷扰?

幸福和成功最终要靠我们自己。一个人要去做什么,决定权在自己,成败的结果可以说是个人的奋斗造成的。自己可以选择愉快、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或者相反。显然前者导致成功和幸福,后者则导致失败。要成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如果思想上松弛,或者不想投入,那么,成功之梦必然成为泡影,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很多人都在寻找,看了这本书,让我若有所思!

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篇三)

姥爷递给我了一本书——《羊皮卷》,看到后我很惊喜,翻之后,只觉得全是宝藏。

这本书是通过一个个动人心炫的故事、鞭辟人里的分析,深刻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和成功的理念,使人们能够清晰无误地感受到各种人生智慧,从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掌握各种作人或是做事的方法;它们鼓舞着成功人士再攀高峰,更激励着困境中的人们重获信心和勇气,向命运挑战,获取人生应该享有的成功、财富和幸福。

看了几篇后,自我感觉吧——本书汇集了世界上比较优秀的精神导师的思想精华,揭示了希望、财富、幸福的真正秘密,以及怎样追求到它们的成功法则。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做人处事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只要发掘出其含的深邃、博大和神奇的力量,就能给人们带来勇气、成功与快乐……

人生哲理可谓是不缺,若论说,人们可不比谁弱,那些明知不对却还要去做的人,不是迫不得已就是故意,原则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羊皮卷》之所以要用一个个故事来讲道理,猜测着是在告诉我们——一切哲理的表达方式不是长篇大论,叮嘱劝告——而是以行动来提醒或告诫身边的人。

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篇四)

“今天我要开始新的生活。”

“一千个聪明人里,难得有两个人会给成功下同样的定义,而给失败的定义却往往一致,即:失败是指一个人不具备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事实上,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他们的习惯不同。”

这是几句来自《羊皮卷》第一章里的话,简短朴素却意蕴深远。习惯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专业课不会潜心钻研,做事拖延马虎,经常性熬夜晚起,不知不觉竟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年幼时我受冲动摆布,现在我受习惯摆布。我的自由意志屈从于常年的恶习,过去的行为方式所划定的轨迹,可能束缚未来的发展。

书中说到,这些羊皮卷每卷都有一项成功法则,可以使人去除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而要求我们奉行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卷朗读30天,每天朗读三次,完成后方可开始下一卷。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坚持了五天下来,每天都念叨几遍,这些话好像慢慢渗入了我的潜意识。做事之前就会不由自主的想,想要养成好习惯。现在花费的时间精力,不过是为幸福和成功付出的一点小代价而已。

每个时代都有伟大成功者的思想精髓,他们用自身的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一卷卷经验之谈,希望我们可以汲取教训,勇往直前。翻看后面的卷书,许多都是在分析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应对各种情况。而显然好习惯是一切的开端,它操控着人生的未来走势与发展。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开启了一种新生活。第一卷书也一直在鼓励我们要敢于开启新生活,并为之而努力。

最初我并不怎么喜欢看精英人士讲自己的成功之道,因为每个人都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无法复刻别人的道路。但初读这本《羊皮卷》,书中的智慧法则却使我异常渴望与眼前的世界交手,渴望积极认同自己的价值。希望它能带给我越来越多的惊喜与鼓励。

今天我脱胎换骨,让蜕去的旧茧回归尘土,我将昂首阔步走入人群,没人再认得出我。

读羊皮卷认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篇五)

第一次接触《羊皮卷》是在三年前,那时正读高二,学习压力也比较大,整天都被永远做不完的题,永远完不成的的学习任务压抑着,但这本书的出现却给我带来了另一片天空。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我读完其中的一个小章节《富兰克林自传》后,是如何效仿富兰克林的性格塑造方法,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一条一条地写在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上,每天都与之对照,看自己违反了其中的哪几条,并加以改正,长期坚持下来对我的性格的提高也起来很大的帮助,那时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以微笑去面对当天的学习和生活,它也让我在高二高三的艰苦岁月里没有过多的去抱怨,而是以一种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度过了一段更加愉快而满足的学习生活。

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都相信或者人云亦云的以为生活是充满困苦的。除了无忧无虑但短暂的几年童年时光外,我们都面临各种麻烦,跟别人比起来,我们觉得自己的家庭还不够富裕;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占用我们太多的玩耍的时间,特别是成年以后,我们面临着就业、养育儿女和赡养老人等各方面的压力,没钱的人整天为如何赚更多的钱而忧心忡忡,有钱的人生活奢靡而精神空虚,处在万众瞩目之下的明星大腕却无法享受自己的悠闲自由的个人生活……于是,我们就给生活下了一个定义:充满艰辛与困苦的一场梦。这是多么不幸而错误的想法啊!他们注定是像他们所想象的一样辛苦的过完一生,甚至在他得到了他本该得到的东西之后,他们完全被别人的意见所控制了而绝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所潜藏的伟大力量,他们没有运用自己选择的力量,他们不明白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如果我们一直坚信生活是美好的,无论什么困难始终是会得到解决的,那么我们便会拥有这样的生活,这本书所讲的正是这种伟大而坚定的信仰的力量。作者们运用了许多他们亲历亲闻的鲜活事例来证明了这一生活的真理。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一种是关于自然的学问,它探究自然科学的真理,另一种是关于人的学问,它创造了有力量的文学作品,《羊皮卷》无疑属于后者,书中的语言激动人心,充满力量,让人不得不相信作者所讲的。

《羊皮卷》是一个系列,总包括是一本小书,每本都不长,但本本都是经典,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这是十一本书是:《最伟大的力量》《思考的人》《钻石宝地》《向你挑战》《富兰克林自传》《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思考与致富》《获得成功的精神因素》《神奇的情感力量》《信仰的力量》《爱的能力》,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书的作者有的是历史伟人,如富兰克林,有的是著名的作家、心理学家或者成功学家,如马丁·科尔、拿破仑·希尔,这些作品也不是作者们的凭空想象,而是用许多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教导我们生活的艺术。

真的,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还缺少一份快乐,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加幸福,那么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它绝对会让你获益匪浅的。

喜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后感5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