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 > 地图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2024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相关栏目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热门栏目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推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

(共 4173 篇)

  • 1、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范文)

    【第1篇】

    我的女儿今年十三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十几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很多迷茫和困惑,直到今天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孩子并没有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也看过几本,总觉得书中那么多的优秀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些方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试着实践却没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觉得因材施教似乎更可行一点,渐渐地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敬儿远之”。所以当周末女儿告诉我老师要求写一篇亲子阅读,书名是《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时,我不以为然的同时又有点不知所措,没看过这本书怎么写?但是作为家长是应该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的,于是在手机上打开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想自己先看看。

    一章一章地看下去,渐渐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因为在某些章节中,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与作者形成了共鸣。在此跟大家分享。

    一、千万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所谓“补偿心理”就是父母想将自己昔时失去的东西,或者自己渴望的、未能得到的通过自己的孩子来补偿、实现,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也许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自己过上更美满幸福的生活。殊不知,这种“补偿心理”会模糊父母的视线,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于是有了那么多的恨铁不成钢,有了这样那样的冲突,因为孩子没能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但是这种期望是否已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的,也是不现实的。

    终于知道,父母要放正自己的心态,孩子尽力就行。

    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家庭当中的靠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对孩子来讲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父母的言行举止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

    作者写的太好了,我深深地认同这点。孩子首先是通过认识父母来认识社会的。试想一对不能善待老人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吗?父母平时的粗鲁、不友善经常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久而久之会变成一种理所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读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虽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是相同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要想孩子变得优秀,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努力变得优秀。只有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收益终身。

    【第2篇】

    应女儿的要求,写《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

  • 2、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我的女儿今年十三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十几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很多迷茫和困惑,直到今天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孩子并没有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也看过几本,总觉得书中那么多的优秀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些方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试着实践却没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觉得因材施教似乎更可行一点,渐渐地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敬儿远之”。所以当周末女儿告诉我老师要求写一篇亲子阅读,书名是《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时,我不以为然的同时又有点不知所措,没看过这本书怎么写?但是作为家长是应该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的,于是在手机上打开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想自己先看看。

    一章一章地看下去,渐渐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因为在某些章节中,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与作者形成了共鸣。在此跟大家分享。

    一、千万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所谓“补偿心理”就是父母想将自己昔时失去的东西,或者自己渴望的、未能得到的通过自己的孩子来补偿、实现,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也许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自己过上更美满幸福的生活。殊不知,这种“补偿心理”会模糊父母的视线,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于是有了那么多的恨铁不成钢,有了这样那样的冲突,因为孩子没能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但是这种期望是否已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的,也是不现实的。

    终于知道,父母要放正自己的心态,孩子尽力就行。

    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家庭当中的靠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对孩子来讲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父母的言行举止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

    作者写的太好了,我深深地认同这点。孩子首先是通过认识父母来认识社会的。试想一对不能善待老人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吗?父母平时的粗鲁、不友善经常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久而久之会变成一种理所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读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虽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是相同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要想孩子变得优秀,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努力变得优秀。只有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收益终身。

    【第2篇】

    应女儿的要求,写《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

  • 3、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500字

    读完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一书,才感觉到原来小孩子的成长和做家长是如此的不易,一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小孩子各种学习能力,又不能忽视其生理、心理方面的特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另一方面,对家长也提出更高要求,在注重教育小孩的同时,也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给小孩子做好榜样。

    让孩子成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从小就应该要培养孩子成为信守承诺,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指引孩子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能妥善处理小朋友与小朋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家长也需要讲诚信,特别是对小孩的承诺,给小孩树立好榜样,言传身教,让小朋友知道一诺千金的重要性,不能仅仅关注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大家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

    让孩子成为积极上进具有坚毅品格的人。坚毅的品格对小孩特别重要,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小孩很溺爱,很多本来小孩自己做的事情,却是家长一手大包大揽,容易给小孩产生依赖思想,不积极进取,一遇困难,极易放手,反正有父母帮助解决。如果给小孩坚毅的品格训练,让其独立自主解决遇到的困难,不怕失败,家长从旁加以引导,给小孩建议和方法,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不骄不躁,家长又给予适当鼓励,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儿子从6岁开始练武,一直坚持到现在,其中的艰辛真是历历在目,并不是想让他成为武林高手,而是引导他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学会坚持,不能畏难,遇到挑战不轻易放弃,对坚毅性格的养成非常有帮助。

    让孩子成为会思考,有想法的人。会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成为有智慧的,有想法的,会思考的人。现在是知识爆炸型社会,每时每刻都可能会有新发现、新理论出现,对这些大量信息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筛选,加工,最后吸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孩在某个时刻,对某个事件感兴趣,不妨跟着小朋友一起去研究,跟着小朋友一起去动手,一起去思考,也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小孩,在教育和培养小孩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

  • 4、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在本书开头,于丹谈到了中国人的孝道,怎样正确理解“孝”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强势的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同事和颜悦色,但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当看到这段开头时,我深有体会,自己就是这样的情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着老人唠叨,甚至因为孩子问题吵闹,产生矛盾。比如回到家里,拉开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汤,瞬间怒火有攻心头。“说了多少次,吃这些剩菜会有亚硝酸盐,致癌,看病花的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我就顺手统统都扔掉,他们发现扔掉了还会反过来数落我一顿不会过日子。我们的观念,真的无法修正他们老人的习惯!因为这争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问题,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参加聚餐,孩子不懂规矩,胡乱转桌子。我家荣荣已经明白别人夹菜时,不能转动桌子,但是人多热闹,还有爷爷奶奶在此撑腰,她就觉得想怎样就怎样。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转动,扭头说了:“怎么不懂事,别人夹菜,你乱转什么?”并没有再有过多的批评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当然我并不理会她。一桌人开始纷纷哄劝荣荣,越劝越醉,哭的更响亮。奶奶抱着她在怀里,并不指出她做的不对,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应该已经拉她离席,门外教训了。但此时,谁能动她啊?已经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饭了,我忍无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许再胡闹了。老人护着,已经开始对我恼火了。整个饭局下来,荣荣不再理我,当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话,没有任何的快乐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来,不再哭闹,开开心心是不是就是对老人的顺者为孝? 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很现实。当然不能否认我的脾气不好,爱急躁。也许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态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结!
  • 5、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李 青 在本书开头,于丹谈到了中国人的孝道,怎样正确理解“孝”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强势的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同事和颜悦色,但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当看到这段开头时,我深有体会,自己就是这样的情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着老人唠叨,甚至因为孩子问题吵闹,产生矛盾。比如回到家里,拉开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汤,瞬间怒火有攻心头。“说了多少次,吃这些剩菜会有亚硝酸盐,致癌,看病花的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我就顺手统统都扔掉,他们发现扔掉了还会反过来数落我一顿不会过日子。我们的观念,真的无法修正他们老人的习惯!因为这争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问题,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参加聚餐,孩子不懂规矩,胡乱转桌子。我家荣荣已经明白别人夹菜时,不能转动桌子,但是人多热闹,还有爷爷奶奶在此撑腰,她就觉得想怎样就怎样。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转动,扭头说了:“怎么不懂事,别人夹菜,你乱转什么?”并没有再有过多的批评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当然我并不理会她。一桌人开始纷纷哄劝荣荣,越劝越醉,哭的更响亮。奶奶抱着她在怀里,并不指出她做的不对,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应该已经拉她离席,门外教训了。但此时,谁能动她啊?已经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饭了,我忍无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许再胡闹了。老人护着,已经开始对我恼火了。整个饭局下来,荣荣不再理我,当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话,没有任何的快乐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来,不再哭闹,开开心心是不是就是对老人的顺者为孝? 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很现实。当然不能否认我的脾气不好,爱急躁。也许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态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结!
  • 6、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

    最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茫然的也是欣喜的。被国内书籍的思维圈住了,读一章的时候,更多的是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作者写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还未结婚的我,读起来感触更多,有些相似的童年经历能产生共鸣,也为以后婚姻教育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花了两个月的时候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

    我把我自己当成孩子,也把我团队下的员工当成孩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乐观"是可以"习得"的,抑郁也是可以尝试着"免疫"的,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认为,孩子的悲观有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来的悲观性批评;征服和无助感的经历。除了基因,其他三个原因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以前是拒绝跟悲观主义的人交朋友的,总觉得自己也会被传染,也以外这种悲观是与生俱来的,书中告诉我们,父母的悲观、父母的批评方式以及父母给孩子提供征服机会的方面对孩子以后人生中是否乐观起了关键影响。所以,要想培养乐观的孩子,第一点就是,家长必须先有意识地改变和完善自己,让你的家庭充满了乐观的氛围,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天性乐观,而整天愁眉苦脸的父母是不会带出快乐阳光的孩子的。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让孩子学会反驳,最初我简单的以为反驳就是顶嘴,而书中却告诉我们,教孩子还有原则,最主要的就是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证实的,有效的反驳建议在四大基石之上:第一是搜集证据,第二是做出选择,第三是化解灾难,第四是发展反攻策略。当孩子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时,特别是自己出错、失败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要教会孩子反驳悲观。首先要告诉自己冷静一下,不要被自己即时产生的悲观想法所困住;然后搜集证明自己不用悲观的证据;第三步是问自己还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看待这件不好的事情,并试着从多方面来看待;第四步是评估这件不好的事情的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就是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估。并通过分析各种可能后想出预防和解决的方法,从而度过悲观危机。

    这不仅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很有用,用在班组管理上也是可行的。在接电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员工上旬数据不理想就开始悲观的认为自己整月的数据就完了(a)那一瞬间,他的自动思维是为什么月初就遭那么多不满意,这个月又白接了(b)随即陷入了愤怒、失望、委屈的情绪里面(c)。这时,需要我们马上提醒自己,这个自动思维是正确的吗?我月初数据不好就真的一直不好了吗?有一个月不是也是后来居上吗?(d)想到这些之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 7、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引言

    作为一个大龄剩男,一开始读这本书,我是拒绝的。

    毕竟,还是单身狗一枚。然而,开始读进去以后,感觉我很幸运在诞育宝宝前能拜读本书。我也非常愿意从下面几个方面分享我的收获。

    一、乐观vs悲观

    先不说自己,我们看一看身边的人。

    有的人常常脸上带着笑容,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总是会伴随着笑声,遇到好的事情总是欣然接受、乐于分享。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也往往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常常把这一类人归纳于乐观的人。

    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平常不太容易看见他们脸上挂着笑容,总是愁云惨淡的样子。碰到不好的事情时,往往会联想到更坏的结果。而碰到好事,也不见得会全然接受,也许心里正想着这好事背后可能隐藏的坏事情。

    显然,我们会更乐意和第一种人有更多的接触,因为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会让我们感觉更快乐,想法也会更正面。因此,乐观的人通常是更受欢迎的。

    在这个人际关系占据重要比例的当今社会,我相信更多人愿意自己是一个更受他人待见的人,也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乐观的、容易被人接纳的人。

    二、乐观的来源

    关于一个人乐观或者悲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信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重要内容,本书总结了4个方面,我挑选了3个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

    1、遗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自己的乐观与悲观,有25%-50%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也就是说,如果还没有宝宝准家长们,为了将来宝宝的乐观性,从现在开始学习乐观,然后把你的乐观遗传给宝宝也是来得及的。

    2、父母的教育乐观与否

    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是最多的,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父母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就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于外界的处理方法。这就又要求了身为父母,要时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外界的影响

    除了父母以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学校和他身边的玩伴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除了能对孩子有所了解,加强亲自关系以外,也可以及时地帮助孩子屏蔽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三、我们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

    不知道是因为传统的原因还是发展的因素,我们身边通常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教育方法,随便举例几个就会有很多人中枪。比如:

    案例一:6岁的孩子和9岁的孩子分别拼一个复杂的模型,9岁的孩子做的很好,而6岁的孩子怎么努力都不行。此时父母可能会鼓励"宝贝,你做的真棒!""宝贝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来吧

  • 8、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精选范文)

    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人们在相似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化期望,表现为积极的解释风格。谈到“乐观”一词,就不得不提到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他的幸福五部曲之一《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实用教育指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研读之后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启示,现总结如下;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www.dhb100.com/

    一、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

    塞利格曼发现“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即“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的反应: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从而进行“心理免疫”,教会儿童习得乐观,将无助变成自主。在幼儿园里,以个人工作经验来说,我发现能力弱的孩子经常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敢”,长久以往,慢慢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中,从而变得悲观、不自信,老师应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习得乐观,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

    何谓“解释风格”呢?即个人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有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根据对本书观点的理解,结合工作实践,现举一事例:几年前,幼儿园开展迎宾小天使的活动,即幼儿佩戴红色绶带,站在园门口,大声地说“早上好”来迎接上学的小朋友及家长们。妮妮非常渴望做迎宾小天使,这次却没被选上,回到家沮丧地对妈妈说:“我真笨!大家都能做迎宾小天使,我永远做不了了!”妈妈听完,抱怨道:“因为你不乖,才没有被选上,真是一点用都没有!”第二天,妮妮一直闷闷不乐,老师与其谈心,知道了她的烦恼,安慰她:“昨天并不是你一个人没有当上迎宾小天使,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在等着下一轮呢。由于你最近感冒,需要保护喉咙,不能大声地说‘早上好’来打招呼,这次才没有被选上。等你感冒好了,努力练习,再去试一次,肯定能行!”妮妮听了,开心地直点头,笑着说:“好!”妮妮及其妈妈对事件的解释就是消极的,把没有被选上迎宾小天使这一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从而产生悲观情绪。从中可以看出:妈妈的消极解释风格正在影响着妮妮,循环往复,将会让其陷入习得性无助中;而老师的解释就是积极的,把失败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并且是可以改变的原因,让其恢复自信,再次进行挑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积极的解释风格呢?学会反驳!

    二、学会反驳—成人先于孩子学习

    塞利格曼认为有效的反驳建立在四大

  • 9、 教出乐观的孩子的读后感作文范文

    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为作文模板的写作而烦恼呢?只有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为大家提供了教出乐观的孩子的读后感作文模板,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读完整本书,感觉有些内容一遍看完,还不能很好地消化,但给我总的一个感受就是积极、乐观,给我们传递着正能量,难怪称之为积极心理学。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那时儿子江江5岁左右,由于我婆婆每个月要去服侍太公10天不在家了。记得那个冬天的早上,我起床后,到厨房打开水、拿早饭,结果在路上碰到穿着单薄的睡衣、流着眼泪的儿子。当时我鼻子一酸,眼泪就想掉下来:我们两个没人管、没人疼,老公又腰椎不好不能来看我们。但是我转念一想:哎,这不是可以当作对我们两个的考验。我不会去刻意制造困难,让孩子吃苦头,但是遇到困难,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提高孩子的生存等能力。这样一想我轻松了许多,于是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儿子说:江江,妈妈很高兴你能跑出来迎接我,下次醒来早还可以帮妈妈的小助手。但是今天有2个小事情没做好:第一,大冬天没穿好衣服;第二,哭鼻子。下次你能改掉这两个坏毛病吗?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又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应对生活困境的好方法,而且我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不怨天尤人的好妈妈。这真是一箭三雕的好事情。

    其实这只是人的一念之差而已。如果我按着前一次的感觉走,我会一直沉浸在痛苦当中,越觉得好像全天下的人都亏欠你似的。我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坏都不是绝对的,好事中也存在着坏的隐患,坏事中也存在着好事的兆头,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会鼓励自己:这也许是好运快要近了,在这样的逆境中我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放宽眼界,其实这算不了什么。确实一件事在当时认为是很难过、很痛苦的,但你过去了一段时间,再回过头去看看,也许真的不算什么。

    所以我认为要教出乐观的孩子,那么老师自己要做一个乐观的人。尽管我在学校里总带有一丝紧张感,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我努力地在改变自己:这几次周前会议樊秋霖老师的礼仪教育,让我受益匪浅,腰挺得更直了,人显得精神多了;每天晚上快走半小时,做佳木斯半不时,整个人在运动中放松了身心、发泄掉了不良情绪,人感觉更有活力了。

    我明白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在努力改变当中,就像我的数学教学一样,我努力地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可能目前我的课堂当中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 10、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一)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完后对我受益菲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枷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孩子,也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让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相互。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得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住在我们的心里。孩子只有真心地感受到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0-20

  • 2023-03-17

  • 2023-04-2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2-02-24

  • 2022-02-21

  • 2022-05-10

  • 2021-09-04

  • 2019-09-20

  • 2022-06-05

  • 2019-09-20

  • 2019-10-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22-05-1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12

  • 2019-09-23

  • 2019-09-25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2024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