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命之灯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生命之灯读后感600字

生命之灯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6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600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第1篇】

我的女儿今年十三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十几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很多迷茫和困惑,直到今天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孩子并没有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也看过几本,总觉得书中那么多的优秀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些方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试着实践却没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觉得因材施教似乎更可行一点,渐渐地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敬儿远之”。所以当周末女儿告诉我老师要求写一篇亲子阅读,书名是《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时,我不以为然的同时又有点不知所措,没看过这本书怎么写?但是作为家长是应该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的,于是在手机上打开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想自己先看看。

一章一章地看下去,渐渐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因为在某些章节中,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与作者形成了共鸣。在此跟大家分享。

一、千万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所谓“补偿心理”就是父母想将自己昔时失去的东西,或者自己渴望的、未能得到的通过自己的孩子来补偿、实现,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也许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自己过上更美满幸福的生活。殊不知,这种“补偿心理”会模糊父母的视线,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于是有了那么多的恨铁不成钢,有了这样那样的冲突,因为孩子没能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但是这种期望是否已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的,也是不现实的。

终于知道,父母要放正自己的心态,孩子尽力就行。

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家庭当中的靠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对孩子来讲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父母的言行举止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

作者写的太好了,我深深地认同这点。孩子首先是通过认识父母来认识社会的。试想一对不能善待老人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吗?父母平时的粗鲁、不友善经常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久而久之会变成一种理所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读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虽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是相同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要想孩子变得优秀,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努力变得优秀。只有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收益终身。

【第2篇】

应女儿的要求,写《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读完全书感觉重新经历了一次孩提时代,仿佛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角色互换,感触很深。

全书十章,围绕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举实例,讲道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全书,时刻提醒家长们身体力行。

书中第二章第四节写的是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深有同感。当今社会亚历山大,父母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焦虑的情绪,孩子非常敏感,父母的焦虑会感染到孩子,使孩子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近一段时间,我母亲生病住院,我的情绪非常焦躁,有点失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女儿在学习上稍有差错,我说话的语气会比平常多出一些严厉。女儿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眼底透露出些许恐惧和惊慌。有天晚上,她悄悄的告诉妈妈,爸爸的情绪非常焦躁,让人害怕,我不敢给他看作业。平静下了细想,如果我天天这样,女儿的心灵肯定会收到创伤,所以我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和女儿做好沟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家长的愿望,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便会给孩子认字,参加各种培训。作者在书中通过列举实例,科学分析,提醒家长要循序渐进,遵循自然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作者在书中呼号呐喊“精神感冒不容忽视”,“心灵暴力比身体伤害更可怕”,“成绩好不等于心理健康”,不遗余力告诫家长,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孩子的第一福祉,千万不可因小失大,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某一特长而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塑造。

人生是一趟单程的旅程,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不可复制无限珍贵。懂得生命的内涵能增加生命的宽度和长度,让生命变得丰润而有意义。作者从人的个体属性到社会属性,从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到解决方法,从幼儿会遇到的问题到少年会经历的青春期,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透 彻 分 析,给家长准备了一个知识宝典,让家长从中学会和孩子一起读懂生命,珍惜生活。

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但不应该剥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尊重和理解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

笑是一种能力,笑代表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而爱笑的孩子也更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得到接受。愿天下的父母都能让孩子从心里笑出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500字


读完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一书,才感觉到原来小孩子的成长和做家长是如此的不易,一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小孩子各种学习能力,又不能忽视其生理、心理方面的特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另一方面,对家长也提出更高要求,在注重教育小孩的同时,也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给小孩子做好榜样。

让孩子成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从小就应该要培养孩子成为信守承诺,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指引孩子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能妥善处理小朋友与小朋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家长也需要讲诚信,特别是对小孩的承诺,给小孩树立好榜样,言传身教,让小朋友知道一诺千金的重要性,不能仅仅关注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大家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

让孩子成为积极上进具有坚毅品格的人。坚毅的品格对小孩特别重要,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小孩很溺爱,很多本来小孩自己做的事情,却是家长一手大包大揽,容易给小孩产生依赖思想,不积极进取,一遇困难,极易放手,反正有父母帮助解决。如果给小孩坚毅的品格训练,让其独立自主解决遇到的困难,不怕失败,家长从旁加以引导,给小孩建议和方法,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不骄不躁,家长又给予适当鼓励,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儿子从6岁开始练武,一直坚持到现在,其中的艰辛真是历历在目,并不是想让他成为武林高手,而是引导他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学会坚持,不能畏难,遇到挑战不轻易放弃,对坚毅性格的养成非常有帮助。

让孩子成为会思考,有想法的人。会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成为有智慧的,有想法的,会思考的人。现在是知识爆炸型社会,每时每刻都可能会有新发现、新理论出现,对这些大量信息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筛选,加工,最后吸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孩在某个时刻,对某个事件感兴趣,不妨跟着小朋友一起去研究,跟着小朋友一起去动手,一起去思考,也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小孩,在教育和培养小孩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在本书开头,于丹谈到了中国人的孝道,怎样正确理解“孝”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强势的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同事和颜悦色,但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当看到这段开头时,我深有体会,自己就是这样的情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着老人唠叨,甚至因为孩子问题吵闹,产生矛盾。比如回到家里,拉开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汤,瞬间怒火有攻心头。“说了多少次,吃这些剩菜会有亚硝酸盐,致癌,看病花的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我就顺手统统都扔掉,他们发现扔掉了还会反过来数落我一顿不会过日子。我们的观念,真的无法修正他们老人的习惯!因为这争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问题,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参加聚餐,孩子不懂规矩,胡乱转桌子。我家荣荣已经明白别人夹菜时,不能转动桌子,但是人多热闹,还有爷爷奶奶在此撑腰,她就觉得想怎样就怎样。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转动,扭头说了:“怎么不懂事,别人夹菜,你乱转什么?”并没有再有过多的批评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当然我并不理会她。一桌人开始纷纷哄劝荣荣,越劝越醉,哭的更响亮。奶奶抱着她在怀里,并不指出她做的不对,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应该已经拉她离席,门外教训了。但此时,谁能动她啊?已经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饭了,我忍无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许再胡闹了。老人护着,已经开始对我恼火了。整个饭局下来,荣荣不再理我,当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话,没有任何的快乐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来,不再哭闹,开开心心是不是就是对老人的顺者为孝?

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很现实。当然不能否认我的脾气不好,爱急躁。也许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态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结!

《这样教出好孩子》读后感600字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手中宝,心头肉,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那么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一人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如何当好这终生老师,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是令每个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在暑期空余下,看了一本《这样教出好孩子》书,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几页,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从第一部分: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从中要让孩子追真、向善、求美;第二部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要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的生动值得做妈妈的你去欣赏与感悟。

例如:杨澜的教子经: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大家都知道杨澜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非常累,但她每天回家都能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孩子为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每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这就是身为一个智慧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尊重。其实做妈妈的都一样,没有谁是天生的智慧妈妈,所谓智慧妈妈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成长的。只要你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更深邃,让自己的心再细一点,你就会成为一个智慧妈妈,你的孩子会向着你期望的道路越走越顺。

梁晓声:以柔克刚,和风细雨润子心。顺其自然,物尽所能,是梁晓声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这种辩证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更鲜明地反映了一位名作家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在一般人眼中,望子成龙是被家长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以学分高低论英雄更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由此推断,一些人也会认为梁晓声是名人,他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更高,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定更会看重高分、名校。梁晓声却不这样认为。他曾对孩子谈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丘吉尔、巴尔扎克上中学时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条件选准人生的坐标,定好位,发挥自己所长。 梁晓声的教子方法,使我们不仅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但中国父母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呢?

在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名人的教子经,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妈妈,都值得仔细阅读。

我看了后受益匪浅,觉得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形成好习惯、好性格、高情商、高智商,也能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在快乐中学习,并且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言传身教,由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在教育我们自己,好的教育方法在教出好孩子的同时,也可以使你我成为一名成功的父母,值得做父母深思和学习!

《50个细节教出爱读书的孩子》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经过一二年级两年的积累沉淀,孩子逐渐已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在每天完成作业后,都会进行最少半小时的阅读。从绘本到漫画,从寓言到童话,孩子通过阅读,认识这个彩色而丰富的世界。

进入到三年级,孩子班上刮起了看《查理九世》的流行风,这部小说简直让孩子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我翻了翻这套书,好多都是“死亡”“吸血鬼”“杀人”等字眼,此时我担心不已,但看着孩子那全神贯注的投入劲,我是该禁止孩子看这种书呢,那又该推荐什么书给孩子看呢,我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办。庆幸的是,在和班主任陈老师沟通后,陈老师推荐了这本《50个细节教出爱读书的孩子》的书给我,这书本从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入手,从读书观念、方法、习惯、乐趣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细节方法。尤其是书中的第二章“告诉孩子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书”,彻底解决了我的疑虑。

在阅读的书目上,我们家长必须要做好引导。于是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我放下父母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坐在孩子旁边了解他所看的书,并且询问他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孩子说大家都在看,他也觉得挺好玩的。于是我和他沟通了书里的内容,告诉他:“妈妈晚上看了这本书后,都觉得有点害怕,我都有点睡不着了,而且我觉得这些书里少了一些营养,没有许多很美好的语句和段落,你觉得呢?”儿子连连点头说:“妈妈,你也害怕呀,我也有几个晚上没睡好呢!”“你看,我们都害怕,可能这套书还不太适合我们现在看,要不我们一起先看看其他书吧!”孩子同意了,我推荐了一些名著类的书籍和科普类知识性的书给孩子,同时我们约定会一起讨论交流书中有意思的故事情节!最近这段时间,孩子开始读名著了。虽然有时候他也会说:“妈妈,我读不懂,不想读了。”但我仍在鼓励他坚持下去,有时候我也会利用听书软件给他进行语音播放。

《50个细节教出爱读书的孩子》这本书还教了我两个概念“鲸吞”和“牛嚼”。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咀嚼。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个概念也为我们做家长的指明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孩子现在才三年级,有大把的时间放在阅读上,当孩子真正地把书当成爱好时,可以说孩子在读书的道路上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读书也不例外。我也会在《50个细节教出爱读书的孩子》这本书的指导下,帮助孩子冲破阅读所遇到的阻碍,让孩子的阅读之路一路畅通!

【第2篇】

于街角书店寻得一书《50个细节教出爱读书的孩子》,作者寿长华,封面印有“成绩不是决定因素,兴趣才是学习的永恒动力”。

读完此书后,感触很深,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令本书非常值得回味。“如果把孩子读书这项活动看做一部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赛车,那么,兴趣就是发动机,观念就是方向盘,方法就是驾驶技术,习惯就是驾驶经验,信心就是跨越障碍的车轮,乐趣就是沿途一路的美景,收获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分站目标。”作者从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入手,从读书观念、方法、习惯、乐趣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方法,这些方法源于实际,读之令人可信、可学。

说到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我觉得除了环境影响之外,培养她阅读的兴趣更重要,而培养兴趣,要将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小梁同学小时候,也曾经不怎么喜欢读书。我精挑细选,给她买了什么《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结果有些书她从没打开过,在她书架上放了几年跟新的一样。后来发现,我们要她读的她有可能不读,但老师要她读的她不敢不读。

一年级的时候,她的语文老师要求她们读《小猪唏哩呼噜》和《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她催着我赶紧把书给她买回来。二年级的时候喜欢看杨红樱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等。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完成,虽然精度欠缺,却也还有收获。我们娘俩的话题有时候会讨论一下,喜欢哪位主人翁?为什么喜欢?如果主人翁不这么处理,换一种方式结果会怎样……现在,我发现女儿越来越喜欢读书了,会主动买书、借书、看书,但根据我观察,让她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是老师推荐的《七彩阅读》,名字一般,故事却很生动,她反复看了好多遍,也老缠着跟我讲书里的故事,讨论书里的人物。慢慢地她就喜欢上看书,看的书越来越多,有时居然看着书,就跟着里面人物学,比如要办一个写自己名字的存折,攒钱做自己喜欢的事等等,然后很多事都按照那本书上的去做,她的理由:书上说的!我笑笑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今年暑假,她自己在网上买了《无字书图书馆》等七八本书,我也看了看,还不错,心里暗喜,由于我以前受到《女孩子要富养》的理念的影响,有些纵容她的小资情调,她还是有些缺乏独立思考、决策能力。但是书在改变她,我很开心。

说起读书习惯,或者家庭读书习惯,我说个真实的小事。在小梁同学幼儿园阶段,我常常与她一起阅读诗歌、童话、寓言……,我读一段她接着读一段。阅读变成了游戏,变成了比赛,变成了愉悦的亲子时光。随着小梁同学进入到小学,由于每天的作业占据了一定的时间,还有是因为身为职场妈妈,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务,我和她一起阅读的时间慢慢减少了,她也渐渐不需要我的伴读,更愿意阅读成为她的独处时光。虽然我不再陪她一起读书,但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我家有分属于我、她爸爸、小梁同学的三个书架。去年我把她的儿童房整修了,又添加了两面墙的书柜,结果每天睡觉前她都喜欢找书看,她得意地跟我说,她把我的《萤窗小语》、《简爱》以及几本菜谱都翻看了。

古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有些书买回来,直接就束之高阁,或者看过一两次就放在一边了,不是会反复阅读揣摩体会,再者书买得多,花钱多。于是从书中得一法,将小梁同学引导至图书馆读书:“一是因大家读书的气氛,使你觉得不能不读书……二是由于书形成的气氛,使你觉得不能够不读书,因为处身在成千上万本书籍中间,你会感到自己的学问渺小,读过的书太少”她一口气借了五六本,居然还有外国名著,有空了会自己看看。我感觉读书带给她快乐、时尚和智慧。

要我读和我要读,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亲子读书的最深最直接的感受。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李 青

在本书开头,于丹谈到了中国人的孝道,怎样正确理解“孝”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强势的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同事和颜悦色,但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当看到这段开头时,我深有体会,自己就是这样的情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着老人唠叨,甚至因为孩子问题吵闹,产生矛盾。比如回到家里,拉开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汤,瞬间怒火有攻心头。“说了多少次,吃这些剩菜会有亚硝酸盐,致癌,看病花的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我就顺手统统都扔掉,他们发现扔掉了还会反过来数落我一顿不会过日子。我们的观念,真的无法修正他们老人的习惯!因为这争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问题,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参加聚餐,孩子不懂规矩,胡乱转桌子。我家荣荣已经明白别人夹菜时,不能转动桌子,但是人多热闹,还有爷爷奶奶在此撑腰,她就觉得想怎样就怎样。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转动,扭头说了:“怎么不懂事,别人夹菜,你乱转什么?”并没有再有过多的批评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当然我并不理会她。一桌人开始纷纷哄劝荣荣,越劝越醉,哭的更响亮。奶奶抱着她在怀里,并不指出她做的不对,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应该已经拉她离席,门外教训了。但此时,谁能动她啊?已经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饭了,我忍无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许再胡闹了。老人护着,已经开始对我恼火了。整个饭局下来,荣荣不再理我,当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话,没有任何的快乐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来,不再哭闹,开开心心是不是就是对老人的顺者为孝?

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很现实。当然不能否认我的脾气不好,爱急躁。也许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态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结!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

最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茫然的也是欣喜的。被国内书籍的思维圈住了,读一章的时候,更多的是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作者写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还未结婚的我,读起来感触更多,有些相似的童年经历能产生共鸣,也为以后婚姻教育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花了两个月的时候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

我把我自己当成孩子,也把我团队下的员工当成孩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乐观"是可以"习得"的,抑郁也是可以尝试着"免疫"的,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认为,孩子的悲观有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来的悲观性批评;征服和无助感的经历。除了基因,其他三个原因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以前是拒绝跟悲观主义的人交朋友的,总觉得自己也会被传染,也以外这种悲观是与生俱来的,书中告诉我们,父母的悲观、父母的批评方式以及父母给孩子提供征服机会的方面对孩子以后人生中是否乐观起了关键影响。所以,要想培养乐观的孩子,第一点就是,家长必须先有意识地改变和完善自己,让你的家庭充满了乐观的氛围,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天性乐观,而整天愁眉苦脸的父母是不会带出快乐阳光的孩子的。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让孩子学会反驳,最初我简单的以为反驳就是顶嘴,而书中却告诉我们,教孩子还有原则,最主要的就是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证实的,有效的反驳建议在四大基石之上:第一是搜集证据,第二是做出选择,第三是化解灾难,第四是发展反攻策略。当孩子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时,特别是自己出错、失败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要教会孩子反驳悲观。首先要告诉自己冷静一下,不要被自己即时产生的悲观想法所困住;然后搜集证明自己不用悲观的证据;第三步是问自己还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看待这件不好的事情,并试着从多方面来看待;第四步是评估这件不好的事情的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就是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估。并通过分析各种可能后想出预防和解决的方法,从而度过悲观危机。

这不仅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很有用,用在班组管理上也是可行的。在接电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员工上旬数据不理想就开始悲观的认为自己整月的数据就完了(A)那一瞬间,他的自动思维是为什么月初就遭那么多不满意,这个月又白接了(B)随即陷入了愤怒、失望、委屈的情绪里面(C)。这时,需要我们马上提醒自己,这个自动思维是正确的吗?我月初数据不好就真的一直不好了吗?有一个月不是也是后来居上吗?(D)想到这些之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觉得月初数据虽然是基础,但是月中还由机会追上来,在退一步,月中追不上来还有月末呢,我只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这样一次一次小事的堆积,慢慢慢慢的学会有效的反驳自己的悲观情绪。

书中还有很多理念和方法,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成长环境对乐观孩子的影响很大,成长过程中的自主乐观思维更重要,要坚持自己去用乐观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要知道自己的影响很大。

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你的一言一行以后都会给您的孩子留下影响,为了您的下一代,你也要学习乐观,要乐观还要有好教养,正确的教导可帮助孩子养成并保持乐观心态,同时更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使其乐观更稳固。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引言

作为一个大龄剩男,一开始读这本书,我是拒绝的。

毕竟,还是单身狗一枚。然而,开始读进去以后,感觉我很幸运在诞育宝宝前能拜读本书。我也非常愿意从下面几个方面分享我的收获。

一、乐观VS悲观

先不说自己,我们看一看身边的人。

有的人常常脸上带着笑容,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总是会伴随着笑声,遇到好的事情总是欣然接受、乐于分享。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也往往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常常把这一类人归纳于乐观的人。

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平常不太容易看见他们脸上挂着笑容,总是愁云惨淡的样子。碰到不好的事情时,往往会联想到更坏的结果。而碰到好事,也不见得会全然接受,也许心里正想着这好事背后可能隐藏的坏事情。

显然,我们会更乐意和第一种人有更多的接触,因为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会让我们感觉更快乐,想法也会更正面。因此,乐观的人通常是更受欢迎的。

在这个人际关系占据重要比例的当今社会,我相信更多人愿意自己是一个更受他人待见的人,也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乐观的、容易被人接纳的人。

二、乐观的来源

关于一个人乐观或者悲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信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重要内容,本书总结了4个方面,我挑选了3个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

1、遗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自己的乐观与悲观,有25%-50%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也就是说,如果还没有宝宝准家长们,为了将来宝宝的乐观性,从现在开始学习乐观,然后把你的乐观遗传给宝宝也是来得及的。

2、父母的教育乐观与否

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是最多的,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父母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就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于外界的处理方法。这就又要求了身为父母,要时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外界的影响

除了父母以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学校和他身边的玩伴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除了能对孩子有所了解,加强亲自关系以外,也可以及时地帮助孩子屏蔽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三、我们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

不知道是因为传统的原因还是发展的因素,我们身边通常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教育方法,随便举例几个就会有很多人中枪。比如:

案例一:6岁的孩子和9岁的孩子分别拼一个复杂的模型,9岁的孩子做的很好,而6岁的孩子怎么努力都不行。此时父母可能会鼓励"宝贝,你做的真棒!""宝贝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来吧,爸爸帮你做。"

这个案例中,父亲的错误有:①6岁的孩子根本无法像9岁孩子一样做出完整的复杂模型,其鼓励是空洞虚假的;②父亲接手完成模型,造成了孩子的无助感;③没有帮助孩子解释失败原因。

案例二: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常出现的错误行为: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断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在孩子面前批评另一半如"你爸爸真没出息、你妈妈就知道打麻将"等;避免争吵但是采取冷战;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如摔门、摔东西等。

四、教出乐观孩子的方法

这个恐怕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了,书中提到了好几种方法,比如ABC法则、让孩子学会反驳、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等。我个人觉得最容易学习的方法就是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乐观的解释风格并教会孩子如何解释。

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

永久性: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

暂时性:起因是可改变的,或是过渡性的;

普遍性:起因会影响许多情况;

特定性: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

个人的:起因只是我;

非个人的:起因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举例:老师告诉我,儿子这个学期成绩下滑,还老是去网吧玩游戏。

第一种解释风格:

最近老板安排的事情太多了,都没有太多时间多关注下儿子。

第二种解释风格:

个人时间总是这么少,儿子这样下去怎么办,我真实失败!

两种解释风格的差别很明显,第一种解释是暂时性的、非个人的、特定的。第二种解释风格是永久的、个人的、普遍的。很简单的例子,针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的后续处理方法将会不同,也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别。

读完本书

感觉不管是一些错误的观念还是正确的方法,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只有打开个人的视野,多接收新的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将会让自己越加成熟,孕育的孩子才会青出于蓝。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精选范文)


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人们在相似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化期望,表现为积极的解释风格。谈到“乐观”一词,就不得不提到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他的幸福五部曲之一《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实用教育指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研读之后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启示,现总结如下;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www.dhb100.com/

一、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

塞利格曼发现“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即“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的反应: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从而进行“心理免疫”,教会儿童习得乐观,将无助变成自主。在幼儿园里,以个人工作经验来说,我发现能力弱的孩子经常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敢”,长久以往,慢慢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中,从而变得悲观、不自信,老师应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习得乐观,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

何谓“解释风格”呢?即个人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有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根据对本书观点的理解,结合工作实践,现举一事例:几年前,幼儿园开展迎宾小天使的活动,即幼儿佩戴红色绶带,站在园门口,大声地说“早上好”来迎接上学的小朋友及家长们。妮妮非常渴望做迎宾小天使,这次却没被选上,回到家沮丧地对妈妈说:“我真笨!大家都能做迎宾小天使,我永远做不了了!”妈妈听完,抱怨道:“因为你不乖,才没有被选上,真是一点用都没有!”第二天,妮妮一直闷闷不乐,老师与其谈心,知道了她的烦恼,安慰她:“昨天并不是你一个人没有当上迎宾小天使,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在等着下一轮呢。由于你最近感冒,需要保护喉咙,不能大声地说‘早上好’来打招呼,这次才没有被选上。等你感冒好了,努力练习,再去试一次,肯定能行!”妮妮听了,开心地直点头,笑着说:“好!”妮妮及其妈妈对事件的解释就是消极的,把没有被选上迎宾小天使这一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从而产生悲观情绪。从中可以看出:妈妈的消极解释风格正在影响着妮妮,循环往复,将会让其陷入习得性无助中;而老师的解释就是积极的,把失败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并且是可以改变的原因,让其恢复自信,再次进行挑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积极的解释风格呢?学会反驳!

二、学会反驳—成人先于孩子学习

塞利格曼认为有效的反驳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搜集证据,减轻认知偏差;做出选择,自由挑选多种解释;反驳的技术就是化解灾难;反驳策略是开发反攻计划,将精力投入到最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反攻计划中。教孩子反驳悲观想法之前,成人自己要先练习这些方法,学会反驳。有了会对悲观说“不”的成人,才会教出说“不”的孩子。正如塞利格曼所说:“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当我们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时,特别是自己出错、失败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时,要学会反驳悲观。首先要告诉自己冷静一下,不要被自己即时产生的悲观想法所困住;然后搜集证明自己不用悲观的证据;第三步是问自己还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看待这件不好的事情,并试着从多方面来看待;第四步是评估这件不好的事情的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就是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估。并通过分析各种可能后想出预防和解决的方法,从而度过悲观危机。

幸福2.0时代已经来临。当家长乐观自信时,孩子离幸福还会远吗?这就是阅读《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的价值所在。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m.dhb100.com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一)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完后对我受益菲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枷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孩子,也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让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相互。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得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住在我们的心里。孩子只有真心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关心和爱之后,才愿意真正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读懂他们的心。也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懂孩子们的心,但我愿为此去努力,我愿意让孩子们长长久久地住在我的心里。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二)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完后对我受益菲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枷 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 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 孩子,也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 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 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 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让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

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相互。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 得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住在我们的心里。孩子只有真心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关心和爱之后,才愿意真正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读懂他们的心。也 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懂孩子们的心,但我愿为此去努力,我愿意让孩子们长长久久地住在我的心里。

以上内容来自京翰教育一对一辅导——针对全国中小学开设课外辅导班,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成长,辅佐老师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三)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很重视教育,而且相对来说,还是稍微懂点教育的,因为我既是身为人母,又是有着许多宝贝的"老师妈妈",这是我引以为傲的称呼。也正是因为这个光彩鲜艳的称号,让它夺目的光辉遮蔽了一些我们没注意的角落。总以为自己了解每一个孩子,总以为能进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总以为孩子的思想自己都能准确掌握到。而这些总以为的背后躲藏着的是孩子们的每一份真实。虽然自己一直工作在幼儿教育的前线,从网上、书上还有单位的培训中看了、听了、学了不少关于育儿方面的理论。但是实际上遇上一些问题的时候,一个感觉,就是知识和生活联系不起来,不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教育自己越来越大的孩子的问题上,更是有很多困惑。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真的觉得很贴心,周令瑜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园长妈妈,有着17年的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她根据自身教育孩子的实例加上引入240多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才有了今天的这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在周令瑜老师的书中,我像一艘独自探险的小船,伴随着海浪和波涛,发现一片片从未见过的美好天空。很多都是现实当中遇到而无从下手的问题,作者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娓娓道出,答案不言自明。好的教育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家长,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天天的在磨炼,一个人不可能真正的做到懂孩子。

我一边带孩子的同时一边学习怎样带孩子,就怕有些知识懂得太晚,会耽误了孩子,但是当我看到《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的时候,我还是遗憾了,要是两年前就能见到这本书多好!

一、强迫孩子学,等于扼杀他们的兴趣。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众不同,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因此各种补习班就接踵而至。这就像给孩子的身上套上了精神枷锁,连自己活动玩耍的时间都被剥夺了,若严重恶化,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里。这让我不禁把作者的教育方法进行对比,周老师书中提到,女儿聪明活泼而且画画、舞蹈都很棒,但她却没参加过任何兴趣班。周老师说绝不让女儿在6岁前参加任何形式的兴趣班教学,只要她自己感兴趣,做父母的只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材料,外加一点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样既不会抹杀孩子的兴趣,又能让孩子能充分的自由发挥。

二、听话并不等于乖和好,不听话也不等于不乖和坏。

似乎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听话的都是乖孩子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不乖是坏孩子。记得去听同年段老师的公开课,孩子们表现得很乖巧,坐姿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评课时大家都称赞孩子们很乖很听话,都投以羡慕的眼光。我自己也认为如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听话。其实不然,阅读后发现我们又错了。午饭时总能听到一阵阵整齐的声音:"谢谢老师。"嗯,孩子们真听话,总是等这句话说完才拿出自己的小手开始吃饭。而这种情形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必定是加工后的作品。现在看来听来,更像是一群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一种奴性的表现。试问我们定义好孩子的标准是不是就是:要听话成绩要好。过分听话顺从的孩子往往是在长期的压迫、压制下练成的,而这种长期的压抑不仅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个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像是被控制受管制的傀儡;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既然不能压制,我们必须相出金点子来,不然让孩子任意妄为也并不妥当。周老师在书中提到,我们要"先听孩子的话,才能让孩子听你的话".便是要多听听孩子的内心,多阅读他们心中的那些故事,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但不应该要孩子一味地听话。这让我受益匪浅,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千万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三、孩子的专注建立在我们不去随意打断的基础上。

作者在书中提到很多母亲都羡慕她,有一个做事很专注的女儿,而作者向她们透露秘诀时只说了一句,我只是不去打断她所做的事而已。妈妈们又问到怎样让局面扭转呢,作者写到,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听故事一起玩,用各种方法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宝贝——勒勒,记得他第一天来幼儿园,先从讲台开始,看见东西就玩玩一会就丢,把整个教室都翻遍了,做任何事他没有几分钟热度就失去兴趣了。后来玩积木时,我会去多陪他,问他搭了什么,提醒他稍微改变下会变成很多东西,他的兴趣一下提高了,而我的表扬也让他感到有玩下去的动力,那天他居然没有去换积木,一直玩着同一种积木;另外游戏时,我也会去多帮帮他,和他一起合作,当然少不了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后,他变了,上课不再随意走动,注意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生活中,亦然需要如此。有些爷爷奶奶不太懂,喜欢在孩子做事做得刚起兴时,一直催促孩子去做别的事,这正是让孩子养成不专注习惯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保护孩子的一些专注行为,不要去随意打断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事物,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事情,这样或许能让我们能更接近孩子内心的那片天空。孩子是一本阅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细细阅读品尝,才能让我们彼此的心更接近。

在书中,周令瑜老师写道:教育孩子不是做菜,可以边看菜谱边学习怎么做,世界上没有哪一本教育书籍可以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像教人做菜一样来教人育儿。自我学习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边学习边领悟,这比别人直接给予答案更能让人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干到老,学到老,不要照本宣科教育孩子!

之前,看过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对于书中的"巴学园"充满向往。现在,看《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每看一章都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认为我们每个家长如果都能像周周妈一样愿意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俯下身来爱孩子,每个家庭都会是孩子成长中的"巴学园"了!

《66个细节教出负责任的孩子》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代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培养孩子在责任心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期望。父母在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上个星期,利用家庭读书时间,我与孩子一起阅读了《66个细节教出负责任的孩子》这本书。刚看这个书名,我就想,这不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嘛!真的有这么多的细节要注意吗?带着心中的疑惑,我们开始了阅读。

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细分为66个细节。仔细阅读之后发现,其实66个细节并不复杂,里面有很多细节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与孩子的学习与沟通交流中,在不经意间都已经有意识地养成。例如要孩子自己整理书桌与学习用品、收拾书包,这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事做起。

要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学会自我管理,让孩子养成自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要孩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做到先学习再娱乐,并制定了一个包括起床、穿衣、作业、阅读、睡觉等共9项作息时间表,这就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孩子除了扔垃圾外也要参与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一面劳动时我们还一面聊天,使孩子从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得到鼓励、赞美、肯定自己的能力,建立了自信,这也帮助了孩子责任感及积极人格的养成。

搞诉孩子如果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要先急着向老师、家长说同学做了什么,而是要“先察已再律人”,我们允许他犯错误,但不允许他推卸责任,如果自己错了就要自己承担,这是引导孩子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培养他在集体生活中的社会责任感。

细节,是每一个人都说不能忘记却又常常忘记的地方,细节如此平凡却又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在无数次细节上的努力得来的。这本书不只是告诉我们父母要如何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同时也教育父母要以身立教,凡事“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做好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责任感,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责任感的养成会让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养成各种各样的优良品质,让我们的孩子做到“先积硅步、再至千里;先积细流、再至江海” ,让我们的孩子一生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相信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稚嫩的孩子,我们只要在一个细节上把握孩子的心态,就能拔动他们的心弦,加以合适的引导、教育,孩子必像天使一样美丽、像鲜花一样盛开。

【第2篇】

最近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寿长华编著的《66个细节教出负责人的孩子》,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我们必须要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我们长大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了责任心,才能激发我们拼搏精神和进取精神,责任心有多大,撑起的天空就有多大。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我从7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1、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从上幼儿园时,妈妈就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小手帕、吃饭前准备碗筷。上小学时妈妈让我自己叠被子,一开始我不会做,妈妈就耐心地教我怎么做,渐渐地,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妈妈说长大后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2、我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什么叫自己管理自己呢?简单说一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习、生活习惯等等,该什么时候起床、上学,该什么时候睡觉,都必须明确规定时间并按照执行。

3、我们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要坚持下去,养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低的良好习惯。

4、我们学会为自己的过失买单

我们是孩子,难免不会犯错误,有过失,但有过失后,不能推卸责任,要用于承担责任。

5、我们要有输得起的心态

妈妈经常对我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候,我考试没考好,心里不好受,妈妈没有批评我,把我的试卷中的错题一一帮我讲解,知道错的原因,让我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6、我们要做个有担当的孩子

这本书告诉我们:有责任感的孩子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断力去作出决定,独立行事,考虑他的行为后果,并且在不影响他人的权利的情况下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并主动履行义务,愿意承担自己行动的后果。

7、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

在集体生活的熏陶下,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到集体中去锻炼,有利于我们克服性情孤僻、自私的弱点。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养成团结友爱,活泼开朗的性格,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在集体生活中还能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好习惯、好品质。

【第3篇】

已经习惯了每看一本书,会仔仔细细的将书的前言和总论多读两遍,一来是想让自己对于即将要开始阅读的这本书再多几分了解,二来是前言和总论部分总是对于这本书最好不过的总结与提炼。

最近受陈老师的启发,有幸学习了这本《66个细节教出负责任的孩子》,其实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打心底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成为非常优秀和努力的孩子,但我们却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往往疏忽了一些命脉,导致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其实不管孩子是否最优秀,是否能够前途无比光明,恰恰孩子的秉性和品行却是至关一生的重要因素。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享受,更是思考与反省。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一打开书,总论部分的标题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是的,孩子 的责任心有多大,撑起的天空就有多大,什么是责任心,什么是监督与主动性,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合格的父母,如何让生活的小细节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和长远的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包办一切,因为我们习惯了,孩子也习惯了,习惯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父母安排妥当,我们忽略了去主动的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独立意识,这些做法对于孩子都是无任何益处的,只会慢慢的形成他们对家庭的依赖、对社会的依赖,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第一步就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多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对自己 负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摆脱依赖,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才会越来越有自信,这是进入社会最起码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第二步,就是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于负责的品质也需要在现在开始养成。文中的主人公—哈佛留学生小明所经历的事情让我也想到了孩子小时候的一个“趣事”,还没到两周的时候,去水果店,由于贪玩加好奇,将框中的西瓜猛地砸到地上,瞬间就是清脆的一声响,当时店里的人都乐了,被他“莽撞”却不失童真的表现逗乐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奶奶毅然的站了出来,“老板,你帮着称一下,看多少钱,我来付钱”,于是这个事情圆满的解决了,而孩子也在奶奶勇于承担后果的引导下,勇敢的拎着西瓜回了家。而现在每每的提到这个事情,孩子自己 也会笑着说,是奶奶赔的钱,损害了别人的东西 ,该赔偿就得赔偿。

其实,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是从小在孩子面前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自己犯的错就一定要承担,而不是逃之夭夭,因为不止一次的在大型超市看到一些情形,孩子弄坏了物品,家长立马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拉着孩子逃离“案发现场”,我想知道,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孩子情何以堪,让他以后如何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长大成人,他又能如何独立的承担着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我们作为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是正面的去引导孩子,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自己 去承担犯错带来的后果,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教育。鼓励孩子勇敢的承担责任,久而久之,他对一些事情就敢于负责到底,做一个勇于对自己 负责的好孩子。而我们当时损失的一些小小的“利益”,相比孩子的健康成长,又算得了什么?

这本书中,这样非常细微的生活细节都有涉及,有很多贴近我们生活的案例,虽然还没有完全看完,但这足以让我对于平时教育过程作一些反思,我们父母一定要以身立教,做好孩子的榜样,尽好我们启蒙老师的责任,希望通过我们这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孩子更好的未来。

读后感《《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生命之灯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