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成为作家读后感 > 地图 > 成为作家读后感,2024成为作家读后感
成为作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成为作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成为作家读后感推荐
成为作家读后感

(共 2487 篇)

  • 1、 成为黑马读后感

    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真正的富足是自选探索方向,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个性发挥。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我们会喜欢什么?芝加哥大学的女哲学家阿格尼丝·卡拉尔(agnes callard)在2018年提出了一个理论叫“渴望理论”,即现在的你并不知道未来的你喜欢什么。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是会变的。

    变化是常态,经历了变化,意味着经历复杂思想,经历复杂思想才能复杂,思想复杂才能想大事儿;经历简单思想只能简单,思想简单的都是工具人。

    你想成为“工具人”还是“大人物”?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被相同的成功模式(标准化)所束缚,要求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在同样的道路上变得更好。

    我们的个性被压制,许多人终其一生只是在重复前人的生活方式。

    标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已经是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一部分(甚至是法则):

    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教育—>

    标准化职业—>

    标准化人生。

    这个标准模式适用于一些人,但却让另一些人感到沮丧。

    那么,是否有其他可行的途径摆脱标准模式的束缚,实现满足和充实的生活呢?

    本书基于大人物不走直线路径的研究,提出黑马思维,给我们展示了走向幸福与成功的独特的方向,属于个性化时代新的“成功学”。

    1认识并激活微观动机

    2掌控自己,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3明确个性化的行动策略

    4忽略长远目标,努力实现短期目标

    5建立更好的机会系统

    6对实现自我满足感负责

    其中第5条,建立更好的机会系统,我想在mixlab无界社区里实践下,探索一种让每个人无限可能的机会系统。

  • 2、 《成为》读后感

    美国第44任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离开白宫后写下这本书,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一对关心、体贴的父母,一个保护自己的哥哥,一些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米歇尔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美国小孩一样,踏进了校园。米歇尔也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孩子,但她一定是最想证明自己的那个。

    在幼儿园第一天的拼读卡片测试时,她忘记了“white”的读音,为此在第二天提出要求重读一遍。这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没有哪个幼儿园小朋友因为读不出来一个单词,而心有不甘甚至要求老师重读一遍。因为她的肤色,米歇尔或许从小就经历过许多的不被认可。她努力保持成绩的名列前茅,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又因为自己标准的发音而被黑人嘲讽为“说话像个白人”。

    米歇尔高中毕业后申请普林斯顿大学,被面试官否定,却最终收到了补录通知书。大学过后,她勉强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在一个夏日的早晨,贝拉克.奥巴马来到了她的办公室,从此打破了她人生所有的精心规划。

    米歇尔从贝拉克那里学会反问自己,我究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为此,她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律师事务所的高薪职位,进入市政厅工作,随后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工作,最终成为一家医院的副院长。她为了支持贝拉克的梦想,决心与他一起奋斗,竞选美国总统。她受到无数攻击、诋毁,也有过退缩,家庭和事业产生了冲突,但她总能用诙谐的话带过那些年的种种困难。

    在白宫的八年生活特殊又有魅力,她关心军人家属,关注儿童教育,努力为这世界做出一点贡献。

    米歇尔从最普通的小女孩蜕变成美国第一夫人,不只是因为贝拉克,更因为她的追求完美、追求价值,她的乐观、积极拼搏。

    她抛出一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 3、 最美的作家读后感

    最美的作家读后感(一)

    那一个时代,出了一位作家,一位别具风格的作家,在那个动荡而又腐败的时代,鲁迅又会是什么样的作家呢?

    从百草园到日本留学,鲁迅一生其实也是如同他小说一样曲折而又生动。从鲁迅小时家中有50亩田,鲁迅当时还是个富家子,到父亲死了,家道中落,成了他的一个转折点,所以从刚开始鲁迅写百草园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转变到后来,通过基层人物来反映社会无处不在的腐败,可以说鲁迅的性格也是一个极大的变迁和动荡。他后期写的文章,都带有冷嘲热讽的味道,像是在骂主人公,其实是靠这种方式来救他们,也是挽救社会,到最后,感到了无济于事,倾诉着他对社会的不满。鲁迅最后也是带着遗憾和忧虑离开人世。

    《阿q正传》看似是写一个悲剧人物,其实是反映当时社会高层欺压中层,而中层则欺压基层,就像阿q一样被地主欺负,自己也欺负小尼姑。在鲁迅笔下,不管多黑暗都暴露在一个个字2020眼中。

    《阿长》是鲁迅来反映妇女艰辛而不易的文章,阿长只是鲁迅对他的称呼。阿长一个不幸而期望一生平安的基层劳动妇女,她对生活的追求是:一年到头,顺顺溜溜。阿长虽然没有文化,却教会了鲁迅许多做人之道,文章最后,鲁迅忘不了对阿长的赞叹。也看出鲁迅即使再对社会有怨恨,但还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父亲的病》是描写庸医误命的事,用医生开的药的奇特来突出中医的故弄玄虚,文章有一个非常生动的句子:中医治病只是为了要那些身外之物钱,而西医则是可医治的治,不可医治的不治。而文中中医明知不可治的却治下去,不是为了留一条人命,而纯粹为了勒索钱财,而草管人命,鲁迅也是通过医生的平庸和故弄玄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鲁迅一生几乎没有停止过写作,他的目标是唤醒这头狮子,他为麻木得受人欺侮,任人宰割的中国人感到悲哀和激愤。他就是要拿起笔杆子,唤醒国人,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要靠文学的力量,让社会变得光明。他是一位伟人,一位伟人中的伟人。

    朱自清,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你我》等。

    由于朱自清的散文及其优美,所以他被称为最美的作家。其中我读过两篇散文,一篇是《荷塘月色》,一篇是《背影》。《荷塘月色》是一篇很优雅的散文。写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来散步,走到了荷塘边,欣赏荷花,叶子和月色。之后又想到了写荷诗。这篇文章很美,尤其是对荷花,叶子以

  • 4、 《病床上的作家》读后感

    《病床上的作家》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病床上的作家》一文,我反复读了几次,就是百读不厌,虽然这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可我捧在手里读了很长时间,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高士其爷爷,文章主要写1928年,23岁的高士其爷爷染上了病毒,病情恶化,他全身瘫痪,连饮食也十分困难,可他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高士其爷爷为我们这代人写了一百多万字2024的着作。他写作时,只是口述,别人帮他来记录。可是,高士其爷爷疾病后口齿不清,别人很难听懂,一段话,他就要反复说好几次,半天下来,他已满头大汗,可他仍然顽强地坚持写作。1988年,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读完了这些,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时,我很爱看高士其爷爷的作品,只知道高士其爷爷写作水平高超,但是,我却万万没有想到,高士其爷爷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写出好文章的,真是令我钦佩万分啊!

    高士其爷爷之所以这样顽强地活下去,写作,他是为了贪图个人名利吗?不,不是的,因为他已是着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了,他已经很有钱了,没必要去那样拼命了。如果说高士其爷爷是一块不朽的木材,那我们,不就是他心中的森林了吗?他活着,为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儿,他为了给下代人留下珍贵遗产,他勉强着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而活的。正如愿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而今天,他却离我们而去了。

    看看高士其爷爷,再瞅瞅我自己,我真是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小丑,从外表丑到了内心。

    记得刚学作文的时候,我们班的作文还不好,杨老师严严地抓了一个学期,几乎每篇作文都要指导,我们才死板地写几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杨老师比较看好我,要我多写作文,我满口答应,前两天还好好的写,可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时,我心里痒痒的,于是,第三天,我便又跑到操坪上去玩了。

    这个学期要升学了,作业太多,管得太严,爱玩的我非得想出个办法来解脱,忽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好法子装病!

    第二天,我来到了学校,等老师进来了,布了一大堆作业,我马上大叫:哎哟,我的肚子,痛死了老师见了,让我回去,我马上问:那作业算了,别写了,你基础比较好,自己回去多看看书。于是,便把我送回了家。要知道,我在家里可是小公主,长辈们便是老奴隶,我便借题发挥,说:妈,我要吃草莓,吃可比克,吃蒙牛酸酸乳老奴隶听了,马上跑

  • 5、 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篇一: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写起来相当费力。

    带着很多很多的疑惑和不解,结束了《成为你自己》的阅读历程。

    一本在佛教信徒眼里通俗易懂的书,对于我这个没有任何宗教基础的人来讲,那些基础的概念,只能囫囵吞枣的先吞下去。

    当硬着头皮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整本书其实都是围绕着开头讲过的佛就是心,法就是世间万象。来进行铺陈和讲述的。佛教有四万八千种修行法门,每一种修行法门,最后都是归结到修心。

    全都读完,回想整本书的内容的时候,结合原来曾经读的书,忽然生出很多感慨来。

    无论《秘密》也好,这本《成为你自己》也好,还是其他的教育书籍也好,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讲我们的精神。孙瑞雪讲为了孩子,修为自我,修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秘密》讲外部世界是内心真实想法的投影,想改变外部世界,首先要改变我们心中所想。《成为你自己》讲佛就是心,法就是世间万象,心念转了,世间万象自然就不一样了。

    到了最后,所有的教育书籍,灵修书籍,个人成长书籍,包括我看到的这本佛法书,都是在讲用心,了解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想法,了解自己之后,从内心开始改变,然后个人成长才成为可能。因为我们在年幼的时候,基本都是弄丢了我们的自我,所以找到自己心底深处的自我是很困难的事情。加上各种各样已经固化在我们行为和思想里面的各种贪嗔痴,使得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更加困难。即使我们能认识到自己成长中的总总不足,也知晓能够提升自己的各种方法,真的落实到实际中时,还是需要不断的和自己成长过程中累积的负面经验做斗争。总结起来就是知易行难。

    不过至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在不断前行

    【篇二: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每个人就是每个人,他并不能变成谁,更加不能取代谁,他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自己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别人的影子呢?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文章中就各举了不同人的例子,讲述了我们要努力地做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成为另一个人的影子。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人的确都是把自己看得很宝贵的,要是让一个人真的从头到尾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会一直存在着那个人,而不存在自己了。

    在中国,有一个书法家,她之前写了一些书法拿去展览,却遭到了大众的批评,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就是在模仿另一些书法家的字体,却写不出自己的风格。后来,她专门研究属于自己的书法,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 6、 《作家的劳动》读后感600字

    在《人生》一书的封面,就有路遥写的这么一句话: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我对路遥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之情,不仅因为他的《平凡的世界》让我爱不释手,还因为他对于劳动的沉重的接受。 对于路遥生平的经历并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他经历过心酸的童年和艰辛的少年时代,贫穷和生活的沉重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和沉重。这样我联想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平,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光景的烂包,连最近本的吃饭问题都没有办法保障。只能吃学校里最低等级的饭菜,丙级的黑馍和稀汤。路遥将少平的窘迫描写的这样生动,因为少平身上其实也映射着路遥少年时代的身影。他将他自己的经历也融入在少平的身上,少平和他一样,几近贪婪地阅读和求知,渴望外面更加广阔自由的世界。 他热爱自己的陕北故乡,也用他的整个生命的热情去感受生活的沉重。我无法断定他是否有着坚毅的性格,但他说,要想有所收获,达到目标,就应当对自己残酷一点。我们任何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的瓶颈,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去避免,而是坚持下来。人生而有惰性,就算我们身处低谷,决心奋发,恐怕也难有人做到对自己残酷一点。 路遥离开世间已经有二十年,他的生命也只有四十二年那样短暂,但他留给每个时代年轻人的感动与激励却是经久不衰的。他质朴但充满吸引力的文字是他生活历练的体现,是他作为作家、更自认为是个劳动者的深刻认识。

  • 7、 野丫头变成女作家读后感

    璀璨星语

    摘星星,还是摘月亮,取决于你的能力与喜好。但不管星星还是月亮,看好了,就要去摘。

    题记

    今天在书架中随意拿了一本名为《名人伟事》的书,突然发现某一页中夹着枫叶书签,便打开来看。上面记述的是一则小故事,讲的是著名的作家杨二车娜姆的一生!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要属这位女作家的坎坷之路了。她小时候想去城里看一看,被妈妈打了一巴掌,就逃出了家门,后来在大山里的这些天里,她可怜得只能吃野果、喝泉水,有野兽的时候她就睡在树上。我想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吧!

    一个生活在几乎完全封闭的山村里的小女孩,最后成为精通外语的作家。这对于她的家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惊讶。是的,她就这样用自己的勇气、智慧、执著还有热心创造了奇迹。

    切合实际的梦想,会让生活作文变得色彩斑斓,会让人变得充实积极,充满挑战和希望。很多人定下了十年、二十年的计划,不断地朝着梦想打拼,最终创造了奇迹。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只要你坚持不懈,这世界上便没有不可能的事。

    然而,有了梦想却没有行动,那叫白日梦。我们同学中有多少人还在做着白日梦呀!想得多而做得少是人的通病,也是人的弱点。如果有了梦想说说就实现了,那这个世界就全是百万富翁了。可见,务实与行动是多么重要。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崇高的理想: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成为艺术家、教育家可有多少同学在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呢?很多人在追寻成功的奥秘,其实成功的奥秘很简单:要采取切实的行动,要在挫折中吸取智慧和勇气,不能白日做梦空待奇迹发生。

    要取得成功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梦想加自信再加上行动。我们应按照这个公式去做。

  • 8、 《成为》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断断续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把它看完,在这一个月里米歇尔奥巴马的一生也如一幅卷轴画在我眼前铺开,随之而来的还有这位夫人带给我的属于我内心的peace and power。

    谁也不曾想过,在芝加哥南城的一间小公寓里能走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第一夫人。从米歇尔有自我意识那天起,直到她走出芝加哥、走向大学、走进白宫,她所切身经验的、用心体会的都让她成为了她。甚至,在她的文字里,那个芝加哥南城直率、自信坚定的小女孩就像我们隔壁班那个有点奇怪的、勇于发声敢于挑战的那个同学,虽离我们千里之远,但又感觉如此贴合我们。

    时间的烙印总要在很久之后才显现,当米歇尔多年之后重新想起在阁楼中进行防火的安全疏散演习,教会了她人生总是要学会提前计划,并在之后的从业从政生涯中不断鞭策她走在别人前头;想起在上三年级时在一个没有任何组织和纪律的混乱不堪的的班级,勇于说出自己的需求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当你在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时候或许改变自己是最优的选择;想起在惠妮顿杨高中,大学申请顾问对她说的我不确定你是普林斯顿的料,这些话居高临下又极度敷衍,我会调整方法,但我绝不会改变目标这是米歇尔当时内心的答案

    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穿过几十年时间的鸿沟、越过太平洋,通过一本厚厚的像砖头一样的书为坐在自习室的我的种种疑问划上了句号。

    我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方向感到非常迷茫,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世界做贡献呢?我感觉需要更好的了解自己这是米歇尔还是一名年轻律师时,被奥巴马贝拉克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改变世界的强烈的使命感所质问时对自己的拷问。很多年后,米歇尔有了自己的答案:当你有足够的能力时,工作的价值不仅仅是你能挣多少钱、过多体面的生活,而是你觉得你自己的价值在哪,是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还是为更多人谋福祉。

    在米歇尔和奥巴马的婚姻生活中,总有一杆称忽高忽低。是关于母亲和妻子的平衡、关于事业和婚姻的平衡、关于自身价值和更远大的奥巴马的理想的平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看起来是那么简单的。米歇尔努力而又艰难得的维持这种平衡,让它不至于失控。而可幸的是这杆秤没有倒向哪一边,并在这种平衡下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在如何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又如何寻找自我价值与自身种种利害关系的平衡这条路上,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信有时候需要从内心深处唤起,当你足够优秀时,自信会打破可能源自种族和肤色的些许自卑

  • 9、 《成为》读后感1000字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在奥巴马卸任之后写的自传。讲述了米歇尔的出生成长经历,与奥巴马的相识相知、共同面对生活、携手一步步走上美国总统的路程所见所感。

    读完,留在脑海中印章最深的是米歇尔这个人,这是一个复杂的人不是说她的经历,而是她这个人她自由游走于各种角色中,给每个角色赋予恰如其分的定位,而并不迷失自己。这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很强的自我。

    中国人都是纸片人,大部分都希望展示给外界一个固定的形象,不想表现自己人的一面。比如政客,比如明星,比如工作场合你我的表现。细思之,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社会的容忍度还没到那个程度。或者说,社会,这个群体,还没发现并接纳生活中会有多面性,不认同成功需要多方面兼容。

    米歇尔曾是律师、助理、活动组织者、董事、第一夫人、妈妈。奥巴马是律师、作家、教授、总统。现在他们又签约了影视公司。也许,过段时间,他们的名牌后就可以加上演员这一角色。你会有种感觉:生活有无限可能。当我在这一条路走尽了,疲倦了,我立刻就可以换个方向。也许会有损失,会有消耗,但是我承受得起。

    另外一个点是关于子女教育。因为我是妈妈,很多地方我能感同身受,也能get到米歇尔的焦虑。她成为母亲后那段时间的脆弱彷徨,我完全理解。她在平衡工作与家庭时的选择,我也深有体会。当年,我极力寻找平衡的办法,直到看到一句话哪有什么工作和家庭的完美平衡,不过是舍弃部分工作投入家庭,然后家庭中有个得力助手而已。

    米歇尔生子前是能进哈佛有影响力的校友前100的人,生子后工作中刻意保留精力留给家庭生活(那段时间她几乎是处于丧偶式育儿),这才保证了她的女儿们与母亲相聚的时间。所谓平衡,不过是舍弃一部分,投入另一部分。而这两部分是相等的。很像《第八号当铺》,想得到什么,一定要拿什么交换。而交换的部分,一定也是你珍视的,毕竟,没有价值的东西,别人也不感兴趣。这是现实。

    美国的教学比中国人性化很多。在米歇尔小时候(她现在已经50+岁了),在那个贫民窟样的芝加哥南城的那群普通小学里,学校就在因材施教了;在中学里,他们也有渠道可以学习感兴趣的更高级内容。反观我们,教育问题随便一抓就能抓一大把。作为一个老母亲,我无比痛心。我很担心孩子的兴趣和潜力被教育过程中的机械呆板消磨掉。我很气愤税收为什么不能多投入一些到教育中。我很气愤教学工作者被迫无奈只能以钱为中心做选择。但是我的担心气愤,我无法传达上去,没有通道,只有官僚,只有

  • 10、 《使人成为人》读后感
    《使人成为人》读后感

    《使人成为人》是这本书是放假第一天开始走进它的,美好的暑假,它便成为我形影不离的伙伴。

    这本书是一本“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 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在一般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吸引了现代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广泛使用的“体验式培训课程”和“教练技术课程”的精髓,研发的一种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

    虽然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而研发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其中的很多理论对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也是有用的。因此,它对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里介绍了新的时代对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具有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兴趣和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高的的情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就是:“多元文化价值观、全球思维、信息素养、人文素养。”这就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如健康的心态,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不怕苦难挫折和挑战,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基础教育永远是未来的事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所需人才的重任。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里,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活动教学,并将其作为这门课程的基本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主体活动、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形式,通过师生共同的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并以其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读了这本书,我自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1-12-01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09-28

  • 2022-05-18

  • 2019-09-20

  • 2021-05-07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2-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4-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05-23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5-0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1-09-14

成为作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成为作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成为作家读后感、2024成为作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