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 > 地图 >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相关栏目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热门栏目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推荐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

(共 6165 篇)

  • 1、 最新成为开拓者读后感分享

    怎样写好一篇读后感?读后感书名是{作者人名}历尽千难万苦后造就成的文化著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必须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并写下心得,以下为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整理的成为开拓者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篇1)

    (一)拥有强烈的愿望愿望纯粹而强烈,日思夜想、苦思冥想、反反复复、念念不忘,那么,这种愿望就会参透到潜意识。一旦就是这种状态,就会与平时有意识的理性思考不同,即使睡觉时,潜意识也会工作,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让愿望朝着实现的方向前进。我一直认为,人的愿望与欲望不能划等号,因为欲望是永远不能得到满足的,而愿望是随着人的信念,坚持,不断努力而一步步得以实现,当愿望强烈到一定程度,那么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很多创业者将赚钱作为创业的目的,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我们时常都在探讨,经营创业公司,赚取利润与发展谁更加重要,首先赚取利润与解决生存问题是两个概念,因为如果是解决生存,我们有吃、有穿,能活着,而赚取更多利润是让我们吃的好,穿得好,这不失为一种人性的欲望,这也关乎到创业者对创业的理念,务必需要分清楚生意、创业之间本质的区别,生意的核心是买卖,是赚取利润差价,只有这一个目的,而创业,一定是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为了创造价值,不惜一切代价,这本身是一种创业状态,因为一切都在在存活着的基础上而言,钱的多与少与创业是否成功不能划等号,正如稻盛先生而言,倘若我们需要车,没有四轮的,我们可以买单车,买不起单车,我们可以去看看别人不要的单车,能用则行,即使没有钱,也可以成功。

    (二)目的很重要做任何事,我们一定需要搞清楚目的何在,一切动作与行为都是围绕目的而做,目的不同,哪怕是同一个事,同一帮人,做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有伙伴成员,围绕共同的目的,齐心协力,这也是团队的本质。我想很多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想要意义与价值,另外一方面需要名利,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一样同样会失去另外一样,但是,在实现意义和价值的同时,利润自然而来,我认为这是经营企业的核心道理,不能本末倒置,坚持初心,怀有强烈的愿望,持续不断,一定会走到想要去的地方,梦想能到的地方有一天脚步也可以达到。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篇2)

    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

    我们常认为,相同的工作,只要不厌其烦、努力去做就好。这是不对的。拼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一点虽然重要,但仅仅这样还不

  • 2、 读《教师成为研究者》有感

    读《教师成为研究者》有感

    --网络搭建教学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才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乐趣。这是我读了《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本书以后最深刻的体会。尤其是这一篇--网络是教师走进研究的平台,联系实际有很大的感触。

    记得走进滨小前,我们对电脑是那么遥远,整个学校只有那么几台电脑,网络除了听说似乎很难接触到。因此那时经常可以听到有老师说:我想写教案,一点资料也没有;我想写论文,也不知道有什么新的论点;我想搞课题,但不知新的教育方向。

    那么如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新的信息化学习和交互的环境,互联网、校校通为教育科研搭建快捷的平台。我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就能够解决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在书中,我了解到网上聚焦,可以学会选题。因为从网上我们可以获得当前的教育热点,可以获得新的教育理论,可以与专家对话。

    通过这些途径,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到先进和前沿的教育科学理论,了解到热点的教育教学问题,还可以与同行相互交换智慧,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是任何培训都达不到的结果。

    在书中,我还了解到,网上论坛,学会设计方案。因为在网上,我们可以通过自由论坛,集体论坛的方式各抒己见,从而为一个暂新的方案设计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在论坛中成长,在探讨中收获,从而去品尝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书中,我还了解到网上评价,学会反思总之运用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教科研活动,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协作学习,实现了与专家学者的互动。实现了学习成果的交流和评价,提高了效率,也为我们的教育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 3、 成为优秀的人――《精灵守护者》读后感 (650字)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系列的书上桥菜穗子着的《守护者系列》。其中有一本书,名叫《精灵守护者》。

    里面讲着:在与人类世界平行的另一世界那尤克中生存着水之精灵,它们每一百年产一次卵,并且有可能将卵寄宿在人类体内,被寄宿的人被称为精灵守护者。皇国的二皇子查格姆碰巧成为了新一代的精灵守护者,然而,圣导师多南却预言二皇子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二皇子就被国王下令处死。但二皇妃不忍心,暗中雇佣女保镖巴尔萨带查格姆逃走。后来巴尔萨为了躲避袭击和追杀与查格姆四处流浪,在与巴尔萨的一起旅行中,查格姆慢慢的成长起来。最后,因为巴尔萨、唐达、特洛盖伊和王国猎犬的拼命保护,查格姆终于将卵给了纳吉鸟,水之精灵被成功孵化,继续给世界带来水源

    我觉得巴尔萨是个优秀的女人,因为她为了一个承诺拼命保护查格姆,我觉得她很讲信用;她处处警惕着拉鲁卡,并且每次都发现并且毁掉,我觉得她很聪明。而二皇子也不弱,他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子慢慢蜕变成了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他懂得了劈柴做饭、清理房子、洗衣服,他都能十分娴熟的做出来,这是我们有些人都做不到的。而且,如果是普通人遭到亲生父亲的追杀肯定会十分难过,萎靡不振吧,他可没有,而且他知道懦弱是不行的;如果普通人遇到一个要吃掉自己的妖怪的袭击,肯定会吓晕过去吧,他也没有,而且他会去反抗。

    所以我要努力向巴尔萨和查格姆学习,学巴尔萨的守信和聪明谨慎;学习查格姆的努力坚强。如果能做到这样,也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人的,大家一起来努力吧!

    六年级:欧阳怡慧

  • 4、 《成为》读后感

    美国第44任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离开白宫后写下这本书,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一对关心、体贴的父母,一个保护自己的哥哥,一些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米歇尔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美国小孩一样,踏进了校园。米歇尔也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孩子,但她一定是最想证明自己的那个。

    在幼儿园第一天的拼读卡片测试时,她忘记了“white”的读音,为此在第二天提出要求重读一遍。这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没有哪个幼儿园小朋友因为读不出来一个单词,而心有不甘甚至要求老师重读一遍。因为她的肤色,米歇尔或许从小就经历过许多的不被认可。她努力保持成绩的名列前茅,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又因为自己标准的发音而被黑人嘲讽为“说话像个白人”。

    米歇尔高中毕业后申请普林斯顿大学,被面试官否定,却最终收到了补录通知书。大学过后,她勉强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在一个夏日的早晨,贝拉克.奥巴马来到了她的办公室,从此打破了她人生所有的精心规划。

    米歇尔从贝拉克那里学会反问自己,我究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为此,她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律师事务所的高薪职位,进入市政厅工作,随后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工作,最终成为一家医院的副院长。她为了支持贝拉克的梦想,决心与他一起奋斗,竞选美国总统。她受到无数攻击、诋毁,也有过退缩,家庭和事业产生了冲突,但她总能用诙谐的话带过那些年的种种困难。

    在白宫的八年生活特殊又有魅力,她关心军人家属,关注儿童教育,努力为这世界做出一点贡献。

    米歇尔从最普通的小女孩蜕变成美国第一夫人,不只是因为贝拉克,更因为她的追求完美、追求价值,她的乐观、积极拼搏。

    她抛出一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 5、 成为黑马读后感

    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真正的富足是自选探索方向,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个性发挥。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我们会喜欢什么?芝加哥大学的女哲学家阿格尼丝·卡拉尔(agnes callard)在2018年提出了一个理论叫“渴望理论”,即现在的你并不知道未来的你喜欢什么。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是会变的。

    变化是常态,经历了变化,意味着经历复杂思想,经历复杂思想才能复杂,思想复杂才能想大事儿;经历简单思想只能简单,思想简单的都是工具人。

    你想成为“工具人”还是“大人物”?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被相同的成功模式(标准化)所束缚,要求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在同样的道路上变得更好。

    我们的个性被压制,许多人终其一生只是在重复前人的生活方式。

    标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已经是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一部分(甚至是法则):

    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教育—>

    标准化职业—>

    标准化人生。

    这个标准模式适用于一些人,但却让另一些人感到沮丧。

    那么,是否有其他可行的途径摆脱标准模式的束缚,实现满足和充实的生活呢?

    本书基于大人物不走直线路径的研究,提出黑马思维,给我们展示了走向幸福与成功的独特的方向,属于个性化时代新的“成功学”。

    1认识并激活微观动机

    2掌控自己,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3明确个性化的行动策略

    4忽略长远目标,努力实现短期目标

    5建立更好的机会系统

    6对实现自我满足感负责

    其中第5条,建立更好的机会系统,我想在mixlab无界社区里实践下,探索一种让每个人无限可能的机会系统。

  • 6、 读后感--现代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新开拓

    读后感--现代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新开拓

    《寻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性的视角,把对上述公共行政伦理学经典著作的历史研究与对现代中国的行政实践经验总结结合起来,从伦理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同时揭示了公共行政发展中的问题,对如何超越官僚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体系和全球范围内的行政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新的伦理化方案,认为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放弃了它的伦理向度。对于公共行政这一缺陷的救治问题,作者作了严肃的思考,从公共行政的制度、程序、行政人员的行为等方面提出伦理化的方案,特别是创见性地提出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可以拒绝权利这一大胆设想。这表明作者试图寻找建构现代公共行政新范式的理论基础的努力。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共行政问题无疑是为深入研究公共行政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释论相间,立意高远。

    《寻找》较深刻地揭示了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它的所谓“科学化、客观化、形式化”所构成的工具理性与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也就是说,作为韦伯官僚制理论支柱的合理性、合法性等,使它在实践中否定了人性、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主体精神等伦理文化因素,而这也恰恰就是它的种种弊端的一个根源。

    面对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这一近代行政学说史上有着重大贡献,并且长期以来在西方行政管理中起着支配作用的理论;面对因时代的发展而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弊端、成为行政改革试图祛除又不可逾越的障碍的官僚制理论,作者并未仅仅停留在弊端的分析上,而是通过研究如何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有价值成果,超越工具理性,超越现代官僚制的体制设计,把现代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阑释公共行政的缺陷的救治,提出公共行政的伦理化方案时,作者把视角更多地投向现行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其解决的方法,在作者看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的作用,是“超越官僚制”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行政权力的运行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在“公共选择”理论指导下的“重塑政府”改革,惟一一条正确的思路是将价值理念引入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中,走公共行政道德化之路。

    对于公共行政道德化的畅想,作者更是进行了特别详尽而深入的释解。反思篇与畅想篇叙议结合、纵横相间、理论联系实际的释论方法,更是有助于读者

  • 7、 主动,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林肯寻找格兰特》读后感

    主动,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林肯寻找格兰特》读后感

    主动,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林肯寻找格兰特》读后感第2页

  • 8、 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篇一: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写起来相当费力。

    带着很多很多的疑惑和不解,结束了《成为你自己》的阅读历程。

    一本在佛教信徒眼里通俗易懂的书,对于我这个没有任何宗教基础的人来讲,那些基础的概念,只能囫囵吞枣的先吞下去。

    当硬着头皮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整本书其实都是围绕着开头讲过的佛就是心,法就是世间万象。来进行铺陈和讲述的。佛教有四万八千种修行法门,每一种修行法门,最后都是归结到修心。

    全都读完,回想整本书的内容的时候,结合原来曾经读的书,忽然生出很多感慨来。

    无论《秘密》也好,这本《成为你自己》也好,还是其他的教育书籍也好,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讲我们的精神。孙瑞雪讲为了孩子,修为自我,修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秘密》讲外部世界是内心真实想法的投影,想改变外部世界,首先要改变我们心中所想。《成为你自己》讲佛就是心,法就是世间万象,心念转了,世间万象自然就不一样了。

    到了最后,所有的教育书籍,灵修书籍,个人成长书籍,包括我看到的这本佛法书,都是在讲用心,了解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想法,了解自己之后,从内心开始改变,然后个人成长才成为可能。因为我们在年幼的时候,基本都是弄丢了我们的自我,所以找到自己心底深处的自我是很困难的事情。加上各种各样已经固化在我们行为和思想里面的各种贪嗔痴,使得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更加困难。即使我们能认识到自己成长中的总总不足,也知晓能够提升自己的各种方法,真的落实到实际中时,还是需要不断的和自己成长过程中累积的负面经验做斗争。总结起来就是知易行难。

    不过至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在不断前行

    【篇二: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每个人就是每个人,他并不能变成谁,更加不能取代谁,他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自己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别人的影子呢?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文章中就各举了不同人的例子,讲述了我们要努力地做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成为另一个人的影子。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人的确都是把自己看得很宝贵的,要是让一个人真的从头到尾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会一直存在着那个人,而不存在自己了。

    在中国,有一个书法家,她之前写了一些书法拿去展览,却遭到了大众的批评,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就是在模仿另一些书法家的字体,却写不出自己的风格。后来,她专门研究属于自己的书法,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 9、 《成为》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断断续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把它看完,在这一个月里米歇尔奥巴马的一生也如一幅卷轴画在我眼前铺开,随之而来的还有这位夫人带给我的属于我内心的peace and power。

    谁也不曾想过,在芝加哥南城的一间小公寓里能走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第一夫人。从米歇尔有自我意识那天起,直到她走出芝加哥、走向大学、走进白宫,她所切身经验的、用心体会的都让她成为了她。甚至,在她的文字里,那个芝加哥南城直率、自信坚定的小女孩就像我们隔壁班那个有点奇怪的、勇于发声敢于挑战的那个同学,虽离我们千里之远,但又感觉如此贴合我们。

    时间的烙印总要在很久之后才显现,当米歇尔多年之后重新想起在阁楼中进行防火的安全疏散演习,教会了她人生总是要学会提前计划,并在之后的从业从政生涯中不断鞭策她走在别人前头;想起在上三年级时在一个没有任何组织和纪律的混乱不堪的的班级,勇于说出自己的需求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当你在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时候或许改变自己是最优的选择;想起在惠妮顿杨高中,大学申请顾问对她说的我不确定你是普林斯顿的料,这些话居高临下又极度敷衍,我会调整方法,但我绝不会改变目标这是米歇尔当时内心的答案

    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穿过几十年时间的鸿沟、越过太平洋,通过一本厚厚的像砖头一样的书为坐在自习室的我的种种疑问划上了句号。

    我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方向感到非常迷茫,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世界做贡献呢?我感觉需要更好的了解自己这是米歇尔还是一名年轻律师时,被奥巴马贝拉克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改变世界的强烈的使命感所质问时对自己的拷问。很多年后,米歇尔有了自己的答案:当你有足够的能力时,工作的价值不仅仅是你能挣多少钱、过多体面的生活,而是你觉得你自己的价值在哪,是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还是为更多人谋福祉。

    在米歇尔和奥巴马的婚姻生活中,总有一杆称忽高忽低。是关于母亲和妻子的平衡、关于事业和婚姻的平衡、关于自身价值和更远大的奥巴马的理想的平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看起来是那么简单的。米歇尔努力而又艰难得的维持这种平衡,让它不至于失控。而可幸的是这杆秤没有倒向哪一边,并在这种平衡下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在如何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又如何寻找自我价值与自身种种利害关系的平衡这条路上,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信有时候需要从内心深处唤起,当你足够优秀时,自信会打破可能源自种族和肤色的些许自卑

  • 10、 《成为》读后感1000字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在奥巴马卸任之后写的自传。讲述了米歇尔的出生成长经历,与奥巴马的相识相知、共同面对生活、携手一步步走上美国总统的路程所见所感。

    读完,留在脑海中印章最深的是米歇尔这个人,这是一个复杂的人不是说她的经历,而是她这个人她自由游走于各种角色中,给每个角色赋予恰如其分的定位,而并不迷失自己。这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很强的自我。

    中国人都是纸片人,大部分都希望展示给外界一个固定的形象,不想表现自己人的一面。比如政客,比如明星,比如工作场合你我的表现。细思之,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社会的容忍度还没到那个程度。或者说,社会,这个群体,还没发现并接纳生活中会有多面性,不认同成功需要多方面兼容。

    米歇尔曾是律师、助理、活动组织者、董事、第一夫人、妈妈。奥巴马是律师、作家、教授、总统。现在他们又签约了影视公司。也许,过段时间,他们的名牌后就可以加上演员这一角色。你会有种感觉:生活有无限可能。当我在这一条路走尽了,疲倦了,我立刻就可以换个方向。也许会有损失,会有消耗,但是我承受得起。

    另外一个点是关于子女教育。因为我是妈妈,很多地方我能感同身受,也能get到米歇尔的焦虑。她成为母亲后那段时间的脆弱彷徨,我完全理解。她在平衡工作与家庭时的选择,我也深有体会。当年,我极力寻找平衡的办法,直到看到一句话哪有什么工作和家庭的完美平衡,不过是舍弃部分工作投入家庭,然后家庭中有个得力助手而已。

    米歇尔生子前是能进哈佛有影响力的校友前100的人,生子后工作中刻意保留精力留给家庭生活(那段时间她几乎是处于丧偶式育儿),这才保证了她的女儿们与母亲相聚的时间。所谓平衡,不过是舍弃一部分,投入另一部分。而这两部分是相等的。很像《第八号当铺》,想得到什么,一定要拿什么交换。而交换的部分,一定也是你珍视的,毕竟,没有价值的东西,别人也不感兴趣。这是现实。

    美国的教学比中国人性化很多。在米歇尔小时候(她现在已经50+岁了),在那个贫民窟样的芝加哥南城的那群普通小学里,学校就在因材施教了;在中学里,他们也有渠道可以学习感兴趣的更高级内容。反观我们,教育问题随便一抓就能抓一大把。作为一个老母亲,我无比痛心。我很担心孩子的兴趣和潜力被教育过程中的机械呆板消磨掉。我很气愤税收为什么不能多投入一些到教育中。我很气愤教学工作者被迫无奈只能以钱为中心做选择。但是我的担心气愤,我无法传达上去,没有通道,只有官僚,只有

  • 2019-11-02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0-24

  • 2021-12-01

  • 2022-09-16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1-05-07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2-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5-07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11-16

  • 2021-05-07

  • 2022-12-08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17

  • 2021-06-30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09

成为开拓者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成为开拓者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成为开拓者读后感、2024成为开拓者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