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扁鹊心书读后感 > 地图 > 扁鹊心书读后感,2024扁鹊心书读后感
扁鹊心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扁鹊心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扁鹊心书读后感推荐
扁鹊心书读后感

(共 9535 篇)

  • 1、 大病宜灸---读《扁鹊心书》有感

    大病宜灸---读《扁鹊心书》有感

    杨雅阁

    南宋。窦材托名"扁鹊三世",著《扁鹊心书》三卷,将艾灸治"大病"之法传于后世。细读《扁鹊心书》,感窦材乃医界一代宗师,托名"扁鹊三世",并无虚言。

    但凡大医皆有切肤之痛,窦材在《扁鹊心书》言:"臣因母病,用仲景之法不效,遂成不救,痛心疾首,精究《内经》,又得皇天默授,经历十年方得灵验。"扁鹊也是因母亲之病不得医治之法,方潜心探究中医治大病之法,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集先师所授之法,而著成《扁鹊心书》,并在书中言:"设有一言不实,甘受天殃。"为了将艾灸治大病之法传与后人,可见窦材之苦心。

    道家有言"得诀归来方看书",窦材在《扁鹊心书》第一卷即传授艾灸心法,"当明经络"、"须识扶阳"、"住世之法"、"大病宜灸"……世俗之人皆以为艾灸仅仅是养生保健,改善亚健康状态而已,难道不用药不用针,小小艾条还能治难缠之病?不信者,其实是未得其法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灸法,诚然不是选几个简单的穴位施灸,即获良效,施灸之前必须要医生的准确辩证,而后选穴,应用相应的艾灸技法,在充分的灸量的情况下,机体出现灸治感应,方可突显艾灸的神效。"大病宜灸",更要"重灸"并"长期灸"!

    在看《扁鹊心书》之前,我认为扶阳派的祖师是清末刘止唐、郑钦安,但读了《扁鹊心书》第一卷,就知道了中医扶阳派历史要再往前推800年,在这里,重新回味"须识扶阳"一节:"道家以消尽阴翳,练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天。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窦材重视"扶阳"的理念,正好和清末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如出一辙,"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然窦材比郑钦安要早约800多年。窦材真可谓一代名医!

    中医与道医是不可分的,道家有言"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个信就是指诚心,有诚心,才会把艾灸坚持到底,没有诚心,心浮气躁,不论是艾灸,亦或是其他治疗方法,皆难以获效,因为任何治疗方法都不是一日之功。所以《扁鹊心书》言:"世俗用灸,不过

  • 2、 《扁鹊治病》读后感

    《扁鹊治病》中写到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扁鹊,另一个是蔡恒公。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恒公,扁鹊先在蔡恒公身边看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恒公怎么也不相信。

    十来天后扁鹊又一次来拜见蔡恒公说病已经发展到了皮肉之间,但蔡恒公还是不相信。

    扁鹊第三次来拜见蔡恒公,告诉他病已经发展到了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恒公生气了,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恒公,只看了几眼就跑了,蔡恒公就派人去问他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了肠胃里,服几剂烫药也能治好;一旦进入骨髓只能等死。

    之后蔡恒公浑身疼痛,就叫人去把扁鹊请来,可是扁鹊跑去了泰国。不久,蔡恒公就病逝了。

    读完《扁鹊治病》后,我觉得蔡恒公应该听扁鹊的话,要是他听取了扁鹊的意见,病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从而也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才会更优秀!

  • 3、 优秀读后感:读 书 心 得

    这个寒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感悟童心的300个成长故事》。这是一本培养我们智慧的故事书。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学会爱父母,学会爱生命,学会感恩。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如《困境即是赐予》、《小鹰长大了》、《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等,是告诉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逃避,不要悲观失望,要勇敢、坚强、乐观地面对一切,只要我们拥一颗坚强勇敢的心,那么我们就能够创造出人生的奇迹。《卖力救火的小松鼠》、《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则是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坎坷和灾难,我们只要积极冷静地去面对,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出辉煌有意义的人生

    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改正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要向《人生没有障碍》里面的小男孩学习,做任何事情不放弃,不退缩,向着目标努力拼搏。

  • 4、 《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

    《扁鹊治病》中写到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扁鹊,另一个是蔡恒公。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恒公,扁鹊先在蔡恒公身边看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恒公怎么也不相信。

    十来天后扁鹊又一次来拜见蔡恒公说病已经发展到了皮肉之间,但蔡恒公还是不相信。

    扁鹊第三次来拜见蔡恒公,告诉他病已经发展到了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恒公生气了,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恒公,只看了几眼就跑了,蔡恒公就派人去问他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了肠胃里,服几剂烫药也能治好;一旦进入骨髓只能等死。”

    之后蔡恒公浑身疼痛,就叫人去把扁鹊请来,可是扁鹊跑去了秦国。不久,蔡恒公就病逝了。

    读完《扁鹊治病》后,我觉得蔡恒公应该听扁鹊的话,要是他听取了扁鹊的意见,病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从而也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才会更优秀!

  • 5、 《神医扁鹊》——观后感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 医生又有一个白衣天使的称号,因为他们其中的一群人,奇迹般地给了有些人第二次生命,他们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他们在人们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 古代神医扁鹊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求报酬,只为让人们活的更健康,更快乐。 在电视中曾播道,王爷请来扁鹊为太子治病。扁鹊一把脉就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用银针把太子救活,王爷就封扁鹊为太医。 一次,扁鹊来到了一个国,发现国王有病,可却显的很健就对国王说:“你已病入皮肤。”国王不信。 第二次,扁鹊说:“你已病入全身。国王还是不信。”] 第三次,扁鹊说:“你已病入骨髓。”国王还是不信。 扁鹊走了,当即国王病发,国王立即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走,国王发病身亡。 在扁鹊这一漫长人生中,长期实践总结出望、闻观、切的四诊法,用毕生的心血写出了“内外经”,对我国中医学做出极大贡献。 扁鹊有着一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6、 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

    扁鹊治病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下面小编整理了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

    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一】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我深有感触。

    这则寓言主要写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就劝他立即医治。可是蔡桓公却说自己没病,用不着医治。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身边的差役说:现在的医生,一点技术都没有。老给没病的人治病,显得自己医术的高明。

    过了几天,扁鹊又来劝蔡桓公医治,他很生气,扁鹊只好回去。又过了10多天,扁鹊再次劝他医治,他十分生气,扁鹊怕得赶紧推下去。

    十几天后,扁鹊老远遇见蔡桓公,看了几眼就跑了。蔡桓公不解,派人问个究竟,扁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能治好,逐渐向体内发展, 也可能有医治的办法,可一旦深入骨髓,就只能等死。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不敢再请求给他医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蔡桓公多固执呀!他怎能把名医扁鹊的劝说视为鹅毛般轻呢?难道他不知道扁鹊医术的高明吗?虽然人应该有主观,但也不能一意孤行呀!要多多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多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二】

    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这是多么可悲啊!

    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妈妈想:没事,只偷一个小东西,不算什么。过了几天,儿子又偷一台电视,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终于有电视看了。有人劝那个孩子别再偷了,他不听。后来他长大了,还是 没改掉偷的恶习,去盗窃银行,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小病,小缺点或者小错误,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以前也有错误的时候,也不喜欢听批评和劝告,现在想起来 这是不对的。

    今后,我再犯错误的时候,坚决不像蔡桓公那样不听劝告,而要及时改正错误,不固执己见,要防微杜渐,只要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 7、 [推荐]扁鹊治病读后感精选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扁鹊治病读后感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扁鹊治病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扁鹊治病》。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扁鹊来拜见蔡桓公,他发现蔡桓公身上有一点小病,便请求给他治,蔡桓公不但不听劝告,而且还很不高兴。渐渐地导致病情恶化,病发身亡。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蔡桓公病死的原因是:太愚昧、太固执。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蔡桓公的病是由小病到大病,从皮肤到肌肉,从肌肉到肠胃,从肠胃到骨髓,最后酿成大病,真是不听扁鹊言,吃亏在眼前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还想起了“亡羊补牢”的主人公,也是这样不听劝告,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游泳,游了3个小时,妈妈叫我上岸休息一会儿,我就没有听,结果回到家就发烧了。

    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取别人的“忠言”,不能固执己见,要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读后感(篇2)

    最近我们班学了一篇课文《扁鹊治病》,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深受感触,我懂得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一个道理。

    扁鹊去给蔡桓公看病,扁鹊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却说自己身体没有病,之后,扁鹊再三来拜见蔡桓公,可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拒绝治病。一个多月过去了,病已深入骨髓,过了几天,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蔡桓公从一开始就听扁鹊的话去治病,那蔡桓公就能活下来了,所以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在写课堂作业本,然后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坚持自己的答案,没有听蔡程威的意见,结果就去给吕老师改了,没想到竟然错了,如果我那时候听蔡程威的意见,就会对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好地做到这句话。

    扁鹊治病读后感(篇3)

    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

  • 8、 电影神医扁鹊观后感
    电影神医扁鹊观后感 前日,偶尔在网上发现了经典老电影【神医扁鹊】,很感兴趣,看了一遍。即为扁鹊的高超医术所折服,又对庸医的行为感到愤怒。 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魏国三川郡(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着。河北省《博野县志》载:其墓在博野芦村,毁于大跃进时期。 别看秦越人被人们尊称为神医扁鹊,其实扁鹊就是一位乡野郎中,并不被中医界所认可,甚至遭到了几乎所有正统医界的‘羡慕嫉妒恨’,遭到了御医【过去叫太医】、巫医的一致排挤和打击,最后在秦国被太医雇佣的杀手暗害了,其着名的医学经典着作《内经》和《外经》,也被太医焚毁了。真是可恶之极! 扁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行医故事,被老百姓广泛流传,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记载了扁鹊四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现在许多中医都会拿御医说事,用来影射自己是御医的传人,医术是多么的高超。 其实,御医和庸医是划等号的。 首先,真正的名医都来自于民间,如扁鹊、华佗等,还有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守真、张从政、李东垣、朱丹溪,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的名医叶天士无一例外均是在民间行医的神医。
  • 9、 阅读推荐:扁鹊治病读后感七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阅读推荐:扁鹊治病读后感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扁鹊治病读后感(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两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纪昌学射》是通过一个叫纪昌的人向射箭能手飞卫学射箭。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纪昌通过眼盯梭子、虱子使眼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告诉学生“学习要好基本功”。《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选编这两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师: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

  • 10、 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有感

    《韩非子·喻老》中记叙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不断恶化,并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对方傲慢拒绝,蔡桓公从而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各位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恐怕都认为蔡桓公太蠢,蠢得可笑。殊不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蔡桓公一样对自己的言行、品德中的小病不能及时“医治”?可谓多矣。对待缺点和错误,应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否则将酿成不祸。后果不堪设想,后悔莫及。

    历史上诸如此类因为冥顽之人可谓数不胜数。商纣王刚愎自用,荒淫无耻,不听忠谏,陷害忠良,最后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商朝。三国时,马稷因不听诸葛亮之劝阻,王平之美言而痛失街亭。最后被推出辕门斩首示众。蒋斤石在在西安事贸中不听杨称虎、张学良规劝,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些与蔡桓公的下场都诉说着同样的一个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与建议,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有些同学性格好强,对老师的教育不屑一致,对家长的劝告置之不理,对同学的批评也横眉怒对。他们以损人利己为小事,以不拘小节为潇洒,以不求上进为荣耀,最后陷入错误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要知道“漏洞虽小,也能沉没一艘大船。”积少成多,小错铸成大错,所以要在自己小错时就加以改正。

    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当然,一个人的缺点并非可以一日之间改正过来,这首先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其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有一些缺点可能自己都察觉不到,如若别人发现并加以劝告,就要认真听取并及时改正。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对照自己的缺点,并引以为借鉴。

    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奋进的过程。执迷不悟者,固执己见者,其结果都会像蔡桓公一样。但愿生活中的人都能幡然醒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第二篇:

    《韩非子·喻老》中记叙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不断恶化,并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对方傲慢拒绝,蔡桓公从而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各位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恐怕都认为蔡桓公太蠢,蠢得可笑。殊不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蔡桓公一样对自己的言行、品德中的小病不能及时“医治”?可谓多矣。对待缺点和错误,应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否则将酿成不祸。后果不堪设想,后悔莫及。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2-12-28

  • 2022-03-1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2-01-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20

扁鹊心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扁鹊心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扁鹊心书读后感、2024扁鹊心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