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文心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文心读后感600字

文心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文心读后感。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文心读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文心读后感(一)

吐露内心,品评写作

文 | 王亮湄

为期十天的《文心》阅读结束了,在这本书里面收获了很多的幸福感。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需要挣脱阅读写作的束缚,用心品读文章,踏实走上写作之路。写作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表达真实内心和需求,融入情感,日积月累定能将文章写得通透深意。

《文心》这本书以王仰之及他的学生们对于写作的讨论来论述作文精进的方式,避免了过往对于写作的套路和固定认识,将乏味的文字故事化,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字里行间也融入了作者对于写作的喜爱与思考。本书里乐华等对于写作各抒己见,对写作中字,词,写作思路,文章组织,读书笔记,文章鉴赏等进行探讨,全面而深刻。传统的写作方法讲授多涉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主要是套用式的讲解,出现什么样的词表达了什么,凸显了什么,而并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作者的思路。

写作便是生活本身,写作的素材来源生活。生活是所有艺术的起源,生活的日常会带起情绪和思考,缺乏写作思路的原因或是观察不够细致,或是情感共鸣不足,或是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我们要学会多去找找原因,多做总结反思。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去剖析文章和写作。

本书作者结合了写作的时代性,在文中列举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工场诗,并进行了对比,不同的时代特征必然引领着文体和写作内容变革。文化必然根植于时代背景,就像一阵阵的网络用语的爆红,一定是时代的变革的产物。在这一前提下可从大的框架去解剖文章的知情意,写作的知识层次展现,情感带入和表达,事物意欲安置传达。这都是作者在写作前需要考虑的要点。这样在写作中将人的发展规律运用到写作分析中,表达认知的层次递进,也将写作的意义发散开来。既能有血有肉自我的抒发,也能带给人力量、启发。当素材及思路已经具备了,我们还需要去组织。不明如何组织就如一盘散沙,各个部位是分列的,整体就会显得拥挤,凌乱。组织文章,我们先需看清文章的类型分析,学会从写法去剖析文章。

书中从写法上文章将游记类的文章的写法进行归类,分为记叙即风景的路程图、印象描写即风景的描写刻画。另外,将叙事文和小说进行区分。"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手段。"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所有的线索和情节人物设置都服务于作者要揭示的主题和意义,每一个读者对这个意义的体会有所区别。所以读者只能通过想象,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接近或达到或超越作者的境界。每篇文章或每本书的作者也仅仅是抛出一个引子,让读者能够从中体悟到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意义。叙事多为记录,将事件表达清楚。接下来,在新体诗和散文解析上,新体诗在精粹程度和诗的意境都比散文强,那么新体诗也就更加简洁和高阶。文章这样的细节解读也非常的引人入胜,余味十足。区分文章类型是为了把握写作重点,细化自我写作的注意事项。而文章的品评又从另外一个侧面提升读者的格局。

对于文章的鉴赏,文中从"见""视""观"三个表看的程度词的区分度去谈鉴赏的看的层次,另外还从鉴赏的态度,鉴赏的共鸣,预备知识,想像辅助,坏作品的评议,和他人的赏评来讨论鉴赏,文章的鉴赏能力既是写作的水平的体现。当我们对某类文章具备很强的鉴赏能力,说明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写作这类文章的要义,在这一类型的写作中也会占优势。平时写作训练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观他人作品之长,对于他人文章的写作错误并进行规整,分类,避免重复犯错。写作输出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如何将写的过程做得完善,仍需要我们勤思多写,写读书笔记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写读书笔记是读书时思考的产物和判断,去辨别文中内容是真是假?文中是存在哪些疑问的?如何与头脑中过去经验做链接……很多东西都需要沉淀。写好读书笔记是一门艺术,也是写作的入门。另外,写作输出可从内容、形式和方法这两个方面去辨析。写作如同说话,都是告知事件信息,通过语言去影响其他人,这是内容的传递。具体的表达方式,如说话时你的动作,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语言形式一定是配合传达内容,会随着传达内容的改变而变化。写作也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动笔便是你的开始。

吐露内心,品评写作,《文心》带你飞向更高的写作高峰,愿你翻开这精彩的书页,然后,开始书写你的故事,你的故事也一定精彩。

文心读后感(二)

关于写作,一般我们会在怎样的情形下,才会提笔开始呢?

我觉得可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们有触动,想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也有可能是看到了一些事情,让我们有冲动把它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情感与思想的真实体现。我想,很多作家,他构思小故事也好,长篇小说也罢,也是一样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

今天看了叶圣陶与夏丐尊先生一起写的一本书《文心》,建议大家看看,对写作很有帮助。第三章说的是〈题目与内容〉。里面有一段写到:"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作"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作"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例如,看见了新开的蔷薇,心里有好多欢喜的情意要写出来,才想起《新开的蔷薇》这个题目;看见了姊姊害病,心里有好多愁苦要想发泄,才想起《姊姊病了》这个题目。但是,在练习作文的当儿,却先有题目。诸君看到了题目,然后去搜集内容。这岂非又是颠倒的事情吗?颠倒诚然颠倒,只要练习的人能够明白,也就没有害处。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成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这些见解很关重要。懂得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得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本来,出题目可以分作两派。刚才提起的是一派。这是不管练习的人的,要你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例如要你论秦始皇你就得论秦始皇;要你怎么说就得怎么说,例如要你说‘我国之所以贫弱全在鸦片’,你就得说‘我国之所以贫弱全在鸦片′。另外一派就不然,先揣度练习的人对于什么是有话说的、说得来的,才把什么作为题目出给你作。而且这所谓什么只是一个范围,宽广得很,你划出无论哪一个角来说都可以。这样,虽然先有题后作文,实则同应付实际需要作了文,末了加上一个题目的差不多;出题目不过引起你的意趣罢了,所写的内容还是你自己原来就有的。

我觉得非常精彩,写的特别好。对于出题,那是我们以前上学的规定,是用来考试的,是不得已的。我想,我们现在还保持写作的都是成年人吧,也就是说大家都是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做的。我一开始写东西,就是自己写,可是呢,自己也不是一直有灵感,写的写的,就没有主题了,不知道该从那下手。所以才考虑加入了实践群,跟大家一起战斗,有时候老张出的题,因为本身自己对主题有表达的东西,所以,很容易就能写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每个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他所经历的毕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经历的。有一段时间,我没在群里分享,我觉得我写的跟老张出的题目不一样,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可是,我也没有停止继续实践,我每天会上来看看今天的题目,有时候也看大家的留言,看对我有没有感触,能找到触碰的灵感才会按主题写。没有的我也会记下来关键字,等有灵感的时候写。我也在跟大家一起坚持,日更也没停止过,不过是我把自己的随笔发表在了自己的公众号上。

文心读后感(三)

昨天回来的晚了,有点累就没有更新文章了,对不住自己,更对不起阅读者!!

《文心》的作者是一对亲家合作写的书,这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两家的孩子喜结连理,两个作者成了亲家。这本书的作者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前辈著。在这里再补充一句选书的方法,尽量选择那些xxx著的书,而不是xxx编的。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和写作的著作,但又不止这些知识,推荐大家读一读。虽然是之前的大家编写的书籍,但是这本书到现在也不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的。

现在我读到了,第六篇《知与情与意》。与大家分享下前五篇的读后感。

第一篇是《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中的说法是文章是作者关于外界事物和自己理解或者经验的表达。要理解文章就得能够经历或者想象到当时的环境,然后理解的深刻与否在于自己的经验是不是和作者的一样或者比作者的经验更高。看来现在看文章就需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了,学习了知道了做到了才算成长了进步了,这样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就达到了指导生活和工作,开启心智的目的了。

第二篇是《方块字》讲的是字词分为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介词、助词、和感叹词。要形成在生活处处识别字词的属性和意义的习惯,这样才能在写文章说话中表达清晰准确。

第三篇是《题目与内容》,是先有题目还是现有内容呢?现在人们受到教育考试的影响,认为应该先有题目才能作文。这其实是错误的,应该是现有内容之后,才有题目的。作文就是生活,生活中我们有了想法感受后,想要表达出来、写出来,这样就是内容,然后我们再想个题目即可。但是练习是现有题目然后再写内容,练习作文又分为命令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根据题目来写内容,内容一般也是固定的;话题作文就是你根据话题从自己一个或几个熟悉的角度来写内容。其实写文章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才能进步。另外,平时注意积累身边的素材,字句斟酌,做一个有心作文的人。

第四篇是《一封信》主要是讲大文和乐华给自己的李老师写信中,转折和承接关系的错误使用,造成理解上的混乱。所以,平时在说话和写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转折、承接关系的词语。另外,一点就是表达感情的时候一定要感情充分真挚。

第五篇是《小小的书柜》中主要说的是读书要有章法,读书要有主线和先后次序,书柜里一定要一本词典,随时可翻阅查询字词,然后就是经典书籍,也提到了四大名著、《论语》等。

目前就看了这么多,日后再给大家更新,敬请期待!

后天就是父亲节了,祝天下所有的父亲和母亲身体安康,节日快乐!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文心》读后感600字


《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一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一精一华,是教育。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 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一交一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一习一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一精一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 适用。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一习一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一性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这其实是一种时代一性一的一交一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一探到时代的感慨。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一习一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文心的读后感通用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文心的读后感”,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仿佛都吸收了其中浓缩了的智慧。不妨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当作读后感的素材,去记录下来,想要写好作品读后感最关键的地方在哪呢??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文心的读后感 篇1

练好基本功,你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列子》中记载了一个叫纪昌的后生,十分仰慕当时的“神箭手”飞卫,就找到飞卫拜师学技术,飞卫看着眼前这个零基础的年轻人,打发他回去练基本功。纪昌十分勤勉,前前后后用了六年的时间练就了两样基本功——你拿锥子猛地往他眼前刺他都不会眨眼;把虱子看到车轮般大小,虱子身上的细节一览无余。这时的纪昌眼睛练得十分了得,既稳又尖,当他拿起弓箭射向虱子——这虱子是用牦牛尾巴上最细的毛拴着的——箭一下子就穿透了虱子,而栓虱子的毛却完好无损。就这样,一个新的“神箭手”诞生了。你看,只要基础打的牢,小白也能成大咖。

现如今很多人把写作当作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下笔的时候才发现,笔下写的跟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自己的写作水平完全配不上充满奇思妙想的大脑,甚至连文章结构、修辞手法都没有熟练掌握。他们慌了,又是报班学技巧,又是听课看案例,折腾一圈回来之后还是写的不像样,他们又迷茫了……究其原因,还是基本功没练到家。对于很多想要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人来说,读一读叶圣陶和夏丏尊合作的《文心》必不可少,它从阅读、选材、写法等等多方面讲解读写必备的基础知识,这是一本让你练就坚实基本功的实用手册。

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丏尊共同写就的《文心》可谓出生名门,但是书中所讲的知识却十分通俗易懂。《文心》由他们轮流执笔,每个月写两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完。值得一提的是,在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叶圣陶和夏丏尊做了儿女亲家,这本书就成为了两位教育家送给儿女的结婚礼物。

《文心》本是为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写的书,但你千万不要小瞧了它,别看我们很多人学习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思维”。《文心》用故事的形式来写关于读和写的全部知识,书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初中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书的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选择最合适的场景进行讲解,可读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对于下笔困难的你来说,这本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书就是最合适的写作入门读物。

我们都知道,射箭是为了命中目标,那么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呢?飞卫告诉了纪昌练基本的方法,写作要练哪些基本功呢?

我曾经在一个作文辅导班教小学生们写作文,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春天来了歌颂春天,端午节到了怀念屈原。在一次描写初秋景色的课堂上,我问学生们初秋有哪些代表性的景色?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

“天空中,大雁排着队往南方飞去,它们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

“树叶变黄了,接二连三地离开大树飞舞着飘向大地。”

“小草们迫不及待地脱下了绿色的连衣裙,穿上了温暖的黄外套。”

……

这些句子既生动又形象,画面感十足,但他们说的都不对,为什么?因为不真实,实际上大雁基本不会出现在我们城市的天空中,平常很难看到;初秋时节树叶和小草并不会变黄,仍然是苍劲的墨绿色。他们所说的要不是在课文中学到的,要不就是在阅读中看到的,反正没有一点来自实际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用眼睛去观察,而是捡起现成的话完成了作文。西施的美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但无论西施怎样化妆,始终是同一个人,照上面他们说的那些写成的作文,也不过是不同的人写就的同一种陈词滥调而已。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文字游戏,不是拾人牙慧,将文字有序的排列组合出来根本不是文章。叶圣陶和夏丏尊在《文心》中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文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仔细想想,自己什么时候特别想提起笔来写作呢?高兴的时候、受了委屈、读了一本好书、看到一处美景……这些都会让人生出写作的欲望,我们写作的初心不就是为了真实的记录生活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手法稚嫩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文心》将写作按目的的不同分为三类:

1.应用,应付日常生活需要。请假条、汇报总结、可行性报告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2.习作,为了练习写作技巧而进行的练笔。

3.创作,发挥自己的天分写出的具有独特性、原创性的文章。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习作和创作的基本功,按照下面三种方法练习,你的写作水平会有质的提升:

明确自己的文章要表达什么。心理学家把我们心的作用划分为知、情、意三种类型,知,就是知识;情指的是情感;意说的是行为。叶圣陶和夏丏尊认为写作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写文章之前就要想清楚,这篇文章主要想传达什么,是想把知识讲清楚,还是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或者是想让读者看完之后有所行动。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之后才可以思考接下来的事情。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日子叠着日子,小时摞着小时,一天天浑浑噩噩的过着,索而无味的生活像白开水一样,当你提起笔来写作时又不得不默默放下,因为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写。

《文心》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触发。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可以印证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或者可以作为另一种理论的例证,又或者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触发。说白了,触发就是通过日常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事情,引发我们的思考,感悟到其他的事情。

古诗中经常会出现“明月”这个意象,尤其在思乡诗中最为常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只是客观存在事物,但是在离家在外的诗人眼中,圆圆的明月就让他们想起了不能与家人团圆的痛苦,触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同一件事物每个人触发的东西完全不同,重要的是要有新意。“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笔下的秋充满的萧条之意,让他愁肠满腹。而刘禹锡不这么觉得,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刘禹锡眼里秋天竟然比春天还要美好。同样写秋天,刘禹锡的诗独具新意,在一片悲秋声中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刻。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写的是别人没写过的,别人读着很有新意,写书的人自然就成名成家了。

对所见所闻有思考和见解,而且要力求出新,这就是确定内容的难点所在。要知道没有思考的生活还是一杯白开水,没有新意就是把这杯水倒进了文章里,即使写的再多也很难有所提高,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处处留心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

叶圣陶和夏丏尊认为大部分文章可以用记叙和印象两种方式来写。“我去游乐园玩”这个主题用这两种方法怎么写呢?

“游乐园里人真多啊,各种游乐设施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我玩了旋转木马、海盗船和摩天轮。”像这样把事情原原本本记下来的是记叙法。

印象是外界事物留在我们大脑中的一种感觉,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写,“游乐园里人真多啊,不论大人小孩脸上都笑盈盈的,仿佛只是来到游乐园就让人很高兴似的。”实际上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在笑,但人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也能感受到“我”的情感是很快乐的。你看,印象文中可以隐藏很多信息,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津津有味。

数学家得先学加减乘除,书法家得先练习笔画,钢琴家得先认五线谱。世上哪有什么天才,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通,专家也要从最基础的学起。想学习写作又不肯静下心来“扎马步”,空想有什么用呢?《文心》中介绍的方法实操性非常强,但是掌握了方法,不肯行动起来,学习了很多写作知识,不肯下笔去写,还谈什么提高呢?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开始的最好时间就是现在!

文心的读后感 篇2

对于想要学习写作的人来说,《文心》应该是必读书籍。我读完想起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指的是《文心》中关于读和写的论述。我是先看了一些近几年比较畅销的有关写作的书,然后才看的《文心》,那些书里面给到的写作技巧确实挺实用的,如如何让文章标题更具吸引力,如何提炼金句,如何布局谋篇才能让读者不疲劳等等,但是总有一种快餐的感觉,读完就会让你觉得写作有速成之法,提笔就成。而《文心》却给我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写作也需万丈高楼平地起。而且很多畅销书中提到的写作技巧都可以在《文心》中找到相对应的论述。

《文心》用故事体裁写成,取材于1931年初秋到1934年夏天几个初中学生的生活,将读和写方面的知识与几位学生的日常融成一片,既切合实用又有吸引力。书中虽然讲的是三十年代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但现在看来依然切合实用,因为有些根本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解决,如阅读的目的,写作的目的,语文教师的作用等。

《文心》共三十二篇文章,既涉及诗、日记、叙事文、小说、信、读书笔记等不同类型的写作,也包含题目、用词、习字、语汇语感语调、修辞、文章组织、鉴赏、风格等读写技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作文是什么,作文的来源及作文的意义。

作者说“作文不是无所为的玩意儿,作文是生活,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不管这世间有多少人,多少种生活,但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自己这一生,发生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随时随地可以与人言说。而通过写作,可以记录我们的经历,写过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愁苦却似乎减淡了”。既然是生活的项目,那么作文一定是主动的行为,是习惯使然。而这个习惯养成的前期,需要不得已的被动,也就是刻意练习。只有通过定期作文,才能把作文这件事混入自己的生活里头。

作者在书中提到“触发”的概念,通过触发找寻作文的来源。“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的源头很广,可以是书中两句话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是书与自己生活的印证,可以是某种理论,可以是你经验着的任何事物。作文触发的关键在于新。“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得游戏而已”。所以“在有字得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得书,在森罗万象得事物上获得新得触发”。书中的实用建议也很好,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现在电子设备如此方便,我们更应善用才是。

在《文心》的最后一课,作者提出了一个终极问题,即作文的意义是什么?作文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什么?“紧要的在于是否真正充实了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人最大的客户是自己”,我们投入工作,每天面对同事客户,对领导负责,对客户负责,却很少问问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于己是否负责。读书也好,写作也好,都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时间轴上,比较一下现在和过去的自己,考量是否更加充实,生活是否有改进。

看完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的《文心》,心中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作文之事可大可小,于文学家而言,作文是一生的事业,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作文或是工作的一种技能,或是赚钱的一种途径,但无论如何,用写作的技能为我们服务,无论是应用之作或随兴写的文章,都要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从心出发。

文心的读后感 篇3

刚从书店买回《冰心散文集》时,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瞧,薄薄的一本,拿在手上也不觉得有多么的沉重,但薄薄的书页间却透着一股莫名的书香气息……

刚打开这本散文集时,粗粗的翻了一下,发现在冰心的文章里面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大。突然,我想到了这学期刚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给读懂,读透……于是,我再次捧起这本仿佛蕴含这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读了下去。

我记得冰心曾经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在人们品味她文章的同时,使人沉浸在书的意境中……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仅是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的海洋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看见了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千百倍的爱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让她爱你?所以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爱一切爱她的人……

文心的读后感 篇4

《华语情结》是一本书,有美丽的文字,但有意义的文字。这本书让我南北旅行,带我穿越时空,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这本书写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可以说是游记;其中记载了许多史实;也可以说是历史记载;全书中的喜怒哀乐、诗画,使这本书成为一部非常好的散文集。

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洞察,对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用他细腻的笔触,进行了一次“苦涩的旅行”,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审视。这本书里有太多的辛酸,让我难以承受,无法亲身经历。苦涩的味道,在看到《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不会想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景点和历史遗迹背后会有如此深刻的含义;作者把他的精彩文字和干净优美的散文结合成精彩的文章。走进书中的情境和思考,不禁认真起来。我像一个被流放的孩子,被流放到一个我不熟悉的土地,这迫使我前进。我面前莫高窟有洞窟。洞穴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旧寂静。我静静的看着投射在岩壁上的光影变化,就像他们静静的看着千年敦煌的变化。千年前的第一刀,千年后开启了雄伟的莫高窟。它遭受了浩劫:王道士手里的一串钥匙守护了敦煌几千年,却把它留在外人手中,而华夏子孙也抛弃了它。那辆马车和装载文物的马车被出口到外国。多年后的今天,这个神秘而有意义的洞穴为什么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它不是一种耀眼的外表,而是一种仪式,一种人性,它的深层内涵。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美也有一个宗教的世界,它是一个千年中国的标本,一个同样美的标本,尽管它曾经是不完整的、无情的、任意的改造。

在留侯庙前,柳宗元的一生被一尊石像铭记,从文采到降职,被贬谪,刘墉二州是个偏僻的地方。因此,他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把自己凄苦感伤的心境寄托在观光和写文章上,使中国文学有了《永州八记》这样优秀的山水文学,这样一代文人

苦和甜属于一个家庭。苦为先,甜为后。就像余虞丘拿冠军一样《文化苦旅》!但是苦难中处处有希望。

文心的读后感 篇5

看到乐华因家庭境况不好,不得不辍学打工,老师和几个少年们加以劝慰鼓励,而乐华也不忘记自勉自强的时候,觉很是感动。生活是一本不用文字写的书,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已是非凡的智慧。读书写作,技巧是其次,要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真诚表达,如何让文字与生活融合,才是深入生活的关键。

如果只能“浅浅”地活着,实在不甘心,浮于表面的欢愉又怎能让人长久满足,所以想尽量追求深刻,哪怕求而不得。

而要“深刻”,一方面是尽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创造与体验,去建立与别人的连接,另一方面,是不断往内探索和挖掘,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与写,就是其中一种好玩的方式。

所谓文心,或许说的还有这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写这个期间查阅资料,百科上写着一条记录: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好眼光。

文心的读后感 篇6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赵景深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是源于小学课本中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课文的开头,但却是我心中的永恒,那短短的一句话表达了你真挚的情感和万千人的忧伤。

你在《背影》中,语言虽没有以往的华丽,却多了几分朴实和平淡。催人泪下的画面和那平凡而简短的对白,总能激荡起我心里的那一片涟漪。每当读起那篇文章便会想到自己的父亲,那个不擅长表达却为自己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

从你那平易的文字中可以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做父爱如山在《正义》一文中你问道: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你说:两石白米堆在屋里,总要吃它干净,两箱衣服堆在屋里,总要轮流换穿,一大堆正义却扔在一旁,满不理会,我们真大方,真舍得!看来正义这东西也真贱,竟抵不上白米的一个尖儿,衣服的一个扣儿。此句话充分的表达了你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试问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呢?你让广大人民清楚地明白正义不止是挂在嘴上,而是要付出行动的。

朱自清的散文读起来,很美,带清秀之气,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文心的读后感 篇7

《文心》读后感600字:

朱自清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这让我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共同的殷切勉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孩子,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答案、一份期许。是智慧的父辈对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未来的回答,让我不禁想起古时候能决胜千里的军师的锦囊,让我充满了好奇!

细读序言,知道这锦囊原是可以惠及中学生家长的。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多年的优秀从教经验,用一个个故事诠释和解答国学知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尤其深刻而精妙地梳理了初中生应该怎么读?怎么作?对我来说,正好实用!《文心》虽初版于1934年,其中的故事以当时的社会情况为背景,但两位先生在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初略翻看了一下,第一篇《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通过玫叔的循循善诱,乐华和大文慢慢解开了心中对初中国文学习难度大幅提升的困扰,仿佛在迷茫中摸索到了进入国文学习世界的入口。

对于我们今天的初中生来说,这不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吗?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无法提高学习热情,因为找不到学习的窍门和方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一份温暖的礼物,一个精彩的锦囊,给了我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的企图。不希望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鼓动上,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能让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根本和要义有更深刻的感悟,毕竟,细细想来,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惭愧!

文心的读后感 篇8

初读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心》,就被他的才情和文笔而深深折服。这部著作总是能够将学问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得读的人能够在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

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对《论语》中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炼,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践行“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告诫我们做人的时候一定要信守承诺,言行合一,绝不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正是提点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人处世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是中流砥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很多人并不明白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常常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价值观有诸多冲突之处,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圆滑世故。而顾随大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终日忙碌的意义。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通过阅读《中国古典文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一些,也可以看作迷茫无助时的一丝清风。

“在求经验时必须要亲自参加,而在书案前写作时也要及时撤出来,所以要隔离。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这一席话恰好和当下年轻人在基层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在下基层工作之初都有喊苦喊累的情况,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断地逃避挫折。而如果想要获得进步就一定要在实践中、在犯错中不断地获取经验,从而获得成长。

“事之起始也许困难,而必要以毅力和练习达到‘可乐’的地步,说到深处是要‘好之’和‘乐之’”。但凡成功之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乐观的心态。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中品味到其中的乐趣。好是一时的,乐是永久的。在生活中,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的利器。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文字以涓涓溪流记录下过往的点点滴滴。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旁征博引,所道出的人生哲理即便时光变换,却依然历久弥新。(周鹤)

文心的读后感 篇9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集名篇,我是在几天前开始读的,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可是仔细品味时,又无法确切的明白其中的滋味。几天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在淡淡的愁思里却寓意深刻。所以禁不住想写点什么出来,如果有缘人偶然看到,能有所获,则欣欣然矣。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则会有很多很多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然在我内心却对这个问题挥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里说到:“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旅途,这一站起点是生,这一站的终点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正如我们有生,可是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生的`无知。

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说:“生有何欢,死有何苦?”。我们总要抓住一些东西,让我们自我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我们活的时候,争名夺利,无休无止,我们的欲望大的可怕,我们总是看见自我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我有的;我们总是追求进取,可是却不明白休养生息。

朱自清带着这样的怅然,用不消极的心态去感悟时光的匆匆。先生感叹,我们的日子逃去如飞。“仅有徘徊罢了,仅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何曾留有一丝一毫的痕迹呢?就算有无尽的财富,广大的声望,可是能带走什么?终将赤裸裸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如果只一生无尽的求取,有多少人在临终时,才猛然发现做了一辈子欲望的奴隶,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走这一遭?这是多么可悲啊!

当看着身边的人,有不少在无聊的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浪费时间,做一些自我都不明白做的事情。也许,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确是一辈子的幸福,多么可怕,更可悲的是竟全然不知。

“今日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是后天很完美!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今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从侧面提醒我们每个人,要懂得珍惜。时间总是匆匆的走,也会匆匆的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能够控制自我,不要虚度年华,用我们的青春去谱写生命的完美。

文心的读后感 篇10

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惊讶于它的行文结构竟然是小说形式的,通过一个个小场景中人物的思考或者对话,向读者阐发一条条关于写作的经验。如此读下来,二老的笔风给我的感受是既细腻又庄重。

细腻在于,每一章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注重其思考和成长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说教去直白灌输;庄重在于,对于写作涉及的每一个要素主题都有着详尽的阐述和清晰的举例,每一处都透露着老一辈教育家严谨的治学姿态。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讲很多写作的奇技淫巧,但是读完后才发现,二老其实通篇一直在表达这样的态度: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情感注入,文字只是表达工具,切忌华而不实,雕琢表面形式。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

写作很普通,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同吃饭、睡觉一样,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也可以说就是生活本身;但同时写作也很重要,同吃饭、睡觉一样,离开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似乎缺少了某种类似灵魂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那么作文情感如何获得与丰富?只能靠多读书多体验多思考。你所读过的书就是在收集燃料,你当下的体验就是在制造氧气,你脑海中的`思辨就是在摩擦火花,这一刻就能够燃起熊熊大火,也许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此诞生!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忠于自己,而不要囿于模板范式,失去了原则的作文必然食之无味。所以说,艺术更是高于生活的。

当然了,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练习的。乐华的父亲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将自己随时的想法用小品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以供日后查阅与参考,这就是鲜活的作文素材。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这个恰好的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却是日日夜夜的积累。

再重申一遍,不要忘记了,写作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其它任何学科也是这样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整个生活的改进,你要做的,是将所有学科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你觉得呢?

文心的读后感 篇11

寒假,我正觉得无聊,就拿起了一本冰心散文《寄小读者》来读。读着读着,我感到十分感动。冰心的母亲逝世,今天整整13年了,年年日日,她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却要凭着“冷”与“静”,来细细的忆念她至爱的母亲。

她的母亲一生多病,而身体上的疾病。并不曾影响她心灵的健康。她一生好静,而她是她周围一切欢笑与热闹的发动者。她曾不进过私垫或学校,而她能欣赏旧文学,接受新思想,她一生没有多余财产,而她能急人之急,周老济贫……

冰心在做什么事都想起她的母亲,假如她的母亲在,就不知会发起怎样美妙的议论?要下怎样精确的批评?冰心不但在快乐的时候想起她,更在忧患的时候想起她,冰心爱惜她的身体,抗战以来的逃难,逃警报,她都想假如母亲仍在,母亲脆弱的身躯,绝受不起这样的奔波与惊恐,反因着她的早逝,而感谢上天…… (一九四三年一月三日,歌乐山)。

嗯,母爱确实很伟大,不能为了一两件小事而与母亲争执;不能忘恩负义;更不能去惹母亲,去做不该做的事,要明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母爱犹如一片天空,母爱犹如一个“避风港”,让我们向冰心奶奶学习,珍惜母爱,回报母爱,赞美母爱!赞同97| 评论

《文心》读后感800字


《文心》读后感800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讲起它的美,通常是褒奖它历史的悠久、想象的丰富、造型的美观,容易忽略掉汉字表意的变化无穷,正因为汉字在组成文段后表情达意的奇妙变化,为学习增添了难度,但也呈现出汉语学习的趣味,我想这就是不少老外醉心于汉语学习的原因了!

《方块字》这一篇章提醒我重新认真地审视汉字表意方式丰富变化的特点,提醒我思考在学习中可以将难点转化为兴趣,对于家长指导孩子来说,引导的关键往往在于家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成为孩子对事物的原生认识。比如对“汉字表意方式丰富变化的特点”,如果我能将其视作一件趣事,和女儿一起探讨研究,一定好过这样对她说:“你们的课文太难了,一个字那么多意思,我是读不懂了,去问老师吧!或者给你报个兴趣班?”

前几日的一晚,女儿说:“妈妈,我考你一个问题呗?”临睡的时候,我已经相当疲倦了,可想着“在探究中发现乐趣”的事儿,我撑着半闭的眼睛问:“你说,什么问题?”女儿饶有兴趣地说:“文言文《狼》里有一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里的‘犬’是什么意思?”我依稀记得《狼》是蒲松龄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狼的贪婪和凶残,屠夫的勇敢,文章里的主角是狼和屠夫,没有狗。显然,这里的“犬”并不是作名词性质讲成“狗”。

正如《方块字》这一篇章里告诉我们的:字会因为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就会发生错误的。想到这里,我满怀信心地告诉女儿:“你看,这段话是写狼,突然出现‘犬’字,不是讲成名词性质的‘狗’,你要留意观察这个‘犬’字的位置,它在‘坐’的前面,对“坐”的方式加以修饰和说明,所以应该翻译成‘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女儿听得没了睡意,对我连连称赞,我说:你看,从文字中能得到丰富的暗示,是顶有趣的事儿吧!

这个周末得和女儿出去走走,学学乐华和大文,“一壁走,一壁注意路上所见到的字,不论招牌、里巷名称,以及广告、标语,无一不留心到。”你问我答,应是惬意非常!作者: 曦嘻嘻

《文心》读后感_1600字


《文心》读后感1600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和写作。看完一篇有意思的公众号文章,想发朋友圈表达自己赞同或反对的观点,却不知该说什么,最终只是摘抄原文的金句。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想发表自己的评价和感想,却不知该如何下笔,最终只是打出几分的评价。
有人认为写作是作家才会去做的事,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写作,正如《文心》中的语文老师王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充斥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快餐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下,大家对信息的收集、提取和整理的能力在不断弱化,导致大家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有感不如如何抒发。
《文心》就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作者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文学大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虽然本书已出版八十多年,故事背景是三十年代的中学语文课堂,但其中介绍的思路和方法放到今天并不过时,历久弥新。
《文心》讲到写作的第一步是认清目标。如果你不知道写出的文字,准备给什么人看,也就无从下笔,即使写出来了,也不会有影响力,因为没有清晰的定位。时常问自己这些问题,“我的读者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关心什么事?我擅长什么领域?”就像开车有一个目的地,才不会南辕北辙。
这个原则对于广告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在思考广告文案创意时,提出与广告观众有关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只有不断思考“谁会买这项产品?为什么他们需要这项产品?”等等问题,才能更精准地理解观众,写出令人感兴趣的爆款文案。
写作的目标有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文心》中提到了“触发”的方法,“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我把这种“触发”理解为联想。人是一种擅长联想的动物,认知科学家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会以组块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当其中一个信息被激活或调用,其他信息也比较容易在脑海中再次浮现,这就是联想的原理。
《这样读书就够了》中介绍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的原理,其实也在于“触发”二字。阅读时发现有用的方法技巧不足以让它成为你的知识,当你由此联想回忆起之前的相关经验,并想出之后该怎么应用时,你才真正将书本吃透,把知识装到脑袋里、应用到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遇事不是轻易就过去了,常去思考这件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件触动你的事让你联想到什么,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话题去说去写,也就不会担心写作题材不够这个问题了。
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那么不断的输出肯定离不开大量的输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心》中的小主人公乐华,由于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王先生鼓励他不要气馁,“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
在学校时学生有考试压力,读书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受人监督的。当离开学校后,很多人再也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了,其实是把学习和学校完全挂钩的一种错误想法。
从2016年开始,我们进入知识付费时代 。知乎、得到、分答等等平台的崛起,让我们发现大学毕业不代表没机会继续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有得是,只不过看我们自己想不想学,愿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罢了。
读书是件比较私人的事,毕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写作往往是有受众的,需要你不断地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
通过定位认清自己的读者是谁,通过触发的方法积累写作题材,通过不断输入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通过学习写作的方法提升自己写作能力,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者,做到“下笔如有神”。

文心的读后感(合集7篇)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文心的读后感(合集7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文心的读后感(篇1)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集名篇,我是在几天前开始读的,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可是仔细品味时,又无法确切的明白其中的滋味。几天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在淡淡的愁思里却寓意深刻。所以禁不住想写点什么出来,如果有缘人偶然看到,能有所获,则欣欣然矣。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则会有很多很多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然在我内心却对这个问题挥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里说到:“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旅途,这一站起点是生,这一站的终点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正如我们有生,可是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生的`无知。

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说:“生有何欢,死有何苦?”。我们总要抓住一些东西,让我们自我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我们活的时候,争名夺利,无休无止,我们的欲望大的可怕,我们总是看见自我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我有的;我们总是追求进取,可是却不明白休养生息。

朱自清带着这样的怅然,用不消极的心态去感悟时光的匆匆。先生感叹,我们的日子逃去如飞。“仅有徘徊罢了,仅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何曾留有一丝一毫的痕迹呢?就算有无尽的财富,广大的声望,可是能带走什么?终将赤裸裸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如果只一生无尽的求取,有多少人在临终时,才猛然发现做了一辈子欲望的奴隶,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走这一遭?这是多么可悲啊!

当看着身边的人,有不少在无聊的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浪费时间,做一些自我都不明白做的事情。也许,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确是一辈子的幸福,多么可怕,更可悲的是竟全然不知。

“今日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是后天很完美!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今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从侧面提醒我们每个人,要懂得珍惜。时间总是匆匆的走,也会匆匆的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能够控制自我,不要虚度年华,用我们的青春去谱写生命的完美。

文心的读后感(篇2)

有一天,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本事!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集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述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此刻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并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完美春光里,必须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期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可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完美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之后春天,迎之后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向为此刻的完美生活而奋斗……春天,是期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完美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期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此刻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齐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能够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集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文心的读后感(篇3)

我读了《老人与海》一书,觉得这个孤独的英雄——老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老人终于制服了那条大马林鱼。可是,在它返航的途中,却遭到了鲨鱼的袭击。当他终于回到港口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光秃秃的脊骨。

但我觉得老人虽然失败了,但那只是力气和肉体上的失败,他的信心和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看到后文老人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平静的接受了事实,并且在返航后不久,就和孩子讨论起以后的打算。因为“每一回都是新的开始。”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进行了一次比赛,最后我失败了,但我认为我尽了全力,我勇敢的承认失败,却又绝对相信自我的力量。我们又比了一次,我有信心和勇气,我一定会有成功。

我终于明白:只要拥有奋不顾身的勇气,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文心的读后感(篇4)

看到乐华因家庭境况不好,不得不辍学打工,老师和几个少年们加以劝慰鼓励,而乐华也不忘记自勉自强的时候,觉很是感动。生活是一本不用文字写的书,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已是非凡的智慧。读书写作,技巧是其次,要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真诚表达,如何让文字与生活融合,才是深入生活的关键。

如果只能“浅浅”地活着,实在不甘心,浮于表面的欢愉又怎能让人长久满足,所以想尽量追求深刻,哪怕求而不得。

而要“深刻”,一方面是尽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创造与体验,去建立与别人的连接,另一方面,是不断往内探索和挖掘,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与写,就是其中一种好玩的方式。

所谓文心,或许说的还有这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写这个期间查阅资料,百科上写着一条记录: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好眼光。

文心的读后感(篇5)

《文心》作者叶圣陶和夏丏尊。叶圣陶是大家都熟知的作家和教育家,初中也有学过他的文章。但是夏丏尊我是今年世界读书日参加活动,才了解到原来他也是很出色的教育家和作家,并且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恩师。就像TS说的,当你书读的越多,才会发现自己了解的知识越少,才有更强烈的动力和欲望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当然我也是读这本书才知道叶圣陶和夏丏尊原来是儿女亲家,叶圣陶的儿子和夏丏尊的女儿结为连理,而这本书恰是二位老人送给儿女的订婚礼物。

文心意思为文之用心,指文章或文思。《文心》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写和读的书,故事的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博学多才的枚叔,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本书有三十二个小故事,可以说是”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故事呈现了三年中学进程,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因此,今天的中学师生阅读《文心》的收获,或许不只是"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了。

现在语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弄清楚教学的目的,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对。《文心》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什么,要学好,能终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学习本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儿。

读本书,学到了不仅仅以故事形式讲述的切合实际的国文知识,而且我还强烈的感受到了乐华与枚叔深厚的父子亲情,乐华与大文还有其他同学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王仰之先生对学生们爱护教导之情,学生们对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还有30年代大家共同以文字抗敌的愤怒之心,团结之情。

文心的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带露,香气芬芳的花,喻指鲁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拾”“离奇和芜杂”的心情。这本书生动的描绘了鲁迅儿童时代故乡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这些散文中深深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出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各种动植物,应有尽有。还有长妈妈讲的传说与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树上的蝉蜕,花坛上的腊梅花。这一切都令作者流连忘返、恋恋不舍。然而,三味书屋的索然无味与百草园里的无限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的些许天真浪漫。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面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一切都充满了乐趣。

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字里行间洋溢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亲切感扑面而来。

文心的读后感(篇7)

《文心》读后感1000字:

诗词背诵打卡基本进入正轨,虽然还没到习惯养成的28天,但我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文心》自然也是要看下去的,越往下面看,越觉得书中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地作为语文考试提分的捷径,但却让人发现语文学习,应该说中文学习更加准确一些,有着更多的魅力和可以探索的方法。

“书声”这一篇章讲了孩子们去看望王老师,远远听到王老师的读书声,本以为老师在读什么新的篇目,没想到老师读的是曾经在课堂上给自己讲过的课文,孩子们对老师的做法感到诧异,当看到老师在课文上认真标注的朗读符号时更觉得不解,因为不明白已经学习过的文章还需要这样认真反复的朗读吗?

这让我想起《朗读者》这档节目,我们为什么要朗读,我们从老师的讲解中听文字,从书本上看文字,但是只有自己能够将文字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才是对这些文字有了自己的理解,所谓自己的理解,就是当文字中作者的感情和我们在读文字触发的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时,创造出的个人情感,通过诵读,宣之于口,给听者以触发。举个例子,妈妈们一定都给孩子讲过故事,通常的情况是,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买书选书上,准备充足的故事书资源,讲故事之前用故事的名称问孩子“讲皇帝的新衣好吗”“讲海的女儿好吗”“你是男孩儿,咱们还是别讲白雪公主了,换一个”,然后看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讲这个丑小鸭吧,然后早点睡觉”……

今天读到《文心》的这篇“书声”,让我反思,虽然不是每个妈妈都是老师,但如果要想高质量地给孩子讲个故事,时间不该只花在选书和与孩子讨论故事的选择上,更应该在讲故事前提前去熟悉故事的内容,揣摩故事表达的意思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讲之前思考读法。读后感·我们常说“听故事”是孩子早期语文的启蒙教育,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启蒙教育,我想更重要的是“情感触发”的启蒙,只有能被文字打动,才能写出打动人的文字。

好好去看看“书声”这一篇章吧!文末提到:“读法可研究的方面很多,我今天所说的不过大纲中的大纲罢了”,其实,在这篇小文里所提到的重读、高低、强弱、缓急已经包含了不少的学问。有心学习的人,不能只看理论的东西和作者的举例,更应该抽出空来,自己拿出文章来实际操作诵读一番。记得以前在家里,曾和女儿、先生一起搞过诵读会,可能还应该把这个活动坚持起来,文章不宜长,交流读书的心得,看来不全在对文字的理解,还在于读法的表达。

中国古典文心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初读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心》,就被他的才情和文笔而深深折服。这部著作总是能够将学问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得读的人能够在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对《论语》中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炼,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践行“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告诫我们做人的时候一定要信守承诺,言行合一,绝不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正是提点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人处世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是中流砥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很多人并不明白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常常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价值观有诸多冲突之处,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圆滑世故。而顾随大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终日忙碌的意义。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通过阅读《中国古典文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一些,也可以看作迷茫无助时的一丝清风。

“在求经验时必须要亲自参加,而在书案前写作时也要及时撤出来,所以要隔离。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这一席话恰好和当下年轻人在基层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在下基层工作之初都有喊苦喊累的情况,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断地逃避挫折。而如果想要获得进步就一定要在实践中、在犯错中不断地获取经验,从而获得成长。

“事之起始也许困难,而必要以毅力和练习达到‘可乐’的地步,说到深处是要‘好之’和‘乐之’”。但凡成功之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乐观的心态。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中品味到其中的乐趣。好是一时的,乐是永久的。在生活中,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的利器。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文字以涓涓溪流记录下过往的点点滴滴。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旁征博引,所道出的人生哲理即便时光变换,却依然历久弥新。(周鹤)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文心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文心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