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 > 地图 >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2024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推荐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

(共 6987 篇)

  • 1、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汇总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汇总”,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篇1】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1000字:

    写这些内容的缘由,其实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上初中时第一次了解二战,那时候心底就萌发了小小的疑问,同是二战参与国,同样牺牲了大批劳动力,同样是一片废墟(日本东京经过大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地方县市破败,广岛长崎也成为不毛之地),中国也仅仅只比日本晚结束战争4年,为什么崛起的时间相差会如此悬殊,仅仅是历史书上讲的朝鲜战争,美国扶持的原因吗?那同样受美国扶持的英、法包括战后也曾迅速发展的德国,为什么都没达到日本的速度与高度?

    转眼10几年过去,2018年中美贸易战,勾起了大家对1985年日美广场协议的回忆,而目前国内高涨的房价,也不禁让人们联想到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那场“房地产泡沫”,我也回想起年少时压在心底疑问,想探究下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中国又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偶然间接触到了《战后日本经济史》这本书,让我大感震惊,没想到其实中国跟日本竟然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从18年8月到现在,断断续续4个月时间里,把这本书读了2遍,也参考了很多其他资料文献,在2019年的第一天,开始写一点在读书中我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首先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野口悠纪雄,1940年生于东京,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次年进入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银保监会+税务总局)工作,并于1972年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历任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职于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财经研究所。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论,可以说他经历甚至参与了日本从一片废墟中崛起,到二十几年高速发展成就日本奇迹的辉煌,再到90年代开始的失落二十年。而关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停滞的内在逻辑,野口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原点不是二战结束的1945年,而要追溯到更早的1940年,而这个被他称之为“1940体制”的历史观,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日本这个国家,也逐步解开了少年时的疑惑。

    什么是1940体制呢

  • 2、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1000字

    今年的第二本书,说真的今年的阅读速度不及往年,主要是今年琐碎的事情太多了,年初一月份和圆儿开始写九说,当时有着无限遐想,现在也落于现实了。之后一季度中国股市仿佛打了鸡血,本职工作开始繁忙,更新也是进入疲态期,本来这本书(《战后日本经济史》)的阅读是为了和圆九说的日本板块同步的,然后你们也知道,日本板块夭折了。

    说真的这书看的真的是既生动又有趣,只是由于时间限制,440页的书我看了俩月,令自己汗颜。本身从业嘛,这书读起来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部分,作者野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战时到战后的日本经济脉络,说真的,他所描述的日本1940年体制和我们的特色shzy还是非常相似的,其中关于民族性的描述其实也非常相似,例如石油危机阶段,日本的员工会选择与企业共进退,以及对于组织的依赖会演变为臃肿的类国有体制。

    甚至我们看到,在有形的手所主导的工业化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的gdp奇迹并不是我们独一份,日本所经历的阶段也同样是人间奇迹。所以开眼看世界一直是我们圆九说所推崇的,因为仅仅局限于一地一国来看待问题其实有些闭门造车,什么样的体制在什么样的经济阶段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我们一边说我们长久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侧面来看,其实是短视了,我们走的路,其实别人都走过,只是有些走通了,有些没有走通。

    这本书中关于日本逝去的20年的描写是与我过去对于日本经济的理解有偏差的,我大多数的经验都集中在广场协议后日本被金融定向爆破了,但是野口似乎并不这么觉得,他的观点更加宏观也符合实际,并不是像国内的带着些许侠客气质的观点,认为都是阴谋。日本人自己去讲这段历史的时候的视角可以如此客观和清晰,还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毕竟民族的迫害妄想症是一个普遍状态。

    在1940年体制大放异彩的阶段,其实对照我们自己是有很多相应的阶段和状态的,当然面对着市场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也几乎一致。好就好在,在日本被格局变化冲击的阶段,中国的工业化给了它非常致命的一击,而我们在目前向着新供给侧改革前进的阶段,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能够完全替代中国巨大的工业化产出的标的国(越南、印度都是潜在的)。更加重要的是作者野口对于日本逝去20年后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非常非常有借鉴意义,本身我们就能看到东北亚的各个国家似乎一直在一种独立的文化氛围中,这牵扯的面非常大,例如养老。中国辽宁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和日本极其的相似,

  • 3、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1500字

    经济史的著作有时候看起来是枯燥的,但是野口悠纪雄的《日本经济史》却有很强的戏剧感,引人入胜。可能是因为作者在讲述日本战后70年的大历史的背景下也是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吧,而人生本来就带着戏剧的属性,这样一来,读者的心情会随着作者的历史际遇起起伏伏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在书的最后一部分编制了一份《战后七十年回顾年表》,在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时,作者请读者在历史上标注自己的回忆,这是作者在全书中一以贯之的温情。

    《日本战后经济史》的内容摘要和笔记在下一部分,对读后感没兴趣的可以跳到到后面。实际上书中另一部分引起我兴趣的是作者穿插其中的个人回忆。

    作者四岁的时候在东京大轰炸中死里逃生,作者说他不去幻想战争从未发生,就算假设战争早一天结束,多少人的悲惨命运会被避免呢?这里面当然不止作者所说的日本人,还有中国人、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人。

    战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重新起步,其母租赁得一间店铺在东京做小生意,当时还是小朋友的作者爱看连环画和小说,某次他听说《海底两万里》特别有趣,缠着母亲要买,但经济拮据,母亲并不同意。作者难过得晚上哭着入睡,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却发现这本书就放在枕边。作者写作此书时已经是70岁的老人,回忆起60余年前自己与母亲的脉脉温情,应该也是百感交集吧。后又提及母亲在选举时总是投社会党的票,作者说其母并非支持社会主义,而是想着如果是社会党执政,儿子就不会被征兵。

    战后第五年,作者终于收到了父亲的骨灰,据说是1945年6月在菲律宾阵亡的,作者摇晃着骨灰盒,哗啦啦地响,他料想里面定不是骨灰而是一些杂物,他推断父亲既然6月阵亡,3月肯定知道东京大轰炸地消息,那时应该很担心家人地安危吧,可能其父在阵亡时都不能确信其家人是否还在人世。

    1956年,日本已经完成了战后复兴,作者升入高中,他将他的日比谷高中比作卡美洛城堡,那是亚瑟王的王国,四海骑士无不向往期待前往卡美洛,并成为圆桌骑士的一份子。

    作者说,他之所以将学校比作卡美洛,是因为卡美洛也有一旦失去,就不能再复兴之意。作者至今记得,他高中读过一篇叫《卢塞恩的春天》的散文,卢塞恩是瑞士的著名风景区,他那时边读边想:这么好的地方,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去看看。我读到此处,想起自己看文艺作品时看到一些美好的地方,也会这么想,有一种提前到来的遗憾感。

    来到昭和30年代,也就是1955年到1965年,作者感受到如今的日

  • 4、 中国经济史读后感

    1776年斯密《国富论》意味着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开始,人类的经济生活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从人类起源开始到近代,大概因为一切都与经济有关系,经济和历史总是紧密相连,感觉又学了一次历史一样。

    提到的经典著作,当然是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他坚定地认为,“今日世界人类已觉醒,各国各民族各有一套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佩服他人的”。仔细分析这句话,再去通读先生的《中国经济史》,想来这本重要的著作,从一开始就把思考的疆域限定在中国经济这个自闭的系统里。事实上钱穆先生也说过了,“历史可分为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经济史属专门史,如欲学习中国经济史,最好先能了解经济与历史之知识。”我国是农业大国,书里对所有朝代经济的讲述,毫无例外都着重于农业。回到最开始的疑问,中国的经济路在何方?个人认为,既需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找制度、道德、文化的营养,又需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已充分证明的市场活力。重建生态文明、道德文明、文化文明,过去的30年我们以经济发展为重,但并不是否定了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文明,我们遗落的“仁义礼智信”需捡起,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遗落的“孔孟老庄”需重修,传承华夏文明,我们破坏的环境需重建,还我大好山河。历史是人们寻求正义与真理的过程,显然很难用“好坏”来简单评判。中国共产党的90年风雨历程,正是这样一场不断寻求正义与真理的长征。祖辈们所经历过的每个重大土地、税收、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其实都决定了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当下的每分每秒,每时每刻。中国正在重新崛起为经济大国,而此前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实施一带一路,投资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我们要做的是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保证汇率的稳定,高效地配置我们的资本和技术,为国民换来更多的资源和福利。最后我们希望能建立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国际信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正在稳步发展,在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跃出深潭的东方巨龙也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 5、 《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

    《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

    《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第2页

  • 6、 中国经济史读后感(读后感)

    1776年斯密《国富论》意味着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开始,人类的经济生活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从人类起源开始到近代,大概因为一切都与经济有关系,经济和历史总是紧密相连,感觉又学了一次历史一样。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提到的经典著作,当然是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他坚定地认为,“今日世界人类已觉醒,各国各民族各有一套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佩服他人的”。仔细分析这句话,再去通读先生的《中国经济史》,想来这本重要的著作,从一开始就把思考的疆域限定在中国经济这个自闭的系统里。事实上钱穆先生也说过了,“历史可分为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经济史属专门史,如欲学习中国经济史,最好先能了解经济与历史之知识。”我国是农业大国,书里对所有朝代经济的讲述,毫无例外都着重于农业。回到最开始的疑问,中国的经济路在何方?个人认为,既需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找制度、道德、文化的营养,又需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已充分证明的市场活力。重建生态文明、道德文明、文化文明,过去的30年我们以经济发展为重,但并不是否定了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文明,我们遗落的“仁义礼智信”需捡起,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遗落的“孔孟老庄”需重修,传承华夏文明,我们破坏的环境需重建,还我大好山河。历史是人们寻求正义与真理的过程,显然很难用“好坏”来简单评判。中国共产党的90年风雨历程,正是这样一场不断寻求正义与真理的长征。祖辈们所经历过的每个重大土地、税收、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其实都决定了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当下的每分每秒,每时每刻。中国正在重新崛起为经济大国,而此前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实施一带一路,投资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我们要做的是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保证汇率的稳定,高效地配置我们的资本和技术,为国民换来更多的资源和福利。最后我们希望能建立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国际信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正在稳步发展,在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跃出深潭的东方巨龙也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 7、 《中国经济史》读后感3700字
    《中国经济史》读后感3700字 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经济崛起的30年,也是道德、文化和制度文明被遗落的30年。或许正如卢卡斯所说: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就不会再考虑其他任何问题。作为五千年的东方文明古国,我们希望的是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不仅是30年gdp的昙花一现,试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私有制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独立、平等、民主的西方思想成就了资本主义经济文明的可持续,而中国是否也要效仿西方国家呢?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制度中是否有另一番解释呢? 《中国经济史》这本书探讨了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税收政策。在阅读过程中,我偶有感触,对历代王朝兴衰背后的原因也不断有新的理解。 西周及以前逐渐盛行的井田制度是中国史料记载最早的土地制度,土地属于封建领主所有,庶民被强迫为其劳动,若庶民资不抵债则有沦为奴隶的可能,这与西方庄园的农奴制度十分接近。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称霸,周朝天子名存实亡,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周朝的诸侯分封制度。各诸侯封膏腴之地,即山鼓铸(炼铁),临海煮盐,经济实力远超洛阳周室,却不问周室天子死活,甚至倒戈相向。 战国时期,东方齐国和南方楚国战乱较少,经济日益发达;韩赵魏等中原诸侯国多面受敌日渐微弱,西方秦国地处偏僻之地,因而战国初期天下皆弱秦。然而穷则思变,秦孝公时,商鞅废除井田,实行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解放了庶民,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行郡县制代替诸侯分封制,将权利集中至中央,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流派极盛,对后续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孔孟儒家文化、老庄道家思想及韩非子法家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后续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继续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使得权利集中于中央,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莫非王臣之气象,彻底避免了周朝诸侯割据的再次出现,这是制度的极大变革,后续历朝无不效仿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土地私有制度,因而土地买卖兼并逐渐旺盛,富者成为大地主,原始资本开始积累,贫者沦为佃户,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秦始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极大促进了工商的发展,秦代的冶铁、冶铜、治漆、纺织、造船和建筑业均有一定的发展。秦朝历代多守匈奴骚扰,匈奴游牧,上马为兵,下马为民,来去自如,秦朝定居,盆盆罐罐,机动性不足,因而从成本角度看,秦朝历代修
  • 8、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现在是因为自己的确实不喜欢。所以要我写一篇规范的关于历史的学术论文那实在是太难为我了,因为自己脑子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都没有,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章,就选择了写感想。 在我接受的历史教育历程中,每次一谈到我国的历史,编者们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吹嘘,什么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什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什么伟大的四大发明;什么历朝历代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疆土多么的大,他们的文明影响多么深远……这让我感觉就像一个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或者安慰自己说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一样,令人厌恶。我承认那些丰功伟绩都存在,而确实也存在,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觉得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还不是有那么的多同胞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再说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有5000多年的文明。借用某老师的一番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5000年文明,朝代的更迭,一帮人战胜了另一帮人,然后更换姓氏,开始破坏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植入自己的文明,文明并不是得到了延续而是遭到了毁灭"。到今天只剩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明了,人们仅存的良知和道德被鼓吹是中华5000年文明,试说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也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而胡人,无。"这些足以让我相信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编者们对历史教育如此的不负责任,试问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祖国还是盲目崇拜啊? 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常常居高临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知识的制高点上,用教师爷的态度自说自话地编写着教科书和入门书,我们的教科书和入门书用教条替代了历史,书里面所讲的历史仿佛不再是一个有人有事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在某些怀有政治意图的强迫性架构中被分解填充的东西,几千年的故事被压缩成干巴巴的半打理论和一堆概念。其实,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当一个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教材时,他并不能够感觉到历史的流动,却只能被动地捧着一大堆被"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经济背景"等等分割切开出手的概念,尽管概念作为知识,比较容易背诵、复述和考试,但是
  • 9、 《战后欧洲史》读书笔记2000字

    深阅读与历史叙事的艺术——《战后欧洲史》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

    笔者在本科时代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翘课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原因是内心的浮躁和年轻人永不止息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喜欢获取新体验——当然不是见鬼十法和碟仙笔仙之类的作死式探索,而是集中表现在爱好读杂书,尤其是专业以外的书上。有一段时间甚至对诺查.丹马斯和尼克.勒梅炼金术云云大感兴趣,竟然还做了很详细的笔记,真是诧异当年自己的认真劲儿。然而,到了研究生阶段,读书的范围反而比当年陡然狭窄了许多——专业对一个人的塑造或者限制是全方位的,这也让人既喜且忧。喜的是进入角色比较顺利,也比较彻底,适应了专业要求;忧的是,过于集中关注某一领域也就同时意味着错过了许多其他领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更新,造成对一些问题认识上的停滞乃至过时,这的确是不好的。为“纠偏矫正”,丰富阅读题材和平衡知识结构计,笔者有意补充一点“粗粮”,换换脑子,读一些“非专业”的书,于是便盯上了这本《战后欧洲史》。

    该书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笔者乃至许多像笔者一样,受过国内中学历史教科书教育的人对战后欧洲历史的某些空白。众所周知,国内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世界现代史的叙事以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之始,围绕两次世界大战和大战之间的世界,分成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来分别讲述人类的两种历史,它们是“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二战后,随着冷战的爆发,两个世界的叙事方式彻底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历史也分道扬镳,分别叙述,褒贬明确,如苏联历次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西欧滞涨等。但是,在这些纪事本末体的主题之间,难道就没有其他事件发生吗?换句话说,导致这些重大事件发生发展和产生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呢?显然,看似精确概括了重大史实的“历史主题”难免挂一漏万,缺乏必要的逻辑和细节,它的潜在导向是只要人相信,而不需要人思考,乃至理解。

    本书恰恰在许多历史逻辑和细节上详于论述,娓娓道来,使人身临其境,并发人深思。由于知识结构之不同,一些西方人熟悉的事实却恰恰是东方读者所陌生的,本书的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交代往往发挥了“译者注”一般的功效,弥补了许多笔者此前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缺失,刷新了一些刻板认识并促使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观念。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的许多经典论述和见解也对我们这些非欧洲文化知识

  • 10、 日本小说读后感

    日本小说读后感(一)《我们俩的田村同学》

    首先要提到的是竹宫的《我们俩的田村同学》,共两卷的,内容不再介绍,看过的应该不会忘的。这本书不像几大长篇轻小说那样有着吓人的发行量,没有那几部里面的稀奇古怪的设定,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有的只有发生在平凡世界三位平凡中学生的故事,当然是关于他们感情的故事。刚看书名和开头部分认为这是一拖二的老套后宫小说,但看下去发觉自己错了,男主角田村雪贞的小型后宫根本不存在,两位女主角松泽小卷和相马广香登场时间完全错开(这好像《秒速5厘米》啊),常见的女角之间的冲突与互动更无从谈起,这样一来就只剩男女主角之间的了,也就是我最推崇这部作品的原因,对田村心理独白的出色描写,再加上对两位女角细腻的刻画,构成这段不完整却令人难忘的三角关系。

    在众多我接触到的轻小说之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一些动漫特有的人物设定,不过这部完全没有(请无视高泽兄妹),三位主角都是平凡人,平凡而真实地存在着,主角们给我这种感觉。因为自己曾处身于类似情况,也彷徨过,迷惘过,所以这小说带给我的共鸣不是一般的大。

    总觉得在有很多话要说,说了这些还是词不达意,应该各方面都没能说清楚吧,大概,请各位原谅。

    日本小说读后感(二)《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认识这部作品真的很偶然,是我一次在tl上潜水时(当时在上学,一个月回一次家)看到的有人把这书的第二卷贴出来的,当是时发帖的人说:搞不好下一部动画化的就是它,虽然之后首先放消息要动画化的是《狼与辛香料》,不过这两部作品有一个明显的共通点--女主角大萌。卖萌的轻小说现在遍地都是,《秘密》在当中无疑是成功的,大小姐+御宅族的属性叠加足以萌杀一切雄性生物和部分雌性生物,还有一众颇具萌系杀伤力的女角色,切切底底的男性向作品。

    鬼扯就到这里,只是这些的话我是不会给这么高评价的(注1),跟《我们俩的田村同学》不同,这是很动漫feel的一部小说,无论人设、剧情。主题当然是纯爱,属于裕人和春香的,作者五十岚雄策非常擅长为两位主角营造气氛,小说读下来的感觉就是流畅,看了每个小故事开头结尾就出来八成,不过猜到结尾的我还是会一字2020不漏地看到最后,吸引我的不是跌宕起伏的剧情(也不可能,因为没这回事),而是不经意间沉浸在那二人美好温罄的气氛当中。这就是纯爱的力量啊!(加表情啊!感动)

    轻小说,轻轻松松阅读的小说,《秘密》就是这样的作品,在这里衷心祝贺裕人和春香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3-23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23-06-28

  • 2021-07-21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4-16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2-12-22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1-06-22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2024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