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西洋史读后感 > 地图 > 西洋史读后感,2024西洋史读后感
西洋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西洋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西洋史读后感推荐
西洋史读后感

(共 1354 篇)

  • 1、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读后感_1000字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读后感1000字

    得寸进尺的求知欲。稍微看懂中国史,企图了解世界史。混子的风格的确让历史变得有趣和易于理解很多。但内容太少了,期待后续。 本书笔记: 欧洲史 一,希腊时代 米诺斯(希腊克里特岛上,有牛头人身怪物):克里特文明——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特洛伊战争)——古风时代(雅典、斯巴达),希波战争(雅典斯巴达联合对抗波斯,三场均波斯败。马拉松战役,火烧雅典)——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斯巴达内战)——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波斯、西亚和印度,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亚历山大得疟疾去世,帝国立马被分成亚、欧、非各一块——希腊没落,欧洲重心转到罗马——希腊被征服,欧洲进入罗马时代 二,罗马时代 罗马王政——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元老院”制度——恺撒独裁——屋大维独裁,罗马帝国——戴克里先,帝国分东、西,“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恢复一个皇帝制——罗马帝国正式分裂成西罗马(以意大利为主的欧洲片区)和东罗马(以土耳其为主的亚洲片区,拜占庭)两个国家——东罗马继续存活一千年,西罗马不到一百年即被外邦(日耳曼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死后国家分为法国,意大利,德国)所灭。 三,中世纪 (西罗马灭亡到文艺复兴阶段) 欧洲一分为三——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奥托大帝,德意志)——英法战争,十字军东征——丕平献土:皇帝日耳曼人和教皇西罗马人,号称欧洲的“二统”:一个统治世俗,一个统治精神,相互依赖——文艺复兴——奥斯曼帝国(取代东罗马) 四,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人绕过非洲最南端来到亚洲(香料)——西班牙(哥伦布)绕场一周找到美洲(黄金)——欧洲各国争抢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衰落,英国成欧洲一霸,抢到几乎所有亚洲和北美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欧洲开始发展科学——蒸汽机,工业革命——英国革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美国革命: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独立宣言》,美洲殖民地的英国人革命,建立美国——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拿破仑法国称帝——反法同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打趴拿破仑——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打败奥地利(德意志另一诸侯)、法国,统一德国,成欧洲第一强国,号称第二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与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的较量(意大利后叛变到协约国),萨拉热窝的枪声。

  • 2、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读后感1000字(3)篇

    自春秋时代大规模攘夷战争后,华夏诸国之实力远超周边诸夷,到战国时这种军事优势更大,在历朝历代中,唯有在战国时代外族威胁微不足道,故而此为中国尚武精神最盛之年代。唯尚武故,血性亦得以张扬。春秋战国,重义轻生。此孔夫子所言“任金革死而无厌”也,此墨家之“死不旋踵”也,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也。中国古时之大刺客,莫不出自春秋战国,曰专诸,曰豫让,曰聂政,曰荆轲,你试着在后世诸代找寻,尚有“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者乎?血性张扬,故多复仇之传奇,若赵氏孤儿,若伍子胥鞭尸,若勾践卧薪尝胆,若孙膑身残志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之灭亡,亦未尝不是六国之复仇。及至专制时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思想不得自由,血性不得伸张,国民之精神之一衰矣自春秋时代大规模攘夷战争后,华夏诸国之实力远超周边诸夷,到战国时这种军事优势更大,在历朝历代中,唯有在战国时代外族威胁微不足道,故而此为中国尚武精神最盛之年代。唯尚武故,血性亦得以张扬。春秋战国,重义轻生。此孔夫子所言“任金革死而无厌”也,此墨家之“死不旋踵”也,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也。中国古时之大刺客,莫不出自春秋战国,曰专诸,曰豫让,曰聂政,曰荆轲,你试着在后世诸代找寻,尚有“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者乎?血性张扬,故多复仇之传奇,若赵氏孤儿,若伍子胥鞭尸,若勾践卧薪尝胆,若孙膑身残志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之灭亡,亦未尝不是六国之复仇。及至专制时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思想不得自由,血性不得伸张,国民之精神之一衰矣

    花了不少时间看完这本大书。算是梳理了一遍战国历史,虽然还是不太了了,原因是这段历史太乱,史料也可信度不高,而且支线太多。读此书时常常在想,哪怕是历史洪流不可阻挡,但是从今天往回看,总感觉做点什么可以拖延一下秦并六国,甚至出现某个大英雄大帅才,说不定可以直接合纵六国灭了秦国,不必等到秦统一中国十五年后才实现。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偏偏让秦灭六国,让秦达到高峰,然后马上,六国复国,秦国覆灭。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话题太大,不是我这种水平可以解释。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高级一点的政体吃掉低级的政体吧。秦偏处西边,文化低下,由于这个原因,领导人反而虚心受教,可以接纳人材。也是由于人材的匮乏,导致对人材求贤若渴,给人材以用武之地,商鞅张仪范雎等等的大才之人为秦所用。最终秦灭六国达至顶峰。然后不免败落于争

  • 3、 西洋镜读后感1000字

    《西洋镜》一书由赵省伟所著,这是一本讲述了关于搜集我国遗失在他国的瑰宝文物,同时也是一个全新角度看李鸿章的著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西洋镜读后感10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总督总是有神逻辑。比如,今天就读到他关于清朝人优越于其他民族的论述(p.413)。

    就文化而言,英国人比一些欧洲人要优越,比一些要低劣,但是他们无法与清朝相媲美。很多事情上都显示了这一点。在清朝,几乎每个高级学生都被教导要读英文原著,了解英国历史以及伟大的英国人物。英文书籍在清朝也有出版。但除非是为了商业或者外表用途,根本没有英国人学习汉语,英国学生甚至没有想过清朝的经典值得学习

    老头觉得西方人对清朝的了解非常有限,而西方人又自负,不屑于了解世界文明之首的清国。仿佛清国的青年却都是有着世界眼光的,自然是比西方人要高明。而西方人不屑于了解清国,就是丧失了了解天朝上国的机会。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仿佛是乞丐错过了一个亿的节奏!

    老头自信得有些可爱。如孩童一般,从结论出发,完全忽视了过程中严密的论证。值得一笑。而且,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也有可能没有人跟他纠正的缘故,他就一直这么自信于我中华的地大物博、天朝上国。

    对了,老头以北洋大臣的身份与外国打交道,实际上是清朝的外交部长。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北洋大臣、南洋大臣就是外交部长,或者说,是部级干部。看了《西洋镜》才知道,原来,北洋大臣是地方官职。因为清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中央政府自然不能跟地位第一级的蛮夷之国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直接进行沟通。于是,北洋大臣之职,便以地方官员的身份,行使中央的外交之权力。

    所以,你看,习惯了天朝上国的思维,即便是掩耳盗铃,也要有一套自己的行为体系,以维持没落帝国最后的尊严。

    有时思维定式就是这么可笑!却同时又是可怕、可悲。

    我又想起了庚子年间,梁启超曾经去广州找李鸿章,与他探讨可行的三策。梁启超说上策就是李鸿章在广州做总统,这是改良派、保皇派、革命派一致同意的意见。如此,中国便进入一个开天辟地的新纪元。而李鸿章却说:一代人就应该干一代人该干的事情。是的,他老了,没有开天辟地的气魄!或许,更应该说他无法放弃忠臣的桎梏。或许是习惯了吧!习惯了皇帝的存在,习惯了忠孝节义,习惯了颤颤巍巍地跪在地上高呼万岁。然而,老头终究有过人的学识与才干,即便这些学识与才干用来与洋人谈判辛丑条约。

    与其说只

  • 4、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000字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000字

    echo

    这本书确实很好读,一个下午就可以通读一遍。

    但是,如果想真正的理解它,还是需要多读几遍,花一些时间去整合。

    它讲了欧洲崛起的故事,讲希腊的智慧学识,日耳曼的野蛮好战,还有基督教的道德戒律,在漫长的岁月中,博弈、融合。

    最终,古典战胜了愚昧,而科学又战胜了古典。

    日耳曼民族和维京人的野蛮曾经践踏整个欧洲,但在治国中又拥抱了罗马的大地主和基督教所代表的民主与共和。

    教会用被包装过的希腊智慧统治人民的头脑达千年之久,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崛起,天主教会不仅对新教提出的质疑无能为力,更是全面败给了科学、理性与浪漫代表的人本主义。

    欧洲,欧洲人,在这一波波的迭代之中,慢慢的摆脱蒙昧,拥抱科学,拥抱理性,拥抱民主,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了今日的欧洲。

    书中最为触动我的,是传承与分权。

    武力和学识一直在争斗,罗马人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却传承了希腊的智慧学识。

    野蛮好战的日耳曼人用武力征服了养尊处优的罗马人,又传承教会与罗马大地主的学识来治国。

    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征服西班牙,也传承了来自希腊的经典文化。

    还有基督教会漫长的历史,从被罗马帝国打压,到获得认可,成为国教,然后发展出自己的教会王国;在罗马灭亡之后,教会承担了传承文化和学识的任务,却也同时出于私心,扭曲的解读希腊经典和圣经;你可以永远骗一些人,也可以短暂的骗所有人,却不可能永远骗所有人。最终,基督教派在质疑声中分裂,而理性、科学、人本主义的兴起,让基督教终于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了它本该成为的东西----世俗中的灵魂安慰剂。

    欧洲的,如同作者所说,还因为分权,"不是所有东西都属于国王",国王和贵族的博弈让他们必须依赖市镇中的商贾、贸易人士与金融家,国王从来没拥有过绝对的权利,君权的薄弱让市镇的经济得以自由发展,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催生出璀璨的文明、逐步完善的民主制度,自由、民主、多元的欧洲就成为了科学创新的温床。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人,即使是强大如凯撒大帝那样的人,也不过是惊鸿一瞥。

    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人民和中国一样,大多是终身也未曾离开过自己耕种的土地。

    在民智未开,蒙昧的年代,大众的气息是那样的微弱。

    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分外的珍惜个体价值吧。因为跟外界的竞争,人类已经全面获胜,我们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资源的匮乏,战胜了环境的恶劣,战胜了贫穷,战胜了无知。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

  • 5、 课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前不久我们学了《郑和下西洋》这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明朝时期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因为他知识渊博,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而且他刻苦勤奋,精通航海造船,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所以深得皇上的赏识。被明朝皇帝派遣出使西洋。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船队里有62艘大船足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仿佛是62座水上的小岛,十分的宏伟壮观,船上的仪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古代勤劳人民的智慧结晶。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要早87年,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会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那是代表明朝皇帝想和各国友好交往。船队里还带了许多我国的土特产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用它们去换取外国的香料、珊瑚等。郑和的出使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有好往来。

    在航行途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风浪就像脱缰的野马,仿佛要把船只撞翻;凶恶的海盗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船队,一心要把船上的宝物全部抢光。可是有勇有谋、机智聪明的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他那百折不饶、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郑和是航海事业上的一颗明珠。也是航事业上的一块里程碑,郑和更是一位懂得如何“阅读海洋的人”。

  • 6、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前不久我们学了《郑和下西洋》这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明朝时期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因为他知识渊博,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而且他刻苦勤奋,精通航海造船,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所以深得皇上的赏识。被明朝皇帝派遣出使西洋。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船队里有62艘大船足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仿佛是62座水上的小岛,十分的宏伟壮观,船上的仪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古代勤劳人民的智慧结晶。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要早87年,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会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那是代表明朝皇帝想和各国友好交往。船队里还带了许多我国的土特产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用它们去换取外国的香料、珊瑚等。郑和的出使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有好往来。

    在航行途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风浪就像脱缰的野马,仿佛要把船只撞翻;凶恶的海盗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船队,一心要把船上的宝物全部抢光。可是有勇有谋、机智聪明的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他那百折不饶、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郑和是航海事业上的一颗明珠。也是航事业上的一块里程碑,郑和更是一位懂得如何“阅读海洋的人”。

  • 7、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500字2024

    前不久我们学了《郑和下西洋》这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明朝时期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因为他知识渊博,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而且他刻苦勤奋,精通航海造船,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所以深得皇上的赏识。被明朝皇帝派遣出使西洋。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船队里有62艘大船足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仿佛是62座水上的小岛,十分的宏伟壮观,船上的仪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古代勤劳人民的智慧结晶。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要早87年,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会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那是代表明朝皇帝想和各国友好交往。船队里还带了许多我国的土特产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用它们去换取外国的香料、珊瑚等。郑和的出使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有好往来。

    在航行途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风浪就像脱缰的野马,仿佛要把船只撞翻;凶恶的海盗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船队,一心要把船上的宝物全部抢光。可是有勇有谋、机智聪明的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他那百折不饶、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郑和是航海事业上的一颗明珠。也是航事业上的一块里程碑,郑和更是一位懂得如何“阅读海洋的人”。

  • 8、 《美术史十议》读后感1000字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巫鸿的《美术史十议》,之前在网上听了巫鸿在港大的讲座,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我发现所有做史论研究的老师都很温柔啊,最近听孔令伟老师的课也是,讲山水画的时候好像他就在画里一样。

    《美术史十议》顾名思义也就是讨论美术史的十个问题,第一个是讨论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史。还有美术史研究方向的转化,即有了摄影这一技术转译以后,从本质上开始改变了美术史的运作。比如说,美术史的教授与讨论以语言为基础到以视觉为基础成为知识的主导。在研究方面,也让一些更有意义的细节出现。其实这就是从在复杂的空间里的三维到视觉平面的二维转变。这种看似方便的转变或者说是进步其实是有他危险的一面,比如说,这种转变会使研究人员忽视原来空间对艺术品造成的影响,会使研究者钻入细节中无法自拔。

    还有美术史家和美术馆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对立,到最后的融合。二十世纪新派的美术史家以否定美术馆的研究方法来达到否定传统史学的目的,他们追求的是一个更加纯粹更加独立的美术史学科,不愿意增强其实用性。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出现了很多很大型的美术馆,巨型展览时代的到来,通过调查,这些耗资巨大的美术馆受众的群体绝大部分还是处于中上层阶级,平民或者说下层阶级甚少走进去观看。其实和今天我们的状态很像,连专业的学生都很少走进美术馆,更不用说每天忙碌的大众,这也是最近庞院长示范裸模写生会上热搜的原因吧!

    学习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历史物质性,什么是历史物质性呢?就是一件艺术品形态并不自动地显现于该艺术品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地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比如说郭熙《早春图》原来就是北宋宫殿中的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后来被邓椿之父请求宋徽宗赏赐给他这些旧画拿回家收藏,不然《早春图》说不定就要永远在徽宗的仓库中保存了。 所以这幅画最初的状态是建筑画,后边被邓椿之父收藏,它的功能以及观看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这就是画的历史物质性。

    巫还讲到一个问题,就是墓葬艺术,在墓葬艺术中我们往往关注的就是出土多少文物,而忽略了墓葬中的礼仪礼制,空间关系和视觉环境。书中大多都是讨论我们应该重构美术史,更新研究方法,寻找不同的研究方向。

    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线性的,形式分析,结构关联,还有瓦尔堡学派的图像研究。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应该轻易的相信也不应该轻易的否定。不要急着站队和盲从,是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的。应该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下去自主的判断是否认同,

  • 9、 《西洋史》读后感

    读陈衡哲的《西洋史》已近尾声,感觉她的上古史和中古史写的比近代史部分精彩,也许是离的越远,看得越清楚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对近代史的史实了解较多,缺少了新鲜感的缘故。

    总之,还是一部杰作,对于整个欧洲史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清晰的再认识,从古巴比伦到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列国兴起,法国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各个大事件的意义,之间的联系,继承关系,都讲得非常精彩,逻辑严密。

    这部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女性视角,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文化成果由衷的赞叹,表露无疑。文字也带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女性色彩,爱憎分明,激情洋溢,同时又不失史家的客观,公正,真是一本不多见的好书!

  • 10、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郑和下西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国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这是很重要的贡献。

    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就像大河与小河,只要大河有水,小河才不会干涸。只有国家强大,个人才能施展才华;只有国家富足,个人才会有尊严。

    正是由于明朝的富足强大,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所以国富民强是每个国家的基本目标。我们只有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国家建设的美丽和富强。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1-16

  • 2021-05-07

  • 2023-01-1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9

西洋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西洋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西洋史读后感、2024西洋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