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2024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推荐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

(共 2715 篇)

  • 1、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

    初读《喧哗与骚动》,感觉很陌生,甚至有些吃力,故事竟然可以这样组织的。

    后来才知道这种写法叫做意识流。

    总体感觉好混乱,好糊涂啊,完全没有章法,各种片断,好像都莫名其妙的交织在一起。

    如果没有译者大量的注解,完全看地不知所云,但说实话,即使看了下面的注解,还是不太清楚福克纳到底在这本书中要表达什么思想。

    我想,也许正如这题目的来源莎士比亚里的《麦克白》里说的那句话,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没有任何意义。

    这本说,也是痴人福克纳的梦靥呓语,没有什么意义吧。

    我人生没意义,你还得活下去;读完一本书,即使没什么想法,也还得写读后感。

    同一部小说,有人对作者的艺术技法条分缕析;有人从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祖宗八代解构故事诞生的必然因素;有人像杜撰明星八卦一样猜测人物的原型及可能的含沙射影;还有人拿它与别的小说做一番可有可无的比较。

    这几者,当属于职业评论家之流。

    而我读小说,仅限于故事本身和语言文字。

    如同欣赏美人,不宜用手持手术刀的医生的眼光;欣赏美景,不宜用科学家解释眼睛成像的方法。

    那我就把自己从开始到结束,谈谈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描写了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

    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

    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

    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外孙勒斯特了。

    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于1912年病逝。

    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

    他整天醉醺醺,唠唠叨叨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

    她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

    她时时不忘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以致她仅仅成了一种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为母亲和妻子应有的温情,家中没有一个人能从她那里得到爱与温暖。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

    家族的衰落和家庭中的颓败、冷漠气氛,使她从一个南方淑女变成了轻佻放荡的女人。

    凯蒂的沦落给他家庭,给她的三兄弟造成里毁灭性的影响。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2】

    喧哗与骚动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班吉的角度来写的,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他是个先天性白痴。

    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岁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

    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

  • 2、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550字

    福克纳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喜欢的作家,单单是对于时间线的解构已经险些让初读者崩溃;也不是所有人喜欢用非理性的叙述手法去描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本身。加之在意识飘荡的过程中,作者喜好将所有的标点抹去,或是将处在思维间断点的两句话拼凑在一起,长句复合句充斥在文本中,尽管结构精巧,用词精妙,却无法抓住部分读者的心。但是我仍想推荐福克纳的这本《喧哗与骚动》,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流动在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之上的美感,更多的了解到那个文学上著名的虚构地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世界。

    意识流流并非流派,而是stream,在文学上指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

    有两大特征:

    一、时空和记忆场景切换的频繁与无序;

    二、所有流程都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触动。

    线性与非线性简单来说,数学上一次函数是线性的,其余的都称得上非线性的;而叙事的线性与非线性则看是否打乱了故事原有的时间顺序,形成一种非直线性的时间轴。

    坦言说没有读懂《喧哗与骚动》。想要写这篇半读后感半安利的初衷是想要尝试表达对意识流由衷的赞美:它强调破坏线性,放弃解释某个事件突然出现的原因,注重偶然性和非理性的个人体验一一是的,意识流本身便就带着非理性的倾向,将过去反复跳跃穿插在在现在的时间线上中,克服自然构建的绝对的线性时间概念,而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时间法则。每一个局部都是杂乱无章的碎片,而拼成后整体却成了华丽的画卷。

    这让我想起了卡尔维诺所说的,支撑桥梁的并非这块或者那块石头,而是由石块形成的桥拱支撑的;但是脱离了石头桥拱便不复存在。碎片感在第一个主时间篇章上显得尤为强烈;这是由于第一部分是以康普生家族的小儿子班吉明,一个年满33岁,却只有3岁智商的已去势之人为主视角讲述的。在初读时,很容易迷失在这座时间“迷宫”里。一座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小屋,炉壁里闪烁着的火光,班吉明姐姐caddy身上散发出的雨后树叶的清香,就能让时间线不断的在1898年到1928年之间随着班吉明所闻所见所想而发生着频繁的跳跃。上一句还在1928年的高尔夫球场上,下一句便已经来到1898年班吉明外婆去世的夜晚,而在读者还未反应过来时,时间线又逃回了原来的时间点或是下一个未知的时间线上去。第一遍读时,最好别去阅读译者出于好意所写的几百个注释,那样极度败坏阅读体验,而缕清时间线和各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事件,反而也是极具趣味的。

    说第一篇章以班吉明的视角来写是相当

  • 3、 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有感作文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之作,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代表作,作家倾注了许多心血,也是他最钟情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有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有感作文

    福克纳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喜欢的作家,单单是对于时间线的解构已经险些让初读者崩溃;也不是所有人喜欢用非理性的叙述手法去描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本身。加之在意识飘荡的过程中,作者喜好将所有的标点抹去,或是将处在思维间断点的两句话拼凑在一起,长句复合句充斥在文本中,尽管结构精巧,用词精妙,却无法抓住部分读者的心。但是我仍想推荐福克纳的这本《喧哗与骚动》,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流动在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之上的美感,更多的了解到那个文学上著名的虚构地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世界。

    意识流流并非流派,而是stream,在文学上指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

    有两大特征:

    一、时空和记忆场景切换的频繁与无序;

    二、所有流程都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触动。

    线性与非线性简单来说,数学上一次函数是线性的,其余的都称得上非线性的;而叙事的线性与非线性则看是否打乱了故事原有的时间顺序,形成一种非直线性的时间轴。

    坦言说没有读懂《喧哗与骚动》。想要写这篇半读后感半安利的初衷是想要尝试表达对意识流由衷的赞美:它强调破坏线性,放弃解释某个事件突然出现的原因,注重偶然性和非理性的个人体验一一是的,意识流本身便就带着非理性的倾向,将过去反复跳跃穿插在在现在的时间线上中,克服自然构建的绝对的线性时间概念,而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时间法则。每一个局部都是杂乱无章的碎片,而拼成后整体却成了华丽的画卷。

    这让我想起了卡尔维诺所说的,支撑桥梁的并非这块或者那块石头,而是由石块形成的桥拱支撑的;但是脱离了石头桥拱便不复存在。碎片感在第一个主时间篇章上显得尤为强烈;这是由于第一部分是以康普生家族的小儿子班吉明,一个年满33岁,却只有3岁智商的已去势之人为主视角讲述的。在初读时,很容易迷失在这座时间迷宫里。一座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小屋,炉壁里闪烁着的火光,班吉明姐姐caddy身上散发出的雨后树叶的清香,就能让时间线不断的在1898年到1928年之间随着班吉明所闻所见所想而发生着频繁的跳跃。上一句还在1928年的高尔夫球场上,下一句便已经来到1898年班吉明外婆去世的夜晚,而在读者还未反应过来时,

  • 4、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400字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之作,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代表作,作家倾注了许多心血,也是他最钟情的作品。小说书名取自于莎士比亚《麦克白》的第五幕第五场,在这一场中,主人公有一大段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麦克自在梦想破灭、家破人亡时所流露出的绝望、虚无的情绪,与处于没落、解体中的美国南方子弟的心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人生如演戏,世界是荒漠的创作思想。 《喧哗与骚动》通过对康普生家庭成员的遭遇变故和日趋颓唐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庄园主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和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覆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进行了批驳。《喧哗与骚动》的创作以美国南方大地为根基,表现了南方新旧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最富有光彩的部分是对人物内心的体验与描摹,揭示出身处困境的人的痛苦与不安、将对南方历史的追溯、反思与人物的失落、沉沦、挣扎一一融人作品之中,使作品多义朦胧、内涵深远。(本文选自)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是福克纳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有评论家指出:他是人的内心活动的挖掘者和表现者,他虽然也描绘了一些社会状况和人物的外在行动,但是他最擅长并成为自己艺术特色的还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许多情况下,他是通过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塑造人物与表现时代的。人的内心世界是神秘莫测、瞬息万变的,《喧哗与骚动》在表现这方面内容时显示出了高超的技巧。在前三章里,作者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展示人的感受、情绪、联想等种种意识流动的痕迹,尤其是对人物的异化人性、病态心理、扭曲性格予以了充分的展示。班吉的基于精神疾患产生的混沌、错乱的痴呆型意识流,精神濒临崩溃的昆丁自杀前产生的理性色彩与绝望情绪交织的情意型意识流,满怀功利心的杰生冷静又偏执的理性意识流以立体交叉的复合方式呈现出来,多层次、多角度的意识彼此映衬、相互交融,形成了从直觉虚幻到理性明晰的全方位意识形态,使作品具备了无穷的张力。 福克纳是一个善于运用神话原型的作家,他总是试图在集希腊一罗马,希伯来一基督教因素之大成的人类神话和现代历史之间建立一种普性的关系。《喧哗与骚动》是他运用神话的一个范例。他以基督受
  • 5、 骚动之秋读后感

    【篇一:骚动之秋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又一部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刘玉民写的《骚动之秋》。时间过的真快,进入网络时代的我有幸读到了《骚动之秋》这样一部反映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的长篇小说,不免为作品中几个重要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在内心激起了一些骚动。

    每个人心中对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不过有一条标准要求作品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实,创造生动感人的形象。它是评价一部作品的基本原则。

    我始终认为,生活的真实与生动感人的形象是一个整体。过去常讲,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但是这个真实,既是生活的真实,也是形象的真实,没有真实感人的形象,也就不可能表现生活的真实。凡是伟大,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的,无非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典型形象。《骚动之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并由此展开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性格的特征,深深吸引住了我,让我去探索这些人物的心灵,去认识,理解了他们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去从他们的遭遇和命运中思考许多问题,并获得种种启示。

    《骚动之秋》,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变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纸的社会舆论的宣传,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见解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和远见,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他在管理方法上确实是严格要求,然而又不免独断专横,甚至大骂工人;他既懂得要获得领导的支持,却又不免由此去观察,掌握领导者种种心理,甚至庸俗地迎合领导的趣味;而不合他意愿的人,即使是自己的父亲,儿子也难免产生嫉妒和懊恨,甚至不惜对儿子的事业加以阻挠和破坏

    因此,岳鹏程这个人物难免如作者借他儿子羸官之口,说他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农民英雄:他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可又常常不自觉地搞起那一套,而且认定是最正确,最先进的。尽管岳鹏程自己讲了,社会现实哪儿都有悲剧色彩,但真正的悲剧却在于岳鹏程根本不能理解,他在历史长河淤积的泥沙中改革创业,即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难免限于封建的种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方法

  • 6、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范文精选

    我们在学习中,读完书或文章,都可以去尝试写一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触动。不禁用文字把这份触动留存,从什么角度写作品最好嗯?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喧哗与骚动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范文(篇1)

    一本小小的三百页的书,却让我读了两个月,若没有读到这本书,不会体会到一部故事,能写的这样酣畅淋漓。

    所幸这本书作者是福克纳,如非这位享誉文坛的大师的作品,谁会耐下性子来,读这样一本“对读者充满恶意”的书呢,福克纳无所不在的意识流,随心所欲或是精心布置的场景切换,意识切换。就注定了这本书不是读一遍,读两遍,甚至是读三遍能读出味道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意识流,整篇整篇的没有标点,语句有时没有任何语法可言却在我读过之后对福克纳产生了真正的敬佩,这种敬佩,是对一个真正的作家的敬佩,如果真要我拿出某个人与他作比较的话,strickland或许是最为贴切的了吧,毛姆笔下的strickland仿佛就是为福克纳定身而作,为了艺术,为了创造而拼尽精力,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他们这类人就像是不断爬涉的香客,寻找着或许根本不存在的庙宇。而福克纳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而这庙宇或许就是文学的殿堂了吧。

    现在的大部分小说,文章,都是为了迎合读者而作,取一些浮夸的名字,加入荒诞无聊的情节。诚然这种文章能满足某些人的精神需求,但是这个时代还是需要一些为了创造而创造的作家。

    扯回小说吧,初读这本书,在班吉部分遇到了无比的困难,好像文章前言不搭后语,读的时候十分恼火,这个部分仅仅86页我就读了一个多星期超过7小时的时间,读了好几遍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而当我花完两个月的时间彻底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每个部分,每个细节,每个意识流的切换,都是如此精致无暇。简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之前我所欣赏的作品,是心灵的传达的作品,不是所谓的作者意识形态的传达,而是作品中没一个人物,他们的思想,灵魂与作者的交流,而这本《喧哗与骚动》简直就是把这条路走到了前所未及的境界,福克纳带领读者走进一个40岁但是智力只有7岁的智障班吉的心灵,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精神崩溃,行将自杀的哈弗学生昆丁的心灵,走进的一个更加典型的财鬼杰生的心灵。福克纳在这本书中将美国的困境,美国人心灵的弱点暴露的一览无余,仿佛撕开他们的心脏让读者来看看是什么麽样。而这种统领全

  • 7、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8篇

    读书帮助我们成长。阅读作品,我们会对作品有一定自己的认知,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关于写作品读后感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以下由读后感大全收集整理的《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篇1

    喧哗与骚动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班吉的角度来写的,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他是个先天性白痴。

    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岁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

    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都一起涌现在他的脑海里。

    所以,在他的叙事当中,常常是混乱的,叙事到一件事的时候,又会因为当中的一些事物,联想起另一件事。

    如果没有译者的注解,我还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事。

    但我还好奇,译者又是怎么知道班吉讲的就是那件事,我即使联系上下文也看不出。

    看来,我的智力水平真的是很低啊。

    但通过班吉的讲叙,我还是可以了解到,班吉对姐姐凯蒂有很深的.感情。

    第二部分是从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的角度来叙事的。

    他是一个哈佛高材生,但他能上哈佛是因为家里买了一块很大的地的缘故,也就是说,他能进哈佛,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而是金钱。

    刚开始看这部分的时候,还有点纳闷,昆丁虽没有高智商,但他的脑子应该比班吉好很多吧。

    为什么他的讲叙也这么不正常吗?后来,看了一些评论,知道昆丁在讲这段的时候,精神也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因为他在考虑自杀的事情。

    想想也对,一个要自杀的人,他的精神也正常不到哪里去。

    从他的讲叙中,我发现昆丁其实很善良,他给一个吉普赛女孩食物吃,又送她回家。

    后来虽然被她家人误以为是昆丁要拐卖这个小女孩,但他也没有为他的这些善行辩解几句。

    他也非常的爱他的妹妹,凯蒂失身后,他也要决定跟她的男人决斗。

    虽然他跟那个男人最终没有决斗,但他因为由于对那个男人因对凯蒂的侮辱的愤恨而产生的勇气,还是很容易看出他对凯蒂非常的在乎。

    但我不明白,他在乎凯蒂的到底是她本身呢?还是她的贞洁?如果真的爱凯蒂,应该在凯蒂失身后,更加的关心、安慰她。

    而不是选择自杀,在地狱里与她相遇。

    也许,这就是一个要选择自杀的人的逻辑吧,看完这本书后,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一些意思,但还是有点庆幸:我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我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正常人的逻辑要明白晓得一个非正常人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写到这里,我又有点疑问,那些“疯子”的思维,有

  • 8、 读后感骚动之秋1000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想必大家最近都深深沉浸于作品一书,我们可以撰写出读后感,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分享出去。那么你知道读后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吗?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读后感骚动之秋”,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后感骚动之秋 篇1

    非借不能读也!十月末就把这本书拿回来了,一拖再拖,罚金就交了几块钱了,实在不能不能再拖了,这两天抓紧时间硬着头皮看完的。这么说好像对作者不太公平!!在图书馆拿书就是有这个好处,总是要读的,前几天一冲动买了几本书,束之高阁了,废话说的太多了。

    终于拜读了刘玉民的《骚动之秋》。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正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初期阶段,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大的转型时期,我也很荣幸能够亲历这段历史。人们刚刚从沉睡中刚刚苏醒,面对这样一场改革风暴,不知如何是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了一批时代的英雄,这就是我们的主人翁岳鹏程和岳羸官父子。父子俩因为在改革中的一些分歧产生了矛盾致使分道扬镳。故事主要表现岳鹏程作为大改革家,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其上有老革命的父亲,代表了保守人物,下有儿子岳羸官,代表了新一代的正值的年轻人,也就是在他的身上,使读者感受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感情方面有爱他的妻子,又有和他感情纠葛的秋铃,使其深陷其中。面对着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主人公岳鹏程使出浑身解数面对这周围各式各样的人物,每个面孔和人物的内心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一部好的作品大多出在大的历史背景情况下,这时候人物所代表的方面比较多,内心的波动变化也比较大。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很多人代表了很多的阶层,交织在一起,似乎把那段时期的农村改革所经历的事情统统体现出来了。此书创作于1983年,我觉得能在那个时间把改革开放写的如此贴切真实,可见笔者是很有生活和远见的,时至今日看此书并没有陈旧感觉。

    作品的结尾并没有交代的特别清晰。当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是很期待结局的,看到这个结局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比较赞成作者的这个交代方式。实际每个人物的结局并不重要,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向前滚动,时代造就了这群拓荒的英雄,他们改变了中国的未来,这就足够了。

    读后感骚动之秋 篇2

    这是一部放映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marysue(玛丽苏)。主人公岳鹏程似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事业爱情双

  • 9、 与爱同行_《与爱同行》读后感1000字

    与爱同行_《与爱同行》读后感1000字篇一

    刚上高三,《与爱同行》这本书就跟平时的书籍一样被发了下来。我本来以为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平时看看就行,翻了几页后,里面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继续看了下去。当我看完它时,才真正感慨爱原来无处不在,爱原来一直陪伴着我。

    这本书里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无欺,每一个主人公都是满怀着爱,去帮助、去报答、去关心,这些爱是无尽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这些爱值得我们所敬仰。

    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爱只是昙花一现,有的爱可能是一生一世,有的爱只是默默;有的爱可能是清晰可见;有的爱只是虚渺,有的爱可能是大无边的......

    有些爱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从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还有不同的社会,但一方有难,另一方就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无需理由的。

    是理解,是包容,是接纳,因为有爱,你愿意去理解包容他,你愿意去关心他,你愿意去帮助他改变得更好。

    爱的方式多样,那就要看我们如何去传递。被爱的人如春,有爱的人如夏。

    有一次,我乘公交车回家,车上有很多人,很挤,但我却抢到了一个坐位(我心里暗自高兴着)。我拿出mp3,听着音乐,好像周围什么事都与我无关。忽然,一个急刹车,车子狠狠地抖动了一下,使我的脑袋撞到了前一个车背上,这才使我注意到在我旁边站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刚才那个急刹车使她差一点滑倒,我的心中产生一个念头:把这个位子让给这位妇女。但是,这车上这么挤,站着可不是很难受吗?忽然又一个急刹车,这位阿姨抱着孩子扑在我身上。我毅然决定了,摘下mp3,站起身来,对那位阿姨说:阿姨,您到我这儿来坐吧。阿姨高兴的答谢着,脸上溢出了幸福的表情。而我呢,虽然站着很不舒服,拉着扶手,手很软,但是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久久没能平息。

    也许许多人都这样认为,自己帮助别人,自己就会付出代价,但是你何曾想过付出的代价虽然有一丝丝苦味,而收获的滋味比蜜糖还要甜呢?

    可能大家都听说了从普通人成为英雄的人物文花枝。她是湖南省湘潭新天地旅社的一名导游。2005年8月28日下午,陕西省洛川县境内210国道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正前往延安的旅游车与一辆超速改道的货车迎面相撞,导致6人死亡,22人受伤,其中15人重伤,现场惨不忍睹!文花枝听到了大家的呻吟声,就不顾一切地安慰大家:大家一定要坚持,等待救援,要活着出去!当文花枝拼命地安慰他们时,却不

  • 10、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1000字

    工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敬业与乐业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1000字【一】

    读了《敬业与乐业》之后由感而出,古人说的好: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是说人生有业之必要,如果没有业,哪有可敬和可乐之说,文中还引用了孙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整天吃得很饱,但却不肯动脑去做事;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维有对这样的懒人摇头叹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有药可医,维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这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一个人有了职业,不但可以给社会做点奉献、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一个长期没有工作的懒人,没有收入,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也有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整天提心吊胆,肯定不会有快乐,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现今的社会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单位对职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找一份工作很难,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更难。当你选择了某种职业的时候,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份工作呢?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只要是正当的行业,不要去在乎某种职业,职位的高低,即然选择了,就要靠自己的才能去劳作,尽心尽责,做个最优秀的工作者。

    敬业,什么是敬业呢?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鹜,便是敬。有部份职位不高的人员认为,我的工作又不是什么好工作,工资低,又没什么前途,做一天算一天就是啦!有什么可敬的,其实,是工作都可敬,就像我之前的单位,虽然公司不大,只有十来个人,但是大家都很用心的工作,正常上班七个小时,但如果自己觉得今天的任务很难完成的话,在休息的时间段也继续的工作,工作虽然幸苦,但想到每天的成果都很开心,所以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专心致志的去做好每件事,不要图一时的轻松、愉快,最后一事无成;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最捧呢?惟一的秘决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乐业,做工好苦这句叹言,我相信出来做工的人都曾说过,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了吗?翻过来讲,倘若去赌钱、去喝酒,还不是一样要淘神费力,难道不苦吗?须知苦乐全在主观和客上,人的一生里从出生到死去,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和忠诚的心去完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1-05-22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2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1-16

  • 2022-11-1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9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2024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范文,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