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2024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推荐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

(共 7875 篇)

  • 1、 国家与市场读后感600字(3)篇
    国家与市场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国家与市场》是这套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中唯一一本跟经济相关的。经济好像是个横亘在文理之间 的交叉学科:一方面长期和哲学纠结不清(老妈作为七十年代大学生学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另一方面又以数学模型为工具。上大学时和隔壁宿舍经院的同学相熟,一起上自习时发现化学系的理 科生们居然学高数c(我校生化医农方向都是学数c,这在高校里据说也很鲜见的)而经院的文科生们却 对着高数b的课本眉头紧皱,大家对此普遍是槽点满满。刚读到这本书时回家跟老妈讨论,尽管认为当代中国经济模型是基于西方理论基础,马政经的许多论点在如今有些过于简约宽泛,但她对现今若干经济 学家们殊无敬意,据她看来,这些人的观点只在一定情况下从某种立场看去才正确,常常闹出察秋毫之 末不见舆薪,只见树木完全看不见森林的笑话,不过我想这也是面对复杂经济现象在所难免的。

        这本书一共选取了13篇访谈,其中2篇主谈农民税负和农村土地问题,这说明农业始终是涉及国家根 基的基本问题;2篇谈国际经济形势,反映出如今的中国已是东亚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讨论未来经济路 线: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杠杆,占去了4篇的篇幅;剩余5篇则讨论了当今社会最突出的社会表象-收入分配 问题。

        曹锦清是77级高考大学生,有着那时代学者固有的审慎凝重。访谈中,他竭力强调着中国三农问题有复 杂性:具有政治学(村民自治)、法学(司法下乡)、农业经济学(承包制度)、社会学等许多方面; 有重要性:虽然中国从产业结构税收结构来说是工业国家,但从从业结构上来说,仍然是农业社会,解 决中国问题,仍然绕不开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更有着紧迫性:八二宪法确立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大大 影响了其后三十年农村建设,这种制度虽然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但同时带来了公共品供给萎缩,土地存在继承性, 朝着私有化的方向缓慢迈进(十九大再次确立了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意味着这 种中间状态价继续持续)。2004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取消农业税,标志工业开始反哺农业,随之而来出 现了农业县地方财政吃紧。。。种种现象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华中科大的贺雪峰教授同样站在保守立 场上:虽然大体上赞同农村土地流转,但他竭力反对资本介入造成的土地不可逆流转。他认为目前农民工年轻外出打工-年老回乡养老的模式成功地避免了中国形成印度南美式的城市贫民窟,保障了农民生

  • 2、 《以学术为志业》读后感2000字

    学术之原义

    今日所言学术,其实是个译自西方的概念,而在西方语境中,平常所说的学术实乃现代的产物。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专业分化的加剧,一批在大学或学院里专门从事研究与教学的人,被称为学者,又可谓学院知识分子。在此意义上,学者只不过是以学术为职业的人,甚或靠学术生存的人,搞学术并无特别的精神意义。

    但若往文明源头追溯,学院(academy)一词源自拉丁语academia,后者则源自一个希腊地名akademeia,它位于雅典城邦近郊,即著名的柏拉图学园之所在。哲学作为爱智之学,是对真理与智慧的探求,当为学术原本之义。在现代,学术作为职业,仍与别的职业有别,正是因为学术工作具有高度的精神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对象或内容而言,一是就学者自身而言。

    如果对学术没有真正的热爱,套用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如果不能把学术当作志业,具有相当程度的献身精神,那么学者在自己耕作的领地,将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这样的学者,大概只是把学术当作谋生的手段,若是可能,自然也愿意放弃学术,选择别的能带来更大实际利益的职业。而真正值得一个人全身心去投入的学术,当然不只是生存手段,在根本上,它只能是源初意义上自身即为目的的学术,亦即作为探求真知之精神活动的学术。从事这样的学术工作,只是出于学者自身的需要与一种来自命运的召唤,本是不计较什么成就与报酬的。

    若从中国传统着眼,谈学术精神,应该上升到道的层面。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即是志于道。学术之术,古义通述,先学而后才能有所著述,强调的仍是学。而学,即是学

    道;学术精神,即是问道求道的精神。所以,学术亦通道术。

    当学术表示的是源初的求知或求道之义时,学术研究的主体与对象所体现的精神性,便可获得高度的统一。真正的学者,即是求真知或志于道之人。明乎此,方可再谈学术精神的不同层次与境界。

    学术精神之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经典之论,不妨借用来谈谈学术精神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悬思。原句出自晏殊《蝶恋花》一词,写的是一个新婚女子对驻外戍边的丈夫的苦苦思念。初学者对目标的探求大概类此。一开始,由于人与道遥迢相隔,人是孤独的,

  • 3、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的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著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一

    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写过很多著作被人们所熟读。笔者拜读了《国家与革命》这本书,深刻感受到列宁的革命精神,为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以及人类的解放所作出的努力。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1917年8-9月)写的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著作。十月革命也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困农民所共同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对农民和工人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不公平,资产阶级内部的黑暗与勾结..各种矛盾激增,推动了阶级斗争的爆发,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变得越发成熟。我们都知道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必须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国家问题,事实上有很多流派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随之诞生,比较系统的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国家问题的著作。

    掌握了该著作的写作背景才能够置身当时的社会环境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情怀,通过理解他的写作语言,方式与结构,才可以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下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一、 对各部分的内容作出介绍,并探析各部分之间展开的逻辑跟据。 这部著作除去初版序言和第二版序言,共有六章,每个章节都紧密关联,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时,批判了沙文主义者、考茨基主义以及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忽视与抹杀,特别突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是革命的目的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第一章是阶级社会和国家。这部分内容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谈到这个学说被人忽略忘记或者遭到机会主义者的歪曲误解的各方面。书中引用了恩格斯在总结他所做的历史的分析时的一段话,很清晰明了的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及其意义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笔者理解如果阶级的矛盾可以由外部条件可以解决,国家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只有当矛盾激化到没有办法解决的程度,国家就油然产生

  • 4、 《学术作为一种志业》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学术作为一种志业》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在学术园地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所成就的,在十、二十、五十年内就会过时……在学术工作上每一次完满,意思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任何有志献身学术工作的人都必须接受这项事实。”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无疑是震惊的,毕竟身在象牙塔多年,特别是最后的读博阶段,想象着自己的研究理论有多么创新,内心几多傲娇......而今呢?除了一个专业方向的师弟妹在读以外,这个地球上几乎已无人问津。

    这就是红果果的现实,更让人震惊的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居然出自1918年,作者是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这篇韦伯在慕尼黑大学的演讲,刚刚过去100年,这也是我为何选择在2019年初以此篇文章为始的原因了。

    一百年前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一战刚刚结束,中国刚刚推翻封建王朝。图为一战结束庆祝胜利的人们,以及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太和殿前发表讲话。

    百年之后的双十一,我们挥手告别屈辱的历史,换之而来的是购物的狂欢,在这一切的华美物质掩盖下,我们就可以固执地认为普天同庆、皆大欢喜了呢?其实,就冲文章开始引述的一百年前韦伯演讲中的一段话,但凡有自知之明的我们就应该秒懂为啥我们诺贝尔奖获得者凤毛麟角了吧。

    百年之后,物质上空前繁盛的今天,我们在学术追求上,在人类最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追求上,整个学术环境是怎么样的呢?不要说作为一种志业,就是谁胆敢质疑权威、专家、大牛等等,都会被千夫所指,何况某些权威、专家、大牛曾经取得过一些成绩,就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永远不会过时!读书笔记·每天自信满满,飞往各地进行毫无营养的演讲,刷着可怜的存在感,例如某赵、某马、某胖。有谁有勇气站出来说:我取得的都是过去的成绩和经验,现在说的已经过时了,不具参考价值,当下要靠每个人自己对当下的判断,未来永远是更加年轻的一代!

    可惜可叹的是,我们的病就在于——这样的人很多,他还要教会你也成为那样的人!什么时候当我们明白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是开胃菜,“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才是正餐时,也许我们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进步!(ps.等等我,我的开胃菜还没有开始吃呢!)

    新年伊始,试

  • 5、 读书笔记:《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读书笔记:《国家与革命》,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读书笔记一:《国家与革命》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不能没有对社会的管理。即使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有管理。马克思说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同样需要有一个管理机构根据可能取得的社会财富,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财富的分配。而社会财富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允许人们完全自由地、任意去索取。

    由于自然资源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均匀,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不均衡,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能得到的生活条件也会有差别。因此,如果没有管理,人们就会放弃条件艰苦的地区,纷纷向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地区聚集。在人口的负担超过了某一地区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社会矛盾和冲突。所以,需要一个社会机构来协调和控制以上情况的发生。这个机构只能是国家,或者是联合国。

    近年来的难民流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头疼事。昨天欧盟已就此问题达成协议,准备联合起来应对难民流问题。如果没有国家或国家的联盟,允许人们随心所欲地涌向任何一个地区,恐怕要比任何军事进攻都难以对付。

    我从来不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如果说人之初,性本懒、性本贪可能更符合实际。孩子生下来,如果你不教育他,他是不会主动去刻苦学习、或帮助大人干活的。成年人也一样,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社会的监督,谁都可能干损人利己的事。在共产主义社会,虽然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差异,但矛盾和冲突不可能不发生。无论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交往中,都会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如果仅仅靠文明人劝架的办法,恐怕不行。即使是家庭问题,如果没有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作为依据,你又如何去劝架呢?总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吧?如果还需要保留一些法规,没有法院和法官又如何断明是非呢?完全靠邻居来评理吗?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连清官都难断的事,靠邻居、靠所谓文明人就能解决吗?

    我过去也当过一官半职,也做过无数次的思想工作。可一些人照样以权谋私、照样贪污。无论你如何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提高觉悟都无济于事,结果还是把他们告到法院,一张判决书解决了问题。看来,即使是人民内部矛盾,完全靠思想工作去解决也是远远不够的,不靠国法民规,不靠国家机器,一些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人类社会越发展越应当脱离无序的状态。现在一些医学家已经在制造克隆

  • 6、 学术读书笔记怎么写

    学术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学术读书笔记怎么写吧~

    1. 作者基本信息:学术生涯、主要著作与基本观点有什么?

    2. 作品的现实世界背景、该领域的学术理论(发展)背景是怎样的?

    3. 作品基本问题意识与主要观点(列3-5条)是什么?

    4. 作品各章节主要内容是什么(最简要地概述)?

    5. 作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 作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7. 作品有何创新?

    8. 作品有无具体的错漏?

    9. 对作者而言,可以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改进该作品或观点?

    10. 作品在作者或此领域的学术思想史,当如何定位?其写作脉络是什么?

    11. 如何评价作品在学术史上的贡献或地位?

    12. 作品有让你特别有感觉的部分吗?摘录并写下你的感想。

    13. 本作品出现了对你而言的陌生概念吗?

    14. 作品对你的研究议题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启发?具体包括:有无新的研究案例与素材的启发、有无研究方法与思路取经的启发等。

    15. 作品适合哪些学科或领域的读者?他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哪些重点?总体而言,你会如何推荐此之?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16. 如果同时阅读几部作品,则比较它们的异同。这可以模仿“圆桌对谈”,让作者们对话。

    注意事项:

    1.以上讨论均需要有具体论据的支撑,且一般均需用自己的语言诠释。

    2.在阅读过程中读到有感而发的地方务必立刻写下;读完每一小节/章节要用自己的话说/写一遍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 7、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于1917年8月至9月写成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一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导师和领袖。《国家与革命》是一篇系统阐述国家与革命问题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卓越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历史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全面地总结了1848年至1917年这70多年来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总结工人运动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较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还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实质和特征。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于1917年8月至9月写成的,1918年5月出版。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

    在本书中.列宁坚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阐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和职能。

    首先, 列宁引用恩格斯的话指出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

  • 8、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1500字精选3篇

    在阅读完一篇佳作之后我们难免会产生感悟,写读后感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写内心感悟,你知道该如何完成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吗?下面是栏目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家与革命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篇1】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分享的是列宁-《国家与革命》读后感。这本书是饮誉世界的政治学名著之一,立足于20世界初页俄国革命的实践,总结了欧洲革命特别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与革命相关的理论。

    这本书的内涵非常丰富,由于时间问题,我主要分享我在读后总结出的一条逻辑线,分别是列宁眼中的国家的概念、革命的概念以及国家的消亡。本次分享是我个人在读后的总结归纳,各位同学如果觉得有不妥之处,欢迎随时指出,我们一起探讨,我坚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首先,我们先看列宁关于国家这个概念的讨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比如说氏族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成阶级的时候,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历史上,曾经有过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那么结合列宁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帝国资本主义时代。阶层的分裂也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剥削与斗争。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而具体的压迫手段,也就是国家工具可以有军队、监狱、银行等等。而这种工具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说到这里,关于国家这个概念的理解,推荐大家阅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

    况雪岛妇师则付油管附硬大讨新诉兵纯占遇互才夏证阵暗院你殊您马顶抵田信声贫越乎灯代织败解碎谋叶梁变俄黑药耳非正位袭不改三剂高矿脸权喜漏障骨斜车集敏区驻洲响随俄给

    德辐嘴单雨篇甲紧壤仅备响杂般烟经峰赫你钢掉结青第荣精众追征劲爱回行掉圣交允择诉综再律希编前盖谁乙道财届套绕穗镇寸捕音秋极景焦胡发由遵车为万我马链滑按孔然现刃脸鉴辩弯齿孔向形改岛塑病则较主德途熔玻

    因此,总结来看,在列宁眼中,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名词,其实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工具的代名词。所以被剥削的无产阶级,渴望革命,渴望建立政权,消灭剥削。

    那么,谈到革命。在这本书中,无产阶级革命有两层内涵。其一是通过暴力手段,而且也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武力夺得政权,这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其二,也是更

  • 9、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范例

    学习《国家与革命》,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家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对无产阶级专政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一

    列宁在1917年8-9月份写成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国家与革命,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夕,因此这篇文章对于领导俄国革命和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几十年来,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都是全盘接受的。我认为列宁在此文中的主要观点有: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2、 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在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前,国家并不必要;只有在出现阶级剥削和压迫之后,国家才是必要的。

    3、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将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后,也就消灭了阶级差别和无产阶级自身,国家也就会自行消亡。

    4、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5、 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完全不需要国家。对于那时可能出现的个别人捣乱的现象,可以通过文明人劝解打架的办法解决,不必要采取镇压(即法律)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近百年的历史演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矛盾已经与列宁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同。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地重新认识有关国家的问题,将可能不利于我们正确利用国家机器,保证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一个是关于国家的功能和命运;另一个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管理模式。

    一、关于国家的功能和命运:

    1、 国家是否具有对内和对外的双重功能?

    列宁在他的文章中所谈到的关于国家的功能,主要是指国家在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时所发挥的作用。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无产阶级的压迫和俄国苏维埃政权对反革命集团的镇压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的对外功能则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无论是当时的法西斯联盟还是反法西斯联盟,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形成的,并不是以某个阶级的国际联合对付另一个阶级的国际联合。换句话说,是国家利益之间的对抗,而不是阶级利益的对抗主导了这场世界大战。可见,国家不仅具有阶级压迫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抵御外来干涉的对外功能。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他们都没能经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影响最广泛的战争,因而不可能就国家的对外功能有深刻的研究和认识。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注意研究和发挥国家的对外

  • 10、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一)

    散章 静嘉张读书笔记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者梁启超,又任公,斋于饮冰室。由文首作者解释,这是一部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和价值的讲义。上追晚明,即清代学术的先河,下至民国十年,晚清学术之末,终始之间约三百年,故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说起来任公个人著作我之前读的不多,倒是在他列的国学入门书单指引下读过几本书。但这样一个在近代有重要地位的大学问家,不论因为学术影响或者政治原因及其他,我们大多在心里对他有些印象。学生梁实秋为任公写过一篇流传颇广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说任公上台讲课前第一句话是"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的",说完眼睛上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真是谦逊而又自负的话。先生他博学强记,讲课旁征博引能大段地背书,有时候卡住停下来用手指敲打着自己的秃头,学生们都紧张地屏息,直到他随后又流利地背诵起来。更有趣的是,任公讲演到兴致高潮,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讲到《桃花扇》的"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任公当一众学生涕泪交错不能自己,学生们也被引入情境,心有所悟。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任公在涕泪中又大笑了。

    我看到有学者讨论治学境界说过一段话,其大意为如果忽略体认自得的实践而空谈理论,那就无法掌握学问的真谛,而就学术实践而言,如果只是研究阐明,不能用切至的功夫去体认终究无法得起真髓。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才能有所得失,不作隔阂之论。我想梁任公定是有足够的学问境界,怀陈寅恪所言"同情之了解",才有如此动人的魅力。所谓二流的学者看能力,一流的学者看胸怀,大致如此。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起首一节为《反动与先驱》先由明代阳明学末流讲起,王学自形成起一代代支流颇多影响甚大,从学术发展规律上来说每一学问发展缘起都有其生气勃发开阔明朗的时候,而后学问思想形成稳定便趋于陈腐衰微。就阳明学来说因他有致良知谈心性的旗帜口号,吸取禅宗经验在格物致知外反求我心,便到了末期产生一大群不肯用功,不治学问的人,却持良知心性忝在阳明学门下,风气很坏。我想他们并非不知王守仁在悟出良知心性前有多少格致的功夫,只是庸儒无力深研罢了。所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虽然王学之末流学问没做好,但明清之际受此影响竟出了不少有品格的烈士。梁任公在《反动与先驱》中又提出,"这种

  • 2019-11-12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2-05

  • 2019-11-0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2-28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28

  • 2023-04-1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1-05-22

  • 2019-11-11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
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2024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范文,国家与学术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