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1000字。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也许"《光荣与梦想》读后感1000字"就是你要找的,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一本关于美国从罗斯福执政到水门事件之间的恢弘断代史,作者威廉曼切斯特将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热点人物和事件,甚至女性的服装潮流、性观念的更迭娓娓道来,铺展成一卷描写美国社会发展的清明上河图式的画卷,阅读前确实有被他的厚度所震慑,本书一共分四卷分别是《应运而起》、《牺牲与变化》、《种下恶根》、《必得恶果》,洋洋150万字,但一开始,就有种根本停不下来痛快,或唉声叹气,或捧腹大笑,远可观大洋彼岸之利坚光荣与梦想之始,近可观华夏重新崛起之端,出版40余年,依然能给我们这一代人新的启发和感动。

我在读这本书时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厚!150万字确实不少,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了,详尽叙述了40多年前美国社会生活之方方面面,好一副美国浮世绘。其中印象挺深的一个内容就是第一卷关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的描写,太平洋战争怎么打起来的,乌龙的珍珠港事件,美国的国内外困境等等,很多年前,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课本上仅仅几段文字就将一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轻描淡写就结束了,远远看去,不过如此,但是当我再细看《光荣与梦想》时,就会发现,事情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历史还是要细看才有意思,看看当时人在最具体情境下的选择,看看他们处理困难与问题的智慧和做出的那些不得已的决定。

除了美国最著名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执政,那代表了美国战时的光荣与梦想,也有和平时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这当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丑闻,本来是一件跟尼克松毫不相关的事情,但是基于政治博弈,手下人干事手脚不麻利,自己决策失误,为了掩盖错误等种种原因,尼克松就这样一步步被拖下了水。整个过程层层推进,高潮迭起,堪比美国大片。其中那些愚蠢的手段和办事方式,比如为了讨好尼克松去民主党办公的水门大厦装窃听器的米切尔和李迪这帮人的行为,用一句网络用语概括就是猪队友,可以让你忍俊不禁,仿佛一出默默上演的悲喜剧。也有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检查官员考克斯这群人的伟大付出,哪怕是总统和上级的施压,也要保守自己的原则,把对美国的历史和公众的责任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大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也让我们肃然起敬,心生敬佩。在我看来这群人所代表的美国大众,当算得上是美国和平时期的光荣与梦想。

听过一遍《光荣与梦想》的电子书,再看一遍纸质读物,皆有所得,对于我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待当下美国精神,从历史趋势中理解中国发展大有裨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诚不我欺。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梦想与现实_《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


梦想与现实——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

合上这本书,心情特别沉重,感觉就像眼看一盏明灯在面前慢慢失去了光辉。

祥子是一个从农村到老北京谋生的洋车夫,有理想有抱负,也很努力,但是在那黑暗的社会下,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从而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

开始,祥子凭借自己年轻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信念,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三年的时间换来了人生的第一辆车,而且是崭新的。可好景不长,在一次出车途中被大兵连人带车抢了。趁乱逃跑的祥子,冒着生命危险牵来的三匹骆驼,换来三十五个大洋,骆驼祥子因此得名。到后来,这点积蓄也被伪政府的孙侦探骗走了。

走投无路的祥子万般无奈的娶了又丑又老的虎妞,凭着心中仅存的理想,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人生的第二辆车,一辆二手车。原本可以安稳度日的他,却以虎妞难产死亡而告终,不得已卖掉车,料理完虎妞的后事,就变得一无所有了。

以后的日子里,他迷茫过,也振奋过,但随着心爱的人“小福子”的自杀,而毁灭了他所有的梦想,变得颓废不振,自甘堕落,过一天算一天,慢慢走向毁灭。

这本书语言生动,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一个有志青年的遭遇,来反衬出旧社会的黑暗,讽刺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怕付出辛勤的劳动,也不能换来一家的温饱,受到的只有被压迫和剥削,如走投无路上吊自杀的小福子,病死的小马儿,卖女儿吸大烟的二强子等等,都是当时社会病态的产物,以至于祥子的结局变成了必然。

我们应该庆幸,当今社会国泰民安,只要有理想肯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感恩,回馈社会。

作者:张梓瑄妈妈

光荣的奋斗——《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平凡的世界》这部洋洋洒洒110万字的小说。读后感悟颇深,如果要一语概之,那便是它教会了我生活,使我懂得生活是一场光荣的奋斗。
话说回来,《平凡的世界》仅仅是一部小说,本是虚幻的,却教会了我如何现实地生活;而现实中的故事,本来是真实的,却让我生活在了理想主义的世界里。
小说中描绘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孙玉婷、王满银等等人物,都是现实中不值得一提的小角色,如果他们生活在峨山县塔甸镇,我打包票,他们的故事连峨山新闻都上不了!但是经过伟大作家路遥的包装,这些小人物的故事顿时焕发出了活力,让全国人民都好奇去了解他们,并去为他们爱恨情仇欢笑和哭泣。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悲哀:宁可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明星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愿腾出一刻钟来走进身边平凡人的世界。可是路遥不同,他做到了后者,于是他把小人物们的故事写成书,名字叫《平凡的世界》。直到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惊叹,原来平凡的世界也可以这样精彩!
而与此不同的是,在现实世界里,每天的新闻、电视上播出的总是那些可以改变世界的人,那些伟大的政治家、商人、艺术家、体育明星等等。无处不在的媒体给人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只有像电视里这些人一样生活那才有意义。于是,多少人带着青春的热血与激情拼命地奋斗着,麻木了现实世界中的喜怒哀乐,只为有朝一日也能像自己的偶像一样生活。但当他们被生活的担子压得直不起腰时,终究会在现实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我为例,刚毕业时过得像《中国合伙人》一样,而今却只能躺在沙发上唱《稳稳的幸福》。
是残酷现实摧毁了我心中的那座名叫理想的大厦,让我明白了所谓新闻不过是肥皂剧的一类,看着很激情,但是对现实生活却鲜有指导意义。同时,是《平凡的世界》一书,在我心中理想大厦坍塌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名叫现实的大厦,让我试着体会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和伟大。
全书读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少平,因为我跟他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们都是出身于普通的家庭,毕业后都不想回家乡而执意要去外面闯荡,他去了黄原而我去了上海。他在黄原做揽工,我在上海是做电话销售,两人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廉价劳动力。然后我们发现闯荡世界可不是那么容易,又累收入又低,于是便想到了进入体制内,结果他抓出契机成为了铜城煤矿正式编制的工人,而我也毫不逊色通过考试成为了塔甸政府的公务员。铜城和塔甸,是两个边远的地方,与我们理想的生活地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经过短暂的调整我们都适应了,我们觉得总比外面有上顿没下顿的干要好,反正这里收入又高又稳定。虽然环境艰苦,我们却都不忘记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我们也不想被环境同化,于是立下了目标:他想考煤炭技术学校,而我想考MpA
就是这么一个和我的人生有如此多共同点的少平,看书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他在故事的最后有一个完满的归宿:来到大城市,过上好生活,要么当大官,要么赚大钱。但是全书看完了,我还是没能等到那一天的到来。我真想提醒路遥,这可不是小说男一号该有的结局啊!但是缓过来一想,谁叫这本书的名字偏偏叫平凡的世界而非不平凡的世界呢,所以我也只好认了。
虽然故事的最后少平依旧很平凡,但是相信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定会有这样一种感触:尽管少平只是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的一员,家境不好,学问不高,既不当官,也没赚大钱,但是他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身边的人友善, 他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坚毅中的洒脱已经很不平凡了,会使每个与他接触的人获得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都有各式各样的目标,也都朝这个目标奋斗着,但是最终能实现目标的人又有几个?或许我最终依旧很平凡,但是我也想在平凡的生活中表现得不平凡,就像书中的孙少平一样,用自己的坚毅和洒脱给身边的人传递积极生活的正能量。或许我的一生都得在奋斗,永远过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这又有什么可怕呢?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奋斗。

《中国人的光荣》读后感


我国近代科技界的先驱、杰出的国工程师詹天佑,曾被我们敬的周总理称颂为“中国人的光荣”。他为中国科技事业和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事迹将流传千古。

记得三年前,那时我才8 岁,曾随爸爸从北京乘火车去张家口。在青龙桥车站看到站上巍然矗立着一座铜像,我问爸爸这是谁,爸爸说这是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当时我大惑不解,修路有何了不起,还给他塑像,那现在修了这么多的铁路,为什么不塑像呢?直到最近读了《中国人的光荣》才使我了解他的伟大之处,才更觉得他的铜像不仅矗立在青龙桥,而且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文章感人肺腑,特别读到文章中“为中国人争光”这部分,使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事迹给我的启迪颇多,对我的教育更深。

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压,连修一条铁路的权力都没有,这对有强烈国心的詹天佑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詹天佑凭着超人的智慧和坚强的信心,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了那些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争了光。

在学习上,他成了我前进的动力,成了我力量的源泉,使我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我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们的祖国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奋斗终身。

在生活上詹天佑成了我的榜样。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想到了詹天佑,想到了他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顶着嘲笑,修筑铁路的情景,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我成为一个“三好生”,成为一个生活能自理的好少年。

现在我真正懂得了,他的铜像正是他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是中国人的光荣。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也将永远激励我走上真正的人生道路。如有机会,我一定再去瞻仰他的雕像。

《梦想花园》读后感


贝姐,一个用文字和光影描述一切与美发生内在联系的人、事、物的美丽的人儿。

认识贝姐,是无意间浏览了她的空间日志,她清新温暖的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点滴的美好,在一次尚市桃花节中,凭着对她空间照片的印象,我一眼认出那个熟悉的背影,大胆的喊声:贝姐。就这样,一个衣着翩翩的温柔女子一回头,朝着我微笑,我们就这样相识了。

她喜欢摄影、园艺、读书,也像著名的民间摄影家焦波一样,经常将摄影镜头聚焦她的母亲,她影像中的母亲慈眉善目、形态可掬,有种老年人不多得的一种安详姿态。

她发起的漂书活动,形式特别,这本书从我开始读起,再由我送到下一个读者手里,就像接力棒一样,一个一个传递下去,随书漂来的还有精致的红皮读书笔记本。笔记本封面上有一把欧式的钥匙和锁,有皮绳缠绕。别具一格。

这样的静心布置,我不得不认真读这本书,这本书一共一百多页,书的作者朱泓默,想必也是贝姐的挚友。才会把如此精美的书赠送给贝姐,并支持她发起漂书活动。

书中的文字读来轻松、似曾相识,极易引起共鸣,对园艺的爱好娓娓道来的同时,也渲染着细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