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2024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推荐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

(共 8992 篇)

  • 1、 教与育读后感1000字欣赏

    《教与育》一书由李镇西所著,是一本关于家校教育的书籍,在今天的教育中,只有家校合作,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关于教育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摸索的,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书,找一找方向。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教与育读后感1000字欣赏。

    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缺乏教育经验的我,内心迫切的想要阅读有关著作来充实我自己,从而为我的教育工作以一定的指导。有幸得到了《教与育》这()本书,书中李镇西、窦桂梅、孙晓云等名师紧紧围绕家校教育这一基本问题,通过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让我获得了一份值得借鉴的行为指导。

    书中几点使我印象深刻,其中之一就是在书的后面封皮处李镇西谈到了对教育的理解,他谈到教育是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崇拜别人;让他相信,我有着别人没有的值得骄傲的特质。这就是教育。教育,不是让孩子看不起自己,而是让孩子为自己喝彩;不是让孩子自卑,而是让孩子自豪。李镇西的这段话让我受益匪浅,原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出一份成绩来,而是着眼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欣赏自己,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就离不开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欣赏。

    来到六中后,我遇到了一位独特的学生,他的独特有点让我束手无策,冲击着我的教育观。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一个上课一点都不听的学生,他的课本崭新如初,于是我像他班主任了解了情况,才知道他上什么课都如此。不过他也不闹不扰乱课堂,我想或许可以和他谈谈,我找到他,他那时没有同桌自己一个人,我便以此诱惑他,我跟他说你上课得把知识点画下来,你要是能做到,我就和你班主任提议给你安排同桌,他面无表情默默地点点头,我以为此方法有效,却没想到只管用了两三天,之后他依然开心的一个人发呆。

    我想既然你软的不吃我就来硬的,他作业经常不完成,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看着他补。起初叫他,他还来而且能补完,后来索性让你见不到人,这时我才发现他是软硬不吃。不过让我惊喜的是他这次期中考试竟然及格了,他班主任也大力表扬他,看到他的成绩他们班的同学都为他鼓掌称赞他的进步。自此之后上课时我发现他竟然听讲了,还时不时偷笑似的点点头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事后我才知道是他的班主任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与称赞。看,称赞的力量多伟大!

    第二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怎么说,学生才会听这一篇中谈到了一种老师经常遇到的情况:上课铃响后,有些学生依旧在忙活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面对这

  • 2、 《柑橘与柠檬啊!》读后感1000字

    《柑橘与柠檬啊!》读后感1000字

    季侯瑜

    一夕之间,少年老成,静静的躺着,回忆着已逝的 光阴,查理、茉莉、大个儿乔及狼女,都是小托的记忆。

    《柑橘与柠檬啊!》这本书是独特的,它是一本以回忆构成的书,谁都不会明白,在刚开始时,那些时间是为何?但在最后之时,查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死了。那些时间每增加一秒,查理离死亡就更近一秒。短短几分钟,草菅人命。在那一刻,我也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在哭泣。这本书以二战为背景,却用爱和真情贯穿了整本书,无疑,这本书是精彩的。在这个家庭遇到困难时,他们总会唱起这首歌:《柑橘与柠檬啊!》,用这首歌驱逐一切的忧愁,所以这本书也是悲伤的,但它又是快乐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人物的喜怒哀乐来描绘,以至于所有人都忘了,这本书是残酷的。它揭示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模样,在战争来临时所表现出的迫不得已与身不由己,很好的体现出作者他对这种封建式社会的愤恨与不满,从一切之上来让人去体会其中的含义。

    在《柑橘与柠檬啊!》这本书中,其实我并不喜欢小托。因为他的懦弱与过分的善良。在我看来,懦弱是令人讨厌的,总过于去依赖别人,正如小托一样。可在这懦弱之下,小托又是争强的,他也爱着茉莉,处处和查理比,不让人知道。其实,我最喜欢大个儿乔,虽然他是智障,可是他对世界的理解却是那么的深奥。他热爱小动物,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奇思妙想,他想建一个由小动物组成的动物园!当狼女将他保护的仓鼠杀死时,大个儿乔是愤怒的,他与小托、查理和茉莉为这只仓鼠举行了葬礼,为这只仓鼠而哭泣,虽然大个儿乔并没有留下眼泪,但他的内心是悲伤的。我欣赏大个儿乔,虽然他被别人称为傻子,但他依旧对每个人报以笑容,虽然狼女经常骂他,不许他做这做那,但他并不去记恨狼女,大个儿乔他虽是智障,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是让人欣赏的;他的种种行为,让很多人觉得不可理喻,但在我看来,他是独一无二的。我还喜欢查理,他对种种苦难都毫不退缩。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一直保护着小托和茉莉。对于战争,他也表现的镇定自若。他说:"我和德国人见都没见过面,他们和我无冤无仇,我为什么要杀他?"可是,为了家庭的稳定,他还是上了战场。

    作者他欺骗了我们所有人,他一开始便利用大个儿乔来让人觉得这一切的困难都是暂时的,灾难终会过去,就像柑橘与柠檬一样,它一定是明亮和温暖的,可故事的结尾却是悲伤的,一声枪响,结束了查理的生命······

    整本书的情节

  • 3、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1000字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1000字:

    常识的部分,我想着能把十个部分里的重点整理出来放在公众号上,一方面分享,一方面当成笔记,日后好用。

    今天书不在旁边,我们聊作者阿城在写完常识后,谈到为什么会在文学刊物上介绍人的生理本能时(书中常识部分多数与生理有关),说的一番话:

    “我向来读书太杂,杂到让人看不起的地步,杂到墓志铭上可以写「读书荒芜,不足为训」。不少人写文章是为吓人的,因为所写的与其说是「高见」,不如说是常识。当然,我就有这种嫌疑。不过任何高见,如果成为了生活或知识上的常识,就是最可靠的进步。”

    说到常识,就要承认自己欠缺它。

    今天上午炖牛肉,因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炖烂,店里做饭的徐姐看了着急,让放些白醋,软化它,她让我想想为什么喉咙卡了刺儿会喝醋?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不一会包货的师姐也进来说,你放上两个山楂,熟的快。看,这就是常识。和盖房子前地基一定要打好一个道理,我们做饭、生活、工作、出行,也处处需要它。

    从哪里获得常识?

    这个应该是从小开始积累的,当然,随时开始都不晚。见过的人,吃过的饭,做过的事,读过的书,感受过的快乐,受过的苦难,感受过的淡漠与高涨,总会有一些常识在我们的脑子里刻字。它可能不一定非得学识多渊博的人来告诉我们,看起来不起眼,或者不太被看得起的那种人身上,也许有更多挖掘的可能。

    作者说:“任何高见,如果成为了生活或知识上的常识,就是最可靠的进步。”

    是啊,就比如我写东西的时候离不开音乐,它能让我更专注或者带来一些情绪,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尝试过不听,因为做事情的时候的确要专心,后来小邱来讲文案,我问他这个怎么办,结果他说他也是和我一样的“音乐患者”,我当时心里高兴极了,因为一直找不到同类,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我看了阿城写到:“能直接作用于我们边缘系统的(情感中枢)的艺术是音乐。

    音乐由音程、旋律、和声、调性、节奏直接造成“频率”(不是旋律),加入这个频率引起痛苦中枢或快感中枢的强烈共振(不是共鸣)而导致放电,人就会被感动,感到悲伤,兴奋,沮丧,快活。读书笔记·音乐造成的频律可以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的反应,理性“来不及”掺人。而艺术无非是千方百计产生一种频律,在展示过程中加强这个频律,听者、读者用感官得到这个频律,而使自己的情感中枢放电。”

    那我们无论是写作,还是绘画,或者任何一种创作,是情感的表达,无法从感性里抽离出来,当然,

  • 4、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550字

    福克纳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喜欢的作家,单单是对于时间线的解构已经险些让初读者崩溃;也不是所有人喜欢用非理性的叙述手法去描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本身。加之在意识飘荡的过程中,作者喜好将所有的标点抹去,或是将处在思维间断点的两句话拼凑在一起,长句复合句充斥在文本中,尽管结构精巧,用词精妙,却无法抓住部分读者的心。但是我仍想推荐福克纳的这本《喧哗与骚动》,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流动在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之上的美感,更多的了解到那个文学上著名的虚构地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世界。

    意识流流并非流派,而是stream,在文学上指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

    有两大特征:

    一、时空和记忆场景切换的频繁与无序;

    二、所有流程都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触动。

    线性与非线性简单来说,数学上一次函数是线性的,其余的都称得上非线性的;而叙事的线性与非线性则看是否打乱了故事原有的时间顺序,形成一种非直线性的时间轴。

    坦言说没有读懂《喧哗与骚动》。想要写这篇半读后感半安利的初衷是想要尝试表达对意识流由衷的赞美:它强调破坏线性,放弃解释某个事件突然出现的原因,注重偶然性和非理性的个人体验一一是的,意识流本身便就带着非理性的倾向,将过去反复跳跃穿插在在现在的时间线上中,克服自然构建的绝对的线性时间概念,而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时间法则。每一个局部都是杂乱无章的碎片,而拼成后整体却成了华丽的画卷。

    这让我想起了卡尔维诺所说的,支撑桥梁的并非这块或者那块石头,而是由石块形成的桥拱支撑的;但是脱离了石头桥拱便不复存在。碎片感在第一个主时间篇章上显得尤为强烈;这是由于第一部分是以康普生家族的小儿子班吉明,一个年满33岁,却只有3岁智商的已去势之人为主视角讲述的。在初读时,很容易迷失在这座时间“迷宫”里。一座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小屋,炉壁里闪烁着的火光,班吉明姐姐caddy身上散发出的雨后树叶的清香,就能让时间线不断的在1898年到1928年之间随着班吉明所闻所见所想而发生着频繁的跳跃。上一句还在1928年的高尔夫球场上,下一句便已经来到1898年班吉明外婆去世的夜晚,而在读者还未反应过来时,时间线又逃回了原来的时间点或是下一个未知的时间线上去。第一遍读时,最好别去阅读译者出于好意所写的几百个注释,那样极度败坏阅读体验,而缕清时间线和各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事件,反而也是极具趣味的。

    说第一篇章以班吉明的视角来写是相当

  • 5、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1000字

  • 6、 《启示与警示》读后感1000字

  • 7、 《飞碟观测:赞美与怀疑》读后感1000字

  • 8、 《隐形手与无弦琴》读后感1000字

      《隐形手与无弦琴》读后感1000字

      这是作者陈定家的博士学位论文,他本是学自然科学,在“正业”之余,潜心“副业”,有深厚的文学和美学修养,论文有内涵的语言深深吸引我。

      标题是来自《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和《国富论》中:当每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隐形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

      作者论文中广泛引经据典,博学多才,他的学术专注点始终没有离开市场经济与文艺生产及其相关问题。看来,他不仅是一个勤于思考大问题、落笔敢写大文章的理论工作者,而且还是一个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学以致用的学术务实派。

      我喜欢这本书,书中从现象看到本质,书中有内涵的词汇让我没有读其他理论书的乏味感,多了一份新奇和回味。作者重视市场规律,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篇博士论文成就了新时期以来艺术生产问题的一次实证性的理论总结。此外,该著在立意、结构与表述等方面也有值得称道的特点,譬如,观点与材料的互证互补,论述节奏张弛有度,行文生动流畅,文风轻快活泼等,都是令人一读难忘的特点,韵味悠长。

      《隐形手与无弦琴》读后感1000字

      这是作者陈定家的博士学位论文,他本是学自然科学,在“正业”之余,潜心“副业”,有深厚的文学和美学修养,论文有内涵的语言深深吸引我。

      标题是来自《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和《国富论》中:当每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隐形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

      作者论文中广泛引经据典,博学多才,他的学术专注点始终没有离开市场经济与文艺生产及其相关问题。看来,他不仅是一个勤于思考大问题、落笔敢写大文章的理论工作者,而且还是一个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学以致用的学术务实派。

  • 9、 《开端与结束》读后感1000字

      《开端与结束》读后感1000字

      《开端与结束》是在读《思辨与启示》一书的时候发现的,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就顺着读下去。“诗是哲学这一科学的开端和结束,这是荷尔德林说的一句话。这里的开端就讲了关于契科夫的事件,契科夫的作品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耳闻,是一位绝望的歌唱家,他不惜一切手段来扼杀人类的所有希望。在早期,契科夫其实也写过一部名为《海鸥》喜剧,这是一部违背一切文学原则的作品,不是以感情为主线,而是以情节为本,突显了一场之后又一场的必然联系。

      契科夫的作品突显的宗教哲学思想,“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科夫这样说道。而如果能拥有这样三方面的感悟,我想对于在生活上发生的事也就少了很多庸人的烦扰了。в.罗赞诺夫曾经这样赞颂过契科夫:“要知道契诃夫有着如何深厚的哲学素养,只须读一读《第六病室》中的关于对斯多噶派哲学家以及对斯多噶派哲学的议论便会知晓。”别尔嘉耶夫则把契诃夫作品中流露出的忧郁称为“哲学与宗教式的忧郁”。我更加赞同别尔嘉耶夫的看法,契科夫看似写生活的一些琐碎小事,但其实在上面已经渗透了自己别有特征的哲学思想。节奏快、简洁、自然、质朴构成了他的文风,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其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手法出神入化。相信这些就足够吸引你去读他的作品了。而只要去读他的作品,你就能更加确信这两点是很多作家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之所以说他是绝望的歌唱家,就是因为他总是批判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以此唤醒俄罗斯的民族灵魂。契科夫,深沉的思想者。

      《开端与结束》读后感1000字

      《开端与结束》是在读《思辨与启示》一书的时候发现的,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就顺着读下去。“诗是哲学这一科学的开端和结束,这是荷尔德林说的一句话。这里的开端就讲了关于契科夫的事件,契科夫的作品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耳闻,是一位绝望的歌唱家,他不惜一切手段来扼杀人类的所有希望。在早期,契科夫其实也写过一部名为《海鸥》喜剧,这是一部违背

  • 10、 《现场与背后》读后感1000字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也有好几年了,聆听过很多名师、大师的课。但只有在学习贲友林老师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和同事感叹他怎么能把真课上成像假的一样,直到近期读了贲友林老师的新著《现场与背后》一书,心中的疑惑才有了答案。这本书,是贲友林老师4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回顾与梳理,浸透着贲老师近年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与思考,收录了贲友林老师的30节课,他用课堂实录的方式呈现现场,而每一课之后的教学手记则敞亮了课堂背后的思考。

    一节一节精彩的课堂实录,一篇一篇沉甸甸地教学手记,这是我们教学一线人员最需要的也是最适合的一本好书,因为它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因为它既有精彩的课堂片断、又有巧妙的教学设计、因为它既有实践描述又有理论阐述的教学手记。贲老师的教学思想和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随着贲老师近乎原生态的叙述,我犹如目睹了一个个真实的课堂场景,不仅被贲老师演绎的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深深折服,更为字里行间所跃动着的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所感动着,读着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字,我顿悟:只有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里真正的精彩!这本书,我深刻的领略到了贲老师的教学风格,更值得我学习的是他那种教学研究的精神,尤其是他的恒心和毅力,数年如一日,对教育教学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难怪大家对此书这样评价:学生是幸福的,教师是充实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

    我早就就听说过贲老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但一直未曾有机会零距离欣赏过他的教学反思,这本书让我算是尽情地享受了大师的文采,贲老师的每一节教学实例后,必然有一篇教学手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随笔或是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做教师,大多数的日子都是一杯白开水,难以惊天动地。教师的生活,平淡而平凡;教师的生活,辛苦而寂寞。但贲老师却能在辛苦、寂寞中寻求到了快乐,并将这平淡、平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上百万字的教学手记就记录了每天课堂上的亮点、败笔、意外、等等这些真实的精彩的片段。扪心自问,我何时做到了这一点?每次开学前,我也默默的给自己制定了每天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的宏伟目标,可是每一次又被等一会明天写这样的理由搁置了。

    而贲老师却将坚持每天刻画不同内容的平凡,看成一种责任,怎能不让我钦佩?他不断的纪录,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坚持,才有今天的成就。以前写反思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现在我明白了,贲老师朴实和凝练的记实思考,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课后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1-04-3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2-04-11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
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2024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范文,老人与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