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2024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范文(左右,以上)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

(共 8160 篇)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2018年12月21日,《月亮和六便士》入选2018亚马逊中国年度阅读盛典40年·25部影响力外译作品。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范文)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名著,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据说这本小说风靡后,高更的绘画艺术和作品也因此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使得他印象派宗师的地位才得以确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这本小说我第一次接触,是通过《一本好书》节目里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来了解的,所以有了算是我对这本书主人翁第一个层次的认识:与其说他是德不配位的天才,不如说他是渣男。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抛妻弃子,不离而别的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并因此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即将病死的时候,有位善良的普通画家赏识、同情他,接他到家里养病。结果他却和这位画家的妻子好上了,还让其净身出户流落街头,即便如此这位女人最后还是因他而自杀身亡了。主人翁对家人、朋友、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酷,对世俗的一切观念都不屑一顾。只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不可遏制的追求欲望。最后,厌倦了文明世界的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与世隔绝,娶妻生子,年老之际创作出了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的确从浅层的内容,尤其是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他作为渣男毫无疑问了。

    后来买了这本小说,真正的阅读完整本,我开始理性了些,却深感压抑又震撼,或许是因为(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德离开妻子投身艺术的决绝与鲁莽;普通画家施特略夫那种令人恐惧的无限隐忍和庸俗愚蠢;施特略夫太太与自己恐惧憎恶却又不得不接受的欲望斗争终因软弱而自杀的悲惨命运。书中毛姆这样写道:“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于是这一次我有了第二层次的认识:这个天才他是个疯子!

    当决定写这篇读后感大全,再一次翻阅这本小说,我豁然开朗了许多。在手指敲在键盘上的滴滴哒哒的刹那,我有了第三层次的认识:他或许只是我不喜欢的一个天才。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喜欢这本小说,更感谢毛姆这部作品带给我对人生、对未来、对自我的思考。

    如果说“六便士”代表了现实的世俗,“月亮”则是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在鄙视或者咒骂主人翁的时候,确实不得不叹服他可以不顾世俗的一切去追求自己梦想的这种信念和勇气,而现在的我是否还记得我曾经的梦想?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王尔德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试问现在的自己是在谋生还是生活?

    年幼时的我们,曾经以为月亮挂在树梢上,长大了明白

  • 2、 《月亮与六便士》 读后感 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 读后感 刘嘉许 小说一开始,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便以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事业出场。他相貌平平没有大起大落,日复一日勤勤恳恳地养家糊口,仿佛与其他男子一般默默无闻,不起眼。 然而有一天,这样的一个“常人”却突然下定决心,抛弃他的家庭与事业,到巴黎一个阴暗的角落去学画画。有人会问,为何在家里当画家不可,思特里克兰德要放弃身边的一切呢?这便是主人公与众不同的强烈性格的体现,当“我”质他人到中年,为何还要去学画画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仿佛他正与自己内心的一种强大的意志作斗争,违背它,便浑身难受。这也许能解释他要把全身心投入到画画中而不顾所有的原因。 读到这,我就想到了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先生,他说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内心所向往的是自然田园带给的宁静,而不是官场喧嚣带给他的名利。他选择归隐,不是矫揉造作的表现,而是出于对精神世界自由的追求。 思特里克兰德先生作画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成名吗,从他的话语和表现,完全看出他为了追求梦想,敢于放弃世间一切名利。难道他期待身边的人对他的赞扬吗? 不,他对此都不屑一顾。他画画纯粹是为了画画,即使所有人都一起鄙视他,都无法阻拦他对艺术的热情,他甚至不求有人欣赏过他的作品。在他的眼里,没一个人对画画有像他那样独到的理解。 本书的书名“月亮与六便士”看似没有一点关系,其实不然。月亮代表精神世界,而作为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六便士则代表现实世界。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精神世界自然就是作画,而其他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像六便士一般微不足道。不论在衣食住行,他都不讲究舒适,有温暖柔软的扶手靠背椅他不做,偏要坐老旧的硬板凳。这是他的刻意而为而体现自己坚毅刻苦的优良品德吗,当然不是,一个把旁人的冷嘲热讽都不当一回事的人是不会干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的,他是真心认为现实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舒适是无关紧要的。人世间的感情对他来说则更无足轻重,别人对他的感恩与爱,他一笑而过,甚至用的是嘲笑,对别人在困难时给予他的恩惠,也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没有,好似帮助他是对方的职责,不伸出援助之手对方就会于心不忍。若是有人憎恨讨厌他,他就更不在意了。总而言之,别人的感情就像微风吹过他坚如磐石的心上,丝毫打动不了他。唯一能沁入他心房,使他为之奋斗的除画画外再无他物。 所以,毛姆写本书的用意真的是让所有人都应该仰
  • 3、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_10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起了月亮”——他,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有妻子儿女,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即使开口说话也是很无趣,在宴会等社交场合完全不起眼。你很难想象故事的开始是:就这样一个平凡得如同白开水的人,有一天,留下一张纸条,然后抛下一切,去了巴黎。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一个画家,那年,他40岁。 几年之后,他在巴黎贫困潦倒,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斯特罗夫相救,也许就这样逝去。后来,他离开巴黎,沦落街头,睡过火车空车厢,领过救济面包,当过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和土著人结婚生子,生活在伊甸园般的原始深山中,厄运接踵而至,他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自己的妻子爱塔将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 读完这本书,我对主人公查尔斯的感受很复杂。他抛妻弃子,眼里没有别人,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甚至带走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好朋友的妻子。这样的人实在令人厌恶,甚至连他的儿子在得知他死去的消息也觉得罪有应得。 但是,对于查尔斯,我更多得敬佩吧,一种敬畏和佩服。全世界都在追求得到,他却在追求失去。所有人都在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他减去了束缚自己追求艺术的一切,减法的差等于最后的原始生活,那段和爱塔生活在塔希提的日子,一如人类的最初——亚当夏娃于伊甸园。在那里,他如愿以偿,也画出了自己的巅峰之作。 不过,斯特里克兰的追梦我还是觉得有点极端,读着读着会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某些角色。对于六便士和月亮的理解,我觉得六便士就是功名利禄,而月亮大概是内心深处的梦想吧。至于怎么选,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次看毛姆的作品,感觉语言风格很特别,书中运用了很多特别的喻体,例如把胸脯比做“卷心菜”,把身体比做“鸭蛋”…… 不过笔触带着英国人的优越感,有些词句还是有点不舒服。另外,本书有很多对女性或抵触,或一针见血的句子,大概跟他性取向有关。接下来,想继续看他的《人性的枷锁》和《刀锋》 语录摘抄: 1、我不想从前。最重要的是永恒的此刻。 2、你怎么会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像沙滩上的石头,随便哪个满不在乎的过路人都能捡起来呢? 3、世上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 4、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7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700字

    这是一个现实被理想打脸的故事。 40岁的斯特里克兰德原本在伦敦做着一份索然无味但还算体面的证券经纪人工作,有温柔贤淑的妻子和乖巧懂事的孩子,过着令人羡慕的安稳生活。有一天他突然听从内心的号召,留下字条离家出走,一意追寻他对画画的热爱。在他追寻自我的路上,在巴黎承蒙施特罗夫夫妇的帮助,后来又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娶妻生子、和土著人一起生活,不小心染上麻风病死后,画作才声名大噪。 这故事的前半段像极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平凡上班族,人到中年,已婚有房,育有一子,脚踏实地赚钱糊口,生活平淡无味。 也许很多人都可以把前半段故事讲得很好,但很少有人会开启后半段故事。 可能是没有机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的,也可能是没有勇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想清楚人生的意义的,被物欲裹挟太多,很多重要的东西反而看不见了。 我始终认为,文学故事是反映社会的一扇窗。毛姆的这个故事,虽然俗套,但具有永恒的经典意义,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能反映出我们当下面临的社会问题。 《月亮与六便士》创作于1919年,1919年世界是怎么样的?战争,工业革命,改革,各种社会变革运动此起彼伏。越是在这种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人就越渴求安稳。绝大数人都选择体制化,追求物质,将困在高墙内视为好的生活。 这种体制给的高墙给了你安稳的生活,但也限制了你看到其他更大世界的可能性。《肖申克救赎》有一段经典台词:“这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如果没有神的指引和自我的觉知,多少人的一生都会被困在里面。 这个时候查尔斯跳出来了, 他不想呆在体制内,不想被高墙困住,想要出去看看。 他就像是王小波所说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道上,他选择抬头看月亮。 他并不否认自己40多岁以前过的那种生活的价值,但他知道六便士能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已经到了极限,他决定过一种真正听从本心的生活。所以他才会说:“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渣男,但是从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价值来讲,他又是多么英勇、多么令人羡慕。

  • 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4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00字

    前前后后花了五个小时看完,不算快也不算慢,这本书看完给我很大的冲击,心中至始至终想着种种情节,第一遍看完更多的是一种愤慨,却少了一份对其纯粹的艺术追求的感受,以后有机会还要重读第二遍。 先说说本书的一大悲情人物,德克。如果说我们的主人公对艺术的追求纯粹的令人尊敬,那德克的爱与善良纯粹的令人尊敬。有些人觉得他贱,觉得他活的没有尊严。别人羞他蓐他,他从不放在心上;斯朱兰嘲讽他看不起他抢走他的挚爱,他依旧关心斯朱兰;布蓝琪背叛了他,他依旧愿意原谅她愿意为她付出。他的善良让人觉得不适,他对艺术的宽容让人尊敬。或许回到荷兰老家,他能找到自己真正幸福的归属。 我们的主人公,斯朱兰,从他抛下自己安逸的家庭,就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他的眼里只有两件事,他那日益膨胀的创作欲以及他的基本生理需求。这也导致了他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对他人造成了种种伤害。 对他的评价我分两面,首先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纯粹。毅然决然的抛下体面的物质生活,带着几百法郎开始自己的艺术之旅,住着廉价的旅馆,吃着救济站的食物,穿了五年也没换的衣服。他的生活在寻常人眼里纯粹是一种折磨,但他从不关心这些。在他看来,这些物质只要能满足他的需求,不成为创作的阻碍便以足够。这也是他对女人的看法,这也是他犯下种种错误的原因。他唯一的关注点就是画画。正如作者所说,“他仿佛着了魔”,他对艺术的追求单纯的让人钦佩,让人着迷,吸引着作者以及他周围的女人。在晚年,他来到了梦中所属-大溪地,这儿的一切都符合他追求艺术的种种期待,远离了俗世的种种羁绊,更加贴近大自然,有着一个不妨碍他创作却又能满足他种种需求的女人。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才真正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毫无疑问,他对艺术的纯粹的热爱是让人尊敬的。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他又是一个极度自私不负责任的人。抛妻弃子,抢占友妻,对周围的人肆无忌惮的伤害。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社会规范在他眼里完全失去了作用。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社会。正如书中所说,他是方的,而这个社会的空格都是圆的,根本容不下他,他的存在只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只有大溪地这种地方,能够包容各种形状的塞子,也能容得下他。 主人公的三个女人们。 第一个,斯朱兰太太,作为一个被抛弃的女人,在本书中被塑造成一个极度虚荣的女人。或有有些人觉得这样的人被抛弃理所应当,但她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受害者。 第二

  • 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看完了,这当然是一本名著。也许我的理解总有偏颇,但读后感本就是自己的不是吗?

    在知乎上看到如下一段评论“   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是的,我们现在我们可以便捷地获取任何知识,不必再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穿越英吉利海峡。发光的平台如此多样,怕就怕我们自己禁锢了自己,不敢正视心里那些闪闪发亮的想法,任由它们一天天地蒙尘。

    可是啊,故事读到后面,发现斯特里克兰德的太太就没有那么可怜了,只是不知道她的孩子们过得怎么样,是以什么样的心境长大的,书中没有点拨,也许不是作者研究的重点。故事从他来到小岛上的生活开始发生转折,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看上去比在巴黎的时候有情趣,比在婚变前的按部就班的工作更有生活气息,尽管他每天只管作画。

    阿塔,对他来说不是约束他的女人,孩子和家庭也不是他梦想的羁绊,他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养家糊口。相反,阿塔年轻(这不是重点),对斯特里克兰德的欲求不高,会做饭,有房,有钱,能劳动,有赚钱的资本。嗯,跟她在一起,他才能安心作画,实现他的梦想。这即是大家理解的自由吧?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过去给予丈夫太多压力了,他厌倦了。故事读到最后,太太是个虚荣心极强的人,那种独当一面,应付自如且运筹帷幄且沉着冷静的样子,好生可怕。之前对她的同情感丝毫没有了。那是不是就要对斯特里克兰德的“天分”和勇气崇拜了呢?oh no!我大概不会忘记他如何对待德克了,这个可怜又可悲的男人。书中通过对德克和德克妻子的描述,来探索查理的人性,他极其自私、冷漠、无情,尽管德克夫妻二人情感有问题,那也不该这样了结啊!我想,这个所谓的天才画家,伟人在故事最后能因了阿塔加不少分,也能另很多人黑转粉,可我,顶多也只能做到黑转路吧!

    47岁的查理,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迷惑了众女子?他就是个炸弹!最后,再提一提,这个代表艺术的月亮和代表世俗价值观的六便士,还是足够佩服查理的,脸皮足够厚,心肠足够狠,信念足够坚定。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点,不去那么在意世俗的价值观,抵制诱惑,不要为了与世界和睦相处而做出过分的让步和妥协。我们当然要和生活讲和,但是不是摒弃自己的原则。

  • 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9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2017年最震撼我的一本书了!完全被毛姆的文笔折服。从斯朱兰刚开始对安逸生活的断舍离,追求自己的梦想,看似毫无人性的世界观,到后期信马由缰,闲散豁达的后期生活,完全脱离自我,脱离世俗的最高精神境界。有幸能目睹斯朱兰传奇的一生真的全身通透,过瘾至极! 这本书也让我想明白一件与人性有关的事情: 这世界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不懂人性的矛盾,不知真情掺杂几多造作,高尚掺杂几分卑鄙,邪恶蕴涵几多良善。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陌生人,朋友,恋人甚至亲人。都互相彼此影响着,改变着。有本书中提到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提到绝对强势母亲对子女的影响。绝对女权主义(我是指绝对,所以读者别往自己身上套)的家庭中,如果生的是女儿,大多就会和她妈妈一样,在未来日子表现的很强势,继而影响下一代。如果生的是儿子,大多就会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唯唯诺诺。在婚后生活中,会助长他的另一半变得强势,从而继续影响下一代。 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这个像是死胡同的循环怎么破呢?答案是:找到几个突破点。第一:找到强势的源头,了解问题的本质。第二:改变影响的走势,滴水穿石或者断绝解脱!第三:也是重点。家庭里另一半的作用。也是我想说的,假设强势是苦难引起的,而苦难激发人性善是假话,幸福有时会,但苦难大多让人狭隘和怨毒。如果家庭的另一半内心足够强大,这种强大不是身份和地位,是血管里的血,和骨头里的气真正强大。可以无视这种苦难,视这种苦难只是生活的点缀,停止这种负能量传递下去。或者另一半有信心有能力,用自己的能力和爱改变现状。这里拼的是情商和耐心!记住,“女人能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无法原谅他为她所做的牺牲。”注意把持中间的度,别让对方有压力,别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最后,你可以看到,这部小说里毛姆不讽刺政治,不批判社会,也不重在戏谑人性中的丑恶。他戏谑的是一个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从外在的名利、物质、家庭关系、工作生活,到内在的安全感、被需要的需要、得到认可、自尊心以及爱情。在他的戏谑之下可以窥见到一个现代人类是多么脆弱。

  • 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1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00字

    读完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最初一两章的晦涩难懂,后面越读越难以放下。

    读到四十多岁的查尔斯留下短短一封信,就抛家弃子去巴黎画画时,觉得实在难以理解,读到查尔斯生活潦倒却甘之如饴时,不禁对他的追求有那么一点儿好奇和敬佩。当查尔斯生病时,朋友细心无私地照顾他,他却破坏了朋友的家庭,可怜的朋友妻子最后自杀而亡,而他毫无愧疚,此时觉得他就是一个恶魔。

    而最后,他流浪的生活在遇到梦中的岛屿时结束了。那里风景优美、色彩绚丽,他在那里生活、画画,还和当地一个十七岁的土著女孩结了婚,有了孩子。他突然地热情好客了起来,有客人来会杀鸡招待,医生远途跋涉来给他看病,他会赠送画作以示感谢。开始,他和土著女孩两个人生活在远离大马路的小屋子里,后面有了孩子后,来了一个老婆婆照顾小孩,老婆婆又带来了她的孙女,又来了一个少年,慢慢就变成了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居然也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了。几年后,他得麻风病而死,死前双目已瞎一年,他坚持画画,画在小木屋的墙壁上、天花板上,那一幅画让所有看过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奇幻的情丝,大家都不得不感叹这是个天才。然而,死前,他交代妻子烧掉这座小木屋,一根木头都不要留。他画出了他心中所要表达的,他满足地去了,其他的他都不在乎。

    我们大多数人都忙着拾满地的六便士,一辈子忙忙碌碌,平凡琐碎而又幸福;也有少部分人,看见了心中的一个月亮,为了找到它,舍弃了所有的一切,家庭、子女、事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也不在乎最终能不能找到,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样的人,也是令人钦佩的。最后,不得不说,查尔斯是个伟大的人。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不少,为理想一路追寻从不放弃的人,确实很少。

    这是看的毛姆的第一本书。看之前是带着质疑的,为什么这本书评价如此之高,看完后,不得不承认,作者太会表达了,许多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读得也十分酣畅。恰到好处的点评,叙说时的不偏不倚,每当读者陷入震惊哀伤时,他那一两句轻描淡写的调侃,让人瞬间转哀伤为释然。

  • 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7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00字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毛姆

    当满地都是六便士,你是否还愿意抬头仰望月亮?我们活在一个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摸的物质世界中,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对月亮的渴望是内在的自我最真实的需求,绝大多数人想想也就罢了,实在舍不得丢弃已经攥在手里的六便士。本书的主人公斯朱兰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人到中年的他放弃了证卷经纪人的富足生活,只身来到巴黎学习绘画,后半生流离失所穷困潦倒。

    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斯朱兰通过手中的画笔走进了那个不可以看,不可以听,不可以触摸的精神世界,他的画“有一种让人不安的奇异灵性,展现一片迷离境界,不知不觉带着你的灵魂前行”。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斯朱兰却挣脱了人性的枷锁,获得了灵魂的自由,生命得以圆满。

    在塔希提岛的三年光阴是斯朱兰一生中少有的幸福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斯朱兰患上了麻风病,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日子里,他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以墙为画布,把“对生命的一切理解、一切顿悟都表现在画中”。临终前他让妻子发誓烧了他的屋子,毁掉壁画。他知道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成就非凡,他本人也会因此声名鹊起,然而他不屑,在斯朱兰看来声名不过是虚无的幻影罢了。当一切已趋近完美,人可以做的事情也趋近于无,斯朱兰无憾地走了 。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释放了他的情怀,也碰触到了我们的情结。因为我们仍有梦,那轮明月依然悬挂在我们的心头,总是容易被月光感动,总是为了放弃心痛。

  • 10、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范文欣赏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的小说,相信很多网友都有看过,该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心中的画画梦想而抛弃妻子,追逐一生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我哪敢有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曾经看过一个综艺叫做《一本好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有营养的节目。

    节目形式是每一期都抽取一些有内涵有意义的名著,把它改编成舞台剧,话剧的形式给观众看。

    第一期被改编的书是《月亮与六便士》是讲述现实与理想之间作何选择的故事。月亮即是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有的时候被万人称颂的东西未必能打动我,能使我产生共鸣的才更能吸引我。《月亮与六便士》就是这样的存在。一开始这个故事并不吸引我,直到我找到那个吸引我的点。

    故事讲的是一个金融证券家斯特里,有着衣食无忧,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有爱他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名利也双收。某一天,斯特里决定离开妻子,孩子,还有这锦衣玉食的一切,去往巴黎。起初他的妻子很不解,认为他爱上了别的女人,这是要私奔去巴黎。在妻子的调查下才知道,他离开家去巴黎只是想画画想去实现他的梦想。他没有出轨,只是单纯为了理想。妻子得知后只是说:如果他是为了女人,那么还有可能回来,若是为了去画画,那他一定不会回来了妻子说的那样斩钉截铁。是的,打不过的一定不是女人而是理想,因为那是精神粮食。

    斯特里在巴黎过得很苦,离开荣华富贵的他只得住在一个破旧的小阁楼,冬天没有衣服穿只能冻着,他去兼职找的钱全拿去买画笔,颜料。只留下一天一个面包的钱,维持着基本需求。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德克。一个以帮贵族画画为生的不入流画家。德克异常欣赏斯特里的才华,()虽然斯特里的画还没有德克的画卖出去得多,但斯特里画画从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拿去卖。德克就这样默默地帮助斯特里,请他吃饭,喝酒甚至在斯特里生病快死时接他回家。即使德克的妻子极力反对,但在德克的苦苦哀求下,德克的妻子还是同意了。但德克没有想的是妻子竟爱上了这个充满诱惑具有吸引力的男人,并且还要和斯特里走。德克苦苦的哀求着,但你知道的,坠入斯特里营造的感情世界之后就再也出不来。善良的德克不忍心自己的妻子住去斯特里的破旧小阁楼于是决定把自己房子让给他们两人住。但之后妻子和斯特里起了争执,斯特里摔门而出,妻子则安静的喝下毒药而死。知道一切的德克心痛不已。最后却仍然愿意为了斯特里做任何事。常人大概不会理解他,但我也许能够理解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21-06-03

  • 2019-10-04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0-0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4-03

  • 2019-11-16

  • 2019-10-24

  • 2023-04-28

  • 2023-02-14

  • 2019-10-29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2024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范文,月亮与六便士1000字读后感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