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 > 地图 >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2024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推荐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

(共 3087 篇)

  • 1、 新论语读后感

    阅读《新论语》才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俗易懂,可读性非常强。通过这次认真地阅读,我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新论语》把孔子评价弟子的所有言论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学者阅读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对颜渊、子路、子贡三位弟子的评价。

    对颜渊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子路的评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对子贡的评价——女,器也。(瑚琏也)

    孔子对三个弟子评价不同,在颜渊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贡身上,他看到了“智”。“人无完人,孰能无缺”,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们的优点,而且在后面的言论中,他也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弟子的优点和长处,择其长处而用之。

    这让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却都能和谐相处,这可以看出他统筹有方、协调能力强,因而他对弟子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公司各部门的协调,与外界的沟通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使工作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一门必修课,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库,我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再好好学学《新论语》,从中撷取所需,为我所用,从中学到更多的关于为人处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点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来!(陈志诚)

  • 2、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读后感2500字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由王荣生所著,本书探究了关于语文教学等知识,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读本。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读后感25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进来看看吧!

    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绿色千岛湖》、《黄山石》等;聆听最经典的风华雅乐及音乐背后的故事,如《夜光曲》、《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等;游历奇妙瑰丽的神话传说,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之类;与令人敬仰的大师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囚歌》等当这些生活与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对象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能教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拜读了王荣生教授的教学专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后,久久萦绕我心的一个沉重问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上,教学内容有天壤之别。由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面对课文,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参?教参往往只是课文的简单梳理,甚至其表述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身颇令人怀疑。根据课后练习?据我的观察和体会,课后练习往往流于笼统,零碎,随意,想当然,指向并不明朗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看上去百花齐放,实则都是选文集锦.编者致力于通过编写教材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的体系,实际上往往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师手拿着教材往往无所适从,只得凭经验打乱教材设计的编排顺序和意图,进行内容重构.

    王教授在专著中指出,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即它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指的是文本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而当进入教材后,它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在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外,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语智慧,这就是它的教学价值。

    发掘了文本的教学价值,教师还要面对一个具体教学价值定位的问题:文本有许多教学价值,那么在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点上,我们选用哪一点教学价值呢?综合考量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性质介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找到了一个关键词语言.

    维果茨基说过艺术开始于形式开始的地方.在阅读中,我们总是始于对语言事实的感受,又终于对言语表象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教材的价值,并不是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王荣生教授在专著中指出: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是通过掌

  • 3、 读《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有感

    读《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有感

    读了好几次俞老师的文章之后,终于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这几个术语弄清楚了。教师可以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里读到课程内容,它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和表述,从教师教的角度,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教什么,教哪些知识、技能、策略、态度等;从学生学的角度,它可以告诉我们学什么,学生学习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教材内容是大家本就很熟悉的,是我们用什么教学生,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社出版的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分为必修(1-5)和选修(6-9)两部分。但人教社的教材内容无论多么生动,多么适合当前的教学,它都不可能自动地成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的实际环境等对教材内容进行的二次开发,进行的处理和加工,进而形成具体而有效果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只有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程,才能转变成教学内容。弄清楚了这几个术语之后,作为一个一线的英语教师,我获得的启发有两点:

    一、从课程内容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内容,用课程内容来规范我们的教学,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根据课程内容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并用课程内容标准来规范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以现行教材nsefc module 4 unit 1 en of achievement using language 这一课为例,我从既定的教材内容着手,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实施于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学内容。

    1、教材处理

    本单元中心话题是伟大的女性,通过介绍几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杰出女性、探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价值和贡献,关注她们所面临的困难,讴歌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本课的using language 包括reading,listening,speaking and writing 四个部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教师把联系不大的listening暂时去掉,把本课整合成读说写技能整合课。本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篇关于伟大女性林巧稚的人物随笔,让学生口头描述类似林巧稚的优秀人物的品质,最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描述人物特点的文章。由于这篇阅读文章

  • 4、 读后感写作教学设计

    读后感写作教学设计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读后感写作教学设计方法,欢迎阅读。

    读后感写作教学设计

    一、读后感写法指导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指导及范文.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

    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

  • 5、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重点、难点

    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学写读后感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来: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 6、 读《写作教学教什么》有感

    唤醒"自我": 基于绘本的交际语境写作

    ——读 《写作教学教什么》有感

    刘娟

    荣维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一章中介绍了写作教学的"三种范式":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如果说文章写作主要关注写成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过程写作主要关注这样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而交际写作则重点关注这篇文章"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写作和过程写作,儿童因任务而作,为考试而写,难以有效激发儿童"乐于表达";而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重视语境生成功能的 "交际语境写作"则是一种"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的写作,在这种写作观支配下,作者因为有了直接或潜在的对象,有了交际语境要素的参与,就可以选择并创生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写作的内容、素材、体裁、结构、语言等,因这个"交际语境"不断孕育生成,这样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真实的、具体的、有动力、有意义的,这样的写作需要学生基于真实具体。(《写作教学教什么》p42-45)

    回忆我的绘本习作课堂,五彩的习作资源府——绘本恰与儿童真实生活息息相关,不断召唤儿童的生活,唤醒儿童的真实自我。绘本这一载体似乎在尽可能还原或营造真实、具体的语境,引领在"真实世界中写作"、"在真实学习中写作"、"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

    一、启动学生内在言语表达机制

    (一)激发读者需求

    读者即那些想了解你的人,他们读了你的习作,要好像见到你习作的内容:描写人物,要好像见到这个人;描写景物,要想欣赏到你看的景,你要让他们如临其境……有了这样的需求,起步的儿童自然会写有动力:我写的都是读者要听、要看的吗?这句话能不能让读者看懂?在每次习作前,都借助鲜活的绘本情境告诉孩子,本次习作因何发生,为谁表达,将一个具体的读者推到孩子面前。这个读者是真实可感的,是如影随形的倾听者和应答者。

    (二)满足画面需求

    面对色彩斑斓的图片,孩子的眼睛是那么闪亮,对图画的反应是出奇的灵敏,他们喜欢在图画中探寻,充满渴求。这就是儿童从视觉到心灵的画面需求。此时,让孩子们看绘本,不仅能让他们的视觉器官和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在视觉的触动下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和生命哲理,悄悄地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载体。

    (三)满足交往需求

    习作教学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联系,让彼此呼应,使真正的习作

  • 7、 最新论自由读后感通用

    是不是现在对作品读后感还无头绪呢?作者写的作品浓缩了伟人的智慧。这时候可以将自己昙花一现的感悟写成读后感了,以下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与您相关的《最新论自由读后感》,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最新论自由读后感 篇1

    《论自由》被密尔认为是其最有生命力的著作,原因在于这本书成为了一种单一真理的教科书,这一真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而愈加突出:性格的多样化对人类和社会及其重要,让人类可以向无数的、乃至相冲突的方向充分发展。洛克证明了政治自由的合理性,而密尔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则把自由从政治领域延伸到了个人领域。

    密尔《论自由》的目的在于界定群己权界,提出了关于自由的两个原则:个人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国家或社会如果要干预个人行为,唯一的动机是社会保护。在这两个原则的支配下,任何个人的行为,在不涉及他人的情况下,他成了个人的最高主权者。因此,个人自由成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边界:你的自由,我的边界;我的自由,你的边界。自由的含义体现为严复所归纳的“自为造因,自受报果”。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当中,自由的意义则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自由拥有的不被他人干涉的空间,是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充分自主,对行为结果的自我承担。在个人自由发展的环境中,个人的独立性不断培养出来。个人拥有的自由保证了个人不需要对权力的唯唯诺诺,国家对个人空间的不干预,使得国家对个人的思想不能一致化。密尔在《功利主义》中提出,快乐分为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高级快乐是精神上的快乐,而低级快乐是物质上的快乐。人们只要经历了这两种快乐,就会更加享受精神上的快乐而非仅仅追求物质快乐。因此,自由提供给个人的是精神上的快乐,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如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人区别于动物正是在于人是会思想的动物,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对自由的渴望,是每一个人本能的需求。

    自由对个人的充分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是人类幸福的基础。功利主义认为,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的,而幸福也是多元的,自由、正义、美德、诚信等等都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自由所实现的当然是“最大多少人的最大幸福”。密尔写到,“一国当中,人们性格的多样化,然后国家才有具有活力。”个人自由培养的独立性的个人,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础。自由社会带来的是自由的、异质化的个人,异质化的个人带来的是思想的创新,人们智力水平的

  • 8、 《阅读学新论》读后感

    《阅读学新论》读后感

    这本书是为了参加一期读书沙龙而被动阅读的,非我自选,说实话,读起来有点艰难。

    虽然说是学中文出身,大学课程里有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学习内容,却并没有接触过阅读学方面的专著,在读了这本《阅读学新论》以后,觉得中文专业大学课程没有去安排专门的阅读学课程实在是一个缺憾。或许我的同学中走上语文教学讲台的人多数在毕业后都早已自学了阅读学方面的内容。我却因为与教师这个岗位失之交臂,到今天才有机缘接触到阅读学的专著,感谢目耕源读书会。

    由于阅读学相关的书目基本只读了这一本专著,就书的质量和内容,难以给与点评,所以我也只比较粗浅谈一谈读过这边书以后内心涌出的感受。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把阅读当作了吃饭喝水一样的事,好像自然而然就会了,成了习惯,一直就这么在读,特别是熬过了中学语文课考试,在业余兴趣爱好的名目下,完全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随意,只求畅快,读后留下了什么痕迹,从来没有追究过。我想和我一样的人可能不在少数。而在读过这本《阅读学新论》以后,我心中突然涌出了一种遗憾,在我生活中占有这么大比重的阅读这件事,我居然没有为它去做点准备,去稍微钻研一下该怎么读?30多岁了,阅读生涯过去了这么多年,如果我很早,在大学时代就能对阅读学有一点钻研,提升一点阅读的水平,那么今天,我通过阅读所得到的收获将会有多大的差别?或者说我这个人的内涵与今日之我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吧?自然,从好的角度来想,还好,现在开始,把阅读这个技能点提升一些,以后,我还有几十年去耕读出一个更好的阅读生涯。

    具体点来说,通过读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的阅读只是一种粗放型的读法,譬如盲人摸象,一直在读,也感受了阅读的乐趣,却并不知道阅读这件事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道道。从前大约也只知道个精读和泛读的概念罢了,原来,阅读从人类学、生理学、文化学、民族学等角度来看,有如此厚重的价值;阅读对于读者个体的生命而言,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阅读的技法掌握和能力提升,原来是这样达到目标的!不能说振聋发聩吧,但里面的确有好些地方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启迪。比如在阅读本质论这一章中,有两段话。192页的当代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读者一旦在读物面前实现了自我分解,就会发现一个从未意识到的内心世界,在更大的精神空间升腾起生命之花。19

  • 9、 新论语读后感500字

    近日通过公众号,阅读了《新论语》。《新论语》仍是《论语》,因它的内容皆来自《论语》,没有一字一句增删。《新论语》之“新”,是新在了编排,以“仁”为核心,重构了原文。

    少时读《论语》,还是上学时通过课本学习,那时觉得文言文难以理解,且因阅历尚浅,所以没有很深的感悟。而最近通过对《新论语》的阅读学习,其中文字令我感悟颇深,让我不禁感叹,《论语》这本经典,确实是在不同时期读起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书中有一篇这样写到: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意思是说孔子到了太庙,每一件事都要请教别人。有人嘲笑他:“是谁说孔子知礼懂礼的?他到太庙去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后说:“这才是知礼啊。”

    孔子知礼懂礼,是礼的专家,这在当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然而孔子入到太庙里,见到里面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种礼器,都要虚心请教,这样的行为就引来了他人的讥讽,嘲笑孔子知礼懂礼不过是虚名而已,否则为什么还要每件事情都去问。然而孔子面对嘲笑和质疑只是温和敦厚地回答道“这才是知礼”。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谦虚谨慎、一丝不苟、温和恭敬的性格和求学态度。正所谓“虽知之,当复问,慎之至也。”孔子虽然知礼,但他入了太庙仍然要“每事问”,已为圣人却不骄不躁,依然虚心好学,这就是礼,常怀恭谨之心,便是礼。

    《孝经》有云,“礼者,敬而已矣”。礼的精神与核心内涵,不过一个“敬”字而已。知者谦,不知者狂,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能够将姿态放低,常怀恭谨之心,恭敬自己,也恭敬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 10、 新论语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本2012年6月份出版的新书,虽然说是《新论语》,但书中论述的论语是重新进行了编写。其实是对于孔子有一个全新的解说,非常值得一读并且会收获良多。我曾经看过《论语》的注解与解说,但一直没有能从大处理解与掌握《论语》,无法深度地学习到核心。拿到了此书,学习我们老祖宗的宝贵的财富,就有了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

    《新论语》是一本重构的经典,是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如何在事例中评判仁。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看过《新论语》后我才真正的发现《论语》的核心,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渴望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实际的意义。书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读了《新论语》后我才知道,它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以及后人,让每个人都成为一粒种子,把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高文娟)

  • 2023-03-02

  • 2023-05-13

  • 2021-12-11

  • 2023-04-11

  • 2023-06-01

  • 2023-01-24

  • 2019-10-11

  • 2023-05-15

  • 2022-02-09

  • 2023-05-11

  • 2023-05-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10-09

  • 2021-11-01

  • 2022-12-08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3-02-15

  • 2019-09-25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2024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