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宋张行婆读后感 > 地图 > 宋张行婆读后感,2024宋张行婆读后感
宋张行婆读后感相关栏目
宋张行婆读后感热门栏目
宋张行婆读后感推荐
宋张行婆读后感

(共 7684 篇)

  • 1、 《宋张行婆》读后感
    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
  • 2、 《宋张行婆》读书笔记
    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有
  • 3、 《宋张行婆》读书笔记1200字

    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有爱吗?一切众

  • 4、 张伯行观后感

    张伯行观后感(一)

    2月14日,羊山新区百花之声上演了一部廉政历史教育剧《张伯行》。《张伯行》主要讲述了康熙五十年(1712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发榜以后,读书人议论喧哗,抬着财神进入学宫。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际情况上报。康熙帝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贿赂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状上奏。康熙帝命二人都解职。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

    康熙帝责备张鹏翮等为噶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张鹏翮等人的意见相同。康熙帝说:"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虽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于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第二天,召九卿等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是经过党多年培养教育,更是需要具备张伯行身上的品质。要以身作则,要放眼远看,算好政治账。在张口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吃,在迈腿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去,在伸手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拿。如果利用职权捞取不义之财,违纪违法,不仅心理上要担惊受怕,而且一旦暴露,就会受到严惩,可能连现在的工作机会和待遇都要失去,情节严重的还要受牢狱之苦,值得吗?

    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理应为人民群众服务。那些违法违纪者在法庭都很后悔,平时廉政学习、廉政承诺讲虚话、搞形式,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差。不仅辜负了组织上多年的教育培养,也失去了自己的人品,同时抛弃了党性、良心、家庭和事业。我想一个人工作进步,事业有成,家人团圆,上贤下孝,这应该是人生幸福的真正体现。那些违法违纪者不仅是个人的前途和自由,而且给他的家人和亲人带来了痛苦。

    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珍惜幸福,时刻绷紧清正廉洁这根弦,

  • 5、 廉政戏剧张伯行观后感

    廉政戏剧张伯行观后感(一)

    区纪委信访室主任 高世杰

    豫剧《张伯行》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张伯行》名家荟萃,囊括了1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演奏员)。演出现场,演员们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令人回味的思想情怀,让很多观众深受触动,现场掌声不断响起。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剧是一部以古鉴今、感人肺腑的“反贪腐活教材”,是一部具有优秀艺术品质的精品力作。

    张伯行清正为官,恪尽职守,关心民生疾苦,民间对他有“止饮江南一杯水”、“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的作弊案,让朝野感受到张伯行一身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豪气。张伯行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为官二十余年,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所在。

    而今一些官员精神空虚,自律失控。物欲横流,想入非非。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忘乎所以,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贪污腐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以《准则》、《条例》为底线,认真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制度规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作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弘扬正气,带头当清官,当好官,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深受人民爱戴,争做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观看此戏,心灵深受洗礼。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但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依然严峻,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斗争活动。党的18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全面部署,从制度上加以制约,要求党员干部从思想上不想贪,从行动上不敢贪,不愿贪,彻底讯牢反腐拒腐的提纲。作为政府机关的一名党员干部,要以张伯行为榜样,以党的纪律为底线,带头听党的话,自觉加强品德修养,讲政治,讲大局,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自觉做到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敢于不正之风做斗争,做一名合格

  • 6、 《黄道婆》读后感

    相信大家读了《黄道婆》这篇文章,会经不住被文章中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以下是《黄道婆》读后感,以供赏析和参考借鉴!

    《黄道婆》读后感【1】

    当老师教完我们《黄道婆》这篇课文时,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然黄道婆历经坎坷,但是她就没有被困难打倒。黄道婆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想到黄道婆那种艰苦、痛苦的生活,又想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只疼我们这一个小宝贝,什么时候痛苦过,什么时候委屈过,就算被打,也是我们犯了错误呀﹗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多幸福呀﹗可黄道婆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的虐待,也不能见父母,那多么痛苦呀﹗饭也吃不饱,还要工作,太悲惨了﹗一对比,我才知道,我们过得多么幸福呀﹗可是我们还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生活。一遇到不开心的事,还总是抱怨父母,可父母还是笑脸对着我们,那时候,有谁对黄道婆笑呀﹗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虽然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她的智慧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无私地教给父老乡亲们,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出了更加先进的纺织工具,赢得了 “ 棉神 ” 之称。虽然黄道婆从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发明了这么先进、这么伟大的技术和工具,她这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太伟大、太令人敬佩了﹗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一定也能发明出伟大而又先进的发明,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民族更加繁荣。我下定了决心,长大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为人类造福。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黄道婆》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里的“黄道婆”。

    传说,黄道婆家里很贫穷,黄道婆过不下去了这种生活,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夜晚,偷偷钻进了一条小船,躲了起来。白天船开向了海南,她在那里下了船,来到了黎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她看到黎族人民纺织技术高超,工具用起来织棉花很方便,这些产品用来方便、实用,还很漂亮,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她和黎族的姑娘们一起学习了当地的纺织技术。三十年过去了,黄道婆想起了家乡,她回到家乡后,家乡的土地贫瘠、棉花生产不高、纺织成本不好,她把学到的知识教给了家乡的人们,也把在黎族用的织布机进行了改进教给了人们,果然很多家庭有了改善,纺织技术高了许多、生产的棉花越来越多,人们都很感谢黄道婆。

  • 7、 黄道婆读后感
    篇一:黄道婆读后感 当老师教完我们《黄道婆》这篇课文时,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然黄道婆历经坎坷,但是她就没有被困难打倒。黄道婆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想到黄道婆那种艰苦、痛苦的生活,又想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只疼我们这一个小宝贝,什么时候痛苦过,什么时候委屈过,就算被打,也是我们犯了错误呀﹗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多幸福呀﹗可黄道婆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的虐待,也不能见父母,那多么痛苦呀﹗饭也吃不饱,还要工作,太悲惨了﹗一对比,我才知道,我们过得多么幸福呀﹗可是我们还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生活。一遇到不开心的事,还总是抱怨父母,可父母还是笑脸对着我们,那时候,有谁对黄道婆笑呀﹗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虽然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她的智慧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无私地教给父老乡亲们,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出了更加先进的纺织工具,赢得了 “ 棉神 ” 之称。虽然黄道婆从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发明了这么先进、这么伟大的技术和工具,她这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太伟大、太令人敬佩了﹗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一定也能发明出伟大而又先进的发明,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民族更加繁荣。我下定了决心,长大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为人类造福。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篇二:黄道婆读后感 读了《黄道婆》这篇文章,我经不住被文章中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时的人,他的家在松江乌泥径。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于是,她设法逃出家门,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在那里,他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向黎族人学习他们的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无私地传授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他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她还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后来,在污泥泾从事纺织业的人日益增多,黄道婆棉纺技术和她改进的设备传遍了江浙一带,并赢得了“衣被天下”的美称。 她凭借着自己的勤劳的双手、聪慧天资、虚心好学和吃苦耐劳精神,在与
  • 8、 婆花读后感500字

    这是我偶然间在书柜找到的一本书,名叫《婆花》。书角有些破损,但文字完好,书中的内容更是让我深深折服,每天放学后,我都要翻一翻。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两个孩子,一个叫婆花,一个叫笠麻。婆花是一个穷人家的女丫,虽然她的家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她受奶奶婆巾的教诲,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最后凭实力考上了大学。笠麻家经营着竹具坊,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公子哥”,后来家庭败落,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也考上了大学,并与婆花同班。

    婆花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欣赏的人物。她的求学道路甚是曲折坎坷,她为此卖过菜,做过工艺品,虽然她总是凑不够上学的钱,但她还是坚持不懈的求学。她偷听过村小老师讲课,还去过朱文章那里学习,最后参加了一场大赛,得了第一名,得了许多奖金,却因为给奶奶婆巾办丧事,花完了。经过重重打击的婆花也曾一度失去信心,但是一对中年夫妇被她的事迹打动,并希望能收婆花为干女儿,供婆花上完小学直到大学。

    虽然婆花在求学的道路上有许多的不顺,然而坎坷的一路走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勤奋好学、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等各种优秀的品质,都在她的身上展现了出来。比起婆花,我们生活的无忧无虑,个个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我们要像婆花那样自强自立,这样我们才能够有一天为未来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21世纪的青少年真正的使命!

    老师评语:文章很有见地,最难能可贵的是敢于创新,是一篇言之有物、立意深刻的读后感。

  • 9、 两宋风云读后感

    篇一:《两宋风云》读后感

    篇二:两宋风云读后感

    篇三:《两宋风云》读后感

    篇四:《两宋风云》读后感

    篇五:《两宋风云》读后感

  • 10、 《黄道婆》读后感500字

    照片中的人是中国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她是第一个发明纺织术的人,让中国的纺织历史有了源头。瞧!黄道婆坐在石凳上,在竹林里专心致志地织布,一点也不受影响。她的脸上似乎多了几条皱纹,也多了几丝笑意,可能她看到自己的成果,感觉这些劳动也不算什么,有了安慰,就更加努力了。虽然这是一座雕塑,但被雕刻师雕得栩栩如生,让我一看到这个雕塑,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张照片是我在上海植物园的黄母祠里拍的,那天正好是农历十月初十,我的生日。这张照片不但记着中国纺织的历史,还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学习黄道婆,热爱劳动,经常劳动。这张照片还传递了古代人辛勤劳动时的样子、想法,让我们和现在的生活作对比。

    黄道婆坐在竹林中织布,肯定感到丝丝凉意,也就忘记了自己的劳累,边享受大自然给她创下的环境,边干着自己手上的活儿。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很悠闲,其实并不然。黄道婆长期这样劳动,肯定觉得又枯燥又乏味,手上也磨出了茧子,长出了皱纹。可她还是默默的忍着,继续劳动。现在,来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人能像黄道婆一样呢?我们在家里享受父母辛辛苦苦创下的悠闲生活,很少在家里劳动,反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交了学费,还不好好学习,只顾玩。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学黄道婆的这种精神,来改变改变自己。

    《黄道婆》读后感500字

    当老师教完我们《黄道婆》这篇课文时,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然黄道婆历经坎坷,但是她就没有被困难打倒。黄道婆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想到黄道婆那种艰苦、痛苦的生活,又想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只疼我们这一个小宝贝,什么时候痛苦过,什么时候委屈过,就算被打,也是我们犯了错误呀﹗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多幸福呀﹗可黄道婆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的虐待,也不能见父母,那多么痛苦呀﹗饭也吃不饱,还要工作,太悲惨了﹗一对比,我才知道,我们过得多么幸福呀﹗可是我们还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生活。一遇到不开心的事,还总是抱怨父母,可父母还是笑脸对着我们,那时候,有谁对黄道婆笑呀﹗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虽然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她的智慧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无私地教给父老乡亲们,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出了更加先进的纺织工具,赢得了棉神之称。虽然黄道婆从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发明了这么先进、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1-07-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18

  • 2019-09-20

  • 2022-04-2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03

  • 2019-10-19

  • 2019-11-16

  • 2021-08-21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2-07-15

  • 2019-11-16

  • 2022-12-22

  • 2019-10-24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3

  • 2023-01-25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宋张行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宋张行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宋张行婆读后感、2024宋张行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