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实践论读后感 > 地图 > 实践论读后感,2024实践论读后感范文
实践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实践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实践论读后感推荐
实践论读后感

(共 4878 篇)

  • 1、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精选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用书香熏染生命,读经典塑造灵魂,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真的不禁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我们不妨尝试将内心所想用文字体现出来。欢迎阅读并参考!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 篇1

    刚刚读《实践论》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文词的优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平时在那些思想课的课本上看那些东西就不是很少,看来看去就不觉得有什么意思。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验证理论,这是永远正确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是做不到而已,我记得自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可是要我去做那就不太能做到了。这句话是出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是大学生,很多大道理都懂,而且都能把它说出来,但是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只说不做,那又有什么用,这就是做不到实践,现在才发现实践是多么重要,并不是因为没有实践而遇到了什么挫折,只是我终于明白,懂得道理,那只是理论,实践我们一直就没有做到,甚至就从来没有着手去做,我们不是理论家,也做不成理论家,理论的作用就是用来指导实践,既然有了理论,那就一定要有实践,不然理论再多,说得再怎么好也只是空谈,纸上谈兵是兵败的源头,在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来验证它是否正确,这个理论才是理论,要不然它就不是理论了,那只是假想而已,假想又怎么叫做理论。任何时候随口一说就是一个道理,就是一个理论,说过之后就无影无踪,甚至马上就忘记自己曾经说过,没有去实践,不会有理论,有理论也是不准确的。

    实践是理论思想的来源,没有实践就不会有理论,通过对实践过程的总结来找到事物内部的规律,总结出理论。理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就像实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理论要比实践更长。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理论,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实践来的,没有哪一个理论谁人随口说出来的,他在说这个理论之前肯定经过了实践。其实实践出来的理论也就是经验,但是经验并不是总是有用,所以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实践过程,看到不同的现象,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理论。每一条理论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对于理论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学过理论,前人的理论用来指引我们前进,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仅仅有前人的理论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和实践,通过我们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经过总结,或许你会得出自己的理论,或许你还会发现你的理论与前人的理论是完全相反的,这不是什么错误,这不是说

  • 2、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集锦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花时间整理的《最新实践论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一本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相信您在阅读过作品之后,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读后心得。推荐大家读完著作后,动手写一写读后感。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篇1)

    在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积极努力的实践。实践论是一篇讨论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文章,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懂得哲学,才能深刻理解事物,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才能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论引导着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是我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一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实践,错过了验证一些事情的机会。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就错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还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去实践,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光景。人们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想要得到滋生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成长。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需要提高的认识和能力有很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想现在的我们,都会找一些兼职做,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知道。又了经历,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社会的现实,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篇2)

    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感觉真是半晕半懂,大约是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吧,在这里我就随便说说第一

  • 3、 《实践论》读后感1500字精选

    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读后感可以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一篇文章,一段话,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论》读后感【篇1】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着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实践具有时间性、地点性 、局部性、偶然性、层次性和主观性。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客观事物的真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

  • 4、 [荐]最新《实践论》读后感通用8篇

    以下内容“最新《实践论》读后感”为我们收集整理,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的心里满是感动。领悟到这本书的精髓,我们才能够写出深刻的读后感,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的结构应该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写的?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实践论》读后感 篇1

    摘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提纲:首先简述毛泽东《实践论》的大体内容,再讲清楚实践与理论联系的关系,然后以此为依据猜测在作者写作目的。接着写自己读完《实践论》的感受和一些理解,最后总结一下。

    《实践论》中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从实践论中,可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两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论离开了实践,那理论的正确性便无法知道。当然实践也不能没有了理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没有了理论的实践,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理论只是人们根据前人的经验,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伪,必须自己动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泽东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写出《实践论》。想让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读完毛泽东的《实践论》,从中我明白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实践要注意方法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 《实践论》让我懂得对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

  • 5、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通用

    你知道一些爱读书的人都是怎样写读后感的吗?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以下是由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实践论读后感【篇1】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

  • 6、 《实践论》读后感5篇

    读书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这无关年龄。我读了作品一文,他这篇文章文笔十分优美,字也写得漂亮,真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啊!是时候将自己读书时的心得感悟写成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实践论》读后感【篇1】

    刚刚读《实践论》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文词的优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平时在那些思想课的课本上看那些东西就不是很少,看来看去就不觉得有什么意思。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验证理论,这是永远正确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是做不到而已,我记得自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可是要我去做那就不太能做到了。这句话是出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是大学生,很多大道理都懂,而且都能把它说出来,但是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只说不做,那又有什么用,这就是做不到实践,现在才发现实践是多么重要,并不是因为没有实践而遇到了什么挫折,只是我终于明白,懂得道理,那只是理论,实践我们一直就没有做到,甚至就从来没有着手去做,我们不是理论家,也做不成理论家,理论的作用就是用来指导实践,既然有了理论,那就一定要有实践,不然理论再多,说得再怎么好也只是空谈,纸上谈兵是兵败的源头,在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来验证它是否正确,这个理论才是理论,要不然它就不是理论了,那只是假想而已,假想又怎么叫做理论。任何时候随口一说就是一个道理,就是一个理论,说过之后就无影无踪,甚至马上就忘记自己曾经说过,没有去实践,不会有理论,有理论也是不准确的。

    实践是理论思想的来源,没有实践就不会有理论,通过对实践过程的总结来找到事物内部的规律,总结出理论。理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就像实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理论要比实践更长。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理论,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实践来的,没有哪一个理论谁人随口说出来的,他在说这个理论之前肯定经过了实践。其实实践出来的理论也就是经验,但是经验并不是总是有用,所以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实践过程,看到不同的现象,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理论。每一条理论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对于理论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学过理论,前人的理论用来指引我们前进,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仅仅有前人的理论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和实践,通过我们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经过总结,或许你会得

  • 7、 实践论读后感合集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合集,带给大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实践论读后感【篇1】

    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着作之一,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维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我的经验认识,用自我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决定,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透过理解外部信息,透过主动观察,构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必须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构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此刻、将来各种实践

  • 8、 分享范文:实践论读后感最新模板五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分享范文:实践论读后感最新模板五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实践论读后感【篇一】

    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中就学过与实践有关的一些理论,通过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毛主席的《实践论》是其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是在1937年7月,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毛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第三,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第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我认真阅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深受启发,以下是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感悟。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如果我们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最好自己去实践一下。就如我们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就可以去品尝然后得出答案,而不是光听被人讲。毛主席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活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也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人。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有根据的认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实践。这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就每个个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但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丰富自己,不断增加自己的头脑储备。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这种能够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9、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高中分科后,选择文科的我,从老师的口头讲述中了解到不少有关毛泽东思想的文献著作,讲真,从毛主席的诸多著作当中,我受益匪浅。读完《实践论》之后,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他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我深受震撼。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在中国共产党中,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观念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没有深刻的了解,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错误思想。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曾使中国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毛主席的《实践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教条主义。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中国哲学发展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运动。只有在生产活动中,我们才能了解到自然的相关属性和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阶级的各个成员,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获得需要的物质,而人的社会实践又不局限于一种形式,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是由不同的人参与的。

    因此,人的认识可以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从各种不同程度上去指导人和人的各种关系。而人类的认识其实是和生产活动一样,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对事物的了解由片面到全面。其实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的知识由浅入深,也不断向更深的领域去探索。而我们要想在工作中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想法符合客观事实,这就需要它符合外界的规律,如果不符合,则会失败,而我们又可从失败中获取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像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实现目标。

    在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常只能认识到各个事物的表面现象,即浅显的那一面。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我们能慢慢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推移过程。感性和理性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思想家之所以有他们独特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赋之外,是因为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自实践,因为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实践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比

  • 10、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精选范文)

    《实践论》是毛泽东的思想哲学代表作之一,其基本思想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具产生过巨大影响,广泛适用于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再读《实践论》依然能感受到它跨越时空的价值和力量。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实践论》收录在九一版《毛泽东选集》卷一,该文篇幅不太长,文字精炼、内容丰富,是一篇难得的经典之作。文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讲实践的内涵,实践是人在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中所参加的各种活动,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体现实践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不能脱离实践,而且这种认识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

    一开始接触测绘是从大学开始,从书本中明白测绘的大致概念与原理,从老师讲授中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从专业实践中体悟理论对于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对于测绘的理解在逐渐加深。从基本的坐标系到全站仪、水准仪的实践观测,再到数据的平差计算知对错,对于测绘的认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人的认识从实践过程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要明晰这种联系,需要联系认识的整个过程。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认为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通过思考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熟悉掌握多个工序的技术规范和实战操作,不断总结经验、梳理思路,明白多个工序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技术规范所要求条条框框的具体目的。

    至此,认识运动还没有完结。在《实践论》中讲“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只是理解工序间的联系及相关要求还是不够的,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实际应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来指导仪器规范操作、限差科学演算、各个工序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比如在房地一体化项目中涉及gnss控制测量、全站仪数字测图、地籍调查、autocad内业制图和计算、gis数据入库等一系列工序,在全面掌握各工序技术和专业理论要求基础上,梳理总结,理论指导实战。不断理论联系实际、实战总结,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其实这就是一个辩证唯物论地认识运动。

    测绘本身就是一门专

  • 2022-02-05

  • 2021-12-22

  • 2021-07-09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实践论读后感,2024实践论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实践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