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 > 地图 >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相关栏目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热门栏目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推荐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

(共 9407 篇)

  • 1、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泰》有感600字2024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亘古不变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阅毕孟子之文,思绪飞扬,心潮澎湃。轻叩历史之门,王朝的盛衰兴广,过往的历史烟云蒙蔽不了智慧的明镜。嬴政手中的大秦帝国之所以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正是出则有敌国外患,不发展就是消亡。而秦二世的苟延残喘直至湮灭则是骄奢淫逸,尽享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安乐。穿越历史的尘埃,以史为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规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晰而又深刻地警醒着古往今来的统治者。给予我深刻的智慧与启迪。国犹如此,人何以堪?舜、傅说、胶鬲等人崛起于忧患之中,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折磨使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有所作为,是因为他们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不懈的努力,凭借着自己打不死的蟑螂精神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言及至此,联想当下的有着娇(气)骄(傲)奢(侈)独(特)散(漫)之美誉的富二代。他们肆意挥霍、尽情享受,丧失了父辈的忧患意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乐,从未体验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滋味。试问,谈何青春之奋斗,谈何民族之崛起。呜呼哀哉!青春的色彩在奋斗的汗水中会更加绚烂。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勇于磨炼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不能一味贪图安乐的现状,否则美好的未来就会跟自己say goodbye了!我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泰》有感600字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亘古不变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阅毕孟子之文,思绪飞扬,心潮澎湃。轻叩历史之门,王朝的盛衰兴广,过往的历史烟云蒙蔽不了智慧的明镜。嬴政手中的大秦帝国之所以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正是出则有敌国外患,不发展就是消亡。而秦二世的苟延残喘直至湮灭则是骄奢淫逸,尽享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安乐。穿越历史的尘埃,以史为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规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晰而又深刻地警醒着古往今来的统治者。给予我深刻的智慧与启迪。国犹如此,人何以堪?舜、傅说、胶鬲等人崛起于忧患之中,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折磨使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有所作为,是因为他们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不懈的努力,凭借着自己打不死的蟑螂精神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言及至此,联想当下的有着娇(气)骄(傲)奢(侈)独(特)散(漫)之美誉的富二代。他们肆意挥霍、尽情享受,丧失了父辈的忧患意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乐,从未体验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滋味。试问,谈何青春之奋斗,谈何民族之崛起。呜呼哀哉!青春的色彩在奋斗的汗水中会更加绚烂。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勇于磨炼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不能一味贪图安乐的现状,否则美好的未来就会跟自己say goodbye了!我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

    导语: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读后感【1】

    人只有经受挫折,不顺利的干扰和阻碍才会使他从实践中增加自己所缺少的能力的毅力。人的一生正因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经历住了磨难考验的人才会出众被着为人才,也才是有用的人,才能接受重大责任。在失败时,不以失败而颓废,不因恼怒而一跌不振,不因为才不如人而心有嫉妒所以愤恨。我们要经常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成功之母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的自我检讨,只有此才会有所一番作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沉于安居乐业的事局中,不振奋军队,不让国家发展,止步不前,最终败得一踏涂地。不前进,不后退,原地踏步,最终换来的不是长久的国泰民安,而是敌侵略城池时的血流成河,胜劵他握。所以一个国家的不进步对于他国来说你就是腐朽得不可一世。别人在不停的前进,不住的发展强大。我们因为缺少了战备能力,国家没有军威,没有科技发展,谈什么富可敌国让国生存长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温饱不成问题,物质丰富的生活是我们今天追捧的潮流。有的人对物质的追求接近疯狂的地步。这个物质生活就是所谓的吃喝、玩乐。在这个时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该成为一种警告。吃,我们要讲究清淡、健康,那些成疾的富贵病就是因为太在于好所以才生得的。什么玩乐要高调?高调么?花个几千万租架飞机逛一天就高调?是很气派,最后欠债一大堆,最后就真的生于忧患了,这个价值取向还真有意义么?钱,我们要节约,人短命就往往太过于享受。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物质丰富的时代就要讲究清贫一点,不要去一味的追求人间享乐,这样的人一生都没有价值意义,纵使万贯家财最终都会被一扫而光。而懂得这点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奋斗,一生奉献事业。他们的忧患是为国民而忧患,而享乐的人则是建立国民辛苦之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读后感【2】

    遥想始皇当年,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数日不熄。

    这不就是安乐的好处吗?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如此看来,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砺的吗

  • 4、 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有感600字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亘古不变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阅毕孟子之文,思绪飞扬,心潮澎湃。轻叩历史之门,王朝的盛衰兴广,过往的历史烟云蒙蔽不了智慧的明镜。嬴政手中的大秦帝国之所以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正是出则有敌国外患,不发展就是消亡。而秦二世的苟延残喘直至湮灭则是骄奢淫逸,尽享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安乐。穿越历史的尘埃,以史为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规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晰而又深刻地警醒着古往今来的统治者。给予我深刻的智慧与启迪。国犹如此,人何以堪?舜、傅说、胶鬲等人崛起于忧患之中,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折磨使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有所作为,是因为他们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不懈的努力,凭借着自己打不死的蟑螂精神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言及至此,联想当下的有着娇(气)骄(傲)奢(侈)独(特)散(漫)之美誉的富二代。他们肆意挥霍、尽情享受,丧失了父辈的忧患意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乐,从未体验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滋味。试问,谈何青春之奋斗,谈何民族之崛起。呜呼哀哉!青春的色彩在奋斗的汗水中会更加绚烂。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勇于磨炼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不能一味贪图安乐的现状,否则美好的未来就会跟自己say goodbye了!我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我对这本书的概括。我的读后感有点夸张,可能有些地方逻辑不够严密,但是文学艺术都是想象力支撑,不能象物理数学能量化,所以见仁见治智.

    我将小说里的老虎比做人的江湖,大海比做周围大环境, 大船比做温暖的家。当离开父母家的呵护,pi来到人的江湖,独立生活, 感到非常恐惧,无所适从,江湖阴恶,就象老虎一样可怕。求生的本能让pi慢慢的了解老虎的习性与需要,最后与老虎和平共处,老虎还是那个老虎,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了解游戏规则后,江湖(老虎)就没那么可怕,恐惧来自内心对外界的不了解。

    江湖虽然可怕,但是没有江湖的存在,人就会没有动力生活下去。想象下,如果整个纽约城都是你的,你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同伴,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可能活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在面对老虎与大海恶劣的环境,pi必须时刻警惕,才能生存下来。当来到那个绿藻丛生的奇幻之岛,老虎与pi都有大量的食物可以食用,可以有更好的住宿条件,有淡水可以喝,生存环境大大改观. pi放松了警惕,有想在这个岛上长期呆下来的想法。偶然发现这个美妙的奇幻之岛是食人岛,如果pi没看到那个包着人牙齿的果物,也许就会慢慢死在这个安逸舒适的岛上. 看似安逸无比的生活里面隐藏了危机,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辉煌无比的帝国与大公司,还有欧洲的那些福利国家,由于太安逸缺乏变革的动力,最后灭亡或者一落千丈。

    最后到达墨西哥后,老虎头也不回的走了,社会这个江湖少了一个人,照样转,不会因为你而停止,老虎也可以代表酒肉之交的朋友,酒肉之交的朋友该散的时候就散了,不会留恋。

    关于2个故事,一个故事是pi跟老虎共存活下来的故事,另外一个是pi靠吃掉同船的几个人的尸体而活下来的故事,我相信前者。因为奇迹太少,所以相信的人少,奇迹太少,不代表它没有,正因为相信奇迹的人少,所以创造奇迹的人少,大多数人都混沌过一生。而只有相信奇迹的人才可能战胜重重困难,才有可能创造奇迹。美国是个相信人能胜天的国家,民族精神相信yes, we can,所以这个国家创造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奇迹,上天入地,登月,去火星探测,发明原子弹,这里的科学家获得无数的诺贝尔奖。

    【第2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记得第一次读这段话时是在初中的课文里,那时是背;而现在再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是懂了,悟到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

  • 6、 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感6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读一个好故事,就像亲身经历古代人物的遭遇;读一篇好作文,就像找到了人生中进步的阶梯。

    在我家乡的村子里面有一个阅览室。阅览室会定期开放,里面的书琳琅满目,有:科幻类、神话类、历史类、杂志等。在这里面还有许多名言与图画,布置十分精美,同时还保留着以前时候使用的物品。这个阅览室里我读过好多书,其中有一篇名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文章,使我印象深刻。此文章写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一位教授——谢皮罗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每次在放水的时候,水的漩涡总是朝着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谢皮罗发现这个现象后,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了解开自己一系列的问题,谢皮罗开始了反复的实验与研究。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和研究后,在一九六二年,他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讲道: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漩涡。如果在北半球,水就会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在南半球,水就会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在赤道上就不会产生漩涡。他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进行实验,最终证实了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还不止谢皮罗教授的发现呢!在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实验室用盐酸做实验的时候,他的助手不小心把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波义耳立刻拿水清洗,谁知道紫罗兰的花瓣竟然变红了。波义耳感到十分怪异,于是他开始了实验……经过不懈的努力,波义耳终于得到了答案:大部分花草都会因为酸和碱而改变自身的颜色。其中唯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波义耳利用这一特点发明了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后来的三百多年间一直广泛应用。

    最有意思的还要数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了。他发现自己儿子在做梦的时候眼珠子会转。他在进行试验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现在,人们根据眼珠转动的时间和次数来测量人做梦的时间。

    这篇文章中每一个人物的伟大发现都来源于生活的小事中。只要肯“打破砂锅问到底”就一定能找到最终的答案。成功的秘诀就是解答一百个问号!

  • 7、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

  • 8、 驳 “生于忧患”_读《孟子二章》有感1200字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

  • 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6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600字

    赵泓博

    每当我读到孟子所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总感觉有一股力量从我的心底升出来,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了一些出身卑微的名人事迹以及孟子的领悟。其中一段话很让我受触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说明,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必须得经历磨难,激发自己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后才会有巨大的成功!但是,如果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则会消磨人的志气,使自己终日安逸享乐,最终一事无成。

    走过历史长廊,有多少伟人登上辉煌的顶峰,而又有多少人沉迷酒色,导致自己被他人嫌弃呢?三国的刘备、刘禅就是很好的例子,刘备凭着一腔热血带兵闯天下,打出了一片天下,做了蜀国国君,成为一代豪杰,然而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个无能之人,就是因为他,才让蜀国国力衰微,慢慢走了下坡路。而身边的能臣虽竭力想挽回场面,却终告失败。最后,蜀国灭亡。

    即使不说历史,反观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实例。那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多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本可以立志成名有所作为,但他们却整日消沉,没有向上之心,长大后之后碌碌无为,成为平庸之辈。为什么?是因为他们自幼没有经历挫折,没经过生活的磨练,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那些生活贫穷,家境不好的孩子却与有幸福生活的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奋发向上,勤思进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到后来考上好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平台上施展手脚,扬名天下,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幼多磨难,为了维持生活只能自己努力,心智过早成熟,成了一棵顽强的小树苗,长大后自然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我作为幸福孩子却也无奋斗之心,想来便惭愧不已啊!

    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自己经历一切,自己奋斗吧!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活出精彩人生!

  •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读后心得:安逸享乐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但这往往是堕落的开端;忧愁祸患的确会给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但却是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所列举的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等等为自己的时代作出贡献的人们无疑都接受过生活,精神上的考验。我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对世间万物而言,是个永恒不变的定律。又如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那坎坷的取经之路要是没有了妖魔的阻拦,一步登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担惊受怕的困扰,安心的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但可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又怎能领悟“佛”中能超脱世尘的感悟?那《西游记》便成了一个无趣的故事。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也是在外界的压迫下日渐成熟,如果人在安乐中生存,那他就会失去对外界的抵抗,对生活真谛的领悟,最后会像“温水效应”中的青蛙一样,失去了生存的能力。而紧张的生活节奏适当的压力能使人绝处逢生,绝望中寻找通往光明的前程!

    【第2篇】

    读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其中“若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知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我很受感动。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先让自己经受挫折,接受磨难,使自己增长才干,才能战胜困难,到达成功。所以挫折是人获了成功的重要条件。

    穿越历史的长廊,有多少伟人在挫折的历练下登上闪耀的巅峰。公元前99年,司马迁正潜心写作《史记》时,却因为替李陵辨护,遭到汉武帝惨无人道的腐刑。这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次极大的人生摧残和耻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轻生,因为他的宏愿还未实现,伟业还未完成,他从先人在逆境中奋起而有所作为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狱中,忍辱负重,磨砺心志;出狱后,勤奋耕耘,终于写了《史记》。挫折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时写的,《春秋

  • 2019-10-20

  • 2022-02-0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8

  • 2022-01-12

  • 2019-09-23

  • 2022-12-0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6-23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11-04

  • 2019-11-08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06-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9-29

  • 2019-10-28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2024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教您怎么写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