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示儿读后感 > 地图 > 示儿读后感,2024示儿读后感
示儿读后感

(共 4944 篇)

  • 1、 示儿读后感

    示儿读后感(一)

    《示儿》这首诗,我开始并不在意,但是我又看了一下《示儿》的作者陆游写的诗的主题:主要为坚持抗金,反对议和,收复中原的意见。我又仔细的读了一遍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么盼望祖国胜利的人哪,即使即将死去也要让家人在收复中原的时候,在家祭上告诉他,如此的人,如果我是皇上,定会把封为军师,可惜,我并不是一位皇帝。

    刚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只是想复读机一样的背,但是现在我看了这首诗之后,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陆游是个幸运的人,他并没有受到皇上的重视,使他免去了奸人的嫉妒、陷害。当年岳飞就是坚持抗金,受到奸人的陷害、莫须有才在风波亭中被勒死,死的的时候,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示儿》这首诗真是妙

    示儿读后感(二)

    每每读起宋代着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我的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2020,字2020字2020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古往今来,像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来往;宋代岳飞,儿时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2020,他牢记心头,最后为抗击金兵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代,黄继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不怕牺牲、英勇就义,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人们都这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来人呢?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示儿读后感(三)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爱国诗人

  • 2、 读《示儿》有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读完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爱国情怀。

    陆游在临死前明白了一个道理,死去元知万事空,可他唯一遗憾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于是他临死前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完整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身患重病的陆游躺在床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了《示儿》的情景。短短四句诗表达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古今中外有多少爱国人士的事迹让我感动。如詹天佑,他是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有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铁路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难万险,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还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卓越的贡献。

    肖邦在异国他乡都不忘自己的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的前途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常常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弥留之际他嘱咐姐姐把他心脏带回祖国。

  • 3、 读《示儿》有感 800字
    曹新果 上几个星期,我学习了《示儿》这首诗。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诗人陆游,全诗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陆游的诗大部分是反映民间疾苦的。在晚年85岁时,奄奄一息的他还不忘祖国的统一,吩咐儿子拿了纸和笔写下了这首《示儿》。把这首诗改为白话文是: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可悲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儿子啊,在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样我在九泉之下才会安心。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形成了对自己祖国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在这种爱的鼓舞下,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在反抗外来侵略、报效祖国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文天祥,是南宋的抗战派将领,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北宋的杨家将,几代人为保卫祖国战死疆场。现代的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等一批科学家,他们为了祖国的需要,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的怀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从古到今,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但是卖国求荣的败类也大有人在。像秦桧、潘仁美、袁世凯、汪精卫之类的东西以及闹台独的陈水扁,他们为了得到位子和票子,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生他养他的祖国。他们这些人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遗臭万年的,将永远得不到人们的饶恕,将永远被钉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现代著名作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这句话是说,我们要热爱祖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是啊,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脚踏的是祖国的土地,头顶的是祖国的蓝天。祖国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是哺育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温馨安全的家。没有国,哪来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十三亿中国人都有热爱祖国的寸草心,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祖国就能振兴、腾飞!所以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让祖国更加富强!

  • 4、 中学生课外阅读《示儿》读随想模板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示儿》读随想模板

    陆游是我国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最近我学习了他的一首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的大意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心痛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这首诗是陆游八十九岁高龄,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的诀别诗,也是遗嘱。人死之后,本应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偏但悲不见九州同。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他不悲;即将与家人永别,他也不悲;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这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天动地,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国统一,读着陆游的诗,我想到了杜甫、辛弃疾、文天祥、吉鸿昌,想到了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想到了用笔呐喊的鲁迅,想到了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斗的黄继光、董存瑞,想到了为祖国争光的奥运健儿,想到了为香港回归而做出巨大贡献的邓小平爷爷

    正是这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用他们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激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的颂歌。

  • 5、 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

    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一)

    金晓阳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惟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

    简单几句话告诉我们立志的重要性,心之所之,心之所向,即个人或团队都要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心中有志,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王阳明先生所讲:心有所思虽然停留在意识中但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心中所想还要付之于行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一步步接近目标,达成目标。如同团队发展,团队中从上至下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所有人员都向着目标前进,最终团队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会取得成功。

    勤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既然有了明确目标如何实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切勿以过往资历,过往成就夸夸自谈,更不可依仗聪明敏锐优势贬低轻视他人。时刻应以谦虚勤学的态度去他人之长,清自身之短,尤其在现在复杂多变的汽车市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虚心借鉴成功案例才能完成团队志向。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归于能改过。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做的是去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隐藏不足,隐藏不足只会让我们不能清晰认识自己,影响团队的成长丧失团队的战斗力,我们要通过发现问题然后去改正问题,不断纠错,不断提升才是团队渐循渐进的发展之道。

    责善

    使吾而是也,因得以名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责善,朋友之道,然需忠告而善道之。

    责善当是朋友相处之道。也是职场相互提升之道,在工作中一路扶持,真诚的互相指出错误以求改善。指出错误目的是避免以后再出现,而不是显示威风,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团队成员能听劝告并付出行动,自己弄懂道理并能改正,有感触而不发怒,在团队出现错误时切勿当众批评。

    以上是这次学习的收获,通过这次学习日后工作谨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并学以致用。

    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二)

    思4林夏苗

    1、听导读 《教条示龙场诸生》

    2、谈心得

    今天开始认真学习阳明先生的思想体系。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是他在“龙场悟道”时为龙冈书院的学生所书,读完,感觉如被圣人当面示教一样受教,收获甚多。先生对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作了全面的引导。

    关于立志。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

  • 6、 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一)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全诗只有短短28个字2020,通俗易懂,却蕴含着许多深邃的求知道理。

    诗的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告诉我们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读着读着,这让我想到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西汉有一个人名叫匡衡,小时候家中十分贫穷,买不起油灯,便把邻居家的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告诉人们只要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经验,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自然有所成就。诺贝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小时候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便想,有什么东西能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呢?于是,他便把兴趣放在炸药上。为了研究炸药,他好几次将自己的实验室化为灰烬最后终于成功了。

    诗的最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使我想起了赵括。战国时,有一位赵国大将叫赵括,他从小饱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又一次,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兵士抗秦,不想他应缺乏实战经验,中了秦国埋伏,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读书示必须的,书本上的东西的确很迷人,但如果只是读死书,便不会有多大成效,反而会像赵括一样成为万人笑柄。

    若是想拥有真正知识,就必须仔细观察,亲身体会,在书本知识上打好基础,再去现实生活中实践一下,便能受益非浅。

    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虽然简短,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钱文秀),读后感《《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钱文秀)》。

    记得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叫《纸上谈兵》,讲的是赵国的赵括对兵法知识非常熟悉,连自己的父亲都难不倒他。于是,赵国便派赵括带领官兵去与秦国打仗。来到战场,赵括不知所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赵国被秦国团团包围,赵括被射死,赵国也全军覆没了。

    赵括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只知道读书本知识,而没有通过亲自实践后将知识化为己有,转为所用。

    不要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书本知识,使其得到升华。这种见解,不仅在古代,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三)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着作,这虽然是他在教育儿子,我觉得更是在

  • 7、 《训俭示康》读后感800字

    读完《训俭示康》,颇有感触,缘于司马光那种教育方式,他用自身“以俭素为美”来告诫后辈,崇尚节俭,继承俭朴家风,司马光之所以能够“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适皆知司马氏子”与其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教子时说,他“独以俭素为美”,并非空洞的说教,他“不喜华扉”“闻喜宴独不戴花”“衣取蔽食,食取充腹。”时时处处,所作所为,都足以让晚辈心悦诚服,实际中自会以父为鉴。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诸多家发虽对子女不断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然收敛甚微,追溯根源,恐要缘于家长,一些人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自己却摆阔气、论大款——“花28万元买一双鳄鱼皮鞋”“35万元吃一顿饭”……如此又怎能教人呢?若想教育孩子,自己就得首先“以俭素为美”,否则,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已俭方能教人,知之者不乏其人,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虽然名声赫赫,但对钱财似乎格外“吝惜”。他对所有财政出入都要做翔实的记录,即使买一张邮票也不放过。在家里,子女除必要的费用外,不会从他那里多得一分钱,他告诉他们说:“若想获得更多的钱,你就去打扫客厅,去厨房干活。”难道他家没有佣人吗?不,这正是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的高明之处。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司马光身处“以俭相洉病”的封建社会,却“出淤泥而不染”虽官居显位,俸禄厚丰,却自行节俭,不喜奢侈,给子孙乃至黎民百姓做出了榜样。追古思今,许多党员干部言行不一,口口声声“杜绝贪污受贿,发扬传统美德”,实际行动中,却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人生信条,利用职权,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见利忘义,亵渎了公仆的称号。自身不为表率,何以昭示他人呢?自古,廉洁奉公,流芳百世;贪赃枉法,遗臭万年。不论何时提倡节俭,居高位者务须先俭其身,树榜样于民众,方能上行下效,取得民心。

    身为华夏子孙,当知节俭是我们名族的优良传统。外国人尚且继承了我们祖先的遗风,而我们却把它忘却了。长此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靠什么去实现呢?

    读一读《训俭示康》吧!记住己俭方能教人,相信人人讲节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的名族一定会强盛,国家一定会富强。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 8、 《训俭示康》读后感900字

    读完《训俭示康》,颇有感触,缘于司马光那种教育方式,他用自身“以俭素为美”来告诫后辈,崇尚节俭,继承俭朴家风,司马光之所以能够“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适皆知司马氏子”与其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教子时说,他“独以俭素为美”,并非空洞的说教,他“不喜华扉”“闻喜宴独不戴花”“衣取蔽食,食取充腹。”时时处处,所作所为,都足以让晚辈心悦诚服,实际中自会以父为鉴。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诸多家发虽对子女不断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然收敛甚微,追溯根源,恐要缘于家长,一些人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自己却摆阔气、论大款——“花28万元买一双鳄鱼皮鞋”“35万元吃一顿饭”……如此又怎能教人呢?若想教育孩子,自己就得首先“以俭素为美”,否则,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已俭方能教人,知之者不乏其人,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虽然名声赫赫,但对钱财似乎格外“吝惜”。他对所有财政出入都要做翔实的记录,即使买一张邮票也不放过。在家里,子女除必要的费用外,不会从他那里多得一分钱,他告诉他们说:“若想获得更多的钱,你就去打扫客厅,去厨房干活。”难道他家没有佣人吗?不,这正是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的高明之处。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司马光身处“以俭相洉病”的封建社会,却“出淤泥而不染”虽官居显位,俸禄厚丰,却自行节俭,不喜奢侈,给子孙乃至黎民百姓做出了榜样。追古思今,有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口口声声“杜绝贪污受贿,发扬传统美德”,实际行动中,却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人生信条,利用职权,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见利忘义,亵渎了公仆的称号。自身不为表率,何以昭示他人呢?自古,廉洁奉公,流芳百世;贪赃枉法,遗臭万年。不论何时提倡节俭,居高位者务须先俭其身,树榜样于民众,方能上行下效,取得民心。

    身为华夏子孙,当知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外国人尚且继承了我们祖先的遗风,而我们有些人却把它忘却了。

    读一读《训俭示康》吧!记住己俭方能教人,相信人人讲节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的民族一定会强盛,国家一定会富强。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 9、 读《教条示龙场诸生》有感

    读《教条示龙场诸生》有感

    沈鸣

    对于阳明先生,其实我是慕名已久,记得几年前看到一个著名的网络小说家在文中提及,中国的很多历史小说家,在涉及明朝历史的时候,无论是对于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英明如永乐大帝朱棣,亦或是明朝历代贤臣名将的事迹,都能毫无顾忌,信手拈来,唯独对于王阳明先生的生平却诸多避讳,不敢述诸笔端,生怕写得不好,冒犯先贤。由此我便对阳明先生的生平与学说有了最初的向往,直至近期公司开始大力推崇和宣扬阳明先生的各种理论和学说,让我在耳濡目染之下终有所获。

    首先接触到的阳明先生的文献便是《教条示龙场诸生》,可能是接触了十几年的iso理念已深入骨髓,第一次看到文中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除了检查和改进的顺序换了一下,其他理念简直如出一辙。可是细细品读之后又会发现,原来阳明先生的文献,其含义要丰富许多。

    首先阳明先生所说的立志,不是简单的对工作的策划,而是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一场策划,虽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个个都立志成为圣贤,但所立志向至少要向善而非作恶,所谓吾心安处即吾乡,那么又要怎么让自己心安呢?就我而言,因为从事的是公司ehs的日常管理工作,那么如何减少公司的环境污染,让公司更好地承担起友好环境的社会责任;如何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损害,充分承担起公司关爱员工的责任,这便是我心安之所在,便是我应该立的志向。

    在勤学的篇章中,其实阳明先生并没有教人如何悬梁刺股,寒窗苦读,而是告诫众人要保持谦逊,观人所长,咎己之短。自从几年前我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后,便有些沾沾自喜,觉得在安全管理上颇有心得,于是去年又报名了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考试,谁知几场考试下来,犹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很多专业知识上都只是一知半解,勤学之路当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再说改过,我上个星期刚犯过一个错误,当时集团内一家公司的领导来找我,告诉我已跟徐总说好,有两吨多的废药品要交给我们,由我们转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事后按实结算费用。我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就没有向徐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直接答应了下来。可事实是,徐总仅仅答应了让我告诉他危废处置单位的联系方式,与他所说出入甚大,所以我在事后也深深检讨了自己不够严谨的工作方式,今后一定要对听到的信息做进一步的求证,不能盲听盲从。当然,由此也更证明了,阳明先生知行合

  • 10、 《为学一首示子侄》读后感600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读书声,这是潘老师在带领着我们读《为学一首示子侄》。这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一篇文章,他为了鼓励自己的子侄辈们读书写的。

    在这篇文言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天下的事情没有难易的区别,做了,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容易,不做,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我觉得他说的太对了,天底下的事情有什么难易之分?学习不也是一样吗?只要肯去学,困难的就会变简单,而如果你不学,简单的就只能变困难。

    在这篇文言文中,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在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这两个和尚都有一个共同的志向,他们都想去南海朝拜,可到最后竟是那个穷和尚到了南海,富和尚没有去。为什么富和尚准备了那么多年,还想租船去,却最终没有去成,而穷和尚只要了一个瓶子和一个饭碗,一年的时间就去了南海呢?这是因为富和尚太在乎客观条件的好坏,却一直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所以才没有到达南海。在最后,作者写到:人之立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付出行动,你就能比得上文章中的穷和尚。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在一起做题,突然有道题我不会,我把它放在一边,可我身边的那位同学马上就拿出纸笔来演算,不一会儿就解出来了,当时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在做数学方程的时候,有一道又长又很难算的方程摆在你的面前,多数同学肯定会不去算它,但有些勤奋的同学就会去做,而做了的同学,自然就成功了。也许这就是好学生和差学生拉开差距的原因吧。

    最后结尾,作者写到:“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段就写了失败的人和自己努力的人是怎样形成的。失败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靠自己努力生活的人,你就需要勤奋,努力,上天只会把机会给那些付诸行动的人。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3-04-20

  • 2019-10-22

示儿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示儿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示儿读后感、2024示儿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