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秋声赋读后感 > 地图 > 秋声赋读后感,2024秋声赋读后感
秋声赋读后感相关栏目
秋声赋读后感热门栏目
秋声赋读后感推荐
秋声赋读后感

(共 9314 篇)

  • 1、 秋声赋读后感

    秋声赋读后感(一)

    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正值乍暖还寒的时节。虽不是秋日,但和着欧阳子叹息般的呓语,我仍然依稀从扑面而来的暖风中辨认出肃杀的气息。让我试试聆听我自己的秋声。

    最先响起的是琵琶,玉珠般错落而出的声响,悄悄地以共鸣的方式拨动了我的心弦,节奏清脆简短,却又如思念般悠长,它彻彻的落寞,在无形中感染着它的听众,如孤独的飞禽在旷野呼喊一般的声音从我的耳朵进去,如麻药般哽咽了我的喉咙。接下来,有笛声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与琵琶的低语错杂交织在一起,带着弥漫起荒沙的征人之思来到我的身边。它的声音似乎是忧伤的化身,它淡然地环绕着我,从未靠近,也从未离开,它拂过的时候,不带有丝毫的踪迹,但它离去的时候,却会发现它已改变了一切。不经意间,箫声从笛声之中傲然脱出,开始了独奏,水面回荡开来它的回声,如传说般落寞,如月光般冰冷。它浸染了被时间擦干的泪水,它包容了有爱恨交织的回忆;它拾起了让过往遗弃的忧伤,它揭示了被繁盛遮盖的空荡;它收拢了如细网交织的思绪,它错乱了如梦般朦胧的音符;它焚烧了记载着往事的丘陵,它冻结了曾经炙热着的感情。它如同黄昏的余晖,在晚风未吹拂到的地方,默默地将秋思埋葬,只余下一个孤独的墓碑,上面空无一字2020。于是乐章从低谷涌向了高-潮,如繁星般在一瞬间将我的思绪闪烁成了一片空白,被遗忘的记忆就此复苏,将我的心残酷地撕开,在光影交织中将我的灵魂映成了透明的形体,我无从躲避这来自内心的审判,任凭亘古未变的悲哀,将我心底的微震扩大成风中响亮的呼喊,直到这乐声消逝。

    《秋声赋》仍如同刚才一样放在桌上,它旁边的时钟还在嘀嗒地走,丝毫没有注意到之前到来的时光与心灵交错碰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会存留有那些记忆,也许是这篇《秋声赋》把它们唤醒的吧。我明明听见了,隔着书页穿越千年的吟诵正与我心里盛大而落寞的乐章交织成辉煌的交响。但是,秋声注定是寂寞的,它不孤独,但它寂寞。

    坐在窗前捧本书,一眼就落到了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滂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原来是欧阳修的《秋声赋》。

    喜欢秋声赋是从大学开始的,而会背秋声赋却是从一接触到它开始的,中国的应试教育总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后总有一道题目叫做要求背诵。

    自然地变幻,四季的更替有了春的复苏,夏的繁盛,秋的硕果和冬的沉寂。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木最繁盛的时节便是盛夏,每到盛夏蝉蛙齐鸣,热烈的太阳焦烤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草木

  • 2、 《秋声赋》读后感1500字

    公元1057年,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主持了一场科举考试。其时读书应考的秀才们喜欢写作一种险怪奇涩的文章,号为太学体。而一贯推崇韩愈的文章、主张古文革新的欧阳修,对这种文体十分反感。在他的主持下,凡是写作这种文章的人都一概不予录取。这件事结束之后,一些心怀不满的狂生有一天聚在一起,乘欧阳修出门上街的时候竟拦住他的马头,气势汹汹地高声吵闹责骂了好一阵,当时街头上的巡逻队也无法阻止。

    欧阳修受到这一围攻,心情十分烦恼。这些轻薄学子们的无理取闹,显然对他这位文名显赫的考官造成了极大的心灵伤害。凭心而论,他不录取写太学体文章的考生,本不是有意和哪个人过不去,他捍卫的是一种写文章的道。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同时,他又大力倡导韩愈的文从字顺、务去陈言的文风。为了革新这种旧的文风,欧阳修自身的写作便已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比如他写的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叙事文,都能写得流畅简洁,丰满而又生动。象《朋党论》、《纵囚论》、《醉翁亭记》等文章,均受到过公认的好评。他倡导的革新文风也得到了其他文章名家的支持和赞称。比如苏轼父子、王安石、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都是新文风的大力实践者。欧阳修为此感到并不孤单。他现在之所以烦恼,是因为心里另有一些隐隐地政治上的担忧。朝廷里掌权者们对此事会怎么看,皇上又会怎么看,会不会有人乘此机会打他的小报告,又将他贬到某处地方去任职欧阳修的担忧不是没有来由。自从他考中进士,以南宫殿试第一的成绩入仕做官之后,许多的人羡慕又许多的人忌妒,宫廷里的人事关系亦相当复杂,政治斗争可以说分分秒秒都没有停止过。为了坚持正义,欧阳修又曾多次上疏直谏,建议改革弊政,为此多次得罪一些掌权大臣。他也因而被屡次贬谪到地方任职。现在出了考生无理取闹这件事,又将会在朝廷造成什么影响呢?

    欧阳修静观以待,时间过了好久,没想到这事也就再没起什么风波。倒是皇上又封了他龙图阁学士,并让他当了开封府的知府。但是这个官儿只干了10个月,他又被改任职为群牧使。在朝廷象换走马灯一样调换他的官职期间,欧阳修愈来愈感觉到世途多艰,而官场多险恶。人生美好之年华又消失得那么快,转眼间,他已到了52岁年龄,身心也一天比一天疲惫起来。就在这样一种说不尽的世事沧桑的感触之中,他挥笔写了一篇著名的《秋声赋》文章:

    欧阳修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

  • 3、 赤壁赋读后感

    导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下面是小编给您推荐的赤壁赋读后感,供您参考和借鉴。

    赤壁赋读后感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想夺回东吴的地盘。东吴的周瑜调兵驻在赤壁,同曹操隔江相对。

    曹操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曹操叫人用铁索和木板把船连起来,船就比较平稳了。

    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

    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曹操站在船头上,看见一队船只向北方来了。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赤壁赋读后感

    苏子前《赤壁赋》依在下看来,说明了两点:一是对稀缺性资源,或竞争性资源,或有物权的资源,其一,不能去争,因为或力有不逮,争之枉然,或得罪于人,引祸上身;其二,不应去争,或得不偿失,或得而复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资源,或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或尚未明确物权的资源,应该多而且不灭(或

  • 4、 洛神赋读后感

    洛神赋读后感(一)

    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的关于曹植的诗。他是说曹子建终生不得志,不能为国一展雄才,多半是因他当年写了《洛神赋》表达了他对嫂子,甄妃,甄皇后的极为热烈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东晋山水派大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诗才有一石,曹子建一人占八斗,我谢某人占一斗半,剩那半斗留给别人吧!我看这基本上是胡说八道。除了自吹之外,也过分的吹捧了曹植。乃父曹操,乃兄曹丕都是诗歌大家,曹操在诗歌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并不比曹植差什么。更不要说还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了。不知什么原因曹丕明知其弟恋嫂,偏把甄妃用过的玉镂金带枕赐给了曹植。此时甄后早已残死。你去想吧,你不是情种吗?想到死,怕是也想不出什么明堂!这好像是一种精神折磨。吃饭时曹丕让甄氏所生的明帝曹睿陪同皇叔,曹植一见明帝,不但睹物思人,而且见侄子思嫂子,为什么曹植又叫陈思王呢?妙在那个思字2020。于是他写成《感甄赋》,明帝觉得太不雅观,才改成《洛神赋》,很快地出现了大批抄本,一时洛阳纸贵。

    问题在于这篇名作,很难读懂,千百年来后人没能完全彻底读懂。读《洛神赋》就像走进漫无边际的迷雾之中。是讴歌洛神,还是怀恋嫂嫂?是耶?非也?文辞流光溢彩,曹子建把洛神描绘成天地之间就这一女人合乎黄金分割原理。洛神也对他秋波频频,难割难舍,最终还是飘然而去。留给这位风流王爷的只是无限的哀伤,日坐愁城。

    本来乃父魏王曹操,见他才思敏捷,抱负不凡,有意立他为世子,但他却放浪形骸,骄恣不法,擅开司马门,这使乃父大为失望。

    看不到曹植有什么政治才能,有什么军事斗争高招,因为命运对他似乎有点不公平,使他这个天皇贵胄不能立足于庙堂,才使他的诗才发挥到了极致。此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的最主要的贡献是《五言诗》。

    梅兰芳博士也曾演出过《洛神》,当年曾迷倒无数观众。《洛神》这出京剧留给我的印象是如诗如画,如梦如雾,如仙如幻,人美,景美,情更美!好在这出京剧还有音配像可看,弥补了一份遗憾。

    洛神赋读后感(二)

    这是曹植为一代皇后甄氏写的一首赋,他几乎把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了甄氏身上,可谓有感而发,因曹植深深地爱着甄氏,但是,甄氏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老婆,即曹植的亲嫂子。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然而,当时曹丕的政治势力要比曹植的大得多,岂能让他夺爱,曹植因爱甄氏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不仅曹植暗恋甄氏,其父曹操也想恋甄氏,看来只要是美的东西

  • 5、 《赤壁赋》读后感

    篇一: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苏轼在政治上是一个失意的人,谪迁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被发配到海南——这个在宋朝确实是“天涯海角”的地方。最后虽逢大赦,却客死在北归的路上,一代文豪的悲惨命运令后人哀叹不已。也许是穷而后工的原因吧,苏轼虽然命途多舛,却留下了那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令后人称赞。《赤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蕴含哲理的佳作。

    起初,朋友相陪在江上游乐,景致很好。但是朋友吹和的箫曲却带来了痛楚和凄凉。朋友认为,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英雄豪杰也不过享有一时的名声和地位,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们的追求、希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朋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人生感慨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消极的。

    说到赤壁,说到曹操,让我也想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细细地想来,其实这阕词的内容和情感与《赤壁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滚滚长江向东流,一去不再回头,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般消逝,是非成败,都是短暂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每天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古今往事,都成了笑谈。

    这阕词的上阕也表达了一种对英雄豪杰、功名伟业消逝的叹息,唯一长久的只有自然的江河,与《赤壁赋》中客人的话有些相似。但是下阕情感转折,它纵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与《赤壁赋》中苏轼回答客人的话观点又有些相近。

    下文中苏轼认为客人的观点太消极,站在历史的和变化的立场看问题,人生当然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站在不变的立场看问题,我们和万物同在,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有太过分的要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遭遇和冤屈令我们同情,但是他的那种豁达的胸襟更值得我们叹服。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不管我们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最终都不会摆脱死亡的命运,这是自然的规律,强求只会成为笑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曹操曾经写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这曹操早已经看透。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起伏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豁达的对待,在巅峰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低谷的时候平静心态,寻找摆脱的道

  • 6、 《赤壁赋》读后感_赤壁赋读书笔记1000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一种淡然;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一种洒脱;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种自在。

    喜欢赤壁赋,喜欢作者的这种淡然的处世态度,喜欢他洒脱的处事情怀,喜欢他对回归自我,寻找心灵净土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大自然,是造物者出色的杰作,心向往之处,在大自然中徜徉时,让我有了物与我同在,遨游于天地的感觉。有时候觉得活着挺累,每天学会笑脸迎人,没笑强笑,干着不喜欢干的事,没有自我,接触大自然,就可以卸下了虚伪的面具,纯真的笑容,在脸上显现。在自然中,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烦,大自然帮助我们回归自我,找到心灵的那份净土。与大自然的幽静,清雅相比,这个世界就有点疯狂了。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人们都在追求那些所谓的金钱,权利,由此,啃老族出现了,富二代出现了,人人渴望自己的爸爸是李刚;穿名牌的多了,穿不起名牌,就穿假名牌,因为名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可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脚踩李宁耐克鞋,就像踩着别人似地,简直高人一等,结婚买钻戒,越大越好,有面子,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名牌、钻戒被人捧起来了,价格越来越高,人们追求她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然后就开始不择手段的挣钱,捞钱,管他贪不贪,犯法不犯法,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有几个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搞个裸捐什么的,把自己挣得钱回馈社会。

    同时追风的多了,在网络上,凤姐以一种恶作剧的形式登场,是炒出来的名人,好多人开始关注凤姐,开始想,凤姐为什么会红?应为她能够有看点,恶搞的力量也挺强的,大家纷纷效仿,也来网络恶搞,哎,一切的背后都是名和利,而后,网络红人越来越多了,农民工旭日阳刚上了春晚,搞网络有前景了,商家纷纷投入网络市场,获取利益钱财的地方,就是人最多的地方。

    追求过后就会发现,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也许你就需要转一下身,回顾想一下经历的,你所追求的,是不是你没想要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及时的回归自我,活出自己,才是对的。之所以向往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的生活,是因为他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没有压迫,没有烦恼,心态平和,满足生活,人生由自己主导,为自己而活,当今社会不再是充满战争火焰的社会,我们国泰民安,不用像保尔一样,整个一生都要祖国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可以幸福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每天去追逐名利,追逐金钱,有吃有喝就好,做点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何必执着与那些如过眼云烟的东西呢?一个人,生不

  • 7、 文心雕龙·诠赋读后感

    第一部分讲赋的起。在《诗经》里它是六义之一,铺陈采,绘事写志,但在其他书籍里,它又是与诗不同的另一种体,区别在于它不能像诗一样歌唱。作者认为赋起于《诗》,从楚辞中得到发展,最后通过荀况等大家的实践创作才壮大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的。说实话,本人在学习阶段也常觉得挺混乱的,有些学史上早期并没有把赋单独列成一体,另外还有骚体赋这一说,如果把楚辞和赋视为两种体,那似乎骚体赋归于哪一种都好像有道理。

    第二部分梳理了秦汉时期的具体创作实践,这一时期赋体的作者增多,创作也很兴盛,题材扩大到宫室苑囿,饮宴狩猎,述行序志。体结构上也得到了完善,篇首常常有序,末尾有乱。另外还有所谓的小赋,主要写些“草区禽族,庶品杂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对汉魏各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对赋体的创作原则进行了阐释,“诗赋欲丽”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了。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丽词雅义,符采相生”。他强调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但同时仍放不掉风轨劝诫之旨。他提出赋体的理想标准是“写物图貌,蔚似雕画,风归丽则,辞剪美稗。”

    赋体,我读得不太多,阅读感受非常浅薄。《诠赋》提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就具体的篇什说,觉得实践上可能还是有所偏离的吧,感觉打开一篇,大量的名词,几乎有炫耀博识的嫌疑了。马、扬是大家,扬扬散散一大篇,读完能记住得不太多,自傲之情是有的,不太足以动人。个人偏好小赋,纪行序志都很真切。老实说,赋体到了现代,阅读隔阂真的蛮大了,特别是博物类的,好多名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加上为了写得华美,用词都要求雅丽,读起难免“隔”,加之形式上的镣铐,创作和阅读都不太顺畅。个人觉得要读懂赋,可能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遗失在了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那就是音乐性。大部分的人读赋,最先做的,多数应该是耐着性子看成百个注释。我曾经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以舞配赋,表演者是两只南派改良的新式木偶(“bd”系统,即可动关节人形),配以闵南方言,以小鼓为节,赋的音乐性被最大的发挥出,汉宫的豪丽,宫中丽人的盛妆,真的能在那种氛围中被千年之后的读者感受到。

  • 8、 后赤壁赋读后感

    后赤壁赋读后感范文一

    元旦假期,和女儿一起读了《后赤壁赋》。女儿已学了《前赤壁赋》,似乎学得不错,那就不妨将《后赤壁赋》也学了。我拿出我读中学时父亲为我买的那本《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我们将《后赤壁赋》朗读了许多遍,我再讲解了文意,女儿学得挺认真,我很高兴。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写的是孟冬江岸上的活动,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大不相同了。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后赤壁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黄泥坂夜游,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为游赤壁作铺垫。第二层次描写复游赤壁的景色和过程,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慨叹,抒发自己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影射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第三层次写了游后入睡梦见曾化为孤鹤的道士。神秘梦幻表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痛楚。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前途、理想、抱负又在哪里呢?

    《后赤壁赋》读后感范文二

    苏轼应是北宋最为文采斐然的文豪,一位具有颇多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他虽然具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艺术天赋,但较少政治天赋,因而在当时北宋政政坛踉踉跄跄,举步维艰。

    他少承父训,饱读儒学,想以此济天下,度苍生,年仅二十岁中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但他缺少敏锐的政治触觉和为官之术,所以除少数几个志同的挚友外,并不受当时官场的欢迎。

    苏轼思想上受老庄影响较大,安于传统,排斥新政,这首先让王安石老大不愿,但王宰相毕竟是一位很有胸襟的政治家,也比较赏识苏轼之才,对其并未如何。然苏轼自己感到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便主动请求外调,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但王安石为了新法的推行,用了一批表示支持新法的所谓新锐勇进之人,实际上这些人并非真为推行新法富民强国,而是借此政见分歧排除异己,巩固政坛地位。苏轼的几句牢骚惹恼了他们,此辈便狂吠着要置苏轼于死地。此中以御史中丞李定尤甚,数苏轼四大罪状,要求皇上大明诛赏,以示天下,其实李定的慷慨陈词,只不过是把苏轼作为逆党

  • 9、 《赤壁赋》读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赤壁赋》读后感”,欢迎阅读。

    当我们彷徨时,读书能为我们指明方向,每当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对作者的想法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写读后感能够积累知识,使我们越来越充实,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让人满意的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别编辑了“《赤壁赋》读后感”,敬请您阅读本文!

    《赤壁赋》读后感(篇1)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通过苏子和客人的对话,表达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前赤壁赋》,我觉得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份地享受生活。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因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人都会经历的,所以我们就不用哀叹这短促的人生;假如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的,那么长江那没有穷尽也是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了!既然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学习好知识和本领,为将来打好基础;其次,应该正视挫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不枉度这短暂的人生。而不应该自私自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否则,等待你的也将是像希特勒那样的遗臭万年。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还可以干些什么呢?其实,要让自己不浪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不仅仅可以要自己名垂青史,还可以让自己活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之中;正如一个人所说:“有的人他活着,但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我们的一生就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做事,不论你是国家主席还是一个平凡的公民。一生中所做的事只要对百姓有利,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你的一生也就是为人类进步和为百姓谋利的一生,为不愧对人生的一生。

    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永恒。

    《赤壁赋》读后感(篇2)

    读《后赤壁赋》有感800字

    苏轼作《前赤壁赋》三月后,又重游赤壁,写下了寓意有所迥异的《后赤壁赋》。 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

  • 10、 苏轼赤壁赋读后感

    导语:《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下面是小编给您推荐的苏轼赤壁赋读后感,供您参考和借鉴。

    苏轼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者,昔孙刘计施祝融败强曹之所也。其确然所在,古来众说不一。东坡居士二游之文词,光绝千古,然或曰是处也,非真赤壁。呜呼!然则真也假也,又何妨焉?得享妙文佳句,即实所咏者乃庭中石山,又何憾乎?人有穷推苦测者,乃舍本逐末,惑矣。又有自命不凡者,以己之慧目鉴人之得失,嗤笑不已,殊不知有识之士反讥之矣,夫复何言?

    少时吟诵东坡之前赤壁赋,如杭一苇于流水之上,随波转折,任意西东,进退无不宛转如意,疑乃御风。文章佳妙,字字如珠如玑,如檀如麝,见之忘俗,读之解忧,清音不绝,齿颊余香。沐江上之清风,玩山间之明月,乐趣无穷,吾心欣欣然,虽千载也,亦得共享造化之无尽藏也。

    数载间复吟前赋,方其稍悟东坡真义所在。又读后赋,始茫茫然,隐有栗栗之感。明月不改,山川依旧,然心之所见,浑不若前。前赋得一清字,后赋得一寒;前文妙在逸,后文佳于虚。清拔轻逸固难为,正是翩翩少年之态。然由实转虚,自明月远箫至山谷长啸,寒意弥满,木叶萧萧,窥桓宇之秘奥,悟天地之真宗。然莫可名状,无以言传,一鹤蹁跹,缟衣玄裳。君得之否?此东坡之仙笔,东坡之谐谑,亦东坡之真趣矣。

    予今夏亦曾往赤壁一游,是时江流疾速,芳草青青,夕阳在山,暮霭满天,绝壁千寻,静立无语。正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争不教人心生岁月无情,人生若梦之叹?漫天愁绪,袭面而来,一时无端。风霜渐历,年岁已长,再吟前赋,无复少时飞扬之感。少年心性,吾思之甚矣!呜呼!江边一望楚天长,征鸿飞杳杳,流水去茫茫。

    苏轼赤壁赋读后感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

  • 2019-09-28

  • 2019-10-17

  • 2023-05-22

  • 2023-06-02

  • 2019-09-25

  • 2021-10-06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2-12-18

  • 2019-09-25

  • 2021-09-02

  • 2023-05-31

  • 2019-11-11

  • 2019-11-08

  • 2023-02-10

  • 2023-05-29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3-05-12

  • 2019-09-21

  • 2022-06-26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09-20

  • 2023-04-30

  • 2023-02-01

  • 2023-04-24

  • 2019-10-24

  • 2022-12-0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11-0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2-27

  • 2019-09-28

  • 2019-09-27

  • 2023-02-03

  • 2019-10-29

  • 2022-12-19

秋声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秋声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秋声赋读后感、2024秋声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