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 > 地图 >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2024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范文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相关栏目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热门栏目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推荐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

(共 4030 篇)

  • 1、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优秀范文)

    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用最朴素平实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灵魂却无处依仗的异乡客,明明与他们未曾相识,却在心中烙下记忆。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明明名为《台北人》,但是十四个短篇故事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台北人,他们迷恋过在大陆的辉煌,撤退后却只剩下寂寥,他们远眺大陆,却触不可及,他们与新世界格格不入,却骄傲地固守过去的风光。

    这本书收录了20世纪60年代社会上不同阶层的故事,同时也暗藏了一部民国史在这字里行间中。

    《台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众生相”。

    “蒋碧月穿了一身火红的缎子旗袍,两只手腕上,铮铮锵锵,直带了八只扭花金丝镯,脸上勾得十分入时,眼皮上抹了眼圈膏,眼角儿也着了墨,一头蓬得像鸟窝似的头发,两鬓上却刷出几只俏皮的月牙钩来。”(《游园惊梦》)这便是白先勇先生作品吸引我的独特之处,看似朴素无华的文字,却让一个连模样都未曾见过的“蒋碧月”在我脑海中刻下了她的容貌。“火红”,“铮铮锵锵”,让我更加肯定,她是白先勇笔下的“凤辣子”,泼辣,美艳,却抵不过“人生如梦”四字,一场短暂热闹的宴会,只是一场对前尘往事半梦半醒的追忆,在时代的阴影下,一切的繁华已惘然,只余唏嘘。

    “老者一头白发如雪,连须眉都是全白的:他身上穿了一套旧的藏青哔叽中山装,脚上一双软底黑布鞋。”“老者伫立片刻,然后拄着拐杖,弯腰成了一把弓,颤巍巍的往灵堂里,蹭了进去。”(《国葬》)不论是什么人,在白先勇先生手中的墨水下,终变成一个落寞的身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英雄末路,一片赤诚终将失付。

    “朱雀桥边野草花,无意向中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惜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台北人》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台北人,他们并不生于台湾,长于台湾,这群回不去故土的“外省人”,怀揣着遥不可及、自欺欺人的幻想,将一部孤独的民国史带到了“新世界”——台北。在白先勇先生的笔下,《台北人》里的人物形象可谓十分丰富,有商人,有仆人,有军官,有贵妇,也有艺伎,知识分子。他们也许如今风光不再,也许仍有后起之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连着过去的爱恨情仇,在暮年靠回忆取暖。短短的十四篇故事里,能看到不少“民国”这个短暂时期所经历的大事件,《一把青》里的凇泸会战,《岁除》中的台儿庄战役,《冬夜》里的五四运动以及《梁父吟》中的辛亥革命,而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国葬》一篇

  • 2、 《台北人》读后感_700字

    《台北人》读后感700字

    要说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大概是用寥寥几笔的14个短篇,撑起了一个历史感极强的时代。书名虽为《台北人》,但实际描写的却尽是当时因颠沛流离漂泊来台的大陆人,他们对台北没有归属感,他们一生都在思念海峡彼岸,对岸的一切已深深融入他们的骨血里,他们在台北的生活也全部建立在与大陆的对比效仿之上。 最触动人心的是,你会看到这一个个恢弘的历史事件是如何深刻地影响那一代小人物的命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民战争,它们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文字记录,它们改变了读书人,军人,军眷,戏子,歌女,以及千万万和他们一样的人的一生。海的对岸是他们无法摆脱的羁绊,是他们不能放下的过去。这样的“过去”是完美的,是高尚的,是纯洁的,它承载了“台北人”们的爱情,理想,家国梦,向往的生活。而现实却是悲凉的,丑陋的,冷酷的,令人绝望的。所以书中许多小人物,在理想的“过去”坍塌之后,在意识到梦幻灭之后,他们的精神世界会瞬间崩溃,生活的意义忽然消失,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上迷失了方向的孤舟。因而死亡成为了唯一的解脱。 白先勇是极擅长写女人的。印象最深的是《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上海滩的纸醉金迷,当年金大班的倾国倾城,对爱情的痴心守候,以及如今被现实打磨得棱角全无,看尽世间悲凉的冷漠在她的神态和追忆过往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评论说白先勇对世界的态度过于悲观,但你看,金大班在听说小妹怀孕劝其打胎未果之后,恍惚间想起了当年也曾爱过月如的自己,然后给小妹留下了一笔让她和腹中孩子可以安度一年的钱。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人生观吧。即使过去无可回头,现实令人绝望,但我们内心深处,也还是有那么些美善的东西在。

  • 3、 《台北人》读后感_1100字

    《台北人》读后感1100字

    人,要活下去,要不败亡,最多只能这样——偶然回顾。 十四个第一批从大陆撤退来台北生存的人。我想他们不应该叫“台北人”应该叫“外乡人”。他们深扎在家乡里的根,在江南的呢喃软语;在朔北的粗狂;在山清水秀的柔骨;在上海百乐门的人影跃动;在炮声隆隆的北伐战场;…后来他们,都像掳断了根,飘到了台北。成为“外乡人。” 他们。歌妓、舞女;老兵、空军遗孀、老佣人、饭店老板娘、年华老大的同性恋电影导演、教授、老者等等。他们,在这片异乡的土地,同样风情地生活,可是异乡,仿佛就像一座高山,把“过去”和“现在”隔开了白昼和黑夜。过去是爱是灵,现在是欲是肉。而最让人觉得心酸可怜是,人们往往不甘于只保留一份记忆。他们要把这份凝固的过去,抓回移置现实中,以为这样就能和从前一样,却不想到流动的时间,无法载纳冻结之片刻。“过去”,永远不能变成“现在”。每每读到好几处,今昔颓败,糜烂,与往日好不意气风发,百转千回的眼眉低垂,真真那人,那景,就是最嫩的枝绿,而今都在异乡的水景,不养人呵,催人老,化作枯枝烂叶,心酸泪。 曾经能写到我心坎里的那抹,是张爱玲笔下的电车黄灯,那些人山人海,都在静安公寓的一隅倾落,我太痴迷那个时代里风情万种,那飘来胭脂水粉香,还有最不折的清骨。只是后来的世,都浊了。 白先勇,在描述着一场一景,一低一眉,有时和张爱玲很像,但是他的游园惊梦,百转千回里落下的红袖泪,是温的。他的朴公案台的笔墨纸砚,是清的。而我始终觉得,爱玲应该更悲壮,更符合她喜欢的苍凉,更是千疮百孔的袍子里的虱子。 白先勇说他一生最大的幸 是红楼梦。张爱玲说她一生最大的恨 是红楼梦。但他们都始终用孤寂的目光,注视着注视着光陆怪离的人世万象。 这一本书,有太多想说的感慨,每章都有,无言独上西楼,是道不尽,几多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最后我只想说给我最强烈「外乡人」那样的感觉是 「那年从南京城移来的名种,那年秋天,人都这样说,日本鬼打跑了,阳澄湖的螃蟹也肥了,招翻得像一顷白浪奔腾的雪海一般。那年秋天,人人都说:连菊花也开得分外茂盛起来—— 而现在,在台北。 她看到中央有一两棵花朵特别繁盛,她走向前去,用手把一些枝叶拨开,在那一片繁花覆盖着的下面,她赫然看见,原来许多花苞子,已经腐烂死去,有的枯黑,上面发了白霉,吊在枝桠上,像是一只只烂馒头,有的刚萎顿下来,花瓣都生了黄锈一般,一些烂苞子上,斑

  • 4、 《台北人》读后感_1200字

    《台北人》读后感1200字

    看完《台湾人》,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一把青》。

    电视剧《一把青》看完了,之后才看的小说,关于电视剧版有一些想法

    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这部剧,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今生要与它相遇。直到今晚认认真真看完了,真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人物,每一段经历,都清清楚楚摆在我面前。那个年代,人和事,是传说吗?可是它又那么真实。好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让我念念不忘的片子了,里面的台词写得真好,尤其是每次墨婷的旁白部分,淡淡的、轻轻的,却那么有哲理,字字扣人心扉!在南京的仁爱东村的时候,芊仪是师娘,日子再难,她总说“日子过了就好”。我第一次听好消沉,后来听多了觉得是一句很有动力的话了。后来,到了台湾,同样的仁爱东村,师娘换了,是小周了。芊仪和江大队长来台后日子也艰难,可是墨婷再也没听过秦阿姨说过那句话了。三个女人,芊仪,小周,朱青都嫁给飞行员了,一辈子青春,好还是坏,我不知道,在我看来真的太苦了。芊仪祖籍浙江,曾经也是家里的小姐,叔叔眼中的小丫头仪,还是华南师范的高材生,可是一遇上江伟成,什么苦都吃了,最后还留她一个孤老终生,真的太苦了,太苦了!朱青,清纯可爱有个性的女大学生,一遇郭轸,那些青春到底都是怎么过的呢。我永远怀念她的笑!小周,周玮训,辽北人,性格直率,为人心软,她常说“狗肉进不了大上海”,嫁了两任丈夫,三个人中只有她有个女儿墨婷,后来还有个孙女。墨婷,从小在空军村长大,空军都是她的朋友,可是每次出任务后,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从小看惯了生死,但是她从小都在仁爱东村 一直想出去看看。她把那个年代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咿咿呀呀的,动人心弦的!最后她也嫁了个空军。当然,江伟成,郭轸,邵志坚还有小顾,他们也是不能忘怀的。可是,在我看来女人才是英雄,无论日子成什么样了,照样能过下去。就像朱青说的“女人才是国家”,芊仪也说“飞行员一落地就不行了,可是我们女人不一样”,女人有时候比男人强多了,能忍受多了。后面快结局的时候一直以为小顾会回来,不然朱青真的太孤独了,可是,他还是走了,不过应该是没有遗憾地走了吧。还有老巩,士官长,修飞机的,几个人中年纪最大的,一路看着十一大队走过来,有情有义,最后也有个好结局。剧中的演员演得真好,喜怒哀乐,历历在目。之前看过有人说:大陆拍不了《一把青》,同样台湾拍不了《战长沙》。是的,民国的气息在台湾保留的很好,那种清清淡淡的感觉,

  • 5、 《台北人》读后感_500字

    《台北人》读后感500字

    两三年前一个冬夜我第一次翻开台北人,这对我的文学审美来说是一件大事。

    后来所有篇目我多多少少都看了几遍,有一天半夜在上海,我微微掀开酒店窗帘,看见霓虹闪闪的南浦大桥,又开始夜读永远的尹雪艳和孤恋花,前者清冷,后者凄绝,我深深地沉于其中,那些金粉悲情,一切过往终是消逝。于是不禁感慨,什么时候不再把白先勇的小说当做精神食粮,我才是真的又长大一次,现在看来,却仍然遥遥无期。

    整个台北人讲了三件事。美人迟暮英雄白头,灵肉之争,今昔之比。随便一点去深究,就能写出一篇中文系毕业设计来,以我的浅鄙,就算看了再多遍,大概也是获得一点自己不成文难以叙述的感受。

    我真不知道这样一部给中老年人写的书,怎么会出自一个青壮年之手。他说,要为逝去的美造像。他说,他之所以写作,是为了把人类心中无言的痛苦转化成文字。但是,也不是那种太过极端的痛心。通篇哀而不伤,有杜甫秋兴八首的沉郁,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沧海桑田的感慨和释怀,毕竟还是很中国的作家。

    真是一点都停不下来。

  • 6、 白先勇的台北人读书笔记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书中十四篇堪称一流的短篇小说串联成一体,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是,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今昔之感

    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换成文字。白先勇

    白先勇《台北人》是由一出出悲剧连缀而成的,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都出生中国大陆,随着国民党撤退来台湾这一小岛。也许当初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然而现在却已是暮霭沉沉的年龄,。不论你是叱咤风云的将军,或是未受教育的男工,不论你是风华绝代的仕女,或是下流社会的女娼,到头来都是一样,任时间将青春腐蚀,终于化成一堆骨灰。一句话,荣光属于既往,衰朽属于当下。时移势易,色衰爱弛,怎不产生世过境迁、人情巨变的今昔之感!白先勇在书前引录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点出《台北人》的这一主题,传达出作者不胜今昔之怆然感。

  • 7、 读《台北人》有感

    读《台北人》有感

    文 / 庄稼人

    花了一个周末的闲余时间看完了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缘由是因为看了《十三邀》里对于白先勇先生的访谈,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心。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

    其一,台北人的主题是通过10篇左右独立的短篇小说来表达,看似毫无关系,但放在一起却又不显得突兀,并且互为衬托,把一个社会中的上中下层的人物的生活展现的生动可感。这种写法倒是挺新奇的。

    其二,小说的行文言语不经意间透漏着古典的优雅。这也从侧面上反应出,《红楼梦》以及昆曲对其影响之深。这也让我想起,高二那时学习元曲相关的课文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从内容上来讲。

    第一点感触是,台北人或者说是从大陆过去的台北人,如何对待过去是其始终绕不过去的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大上海的灯红酒绿,还是一碗热腾腾的桂林米粉;无论是北伐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抗战时期的惨烈,都在这些迁徙过来的台北人身上留下了割不断的印迹。一部分人从原来的繁华生活落入现在的不景气与衰败,不自觉的沉迷于对于过去的幻想当中;也有一部分人从原来的小人物发迹了,对于过去则没那么留念。因此,从大陆到台北也是一种洗牌和重组。

    第二点感触,借用白先生在访谈节目里所谈到的,对于儒道佛的理解。一个人青壮年的时候比较信奉儒家,因为儒家是在教人进取,建功立业,追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以后,对于功名利禄没那么看中了,开始信奉道家,走了归隐之心;到了晚年,开始反思自己这一生,开始比较信奉佛家。这三家构成了大部分中国人一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点是,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好多台湾电影里的人物看起来是是那么的温文尔雅。我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有有分不开的关系。直观上来看,繁体字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以上。

    - e n d -

  • 8、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台北人》读后感

    夏洛克的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台北人》读后感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些慢了,因为这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开心读起来,读完一个故事,很难有接着读下去的欲望,因为每个故事都很悲惨,要我一口气读完十四个故事,真的有些难。总要消化一段才能接着读下去,我想作者写书应该比读者更痛苦吧,毕竟写的都是怀古伤今的凄凉情感,看的时候我总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

    白先勇对中国的历史应该比很多人有更多发言权,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经历过北伐,经历过从大陆到台湾的历史变迁,所以这些故事被他写出来,就好像把近代史复习了一遍。

    当国共内战,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残余部队逃到台湾,曾经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军人,来到台湾,等待他们的是落魄和动荡,他们已经不是当初那般威风,年龄不再年轻,时局不再明晰,衰老的身体,壮志未酬的无奈,让这群人有了家仇国恨,所以这本小说集基调非常凄凉和悲惨。

    从大陆来到台湾,军人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而那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文人们处境也很无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小说中的主人公曾经亲自参与,而逃到台湾却无法去告诉世人到底当初这段历史是怎样的,只能任人评说,最有发言权的当事人只能苦涩地闭嘴,他们还有梦想,想研究文学,想把历史真相传递给世人,可是他们只能闭嘴,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青年,他们还要向现实低头,他们只能选择做一个懦夫,出走台湾,去做懦夫。

    这本小说集每一篇都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当这些人物在巨大的历史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有人逃到台湾,还有未婚妻子在大陆,等了几十年等来了一场空,人最后都疯了,这就是现实,非常残忍,有人在大陆是灯光一时的戏子,到台湾却只能做别人的配角,没办法,时代变了,曾经的好时光都已经过去了。

    所以作者在这本书里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对于国名党过去辉煌的不舍和留恋,对于战功的留恋,对于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的留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怀古伤今,所以每个主人公都有自己悲剧的原因,但他们落入悲剧并不是他们自身能抗争的,因为时局动荡,他们也只是时代的牺牲品。

    这本书写的最牛的地方,就是作者把中国近代史融入小说的人物的身世和经历中,从每个小说人物身上,你又亲历了一遍当时的历史,比如北伐战争,主人公亲自去打孙传芳,你又经历一次这样的历史,作者把这段历史放在小说中,你却觉得无比真实。

    所以这与白先勇是名

  • 9、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里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欢看湾湾作家写的东西,文笔总是觉得更加细腻、柔软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读完总是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优雅。 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闹市中一个纯净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发现在睡前读《台北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14个短篇里的14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态。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远的尹雪艳》,清高冷漠,貌似永远不老,脑海中立刻浮现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红唇摇曳在上海百乐门微微一笑的尹雪艳;桂林迁去台北的卢先生,明明心有所属,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陆的梦中情人,却落得晚节不保、一生凄凉;《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身处闹热的筵席,却心在前尘往事的回忆当中,时代的冲击令人不禁唏嘘过去的旧时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凉。 某人跟我说白先勇是男同性恋(这本书也是他介绍我看的),我说怪不得呢,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如此细腻地描绘一座城市的满腹心事,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将各种女性描写得更胜几分、粗细有致呢。总觉得他是喜欢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对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怜惜,但是却无一例外,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个怀旧的人,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白先勇对旧时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现实,右手回忆,就这样在觥筹交错的光线表面下,沉湎于过去而不可自拔。
  • 10、 《台北人》读书笔记

    好悲凉的一本书。这十四篇中除《永远的伊雪豔》外都是悲剧,在白先勇的心裡是否有很大的黑暗佔据著,亦或是那时代的台北人就是如此,否则白先勇怎会写得如此悲情。

    对台北人这本书,我由写景、人物、过去和现在,三方面来做分析和欣赏。

    一.写景,白先勇写的景色好似活脱脱的出现在眼前,如:《永远的伊雪艳》客厅的家俱一色是桃花心木红桌椅,到过伊公馆的人,都讚伊雪豔的客厅佈置妥贴,教人坐著不肯动身。《一把青》从前看戏,什麽事都懵懵懂懂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拉面皮、扯眉毛、脸上就没剩下一块肉没受过罪的。发得一肚皮成饼成饼的热痱子,奇痒难耐。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那园子的花,《秋思》裡描写的「一捧花」等多如亲眼目睹,历历在目般,出现在脑海中,而脑海中沉浮最多次的是《孤恋花》,也许是电视上层经播过,也许是小说内容太过激烈,浪我沉思许久,为什麽「总司令」喜欢向五宝、娟娟如此悲惨的女子?因他们美丽?还是这喜欢是由怜悯产生的?我对「总司令」很好奇。

    二.人物的描写我看的眼花撩乱,叹为观止,已不是能用栩栩如生来的字眼来形容的,例:《国葬》的「铁军司令」和尚头也不回,一袭玄色袈裟,寒风裡飘飘曳曳,转瞬间,只剩下一团黑影。《冬夜》巷子裡一片漆黑,与点无边无境的飘洒著。余教授和吴国驻两人依在一起,踏著巷子裡的积水、一步一步、迟缓、蹒跚、蹭蹬著。《思秋》华夫人像台面上一隻首饰盒打开,村聪似的一把手指只间红的血点子一般。《花桥荣记》老板娘:哪裡拼的上我们桂林人?一站出来,男男女女,谁不沾著几分山水的灵气,像是苍蝇沾了血赶也赶不走,我先生就是著样给我搭上的。《孤恋花》五宝、娟娟的悲苦神情。唱歌时,爱把双眉蹵成一堆,一段二黄,满腔怨情都给唱尽似。白先勇描写人物的看法,我认为有三分像红楼梦,剩下的七分是自创的。

    三.过去和现在,台北人的十四篇中,每一篇都有提到,现在和过去,在过去都是美好、幸运、开心的生活,那时有谁会想到往后的日子裡,会有著麽大的变故,谁会想到?谁会有忧患意识?因而现在都是悲惨、不幸、痛苦的生活。台北人中的笔意,以我解读出的意思是白先勇同情悲剧的人就如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中写的:唯读这种为了「今」而完全抛弃「昔」的人,白先勇那麽点责备的味道。但责备中又混杂了了解,好像不得不承认他们有道理:「当然,当然,分析起来还是你们对。」这感觉很奇怪好像心切成了两半,一半给「过去」一半给「现在」。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23-05-1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17

  • 2023-05-22

  • 2023-06-02

  • 2019-11-06

  • 2019-09-25

  • 2021-10-06

  • 2019-09-19

  • 2022-12-18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
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2024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台北人思旧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