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 > 地图 >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2024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推荐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

(共 4683 篇)

  • 1、 流眼泪的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君浅兮,一个敢爱敢恨,不会屈服于他人之下的少女帝夜冥,一个天才,独立创下了天域,偶然来到君浅兮的大陆,被这个坚毅的少女所吸引。然而帝夜冥的漫漫追妻路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1

    挺喜欢这部作品

    君浅熙的性格和本人差不多

    敢爱敢恨 我觉得她自身强大

    虽然是穿越而来 但他的努力 震撼到我了

    这一次 谁欺负谁还不一定

    当然

    帝夜宸 他不仅仅强大 而且对君浅熙很好

    相信 他已经是 很多女孩的 男朋友首选

    其实挺羡慕他们两个的

    每当 浅浅有难 受死时

    他总是第一个到

    不管浅浅想干嘛 他都会陪伴

    看他帝夜宸 忘记浅浅的时候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掉下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大概是入戏了

    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也是

    学校都会又人看不惯吧

    总有几个女孩找麻烦

    可自从玩了这游戏

    我就知道 不管别人说什么 做什么 努力让自己强大 不被别人欺负 这就是给她们的下马威

    狮子不和狗玩 这就是原则

    而杨公子和水小姐

    他们也是开开心心 大大咧咧的

    水小姐的性格就是天真 活泼

    和君浅熙截然不同

    不过挺喜欢的

    玩这部作品时 都会流眼泪

    流眼泪的同时 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希望大大继续更新

    我一直陪伴

    2

    君浅兮,一个敢爱敢恨,不会屈服于他人之下的少女

    帝夜冥,一个天才,独立创下了天域,偶然来到君浅兮的大陆,被这个坚毅的少女所吸引。

    然而帝夜冥的漫漫追妻路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君浅兮对于爱情没有太多的想法,简单的说就是爱情白痴,她不知道自己其实喜欢帝夜冥,只是觉得自己对帝夜冥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但是帝夜冥对于君浅兮的喜爱是让别人都想不到的,对于任何觊觎君浅兮的男人,帝夜冥不会放过他们,对于那些觊觎他自己的女人,帝夜冥从来不把她们放在眼里,他的眼里心里只有君浅兮一个人。

    君浅兮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对于帝夜冥的感觉,但是如果有别的女人觊觎帝夜冥,君浅兮绝不让她们得逞,帝夜冥自己也不会。慢慢的君浅兮开始担忧帝夜冥的安全,他受伤了当帝夜冥破境而出时,君浅兮心心念念的想要看见他,可是他却忘记了她了,那时的她仿佛被天雷劈中了,除了难过还是心如刀绞,再后来帝夜冥恢复了记忆,君浅兮再次看见了那个护着她的帝夜冥,心中的滋味无法言语。

    帝夜冥为了能够陪伴在君浅兮的身边,不顾自己的旧伤执拗的不回去疗伤,最终的君浅兮的劝慰下回到另外一个大陆,可是心心念念的还是君浅兮,希望能够陪伴她,只要有人敢伤害他宝贝的君浅兮,那么他会让那个人比死还难受,君浅兮的朋友,他

  • 2、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将"拖延症"甩在身后

    廖峻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在围绕全球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大开大合之下,亦有曲径通幽般谙合我心意的所在,书中提到,当今社会即将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一个人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正如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将兴趣、工作、事业三者结合一起,并在此过程产生价值、做出贡献,获得认同。回到现实,面前的任务或工作是你必须要做的,这和兴趣或喜好像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相反的,这样往往会削弱主观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现实世界复杂纷繁的因果关系、越来越模糊的结果与目的关联导向性,进一步造成行动的迟缓,同时产生强烈的焦虑、负罪感。拖拉、负罪、焦虑这三项凑齐了,即当下特别普遍的一种存在"拖延症",这影响了日常工作和学习,并严重困扰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拖延症"它到底是不是病呢?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外在设定了一个标准,然后认为是错的,并自认为这叫病,然后来治。人类历史上好多东西都被当作过病,比如说左撇子。中国大多数左撇子从小就被家长矫正过来了,他们如今都是用右手写字,这就是从小矫治的结果。你说用左手写字有什么问题,我拖延着就是不纠正又会怎样呢?纵贯历史和当今世界,从拿破仑到克林顿,从爱因斯坦到比尔·盖茨,从卓别林到赵本山,都是左撇子。当今,甚至有人直接提出,左撇子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其实远远高于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左撇子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的象征,是因为他们长于右脑思维。某些医学机构研究也提出了相关支持性结论,就大脑的左右分工、以及左右脑交互控制对侧肢体的情况来看,左撇子应当更聪明一些。可能这个例子有些生硬,但我赞同的一个观点是,"拖延症"不是一种病,它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关于"拖延症"的阐述娓娓道来,恰如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般由里及外,由浅入深,卸下包袱,追根溯源,还原本真的自然呈现与揭示,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一、"人法地", 见招拆招

    与"拖延症"斗争的小三招。

    第一招,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

  • 3、 《女人明白要趁早》读后感

    《女人明白要趁早》读后感(一)

    用了两天做的时间将《女人明白要趁早》这本书看完,整本书都在讲述潇洒姐和她的灭绝组姐妹的故事,总觉得我们之间有一些差异,但是还有一些很共同的地方。今天早上读微信的一篇文章《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人生高度》,谈到读书能带给我们的好处。每一次读书,就像用篮子去担水,虽然漏的比较多,但时常荡涤,慢慢这些我们吸取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过一本书和书中的人物,你可以反观自己的人生,这其实就是一个吸取的过程。

    一、我们之间的差异

    1、地域的差异

    从书中可以看出,潇洒姐以及他们的灭绝组姐妹大都生在北京,国都都晓得,任何新鲜的东西的试水首先会发生在这座城市。很多人拼了命的往一线城市挤,为的是啥?资源多,机会多,见识多。二三线城市慢慢兴起的东西都是一线城市玩过的。有一句话说的挺狠:一线城市就像是主战场;当成功成为一种毒药,二线城市则是我们寻找自我救赎的心灵道场。可见,从一出生,潇洒姐他们就占据了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三线城市出生的我,从小女孩的东西基本没玩过,更多的是和一群邻居家的孩子漫天遍地的撒野。直到来到了一线城市之后,我才慢慢地发现,教育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单单从教育这一点,就已经让我们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我们拼了命的考取高分要近的大学,对于本地户口的分数那叫一个低。从其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2、父母教导方式的差异

    从小,我的学习基本没有被管过,爸爸妈妈忙着赚钱养家,根本无暇顾忌我,所以,学习、生活基本自理,看书中,潇洒姐的爸爸和她说:你是要成气候的,读到这,我好惊讶,潇洒姐的爸爸太牛了,从小就灌输给女儿这样的理念。而我的爸爸妈妈在小时候却从来没有在关乎我未来发展上给过任何引导,零星记着最最励志的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满天下,三天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么多年,从外出求学到现在工作,都是自己在不断地经历和磨炼中去摸索自己的定位。

    3、自身条件的差异

    潇洒姐和灭绝组的姐妹都属于美人胚子,虽然都有一些不完美,可都算是气质美女了,而我天生没有那么气质非凡,至今别人从我身上总能感受到大学学生的气息,好几次,被人问到上大几了。我幽默地回应道:大学早已成为了历史。显小的帽子一直没有被摘掉,也渐渐地习惯了。但因为显小,很多人似乎不太放心将事情交给你。但这是外界的看法,你如何能够值得别人去相信,还在于你自己。

    上面所说的差异已经是我无法改变的,能改变

  • 4、 《目送》的读后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一句,是书的中心,也是重复提到多次的一句。本书一直围绕着这句话来写,在一次次的目送中,彼此就这么一次次的分离。

    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只能慢慢地咀嚼这份落寞。然而,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不知多少遍。

    每当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一下子,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再也停不下来。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不必追”这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我知道,花开总有落下的时候,燕子来了也终有离去的时候,天下也并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若是真的到了那天,你舍得吗?熟悉的屋子再也没有了最亲的人,小巷里再也没有那个陪你玩耍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在你需要痛哭的时候,递给你一张餐巾纸……你,想象地了吗?

    作者龙应台将这样的分分离离淋漓尽致写到了书中,巧妙的笔法将每一个人和物都附有了离奇的色彩。生动的语言使每一个场景都能让人落下泪来。这样浓厚的感情就是动物也不免被打动,更何况是人呢?

    《目送》中,每当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她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 5、 目送读后感:目送亲情

    目送读后感:目送亲情

    戴乐怡

    日前读了《目送》一文,主要是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文中有七十三篇散文。其中有的散文还参插了一些图片。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读《目送》一文,让人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其实父母与子女这一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父母-子女关系。作为父母的,都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下来,认为可以多为孩子做一点,孩子就会少吃些辛苦,而作为子女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没有父母,我们就不会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就不可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那样,父母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只要儿女在身边多陪陪他们多照顾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子女,每天目送父母的容颜老去;作为父母,目送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渐渐远去的背影;作为老师目送一批批的学生走出校门。其实,就算是让你追,你也追不上!这就是一代代的人生啊!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到中年,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动一下?

    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在小学时一年级新生报到,我走进教室开始课前准备,母亲在教室后面看着我认真的模样,恋恋不舍的将目光移动,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转身离开。那时我并没有懂,母亲会这样,

  • 6、 生命的目送——读《目送》有感

    生命的目送——读《目送》有感

    胡艺琳 杭州市文晖中学

    目送,是缠绵的不舍凝注到目光中、送给离去的人让其早早归来的叮嘱,是一股超越了世界将那些必走之物留于心间的神奇力量。

    ——题记

    每天早上走路上学,使我每天都能看到路边不同的风景。这天,天空飘起了蒙蒙小雨,我拿出一直放在包里的伞,默默感叹父母的英明。路过a小区门口,一个跟我一般大的男孩正从家门口出来,手上却没拿伞。他的妈妈在阳台上大喊:"儿子,等等,伞!""这么小的雨,不要了。""小心着凉,妈妈给你拿下来!"只见母亲匆匆地跑下楼,赶到门口时,儿子的背影早已远去。母亲身躯一震,向前走了几步,痴痴地望着男孩,目送着儿子渐渐消失。离得好近,我看到她低低垂下的眼帘,还有,掩不住的失落。

    此情此景,我不禁念出《目送》中的这句话——"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跟那个男孩一样,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不再对父母百依百顺。会为父母一些举动感到尴尬,会冷静的分析父母人性中的弱点,会与父母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想法……看了这本《目送》,渐渐地我开始了解父母,了解父母的想法。龙应台的文字,她的经历,她的感情,让我从前根深蒂固的思想产生变化——叛逆不一定是青春的必然,独立不一定是离开父母、拒绝关心的结果。如果你想展翅高飞,必定要先感谢给你翅膀的父母。

    每个人都扮演着很多角色。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叙述了儿子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几年的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背影的离去,一次次目送孩子的成长。她从一个女儿的角度,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的消逝。有些人,目送后还能再见,有些人,离开视线后便再也见不到了

    一辈子,不知道要目送多少个背影远去,看多少人离开。这本书,写父亲的逝世,写母亲的老去,写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在作者清新细腻的文字里穿梭,我读懂了太多关于爱的信息。《散步》一文中,她们为母亲发明的"大字报";《为谁》一文中安德烈让妈妈学做的"西餐"无不浸透着真挚浓郁的爱。在《寻找》、《忧郁》的文字里,我也读懂了作者伤春悲秋的情怀,就像秦观的《踏莎行》里的句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是关

  • 7、 《活得明白》读书笔记范文

    20xx年有幸被学校推荐学习cct职业生涯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由此结识贾杰老师,接触职业生涯咨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并享受由理论指导的咨询实践带来的喜悦和存在感,也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判断、选择。

    既然喜欢,就要多学。贾杰老师结合自己10年的咨询实践,3000多个案例、近10000个小时的工作经验,于2015年年初出版了《活得明白》这本书。有幸得知,有幸买到,有幸阅读,有幸感受咨询的魅力和助人的快乐。

    整本书以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问题为主线,以实际案例(征求过当事人同意并隐去个人信息适当改编而成)为核心,引导普通读者、困惑纠结者、同行咨询师等不同群体在阅读中慢慢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我既是普通读者,也是有些问题的困惑纠结者,在《活得明白》的阅读过程中,我也逐步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确定方向与动力。具体如下:

    一、知识收获

    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阐释了视角、决策、脾气、痛苦、转牛角尖、他人评价、临场发挥、犹豫、兴趣、自卑、快乐、意志力、自由与责任、目标、拒绝、底线、示弱等十八个人生常态,用通俗易懂的对话,将这种常态剖析的淋漓尽致:

    1、视角: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2、决策:当你无法决策的时候,有一个思路就是最坏的结果你是否能够承载?

    3、烦恼: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朵奇葩,烦恼皆因没有看透;

    4、脾气:之所以脾气不好,是因为你没有动用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5、痛苦:持续痛苦的背后,一定有获益;

    6、转牛角尖:不要向人们索要他们没有能力给予我们的东西;

    7、他人评价: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才能合理应对他人评价;

    8、临场发挥:从来就没有什么发挥失常,那就是你的真实水平;

    9、犹豫:答案就在你的心里;

    10、兴趣:把兴趣转化为能力,才有可能优雅转身,否则只能华丽撞墙;

    11、自卑:自卑背后是满满的自信;

    12、快乐:快乐等于能力减去期待;

    13、意志力:不是你没有意志力,而是你的计划不够合理;

    14、自由与责任:当我们开始接纳现实,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时,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15、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法选择,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

    16、拒绝:别拿自己当做唯一;

    17、底线:没有底线就没有尊重;

    18、示弱:让别人感受到“被需要”,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贾杰老师在书中告知,对于咨询师职业,要明白:一是咨询

  • 8、 目送的读后感

    目送的读后感(一)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到中年,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一动一下?

    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一爱一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每次走时,我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偶尔回首,总看见一奶一一奶一撩着围裙的一角不停地擦一拭着眼睛。那时很不以为然,又不是再也不见,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伤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一爱一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一精一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一爱一,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目送的读后感(二)

    我在车站等车,身旁是一对等着过马路的母子。母亲在起步的一瞬间握住均子的手,儿子却不动,转头看她,眉一皱,正要说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亲尽收眼底,儿子转过头,撇撇嘴,轻轻把手从母亲手中挣脱,大步向前。母亲的身躯

  • 9、 资治通鉴读后感让我明白的道理五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怎么才能防止将资治通鉴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资治通鉴读后感让我明白的道理》,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资治通鉴读后感让我明白的道理(篇一)

    在浩瀚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如果要寻求更大的格局、境界,那就必须要读更多的历史。其中,《资治通鉴》是千百年来大浪淘沙的案例库,是历史上高人面对各种复杂挑战的应对技巧、成败得失的充分总结,所以读史就像读棋谱一样,琢磨棋路,琢磨前人的经验。

    《资治通鉴》以其“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著称。作为宰辅和帝师,司马光编纂历史的宗旨绝不止于讲述历史故事,而是为了“资治”,所谓“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他通过有体系地讲述历史上的政治兴衰和军事得失,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为包括皇帝在内的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提出了领导力三原则:仁、明、武。仁是“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明是判断力,也就是对道义、发展路径、个人贤愚的判断;武是执行力,司马光说:“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谓也。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通鉴中不仅仅是史实的记载,其中所表现的帝王术,以及权斗生存都足以看出封建社会下的贵族欲望逐利。读通鉴更让人唏嘘的是在古辈生活的艰难和智慧。史料中的一个"蝗",其背后是饿殍遍野;一句胜归,又有多少人的流血漂橹……

    一段岁月赋予文明的发展,那么这段岁月就会变成一个精彩的文明历程。

    资治通鉴读后感让我明白的道理(篇二)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

  • 10、 目送_《目送》读后感800字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最幸福的事就是站在窗前目送你上大学。可这事又何尝不是件最痛苦的事?孩子远去,独留父母苦苦等你,父母是多么寂寞。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我的父母已年过四十,在这个不惑的年纪,他们可能要经历许多的离别,再坚强的心也会有崩塌的一天,经历了这么多的别离,我们很难保证他们不会伤心,他们就只有我们了,只有和我们在一起的生活才能慰藉他们的心,才能让他们的生活重新焕发光彩。

    可我们呢?父母生我,养我,教我许多东西,伴我走过成长的每一步,我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欢乐,每一次痛苦,都有父母的陪伴,就算没有,也可与他们分享,得到安慰。我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14岁的我不知曾有多少次。用言语或行动表示我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却未曾注意到他们眼中的失落,那种不被人需要的失落。他们本与我同行,我却在这无尽头的路上渐行渐远。父母总是静静等待着花开,可庭前花开却无人驻足欣赏,我已不在他们身边。这种结果,仿佛就在我出生时已经注定,注定他们会看着我远去,却无力去追。

    龙应台在文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这样。小时候,我会拿着漂亮的发卡询问母亲,即使在母亲给出建议后,我还是犹豫不决;在受到欺负时,我会去找父亲寻求安慰。可我已然不是小时的我,现在的我会自己做出选择,哪怕这个选择是错误的;别人的欺负我会自己承受,自己去辩解、反击,再也不用父亲为我抗下所有。不被我需要的他们目送着我独自走向光明的那端,自己在黑暗的这端忍受无尽的寂寞,就算是这条路是他们亲手为我搭建的。

    感谢龙应台的这篇《目送》,我知道了父母从不言说的难处。即使他们仍然要看我远去,即使是他们亲手为我搭建的这条成人路,即使是他们执意要承受着这寂寞,可我仍然要希望能在庭前花开之时,有我驻足欣赏,让他们能在阳光下缓缓微笑,让他们的生活重焕光彩。

  • 2019-09-20

  • 2021-08-12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3-01-06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2-27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3-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2-12-30

  • 2019-11-11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0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
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大全,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2024,更多目送中明白的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