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 > 地图 >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2024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推荐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

(共 3906 篇)

  • 1、 《逝鸿传》读后感

    无意间发现这本书,用两天时间读完了。刚开始读时感觉一般,读着读着进入了状态,这是一本难得的武侠,可读性蛮强的,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颇多。武侠小说的创作对于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外加现在商业化小白文的流行,愿意写的人也越来越少。《逝鸿传》这样厚重的历史背景很有看点,又找到了久违的侠义精神。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到《书剑恩仇录》和《雁飞残月天》。感情线的设置和《书》非常类似,阿清与霍青桐,小钰与香香公主,这个非常相似,就是小靳和陈家洛的风格不同,但是萧宁的身上也有陈家洛的影子。不过不得不说,萧宁的格调完爆陈家洛,这个人物我非常喜欢。背景为五胡时期,武侠小说很少用这个阶段,少数民族的角度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雁飞残月天》。

    关于情节,我就不多透露了。我想说一说人物。

    阿清,羯人气节的代表,她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国仇家恨。阿清虽然有许多人相助,但她真的是孤独的,终于找到一个愿意在一起的人,为了妹妹,为了族人,她选择了放弃。理解阿清的选择,回味她的选择,是读此书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小靳,这个家伙非常符合武侠经典主角光环。小流氓脾气闯江湖,遇名师教诲,得美女垂青,捡武功秘籍……小靳这个人物,直到最后的最后,他做出了侠义的事情,但并未成为大侠,甚至他依然不是很明白阿清、石付等人的选择。他只是一个为人仗义,算计精明的小贩……为了他所关注的人,道曾、阿清、小钰,他可以做一些折本的买卖,但是这并非出自内心深处的愿望。没有那些他重视的人,他不会做出如此侠义的事情。这是这个人物的失败之处,但却成了小说的成功之处,这个形象更加鲜活,更加“接地气”。

    小钰,花瓶也会成长。刚出场的许多情节,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香香公主,但是小钰绝没有她那么惹人厌,毕竟,她很多时候是处于失忆或孩子的智力阶段。最终,她成功地赢了一次阿清,她和阿清一样,都痛苦地选择了族人、姐妹,而放弃了小靳……她最后的选择使其形象大大升华,完全告别了花瓶,无愧于身上的血统,无愧于跟随她的族人。

    道曾,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个人我不是非常懂,我觉得作者写得不好。他很小靳一起那么久,感觉小靳学到的东西很少,武功医术也就罢了,为人处世也甚是一般,不合情理。他是否得道也很难讲,看好痴天行那段也很勉强。道曾,我确定他未得道,但究竟有没有看开,直到最后我还是没有思考清楚。

    萧宁,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各方面都非常完美。为人子,他尽了孝道。作为萧

  • 2、 韶华易逝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题记

    六月三,槐柳岸,南风入弦,枝头摇摆诉新蝉每次听到这首歌,我总是很羡慕里面的人,羡慕她还保留的那些纯真。

    冰心的《繁星春水》一直以来都是我比较欣赏的书,欣赏她文字的风格,淡淡的,就像风吹过海面泛起的条条涟漪。那样清新,那样淡雅,又那样使人心疼。

    就拿《繁星春水》里的繁星这一章来说吧,笔锋清新淡雅又婉转有诗意,每次读这种诗时,心里总会莫名的悲伤,说不出来的哀愁。但,我最喜欢的却是童真这一部分。童真是美好的,是单纯的,却也是易逝的。当我们身处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上时,我们便已失去了那份纯真。

    当我们每天为生计、为事业、为家庭、为学业,为了这一切的一切时,是否想过我们得到了这些东西,却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当我们出席舞会等交际会所时,那些虚伪的话语、机械化的微笑,有没有使你恶心干呕?

    人们都说酒吧是最肮脏不堪的地方,我却认为那里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地方。最起码,在那里我们可以放声大笑,不用理会世俗的目光。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要伪装的话,那么他就没什么是真实的了。

    令我比较欣慰的是,人类的纯真早已灭绝,动物的纯真却并没有绝迹。

    看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当中有篇寓言,寓言的名字叫《狼和小羊》。寓言讲的是一个酒足饭饱的狼在草原上遇到一只小绵羊,狼让小绵羊说三句真心话,小绵羊听话的说了,没想到它想象的厄运并没有到来,狼反而夸赞了小绵羊勇气可嘉就走了。

    这只小绵羊用它诚实的话语战胜了可怕的敌人,并且得到了敌人的夸赞。这不是它的无知,而是由于它的纯真,它的勇敢才拯救了自己。如果是其他做作的小绵羊遇到了这匹狼的话,我相信狼一定会在那只小绵羊说完阿谀奉承的话之后毫不犹豫地把它给吃了。即使它已经非常的饱。

    人们都说青少年是温室里的花朵,应该出去多磨练磨练。可是等到我们真的走出社会,历练过后。我们的心灵真的还能像以前一样澄澈吗?答案是否定的,社会的压力,促使着我们的成长,使我们过早的成熟。当一切早已成定局,我们已不能挽回那消逝的纯真,

    青春不再,纯真已逝。过往的一切终究只是浮云。鲁迅穷极一生却还不是怀着遗憾不甘逝世了。他不甘什么?不甘的就是人类那早已麻木的心。他遗憾,临死前还是没有拯救人类的人性,腐败的社会。当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他注定就走上了这条艰巨的道路。可是,以一己之力怎能与庞大的狮子决斗。该让鲁迅值得庆幸的是

  • 3、 英文父亲father的新诠释

    英文父亲father的新诠释

    发件人:雨中的旋律99zuo柔软了。但您的抚摸,却依然让我感受到温暖。手心中凹凸不平的茧,眼里满是爱抚,在我细皮嫩肉的脸上划过,弄的我生疼。我所得到的安慰的抚摸,来自父亲您那不再柔软的手。

    h──hand,父亲的手心里,有许多沟壑,像复杂的地图,我看着这双手,双目眩晕。它的纹路太曲折蜿蜒,把父亲的手勾勒的抽象。曾记否,就是这双凹凸不平的大手,在寒冷的冬日里骑着单车送我上学,擦拭我在受委屈时掉落的泪珠,替我掖被角,轻拍着我的背哄我入睡,在这双枯槁蜡黄,如斑驳的古墙的双手的呵护下,我慢慢地长大了

    e──excuse,父亲的心如大海般宽广,能容纳任何东西,包括我的错。脑海中依稀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撒谎,许是生气了,许是失望了。三起三落的巴掌最终还是放下了,我看得出来,父亲几次话到嘴边却又生硬的咽了下去。现在想起,我仍然十分内疚。父亲那宽广的心早已原谅了我,父亲的宽恕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那时起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让你为我伤心,以后决对不会再撒谎了。感谢您对我的宽恕!

    r──rain,你是一位很爱唠叨的父亲,从小到大,唠叨伴我成长,但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的关爱,唠叨中包含着的悉心教导,如同阳光雨露对小草的滋养。春天,一场及时的小雨可以让干渴的种子发芽,您就是那细如牛毛的春雨,浇灌我干涸的心灵。总而言之,父亲给予我的数不清

    也许这就是父亲吧,永远不问回报,只求付出。感谢我的父亲,他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我今后无论到哪里都牵着的那一根线,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报答和全身心去爱的人。

    iloveyou,father!我爱您,爸爸!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世纪

    邮编:075100

    姓名:王晶

    qq:2284401317

  • 4、 《目送》的读后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一句,是书的中心,也是重复提到多次的一句。本书一直围绕着这句话来写,在一次次的目送中,彼此就这么一次次的分离。

    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只能慢慢地咀嚼这份落寞。然而,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不知多少遍。

    每当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一下子,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再也停不下来。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不必追”这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我知道,花开总有落下的时候,燕子来了也终有离去的时候,天下也并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若是真的到了那天,你舍得吗?熟悉的屋子再也没有了最亲的人,小巷里再也没有那个陪你玩耍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在你需要痛哭的时候,递给你一张餐巾纸……你,想象地了吗?

    作者龙应台将这样的分分离离淋漓尽致写到了书中,巧妙的笔法将每一个人和物都附有了离奇的色彩。生动的语言使每一个场景都能让人落下泪来。这样浓厚的感情就是动物也不免被打动,更何况是人呢?

    《目送》中,每当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她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 5、 父亲的读后感

    父亲的读后感(一)

    读完《父亲》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平时怎样关心我鼓励我的父亲:在我生病时,你关心我;遇到难题时,你指导我;伤心时,你安慰我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脸色苍白、嘴唇无色的我连喝水都吐了,到了医院,你背我上楼下楼,左左右右 ,外面下着大雪你还满头是汗事后我才知道那天你也生病了,流下了不知是后悔还是感动的泪。还记得那次去苏州乐园,你要带我坐海盗船,我听到别人的尖叫声,死活也不肯。你鼓励我:不要紧,宝贝儿子,胆大点!要做个勇敢的男子汉!我半推半就地上了船,坐稳后船慢悠悠地前后荡起来,速度越来越快,我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胳膊。不要怕,放松点,实在不行的话就喊出来。父亲大声说道。我就大声喊起来,把害怕抛到了九宵云外。下了船,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有个好爸爸!

    《父亲》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父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父亲的读后感(二)

    最近妈妈替我借了一本名为《父亲》的书,作者叫梁晓声。其中87页的母亲这篇文章让我十分感动。

    文章中有一段情节:我们知道母亲像许多女人一样,并不胆小,却极怕树上的洋拉子那类毛虫。榆树钱当年对我们是佳果。我们只想到母亲是由于害怕洋拉子就不敢给我们撸榆树钱儿了。

    有一天母亲被工友搀了回来母亲在树上撸榆树钱儿时,忽见自己遍身爬满洋拉子,惊掉下来

    看到这儿,我知道这位母亲是一位好妈妈,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吃上榆树钱儿,解解馋瘾,不顾危险,偷偷地爬上她们公司旁边那一棵高高的榆树上。

    由此我想到我的妈妈,她是一位美丽又能干的女人。前几年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家里就剩下我们母子俩。妈妈白天上班,有时晚上还带着我去她们单位上晚班,太忙的时候,就给我二十元,让我自己到楼下的日月人饭店去吃,我呢,就花了十九元八角,剩下二角交妈妈。妈妈说:儿子你真能吃,喜欢吃就多吃,一定要吃饱,妈妈上班就是为了让你吃得好一些,快快乐乐的健康成长

    。其实妈妈一天的收入也就是二三十元,看到我想吃,她一点也不心疼钱。相反妈妈对自己却很小气,我很少见她吃鸡大腿,每次吃鸡时她总说,她喜欢吃鸡脖子,我竟相信了。直到有一次,我外婆来到我们家,我才知道,原来妈妈是舍不得吃,故意那么说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就像宝,我现在深深体会到这句歌词的意义,妈妈我想对你说:妈妈,我生活很幸福,谢谢您!

    父亲的读后感(三)

    我很喜欢《父亲》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土里土气的父亲

  • 6、 目送的读后感

    目送的读后感(一)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到中年,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一动一下?

    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一爱一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每次走时,我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偶尔回首,总看见一奶一一奶一撩着围裙的一角不停地擦一拭着眼睛。那时很不以为然,又不是再也不见,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伤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一爱一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一精一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一爱一,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目送的读后感(二)

    我在车站等车,身旁是一对等着过马路的母子。母亲在起步的一瞬间握住均子的手,儿子却不动,转头看她,眉一皱,正要说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亲尽收眼底,儿子转过头,撇撇嘴,轻轻把手从母亲手中挣脱,大步向前。母亲的身躯

  • 7、 生命的目送——读《目送》有感

    生命的目送——读《目送》有感

    胡艺琳 杭州市文晖中学

    目送,是缠绵的不舍凝注到目光中、送给离去的人让其早早归来的叮嘱,是一股超越了世界将那些必走之物留于心间的神奇力量。

    ——题记

    每天早上走路上学,使我每天都能看到路边不同的风景。这天,天空飘起了蒙蒙小雨,我拿出一直放在包里的伞,默默感叹父母的英明。路过a小区门口,一个跟我一般大的男孩正从家门口出来,手上却没拿伞。他的妈妈在阳台上大喊:"儿子,等等,伞!""这么小的雨,不要了。""小心着凉,妈妈给你拿下来!"只见母亲匆匆地跑下楼,赶到门口时,儿子的背影早已远去。母亲身躯一震,向前走了几步,痴痴地望着男孩,目送着儿子渐渐消失。离得好近,我看到她低低垂下的眼帘,还有,掩不住的失落。

    此情此景,我不禁念出《目送》中的这句话——"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跟那个男孩一样,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不再对父母百依百顺。会为父母一些举动感到尴尬,会冷静的分析父母人性中的弱点,会与父母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想法……看了这本《目送》,渐渐地我开始了解父母,了解父母的想法。龙应台的文字,她的经历,她的感情,让我从前根深蒂固的思想产生变化——叛逆不一定是青春的必然,独立不一定是离开父母、拒绝关心的结果。如果你想展翅高飞,必定要先感谢给你翅膀的父母。

    每个人都扮演着很多角色。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叙述了儿子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几年的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背影的离去,一次次目送孩子的成长。她从一个女儿的角度,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的消逝。有些人,目送后还能再见,有些人,离开视线后便再也见不到了

    一辈子,不知道要目送多少个背影远去,看多少人离开。这本书,写父亲的逝世,写母亲的老去,写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在作者清新细腻的文字里穿梭,我读懂了太多关于爱的信息。《散步》一文中,她们为母亲发明的"大字报";《为谁》一文中安德烈让妈妈学做的"西餐"无不浸透着真挚浓郁的爱。在《寻找》、《忧郁》的文字里,我也读懂了作者伤春悲秋的情怀,就像秦观的《踏莎行》里的句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是关

  • 8、 父亲的病读后感700字:《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700字 《父亲的病》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阔气着呢、生活好得很、还康健,听了如何不叫人生气。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旧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名医居然对临之将死的人说不要紧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却仍然提笔写下百元的药方为死人服下。荒唐!从这篇文章根据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鲁迅前辈通过大量的讽刺而让人们认识自己的错误,鲁迅先生是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于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后的风尘里鞠躬了。

    接下来,就是名医用大量杂乱的药治了父亲两年,没有医好,就介绍别人来医治。名医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为了保全名声不顾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叹气。

    看看他们用的药: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看到这里,我已经快说不出话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样扑哧扑哧地大口地喘气。

    对于社会上游荡、坑蒙拐骗、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并从小懂得追求真理、学会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辨明是非,并呼吁大家、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 9、 关于目送的读后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喜欢龙应台了。透过一本本凝聚着她在生命中不同时刻不同心态的书,一点一滴地触碰到,她丰富细腻的内涵。

    《野火集》中的她,是那样桀骜而犀利,用锋茫毕露的文字,呼吁国人为保护环境而努力,为社会腐败而愤怒。

    《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她,是那样慈爱而温柔,用一个母亲的赤诚爱意,温暖孩子成长过程的每一步,给安德烈和飞利浦一个没有遗憾的童年。

    《亲爱的安德烈》中的她,是那样小心翼翼,在安德烈步入青春叛逆期时,用理性的头脑,谨慎的文字传达自己的关切,为他分担成长的烦恼。

    而今的龙应台,在《目送》中,有了更加丰富多变的内涵。

    这是一本记录她生活点滴的散文在这本书中,她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母亲在对待日益成长的孩子时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女儿在面对日益苍老的父母时耐心温柔的守候;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采访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亲切;记录了她做为一个敏感细腻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闻杜鹃时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伤痛。

    翻开这一本《目送》,竟然能让我从头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觉——仿佛一个饱满欲滴的石榴果,轻轻挤一挤,眼泪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围世界的植物、动物、风景……用那最细腻柔软的笔触,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那种种感觉。读起来,便连呼吸,也充满了共鸣的激动。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柔软的时刻。当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她的忧伤却与日俱增。昔日为了孩子,她辞去文化局长的官职,抛开博士高官的美丽光环,毅然离开,重归学者作家的生活,仅仅是因为她突然之间的反思:“会不会你赢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她是这样优秀清醒的女人,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有着怎样的责任,知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和虚浮的掌声,所有的精彩,在繁华落尽时,也许留下的不过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一份遗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象她这样清楚地获知生命的本象。

    在面对孩子时,优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亲一样,困惑而挫败

    不同的是,她聪明和懂得控制的头脑,使得她在面对孩子的独立和疏远时,懂得用压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所理应拥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骄傲和锐气,在汹涌的母爱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选择让步。《母亲节》,原本以为会是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没想到透过安德烈寄来的一封电邮,让人在一篇既凸显了母亲的琐碎,又记

  • 10、 龙应台《目送》的读后感

    目送龙应台读后感范文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摘自《目送》

    每次看到扉页上的这段文字,心中总会感慨一番,觉得作者有种悲凉的味道,也许这也是天下的父母都有的而且不可避免的,除了生死离别之外最痛苦的事情。

    目送孩子,华安,华飞。十七岁,正值最叛逆的时刻。

    他只是勉强地接受着母亲的温情,厌恶但又不便在展示在脸上,勉强让离他很远的母亲抱住他的影子,空荡荡的影子。或是有时在用餐鄙视着母亲引以为傲的学识:“你怎么才知道?”以自己相对前卫的思想,抨击着母亲那“过时”的观念,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新潮流,排斥着母亲发自内心的感慨,施行着自我的风格,不可理喻着关于母亲对于人生的见解。也许这就是代沟吧,可怕的代沟。听着母亲电话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话语,不禁心生恼怒,以同样的方式“赠送”给母亲,使母亲的心,变得伤痕累累,也变得落寞了。

    目送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只记得从前的点点滴滴,忘了身后的繁华世界。

    她总是在做同样的事,在问同样的问题,期盼着女儿的回归,疑惑着“你是我女儿吗”的问题,有时虽然面对着自己的真正的女儿,却依旧不认识,还一直在喊“女儿女儿,我的女儿呢”。无奈,她永远都不知道了。也许她刚刚问过的问题会再问一遍,刚刚吃过的零食会希望你再给她一份,她认为自己没有吃。她是最需要照顾的,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但,她什么都不知道了,让做作者感到无可奈何,花儿总是要落去的,小草总是要枯萎的,再参天的大树总有一天也会轰然倒下。使一个作为女儿的心,伤感了,也用心了。

    目送父亲。一个战士,年迈的老人。记着故乡,有着尊严,意志坚定的老战士。

    他送作者去大学,曾经,却只是送到一个无人、静静的地方,不想让女儿在大学里出丑——他开的车子不够好。虽然他很想继续把女儿送到校门口,可是这样的车子实在不适合送一个大学教授。在他看来,女儿的面子比自己的愿望更重要。他的尊严似乎更不容易被侵犯。曾经,他会念着《陈情表》,而音,变得婉转凄楚,会聆听着《四郎探母》,而潸然泪下。如今,他却魂归了,故里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可满足了他,却使女儿心中无助、孤寂又深了。

    目送,用眼睛,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在小路这边呆呆地望着远去的背影,那孤寂、黯淡而又落寞

  • 2023-01-06

  • 2023-02-27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2-12-30

  • 2019-09-25

  • 2023-03-2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2

  • 2019-10-09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
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大全,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2024,更多目送父亲的逝的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