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 > 地图 >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2024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范文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推荐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

(共 2806 篇)

  • 1、 个性不应在寂寞中成长—读《卡门》所想到

    晚潮5月11日刊出的《卡门》是一篇手法别致亦颇有思想内涵的作品,文章虚构一女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事端,通过警方调查和人们的议论以及作者的主观视角,勾勒出这个人物的精神面貌。这种写法虽有讨巧的一面,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视角与层次转换之处要做得熨站决非俗手所能。对思维敏捷的中学生来说,立意取巧不难,难在笔墨处理,难在文气贯通。文中列述四五个被询问者的口述笔录,对那位叫卡门的女孩的看法竟是言人人殊,每个人的印象都很真实,却又是不完整的。当然,读者从这些零碎的陈述中可以拼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图像:一个学习偏科有点孤独的女孩子,也可以说有些个性吧,可是她也有着跟别的女孩子相同的爱好,比如喜欢齐秦李若彤,喜欢蝴蝶花裙子,等等。为什么青春的时尚没有把她跟校园生活联系在一起呢?她毕竟有一点自己的精神园地,从他人的眼光中你就可以知道,她的个性是在寂寞中成长的,因为身边缺乏自由和宽容的气氛。

    这篇作品发表之前,编辑拿给我看过、说到有人担心作者心理或性格上是否有所偏颇。我倒不这么看。仅就文章而言,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一桩事物,可见不是那种通常所谓自我中心的表露,这里,叙述方式不光显示了写作上的灵气,至少还反映着走向成熟的眼光和健全的写作心态。文章以学生自杀为起端,是为了渲染个性被压抑的痛楚〔况且现实中并非没有这等悲剧),其中自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即便有过分追求效果的地方,也是做文章的惯伎,不足为怪。不过本文的构思和表达技巧上实有所借鉴。看得出来,是受到《萌芽》今年第4期上《飞翔是一种病》的启发,比如把飞翔作为一种偷象便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另外也摘用了那本刊物上一篇学生作品《高三:夜未央》的个别语句。诚然,这些在创意上都要打些折扣,但是《卡门》的叙述内容乃至文风都跟它所借鉴的那篇东西完全不同。中学生写作尚处学艺阶段,参与作文比赛,主要目的是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借鉴他者乃至一定程度的模仿在所难免,于此不必苛责。就说这里提到的《高三:夜未央》,便是模仿八十年代的一种另类风格,它采用的

    值得注意的倒是,《卡门》中描述的那种个性与寂寞相伴的现状,实在不应该在我们的社会和学校中存在。所以,在读这种颇有个性的作品时,我们也当有宽容的心态。至于作者,作为一个幢憬人生的中学生,当然也应该在个性与规则约束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他们这一代人日后还将面临社会责任的问题。文中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世界是物质的,但更有物质

  • 2、 冬阳里的寂寞

    迄今为止,《呼兰河传》我已读了五遍。怒次读毕,儿乎都能获得一种持久的感动,这让我逐渐接受了萨特的观点: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沉默。在这本书里,萧红无意向读者刻意地揭示什么,更无意教导什么,她只是缓缓诉说着呼兰河城和她自己。那般诉说的心境,屡次让我想到冬日里的阳光:明亮但寂寞,还略有一抹凄凉之色。因身处战乱年代,她最终选择了用诉说来排遗寂寞,以期在诉说之后抵达那与寂寞并生的巨大沉默。

    作者没有塑造明显的主人公。是啊,在倾听书中盛大的寂寞时,谁还会在乎主角是谁呢?那样的寂寞,会在经受目光与心灵阅读之后,有如晨雾般在读者的心头袅袅升起,萦绕不去。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呼兰河人的寂寞,一种是童年的我的寂寞。

    呼兰河城坐落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冰封的严冬占去了一年的大平日子。呼兰河人因此而与外界少有接触,传统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他们更多地关心着祖辈们沿袭了儿千年至今仍在重复的生活方式,小镇上鲜有新事物出现,即使有,也摆脱不了很快就被扼杀的宿命。小团圆媳妇就因稍稍与众不同,十二岁就长那么高、一顿饭吃了三碗、太大方了,最后被活活打死。人们习惯于守旧,漠视生命的冲动,只有每年的庙会、鬼节、跳神大戏等,才难能让他们生动几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读者蓦然惊觉,作者已悄然完成了对呼兰河人心理症结的暗示。

    作者的童年几乎被黑白紧裹,少有活的色彩。童年的我缺乏父母的关心,也缺乏玩伴,只好跟着祖父在花园里种菜,花园里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作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也许,愈自由就越显寂寞,尽管作者也写了诸多快乐的事。但仍很难掩藏字里行间几乎无处不在的寂寞。

    《呼兰河传》里的寂寞同作者的凄楚心境有关。这部小说写于1940年,此时鲁迅已离世三年有余,萧军又去了延安,为躲避战火而身陷孤岛的萧红除了寂寞还能如何呢?

    书的结尾读来令人恻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1942年1月22日,因严重的肺病和庸医的误诊,31岁的萧红逝于香港。遗像上的她微笑着,双眸中却依然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寂寞。南国明媚温暖的阳光,竟没给这位一生多蚌的

  • 3、 《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读后感

    《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读后感

    孙东宇

    在2018年书单计划中,计划第二本书单是《呻吟语》—修身,因与时间冲突,所以选择《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作为2018年第二本书籍。

    诱惑是什么,在现在社会,美色,权利、金钱、名利、等等,无处不在的诱惑,认识诱惑,了解诱惑,拒绝诱惑,耐得住寂寞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不要说什么是诱惑,诱惑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诱惑像海洛因,如果我们吸食,会让我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权利是最好的春药,无论对于男人或者是女人,权利使我们的荷尔蒙飙升,做出让我们无法理解自己的行动,我们是权利的奴隶,生活在权利中,我们沉迷在其中,忘乎所以,让人民对他膜拜,满足他的虚荣心,感觉自己牛逼的不行,自以为天下为老大,我为第二的感觉。金钱,没人离开了它,它无处不在,在我们心里,身体上,存折里。我们不能拒绝它,但是我们不能臣服于它。金钱最简单不过的是物品的等价交换物,是物品进行交易的媒介,古人以物换物,感觉不方便,发明了纸币,这就是金钱的本质。不过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让金钱奴隶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认为这句话很经典,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历史都是有胜利者改写,失败者只是成功者笼络人心的工具。有金钱,但不需要太多,能使你更好的生活就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名利,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先有名,利益随之而来。社会上,每人都想成名,想这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自己想要名声么?想要利益么?基本上都回答:想要。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忍住寂寞,喜欢寂寞,独处,一寂寞就想找热闹的地方,内心不想独自一个人独处,想找任何事情去填充自己,受不了寂寞和孤独。独处并不是贬义词,在我看来还是个褒义词,一个人,只有独处了,慎思了,想到底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才是生活,想一些深刻的意义。伟大的人,成功的人几乎都独自面对自己,独自思考人生的意义,伟大的哲学家的至理名言和人生的哲学都是在独处中产生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让诱惑趁虚而入。同时我们也应该耐得住寂寞,喜欢寂寞,不要因为心灵的空虚,而让诱惑有机可乘。我不爱圈,同时也不爱财,只是钱要适度,要能保障更好的生活就很满意,不是我需要多少钱,我只是证明我有选择的权利。我对自己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我的金钱观。还有在这里说明

  • 4、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一)

    我不知道要有怎样的智慧,才能把《hilary and jackie》这样平凡的名字,译成《她比烟花寂寞》。这题目实在是无比贴切,只是一句话,就已经可以让你隐约看出这是怎样一个故事,故事里,会有怎样一个落寞女子。那一句话,就是她的一生。

    拿到dvd的时候心里有一点失望,因为想象中配的起这个片名的女主角,应该有着一张消瘦而落寞的脸,仿如亦舒那本同名小说中那个早逝的女明星,或者是张曼玉演绎的阮玲玉那般优雅孤绝。但海报上有两个女人,这应该就是hilary和jackie了。前面的金发女孩jackie有一张生动纯真的娃娃脸,hilary的脸隐没在她身后,微微颔首。与hilary的隐忍不同,jackie一看就还是一个孩子,眼神无邪而热烈。

    也许让这样满眼热切渴望的孩子寂寞一生,是一种更深的残忍。

    她们是一双姐妹,出生音乐世家,从小hilary就比jackie努力练习,她总是站在灯火辉煌的台上表演,得到的赞赏和荣誉也要更多。jackie任性而敏感,无法承受永远站在台下的忽略与寂寞。她疯狂的练习大提琴,无时无刻,如同着了魔般执拗而专著。她终于超过了姐姐,成为人群注目的焦点。jackie满眼兴奋的举着奖杯,和家人站在镜头前合影的一刻,hilary的脸上闪过一丝隐约的落寞。

    慢慢的hilary离音乐越来越远,她最终放弃了音乐,和深爱的丈夫在乡下厮守一生,内心平静而幸福。

    而jackie,却如同穿上了传说中神奇的红舞鞋,身不由己的寂寞独舞,再也无法停下来。夜以继日,她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城市,如烟花一次次绽放在舞台。台上的灯光不断变换,映着她美好而灵动的影子。但花样年华,流光飞舞,陪伴她的,却始终只有那把大提琴。她闭上眼,投入而忘我的演奏,拥有万千宠爱与夺目的神采,却把生命,站成一个如此美丽而寂寞的姿势。

    她拉琴的动作总是如此夸张,仿佛所有的力气,都倾注在那颤动的琴弦上。她哪里是在表演,分明是在用生命祭奠音乐。世间有许多艺术,是需要用生命所有的能量来一点一滴的交换,才可以迸发出灿烂光彩。从她开始音乐生涯那一刻起,就已注定再无法与它分开,注定要孤独的,守着它一世一生。

    她似乎隐隐看到自己的明天,为此感到恐惧,不自觉的想要摆脱大提琴。她想要变回hilary一样的普通人,要一个深爱她的丈夫和美满的家庭。但hilary说,亲爱的,如果你以为作一个平凡的人,要比作一个不凡的人要

  • 5、 《无敌是多么寂寞》歌词

    《无敌是多么寂寞》歌词

    无敌-(电影《美人鱼》宣传曲) - 邓超

    作曲:周星驰

    作词:周星驰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

    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的吹过

    我的寂寞谁能明白我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

    躲在天边的她可不可听我诉说

    我的寂寞无尽的寂寞

    附注:

    主题曲是《世间始终你好》,翻唱自83版《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中罗文、甄妮合唱的歌曲,由郑少秋、莫文蔚合唱。

    歌曲名称:世间始终你好

    作词:黄沾

    作曲:顾嘉辉

    演唱者:莫文蔚 郑少秋

    郑:问世间 是否此山最高 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

    莫:在世间 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

    郑:无一可比你

    莫:一山还比 一山高

    郑:真爱有如天高

    莫:爱更高

    郑:千百样好

    合: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个高 或者绝招同途异路

    但我知 论爱心找不到更好 待我心 世间始终你好

    郑:无一可比你

    莫:一山还比 一山高

    郑:真爱有如天高

    莫:爱更高

    郑:千百样好

    合: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个高 或者绝招同途异路

    但我知 论爱心找不到更好 待我心 世间始终你好

    待我心 世间始终你好

    无敌是多么寂寞歌词全文是啥?

    无敌是多么寂寞歌名是《无敌》,由周星驰作词作曲,与周星驰合作《少林足球》、《功夫》、《西游降魔篇》的御用配乐师黄英华担当编曲,并由王菲、陈奕迅的音乐制作人曾颂勤混音。该歌曲是电影《美人鱼》的插曲,由邓超演唱。该歌曲在《美人鱼》片中数度出现,且随人物心境不同,唱出的意境亦不同。作为大众口中的喜剧之王,这样一首道尽无敌与寂寞的歌,也许暗含了星爷的真实心境。

  • 6、 《你的寂寞,虽败犹荣》读后感

    《你的寂寞,虽败犹荣》读后感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一档求职栏目,关注了里面几位非常优秀年轻有为的五百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节目中这些挑剔的高管偶尔很挑剔苛刻,有时又很宽容,非常吸引我,同时关注到了这本书的作者,他的这本书在2014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前五,他也登上了福布斯作家榜,用他在微博上的话说,他很骄傲的和他父亲说他与他父亲很喜欢的一位作家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同样作为年轻人,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激动。

    书的名字很吸引我,特别是后年四个字虽败犹荣,首先我的理解寂寞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绪,什么人在何地都可能有,为什么说是败呢,还有就是荣从何而谈呢?带着疑问阅读了这本书。

    作者三十几岁,书中用自己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遇见的事件为例讲述了33中寂寞,都是他十年来的成长过程中的刻骨铭心的事,从学生时代,到在北京北漂再到现在的位置。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十年来内心的成长的经历,书里面讲述的寂寞,个人理解就是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在很认真,很真诚的对待自己的一个过程,把自己培养到现在这么优秀,这个优秀不是单纯指现在的权高位重,而是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很舒服的做了自己喜欢的事。现在清楚的记得在曾经的某一个时刻自己面对生活中遇见的很多问题很费解,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应该怎么应对,作者面对同样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不是有问题的,原来其他人也会考虑这些问题,并且有成功的,作者讲述的寂寞时刻都是自己在与自己赛跑成长的时刻,那个时间他在成长而不是和周围的人一样在吃喝玩乐在消遣所以才用了寂寞,在这样的寂寞时刻学会了面对很多问题,所以这个荣是属于纯个人的。

    里面的语句,每当想起都会有新的力量如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曾经那些最孤单,最无望,最失落,最安静的经历,其实都不是你最潦倒的时光。你憋着这口气,最终能独自上岸。你耐住了孤单,扛过了无望,不再怕失落,也学会与安静为伴。虽然疼都是别人给的,但伤都是自己好的。当你失落时看看都会重新满血复活。

    再如,有一种孤独是,闭上眼能回忆起的温度,对话,举动细节的故事,睁开眼却感觉他们似乎从未发生过。正因为人生有很多很多擦肩而过,再无交集的孤独,所以我们每次才要好好开始,好好告别。

    用功但不功利;热情但不谄媚;善良但坚守观念。选择努力投入的事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选择密切在一起的人,是自己真正爱的。对人

  • 7、 寂寞圣哲读后感

    寂寞圣哲读后感(一)

    寒假里,我回到老家,乡音虽未改,但故友已不在,连本用来打发时间的手机也用不起来。百般无聊之下,只能取出这本名为寂寞圣哲的书来消磨这点滴时光。

    书的封面为绿色,下面却是灰色,让人有种穿越古今、一望千年之感。心中的烦躁化为一种宁静。原本以为这种书肯定晦涩难懂,估计只能静读两章。可是细细一读后才发现,作者的语言朴实而又精彩,而且对书中人物进行了客观而又全面地分析,并没有像以前读的那些书一样,一味的赞叹或一味地批评某人。他带着我领略了老庄的风采,孔孟的儒道,墨子的兼爱非攻,以及才华横溢的屈原,让我这颗寂寞无聊的心和圣人来了一次远隔千年的呼应,让我在寂寞中充实自己,远离喧嚣,洗涤心灵。

    下面来看看作者眼中的圣人。首先是老子,老子在一些动画中给人的印象就是脑袋大,皱纹多的一个看似仙风道骨的老头,所以作者在开头就唤醒了我们的记忆: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智慧,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前一句我看懂了,老子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但是后一句提起了我的神,一位圣人怎会有阴谋和陷阱?这使我对下面的内容来了兴趣。原来啊,老子是一位史官,他在那阴冷的书馆里读着一些令人心痛的文献,当他走出收藏室,他已洞穿了人生的厚壁,看看这现世人间,已经混乱无道,正如历史书中那么糟糕,于是他决定离我们而去,走之前便留下了传诵至今的《道德经》,一种看透红尘,无为而治的思想便跃然纸上。一些人对这种思想大骂不已,可是他们却可曾想过,一个已看透这颠倒的世界的人,能够想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不错,正如书中所说:与其批评老子提倡一种不健康的人生哲学,不如批判老子所描述的那种不健康的生存环境与文化传统。

    再说说大家更为熟悉的孔子。开篇作者又用孔子的头来打趣孔子:生而迂顶,让我不禁怀疑是否古今圣人的脑袋都异于常人。这当然是玩笑之语,但孔子的影响不可谓不深,我们的国家在他的儒道下前进了两千多年。虽然如此,但孔子在当时是很不得意的。他的时代,混乱不已;他的思想,君主们看看也只是笑笑不语;他虽然有众多学生,可最终走的走,散的散。但是他正是一个在寂寞中努力实现主张的痴人,一生舟车劳顿,为扞卫心中的礼义奔走在诸侯国之间,也正是如此,才区别了圣人和凡夫俗子。

    看完了令人生畏的老子,一生壮志难酬的孔子,不如再聊聊作者笔下豪情四溢,虽勇猛却常怀仁慈的游侠墨子。看过《秦时明月―诸子百家》的人都见识过

  • 8、 寂寞丹青路读后感

    寂寞丹青路读后感

    前几天,同学让我准备几幅字2020画布置宿舍,虽然已经近三年没再碰过毛笔,怔了片刻,我还是答应了。在书房里翻箱倒柜,最后才打开了那扇闲置许久的抽屉。一样样抚过去,笔锋已钝,宣纸泛黄,镇纸、端砚、字2020帖,已经落满了灰尘,旧作已然褪了颜色,连墨迹也已经斑驳。

    笔尖刚触及纸面,手便颤抖不听使唤,侧锋中锋,焦墨淡墨,楷体隶体,对钢笔铅笔应用自如的我已经握不惯那杆竹子。笔笔雕琢,字2020字2020补修,一番工夫下来,那幅作品依然令人不忍卒睹,横如蚯蚓弯曲,竖如风过歪斜,若有一个人这时站在我身后,定会对我的水准皱起眉头。笔蘸清水滴落下来,晕染了一片墨荷修竹,恍惚中,倒像又朦胧忆起那张微笑的唇,开开合合,轻声吟诵着丹青不知老将至。于是种种回忆如水中的墨点,层层铺展开来。

    彼时,他是一个退休在家的老人,闲时无事,只会侍弄鱼鸟花草,那一手字2020画却是极好。我只是一个在弄堂里嬉闹的小小顽童,却在第一次见到他画的墨梅时伫了足,我惊异于三尺白宣,仅着黑白两色,却因清水调和的差异,而深浅有致,浓淡相宜,从而形成了一方奇玄莫测的砚中乾坤。于是,小小孩童着了迷,端端正正伏于案上,而他,则任我在纸上涂抹,自己心满意足地沏开一壶茶,茶香墨香,在小院里隐隐约约。附近也有孩子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学钢琴的考过了级,学奥数的捧回了证书,我自诩已经小有长进,便仰起稚气的脸问: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去参加比赛啊?他却似乎没料到我会这样问:参加比赛干什么?不参加比赛,别人怎么知道我画得好呢?画是画给自己看的。末了,他又轻声添上一句:如果一门心思放在怎么得奖上,又怎么静得下心画画呢?

    不觉已是六年,昔时幼子于今已坐于中学课堂,却为了各种活动竞赛而没了闲憩的时间,偶有空歇,却又惦记着未做完的习题和考试的名次,墨还未研匀,便已是烦躁不堪。想来这种心态于学习也不甚相宜,无论何事,急功近利断不能成,反是静静持久,才有逐渐向前的可能,像开水沏的茶,自本无言,待茶香弥散,终会为人所察。

    我将一个尘封三年的梦境拭去浮尘,重新摆上书架,愿能在书桌前偶一抬头,见杯中实现第二次绽放,也能重新找回宁谧的心境。现在的我,再次于窗前临风而坐,总期望身后有个熟悉的身影将我的笔扶正,只是,再也没有。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敛容;梅绽严冬,不因天寒而改节。你教给我的,我记得,全都记得。

  • 9、 寂寞读后感

    寂寞读后感(一)

    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离别,龙应台看似越来越孤独,然而,在无数次的目送中,她也变得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豁达。一句话:寂寞,却不孤独。再用她在《寂寞》一文中的话来说: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在我看来,她把寂寞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可以排遣消减的,不如称之为孤独;而第二种则是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体味的。而现在的龙应台显得是在第二种寂寞中,她已经悟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即便四顾苍茫,唯有目送,如今的龙应台也会勇敢面对,素颜修行。

    看到这样的文字2020时,我先是心中酸楚,倍感凄凉,仔细揣摩一番,回过头来再看身边的人和事,却更仿佛有所释怀了:有一种寂寞,只能自己去面对,与其怨天尤人、凄凄惨惨,倒不如用一种更淡然、豁达的心态来面对。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生命中的这种寂寞,甚至有时候只有这种寂寞才能让我们更深刻、更透彻、更豁达地去看待人生,更宽容地去面对生活。

    自古圣贤皆寂寞,大凡心中有所执着的人,常会有与世俗红尘有些格格不入。

    寂寞读后感(二)

    虽然我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不必像从前那样忍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正如梭罗在《寂寞》中所写的那样一个清贫却无忧无虑的年代,简单却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年代,没有尔虞我诈、纯真与善良的年代。

    我敢说,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瓦尔登湖,那个也许是不切实际,却是最为纯真和充满梦想的小世界,我们记忆最深处的一处净土。还记得马克吐温小说中的林间小屋吗?还记得鲁宾逊那艰苦却自在的荒岛生活吗?还记得保尔柯察金生活的那个激情四射的红色年代吗?有人说,这些东西和梭罗一样,已经过时了,已经和这个讲求快节奏和高效率的时代格格不入。梭罗过时了吗?我看没有。

    抛开那些拔地而起的城市,揭掉我们脸上的一层层虚伪的面具,我们所剩下的,只有对生活和未来的困惑和迷茫,只有这花花世界的浮华与喧嚣。人性是如此的苍白与无力,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孤独与寂寞,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无奈。仔细读一读梭罗的文字2020,你会发现自以为是的我们是多么的滑稽和可笑。梭罗选择了与瓦尔登湖为伴,与寂寞为伴,却收获了人生真正的快乐与真谛;而时时刻刻都在为金钱和欲

  • 10、 寂寞天柱山读后感

    寂寞天柱山读后感(一)

    我今天看了余秋雨的《寂寞天柱山》。

    里面讲述了: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天柱山的存在,在古代却有很多人知道天柱山,而且古代有些大文豪、大诗人,比如李白、苏东坡、王安石他们都在天柱山读过书。还有着名的文学家王庭坚、三国周瑜等人也跟他们一样上过天柱山读过书。作者也上过天柱山是去看风景,花草树木,山山水水,真是生机勃勃。过后,作者讲述了一些天柱山的历史,最后作者想到了一个字2020家,一个远远超出社会学范畴的哲学命题,家。

    我觉得之所以李白、苏东坡等人选择天柱山读书的原因:因为天柱山景观桃红柳绿,环境也不错,是一个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

    寂寞天柱山读后感(二)

    我今天看了余秋雨的《寂寞天柱山》。

    里面讲述了: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天柱山的存在,在古代却有很多人知道天柱山,而且古代有些大文豪、大诗人,比如李白、苏东坡、王安石他们都在天柱山读过书。还有着名的文学家王庭坚、三国周瑜等人也跟他们一样上过天柱山读过书。作者也上过天柱山是去看风景,花草树木,山山水水,真是生机勃勃。过后,作者讲述了一些天柱山的历史,最后作者想到了一个字2020家,一个远远超出社会学范畴的哲学命题,家。

    我觉得之所以李白、苏东坡等人选择天柱山读书的原因:因为天柱山景观桃红柳绿,环境也不错,是一个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

    寂寞天柱山读后感(三)

    《寂寞天柱山》:天柱山背满了历史故事,印下了文人足迹,不管它曾经辉煌还是现在寂寞,它都在作者笔下成为了家,居然还让它化做成家的一座山!虽风尘满身,却依然让人时时体会万里归来卜筑居的深味。何时,可亲游?

    初读散文,只是觉这作者有着好美的文笔,甚觉文笔美的都有些过于雍容与华贵了;在读,才觉得,不管时风对作者有着任何的评价,我只坚守,我对秋雨寓历史、人文、现实、希望等等于文字2020之中的深深尊敬!

    会再读《秋雨散文》,会去天柱山,会珍惜 家的简单幸福 !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3-01-06

  • 2019-11-12

  • 2021-07-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1-12

  • 2023-01-14

  • 2023-02-27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1-20

  • 2021-12-14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3-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2-12-30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
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2024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目送中寂寞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