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间客读后感 > 地图 > 间客读后感,2024间客读后感
间客读后感相关栏目
间客读后感热门栏目
间客读后感推荐
间客读后感

(共 2925 篇)

  • 1、 间客读后感400字(3)篇
    间客读后感400字 第(1)篇

    读了4本猫腻的书了,本来已经放弃网文的我,终于发现这里这股清流。喜欢他的书,因为故事里的跌宕起伏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因为故事里的线索能够看到是认真构思过的,不带有敷衍了事;因为故事里的每个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作用,都围绕着自己的立场行事,而不是飞剑下的亡魂,不是主角的垫脚石。因为故事里每个人不是单纯的坏人,大家都是因为理想的冲突而爆发的矛盾,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敬佩的点。也因为作者坚持写自己的书。

    间客这本书在我读过的猫腻中的书里面不是最喜欢的,甚至排名有点靠后,但是不是代表它不好。作者也说过这本书的主角的性格纯粹是因为他想写的这么一种性格,没有太多考虑,所以我也接受这么一个主角,这么一个有时候不太可思议的逻辑。

    喜欢许乐的一点是坚持,是不变,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我觉得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不变,人都是在变化中成长的,但是人应该有固有的永恒不变的特质,有些不变是该坚持的。所以喜欢他的坚韧,喜欢他某些坚持。其实这本书的道理很多是一种有争议的东西。比如大局观,里面有很多道德难题,一些现在也无法得出结论的东西。佩服于作者敢于这样写,虽然他也做过解说。所以不去推敲这种道理,这本书会更加好看。

    猫腻很多书里面的话都会让人暂时脱离书本去思考一些事情。这是我喜欢看他的书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好像喜欢做一个三流哲学家,去思考那些问题,所以这跟对我胃口,我觉得好的书应该能引起人们去思索一些书本之外的东西,将夜就是这样一本书,里面很多话细读之下能牵扯很多东西出来。这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间客里面就比较少了,而且有时候它牵扯出来的东西经不起推敲,所以我把它排在很后面。

    在情节上,觉得作者的安排最妙的地方是关于杜少卿以及他身后的三一协会后面逐渐出现的帕派理想主义这个势力,很出乎意料,却一点不唐突。特别是红色头发牵扯出来的这个时候,还有帕布儿总统身份的揭晓太让人想不到了。另外就是许乐第一次流浪在帝国。我想一般作家估计就是让许乐的帝国太子身份暴露出来从而度过此劫吧,但是这里居然是硬生生凭着实力闯出来的。而且帝国太子身份的揭晓居然还是因为在联邦最激烈的斗争中出来,不得不说这个很特殊。帝国太子身份从来没有成为过主角成长的倚仗,这里说的是自我的倚仗。

    就写到这里吧,虽然还有很多值得说的地方。

    间客读后感400字 第(2)篇

    第三本书。

    间客在豆瓣拿下了8.7的评分,算是网

  • 2、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后感1000字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后感1000字

    王建华老师

    大家好!感谢关注中和爱阅读,我是中和路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王建华。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阅读,他给了我丰富的人生体验。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拜读周春梅老师《一间辽阔的教室》。现将我的读后感《粗犷外表下要有细腻心思》与大家分享。

    《一间辽阔的教室》我已经读了十几篇了,周春梅老师的随笔、故事是那样的自然,没有半点娇揉造作,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从中领悟到许多教育的真谛。

    《雪花飞》中,周老师从一则短信写起,当我读到"老师,下雪了!"我的思绪飞到了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课间操时间,学生便来叫我下去玩雪,我说你们先下,我随后就到。来到操场,孩子们和我一起打雪仗,他们拿着雪球对我穷追不舍,一有机会便朝我扔上几个雪球。我只有四处乱窜,毫无还手的机会,非常狼狈。但我却乐在其中,沉醉其中。当我气喘吁吁的站立不动时,学生围拢过来,仍然意犹未尽。我只好讨饶"老师投降,不打了,不打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脸上无不洋溢着快乐。一位女孩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她说:"老师,老师,知道我为什么追着打你吗?谁叫你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呢?"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我的那点快乐顿时荡然无存。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需要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学习,摒弃旧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是啊,童言无忌,但他们玩耍的快乐是一时的,而心灵的快乐却是永远的。我愿意像周老师一样给予孩子一生的快乐。

    在那个雪天的故事虽然平淡,但是蕴藏着周老师的教育艺术。教育无处不在,我们不必拘泥与课本,虽然是古代诗词鉴赏复习,但今天雨雪天气,周老师顺势带领学生一起整理了有关雪的诗词。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雨雪霏霏的老师和那节课。我认为这是灵活,也是周老师作为一名女教师的心思细腻。

    相较于女教师,男教师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粗线条,各项要求会相对松一些。意识到这个问题,每次接班以前,我都会和其他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女同事一起商量班级工作的细化操作方法。比如,上学期接手1班后,卫生工作是我每天操心的重点之一。每一个小组值日的第一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布擦黑板,横着擦还是竖着擦,先用湿布擦拭,后用干布擦,擦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为合格的值日生。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能够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

  • 3、 《U客探访》读后感500字

    当茫茫的夜空中划过一道发光的弧线,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当人们在浩瀚的的宇宙中发现了外星生物,我们怎能不激动万分?天空中的光点,总是能激起我们的无限遐想。我,就在知道ufo之后,就总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用目光去搜查天空中的每个物体。

    关于ufo,人们普遍地就会联想起外星人,而地球上不计其数的神秘事件也被认为是外星人所为。麦田怪圈、信号失灵、平民失踪......种种离奇事件,使人们对ufo和外星人又好奇又害怕。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记载ufo事件,他们通常能上天入海、快速移动、空中悬停。几百年前,外星就有这样的高科技,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不相信存在外星生物的科学家就根据这点,推断我们所见的并不是什么外星的飞碟:他们既然拥有如此之高的科技,那么为什么不会正面地侵略地球、将地球据为己有呢?而且很多ufo事件都会在相隔数里的地方看见,它们很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坚信的科学家则说:如果是自然现象,那么一些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的事该怎么解释呢?

    我仰望星空,想象着ufo在星际穿梭,再望望楼下爬行一样的汽车:要是地球上也拥有这样的高科技,那我们的生活该多好啊!如果地球上也有这样的高科技,那么我们一定要维持星球之间的和平。如果要拥有这样的高科技,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做起,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和平共处,不要发生战乱、争夺土地,那么有朝一日,地球一定会更美丽,更发达!

  • 4、 《纽约客》读后感1000字-何以为家,何以为客

    纽约客,顾名思义是客居在纽约的人。白先生将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来到纽约定居的人汇集到一本小集子。他们身世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结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从故乡中国来到了纽约。

    从写作文笔上来看,白先生的文风朴素,既没有一针见血之语也没有感人泪下之文。一字一句就像涓涓细流淌入读着的心里,缠绕在心间久久不能忘怀。最精妙之处,在于白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调将横跨太平洋的老少男女浓缩在几十页的纸面上。阅读的时候大脑跟随文字百转千回,一时不能消化。读完之后感叹白先生文笔之精炼,安排之巧妙,短文画面感强且场景切换自如,用不同方式展现了这些纽约客的前世今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谪仙怨》和《danny boy》。两篇短文用书信开篇,讲述了主人公的前世今生黄凤仪在给母亲的信中回忆了自己在中国故乡的前生,与后文中落入纽约的凡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云哥在给妹妹的遗书中回忆了自己在纽约他乡的今生,与后文在中国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谪仙记》中,一次次聚会推进了故事的进展;《夜曲》中,客来之前讲的是吴医生的今生,客来之后讲的是吴医生的前世;《骨灰》中,在主人公回国途中的中转,一顿饭说尽了两位异乡人的前世今生。

    从立意上来看,可以把《谪仙记》和《谪仙怨》归为家愁,把《夜曲》和《骨灰》归为国恨,把《danny boy》和《tea for two》归为人类世界的大爱。

    《谪仙记》和《谪仙怨》中的李彤和黄凤仪出生官宦,在中国是上层人,过着优人一等的神仙生活。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变化,她们堕入了凡间。仙女下凡怎能适应这平凡人的生活。她们心中所怀的是对过去的缅怀,对家愁的忘怀,不能面对的现实。她们用堕落的人生来尝试在纽约找回那种醉纸迷金的生活。纽约不属于她们,她们也不属于纽约。

    《夜曲》和《骨灰》具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背井离乡的主人公心中不仅只有小家,更惦念着拯救国家的情怀。然而,这些流落纽约的热血人儿却被国家所抛弃。他们救国救民的抱负无法实现,他们被自己的政党排挤,他们无法回到故土。文中流露了无限的无奈、惋惜、心痛和反讽,政治正确与赤忱之心无关。一句白牺牲了的分量不亚于眼前的堆堆尸骨。落叶归根,可是根已在故乡被拔去,无法在纽约种下,只剩下一副躯壳飘在空中。

    《danny boy》和《tea for two》相较于前面几篇文章温暖、细腻的多。在故乡不能被容忍的同性恋者被驱赶到纽约,却找

  • 5、 读后感《创客》

    读后感《创客》

    我校即将开展创客教育工作,目前主要由我负责前期的建设、规划和课程、活动的设计等,藉此,我购买了大量的创客书籍进行学习,这几天在看《创客》这本书,这本书是chris anderson三本着作中唯一的简装版本,简单谈谈收获。

    《创客》大概把工业革命的几个时期简单回顾了一下。又对目前作者做的事情和目前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未来叙述了一下。并没有中文翻译描述的那么牛哄哄的新工业革命。英文原文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字2024面直译是新工业革命,new的翻译:adj.新的,新鲜的;更新的;初见的。但从全书来看,不能算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能算新工业革命。最多只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等现代技术的融合。低调点说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制造业改良革命。

    这种创客精神的宣扬,从展会现场也能看出来。那些硬件设备展商的产品展示也并不是那么神奇和革命性。刚开始听他们演讲,情绪很受鼓舞,大有马上自己也去创业的冲动。但慢慢的我开始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的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看待他们和他们做的事情。

    我做过硬件,也做过软件,现在在做互联网。硬件展会的很多东西,我在做硬件的时候也见过。那是很多年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呢?cpu处理能力更强了,各种传感器多了,各种连接方式更丰富了(蓝牙、wifi等),还有就是工业设计更好了。大的环境来说的话,就是:开发方式可能不一样了,生产方式也可能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了?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它们将开源协作引入到硬件及软硬件中。产生开源硬件及社区。它们还将整个全球采购、生产和销售连接在一起。这些是《创客》的定义:移动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催生了创客。这也是程天纵说的跨界容易产生创新的原因。宣传的大多是比特bit和原子atom的结合。

    《创客》这本书,给我一个比较大的收获是对开源的理解、如何参与和如何利用开源方式创业。下面我来讲讲我的理解。

    一、为什么要开源?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很多第一次或者多次接触开源的人们。这个作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1.我们使用了很多开源的福利,我们有回馈开源的义务。

    2.能快速获取用户需求及反馈。

    3.享受全球顶尖免费的研发。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人都被公司隔离在不同的区域,开源能将这些优秀的人跨越公司和国界的鸿沟。

    4.快速接触到市场,并加速研发迭代速度。

    二、如何去开源?

    这个问

  • 6、 信客读后感作文400字:信客读后感

    《信客》写的是早年在乡间的事,那时候通信手段很落后,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不能联系上出远门的亲人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文章说的是那里的一个老信客,曾有一次为客户送给女儿的红绸,而他也要为一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小小的一件事毁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誉,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这就是不讲诚信的结果,哪怕只有仅仅的一次;这就是我要说的,在这个世界,你要想顶天立地的站在这个世界上,请记住一句话万事诚为先!

  • 7、 《信客》读后感

    《信客》读后感

    文/刘奕涵

    《信客》一文写两代信客的人生,虽带有较强的故事性,但仍然比较偏重于批判旧社会的人们。所以文章写信客这个特殊行业不是目的而主要是为了表现它所影响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性的缺陷。它的批判意识与全文的基调是一致的。读《信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在《信客》里我们看到了信客为通报噩耗而被人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以充当别人“出气筒”的可怜,看到了信客为死者把点点遗物送去却遭受了“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而到头来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可悲,看到了信客为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出示物证却遭人诬谄并“倒打一耙”的可叹……作者写的是“当时”,但我们读来却是对“当世”的一种警示和感召。尤其是年轻信客饱经了工作之苦、生活之苦和心灵之苦却依然保持了这份“诚信”的美德。作者是在寻找,还是在呼唤?

    但如果循着作者这条思路,我们似乎发现,其实这又是矛盾的,凭着两代信客这种顽强的承受力,都不应该告别自己所从事的信客职业:一个去看坟场,一个从教当了校长。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斗胆地揣测一下,作者处在当今这个从业多元化的社会,文章是否力图去解释选择与坚守以及放弃这一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因为它有一种失败的无奈,像老信客失信自残,最终一路寂寞伴坟场,它是一种敏锐的选择;像年轻信客由于感受到“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撑持不了”,才让人生拐了弯……但他或许清楚地认识到,是30年信客的经历增长了自己的才干,才有了后来适合从教的选择。《信客》一文中体现出的传统文化心理以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批判意识是显见的。

    第二是《信客》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老信客一生的信誉毁在了那条窄窄的丝绸带上。年轻信客从业30年,通报噩耗,无端受气,出示物证竟遭诬谄,他“一生坎坷”,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身上。读此文,我们除了对人物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外,还将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那就是两代信客表现出来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宽厚待人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但细细体味后,就会引发你的深思,在思考中你就会发现,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情感态度比较复杂,文中的一系列的人物也都难以用好坏来界定。写两代信客,作者一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其树碑立传;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情感和心态。他们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他们所承受的太多,最终成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他们

  • 8、 信客读后感

    【篇一:信客读后感】

    今天老师讲了《信客》这一篇文章,都后我感触很深。

    科技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信客如同许许多多的职业一样,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于是这个职业消失了。

    但是,曾经或者愿意成为信客那样的人却没有消失,他们仍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科技是在进步,但作为人的一种思想,一种品质的象征的信客是永恒的,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样悠久,如雷锋的象征一样深远。他们这些人就是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品质却永远不会想他们曾经的职业一样消逝,现在,他们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奉献着。

    信客的苦是双方面的,他们赚的钱仅够糊口而已,但工作却异常艰辛,往往乡亲们的亲戚都不在一个城市,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运气不好,遇到坏天气,可能难以吃的上饭,这些苦就是来自肉体与物质的;然而收到了如此苦难后的信客们,回乡却难以受到乡亲们的安慰,如果有哪家人死了,还得主动去安慰他的家人,任凭别人打骂。更糟糕的是,信客们常常收到乡亲们的无端怀疑,这使本身身体劳累的他们,心也累了。这些痛苦,这些磨难,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们都已默默承受,并没有丝毫怨言。

    信客的职业已经逝去,并不再回来,让我们目送这曾经承载过无数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职业,但是,也不要忘记,这种精神却永远的被刻在了历史,现在,和将来,是你我都因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这是给信客职业的墓志铭,却不是给信客精神的墓志铭。

    【篇二:《信客》读后感】

    诚信是一个人最精美的名片。韩莉君: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就如盲人丢失了拐杖,只能四处摸索直至迷失方向。高枝妍:如果说人是一枚戒指,那么诚信往往是镶嵌在它上面的闪闪发光的钻石。

    朱云杰:有时候,人会跨过诚信的门槛从地狱走向天堂;有时候,人会跨越失信的门槛从天堂坠入地狱。汪椅莎:失去诚信的人,比丑小鸭更丑,比垃圾堆更脏,比粪土更臭。高露青:打开了诚信的窗户,你就会走进别人的心灵,别人也会走进你的世界。张胜翔:把白说成白,把黑说成黑,这就是诚信。无名氏:老信客因轻度失信而落得个身败名裂终身与鬼神为伍的下场,年轻信客却因重度失信而选择辞职以至深受尊敬混了个校长死后还有各方人士争相吊唁,同样是信客,同样是失信,差别咋这么大呢?李晓辉:也许,世间无所谓诚信,亦无所谓失信,二者皆让位于利益。

    冯超超:如果一个人因为他人的利益而失去诚信,只如一只鸟失去了一根羽毛,它往往会飞得更高更远;但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失

  • 9、 信客读后感范文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总是有着一股力量,让人深深的沉入历史,在灵魂的挣扎中体味那独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这样,《信客》也是这样。

    《信客》一文写两代信客的人生,虽带有较强的故事性,但仍然比较偏重于批判旧社会的人们。所以文章写信客这个特殊行业不是目的而主要是为了表现它所影响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性的缺陷。它的批判意识与全文的基调是一致的。读《信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在《信客》里我们看到了信客为通报噩耗而被人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以充当别人“出气筒”的可怜,看到了信客为死者把点点遗物送去却遭受了“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而到头来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可悲,看到了信客为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出示物证却遭人诬谄并“倒打一耙”的可叹……作者写的是“当时”,但我们读来却是对“当世”的一种警示和感召。尤其是年轻信客饱经了工作之苦、生活之苦和心灵之苦却依然保持了这份“诚信”的美德。作者是在寻找,还是在呼唤?

    但如果循着作者这条思路,我们似乎发现,其实这又是矛盾的,凭着两代信客这种顽强的承受力,都不应该告别自己所从事的信客职业:一个去看坟场,一个从教当了校长。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斗胆地揣测一下,作者处在当今这个从业多元化的社会,文章是否力图去解释选择与坚守以及放弃这一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因为它有一种失败的无奈,像老信客失信自残,最终一路寂寞伴坟场,它是一种敏锐的选择;像年轻信客由于感受到“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撑持不了”,才让人生拐了弯……但他或许清楚地认识到,是30年信客的经历增长了自己的才干,才有了后来适合从教的选择。《信客》一文中体现出的传统文化心理以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批判意识是显见的。

    第二是《信客》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老信客一生的信誉毁在了那条窄窄的丝绸带上。年轻信客从业30年,通报噩耗,无端受气,出示物证竟遭诬谄,他“一生坎坷”,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身上。读此文,我们除了对人物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外,还将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那就是两代信客表现出来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宽厚待人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但细细体味后,就会引发你的深思,在思考中你就会发现,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情感态度比较复杂,文中的一系列的人物也都难以用好坏来界定。写两代信客,作者一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其树碑立传;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为

  • 10、 读后感信客精选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作品这一本书,给了我许多回味,让我叹服作者的神奇。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读后感信客”为编辑为您收集并提供,欢迎阅读并参考!

    读后感信客【篇1】

    信客读后感400字【一】

    今天老师讲了《信客》这一篇文章,都后我感触很深。

    科技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信客如同许许多多的职业一样,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于是这个职业消失了。

    但是,曾经或者愿意成为信客那样的人却没有消失,他们仍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科技是在进步,但作为人的一种思想,一种品质的象征的信客是永恒的,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样悠久,如雷锋的象征一样深远。他们这些人就是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品质却永远不会想他们曾经的职业一样消逝,现在,他们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奉献着。

    信客的苦是双方面的,他们赚的钱仅够糊口而已,但工作却异常艰辛,往往乡亲们的亲戚都不在一个城市,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运气不好,遇到坏天气,可能难以吃的上饭,这些苦就是来自肉体与物质的;然而收到了如此苦难后的信客们,回乡却难以受到乡亲们的安慰,如果有哪家人死了,还得主动去安慰他的家人,任凭别人打骂。更糟糕的是,信客们常常收到乡亲们的无端怀疑,这使本身身体劳累的他们,心也累了。这些痛苦,这些磨难,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们都已默默承受,并没有丝毫怨言。

    信客的职业已经逝去,并不再回来,让我们目送这曾经承载过无数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职业,但是,也不要忘记,这种精神却永远的被刻在了历史,现在,和将来,是你我都因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这是给信客职业的墓志铭,却不是给信客精神的墓志铭。

    信客读后感400字【二】

    虽然说信客这个职业,已经随着世界的变化,,时间的流逝,消失了

    但是,曾经或者愿意成为信客那样的人却没有消失,他们仍然在世界的各个地方,这样拥有无私奉献的人,仍存在着,并却永远不会消失。科技是在进步,可是信客这种高尚的精神,却会成为心中的永恒,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样悠久,如雷锋的象征一样深远。他们这些人就是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品质却永远不会想他们曾经的职业一样消逝,现在,他们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奉献着。

    信客的苦是并不是一方面的,他们赚的钱仅仅够自己来吃饭而已,但工作却异常艰苦,往往乡亲们的亲戚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跋山涉水,翻山越

  • 2023-02-05

  • 2019-09-20

  • 2023-05-01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5-16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03-24

  • 2019-09-23

间客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间客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间客读后感、2024间客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