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2024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范文(左右,以上)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推荐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

(共 9379 篇)

  • 1、 《农业与工业化》读后感

    《农业与工业化》读后感

    yinger

    第一次接触张先生的作品,大概是在2012年。当时考研的学校指定的一门考试教材是《发展经济学》,为了应付考试,书上的知识背的滚瓜烂熟,然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是有些欠缺。2016年来到华科,获张培刚发展基金会赠书两本:中文版《农业与工业化》以及英文版。初次看到中文版的封面时颇有感触,镰刀与麦穗,非常贴切而又富有深意的设计。怀着一份敬意,现在开始我们的阅读旅程。

    回顾张老的一生,几多繁华、几度风雨、几经坎坷。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使得张先生对于农业问题有着切身体会。大学时期在武汉大学求学的经历,为以后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34年大学毕业后,张先生进入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并从事了六年之久的农业经济的调查研究工作。工作期间,先生多次参与到地方的乡镇调研,并写成了《清苑的农家经济》、《广西粮食问题》等著作,同时还在多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这一系列的成长工作经历为后来先生到哈佛留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对后来论文的选题颇有影响。1941年先生进入康桥哈佛大学开始了留学生涯,也正是这段经历,使得先生原有的知识得到极大的升华和提高。1945年张先生完成《农业与工业化》的英文初稿,后该文获得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这对于当时的华人来说绝对是极大的荣耀。七十几年过去了,张先生的《农业与工业化》中的一些理论在当下仍然适用,如重视农业的发展、改革土地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等等。然后造化弄人,张先生归国后搞了近10年的总务行政工作,后又教了逾十年的政治课,紧接着是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完全无暇自己擅长的经济学术研究。学术生涯停滞了几十年,人生最黄金的时光竟就这样蹉跎。董辅礽教授曾感慨说:“张培刚老师的学术思想,像一颗流星,在20世纪中叶的天空划过一道炫目的亮光之后,便旋即泯灭了……”才华不得施展,人才埋没多年,这无疑不是一个时代莫大的悲哀!

    20世纪八十年代,张先生拟将《农业与工业化》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即原博士论文的中译本,分标题为《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中卷分标题为《大战后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下卷分标题为《社会主义中国农业与工业化问题研究》。在对三卷书进行详细阅读后,我对张先生的敬仰之情不禁又增添了几分。书中严谨细致的文笔、规范的引用及在当时具有引领性的思

  • 2、 工业设计观后感
    篇一:《工业设计》观后感 抱着猎奇的心态下载了这部纪录片,看后却带给我一份意外的震撼感,“工业设计”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业,也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更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 工业设计源自于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了解决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普遍适用性问题,因此,工业设计最初与产品的实用性密不可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工业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实用性本身,通过设计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有美感,让产品唤醒潜意识,让产品开创潮流,这样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而工业设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又反过来让设计甚至超越了工业本身,工业设计最终不再局限于产品,甚至脱离了产品,成为了一种自在的表达方式,如今的工业设计完全可以如艺术品般举行展览,与参观者互动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极致的工业设计就是一种观念表达,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影响时代,诠释生命。 工业化本身的要求是尽可能快速的更新换代,而工业设计越来越与之背道而驰,终极、永恒仿佛越来越成为工业设计的内心诉求。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工业设计所背负的使命也在超越工业本身,工业设计逐渐脱离匠气,工业成了它布道的工具,甚至会比政治更有效的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获得一种全球共识。我们总在追寻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往往忽略身边的点点滴滴,其实,如果你能定下心来,感受周围,会发现身边所用的物品都藏有生命的秘密。工业设计是人类一种简易的,共通的语言。 篇二:观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客观化有感 今天看了纪录片《objectified》,这个纪录片中采访了许多著名的设计师,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观点,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设计的性质特征的理解。 首先,设计具有标准化和极端化。就我个人而言,标准化特别体现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设施的设计上,他们总是以最强和最弱(最高和最低)两个极端的中间值来取舍。而极端化设计是针对应用性较强的的产品而谈的,它要考虑到很多的人为因素,需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规格,俗话说“你有多大的脚就得穿多大的鞋”使它符合大众的需求,而且这些设计通常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例如楼房的栏杆,农场的栅栏,刀柄的长短,以及汽车的上窄下宽等等对于产品规格的要求完全取决于人或动物的自身体质和能力。 其次,好的设计还不能有误导性,尤其
  • 3、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1200字

    在拜读原研哉先生的《设计中的设计》时,每每读到精彩的语句是,便不由的的引发阵阵感慨,也引得我不断地就设计问题进行思考。为了抓住瞬间的灵感,便以随笔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悟,边读边记录。仅为自己的一点拙见,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 1、【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的价值观或是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认为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实际物质上的需求或是满足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其最高的境界是通过设计、或是消费者共同参与设计的过程而让消费者获得一份感动、得到精神上一种收获。例如我曾经看到的一个充气椅子的设计,若是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椅子也可以满足坐的需求,但是设计师却在与主体的四周连有一些充气小动物的造型,当人坐到主体上时,主体椅子内的气体就会因为挤压的原因通过相连的软管进入到小动物的体内,这些小动物就站起来,这样不乏童趣,为平日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份活力。 2、坂茂与卫生纸 其卫生纸中间的芯是方形的,在抽取卷上取卫生纸时会因为阻力问题而发出咔哒的声音。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另外在卫生纸的排列上也可以紧密排列而节省空间。由此而见,设计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针对现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设计这个媒介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揭露这个问题,引发使用者的思考。设计也是为社会而服务。就如同一些大师通过自己的招贴设计号召人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3、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正是因为对沟通的法则很有心得,又能够在实践中很好的应用,他在许多领域都很活跃。我认为,设计是通过设计品进行的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心灵的沟通。 出入境章是一个向左或是向右飞行的飞机,这个设计不仅使得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而且给人留下了难忘的惊喜。为这个程式化的手续中增添了一份情趣,从而增加了旅客对这个国家的喜爱。 这个设计就包含一种感动,他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可行且生动的相互沟通的方法。 4、将这些日常用品陌生化,在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设计,就是re-design。 5、【我曾尝试着从触觉开始,设计各种各样与感觉相关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 设计可以说是一种设计师思想的信息传达的媒介,所以我们要提供给使用者的感受、想法等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渠道去传达、从不同的感官去刺激使用

  • 4、 《设计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

  • 5、 《作业设计》读后感1000字-浅谈家庭作业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家庭作业,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根据调查,目前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的家庭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烦琐、死记硬背的习题,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做到活、新、奇、趣,把丰富知识、训练思维寓于趣味之中,通过做题学会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对布置家庭作业也不能敷衍了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家庭作业的设计要生活化。

    家庭作业是要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有时可以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在教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布置回家后叫上几个邻居家的小朋友,用学具中的人民币,用玩具、文具等代替货物,大家玩到小超市买东西的游减。并要求第二天到校后和大家交流心得。这样的家庭作业在玩中就做好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題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在实践中老师们可设计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及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題目。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素、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教师在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苧生思维进行求新、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大胆创新。通过设计内容和形式开放的作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数学作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探宄和个性化学习;作业设计中,我们应引导

  • 6、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1000字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1000字

    首先被这一书名吸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称法着实新颖,怀着一探究竟的态度,我翻开了预测大师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

    总体来说,这是本讲的是对于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诸多人类发展问题的未来趋势的预测。

    在书的封面,一个我之前从未意识到但细思恐极的论点被提出,这一论点也呼贯穿全书——“每次工业革命,经济的变革都是新能源与新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随着人们因生存发展需要不断开采、利用石油、碳等化石能源导致储备不足以及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和趋势。事实上,以石油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正逐渐衰退,永不会再回到其巅峰状态,人们迎来了一个“后碳时代”。人们不禁不知所措:“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新的经济构想,而这个构想,我认为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及绿色能源,这是能源方面的变革;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世界范围内的物联网,这是通信技术的变革。

    具体来说,这第三次近在眼前的工业革命有五大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收集问题。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模型使得不仅能自己使用能源,还能将生产的多余能源提供给电网,运输工具所需能源与共享电网平台也可进行对接。也就是说,在可期的未来,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每个人家房前屋后建立微型发电厂,能源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储存起来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可以说,不同于依赖石油天然气时代个体只是被动的消费者,在这种新模式下每个人都可以是能源的制造、生产者。

    在书中的第八章,作者还专门提到教育要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回顾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普及了识字率,提高了劳动效率。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流水线作业,劳动技能普遍提升。第三次工业革命应提升劳动者的认知,了解到劳动应该与自然保持协调一致。因为前二次工业革命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发展。针对于此,作者提出了“生物圈保护意识”的教育理念,让教育成为“相互合作,充满关爱的学习体验”。故而他提出扁平式、分散式合作课堂。

    传统主导的教学方式从上而下,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竞争性而且独立自主的个体。而分散式合作教育方式的目的则是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社会属性。扁平式学习使得教室里的权威

  • 7、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通用8篇)

    你是不是觉得你的读后感并不是很优质?您读完作品,似乎人生观都会有所改变。在看完一篇文章后,为了更好的读懂作品,所以我们要写读后感,基于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整理一篇《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篇1

    作为一个想要了解设计的人,读此书也有点收获。

    作者从设计到底是什么,开始介绍设计的产生,整合,历史发展和新技术下现状。

    “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准,充足的生活才可能实现。”因此,二战后日本的产业设计是朝着规格化和量化生产的方向前进,因为当时设计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发展经济。而经济也是当时美国,欧洲的设计动力。那么,在经济发展阶段相似的中国,设计最大的动力也是如此吧。

    接下来,作者通过曾经参与的设计产品展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其中涉及re-design设计展,长野冬奥会开幕式的节目册,银座的二次设计,无印良品的设计等等。re-design中坂茂重新设计的四角形内芯的卷纸让人眼前一亮。因为从抽取纸巾的角度来说,四角形内芯卷纸比传统的圆形内芯卷纸不便,这样的重新设计似乎是一种退化。但是这个设计的亮点恰恰来自于此。抽取纸巾的阻力能帮助大家节约能源,此外方形卷纸的规整也方便运输和收纳。作者说,设计的本质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它的落脚点侧重于社会而非个体。re-design对生活用品的重新审视体现了设计师对社会现象细致的观察和人文关怀。

    日本设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留白。这与此处无声胜有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根据作者的理解,日本独有的留白,作文和简单是对众多文化融合之后的归零,是一无所有中蕴涵所有。日本的审美意识,是以边缘意识平衡了所接受的各种文化感觉后形成的。日本人的自省和冷静影响了它们的文化,赋予文化独有的魅力。

    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设计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设计是传输信息,设计师的任务是控制信息的品质。作者认为清晰,独创和幽默是实现信息之美的三大途径。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有点了解设计,但好像又不太明白。不过作者在书中展示的例子,并对设计的介绍倒是清晰朴实,容易理解。我觉得作者已经达到他写书的目的,将设计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篇2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直是我很想读的一本书,但读完这本书后,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也许是对里面的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吧,因此这本书包含的内容都不

  • 8、 设计的癖好——《瘾的世纪》读后感1000字

    设计的癖好——《瘾的世纪》读后感1000字: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比起现在的孩子,不能用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拼凑出秩序井然的繁华都市,也没有变形金刚的模型来完成一场扣人心弦的激烈战役,更别谈如今各种玩法多样的电子游戏了。但作为女生,童年怎么能没有手中的玩伴呢?

    于是,当时的我,在那种年幼时独有的好奇心与对新生事物极度渴望的驱使下,对着杂志上的手工专栏亲手缝制了人生的一个童年玩伴。

    虽是制作布娃娃,对当时还是孩子的我来说却也不那么简单。印象中的那时,凤凰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还是男女老少眼中视为珍宝的三大件,而家中正好还有一台缝纫机,当时还找楼下修鞋摊的师傅要了点强力胶和砂纸,爸爸也为提供了纽扣和针线,帮我完成了雏形的机构,接下来的精细加工,可就是靠自己来一手操办了。

    经过这么多年,脚踏缝纫机的吱呀声,戴着比稚嫩手指大半圈的顶针精心刺绣的的记忆依旧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每一道工序、每个零部件、每一次心跳,拿起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线穿过针眼,将深色纽扣学着大人模样一板一眼缝上玩偶的脸颊,把小花碎裙一点一点粘上,虽然没有涂脂抹粉,但在我的精致打扮下,也散发了出孩童眼中的独有魅力。

    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燃气设计师,从那时生活中的绣花女工变成了如今工作中的支架管线,但不变的是我对与创造与设计的热爱。还记得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说过:人有的时候需要这种可以寄托自己的梦想、可以让自己超越现实的东西,让他能够迸发出一种生而为人的尊严。

    设计,是幻想通往现实的桥梁,工途中也许要路过泥泞、越过坚岩,但通过自己迈出的每一步或深或浅的脚印,将自己颅内的意识不断地从抽象引至具象、从雏形变成丰满,伴随着每个阶段目标的完成,所收获的满足感从而带来的那种无边趣味就会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甘霖,润泽了久旱的创意森林。燃气设计并非一份仅为完成产值指标的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很多奇妙构思的心态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始终坚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千万别让工作成为生活的拖累,而要将其作为生活的美好来源,怀揣着对于设计的那份热忱,朝夕奔梦,让兴趣与热爱引领着我们朝向工作和生活的远方越走越远。

    工作重来不仅仅的是谋生的一种工具,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没有差别;千家万户灶前燃气的蓝色火焰是我永远的梦想。作者:李颖

  • 9、 《好运设计》读后感

    看完《好运设计》后,还是很有些感触的,毕竟我好像也做过“好运设计”这样类似的事。

    所谓类似的事,要从我玩过的一个叫“众生”的游戏说起。这是一个单机的模拟人生游戏,里面有一个机制就是出生时性别、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各方面的天赋、学习能力甚至性格喜好的一部分都是随机的。当然,游戏本身不是重点,我只是想聊一聊我的行为。

    我发现我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种“好运设计”。如果随机出的不是我满意的先天条件,我会选择重新开一局,其实也就相当于在设计人生中最初与生俱来的好运方面,执着于选择一个我满意的开局。正如文中史铁生刚开始所想的那样——“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但是我却发现了,这样子的人生是单调的。因为毕竟我的性格会导致我一次次做出同样的选择,最后,每一个人物都活出了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而我最初玩游戏的本意也没有达成——又把自己在现实中的经历重复一次,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想表达一个意思:虽然说可以设计好运,确实是让人羡慕,但如果什么都设计好了,那么人生也未免太过无趣。一个人的人生也不是说不能过得一帆风顺,但这不应该是设计好了的。人生的有趣之处正在于其中会有许多意外,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一直顺顺利利的下去,这哪是人生呢?我可以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顺顺遂遂的,但事实上,它最后一定不会是完全一帆风顺的。

  • 10、 设计心经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设计心经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设计心经读书笔记【篇1】

    在心理学上,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包括三个层次:本能, 行为和反思。本书的作者根据这三个层次,对情感化设计进行了阐述。

    首先,人的大脑有三种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行为水平支配日常行为中的脑部活动,反思水平则是脑思考的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上至下是知觉驱动,从下至上是思维驱动。作者举了过山车的例子,坐过山车本身是会引起对害怕的本能感觉,但是过后又会因为是一种冒险刺激行为而感觉良好,还可以作为吹嘘的资本,所以坐过山车的行为是本能水平的焦虑与反思水平的快乐pk的结果。

    针对这三种加工水平,设计也可以划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外形。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我们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物品的特殊品质使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爱。

    举例说,我们购买外观可爱有趣的物品,出于我们的本能,哪怕很多东西将来我们用不着,甚至同其它物品并不相配(如房间的各种装饰),但为了“好看”,有时我们会甘心掏钱;我们购买方便使用的各种工具,出于行为水平的反应,“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没有益处,那么产品几乎没什么价值”;我们购买一些旅游记念品,哪怕他们看上去很普通,又不精致,也没什么功能,但却满足了我们反思水平的需要,在回忆的时候,它们

  • 2019-10-11

  • 2023-02-0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6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09-28

  • 2023-05-02

  • 2019-09-25

  • 2023-04-10

  • 2019-10-28

  • 2021-11-24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3-06-17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29

  • 2022-12-29

  • 2023-02-08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10-29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
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2024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范文,工业设计1000字读后感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