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 > 地图 >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2024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相关栏目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热门栏目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推荐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

(共 8494 篇)

  • 1、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

    这是一本由一名教师在所教的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两年的时间里,精心整理出来的73封每周一信。读罢,顿时感到每一封信都饱含着顾舟群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那种爱,也使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这名时常能在教学楼看见的同事。

    顾老师用自己对于学生的爱集结成书,让每一个教育人可以分享着她的教育理想、爱、快乐,分享着一年级新生的成长。一封封信,使得顾舟群老师得以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让爱和智慧可以迅速的传递。顾老师可以算是我在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榜样,让我这个刚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新人,获益匪浅。

    儿童时期,乃至青少年时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将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我看来,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在这其中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我依稀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静下心来坚持与家长进行每周一信的沟通,实属不易。从书中,使我为顾老师的那种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而感动。在对这73封信中,我也感受到了顾老师对于工作的那种认真负责,对于教学过程的那种严谨,她的故事充满着智慧的气息。

    这是一本值得我慢慢细读的好书,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如何让一年级的新生,习惯养成的具体指导方法。

    学生的成长,从习惯开始。而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成长,让我们从沟通开始!

  • 2、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1000字范文三篇

    《改变,从心开始》是关于情绪的释放、平衡和治疗的一本书,统合与释放情绪平衡技巧可以提振你的能量层次到未知的高度。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1000字:情绪释放与治疗

    最近在看罗伊马丁纳的《改变,从心开始》,关于情绪的释放、平衡和治疗,这是我所看过的关于自我治疗最实用也最直接的一本书了。

    还有《生命的轨迹》由胡因梦翻译的关于业力占星的著作、《爱的序位》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案例,这几本书让我兴趣浓厚并感受到很大的安慰和喜悦。

    由于土星在将离八宫的时候发生逆行,我能明显地感觉它带来的限制和困扰。肩背疼痛和夜不能寐已经消耗我很大一部分能量,我知道这是因为内心积存了大量未解决的情绪,这些情绪在土星的作用下再次翻涌,刚好,这也是疏导和平息它们的最好时机。

    在罗伊的书中,他说所有的情绪就是能量,如果这些能量不能被释放和抒发,那么它们便会成为身体里的自由基能量,聚集在某些器官和脏腑并造成阻塞,从而阻碍身体机制的正常运行,人便会生病。

    在做情绪检测的时候发现,书上罗列的七种负面情绪我或多或少都有,而且有些是埋藏在潜意识深处,很难被发觉的。值得安慰的是,我愿意以坦诚和勇敢的心去面对这些黑暗,虽然有时候会感觉非常不舒服。

    比如我自以为已经放下了的和宽恕了的人和事,在自我追问之后,我发现并非如此。我们好像知道放下是好的,宽恕是好的,不发怒是好的,焦虑是没用的,于是我们告诉自己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岂不知,正是这样那样的自我管束和要求,压制我们的情绪,排拒了另一个不够完美的自己。

    情绪治疗的最根本就是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恐惧、不安全感、罪恶感、羞耻、憎恶、创伤等负面感觉,不要用你的意识以及社会价值去评断它们,不要说我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只是接纳它们,知道它们是你的一部分,它们本身并没有好坏,好坏只是你为它们贴上的标签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好的一面是难以接受的,这背后掩藏着的其实是恐惧和不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害怕自己因为不够好而不被亲人、伴侣、朋友以及周围的环境所认同。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总觉得如果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美丽、有钱、能干、懂得体谅别人,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爱我们,或者我们亲近的人也会更加爱我们,我们会变得更快乐、更美好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1000字:情绪平衡技巧

  • 3、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精华

    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了一篇题为“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的文章,阅读好书,能够获得启示和感悟。读完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和体验,然后用高水平的写作技巧写出一篇令人惊叹的读后感。欢迎将这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篇1)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

    阅读是人类进步、知识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求高效、实际的阅读,逐渐淡忘阅读的过程与感悟。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阅读,从内心深处理解阅读,改变从心开始。

    阅读不仅是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当我们读到一篇文章、一本书,无论是言简意赅的短篇小说、清晰明了的科普文章、或是充满深意的文学杰作,都会在我们的内心扔下种子,激发起某种情感。在这种过程中,阅读成为了一种心灵感应的交流。

    但是,这种阅读方式往往被忽视,人们只注重从文字中提取知识,忽略了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阅读,从文本中体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能够真正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改变浅尝辄止的阅读习惯,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顿悟。只有当我们真正秉持对阅读的热忱,持续深入阅读,才能够得到更完整的阅读体验。在深度阅读中,我们能够领略到文本背后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不仅避免了走马观花般的读书体验,更能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获得更多收获。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自己和阅读充满信心,积极思考与阅读相互促进,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倘若我们能够积极阅读,并认真思考阅读的过程和感悟,那么我们就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一份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只有信心满满,才能够在阅读中发掘新的意义,不断刷新自己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从心开始,温故知新,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拥有与他人情感沟通的能力,让阅读成为我们与全世界沟通的桥梁,书籍成为我们启迪灵魂、丰富精神、传递人情的重要方式。改变从心开始,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开启我们知识之旅。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篇2)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

    阅读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所在,读书不仅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增长知识,还能培养人的情感、提高人的品位、塑造人的性格。然而,大众读书的效率却不尽如人意,有些人甚至认为读书毫无用处。事实上,读书是极具价

  • 4、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书笔记

    一、《改变,从阅读开始》读书笔记

    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能今天崛起于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与其民族优秀的阅读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人、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那么拜读朱永新教授的书《改变,从阅读开始》,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净化和认识上的提升。“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 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

    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就是一种震撼了,他的书中,选编了19位智者的讲话,这些智者,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19篇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对书中的辜鸿铭特别感兴趣,辜鸿铭是个怪人,一生共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日、俄、拉丁、希腊、马来等九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这么一位在学问上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以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的打扮直到终老。

    文章中,辜老谈到,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而这种温良,来源于同情心。他指出,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国人实际上已经变种,不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因为几乎丧失了“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既有着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另外,辜老还从宗教、科学、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叙述了中国人的这种使民族永远年轻、让心灵与理智得以和谐的秘密的源泉,是来自于中国的文明。

    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有自有颜如玉。”读书,从古到今一直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

  • 5、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做好自己从“改变”开始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做好自己从改变开始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魏书生

    虽没有把《魏书生文选》第二卷仔仔细细地读过,但里面的精彩部分,特别是修身篇的某些内容让人过目难忘。魏老师的思想言行朴实无华,让我有了颇多的感触,也给了我启迪。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在修身篇中,魏老师谈到了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1978年,他经过自己6年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教书的夙愿。可面对的环境是两栋平房之间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四周连围墙都没有。刚开始,魏老师埋怨过,灰心过,也等待过,想等环境好了,再好好教书,再搞改革。然而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变得更糟糕。痛定思痛,他清楚地知道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不能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他说:埋怨自己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他决定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面对现实,他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于是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班级的学生也和我成了好朋友

    读了魏老师的这段经历,让人不由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为何同样的学生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前后会有明显的变化?关键在于什么?答案是教师,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本身。由此想到自己,不是也常常怨天尤人吗?我真是倒霉,当了这个班的班主任;为什么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这么差?;为什么我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成绩仍旧不见起色?然后,魏老师的所做所感给了我启迪:当你身处于一个不算理想的环境时,该如何应对?一味地埋怨、责怪环境或学生的差,那是无济于事的。当你无法改变外部的环境时,那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学生),进而尝试着去改变环境(学生),哪怕这只是丝毫与点滴的。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总会有收获的喜悦。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定会多对自己说说这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二、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哭它也哭。魏老师说: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要笑对人生,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作为一个班

  • 6、 读《好习惯,从珍惜每一天开始》有感

    记得有一个周末,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叫做《好习惯,从珍惜每一天开始》的书。这本书里有许多的美德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这本书中讲到:在英国的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有一天,她的父亲告诉她:不管怎么样,你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头,而不能落后于别人。正是因为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上进的决心和信心,才成就了玛格丽特的英国第一个女首相之位。

    玛格丽特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一年级时的我。

    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坐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习,我的位置通常都是在后面。因为我在选位置的时候,不想让自己受人瞩目。上课时我举手发言的次数几乎为零。有一次,老师把我调到前排坐,因为当时我太矮,看不到黑板。那一天,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胆怯地站起来,小声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下课之后,我的同桌碰了碰我的胳膊肘,我说:“怎么啦?怎么一脸阴阳怪气的?”她想了一会,说道:“姗姗,你摊上事了!快去语文老师办公室吧!”语文老师很和善,不知道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有什么事,所以我迈着小碎步,走到了老师办公室门口,小声地说了一声“报告!”,就直步走到了语文老师的办公台前。老师见了我,露出了和善的微笑,问道:“姗姗,你最近怎么了?老师都没有听见你的发言呀。”我低着头,答道:“老···老师,我···我就是不···不敢举···举手发···发言。”老师仍然微笑地对我说:“姗姗,大胆点举手发言,没事的。就像爱迪生说的‘如果我们做出所有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姗姗,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是啊!一定要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后来,老师让我当上了学习委员。

    从现在起,我试着让自己把坐在前排当作一个规则看,尽量往前坐。当然,我知道坐在前面会比较显眼,受人瞩目。虽然这会令一个信心不足的人感到很不自然,但是,有关成功的一切有哪个不是显眼和被人瞩目的呢?

  • 7、 《好习惯,从珍惜每一天开始》读后感600字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读《好习惯,从珍惜每一天开始》有感

    记得有一个周末,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叫做《好习惯,从珍惜每一天开始》的书。这本书里有许多的美德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这本书中讲到:在英国的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有一天,她的父亲告诉她:不管怎么样,你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头,而不能落后于别人。正是因为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上进的决心和信心,才成就了玛格丽特的英国第一个女首相之位。

    玛格丽特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一年级时的我。

    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坐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习,我的位置通常都是在后面。因为我在选位置的时候,不想让自己受人瞩目。上课时我举手发言的次数几乎为零。有一次,老师把我调到前排坐,因为当时我太矮,看不到黑板。那一天,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胆怯地站起来,小声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下课之后,我的同桌碰了碰我的胳膊肘,我说:“怎么啦?怎么一脸阴阳怪气的?”她想了一会,说道:“姗姗,你摊上事了!快去语文老师办公室吧!”语文老师很和善,不知道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有什么事,所以我迈着小碎步,走到了老师办公室门口,小声地说了一声“报告!”,就直步走到了语文老师的办公台前。老师见了我,露出了和善的微笑,问道:“姗姗,你最近怎么了?老师都没有听见你的发言呀。”我低着头,答道:“老···老师,我···我就是不···不敢举···举手发···发言。”老师仍然微笑地对我说:“姗姗,大胆点举手发言,没事的。就像爱迪生说的‘如果我们做出所有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姗姗,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是啊!一定要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后来,老师让我当上了学习委员。

    从现在起,我试着让自己把坐在前排当作一个规则看,尽量往前坐。当然,我知道坐在前面会比较显眼,受人瞩目。虽然这会令一个信心不足的人感到很不自然,但是,有关成功的一切有哪个不是显眼和被人瞩目的呢?

  • 8、 沟通从心开始

    每一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小孩成才,不断地想方设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然而,是不是每一个家长的教育方法都是正确的呢?《素质教育在家庭》这一本书就详细剖析了这个问题。

    我读完这本书后受到了不少的启发,特别是怎样的沟通才是理想的沟通,这一节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中提到:沟通要双方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了解和理解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知道,而是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心。一些家长以为自己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们只了解到孩子们一半的内心;反而家长们以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其实孩子们对家长们的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想象。在事实上,父母不客观地了解孩子,原因有两种,第一,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被主观的偏见蒙蔽。只看到孩子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孩子的短处。第二,自以为了解孩子,反而容易被空间的近距离拉远了心理的距离。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使家长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看见爸爸正在拖地,我没有换鞋就走进屋里,把爸爸刚拖干净的地面印上了一大串鞋印,爸爸一看见就怒不可歇的大声吼道:彬彬,你干嘛不换了鞋才进屋,一点儿也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我当时想,不就是来不及换鞋,爸爸用不着这样生气,就大声反驳道:换就换,你用不着这么大声!这时爸爸更火了,骂道:看你越来越放肆了,还敢顶嘴,还不马上给我滚进房里面去做你的作业!我只好拿起书包,憋着一肚子气,到自己的房里去做作业。做着做着,怎么也无法集中精神做作业,脑子还不停的在想刚才的事情,为什么爸爸这么生气呢?正在纳闷的时候,妈妈走了进来问:彬彬,干嘛还不做作业,坐在这里发什么呆,是不是为了刚才的事?我说:是啊,爸爸今天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妈妈就回答说:你爸爸最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心情不好,所以就容易发脾气。妈妈希望你能理解他,不要怪爸爸。我说:噢!原来是这样。妈妈又说:今天你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有,你已经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要学会去关心别人,多了解对方,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我觉得妈妈说得非常有道理,就连忙笑着点头,还冲着妈妈做了个鬼脸说:我是不是应该去跟爸爸道个歉。正在这个时候爸爸已经向我递上冰淇淋,还主动向我道歉说:彬彬,对不起,爸爸不应该向你发那么大的脾气,请你愿谅我吧!。我连忙接过冰淇淋,我的脸不知道为什么嗖地红了起来,连忙说:不,不,不,爸爸应该是要我向你道歉。爸爸就说:哪,我们就一起向对方道歉。爸爸话音刚落,我们一家三人都

  • 9、 读后感大全:改变从现在开始

    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只有经过无数次改变,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今天,朱洁老师的演讲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启迪。她的一句话让我沉思了许久,她说:一个人要有理想,要为理想做一份计划,要为计划而去奋斗。当她语落,我在想我真的拥有过一份理想吗?不,我没有。我的理想真的很多,但每一个好像都是那么的不切实际。当我下定决心去当一位人民教师,我也并没有因此去计划。我好似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从未找到过一份真正的理想,也从未去真正的奋斗过,我只是虚度年华。因此,我又从现在开始,我要确立梦想,我要为梦想去奋斗。我要改变!

    当然,她的另一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她说:教必先孝,好好对待你家里的老人吧,因为他们也是你爸爸妈妈的爸爸和妈妈啊!是啊!一个人如果连孝心都没有了,那他还能做些什么?现在,许多家庭里都有留守儿童,他们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有些孩子总会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但是也有孩子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他们总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他们是理所应当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凭什么来照顾你,他们把他们的孩子含辛茹苦的养大,到头来,本盼望着能享享福,却还要帮助他们的孩子照顾孩子。这图的是什么?我的外公和我们住在一起,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许多器官都已经老化,他不仅岁数大,而且脾气还很坏。妈妈说她以前可没少吃外公给的板栗。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小便总管不住,因此我的家里总是弥漫这一股怪味道。但是,妈妈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尽心尽力的照顾他。可我就不一样了。虽然不嫌弃他,但是从对他有一种鄙视的感觉。当然,我也在改变我自己。改变,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从现在开始改变吧!也许并不晚,只要你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去改变自己,你将会变得更优秀。改变吧!它能让你更加优秀。改变吧!它能让你走向成功。改变吧!从现在开始改变,真的并不晚。

    从现在开始改变!

  • 10、 教育从家庭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家庭开始读后感(一)

    新学期刚刚开始,对于一年级新生的每一位家长都有不同的感受,相同的是心里会有种孩子般的欣喜、激动。因为孩子进入了小学,走进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每一位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人们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种终身教育。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要连续实施相当长的时间,也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各个等级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时间更为短暂。家庭教育则于此不同。从人们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时就开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续到离开人世。样的要求,几年过后,孩子的发展一样吗?不一样!多少父母在希望中失望,多少家长在期望中绝望,是什么原因?答案就是家庭教育不同。

    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人们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种终身教育。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要连续实施相当长的时间,也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各个等级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时间更为短暂。家庭教育则于此不同。从人们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时就开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续到离开人世。所以说,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学校的老师最多教孩子五六年,但是,家长却是要跟着孩子一辈子,耳闻目染,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教着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翻版。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功劳,孩子的不如人意同样烙有父母的印记。

    成功由理念出发。回忆养育孩子18年的历程,深感若要孩子成功就必须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也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找寻那些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都说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对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理念错了越是努力,离成功越远。

    在证件泛滥的今天,没有驾驶证不能当司机、没有教师证不能当老师、没有律师证不能当律师、没有会计证不能管财务。但是,没有一个机构是培训爸爸妈妈的,不拿到怎样做个合格父母的证件,不能当爹妈。当一个新生命来临了,我们自然就晋级为父母。面对一个新的生命,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难免要手忙脚乱,对孩子的教育或是来自父辈的言传身教。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传承,我的父母怎样教育我的,我就效仿怎样教育我的孩子,有的是照着书本照本宣科;有的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孩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7

  • 2021-07-1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7-15

  • 2021-04-18

  • 2022-04-14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4-17

  • 2023-04-22

  • 2022-03-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1-16

  • 2021-05-01

  • 2019-09-21

  • 2022-12-15

  • 2022-12-18

  • 2021-11-08

  • 2019-10-24

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2024改变,从习惯开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