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 > 地图 >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相关栏目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热门栏目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推荐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

(共 4788 篇)

  • 1、 读《自相矛盾》有感范文300字

    这天我读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做矛和盾的人,他想让别人都来买他的货,所以就开始宣传。他说:“各位来看呀,这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矛是最锋利的,你们找一个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也能刺穿。”但是有人说:“你把你的矛刺你的盾一下。”这个人一听,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只好拿着自己的矛和盾在嘲笑声中溜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自己做的事,说话喜欢夸大其词,做事不认真、不考虑后果,还特别喜欢炫耀自己,我真为我自己的这些表现感到惭愧。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言语、行动前后互相对立,不能自圆其说,那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会时时刻刻用这个故事激励和磨练自己,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2、 《矛盾论》读后感|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读矛盾论有感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那么与之对应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与所有事物中。若没有特殊性,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么会有发展的源动力?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
  • 3、 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

    这些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公缠档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正直大学作过讲演,

    《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

    。 我在这篇读后感中无意于对有关矛盾的哲学命题作一点讨论,也没有这个水平,只是想对这篇论文的写作特点作一点归纳,以便对日后自己作论文有一些指导意义。 特点之一,全文构思严谨,有一个缜密的逻辑结构。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

    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第四部分是对第

  • 4、 读《教育目的论》有感
    读《教育目的论》有感 何谓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着眼点,同时也是教育所指向的最终目标。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孩提时代就接受教育,甚至直至白发苍苍还在进行终身教育。这到底是为什么?教育的目的何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扈中平教授的《教育目的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观点。尤其是,在这本关于教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术专著中,他对教育目的这一核心问题的解答,很值得我们的认真学习和思考。 书中,他所谓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的,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抽象性。通过多年的过对教育学原理的潜心研究,他认为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决定了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而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建国以来,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等,是我国教育目的对培养什么样的受教育者的定位的几种典型表述。而在书中,扈中平教授认为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仅仅作为手段和有用的工具来培养,而首先必须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教育目的中的人,可以包含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公民等,但却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来替代人,否则,教育目的就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和所有的受教育者,教育就难免缺失,人的发展就难免片面。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或其他什么仅供利用的工具,这是我国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 当前,教育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因而教育的根本职能就在于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人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人的素质和人改造社会的自由度和自觉度,促使人的社会化和主体化。 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却使得社会精英教育的表现非常严重。小孩子从小就在各种考试排名的压力之下,为了升上重点学校、拿到第一名而接受各种所谓的专业培训或是辅导,在加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小孩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重视。从而,使得不少的小孩,在学习上表现不错,但在人格上并不健全,比如生活自理能
  • 5、 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有感

    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有感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教育、培养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党的群众立场是真心为群众着想,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以一颗充满爱心、耐心、热心热情的心与学生沟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保证学生队伍的和谐、稳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时光荏苒,转眼间,参加工作已近一年,在磕磕绊绊也累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忙忙碌碌中体会着什么是责任意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把学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只有我在工作中有为学生服务的真心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深入了解学生所需,充分反映学生意愿,广泛集中学生智慧,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这便是我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了。只有学生认可了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才有意义。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就是我的教师梦。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想了解学生的一切,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和学生们年纪相差不了几岁,和学生们相处的日子更让我想起我中学时期的岁月,曾经的我也是一名懵懂学子,我能懂得他们的贪玩,我能明白他们的辛苦,我能感受他们考前复习时的紧张。在工作之余,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用微信、qq等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并协同班级团支书,组织学生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业余生活,提高同学们协调沟通能力,增加师生之间感情,建立平等,紧密的关系。

    作为一位党员,一位教师,首先是教己,然后才是教人。作为教师,要用人格气力感染影响学生正是我们所寻求的,我们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我们最伟大人格气力的体现。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当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值得学生尊敬和学习的诚信的人。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做一名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校、支部交

  • 6、 读汪荣祖《康有为论》有感600字

    读汪荣祖《康有为论》有感600字:

    文:胡为乎来哉;读汪荣祖《康有为论》。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提倡设立孔教会,要以孔教为国教。中国各朝代历来崇孔祀孔,但从无教会。康有为的意思是要使“各郡县皆有孔会”,并建立教籍,“一律注册,人收二毫”。或以为康有为前期戊戌变法有功,后期保皇有过,提倡孔教更是维护专制,保守顽固。其实这么看康有为就肤浅了。康之所以立孔教为国教,实在是想比之欧西之基督教,以严密的教会组织形式形成精神共识,来凝聚人心,使民有所信仰,有所畏惧,以为立国之基。康有为提倡孔教的时间恰恰是辛亥革命之后,天赋皇权被打倒了,皇上没了,辫子没了,小民的主心骨没了,中国人成为了一盘散沙,靠什么凝聚人心,一呼百应?康有为想到了孔教。这实在是康有为强烈的文化危机感及救亡意识使然。

    康有为其实在意孔门(儒家)教义吗?从他写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就可看出端倪,他不过借儒学为幌子,为变法服务,为政治服务。读书笔记由此笔者想到一词――党教。从新一届领导莅任以来,中央不断强调党化。党领导一切。这也无非与康提倡孔教同一机杼。党章本身的党义并不足恃,没有人审查你是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的是凝聚人心。

    可见,党员交党费(康也要求一律注册,人收二毫),国家不是为此蝇头小利,实在是为凝聚党员之精神共识。一般群众交个人所得税,国家也非为此小利,乃凝聚全体国民之国家意识耳。

    另,康有为写作《大同书》。认为大同世界的实现要经过乱世,小康之世,太平之世。其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三段论何其相似。所以萧公权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他(康有为)甚至也可能为共产思想与体制之兴,铺了路。

  • 7、 读法律方法论有感

    读法律方法论有感

    法律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深奥的法哲学命题,凡俗吾辈岂能一眼望穿?法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法律实际是什么?带着这种困惑我阅读了大量的法理学论著,但依然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加深了对法律的困惑和迷茫。但《法律方法论》耳目一新的观点给了我更多关于法律的启迪和提示。诚如苏力所言,阅读法律就是阅读秩序,阅读经历自然流变与人为建构的人间秩序。法律方法论无法也不可能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真理性的解释或者答案。对法律是什么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只能说《法律方法论》对法律是什么做了一个学理上的探讨和制度建构上的努力。虽然也许我们人类有限的理性无法获得关于法律的真谛,法律精神的风骨,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关于法律是什么的探索。 《法律方法论》一书从技术层面上进行了对法律进行的微观细致的考察与工具理性上的深度挖掘。该书博采众长,纵横古今,吸取西方法理学之精华,继承了自古希腊罗马关于法律的知识传统,为我们了解西方贤哲关于“法律是什么”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读完全书,鄙人对关于“法律是什么”的宏伟而又深奥的命题的感悟是:法律是一种理念和信仰,法律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法律是一种立场和态度。 法律是一种理念和信仰。信仰更多是哲学与宗教意义上的内容,法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亚于一种宗教和依托。所以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的传统以降,法律与宗教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缘。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律只有获得信仰的内涵与宗教式的虔诚才能获得民众对其的信任与信赖,直至内心与灵魂深处的归宿与依托。因为法律的设计初衷本是为了对人们纠纷的一种事前约定,对人类兽性与弱点的提前制度规制。正因为有了法律,人们才会在与自己的同类、同伴发生纠纷与矛盾有了一个合适的出口,在人们面临失业、残疾等困难时有了来者基于人类同情心、怜悯心而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度化的救助与保护。人们拥有对法律的理念,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赖与信仰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律能够带来方便,降低生活成本,便利生产与生活,是因为他们坚信法律所秉持的公平正义能够在他们危难、脆弱之时及时地提供救助和保护。 法律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法律本身是一种人们对社会秩序维护与矛盾处理方法即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恰当安排与分配的知识,早在古罗马时期,因为法律的日益庞杂即精致化,法律便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传统得以通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予以保留和继承。
  • 8、 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有感

    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有感

    宁静致远思廉洁 清风拂面荡人心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20世纪30年代的著作,该书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和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优秀教材。这次我院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当我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仍觉得清风拂面、涤荡心灵,对于如何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一、要重在自觉,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等新现象,无不对我党的政治信仰构成新的挑战。诚如刘少奇所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苦,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某种历史转变关头,就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因此,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够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够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才能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二、要重在实践,在日常工作上做“有心人”。

    加强党性修养要重在实践。少奇同志认为,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善于学习。要“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要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但少奇同志更加看重的是实践,他要求共产党员“不以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结论为满足,而要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立场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身体力行……”。他强调,“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少奇同志的这些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现实意义,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尽管绝大多数党员都堪称讲党性、重品行的表率,但也确实有参差不齐的现象:放松学习、平庸度日者有之;学而不用、坐而论道者有之;学用脱节、背道而驰者也有之。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则笑话,说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被双规,家中一大保险柜久不能开。一识货中纪委官员说:“此

  • 9、 读《论快乐》有感700字

    今天,读了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 论快乐》,感悟颇深。作者站在人生的边上谈论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启迪。 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也很强的随笔。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如 一、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快乐的引诱,不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二、快乐是属于精神的。(读后感 )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三、快乐能把忍受变为享受。 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疾病也是常常遭遇到的痛苦之一。有了病,当然是痛苦的,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病了,可以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休息一下。此时,疾病就仿佛一位温柔的女教师,轻声教导你要好好休息,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从而使对病痛的忍受变为快乐的享受。 总之,阅读本篇文章真为钱老充满智慧的语言拍案叫绝。而我也深深体会到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心里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家人、朋友,热爱自己的工作,在每天的点滴小事中体会自己的那份快乐。

  • 10、 读《论逆境》有感700字

    在语文课本上,我读了培根的《论逆境》之后,我感慨万千。古今中外,但凡取得伟大成就的,无一例外不是从逆境中走过了的,他们在逆境中没有屈服,勇敢的面对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正如培根所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确实如此,我国杰出史学家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受到宫刑,可他忍辱负重,最终活了下来,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以纪传体为体裁写诗的先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保护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因为他没有向逆境低头,才有最后的成功。

    培根还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使我想到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强大的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顾全大局,献城投降,却暗地里养精蓄锐。他为了激励自己,夜里睡在柴草上,每晚品尝苦胆的味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而吴王夫差,在取得胜利后便得意忘形,花天酒地,最终导致吴国被灭。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吴王夫差无疑是幸运的,但他忘记了节制二字,居安而不思危,最终被灭。而越王勾践却处在逆境学会了坚忍卧薪尝胆,最后取得了胜利。

    逆境是常有的,正如一句话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逆境不是绝对的。培根说: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决非没有希望。当我们处在逆境中时,要有勇气面对逆境,只有战胜逆境才称的上成功。当我们一切都感到幸福时,要谦虚谨慎,时刻记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欢笑,途中肯定有荆棘、陡崖、陷阱和挫折,面对失败、逆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弱者,只会痛哭流涕,止步不前,因而他永远不会成材;强者,会坦然面对一切,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把挫折当作通向成功的阶梯。

    朋友!让我们在逆境中崛起,做生活的强者!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1-11-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0

  • 2023-06-15

  • 2023-01-05

  • 2023-02-02

  • 2019-11-11

  • 2023-01-20

  • 2019-10-17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1-10-02

  • 2023-02-1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2-12-11

  • 2021-10-02

  • 2023-05-14

  • 2019-10-10

  • 2023-04-12

  • 2023-01-30

  • 2023-03-09

  • 2023-05-09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2024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教您怎么写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