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 地图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2024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推荐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共 1701 篇)

  • 1、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陶鑫

    一口气看完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刨去一些热血的鸡汤,剩下的则是很诚恳地将互联网时代经济的特色来了个很接地气的分析: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生存的三种模式:利用互联网卖东西;依靠广告收入和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再怎么吹得天花乱坠,都是离不开这三种。不过我倒是要提一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扁平化管理的工具,使得个人产出更大,于是更少的员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过这和互联网思维什么的不太相关了。

    其次,用户至上的观念深得我心——我自己亲身见证了如何从一个技术宅变成了苹果粉,以前虽然可以给女朋友的诺基亚装软件,还可以跟着教程刷诺基亚娱乐,但现在都放弃了这类的折腾,除了剩下组装台式机,平时碰到问题再也不慢慢去找命令,经常只剩下重启一个招数——为什么,就是因为本来在电脑上所用的工具都挪到了手机端,甚至包括电脑上的软件,很多也都成了"一键式"的,这也不得不说是苹果的功劳。

    然后,一些教鞭式的惊醒——"有一种所谓的商业模式,你听都不用听就会知道行不通,这就是资源型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人一开始就说自己能搞到什么资源,可以怎么样。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成功。"还有一些自以为是:"有太多做产品的人有三个假设:第一是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是假设用户一定知道某个功能的存在;第三是假设用户一定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使用。"此处只能呵呵,经常遇到的忽悠就是这样子。

    周鸿祎讲了这么一大堆,对自己的行动有什么启示呢?很多人未必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也未必经历创业——但这不代表不能做点什么:首先,遇到那些吹来吹去的人,就更加清楚了(虽然本来就没啥好感);其次,做打动用户的事情,从今天开始,更加爱自己和自己的客户,每个人最大的客户其实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换位思考先要懂得人性——接着去改进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用户体验,我们不一定需要wifi才可以改进,"无论是虚拟服务,还是实体服务,在实现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改善的细节,这些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机会。"

    最后分享一个听来的故事——一位在物流行业的人,培训素质参差不齐的司机并让他们用上了电子邮件,事先内部沟通路线图以及增加客服,将传统的拖车行业进行了一场"互联网革命",没有云平台云计算,但实实在在地让准点率比行业平均高30%,并大量减少了客户这边的电话骚扰——做过工厂的人会知道,物流和仓储部门经常

  • 2、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1200字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1200字:

    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前面只知道“360安全卫士”,无意中看了《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才知道周鸿祎,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曾国藩曾言: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历史与真相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利益江湖与我无关,所以不妄言任何人。

    这本书我是利用空隙时间陆陆续续看完的,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免费思维”,这一思想贯穿了整本书,要我说出什么深奥的读后感来,我没那个能力,最多只能“无病呻吟”下,写出最直白的感受。书中反复强调大多用户是小白,做出最简单的产品,才能给用户最好的体验。这很符合《乌合之众》的这句话:大众只有情绪,没有智商。360在这方面确实做的好,虽然话不好听,但这就是现实。

    书中引用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书中又多次提到乔布斯,说乔布斯一方面总是在借鉴别人东西,但是又用“thinkdifferent”的方法实现一种超越和突破,例如: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ipod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1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都时序改变,都成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雏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人都会想到,再加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再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吗?

    说了这么多,老周其实有点在为自己辩解洗白,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企业家都推崇复制借鉴了,我复制借鉴那再正常不过了。另外将360比喻黑天鹅,对于传统杀毒软件厂商对他的不屑和施压,老周有点耿耿于怀,现在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另外我比较喜欢其中的“火鸡比喻”,假如你是一只火鸡,被农夫养在美国的农场。在过去的120天里,你都很幸福,因为农夫每天都给你吃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是线性发展的。作为一只火鸡,你认为这种幸福会永远地延续下去。但很不幸,明天就是复活节了,读后感大家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这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偏安一隅,没有忧患意识,哪一天危机到了,却束手无策。例如中兴事件:

    欧建新于2017年12月10日在中兴通信跳楼身亡,来扒一扒他的履历:欧新建出生于武冈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本

  • 3、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1500字
    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从翻开到阅读完居然花了5个月时间,中间暂停好长一段时间,直到端午放假三天,看完了剩余的四分之三。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以忙碌为借口,不能快速连续阅读。时间真的是可以安排出来的,但惰性经常占上风,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吧。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 这句话我印象深刻。从2009年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至今,确实也能感受到行业变化,09年的互联网格局跟现在已然有天差地别,当时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公司而今要么转型,要么消失,少部分的几家紧随行业变化,不断跟进缔造自己的行业帝国。只有跟随行业趋势,随时调整进攻方向,才能活下来。没有人能打败趋势。远的不说,当年热闹一时的开心网,人人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已经慢慢淡出视野了,qq空间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还有当年的千团,f团,24团等团购网站,也成为记忆了,美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还保留在人们的手机上。 微创新才有机会 微创新不是像爱迪生一样发明了电灯,毕竟发明家还是少数,但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把收费做成免费的;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得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都是微创新,符合用户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机会。当市场其他人的玩法都很高深莫测,简单的趣味性的更能赢得机会;个人博客从长篇大论到140个字微博的演变,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方便是每个用户都需要的。 梦江负责a5淘宝客的业务,我们现在提供的方式是搭建a5淘客招募平台,淘宝客可以在这里获取日常需要的淘客软件,学习每周淘客讲座的技巧,沟通淘客推广经验,而商家可以通过平台来展示发布产品和佣金信息,吸引淘客来推广。我们的定位是平台,但这个模式还不完善,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通过创新调整现有服务方式,更深入解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只有创新才有机会,否则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能人们如果有想法,恳请指点一二。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 2004年高考结束后,我第一次接触qq,注册了qq账号,使用至今。当时朋友告诉我,qq是免费的,直接申请就能使用。我的个人qq账号已经用了10年,但从未购买过qq任何产品,对腾讯来说,这个用户是低级用户,因为没有产生任何收益,但我得承认,qq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周鸿祎说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免费具有颠覆性的力量。qq用户超过8亿,用户基数大,即使只有1%用户付费,10元/月/人,也有巨大的收入
  • 4、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周鸿祎自述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读这本书,源于我们鼎翰李总的推荐,花了一个晚上和半个下午的时间读完。本书的用纸和排版和前段时间我看的《社交红利》颇为相似,特显高大上,最重要的是阅读感觉舒服。不能不否认读完周鸿祎这本书,确实对他挺佩服的。虽然很多人骂他流氓。也如他其中一个章节书中说道:“很多产品经理很难忍受来自市场的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恶毒的攻击,因为他们没有一颗粗糙的心。所以要做到没心没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没心没肺的,别人骂多了,我也就习惯了。从书中你可以发现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他是旧规则的颠覆者、他是有利他之心的一个人、他是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的最大受益者,他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思考者。周鸿祎在书中写道:“其实仔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自己很先进,明天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互联网挑战的传统企业能不焦虑吗?”首先分享一些简单有力的经营要点: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深挖客户痛点,提出解决方案,让客户瞬间感觉到爽,将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3.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后台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4. 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5.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即要像白痴般思考,像天才般行动。6. 用户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7.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8. 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9. 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

  • 5、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一)

    读这本书,源于我们鼎翰李总的推荐,花了一个晚上和半个下午的时间读完。本书的用纸和排版和前段时间我看的《社交红利》颇为相似,特显高大上,最重要的是阅读感觉舒服。不能不否认读完周鸿祎这本书,确实对他挺佩服的。虽然很多人骂他流氓。也如他其中一个章节书中说道:很多产品经理很难忍受来自市场的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恶毒的攻击,因为他们没有一颗粗糙的心。所以要做到没心没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没心没肺的,别人骂多了,我也就习惯了。从书中你可以发现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他是旧规则的颠覆者、他是有利他之心的一个人、他是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的最大受益者,他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思考者。

    周鸿祎在书中写道:其实仔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自己很先进,明天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20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互联网挑战的传统企业能不焦虑吗?

    首先分享一些简单有力的经营要点:

    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深挖客户痛点,提出解决方案,让客户瞬间感觉到爽,将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

    3.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后台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4. 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5.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即要像白痴般思考,像天才般行动。

    6. 用户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

    7.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

    8. 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

    9. 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即微创新规律。

    10.请记住齐白石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其次

  • 6、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初读)

      书中讲述的内容让我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句话理解落到实处,而不是悬空在理所应当的”正确的观点“这一层次,让我看到目前成功互联网产品的共性,介绍一个成功互联网创业者的创新思维,以及做产品的理念。整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拗口的内容,深奥的理论,严密的推理,全部都是用朴实的话语,每个人都能看懂的直白语言,通过一个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讲述自己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

      书籍思路

      科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迅猛的姿态闯进每个人的生活,生活方式已经和互联网融为一体,传统做产品的思路已经不适应当前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主流,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营销与盈利方式。

      核心理念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体验为王(并非功能为王);

      能帮用户解决切身问题的产品才能成功;

      ”免费“模式;

      好的产品,就是用户挑不出问题的产品

      体验

      超出预期的才是用户体验

      体验基础是用户需求

      细节决定体验

      处处留心。生活中体验无处不在。

      think different(苹果-乔布斯)

      给互联网创业者的建议

      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将一个点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作为产品好坏的评价标准。

      大公司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

      谨慎面对大公司的发展策略。

      资金已经不再是创业的瓶颈,大量的天使投资,会让好的想法变成现实、能让对用户有益的产品发展壮大

      小处着眼、小步快跑

      不要平台化思维。万不可一上来就做平台、谈布局,那是大公司的”菜“。创业公司人力和资源受限,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投入一个方面,做到极致。

      产品经理感悟

      乔布斯是伟大的产品经理

      跟进用户的反馈,改进产品。

      不论好的、坏的、有意、无意、故意的产品评价,都应该从汲取”营养“,让产品更加”健壮”

      功能多,不如一个功能做到“极致”。

      一切从简(解决核心主要问题)。

      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 7、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后感_2000字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后感2000字

    阅读用时4小时49分,电子笔记115个,纸质笔记4页。

    【一句话导读】:三节课联合创始人(作者)+在路上的“运营人”(定位人群)+运营到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解决问题)+结构性梳理(书评形式)

    【长篇幅预警】【全文无水】用3个问题开启本书:

    1、运营是什么?

    (3种纬度解读:微观、宏观、艺术)

    2、运营人要做什么?

    (底层工作法、核心技能、职业成长路径)

    3、运营到底怎么做

    (商业逻辑、运营路径规划、运营体系搭建)

    一、运营是什么?三种纬度:微观、宏观、艺术

    1、微观的运营

    【分成三大工作模块】:

    ·内容运营(如:写一篇推广文案)

    ·用户运营(如:管理一个用户群)

    ·活动运营(如:进行一次推广投放)

    【最终的目的】:

    拉新、引流和转化

    用户维系

    2、宏观的运营

    【分成三大工作模块】:

    ·运营的策略

    ·规划

    ·资源分配

    【最终的目的】:

    如何结合产品形态和业务类型去制定一款产品的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的思考

    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

    3、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运营

    面向用户,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不断地打动用户与被用户打动。

    【最终的目的】:

    “打动人”

    二、运营人要做什么?模块:3个底层工作法、4个核心能力、职业成长路径

    【3个底层工作法】

    1、对新鲜事物拥有高度的敏感

    策略:追热点,借势

    2、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策略: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拥有用户的“洞察力”

    3、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策略: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激发共鸣

    【4个核心能力】

    1、掌控运营指标

    策略:把围绕着一个大目标的所有工作任务都拆分到极细、极具体

    2、数据分析

    所谓数据分析,无非就是界定清楚了你要评估的度量有哪些,然后需要知道你可能有哪些维度去看待这些度量,偶尔可能还需要在不同维度和度量间交叉做一下分析和比对,最后产出结论,把结果用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就好了。

    3、内容运营

    ·定位:必须要明确你的内容边界(如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并给你的内容打上某种风格化的标签。

    ·内容生产:选题策划(重点)→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

    4、转化型文案

    ·短文案(两原则):傍大款和颠覆认知

    eg:

    标题1(常规型):《原创干货:如何从0开始运营一个优秀的微信公众号》

    标题2(傍大款型)

  • 8、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后感_1700字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后感1700字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准备进入运营行业,进行了简单的泛读,便不了了之。在运营部门工作接近两年工作之后,再次去品读时候豁然发现,里面谈到的运营理念与工作技能在工作中的不谋而合。 全书的逻辑按照什么是运营-运营中的一些理念与实操- 运营人的成长路径 -未来运营的理念几个维度来展开 个人觉得本书给到更多的启发则是来源于在第五章阐述的关于个人职业规划方面以及abz理论所给予的指导,‘职业再生长’的理念很赞同,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去积累什么样的技能和运营观念,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再生长,比如可以先拥有一项可以带来具体产出的技能【内容/活动/执行】,在此基础上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这个圈子的价值贡献者/传递者,再到有能力去整合各种运营手段去完成产品的运营。 以下是在阅读时的一些笔记备注,希望共勉 就运营者的方向而言 刚加入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快速认识和了解这个行业,上手之后需要准确把握公司的发展脉搏,有一定的心得之后,最重要的是将破碎的经验和心得梳理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再不断的完善和更迭 真正的运营者是熟悉内容,产品,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 运营需要的是强大的执行力和大量对细节的关注,应该可以熟练掌握很多杠杆点【也就是一件事情的破局点】,带着一种“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因素”+最小成本搭建真实用户场景【试报名/体验通道】以便更好的给与用户创造短期价值,借此撬动更多长期价值的确立 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在和用户接触的过程中,避免‘只有,,才’而是开始转变为‘既然,,那么’的思维模式 运营的底层思维:(1)让自己拥有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找热点,保持对大众热点,话题一些新鲜事物的敏感度                                 (2)让自己拥有对用户的洞察,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的用户,让自己置身于真实的用户场景体验下                               (3)学会更据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先抛出一个让对方大吃一惊的结论 】即大量事实+细节 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的区别在于前者只关注执行,后者则更注重策略制定,长线运营方案的规划 需要具备的条件:a.对各类运营手段非常的熟悉 

  • 9、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文章整体结构不够清晰,用了一整本书给360写软文。所谓的互联网方法论其实也就那么点东西,却用了一整本书反复说。不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嘛,总的来说把互联网阐述的很清楚了,不懂互联网的人读完就懂了,想做互联网转型的企业读完也应该能有所启发。总结一下书中的互联网方法论:nn盈利模式:n 1. 将互联网作为平台,在上面买东西。e.g. 电商,p2p, o2on 2. 广告。e.g. 点击付费,竞价排名,推荐n 3. 增值服务。e.g. 游戏装备,qq秀服装n 以上盈利模式要有海量用户为基础,所以要通过零利润甚至免费来获取海量用户,而一款产品通过免费获取了海量用户之后,其边际成本就趋近于零。即便是产品免费,也不见得能吸引到用户,重点还是要看你的产品,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要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产品模式:n 1. 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n 2. 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n 3. 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n 做互联网产品不要想着大而全,要学会做减法,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把产品做到极致。 nn既然是要解决用户的痛点,那么首先就要选对目标用户。用户模式n 1. 首先要区分清客户和用户。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可能把其中一小部分转化为客户。 2. 要让用户参与。在互联网上,商品被买个了用户,那你跟用户的联系才刚刚开始,要不断的倾听用户的声音,甚至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可以参考《精益创业》)n n有了好产品,定义了目标用户群,仍然不见的能把产品推广出去,因为有大公司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没能在大公司发现你之前快速抢占市场,那么你可能会面临两种结果:1)大公司模仿你的产品,模式,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快速的超越你。 2)你被大公司收购。推广模式n 1. 关于推广本书没有过多阐述,只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根据你的用户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n 2. 热点营销。 推荐一本书《引爆点》nn在大公司眼皮底下,其实很难一上来就进行颠覆时创新,更多的是在那些大公司看不上眼的一个点进行微创新。在产品开发方面也要采取小步快跑,不断试错,持续改进的思路。

    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老周点出来了一些很重要的点,包括:

    1.迭代思维。小步快跑,不断迭代,不断试错,步步为营。

    2.免费模式。要想产品有卖点,必须体

  • 10、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一)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一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一团一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二)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举了一些自互联网诞生之后,近年来依靠互联网成功崛起的大企业,并炼化出了企业创始人在领导企业的壮大和崛起中所总结出来的心得来供我们学习和参考。

    今日的互联网变化之快早已让人应接不暇,国际互联网市场上大小企业都在风起云涌。有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走入死胡同,又很快的被另一批产品所替代。在这样更新换代迅猛的时代,如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需要一套新的思想去引导。这本书以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为一精一髓,结合马云的马七条系统化的提炼出互联网12大核心思维: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迭代思维、痛点思维、尖一叫点思维、吊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

    书中在阐述所提炼出来的观点的时候,都以现在互联网上的龙头企业作为观点佐证。如q一q、京东商城、淘宝天猫等。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主流的观念传播方式已经离我们远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最好自己的产品推广和营销成为了大多数企业家思考的问题。首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12-18

  • 2019-10-29

  • 2023-04-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1-09

  • 2019-11-0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2-11-28

  • 2023-01-11

  • 2023-02-0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23-02-07

  • 2019-10-20

  • 2023-01-27

  • 2019-10-17

  • 2019-11-02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2024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