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书从读书笔记 > 地图 > 书从读书笔记,2024书从读书笔记
书从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书从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书从读书笔记推荐
书从读书笔记

(共 9728 篇)

  • 1、 教师读书笔记《从细节入手,用真心感动家长》

    暑假在家,阅读了园教科室推荐的文章《从细节入手,用真心感动家长》,文中的感慨:如今的家长工作难做,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们就无法逃避,只有勇敢面对。是啊!我们是服务行业,服务孩子,服务家长,服务社会,必须要勇敢面对。那么文中的感悟:从细节入手,用真心感动家长。这也是我们经常说到、做到的。

    主动问候。教育幼儿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那么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是,主动问候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家长还是遇到老师,都应给孩子起个好头,自然而然地,他们也能主动问候,甚至也会主动去叫同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听来很是舒服。

    体谅家长。文中提到的给孩子剪指甲,爷爷奶奶感激不尽,是啊!剪指甲也是每周的必修课,虽说是检查指甲,防止幼儿刮伤,但检查中发现幼儿没剪,我们自然也不会看知任之,帮助剪好,家长的反馈自然也是非常的感谢。为便于幼儿活动,家长送来方便,我们也会请家长直接送在孩子活动的地方,爬了三楼(大班在三楼),再下去活动,既浪费时间、体力,又使幼儿少活动了许久。诸如此类的考虑家长的方便事多了,家长也越来越觉得老师考虑周到,也更信任了。

    勤于沟通。孩子年龄小,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一日在园有太多的牵挂,如吃的怎样?睡的如何?是否开心?那么,我们便会时刻关注幼儿的情况,尤其是早上入园有异常的幼儿,发现有什么异样,及时为其量热度,观察身体状况,并及时的反馈给家长。还有,记得有个漂亮的小姑娘在家受伤,额头上磕坏了,家长送来嘱咐我们给她贴好去除伤疤的药,我们不仅做得很好,同时也提醒家长和孩子要少吃,尽量不吃带酱油类的食物以及其他对伤疤不利的东西,家长感动不已,并表示: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么多,小孩子非常的臭美,对这个疤耿耿于怀,老师比我们想的更周到,更细致。

    及时帮助。家长偶尔会忘记一些东西,有时是早饭啦,老师帮助看着吃,甚至适当提供(这当然是少数);有时是天气渐冷,衣服少穿;家长有事,晚接幼儿等等,这些,老师会及时的帮助家长,有时想的比他们更多,感觉天气冷了自然也就帮助其添加衣服了。

    文中的小小细节,以及我所列举的,这些也只不过是生活中细节中的一小部分,却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孩子的健康,家长的信任,相信,我们一直从细节入手,用真心感动家长,那么,家长也会从细节之处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因为我们的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2、 从毛泽东读书笔记看如何读书

    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毛泽东酷爱读书,他将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博览群书,辩证的汲取书中的精粹,并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于治国实践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多写。毛泽东一直坚持做读书笔记,借此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真正把书读透。

    在整理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时,有六种笔记形式比较常见,下面小编将这六种不同的笔记形式与大家分享,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现代读者借鉴。

    第一种:摘录式笔记

    在读书时代,毛泽东的笔记以摘抄为主。他身边经常带着两本本子:讲堂录和读书录。讲堂录里记载的多是老师上课的课堂笔记,在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做了重点标注。读书录大多是在自修时完成的,里面抄录了全篇文章或一些精彩的段落。毛泽东在学生时代记了大量此类的读书笔记,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史料保存下来的非常少。现存的一本中抄录了屈原的《离骚》、《九歌》。

    第二种:符号式笔记

    在毛泽东读过的书上常常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毛泽东对书中内容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文章如果写得好,他就划圈,哪一句写得好,就划哪一句,全文写得好,就在标题上划圈。谢静宜在回忆毛主席的读书生活就提到过三个圈的故事。她回忆道:开始我不明白,琢磨以后我曾问他,主席,是不是划一个圈的您认为比较好,两个圈的很好,三个圈的特别好呢?他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第三种:批注式笔记

    除了符号外,毛泽东经常在书页上写下读书的思考和领悟,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很多页面上都留下了主席工整的小楷字、在行间还有12100多字的批语。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很多读书笔记得非常精辟,有些直至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第四种:日记式笔记

    读书日记是毛泽东比较特别的一种笔记方式,除了记录下读书的心得之外,更主要的是能督促自己读书,记录下阅读的进度。

    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

  • 3、 《从新手到专家》读书笔记

    《从新手到专家》此书并非都是理论性知识,而是有很多案例,感觉就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语言简洁明了,又有故事情节,看完后,感觉受益非浅,令人回味无穷。

    它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线,阐述了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如成长的起点、成长的飞跃、成长的氛围

    它还深刻剖析了不同教龄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认识是不同的。如:1-2年教师对工作充满着热情,他们的幸福感源于对幼儿真诚的爱和关心;3-5年的教师,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他们的体悟是:幸福与否,关键在于自己的观念。书中有句话写的很好:把幼儿看成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幼儿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工作5-10年的老师,往往带着初为人母的喜悦,更能理解幼儿、理解家长。他们的幸福感源于自己和幼儿的成长。工作10年以上的老师,各方面都相对稳定,幸福感来自工作的成就感。

    此书有两点令我感触颇深:

    一、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似乎听起来感觉很深奥,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因为要想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习惯。所谓研究的意识,是指有心研究,勤于思考。研究的激情是指乐于研究,愿意尝试,不怕麻烦,挑战自我。研究的精神,是指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哪怕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细微事件都要进行反思、研究。研究的习惯,是指惯于思考、反复实践。

    通过书中一个个案例,使我明白了要做名研究型教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习反思、学会反思、持续反思。如开课,既观摩活动,要把观摩活动看作是自己专业成业的活动。在开课时,被观摩着要不断的反思整个活动,经过反思,讨论出好的方法,再运用到下次活动中,既一个活动要不断的反思、实践,这样才达到了让研究成为教师参与观摩活动的出发点。

    二、 如何做好新老配班、结伴成长

    如何与新老师合作,共同成长,是我这学期一直在思考的。如刚开学时,很多事怕新

    老师应付不过来,自己总是劳心劳神,亲历亲为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孰不知这样剥夺了新老师施展才华的机会。想放而又不敢放,是我一直矛盾着的。

    书中正是将我一直困惑的问题,详细的进行了分析,如新老配班要通过老带新,

    新促老实现新老教师共同跨越,共同成长。老教师虽然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智慧,但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毛病。新教师有着朝气蓬勃

  • 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我们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书中各个案例都能让我感受到是真实的真人真事。每每看完一个案例的时候都会激起我的一个回忆,点评更是指引我这样年轻教师工作的方向。收获颇多,重点谈以下几点。

    一、遇事多发现、多研究。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再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可见,遇到情况,多分析,少片面,才是智慧的老师。

    二、教育需要更多的三思。

    以上的案例中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可见,当今的教育要多一些三思,少一些盲目。

    三、知识储备多少,你的眼界就有多宽

    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就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向专家、向同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同时也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认真积累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的奇思妙想、精彩提问和回答;也重视收集学生们出现的共同错误;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为学生创

  • 5、 《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今年有幸拜读了《教育 一切从孩子出发》一书,我感到收获颇多。所谓教育,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教育”的概念,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并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特别是本书的第二章很多内容都提到了教师的师德,如“在乎每一个孩子”,”为人之道要重于为学之道”,”德育工作任重道远”等,令我深受启发。

    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的教师才能是从心出发,一切为孩子出发。

    作为教师,还要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俗话说:“良言一

  • 6、 《我从彩虹那边来》阅读笔记
    《我从彩虹那边来》阅读笔记 几个月前看过这本书,当时很想读后就写一篇读后感,一直沉静在思绪澎湃中而未能静下来成文,本月22日应春彤之邀开写此文,真感觉此文会是“瞎子摸象”之作。 要说谈读后感,心中感觉最大有二:一是此书让我思绪澎湃,其二是此书是人生高质品成长宝典。说我思绪澎湃主要表现为此书乃生命(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同路人)品质成长的指路明灯、终于看到了有一个可具化的让自我生命品质成长的安心之路径、现实中自我行为呈现的众为反差,三大方面在心中形成了激烈触动、碰撞、升华。说我认为此书是人生高品质成长宝典,此书表面是着笔于如何养育0到7岁的孩子,也是父母在新年龄段的成长明灯、也是孩子的同路人的成长助推剂。 写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简直可以说是好像可以写一本比此书还厚的文章出来,但同时也感觉根本不敢开笔,因为此书乃人生正成长的明灯,感觉可能意会一些,但又言传不出的感觉。静心下来,我就一个一个小点开写,来建构出心中所感。 其一: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能有幸阅读此文,我们要在心中叩拜此书,因为此书活生生的让我们明白我们要感恩于我们的孩子,她们是我们生命如何继续一路向前正成长的老师。此书可以再增设一个副书名“如何让父母的生命继续高品质正成长”。 其二:此书、华德福教育是一个致力于孩子生命高品质正成长的宝典、也是一个致力于父母生命高品质正成长的宝典、也是一个致力于爷爷奶奶生命高品质正成长的宝典、也一个致力于家庭幸褔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宝典。 其三:华德福教育是注重意志、情感和思维的全面发展,并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以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与这个世界建立深刻的联系。从而成就高品质的人生。 其四:华德福教育内在精神与东方的道法自然、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优秀传统不谋而合。是东方教育精神可具化的一个教育路经版本。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又一最好佐证。 其五:从我们已逝去的童年来感应我们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开乐的童年,一者,我们要更为正确的认识孩子的成长,我们才能不会要求太多、也不会要求太少、也尽量做到不会要求有偏差。二者,我们不要认为只有按我们的规划、安排、要求,孩子才会有一个健康、开乐的童年,其实有可能是我们侵占了她们的童年或扭曲了她们的童年,放开怀抱,让孩子自由生长。三者,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好自已
  • 7、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书笔记

    一、《改变,从阅读开始》读书笔记

    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能今天崛起于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与其民族优秀的阅读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人、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那么拜读朱永新教授的书《改变,从阅读开始》,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净化和认识上的提升。“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 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

    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就是一种震撼了,他的书中,选编了19位智者的讲话,这些智者,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19篇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对书中的辜鸿铭特别感兴趣,辜鸿铭是个怪人,一生共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日、俄、拉丁、希腊、马来等九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这么一位在学问上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以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的打扮直到终老。

    文章中,辜老谈到,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而这种温良,来源于同情心。他指出,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国人实际上已经变种,不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因为几乎丧失了“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既有着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另外,辜老还从宗教、科学、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叙述了中国人的这种使民族永远年轻、让心灵与理智得以和谐的秘密的源泉,是来自于中国的文明。

    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有自有颜如玉。”读书,从古到今一直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

  • 8、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之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之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著王正林译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兴奋,因为我找到了通往优秀、卓越的路径,那就是刻意练习。在我求知欲高涨的这个阶段,我了解到有这样一本书,买来,马上看,大概使用了6个番茄中的时间读完,当然我是跳读的,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多,每页上的文字比较满,逻辑思路比较严谨,不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很轻松的书。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采用的浏览,封面、封底、目录,然后扫读了书中的内容,接着又回到目录,当我发现我不是太喜欢书中的紧密排版和一些生僻的词,难理解的句子时,我首先是划出了目录中我感兴趣的小标题,打算先读这些,边读边寻找我的答案。

    什么是刻意练习?

    为什么要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需要怎么做?

    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我现在就可以进行的刻意练习是什么?

    我将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引出刻意练习,什么是刻意练习;第二部分,在工作、生活中如何运用刻意练习;第三部分,描述杰出人物的路径及解释各类“天才”;最后,指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定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进一步挖潜自身潜能。

    我们所知道的莫扎特等“天才”,他们天生就是天才吗?不是,本书介绍音乐家、运动员、超强记忆者等杰出人物的故事和经历,向我们阐明所谓“天才”都是经过后天大量的、正确的、有目的的练习才达到“天才”标准的。在大量的练习之中,他们的大脑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我又学到一个新名词“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又是什么呢?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有点难理解是吧,举个栗子吧,当别人一提到蒙娜丽莎,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脑海中出现了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我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这些杰出人物经过了年复一年的练习,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创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

    既然“天才”是经过后天努力做到的,那么我们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大量的、正确的练习走向优秀和卓越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必须进行“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练习,并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

    下面我们看看,普通人应该怎么刻意练习?

    首先、找位好

  • 9、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艾伦.德肖维茨所著《你的权利从哪里来》系统论证了“权利从哪里来”这个富有深意且争论不断的法理学命题。这一通俗权利理论切入问题的角度依旧是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之争。从形式上看,区分二者的标志是权利来源于法律之外——造物主和自然,还是法律本身。而德肖维茨立足于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权利”和实证法学派的“实定权利”之外,将权利定义为“培养权利”,即经验权利理论。德肖维茨用亲切平实的文笔,论据充分,观点直抒胸臆,提出了权利来源于经验尤其是不义的经验,人们要做的是从这些不义经验中学习,总结,反思以致修改或者提出新的权利,防止重大恶行的重演,从而使人类社会更加接近于公平正义。

    1.权利来源于造物主吗?

    如果权利出自“上帝之手”,且世间只有一个造物主,那么权利将神圣而不可剥夺,并不受时空更迭的影响。然而面对同一个上帝,不同的人群所获得的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在美国种族隔离的时代,蓄奴的权利,乃至当奴隶的权利,据说是来自造物主的圣经。在同一个上帝面前,黑人所得到的并不是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而是劣等。《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杰斐逊曾经协助起草了弗吉尼亚州的《奴隶法典》,否认黑奴拥有自由权利与追求幸福的权利,怀疑“黑人……在肉体与心智上的禀赋劣于白人。”或许这些观念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现在看来其变化则显而易见。诸如此类,在同一个上帝面前不同种族得到完全不同两种待遇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日耳曼民族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胡图力量所造成的卢旺达种族灭绝等等,这些恶行的组织者往往会以上帝的名义声称这是造物主赋予的权利,然而但凡理性的人都会轻易识破他们的谎言。因此,权利并非神圣不可剥夺的,如果权利来源于造物主,那么会使权利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成为一部分人掩饰罪行的工具。

    2.权利来源于自然吗?

    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实定法,权利来源外在于实定的人类法律,是以某种方式衍生出来的。自然法假定了我们不可能独自创造权利,权利本身存在于某处,身为人类,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个来源,所有的法律与权利都与这个探索过程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权利永恒不变,等待人们发现。”然而当我们追问权利来源的时候,持自然法观点的人会回答“权利最终来源于自然或者自然上帝”。首先,权利无论是来源于造物主还是自然上帝,权利都是源于法律之外某个特定的客观存在,而这个客观存在则有很大的随意性,会被某些人蓄意歪解。其次,自然从本

  • 10、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记述由鸦片战争开始至民国建立的风风雨雨。唐德刚在对这段历史的解读上,常常表现出桀骜的一面。

    作者唐德刚,1920年生于安徽合肥,194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在台湾出版,评价颇高。一年后,岳麓书社出版了此书的阉割版。而这部《从晚清到民国》又是该阉割版的阉割版。

    唐德刚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观点是他的“历史三峡”说:

    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关于太平天国

    传统历史学家评论太平天国运动为单纯的“农民大起义”、“土地革命”,而唐德刚认为洪秀全搞的实为一套宗教狂的玩意。洪秀全屡屡科举落第,一病病了四十多天,昏迷中发梦梦见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胞弟。洪秀全此番“升天”悟道之后,便搞起了“拜上帝会”,开始传教,一时从者如云。洪秀全潜心钻研宗教理论,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劝世诗歌。

    唐德刚此说源自其个人推断。从洪秀全后期黄袍加身、妻妾成群、享乐至上来看,他堕落得也不像什么狂热的宗教分子。洪天王也许不是假托迷信搞革命,也许也不是宗教狂,只是科场失意之后转身寻个寄托罢了?就像“天朝田亩制度”,只是纸上作业,一天也没有施行过一样,不必当真。

    关于康有为

    唐德刚对康有为的评价低到尘埃里去了。康有为虽学富五车,却也是个考场失意之人,做了二十年老童生。后收得少年举人梁启超为徒,信心大增,遂开设万木草堂,传授“中学”和“西学”。康有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可是,康有为不懂外语,而当时西书译本极其有限,且所译亦均为最初级的作品。读书笔记.唐德刚讥讽康有为:“毕竟是位有超进士程度的儒家大学者,又是长于理学佛学的文章家,特别是善于演绎义理的成熟的今文家。他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最长于望文生义,自己并不知其不知,就东扯西拉,大写其《康子》上下篇了。”唐德刚骂康有为为人教条、作风骄狂,不知审时度势、纵横捭阖,误国有甚于小人……

    关于义和团

    先看看庚子之乱的时间线:

    6月10日,义和团开始进

  • 2019-10-29

  • 2021-12-15

  • 2023-04-18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2-27

  • 2023-02-16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06-28

  • 2019-11-11

  • 2023-02-10

  • 2023-02-18

  • 2023-04-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01

  • 2023-02-03

  • 2019-11-12

  • 2023-04-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3-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5-11

  • 2023-05-27

  • 2021-10-11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1-11

书从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书从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书从读书笔记、2024书从读书笔记,书从读书笔记摘抄,书从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