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 > 地图 >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2024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相关栏目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热门栏目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推荐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

(共 8414 篇)

  • 1、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句说的不是春风中树木开花,星星被风吹落,而是在描摹“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那一簇簇烟花仿佛东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花朵,烟花纷纷,又像星星,如雨般坠落。

    在这样的美景,自然少不了欣赏美景的人们。“宝马雕车香满路”是说那些达官贵人携带者家眷游玩观灯。

    所观之灯是什么样的呢?“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这种乐器的伴奏下,各式各样的灯笼,有鱼形的,有龙形的,都舞动起来了。这一切笼罩在月华之下,沉浸在节日气氛中,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句话总写观灯的众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皆是节日期间古代的妇女在头上佩戴的装饰品。词中罗列的这些,当然是描述她们盛装出行的样子。“盈盈”既形容“笑语”之轻盈悦耳,也形容女子体态之曼妙。“暗香”不是说花香,而是说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上阕渲染元宵灯会的盛况后,出现这样一群美丽的女子是自然不过的情形,甚至可以说二者珠联璧合。

    这“灯火阑珊处”,虽然昏暗,却让人感觉所有的“光”都聚集在这里,虽然没有描写“那人”的样貌和衣着打扮。但是“那人”的形象一下子鲜明起来。这种鲜明的感觉正是前面渲染众人,并用众人衬托的结果。

  • 2、 读《辛弃疾传》有感1000字

    读《辛弃疾传》有感1000字

    原创: zyc

    这两天闲暇之余有幸读到了邓广铭先生的《辛弃疾》传,传记在较为翔实的记录了辛弃疾的一生时,又加入了一些辛弃疾的诗歌,还注意了简洁明了与用词工整,的确是一部值得多读的作品。

    然而,辛弃疾六十八年丰富而又富于起伏的人生,并不是一部仅记载其生平事迹的传记就可以囊括的,而这六十八年人生的丰富,也并非这一百多页就能包含的,至于其更深刻的内在思想与品质,则更需要读者自行体会。辛弃疾这个伟大人物,其人生的壮阔波澜,曲折非凡;其知识的广阔渊博,深厚浩瀚;其词作的优美精巧,豪放壮丽,这些都足以使其作出惊人的成就。而除此之外,仕途起伏,郁郁不得志,这点倒是与很多词人相同,但不同的是,辛弃疾对于养兵用卒之法,作战指挥之略也同样精通,试想倘若宋朝待他不薄,那中国可能少了一个伟大的词人,转而多出了一个伟大的抗金战略将领,历史是否会改写,也就未可知了。但至少,辛弃疾的才华是词作,诗歌,是文章,书法,也是战场,兵营。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绝世的全才。

    像人们一直说的那样,这些文人墨客一般都是在仕途的逆境中造就的,辛弃疾空怀一身安邦定国的策略,却一生都得不到重用,几次上马的机会还是平定内部战乱,而至于其一生的抗金大志,则致死都难以实现,无论是《御戎十论》还是《九议》抑或是晚年被召见入宫分析局势,他对与如何打败金人有着独到的见解却永远得不到重视。职务总是远离作战最前沿,官职一直调来调去,还要因其气节遭受众人排挤,三次回到乡中隐居最后病死家中。对于这样一位满心期待带兵打仗的将领,可能死时都没看到宋朝统一就是最大的遗憾,也是老天最无情的讽刺。辛弃疾与所有人都一样,也曾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有过远大理想,奋勇向前,也会自恃于功绩,自满于才华。酾酒赋诗,高谈阔论,剑指北方,气冲昆仑。到后来,一切都变成了一个重病的老人,拄杖忘向远处的长安,宫阙如旧,可人早已不如前。

    买辛弃疾传的起源,还是因为以前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渴望从辛弃疾,苏东坡这样的伟人身上找到答案。辛弃疾的一生十分曲折,早年不得重用,中年被贬回家,晚年看着好友朱熹被说成伪学。想以陶渊明慰藉自己,却总难以掩饰心中豪情,想纵情山水,却直到晚年还想着保家卫国,被人诬陷弹劾,却还对国家忠心耿耿,看到朝政腐败,却还对收复失地矢志不渝。所以,这样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在政海

  • 3、 读《秋夕》有感500字

    我三岁多开始每天临睡前听妈妈读古诗,听到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很喜欢有萤火虫、星星的秋夜,于是也开始喜欢这首诗了。如今,我长大了些,学会了思考语言背后的东西,一再读这首《秋夕》,我终于看到女孩子在宫中寂寞冷清的秋夜并不是我小时候想象的萤火虫加星星那样美好。

    古时候,只有男性才能上学接受教育,也只有男性才有工作和担任官职的机会;在家庭里,还是只有男性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古时候要求女孩子“无才便是德”,根本不允许女孩子上学,连接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在社会上工作担任官职。从社会到家里,女孩子都只能听男性的话,不能反抗,没有学习的机会,没有出行的自由,从生活起居到婚姻大事,一律只有服从,她们的命运完全在男性的手里。在宫里生活的女孩比平常女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却比平常女孩子的痛苦也更多一些:她们被关在皇宫里,失去了自由,甚至一不小心就会有杀头的危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等到头发白了都还是只有独自寂寞看天上的牛郎星织女星。

    而我们现在,和封建社会完全不同的是:女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好的教育,长大了可以去各地工作,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从我们的老师到我们的校长,再到国家的领导人,有很多都是女性,她们美丽而自信地工作、学习、生活,很多都成为了社会的楷模,即使是男性也要佩服她们。

    懂得了诗句背后的含义之后,我依然喜欢这首《秋夕》,因为它让我明白了:珍惜现在的环境,珍惜我所拥有的学习机会,掌握我自己的命运,要让自己也成长为我的老师、校长那样美丽自信的女性。

  • 4、 读《森林谜案》有感

    读《森林谜案》有感

    四(6)沈祎文 大家一看《森林谜案》这个题目,一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破案故事吧! 是的,正如你们所想,这确实是一本非常惊险、刺激的破案故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已经退役的神犬探长,他退役后开了一个“神犬探长所”,后来,神犬探长遇到了青蛙博士,破了许多令人不解的谜案。这些谜案有很多,比如:连环大案、都市罪犯、黑色风暴等一些令人谜惑不解的谜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红樱阿姨,我非常感谢她,因为是她写得这许许多多的书,让我爱上看书,喜欢上看书,不仅这样,她还在故事中,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写得优美、生动,让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不仅会用了好词好句,而且还拥有了许多科学知识。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棒的作家。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在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该像故事中的神犬探长一样冷静地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能像故事中的狮子一样冲动、鲁莽。 我永远忘不了这本书,这本让我爱上看书的书——《森林谜案》。

  • 5、 读《森林迷案》有感(精选)

    书,是我们的好伙伴;书,是我们的好老师;书,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调味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看书是一种乐趣,引人入胜,每当我翻开书,就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我看过许多书,只要我身边有好书,就会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并且爱不释手。我喜欢看杨红樱作家的书籍,她的许多作品我都非常喜欢,其中《森林迷案》最吸引我。写的是美丽的翡翠森林,经常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一只退役的警犬来到了这里,开办了一家侦探所。他和他的助手青蛙博士一起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神犬探长”,因为他有勇有谋。记得有一次,小蜜蜂来报案,说他们的好多同伴失踪了,神犬探长跟随小蜜蜂来到了案发现场,发现这里是一个十分潮湿的山谷,他们仔细观察了四周,深思了片刻,细心地发现那里开着像袋子一样的花儿,分外艳丽,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青蛙博士也惊叫起来:“猪笼草!我想,你们的同伴就是被他吃掉的,因为他们需要足够的养料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所以只要你们碰到他,就会被他的粘液吸收掉。”小蜜蜂不可思议地尖叫道:“怎么可能,这太不可思议了……”最后神犬探长为了保护小蜜蜂的安全,就把他们护送到一个远离猪笼草的地方去了。

    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的博学多才真的让我很钦佩。我想,我也要多读书,像他们一样懂得很多知识,为身边的朋友解决难题,也可以为我们人类造福。读完这本书,我还懂得了我们在做事情之前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推理,用我们已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杜甫诗词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让好书永远伴我成长吧!

  • 6、 读《一元钱》有感作文

    ······· 读《一元钱》有感

    · 在你的心目中,一元钱能够干什么?买两粒泡泡糖,买两个馒头吃,还是……但是本文中的主人公,却可以用一元钱换成了13家公司和12个店铺,并成就了上亿的业绩。也许你会奇怪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做生意的人。可是很不幸,几年后,他在深圳破产了。最后只剩下了一元钱和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可在他就要踏上火车的一刹那,他改变了主意。他不想就此宣告自己已经失败了。于是,他用仅有的一元钱买了一支彩笔和四个香烟盒子。他在香烟盒的反面写上字,做成了接站牌,用来出租(每个一元)。五个月后,四个再普通不过的接站牌换成了四十个用锰钢打造的高强度的接站牌,并且拥有了一间豪华的房子和一个得力的助手。当他苦心经营,又赚了一万元后,他瞄准了当地的人们爱吃新鲜草莓这个商机。于是,他买了三万只花盆,在里面种上了草莓。等草莓成熟后,他就带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他的草莓可以现吃现摘,不会霉烂,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就这样,他一下子又用草莓换来了三十万的巨额现金。由于他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新的商机,在他的努力下,最终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实力雄厚的著名企业家。试想,如果他墨守成规,没有打破普通的思维方式,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愿意付出辛勤的劳动,那么他还有可能成就今日的万众瞩目、蒸蒸日上的业绩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 记得在《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里,文中的小男孩,不就是打破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用横切的方式,让苹果神奇地显现出了五角星吗?

    · 同样,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打破普通的思维方式,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刻苦钻研,不断努力,相信再平凡的你一定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

    ·

  • 7、 《辛弃疾》读书笔记_关于辛弃疾读书笔记

    以前只知道辛弃疾的豪放,而读他的词,我不禁愕然,以武起事,竟然是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愤成就了文学的他。而这对他来说,又会是怎样一种辛酸?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写成的。我坐在桌边沉思:对于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来说,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悲哀。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的,是他栏杆拍遍的一脸惆怅。

    这也是历史的悲哀!如此强烈的爱国之心一次次被昏晕的朝廷和奸佞的小人淬火。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行驶,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强大而迅速发展的祖国。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面,拿着笔我会想:要是让辛弃疾看到,是否会让他羡慕不已呢我们也在走一条携笔从戎的道路。作为一名国防生,我无需以一方面的人生悲剧来换取另一方面的光彩;我有我的追求,我要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壮;将军本色是诗人,我也要有文人宽广的胸襟;我会实现我的理想,时过境迁,辛弃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报国无门与龟因无路的徘徊也一去不复返了。

    我曾为辛弃疾的深深的爱国之情所感动,面对着祖国,可能我们仅仅是大海中的一粒小水滴,但正是这一滴滴小水滴的积累,才有了大海的波涛汹涌。同样,祖国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投入,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们欣赏沙场秋点兵的辛弃疾,献身祖国的国防,我们无悔!

    我又仿佛看到了辛弃疾,但这次一头白发的他一改以往的忧伤,对着我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 8、 读《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有感

    读《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有感

    黄敏

    在百度百科词条上看到,对潘先生头衔的界定非常简约,除去履历介绍,只有"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紧随其名。读完《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潘先生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与饱满了,从小学老师到大学老师,从厦大教育系助教到副校长,从高等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再到教育学界公认的"一代宗师"…… 在所有光鲜的角色中,唯独"老师"是先生最钟情的称呼。

    60多年前,面对中国无高等教育的窘境,他振臂发出了"大学生岂能像中学生、小学生一样教"的诘问,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开疆拓土。到了耄耋之年的他,仍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记得曾有人说过,你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读他的传记;你要想了解一门学科,就请读它的历史。而这本《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既是潘先生个人的成长史,也是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史。本书前面的三个章节叙述了潘先生的个人教育历程:早年生活、负笈求学、厦大岁月;后三个章节讲述了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及其发展: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拳拳之心。同时,潘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与他个人的教育史及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史密不可分,历经抗战、文革、改革开放,筚路蓝缕高教研究结硕果,桃李芬芳传道授业育英才,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求学之路: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潘先生1920年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普通的小商贩之家。时龄六岁,受哥哥潘载启蒙,诵读经典。方才八岁,插班进小学,入学半年觉学习趣味。生活拮据,闲来广泛阅读,苦中作乐。小学卒业,赋闲在家,执烦生计。翌年,校长请回,重返学堂。求知若渴,多读多写,爱好文学。十而有五,初中结业,初为人师,立志为师。插班入师范,适应课程,夜校兼课,投稿踊跃。师范卒业,为小学教师。然时局动荡,投身抗战。仍心念求学,两考厦大,终如愿以偿。主修教育,辅修经济,人文社科均有涉猎,兼课教书,不忘初心。大学毕业,随友至江西教书,后重返厦门。学无止境,砥砺前行,持之以恒,本立而道生。

    阅读名人自传时,总能发现一个鲜明的共性。他们在幼年时,便爱上了阅读。正如立人乡村图书馆发起人李英强所说的:"一个人学会了阅读,就挡不住他的成长。"潘先生在入学堂之前,他的哥哥潘载和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开始接触到了一些经典读物,在饱含文人气质的哥哥的影响下,他也喜欢上了文学。幼时的他博览全书、勤于思考,使其不管身在何处,"好笔头"都显得他与众不同,得到他人的赏识。

  • 9、 读崔永元不过如此有感

    读崔永元不过如此有感

    《不过如此》,崔永元著,华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不过如此》,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一如崔永元主持《实话实说》的风格,“不过如此”似乎透着一份轻狂,更有一份洒脱。而我读完书倒觉得这四个字中透着一丝过来人的自嘲,同时有一种不卑不亢的劲道在里面:一方面别自视太高,一山还有一山高,为人要低调,另一方面也无需自视太低,卑微、朋友、领导、策划、节目嘉宾等人中选取印象深刻的故事,像电影放映一般铺展为生活的横截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这些文字时,特别是看到似曾相识的场景时,总会有心领神会的一笑,勾起心灵深处最温柔的那抹回忆,我想这也许是书的成功,至少他把读者感染了,而在感染的同时又能生出感悟。

    除了喜欢书中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外,还喜欢他的风格——不做作。可能是个人性格原因,最受不了虚伪矫情,喜欢豪率坦诚。而崔永元能够坦然面对读者,同时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实属不易。如书中第八章写“领导”的部分。写报社成员在新社长的上任时分成两拨是一种领导艺术,大家一条心容易一致对上,分拨互相掐,领导就坐稳了。联系到我们今天的官场,不乏拉帮结派,可是现实又有几人敢将它晒在阳光下。另一处写到他同学从他的下属变为他的上级时,那种不言而喻的微妙变化。“每当我视他为领导时,就自然而然保持了一个距离,看不清他的真实面目。每当我意识到他是我的同学时,总能观察到细处,甚至油然生出感动”。人在成熟长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变化,由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他们或许再也不是印象中的那些同学,但那份同学情谊却是什么也偷不走的。写到此处,又想起“朋友”章节对朋友的描述“朋友,是你步步高升,对你称呼从不改变的人”。“领导”章节的最后一句话也颇耐人寻味:“本来是想写差领导的,提起笔来又写起领导的好。现在明白了,领导的毛病是咱们群众给惯出来的”。初看这句话只是匆匆笑过,但转念一想,又能回味出很多东西。

    正是它的五味杂陈,才有了供读者品尝的滋味,也正是由于它的复杂多面,才反映了生活的立体全面。书中第十章“活着”写到对残疾人的尊重。崔永元由于一次无意的玩笑极大伤害了有点磕巴的祝先生的自尊心,而电视节目的播放让祝先生平日里极力掩饰的小毛病变得家喻户晓,逢人就被问,祝先生生气之极,写了文章《崔永元,别把刻薄当幽默》在网上、报上发表以示不公。书里并没有回避嘉宾或观众对他的批评,而是将这些言语一字不漏地收入书中,坦

  • 10、 读徐满元诗集《众星望月》有感

    对于诗歌,我是一个知之甚少的人,仅会时不时无病呻吟似地读一读。虽然我始终坚信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耐读的一种文体,诗如参禅,它也比其他文体更像是一种语言的隐逸,而经年岁月里,我用尽全力却也读不出它深度的万分之一。刚拿到徐满元老师的处女诗集《众星望月》,有那么一瞬,我不敢去读,我怕我的亵渎会让他的诗歌失去灵韵。因为,诗歌的魅力,就取决于文字背后的灵魂。读着读着,厚度在减少,深度却没有增加。

    对于写诗的人,在骨子里,我是十分敬畏的。诗歌是通向自由的道路,是心灵之鸟,无论在喧哗或是宁静之中,都有着一种隐秘的力量。诗人能带我们穿越世间的尘雾,去领悟善与美的化境。可他们却也像退隐的杀手,令你闻风丧胆,甚而搅乱你平静的生活,把你带到十字路口,让你做出为难的抉择,陷入窘迫的境地。米兰·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是生命之轻。因而我认为,生活给予的最大侮辱就是还你自由,且不设限度。写诗的人,都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表达。尤其在这个充满着生存危机感的境况之下,诗人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徐满元老师诚然不是最出色的诗人,但无疑是爱诗的。他在《诗恋》中把诗比作“一片蓝蓝的大海”,而他自己“是岸边的礁石”,任大海嘲笑他的痴情,他也终不改初衷。他更把一生看作是“诗行与诗行之间的空隙”。

    诗歌的笑是诗人一个人的笑,诗歌的愁却是一群人代代的愁。我们畏惧一种生活,并矢志不渝地逃离这种生活,可最终躲开了,安定了,又竭尽所能地复制着这种生活,一边打乱,一边制造,破而立,破而不立……然而诗人创作,也正是应一边充实着自己,一边清空着自己。

    诗人有两种生活,一种受伤,一种疗救;一种筑巢安窝,一种带着灵魂自由地奔走。思想是有尊严的,精神是有个性的,而诗歌更应成为一种有思想的精神。陈染说,生活最终教会给我们的也只是一句话只说一半。那么,诗人便是一句话只说三分之一。因为,简约,无疑是诗的特性。写诗的人毋庸置疑是敏锐的,灵感是他们小宇宙的大爆发,创作过程中他们在争分夺秒地燃烧,突然地爆炸是他们书写到极致。他们常常把生活褪尽色彩,还原以水墨修饰,留下无穷的意境。

    他们又常常把黑白勾勒地五彩斑斓,在调色盘里尽情地编织。

    诗人的爱是分明的。爱之前,“心,是树上唯一的无核大红桃”,只是苦于“但至今仍无人摘取”;爱上时,就“别冷缩,别顾忌,猛冲出门外”,因为“我七色的情丝,已为你织成风衣”;因为爱的投入,只有“咬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3

  • 2022-01-31

  • 2022-01-27

  • 2022-02-14

  • 2022-12-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7-15

  • 2021-07-15

  • 2019-09-25

  • 2019-11-16

  • 2021-07-23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1

  • 2023-06-1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4-15

  • 2021-10-3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5-04

  • 2019-11-06

  • 2023-04-17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1-04

  • 2023-06-12

  • 2019-11-11

  • 2019-09-20

  • 2022-01-19

  • 2019-10-19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2024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