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 > 地图 >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2024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相关栏目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热门栏目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推荐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

(共 5256 篇)

  • 1、 《梵高传》(优秀范文)

    书中描写梵高热爱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富有同情心,与低层的穷人生活在一起,渴望当一个好牧师。他的灵魂太纯真,太善良,太充满理想,为了矿场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悲惨的穷人,把自己的生活费都给了他们。虽然矿场的穷矿工都能成为他的朋友,但教会却始终不理解他、不认可他,无论怎么努力,都不承认他,不让他继续干下去了。

    梵高没有进过科班,通过自学和不断的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画风。他脑海里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他要通过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内心、去表现别人看不见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写的是“神”而不仅仅是“形”。所以他看到的别人看不到,他画的别人感觉不到、理解不了,没人欣赏他的画。除了他的弟弟,没人买他的画,更没人收藏他的画。他不与周围的世俗妥协,不为生活的穷困潦倒放弃,从不改变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被送到了疯人院,但他最有名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疯人院里完成的。

    读了《渴望生活》,令我最难以忘怀之一的就是梵高的爱情,梵高爱过许多人,但他去世时仍是单身的。虽然爱情对梵高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从小孤僻的性格导致他没有成功结婚。然而,几段爱情大大影响了他。

    说到温森特的一生,不可能忽略爱情,爱情对温森特来讲是多么重要,虽然在这方面,他一无所获,从未成功过。温森特一共有4段爱情,这4段爱情,不断地改变着他,使他一步步走向成熟。

  • 2、 读书模板:读《梵高传》的读书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读《梵高传》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读《梵高传》的读书笔记1

    书中描写梵高热爱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富有同情心,与低层的穷人生活在一起,渴望当一个好牧师。他的灵魂太纯真,太善良,太充满理想,为了矿场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悲惨的穷人,把自己的生活费都给了他们。虽然矿场的穷矿工都能成为他的朋友,但教会却始终不理解他、不认可他,无论怎么努力,都不承认他,不让他继续干下去了。

    梵高没有进过科班,通过自学和不断的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画风。他脑海里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他要通过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法郎维持基本生活,其实只要放弃绘画,梵高依旧可以做个牧师。梵高出生于艺术家族,其实他根本就可以做一个卖画的资本阶级的人。可是他没有,他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了艺术,他牺牲了一切。我们只看到了梵高的色彩多么美,画作多么精致,却从未了解过每幅画背后那个为了梦想永不言弃的梵高。哪怕身无分文,也绝不放弃绘画;哪怕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也绝不停止追梦。只要不放弃,梦想永远近在咫尺。

    2、创造疯子

    从最开始的暗淡无光,到最后的鲜艳色彩,梵高的画技越来越高超,他的创造力越来越强。自然之美被梵高画得淋漓尽致。梵高不畏惧酷暑,不畏惧严寒。他为了艺术绘画竭尽一切,接近疯狂。或许不敢想象,即使在圣雷米病院,他也能创造出传世奇作。对于色彩的迷恋,对于创造的疯狂,才是梵高的本色。阳光的炽热,大地的深沉,都是他绘画的一部分。向日葵的黄色,星夜的蓝色,梵高想象与创造齐头并进。他的作品里,仿佛一切都活了过来。

    3、渴望生活

    对于这样一个热爱绘画的人来说,生活里大部分都充斥着颜料画笔是很常见的。从早晨到夜晚,他总是需要大量时间来来绘画。即使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他也没有放弃绘画。在梵高的作品中,有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有一种对于生活的渴望。他渴望可以卖出一两幅画,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柔和的线条,鲜艳的色彩,都表达出他对于生活的渴望。梵高的个性孤僻,生活里只有印象派的疯子画家愿意与他相伴。梵高之所以成为了画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梵高对于生活美的追求,对于艰苦

  • 3、 读《梵高传》有感

    他生下来。

    他画画。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波德莱尔

    他有梦想,他热爱画画。

    他说:在画家的生活中,死亡也许不是最难过的一件事。

    他又说:有时候我非常知道我需要什么。在我的生活和绘画中,我可以不需要上帝。

    可是最后他还是小声地说:上帝与我同在。

    他的爱是炽热的,就如同他对于作画的热情。他的感情始终陷在无迹可寻的胶着之中。他应当爱着阳光,因为他就像一只向日葵般,花期短暂,内心翻腾着感情的烈火。他以向日葵表达自我。法语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它是光和热的象征,却成了他悲哀的缩影。

    他拿起剃须刀片,把耳朵割了下来。或许并不疼,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平静。

    我想他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因为耳朵只是他的累赘。听得见世界的喧嚣,却听不见他心中的澎湃。没有人理解他。

    他不喜欢圣雷米。不喜欢穿病号服。不喜欢药片。他想扔掉它们,然后画画。唯有绘画是不能被停止的,那些色彩就在那里喷涌。

    在旁人眼里,他始终是个疯子,而他偏执而自我的生命旅程中最渴望的却是被理解和被爱。

    1890年。他37岁。

    他站在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里。

    用平时拿画笔的手举起了一把陈旧的手枪。开枪,躺在房间静静死去。别人说他病发,我宁愿相信他对天堂有信仰。

    我感觉到他的生活,他的性情,却独独感觉不到他的内心。因为那是旁人所无法抵达的深渊。

    不知为何,在这样明亮的下午,会突然掉下眼泪。

    再见了。

    走了这么远,只是一声问候。

    他是我最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 4、 《梵高传》有感(600字)

    引子:读好书、多读书对同学们成绩的提高和今后人生的发展都至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梵高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整个下午,我都在躁动不安,一会儿翻翻这里,一会翻翻那里,一会又捞起闲书翻几页。眼睛发涩,却睡不着,直到拿出《梵高传》-这本我中午刚刚读完,读完后睡意全无的书。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来到电脑旁。我终于知道自己这么躁动的原因了。我一直在试图抵制自己为之写些什么的愿望,换来的却不过是心不在焉而已。这本书从好些天前就断续在读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却是这个周末。我哭了好几次。有几次拿书敲自己的脑袋。哭是因为感动,疼痛,感动于梵高与弟弟的亲情,疼痛着他们的疼痛。敲自己的脑袋是由于愤怒,愤怒于人们对一个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愤怒于那个不公的社会,愤怒于那些最底层人民的苦难―而我只是一个看客。如果没有梵高,提奥会过得很好吧。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金,温和的性格,彬彬有礼的举止,走在哪里都是受人喜爱的。他会过一种衣食无忧,平淡恬适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气暴躁,行为偏激,有些神经质,难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会这么友爱。这是多么失败的一个人。在伦敦做画店的伙计,爱上一个女人,被拒。爱上自己的表妹,被拒。与其说爱上,不如说是同情于一个孤苦的妓女,与其同居,将其作为妻子来看,终因差距太大而分开。被一位女子爱上,女子却不敢挣脱家庭的羁绊,为他自杀,后获救,在疗养院里度过一生。在阿尔,喜欢一个妓女,在精神错乱后,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她做礼物。在爱情上,他是不太走运。不过,像他这样把绘画视为生命的人,本来就不适合婚姻吧。就算有个家庭,带给亲人的也是痛苦。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疯子。在事业上,做画店伙计,出走。做牧师,被逐出教会,虽然他做得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牧师要真诚,更贴近于爱。做画家,生前仅卖出过12幅小风景画像,还是卖给自己的叔叔。在世时,他被视为做什么事都失败的人,视为疯子。然而,这一连串的失败并没有把他打倒,他还是倾尽自己的生命,来爱,来描绘这个世界,纵然这个世界把他遗弃。虽然手中只有印刷粗糙的梵高画选,我还是从中看到了很多。这个不善言辞的人,把他的心,他整个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一笔笔绘在画板上。我看到他对生命的渴望,对这个世界的爱。看到他的梦,那个像他笔下的天空那么蓝的梦。看到了他的躁动,他的强烈的要爆炸,要挣脱这个世界的束缚的渴望。书里,阿尔的烈日,金黄色的麦

  • 5、 读《梵高生活》有感1000字

    读《梵高生活》有感1000字

    王明瑜

    《梵高生活》是丰子恺编着的梵高传记,而丰子恺不仅是一名作家,亦是一名画家,两人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丰子恺梵高,大师笔下的大师。

    此书讲述了荷兰绘画巨匠梵高一生行止和创造历程。在《梵高生活》中,丰子恺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梵高以短暂的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21世纪绘画艺术。而对于丰子恺的书写,着名学者赵景深评价他只是平易地去写,自然有一种美,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

    原先,梵高于我,只是一个书面名字,唯一对他了解的也只是他的《向日葵》、《星夜》以及《唐吉老爹像》,可是现在就感觉像一个很亲近的人。梵高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从小就有着惊人的绘画天赋和对艺术的独立理解,但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导致了他一生不被世人所理解。当时的人们欣赏客观主义画作,对主观主义则抱着嘲笑的态度。而梵高就在被世人冷落的环境下追求艺术,画出了数幅旷世之作,只可惜"旷世之作"是在他死后。

    梵高对他的绘画风格和作品充满信心,相信终有一天可以得到世界的认可,但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一天有多远。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令他臣服于世俗之下,仍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美的追求继续自己的绘画生涯。他对绘画的态度令我敬佩,虽然我没有权利评价他的画。梵高从小就不相信世人所认为的佳作,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即使被别人冷眼相向也不动摇。为了找到作画的灵感,他一生辗转多地,不畏艰苦,只可惜因为身体和经济问题,梵高没能去日本,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梵高的身体和精神也因为过度的劳累和生活的种种琐事而趴下了,得了精神疾病。可即便如此,梵高也在不停地作画,寄给他的亲人、朋友,绘画已成为了他的生活。当然,梵高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是不可取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梵高的画中深刻流露的是画家对于生活的感受,他称自己为农民画家。梵高对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充满了怜悯之情,他在做矿区传教士的时候,即便他父亲汇给他的钱并不多,他依然将自己的一切都给了那些贫穷的人们,但当时的社会不变,又能帮到多少。我由衷鄙视郭美美、李天一这类人,又不是自已的钱,凭什么炫富。

    梵高的情感生活也不能说全是孤单,至少他通过绘画来寄托情思。梵高曾经也有过结婚的打算,但因为种种原因,不仅婚没结,对精神却是不断的

  • 6、 读《悟空传》有感1000字

    读《悟空传》有感1000字

    榆林中支 马木青

    《悟空传》是今何在发表的长篇小说,共二十章。该书讲述了悲情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悟空传》在情节上颠覆了《西游记》,但在精神上,完美地诠释了《西游记》。《悟空传》中,孙悟空追求自我,唐僧追求真理,八戒追求真爱,沙僧追求解脱,他们一路结伴西行,得到了他们追求的东西,而不是一纸经书。对于师徒四人来说,他们追求的东西才是真经。

    孙悟空是《悟空传》中描写最多的人物形象,书中将孙悟空分解为两个形象,一个是迷茫的、只为赚取功德分而取经的孙悟空,另一个是个性张扬、备受妖怪推崇的齐天大圣。唐僧是一个非典型信徒,不烧香却拆庙,对佛教充满怀疑。他发现“信仰”不足以拯救自我,但又没有其他东西依赖,整个人充满了矛盾。

    在《悟空传》中,所有神佛都是反面人物,代表了各种权威,他们不允许人类有其他想法,只能按照他们设定好的道路走向“信仰”,这条路以外的爱情、梦想都是需要打压的异端。

    我曾经以为《悟空传》的主题是反抗,作者借助师徒四人的质询,表达了对权威力量的反抗,而降妖只是反抗的形式。西行之路是一场悲剧,神仙们一边安排师徒四人去西天,一边安排下九九八十一难,想把他们整死。降妖路上,妖怪要么是跟悟空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比如牛魔王;要么是神仙的宠物或者坐骑。悟空想要挣够功德分,只能干掉自己的老战友。好不容易降服一个神仙的宠物,不好意思,人家回天庭了。所以整个西游就是一场阴谋,不论师徒四人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不服从安排,不向西走,整死你;向西走,路上还有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安排好的,还是要整死你。西行之路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

    西游归来,师徒四人倒是成了佛,成佛以后呢?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没有感情、没有理想、没有欲望,当然放弃了这些以后,也就没有了痛苦。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你还剩些什么?思想的死亡才是一个人最终的消逝。

    我原来以为反抗就是《悟空传》的唯一主题,可是我最近重读了这本书,在反抗这个主题之外,我有一些别的想法。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在讲反抗,反抗权威、反抗既定、反抗信仰,但它其实并不鼓励反抗,而是鼓励读者们选择,鼓励大家去追寻自我或者妥协现实。这其实也契合这本书的精神——不要迷信别人所说,相信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想,

  • 7、 读《和珅传》有感1000字

    读《和珅传》有感1000字

    天使小青

    认识和珅是看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我的印象中,王刚演和珅,是入木三分,把和珅的巴结、迎合、演的是淋漓尽致。以至于我现在看王刚,咋看就是一副奴才相。说明王刚老师把和珅的人物的精髓给大家展示出来了。精神世界和外部的表现力的结合,这就是王刚的演技的独到之处。

    看《和珅传》我对和珅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珅也是个苦命的孩子,3岁丧母。10岁丧父。常言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是更能理解和感受人间的冷暖。穷人家 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奋斗中最能激起人潜在的能量。在逆境中成长的人,要有超强的慧眼,具有对事物认知的穿透力。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和珅的勤学苦读,精通了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为以后的出人头地奠定了基础。一次藏族的达赖喇嘛来为乾隆祈福,官员们都不懂藏文。乾隆不得不快马加鞭去北京找和珅。别人都会的你要会,别人不会的你也要会,这才是通官运,走仕途,让领导另眼相看的本事。

    和珅长得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和珅的为官之道是“青云直上”。看来只要你的才能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你就会连升三级。乾隆为甚这么喜欢和珅呢?我读了书以后我才恍然大悟。乾隆是皇帝,事实上皇帝是最孤独的人,要想把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的想法体现到行动上,就需要人去理解皇帝的思想。这需要大臣的心理学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他的处事能力。而和珅恰恰是最能体会领导意图,和最能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的人,这叫迎合。其实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心理学精通。皇帝也是人,它同样需要关心、爱护、美女、温暖。而和珅的做法,恰恰是最能把乾隆需要的说出来,并落实在行动上。那个领导不喜欢能够读懂自己的人。其实乾隆和和珅是知心朋友,又是君臣。我认为乾隆有和珅这样的臣子是福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得已知己足矣。

    和珅的贪真是举世无双,人要那么多钱干啥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最终因为贪的无厌才掉脑袋的,和珅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有一个致命成分,就是老觉得乾隆离不开他。事实上就是叫‘越权行为’,皇帝永远是第一,大臣永远都是皇家的打工仔。

    在外面和珅与人勾心斗角,在家是有情有意。特别是对他的原配夫人冯氏,尊重尤嘉,恩爱释怀,妻子去世后,还写了六首诗,以此来悼念亡妻的在天之灵。其实天天尔虞我诈,生活很累。只有在她贤惠的妻子面前才感到心里轻松。我认为,现代人在这一点上,真的不如和珅做得好。

  • 8、 读《辛弃疾传》有感1000字

    读《辛弃疾传》有感1000字

    原创: zyc

    这两天闲暇之余有幸读到了邓广铭先生的《辛弃疾》传,传记在较为翔实的记录了辛弃疾的一生时,又加入了一些辛弃疾的诗歌,还注意了简洁明了与用词工整,的确是一部值得多读的作品。

    然而,辛弃疾六十八年丰富而又富于起伏的人生,并不是一部仅记载其生平事迹的传记就可以囊括的,而这六十八年人生的丰富,也并非这一百多页就能包含的,至于其更深刻的内在思想与品质,则更需要读者自行体会。辛弃疾这个伟大人物,其人生的壮阔波澜,曲折非凡;其知识的广阔渊博,深厚浩瀚;其词作的优美精巧,豪放壮丽,这些都足以使其作出惊人的成就。而除此之外,仕途起伏,郁郁不得志,这点倒是与很多词人相同,但不同的是,辛弃疾对于养兵用卒之法,作战指挥之略也同样精通,试想倘若宋朝待他不薄,那中国可能少了一个伟大的词人,转而多出了一个伟大的抗金战略将领,历史是否会改写,也就未可知了。但至少,辛弃疾的才华是词作,诗歌,是文章,书法,也是战场,兵营。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绝世的全才。

    像人们一直说的那样,这些文人墨客一般都是在仕途的逆境中造就的,辛弃疾空怀一身安邦定国的策略,却一生都得不到重用,几次上马的机会还是平定内部战乱,而至于其一生的抗金大志,则致死都难以实现,无论是《御戎十论》还是《九议》抑或是晚年被召见入宫分析局势,他对与如何打败金人有着独到的见解却永远得不到重视。职务总是远离作战最前沿,官职一直调来调去,还要因其气节遭受众人排挤,三次回到乡中隐居最后病死家中。对于这样一位满心期待带兵打仗的将领,可能死时都没看到宋朝统一就是最大的遗憾,也是老天最无情的讽刺。辛弃疾与所有人都一样,也曾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有过远大理想,奋勇向前,也会自恃于功绩,自满于才华。酾酒赋诗,高谈阔论,剑指北方,气冲昆仑。到后来,一切都变成了一个重病的老人,拄杖忘向远处的长安,宫阙如旧,可人早已不如前。

    买辛弃疾传的起源,还是因为以前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渴望从辛弃疾,苏东坡这样的伟人身上找到答案。辛弃疾的一生十分曲折,早年不得重用,中年被贬回家,晚年看着好友朱熹被说成伪学。想以陶渊明慰藉自己,却总难以掩饰心中豪情,想纵情山水,却直到晚年还想着保家卫国,被人诬陷弹劾,却还对国家忠心耿耿,看到朝政腐败,却还对收复失地矢志不渝。所以,这样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在政海

  • 9、 读《袁隆平传》有感_记读后感1000字

    读《袁隆平传》有感_记读后感1000字

    有一本书,让我回忆起中国的进步;有一本书,让我懂得许多道理,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袁隆平传》。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是无人能挡的。

    人们心目中的袁隆平,自少年时代便是智慧、执着、诚实、坚韧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些美德,他总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来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学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他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处,都会生根发芽。在大学里,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的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并对他们每个人的学说进行比较和研究。他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来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他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袁隆平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于是他既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所以总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功成名就之后的袁隆平,在科研事业中,总是努力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毁人誉,概不动心,因为他完全沉浸在开拓创新的快乐之中了。人的一生能够保持对事业的坚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战胜困难和挫折;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克服自己的浮躁与见异思迁;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必要的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他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席话:爱因斯坦的成就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我要效仿他的精神,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分外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终身安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就是这样,寒时不心冷,温时不发烧,总是保持一颗平静而淡泊的心,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境。

    平民总理周恩来,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两袖清风。他为中国人民矗立了一座人格的丰碑。平民科学家袁隆平是周恩来的忠实追随者,他为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也在科学界耸立起一座人格的丰碑。他用一生实践着这样一个哲理: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乃是洞悉生命的本质,推动生命的进程,培植人类文明的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乃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袁隆平传》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

  • 10、 读《梵高传》有感_记读后感1500字

    读《梵高传》有感_记读后感1500字

    寒假里我5天就读完了梵高传,却不知从何写起。

    整本书的基调和梵高的画一样,在我印象中是偏褐色、黄色与金色,那是大地与太阳的颜色,让人感觉温暖与安全。可是主角文森特梵高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沉浮。

    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梵高的爱认真、执拗、非常具有爆发力,甚至不顾一切。为了见到心爱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饥饿与疲劳,徒步几昼夜只为远远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视□的罪孽,将手心放在烛火之上以示坚决。可是飞蛾扑火,这样的爱情终将化为灰烬,而文森特一生都无幸得到自己的爱情。

    接着是事业的挫折,明知不喜欢不合适,梵高一开始也曾很努力的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身处人间地狱似的矿地,看着采矿人家的痛苦、挣扎和死亡,他虽尽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神上的欺骗,信仰与上帝并没有带来救赎,梵高的努力甚至被教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与批判,这让他情何以堪,最后连自己都迷失了。

    幸好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与追求绘画。

    在绘画中,梵高认识到,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做铺垫,所有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挚的幸福。是的,他的模特儿是丑陋的,矿工、农妇、邮差、妓女等等,那些个皮肤粗糙,身形佝偻,都是在生活中苟延残喘之人,梵高将之捕捉到了画中,并没有同情与修饰,也没有虚伪的伤痛与呻吟,梵高只是一个记录者,用最深刻的笔触,最真诚的颜色将他们记录下来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一面,没有雕栏玉栋,没有宝马香车,大多数有的只是辛苦劳作了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土豆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梵高开始拼命拼命的冲刺,他不停得画不停的画。为了某一处风景,他可以在海边坐上一天,任凭风吹雨打;他可以在烈日下之下,晒到红斑秃顶。那群鸦乱飞的麦田,红叶斑驳的森林,星月流动的夜空都存在在他每天早出晚归,日晒雨淋,忍饥挨饿的困顿生活中了。梵高是天才,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天才,而是一个努力的天才,他不仅仅将绘画当成一项事业,而是生命。每一幅画注入了他的生命,每画一幅画他的生命也随之缩短。吃饭、睡觉、生活都是为了延续绘生命,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绘画,即使是爱情、友谊对于梵高而言,也就是给画添上了不一般的亮点。最后绘画完成了,身体机能虽然在运转,生命的意义结束了,梵高用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短暂却完整的一生。

    梵高是孤独而任性的,他不被人理解,大部分时间都在孤军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11-0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4-21

  • 2022-01-04

  • 2019-11-16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0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2024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范文,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