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 > 地图 >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

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梵高的一生——《梵高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梵高的一生——《梵高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这样的内容,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梵高的一生——《梵高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文森特短暂的一生,备受极其孤独的煎熬,最终这种孤独化作熊熊大火,将他狠狠地燃烧殆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文森特小时候就表现出孤独自闭的特质,他热爱大自然,总是孤身一人跑到无边的旷野。

文森特后来每一次到寄宿学校,思乡病就会袭来。在学期结束的两个月前,他可能只身一人走回津德尔特,开始了那些漫长、孤独、自我惩罚式的出走,这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

文森特刚满16岁便被父亲带到海牙,接手他伯伯森特安排的一个古庇儿画廊的一个销售员的职位,但很快他便陷入习惯性的孤独,宁愿一个人孤独地徜徉在附近的城郊。后来被安排去了伦敦,然而孤独的老毛病依然纠缠着他。他说,在这儿,我完全没有存在感可言。

文森特在伦敦艰难工作的同时,他的提奥却在古庇儿画廊的工作却做得风生水起,得到的极大的提拔。父母开始对文森特越来越失望,他和家庭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

文森特后来被古庇儿画廊解雇,他把这次解雇称为“一场灾难,仿佛一下子掉进了黑洞,苦心积累的一切轰然倒塌”。几经周折,他开始决定做一名传教士,将他人引向真理的抱负深深扎根在文森特的本性中,多年来的疏离和过于自我的独自沉思让他迫切地渴望劝诫他人。然而文森特立志成为一名传教士的念头只维持了一个月有余。

文森特在和老朋友哈利分别的时候,突然道出了一番饱含情绪的、布道式的告白。在那一刻,他感到这个平凡的世界突然被那些不平凡的思想点亮,自那以后不久,他就决定做一位牧师,并且尝试各种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可是就像他日后做得各种事情一样,每一次都投入自己全部的能量,每一次都耗尽自己所有的精力,但是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消耗着他的生命。

文森特想学习神学,需要首先被大学录取,他开始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在学习上。他的老师科斯塔目睹了他热情逐渐熄灭的过程。随着一次次考核的失败的,尽管他表示自己已经尽了十二分的努力,家人也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

文森特需要艺术来逃避世界,重构现实,尽管他离经叛道,满心虔诚,但宗教从来都不能填补他心中的缺口。艺术和宗教最终成为了文森特想象世界的两大源泉,给他带去抚慰和光明,将苦楚化为安慰,将忧愁化为快乐。

文森特后来突然被博里纳日的煤矿矿工吸引。在万物萧条的严冬,如同朝圣一般,他只身前往博里纳日,追逐那个想象中的自己。这个被称为黑乡的地方,冬天里,雪花一旦落下就变成了黑色,夜晚则遁入一片杳无人烟的死寂。

文森特开始在这里为煤矿工人中的病人布道,可是不久之后,他的偏执开始让他自暴自弃,他只吃稀粥、糖水和不涂黄油的面包,别的什么都不吃,他衣衫褴褛,邋里邋遢,经常在寒冷的冬天不穿外套,他住在茅草棚中,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同时拒绝听从他人的建议。他这种癫狂式的布道方式激怒了当地的教会的其他成员,很快福音传道终止了文森特的牧师资格。

文森特在和弟弟提奥激烈地争吵之后,对家的渴望战胜了回家的羞耻,他终于回家了。但是他太让父母失望了,父母开始对儿子保持着距离,和父亲激烈争吵之后,他又返回了博里纳日。

文森特更加变本加厉地对自己百般摧残,令冷漠的博里纳日人都惨不忍睹。那个冬天,无论风暴还是雨雪,在那片萧瑟的土地上,都能看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文森特赤脚游荡的身影。

文森特开始画画,他疯狂地做着各种绘画的练习。1880年10月,成为艺术家才两个月,文森特离开了博里纳日,他在世上的日子仅剩不到十年了,恰巧是他一生的四分之一。

文森特来到了布鲁塞尔,开始了他艺术的流放之路。由于他没有任何收入,他的画作也没有卖出一幅。他的弟弟开始每个月资质哥哥每个月的花费,从此以后,十年间几乎没有中断过,而且文森特要求的越来越多只为满足他疯狂的艺术之路。这十年,他的幻想一次次破灭,只有他弟弟提奥没有真正抛弃他,一直默默地资质着哥哥绝望的艺术之路。

文森特的艺术之路,“挥霍”着弟弟的资助,四处雇请模特,强迫他们为自己摆姿势,以至于模特对他有些畏惧。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就想疯子一般开始画画,每次都会用尽所有的力气,然后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神经病,最终没有人理他。他开始满心孤独,可是陪伴他的只有绘画。

文森特各种在常人看起来荒唐的行为,终于有一天激怒了作为牧师的父亲,他命令文森特离开家,永远不要回来。“滚出我的房子,越快越好,最好是半个小时之内,而不是一个小时之内就离开”。不管走到哪里,这件事情始终是一个无法忘却的伤口,而且永远无法治愈。

文森特一生给自己弟弟提奥写了无数的信件,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用信件写给弟弟,虽然其中有些很多逞强的欺骗、各种激烈的争吵甚至一次次变本加厉的胁迫,但是弟弟始终在远方支持着文森特。

文森特有一段时间,希望和妓女西恩结婚,也许是因为和自己的家庭彻底决裂后,他的孤独再次吞噬了他,而这个时候西恩给了他家一般温暖,让他陷入了这种虚幻的温暖之中。后来西恩生下来不知道是谁的孩子,文森特一度非常享受这种家庭式的生活,最终他还是离开了西恩,又继续他的艺术流放之路。

文森特去了德伦特,他对弟弟说,这就是他梦想中的天堂,这是一片有着秋熟之美和道德真实性的土地。他开始幻想着,弟弟能来到这里,和他一起在荒野上画画。

文森特其实一生中都迷恋着家,似乎伴随终身的孤独,只有回家才能慢慢缓解,他再一次回家,这次呆了两年。父母依然不肯对儿子怪诞的行为作出让步,这只能导致文森特和父母更加地对立,然后有段时间达成和解,但是很快又是更加激烈地对立。他开始在家里无所欲为地作画,甚至还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完成了一个独立的画室。直到父亲离世,他和父亲仍然闹得不可开交,父亲说,文森特让他生不如死。甚至妹妹当着文森他的面说:是文森特害死了父亲。

文森特心里一直渴望和弟弟过着兄弟般的家庭生活,他终于去了巴黎和弟弟生活在一起。他幻想着和弟弟会开启成功的合作,他会创作出有销量的作品,走上辉煌之路。在科尔蒙工作室的计划失败后,他没有朋友、没有同事、没有方向,很快陷入了与他一起来的强迫症。文森特怪异的做事方式很快影响到了弟弟提奥的社交活动,朋友们不愿意来到提奥的家,只是不愿意见到“无法相处的”文森特。

文森特突然撤离了巴黎,这是他撤离中的最初一个,先是从巴黎撤退,再从阿尔撤离,最后从生命中撤离。在去世前两个月,终于坦诚了他离开巴黎的原因,“父亲去世后,我去巴黎寻找提奥,然后我是如此喜欢他,这时我才明白他有多么爱父亲...我不待巴黎是对的,否则,对我来说,他与我会走得太近”。

文森特为什么来到阿尔?如果文森特不是早已心有所寄,他或许也能从阿尔的历史古迹中发现能安抚他的那种隐喻。

文森特在阿尔的黄屋子里,又开始了那种习惯性的幻想,幻想弟弟有一天能来阿尔和他一起生活。在和贝尔纳产生分歧之后,他开始疯狂地用尽各种手段,希望高更能来阿尔和自己一起作画。“这里是如此美丽,所以我真希望你能待在这里”,他写道。在高更到来之前,他实际已经和阿尔的居民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他们都躲着文森特,认为他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正如文森特之前呆过的那些地方的人们。高更的到来并没有使文森特完成人生的救赎,他们俩的作画理念时常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高更甚至作画讽刺文森特。而文森特古怪的行为,开始让高更越来越难以忍受,他开始计划离开阿尔,回到巴黎。

在圣诞节的前两天,高更的离开彻底击溃了文森特,所有关乎罪恶、恐惧、失败和死亡的幻象一股脑儿钻进了文森特的脑海中。他开始失去了理智,消失在夜色中,看不到救赎希望的文森特瘫软如泥,开始酗酒,然后喝醉,魂不守舍,甚至连方向也摸不清楚,跌跌撞撞的回到卧室,他拿起了盥洗架子上的剃刀,他抓住自己的一只耳朵,朝这只令人厌恶的耳朵猛地砍去。他开始发疯了,开始到处寻找高更,他跑到妓院,但是守卫并没有让他进去。他回到黄屋子,摇摇晃晃地爬上了血迹斑斑的床,躺在猩红色的床单上,头晕目眩。他闭上双眼,等待甚至期待死亡的降临。

文森特的家族是有精神病的病史的,他的亲人中有很多精神病最后发疯的案例,包括后来他的亲弟弟和妹妹。

文森特后来精神病反复发作,时而正常,时而发疯。邻居们都害怕他,甚至向当地警察局请愿要求把文森特关进精神病院。文森特清醒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病了,也屈服现实,他决定住进精神病院,但是一直坚信自己可以被治愈的。

圣保罗的精神病院坐落于山谷中,这座山谷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文森特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照顾,一度有过很长时间精神都是十分正常的,当然也开始作了许许多多的画作,那些精神病人很好地扮演了模特的角色。

文森特在清醒与发狂之间,他的艺术灵感也升华到了极致。他的理解、思考和观察已经超越了“现实的”夜空---他不喜欢夜空绘画中都是渺小的静态斑点以及灰暗的灯光,他要探寻无限的可能性以及永不熄灭的星光背后更真实的东西---最终极的宁静,这也是他在左拉绽放、散开、闪烁的星空中体会的。于是,那幅闻名于世的《星夜》诞生,在历史的长河里大放异彩。

文森特去世的前几个月,他的艺术风格逐渐引起了轰动。奥里耶表示,从来没有一位画家的艺术如此直接地指向感官:从他真诚的“莫名的香气”到绘画中的“血肉和实质”,从颜色“辉煌和光芒四射的和谐”到线条“热情的感官享受”。

只是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十多年来,他的画作从来没有得到认可,他被众多的艺术家抛弃,认为他的作品毫无价值。每一次文森特满怀希望,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伟大的作品,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冰冷的拒绝。但他依然坚持着创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几乎可以肯定,文森特不是自杀的。

那天,文森特在拉乌旅店吃完午饭,拎起装满颜料和画笔的袋子,把画架抗在肩上,出去创作,数小时后,太阳落山,他跌跌撞撞地返回拉乌饭店,他的布袋、画架和画布统统消失不见了,他的肋骨下面出现了一个弹孔,他只说,他弄伤了自己。

没有人知道那几个小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直接的目击证人。当时子弹没有穿透他的身体,并且从一个诡异的角度射向他的腹部,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有两个顽皮的孩子,在玩枪的时候误伤了文森特。自杀的人是不可能朝着腹部开枪的,并且这么短的距离,肯定是能穿透身体的。

文森特曾经说过,他不会自杀,但是死亡来临的时候他也不会拒绝,可能在他中枪的那一瞬间,孤独一生的痛苦瞬间得到了释放,甚至迷恋上了死亡的感觉,所以,他宁愿静静地死去,超越尘世间的一切。

文森特是死在弟弟提奥的怀抱中的,他对亲爱的弟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就想这样死去”。凌晨一点刚过,那颗狂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短暂而孤独的一生就此终结。作者:孤独者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相伴一生的朋友——《萤火虫小巷》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相伴一生的朋友——《萤火虫小巷》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萤火虫小巷》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小说,讲述了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之间30年的情义。故事的主线是性格张扬热烈的塔莉和温驯的凯蒂的友谊。两人从初中时相识,先是试探再到相互接纳成为朋友。少年时亲密无间,一起渡过了最快乐的时光,一起树立人生目标共同努力,再到后来一起考入大学,毕业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目标坚定的塔莉实现了理想成为了主持界的精英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而凯蒂选择了爱情放弃事业回归家庭。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虽然也有过分歧有过隔阂,可是她们仍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好朋友,在最困难的低谷相互鼓励,给予一切所能给予的力量。一句“我需要你”成就了一生的友谊,不论遇到什么事,哪怕是被对方伤害,最终都能彼此谅解,她们占据着内心最重要的位置,是朋友也成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人。

看完后深深地被感动了。人的生命中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不断的遇上又失去。电话本里上百个号码可真正能聊天的又有几个?塔莉和凯蒂是幸福的,她们的相识和相伴都让人无比羡慕。

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她们各自的家庭。塔莉的母亲白云是一个叛逆、自私、没有责任感并一生都在寻找自由的女人。她生活一团糟,一次次地遗弃塔莉,塔莉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在外婆去世后白云甚至拒绝做塔莉的监护人。一个小女孩,在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得不到,小的时候还时时幻想着母亲会回来找她,精心为母亲准礼物,归集自己成长的片断希望母亲看到。可一次次失望后,14岁那年她不再继续,变得叛逆,差点误入歧途。长大成名之后,费了很多波折又找到母亲,希望能重修关系,可是母亲还是离她而去。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她的性格,也影响了她的人生,她始终没有走进婚姻。

而凯蒂有着完美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母亲穆勒齐理解包容她还接纳了塔莉,让塔莉有了家的温暖点燃生活的信念,可以说是穆勒齐给了塔莉新的生活。

一个人的童年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已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塔莉和凯蒂有着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母亲,一个冷漠一个充满了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后来两人的不同道路也就十分自然了。凯蒂同样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放弃事业也曾经让她有过遗憾,塔莉看似很成功可她也同样内心孤独。

整本书友情、亲情、爱情展现得很丰富,每个人的性格都很鲜明,描写细腻而真执,很具感染性。文字间充满着温情,可以看到小女孩那种对母爱的渴望,少年时青春的稚气和朝气;也可以看到职场上的勇气和冲劲,拼博和努力,家庭中的温馨与平静;还可以看到成长中的困惑与希望。人物内心真情的流露很自然,真实得就像是自己的生活,不论她们是哭是笑,是平静还是争吵,都在触动着读者,以至于故事虽有一个悲伤的结尾在让人感到遗憾的同时也让人觉得充满了力量。

“答应我,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永远。”

读后感心得体会:

读完笔记,相信这一定是一本精彩的小说,其中的情感、勇气和结局深深感染着林子。

我好奇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么精彩的小说,TA还有其他作品吗?

结尾处“让人觉得充满了力量”,这句话可以稍微修改一下吗?这个力量是什么,可以如何运用呢?

《梵高传》读后感1700字


提奥,浅需要太阳。我需要那种炎热非常、威力无比的太阳。整个冬天,我感到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在把我向南方吸引。在我离开荷兰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像太阳那样的东西。现在我明白了,没有太阳也就无所谓绘画。也许,可以使我趋向成熟的东西就是这个灼热的太阳……只要我有了太阳,把我内心的寒冷驱散,使我的调色板燃烧起来……
梵高正是如此地热爱着蔚蓝天空上那颗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的、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的星球。他的傲慢的愿望,正是直接面对太阳,19世纪著名的画评家阿尔贝奥里埃这样形容道。只是无论是梵高还是这位评论家都不知道,100年之后,梵高和他那些色彩绚烂、个性突出、热情奔放的油画,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的一颗威力无比、灿烂辉煌的太阳。
仰望太阳的时候,太阳的光与热会灼伤眼睛,这是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而仰望梵高这颗绘画界里的太阳的时候,他的画、他的话、他的经历、他的痛苦,灼伤的却是心灵。在阅读欧文斯通为梵高所作的小说体传记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的时候,我所经历的正是一个心灵被灼伤的过程。
梵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一般书籍中称其为文森特梵高。他是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与高更、塞尚并称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梵高的画以其浓烈绚丽的、以黄色调和钻蓝色调为主的色彩,旋转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热情有力的笔触,以及他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次了解和他对大自然本质的个性化描绘而名闻世界,犹以他的《向日葵》、 《莺尾花》、《星月夜》和《麦田》最为著名。他的故乡荷兰在阿姆斯特丹为他建立了博物馆,保存了他几乎全部的素描、水彩、油画。他的画,即使一张小小的素描习作,在现在的拍卖会上,也可以达到别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天价。这就是梵高,一个作为成功画家的梵高。
然而《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并非是写这样的一个梵高,这样一个为世人的眼睛所熟悉的梵高。《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的作者欧文斯通希望可以重现这位伟大画家的生活,重塑这位伟大画家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这本书的序里,作者这样表述他写作的目的:面对着文森特的这个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我的确被惊呆了……我进人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这个如此深切、如此感人的世界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能够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渴望了解梵高,渴望知道是怎样的生活使梵高可以如此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体悟到生命?或许由于作者的艺术修养,使他对梵高的作品表现出比我们高得多的鉴赏力,使他可以在梵高的作品中看到比我们多得多的情绪与内容,也因此使他对梵高的一生和梵高本人有比我们更多的好奇。然而,每一个曾经看过梵高那些有着强烈颜色对比的画作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那在画布与笔触之间洋溢着的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可以感受到这生命力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像作者一样,产生了解梵高的渴望即使这种渴望并不如我们的作者如此强烈。《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的价值正在于此。
正像这本书的名字,当你随着作者的笔,跟随梵高在英国、荷兰、法国等各处游走的时候,你会被梵高因其对生活的无限渴求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热情与激情而感动感动这词用得不好,我想还是用前面曾经提到的灼伤更好。梵高的生活热情是会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灼伤你的心灵的。无论遭遇到怎样的不公与困难,无论是在多么大的失败之后,或许他也会消沉,但是当他决定了自己下一步所要走的道路时,他所表现出的执著与热情都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烙下深深的印记那样的热情实在是过于鲜明了!
一个渴望生活、渴望直面太阳的梵高,他以他的热情生活着,并且希望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众人,感染众人。我们内心的思想,它们表露出来过吗?也许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火,但没有一个人前来取暖。过路人只看见烟囱中冒出的一缕青烟,便接着走自己的路去了。那么,听我说,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应该守护着心中的这团火,保持自己的热情,耐心等待着有人前来取暖的时刻吗?文森特对提奥说。如果说那个散发着自亮光热的圆球是天空中的太阳,那么文森特梵高便是我们人世间的太阳。他燃烧着他的热情,照亮着我们,照亮着我们这些需要太阳的光与热的庸碌的人们。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500字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500字

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问题引起人类长久的思索,答案也有无数个,而柳比歇夫度过一生的方式独特又令人惊奇。俄国传记作家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中描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将花掉的时间记载下来,看什么书,做什么研究,什么事情花掉了多少分钟,一项项记录在案,每月、每年还要做更集中的统计。人们常常怀疑,这样的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方法到底有没有实行的必要,然而柳比歇夫的人生却过得十分充实,他著作甚丰,对于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等都有贡献,他在讲台上授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常常去到各地考察,此外,还写下追忆许多科学家的回忆录……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他的时间统计法密不可分。

在我看来,这方法时刻展现出对于时间的珍视。人们有时对于时间的使用颇为苛刻,有时却放任它们溜走,好像看管不力的看守;柳比歇夫却并非如此,时间有序地流逝,他对它们去了哪里十分清楚,我相信这种不寻常的时间管理方法令他对于自己的时间有了更为精妙的掌控。

没有被主体意识到的时间,是已被磨损了的时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人应以均匀的速度去使用和把握时间,而非一段时期极度节省,另一段时期又将它们挥霍浪费。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灵感,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令我十分向往。人对于自己的一生不可放任,对于生命和时间不可不珍视。

苏东坡的一生简介_《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00字


苏东坡的一生简介_《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00字:

6岁

忙着上学、掏鸟窝、赶集。喜欢在菜园里玩,也时常盼望家中来客。当年同窗中有个成绩很好的陈太初,后来做了道士,追求白昼飞升。

11岁

主要任务还是上学,天天要背书给床上的父亲听。学习方法之一是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既帮助识记,又练了书法。家里的书堆得满天满地,这种家庭氛围十分适合富于文学天分的少年发育。

16岁

父亲和母亲的娘家人大吵了一架,两家关系变得紧张。据说有个堂妹是初恋情人。

18岁

娶了王弗,就是那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原配妻子。

20岁

到京都汴梁城等候高考,每天下馆子、逛街、看人来人往。父亲向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欧阳修自荐,希望讨个一官半职。高考成绩出来了,本来应该是第一,但因为主考官欧阳修怀疑卷子是好友曾巩的,为了避嫌,结果只得了第二。母亲病逝,回四川守丧。

23岁

回到京都汴梁城,举家买了一处大房子。父亲找到一份校书郎的工作,主要业务是为皇帝写传记。

25岁

到凤翔府任判官。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好人,但是苏夫人就比较聪明。和陈太守先不和而后和解。结识了一个叫章惇的朋友,这是一个敢于玩命的人。

28岁

迁返京都汴梁城。

29岁

任职京都史馆,辗转于图书馆,正好学习。妻子病逝。

30岁

父亲病逝,扶灵回四川。

31岁

为父母和亡妻种了3000棵松树,修了一座庙。

32岁

续弦王润之,但第二任妻子没有原配能干。迁返京都汴梁城。

34岁

给皇帝上奏折2次。

35岁

遭到罢黜。到杭州任判官,自言“前生我已到杭州”,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除夕之夜审问盐犯,觉得自己跟犯人没什么不同,“我之恋薄禄,都是为食谋”。认为用细梳子梳头和洗澡是两件大事。从灵魂上解救歌姬琴操和朝云。

43岁

乌台诗案之前,曾经想跳水自杀。

44岁

人到黄州。开始走向宗教。开始大量填词。

45岁

真正开始务农,始号东坡。

47岁

朝云生了一个儿子,赠诗“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首创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致力于瑜伽与炼丹。

48岁

人到汝州。拜访并宽恕晚年的王安石。

49岁

得太后恩宠,连升三级。

50岁

给皇帝当老师,可惜后来事实证明皇帝对他并不好。换了一套市中心的房子。提醒自己,应该想想,生命的末端能带什么走。

53岁

二到杭州,出任太守。主持疏浚西湖、兴建医院等重大民生工程。

57岁

第二任妻子和皇太后先后离开,失去了生命中两个顶重要的女人。

59岁

朝云病逝。

60岁

远谪海南,“姑妄言之”的悲凉与孤独。

64岁

被允许可以随处居住。这一生最初和最后的喜悦都在写作上。

65岁

“岭南万里不能死”,今生的浩然之气已经用尽。作者:由妈

相信《梵高的一生——《梵高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梵高传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