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道德经有感 > 地图 > 读道德经有感,2024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相关栏目
读道德经有感热门栏目
读道德经有感推荐
读道德经有感

(共 4574 篇)

  • 1、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

    道德经读后感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爱无偏私,亦有不济;名虽美甚,伪亦必生。仁德之厚,行义之正,礼敬之清,皆载之以道。弃其本而适其末,虽盛其美,必有患忧,岂足处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因物而全物之真,柔弱所以克胜刚强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知人者智,未若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未若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用志于内,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亦为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守强不强,守弱则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代天施杀者,希有不伤手矣。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自然以足,益之则忧。续凫之足,何异于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邢是非同门,美恶同根,不可得而偏举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生生之厚,是以轻死,则更无生之地焉。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不足贵,贵在其母。四时成运,功成则移,以子知母,知易而行难。物壮则老,兵强则亡,道非常道,玄之又玄。形质承违,同乎于玄极。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昼。孰为此者天地。天地亦不能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其名曰大。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相;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道者,万物之奥。处卑不动,守静不衰,无形无

  • 2、 道德经(读后感参考)

    《道德经》里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说,政府的政策稳定、开明,人民就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政府的政策要是经常变化,就会使人民变得狡诈,人心变得自私自利,社会诚信缺失。在第十七章中,老子认为,好的政府不会乱发使令,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取得了业绩,只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和政府没有关系。政策的多变,会造成政府失去诚信,人民不会相信政府。

    这两章内容主要阐述了政府不能随便乱发政策,要“贵其言”。政策的多变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人民对政府的话产生怀疑,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诚信度降低。政策的多变会使一些人不劳而获,别的人就会学他的样子,期待政策有所变化,对自己产生利益,社会因此变得浮燥,人民没有了长期奋斗的目标,急于求成,急于利用当前的政策为自己谋利,生怕政策变化让自己的目标落空。

    老子的这种思想,在唐代得到柳宗元的传承和发展。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像盖房子的工头一样,只需用尺子、规矩和墨斗划出高低、长短的标准,让手下的工人按照标准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做不好,批评或是辞退他,他都不会有怨言。不能事必亲躬,处处向手下的人炫耀自己的本领,代替手下人工作。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提出了,治人要像养树一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官治民如果“好烦其令”,看起来好像很爱惜人民,政府不停地想办法颁布新政策,人民不停地揣磨政策变化的方向,结果却使政府和人民都觉得很困苦疲乏,社会并不能安定兴旺。

  • 3、 读《道德经》有感(读后感参考)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 4、 道德经(精选范文)

    【第2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第2篇】

    今天终于达到诵读道德经100遍,总算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一鼓作气来写个博吧。

    但初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日益,感悟日损。被顾老师逼着写博,倒让我回忆起读研时候的趣事。

    那时,我们戏剧专业总共

  • 5、 《道德经》读后感(读后感)

    道德经并非是一部讲为人处世等礼节之书,而是哲学角度的人生教诲之典籍。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等方面行为准则可以说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提出的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有益处的对人的一种规范,理应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在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对往昔以追忆,可以说是有前车之鉴,是对西周时期的统治思想的一种发展,一种延续。反观老子,其主要是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去体会,进而来对人生进行一些教诲。相对于儒家来说是把自然之利与世间之利相互契合,而不似儒家是以人之利来看待自然之利。儒家观点沉重而肃穆,庄严以施威;道家之理清然而深邃,自在悠然。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m.dhb100.com

    当代之人看待古之事件皆以今之观点析之,纵使自觉客观亦不能处当事人之境会之,今之窠臼仍将作用之。道,似一种规律,然亦非也。以心灵会之,口不能道焉,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大千世界孕育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孕育出万般规则,我们所能知道且能道明的道理是自然产生的“有”,是一种载体,或亦即是规律,(规律非道),天、地、人皆归其道,汇入总道,“四域”是道的载体,人亦是各道载体的产物,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恍兮惚兮”,如何辩道?尺度若何?何以明己所为合于道?拙见见之曰“旁观,反见之”。道德一经,以道开始,有无相交,阴阳相合,盈虚之理,谓之辩证。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自己行为之结果,先觉之!以水类比,即可见准绳。“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是自省,即是辩证的理性。

    道乃德之本,然本书内容之先后亦有不同。一曰:道德经;一曰:德道经。德乃道之中枢,是得“道”之征兆。故可产生两种疑问:是否德先盈而后得道?亦或是先体道而后知德?盲目寻求道,则会时刻疑其德;可以追求德,亦会陷入不同伪道。,此乎难!个人有个道,孰乐恭他而弃己?何为正道,亦会纷争不断?此又违背“绝圣弃智”,恐此乃老子亦在愁困之处也。

    然,不论如何,老子思想乃又一璀璨之星也,尚有借鉴之处,恐日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孔浩)

    提及道德经,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一部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以哲学,政治,军事方面的论述!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www.dhb100.com

    道德经的熏陶是在儿子读四小时被

  • 6、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笔记)

    《道德经》是一部由老子撰写的不朽著作,这部道教经典中写明了许多道理。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初看《道德经》,其晦涩难懂的差点使我放弃,但经过仔细研究,其中的意蕴又令人醍醐灌顶,回味无穷。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讲“道”和“德”,这也是这整部文章的中心。

    开篇第一句便是听的较多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其意为规律可以认识,可以说明,但不是永恒不变的,会随着事物发展而改变;规律可以用名称和概念概括,但这种概括也要随着事物发展而变化。我把它和我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大概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据了解,老子知识渊博又十分好学。在受教学习时,老子总是精益求精,打破砂锅问到底,对知识非常渴望。然后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望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辗转难眠。我认为在老子仰望天空思考时,已经是在参透自然之道的途中了。

    《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自然之道,还有个人修行所需的道,这便有了“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益有余”,“德”就是个人修行所需要的。老子写出《道德经》或许是想让人理解自然之道,并且学会如何自我修道,而拥有德,是修道必不可少的,只有以德为基础,才能修好个人的道。

    《道德经》中“德”找了比较大的部分,与其是基础有很大关系。其中有说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大致意思为以前的世界在天道的约束下发展,因为社会发展天道离我们而去,就需要道德来维持发展,现在道德又失去了,只能采取仁义的方式,让人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推己己人,当世界有爱,一切都回美好。现在人心不古。连起码的爱人之心也丧失了。所以我们教他们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道义不足以约束人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礼仪。李双优说“德是仁、义、礼、智、信的和合统一”,这让我懂得了坚持这些美好品质是多么的重要。

    在《道德经»中我学习到:用“道”,可以事半功倍;为人,只要有“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道”。

    提及道德经,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一部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以哲学,政治,军事方面的论述!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m.dhb100.com

    道德经的熏陶是

  • 7、 道德_800字

    道德是一双无形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一扇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这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就比如说,我又一次去坐公车,因为那辆公交车上非常的拥挤,在我上公交车时已经只剩最后一个位子了,车又开了几站,就在这时,有一位老奶奶上车了而车上却没有位子了,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心理想:我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呢?如果让了,别人会不会说我出风头?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跤怎么办。我心里就像有一个小天使和小恶魔在争辩一样,小天使说:“快给老人让座吧,要做一个孝敬老人、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小恶魔说:“别听她的,万一让了座,别人说你出风头怎么办呢?再说了,坐在位子上比站着舒服多了。”小天使说道:“快给老人让座吧,老师上课时不是经常说要尊敬长辈的吗?”“让!”“不让!”“让!”“不让!”“让!”“不让!”“让!”“不让!”“让!”……这几个字在我的脑海中不停的争辩。想了一会儿,我决定了,给老人让座,因为老师经常说让我们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小恶魔的诡计没有得逞,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我便鼓足了勇气,对老奶奶说道:“奶奶,你坐这儿吧!”老奶奶感激的对我说:“真是个好孩子。”在这时,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呢!

    道德有时是不易察觉到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说不定你就已经有了道德。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又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路上骑车,我突然看到,有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屹立”在路中间,差点扎破我的自行车轮胎,我并没有抱怨,只是走下车去,捡起那枚螺丝钉,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需要我们一生去不断学习与更新的。

  • 8、 读《罗织经》有感 罗织经读后感悟

    喜欢学习的人总是很爱读书,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精神食粮,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罗织经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淡定,对众人来讲很轻易说出口,但有时辰却最难做到.良多至理名言都告知众人遇事不要慌,要淡定;良多巨人前贤都曾曰过,所嫁非人要学会安然处之,遭人暗害要学会付之一笑,被人诟病要学会怅然受之,或许这就是一种淡定的境地.非论你碰到甚么样的工作,或是碰到何种恶人如能澹然面临势必会成为一个具有年夜聪明的人.

    良多伴侣会问,为何笔者在这期开篇就有点跑题呢?以上的这段话与今天要保举的书有甚么关系吗?其实开篇之语与此篇读后感的关系其实不紧密亲密,只是比来笔者在处置一些私家工作中的一点感悟而已,不外要说一点关系没有也不尽然,由于我要保举一本很是偏门的书《罗织经》.可能年夜大都人和我一样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同类型的书或文章,乍看书名会误认为是本佛家典籍,其实这是一本唐代闻名的奸臣苛吏来俊臣所写专门描写若何应用奸滑狡计来害人的书.原作者不需要过量介绍,学过中国汗青的伴侣们城市知道这个唐代甚至于中国汗青中最着名的苛吏之一,如许一小我人恐惧、人人都对其恨入骨髓的年夜诡计家竟然还留下了如许一本对后世影响庞大的书,看来他所著的这本《罗织经》天然有其吸惹人的处所.这本书和《荣枯鉴》(冯道)、《机谋残卷》(张居正)是一套书,80%的不雅点是完全一致的.另20%的不雅点和作者的履行力,决议了这三小我在汗青上完全分歧的终局.

    《罗织经》是三本里最激进的,所以错误谬误也很较着.首要错误谬误是过分直白、缺少包装.来俊臣有几章是教人怎样害人的,这就有点过了.由于,若是能看懂前面几章的,读到这里,未必就不克不及本身贯通出来后面几章.看不懂前面几章的,唉,你写了后面那几章,不但对牛抚琴还落人口实这里就表露了一个问题,来俊臣历来没斟酌过本身的读者群,没斟酌过他们的智商、他们贯通力、他们的身份、他们和本身的关系.这和他本身倡导的深谋远虑,的确相去甚远.来俊臣最后的终局,也是由于他的履行力衰爆了!比方他和冯道都用分歧的话,表达过统一个意思:聪明不藏起来,玩命儿抖机警,等于作死.可是,冯道晚年退休了才作《荣枯鉴》.来俊臣呢?40多岁还在风口浪尖上就火烧眉毛地颁发年夜作了,他的仇敌狄仁杰和上司武则天都成了他的忠厚读者

    这本书的内容我感觉没必要在此过度反复,整体上可以归纳

  • 9、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

    《道德经》是一部由老子撰写的不朽著作,这部道教经典中写明了许多道理。

    初看《道德经》,其晦涩难懂的差点使我放弃,但经过仔细研究,其中的意蕴又令人醍醐灌顶,回味无穷。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讲“道”和“德”,这也是这整部文章的中心。

    开篇第一句便是听的较多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其意为规律可以认识,可以说明,但不是永恒不变的,会随着事物发展而改变;规律可以用名称和概念概括,但这种概括也要随着事物发展而变化。我把它和我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大概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据了解,老子知识渊博又十分好学。在受教学习时,老子总是精益求精,打破砂锅问到底,对知识非常渴望。然后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望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辗转难眠。我认为在老子仰望天空思考时,已经是在参透自然之道的途中了。

    《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自然之道,还有个人修行所需的道,这便有了“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益有余”,“德”就是个人修行所需要的。老子写出《道德经》或许是想让人理解自然之道,并且学会如何自我修道,而拥有德,是修道必不可少的,只有以德为基础,才能修好个人的道。

    《道德经》中“德”找了比较大的部分,与其是基础有很大关系。其中有说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大致意思为以前的世界在天道的约束下发展,因为社会发展天道离我们而去,就需要道德来维持发展,现在道德又失去了,只能采取仁义的方式,让人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推己己人,当世界有爱,一切都回美好。现在人心不古。连起码的爱人之心也丧失了。所以我们教他们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道义不足以约束人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礼仪。李双优说“德是仁、义、礼、智、信的和合统一”,这让我懂得了坚持这些美好品质是多么的重要。

    在《道德经»中我学习到:用“道”,可以事半功倍;为人,只要有“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道”。

  • 10、 《道德经》读书笔记1000字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我了解到老子的思想观念是无神论,道德经是老子在面对士大夫、皇族等人的提问时一些巧妙的、有逻辑的、在当时算得上空谷足音的、融合了人生经验与智慧的、具有开创性的巧妙回答,道家的智慧同样反映了道德经这部经典中的真谛:顺应自然,无欲无求,淡泊名利,知足常乐,韬光养晦,慧从静来,大器晚成,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领会、领略、体味、以致顿悟道德经中的这些精神力量,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逐渐培养出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和内动力,逐渐变成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觉悟、有智慧、有知识、有同情心、爱憎分明、不惧世俗的人,逐渐学会收余恨,免娇嗔,休恋逝水,早悟兰因,逐渐养成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逐渐学会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不需要把自己培养成政治领袖、科技精英或者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但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有素质、有原则的新时代青年。

    道家的智慧中还包含着无为而治,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所以,《道德经》教我们修道,就是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自己的天性来实现完美的人生,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是,道德经里面的为

  • 2021-04-18

  • 2021-03-26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读道德经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道德经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道德经有感、2024读道德经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