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老子之道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老子之道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老子之道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文:修雷;道德经第一章很恐怖,非常晦涩。本章作为开篇第一章,定义了很多的概念,道,常道,名,常名,无名,有名,天地,万物,无欲,有欲,妙,徼,玄,玄之又玄等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都可能指代不同的含义。解经我就不抄了,我也没理解很多。摘抄些概念。欢迎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版:图腾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某种非人性(比如石头)的神力创造。

第二版:兽性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一只鸟、乌龟等创造出来的。

第三版:人兽宇宙观。人首兽身的创世妖怪出现,各个文明的神话体系慢慢成熟。

第四版:人性宇宙观。人格化的创世妖怪。人把自己想象成无所不能的创世者。

第五版:没有创世妖的宗教。比如不可知论者,泛神论者,自然神论者

第六版:科学宇宙观。总结为,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但是,第六版存在的问题:一、如何解释并找到第一因?二、科学理论体系的自洽性与完备性不可同时兼具。从科学的角度,到底存在不存在一个完备的终极版呢?人类的宇宙观是否注定只能永久地不断升级下去,每过一段时间就发现之前的版本充满漏洞呢?(我自己在想,即使玄论被证,那玄会不会又引出了一系列的从哪来的问题)

回到《道德经》。我们来看道德经给出的宇宙观是一种什么样的版本。

道,是一种完备的宇宙观:道为第一因,道生无,无是一种鸿蒙之气,无质无象,所以无名。无生有,有质有象,始可有名。有生万物,万物并作,参差各态,各命其名。

无欲:无,无名,不可描摹,故生无欲;有,有名,有物有象,故生有欲。合道则生无欲,应物则生有欲。无欲并不是说把欲望都排遣走了,而是人在

领会到无的时候,生出的一种状态。欲望是怎么来的呢?有名,万物映射而来。领会到无,则生无欲,体验无的玄妙,体验宇宙开始前未始有物的那种状态。观察到万物,则生有欲,理解有生万物,审视和把握万物的名实与差异,并能了然于胸。

妙:道生万物的造化之神机;徼:原意是人扔东西出去,引申为轨迹,道理,象。

(神,原意并非神仙神奇神叨叨的神,而是造化之良能)

老子并不主张人和自然万物对立,更不主张人在万物面前刻意的追求蒙昧无知。

无欲有欲之辨(辨认的辨),体现老子对待欲望的思想: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才是恰当的做法。从形而上的无和有中抽离出来,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对待欲望呢?

几步视欲望为洪水猛兽,无应物之有欲,则不足以应万物;也不主张使自身为欲望所吞没,不审万物之所出,不察万物之所以然,无合道之无欲,则失其妙。

以无观有,则失其所观,失其所见,则难见物理人情。以有观无,则失其所宗所以然之理。无欲有欲之用,两者皆悖,则尽丧其道。

玄:张衡在《玄图》中说: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WTF)

读后感心得体会:

开篇这么点字,就搞出了这么多事,还给出了宇宙观,世界观。对于宇宙的看法对屁等小民也没什么用。倒是有欲和无欲的看法,颇有深意。有人即使看了上面这些解释还是不知开篇在说什么,总觉得要跟古文一一对应的翻译下才行。我来尝试下。

道如果是可以描述的话,就不是常道(永恒的大道);名如果可以命名,就不是常名。

无名(鸿蒙之气),天地(宇宙)的开始;无生有后万物开始演变。

所以(为什么要说所以?),用无欲(合道)体验创造的神机,有欲(应物,顺应事物)观察万物的轨迹/道理/规律。

此两者,有和无,都是从道里生来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都叫他玄,无生有,有生万物,此乃万物生生不息之妙。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道法自然——《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道法自然——《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现代汉语解读】

有一个东西在混沌中生成,在天地之前就形成。空寂啊,安静啊,深远啊,一直独立存在着从未改变过,可以称它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就称之为“道”,我勉强地形容它“大”。大也就是“逝”,向四面八方延伸发展;逝就是“远”,扩展到无边无际的地方;远就是“返”,道就在身边。这个世界中,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个大,王居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的法则一直是这样的,没有改变。

【延伸解读】

这是老子的世界观,这在当时肯定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说法。老子所处的时代,人们普遍信鬼神,认为这个世界是鬼神造的。而老子认为,这世界并不是鬼神造的,有一个力量称为道,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已经形成。其实,现在所有的宗教都在讲这个力量,各个宗教有自己不同的形象化表达。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相信这个道的存在,特别是老年之后。我们对有些事情要保持敬畏,人要有敬畏之心。有敬畏心,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寂呵,寥啊”一句,说道是清虚寂静,广阔无边,看不见摸不着,超越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不动声色,不因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大,指范围大,无处不在。

大曰逝,也有作“大曰源”,两字的篆书非常相近,可能写错了。源,即为源头,逝,向四面八方扩展,等于说宇宙是无限扩张的。远,无边无际,没有不及的地方。返,即返回,可以理解为返回原点,道就每个人自身上,须臾不离,若能返求诸己,回头自省,见道才有希望。最远的就是最近的,最后的就是最初的。

王,沟通天地人三者为王,就是人的领导者。这里老子强调领导的重要性。人类成长的历史中,王起的作用非常大,决定整个族群人的命运。如果领导者出问题了,平庸者、心偏的、贪婪的当上王或者皇帝,老百姓就遭殃了。

人法地,我们与大地息息相关,大地滋养人类。老子讲人法地,是认为大地承载万物,滋养众生,自己默默无言,像一个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人要学习大地的德性,称为人法地。因此,有道的领导者就应该有大地的品德。另一方面,人要顺应大地的节奏,正确认识大地的运行规律,如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等等。

天,指与大地对应的上方空间。老子认为天与地对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一种排比的修辞方法,老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人法天、地和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并非大自然,而是“自己,然也”的意思,古代没有“自然”这个词语。我们要向着天地道学习,拓宽我们的心胸,那么做事像天地道一样,人生的格局就不同了。

上士闻道——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上士闻道——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现代汉语解读】

境界高的人听到道之后,非常勤勉地去做。中等境界的人听到道,感觉到道是存在又好像没有。境界低的人听到道,哈哈大笑。如果不笑,那还不是道。所以《建言》中说:光明的大道看起来仿佛昏暗,在大道上前进却好像后退一样,平坦的大道看起来却不平坦。品德高尚的人像山谷一样虚空,真正德行高洁的人反而看起来很污浊。广大的德行好像是不够的,建立起来大德行的人好像苟且一样。坚定的品质好像经常在改变。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大的物体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宏大的声音反而没有声音,特别大的景色看不到形状,道的功用特别广大,但是没有名。只有道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并且形成这个世界。

【详细解读】

上士,境界高、悟性高的人。中士,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有时候相信道,有时候不相信,总是在信与不信中摇摆。下士,境界低,目光短浅,只看眼前,斤斤计较,为大家放弃欲望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本不相信道。上士毕竟是少数,因此有“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之说。

建言,可能当时的一本书、典籍、文献。类,丝上的疙瘩,这里指大路上的坑坑洼洼。在大道上往前走的时候,有些人看起来你好像倒退一样,因为评判标准不一样,导致了大家看您的眼光不一样。“老干妈”陶华碧的企业管理完全与现代企业管理背道而驰,读书笔记她善待员工,为人特别好,她的管理方法和所做的事在别人看起来是傻事,赔本的事,但是她却把企业做成税收过亿的巨无霸,因为她践行着道的原则。虽然她不识字,也不懂道德经,但她实际上一直按道德经的原则做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学问越高的人越谦虚,有德的领导更谦卑。生活中,如果您保持如空谷的状态,您一定会更有成就。悟道的人看到的是本质,普通人看到的是表面。只要心中坦然,无须在意他人的评价。越是有德的人,越觉得自己德行不够。建立高尚德行的人总是低调,做好事行善看起来偷偷摸摸一样。

方形足够大,大到看不到边际,也就看不到角落。声音的频率宽度很大,我们只能听到其中的一个片断。象,表象,样子。褒,宽大的袖子。老子认为,我们太渺小了,从我们渺小的角度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片面,根本看不到全部。

道恒无名——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


道恒无名——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

【原文】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现代汉语解读】

道一直处于无名无形的状态,道虽然小,而天地那么大,却不驱使它。领导者如果能够遵守道的原则,天地万物将自来顺从你。天地相合,风调雨顺,降下甘露,百姓不需要你命令他,而他们自己就会各守其位。然后可开始有各种名相,有了名相之后,就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所以不会消亡。这就如同说,道与天下关系,就好像小溪流对于江海的关系一样。

【延伸解读】

朴,未经雕刻的木头,指原始混沌状态,也即道。道虽然小,甚至看不见它,但它是天地万物的源头,因此天地不敢以它为臣。宾,宾客,顺从。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我们与万物是一体的,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万物的态度,您若遵循道的法则行事,万物就会来帮助您,也就是说,您的心可以驱使万物。这里讲的是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

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相合,即阴阳调和,阴阳相合,天地安泰。俞,通雨。这里讲的人与自然界的感应关系。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天地感应,皇帝、官员特别重视祈雨。在天地相合的状态下,领导者只要把自己的心摆正了,百姓就能够感应到领导心态,百姓的心也会慢慢静下来。

名相,指规章制度、名誉地位、官职官位等等有形的东西。知止,知道停止,适可而止,省略了停止的对象,一般指领导者的欲望、追求,有了名相之后,就会滋生人的欲望。

前文有“朴唯小”,就是说道是小的,这里说道虽然小,但天地源于道;就好像小溪流与江海的关系,江海的源头是小溪流。告诫我们要点点滴滴按道的法则做事,无数小事汇成大事。作者:枫杨e

问世间情为何物?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问世间情为何物?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文:郭宗林;

1.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是什么?

老子说:“归根曰情!”。

一语道破了“情”的本质!

情,本意就是“感情”。

没有无缘无故的感情,感情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这个根源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行为”,可以是人的六识能够感知的所有事物。

因为“什么”产生了感情,“什么”就是这个“感情”的根。不断地“归根”,就有感情,不归根了,感情就没了。

心归于何处,何处就有感情,吾心归处是吾情!

男女之爱归于何处,何处就有了爱情。

爱情的根源是来自于某个人,你喜欢她(他),你的心总想着他(她),你的心总回归到他(她)的身上,总想和她(她)在一起。

试想想,一个美女,足以让你爱上她,但是如果你看了一眼,只是觉得她好看,然后彼此擦肩而过,不再有交集,会产生爱情吗?

不会的!没有“归根”就不会有爱情。只有她一遍一遍回归到你心里,爱情之火才会越烧越旺。

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和没有发生一样。只有反复发生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_米兰.昆德拉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看了一眼,他(她)就在你的心里扎根了,你的心总是一遍一遍回归着他(她)的身影。这就是爱情!

当你的心不再回归到他(她)的身上,爱情就结束了!

爱情的根源更精确地说是“人心”,你最希望可以回归到他(她)的心里。从你的心里产生,回归到对方的心里。如果对方的心里没有你,那也只是一场单恋。

当爱从你的心里产生,回归到对方的心里。对方的爱也从心里产生,再回归到你的心里,这个环路一旦建立,两个人就相爱了!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李之仪

任何一个感情都有回归这个特征,只要经常能回归到产生感情的根上,感情就在,不再回归,感情就结束了!

孩子们迷恋游戏,总是想回归到游戏里,这是对游戏有感情。

各种各样的爱好者,经常回归到自己的爱好中去,这是对爱好的感情。

有人说乡愁就是想着回归到从前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画面中去,那是对故乡的感情。

母子情,不是因为母子就有母子情。抛弃孩子的母亲,不肯回归,何谈母子情!不认母亲的孩子,不肯回归儿女身份的孩子,何谈母子情!

同学情,不是曾经同窗就有同学情,不认同窗,不肯回归同学身份的,何谈同学情!

有情的,都是不断回归那个“情根”的,不肯回归的就是无情。

归根曰情,这个“归”字,说明要从根处走出去,才能“归”,如果一直没有离开根,何谈“归”呢?

抱着“根”不肯走出去,就是痴情!

情到极致是痴迷,痴迷未必真感情。

痴迷于游戏者,是对游戏有感情吗?更像是游戏的奴隶,不是你在玩游戏,是游戏在玩你!

痴迷于情感者,不能自拔,常以爱的名义,彼此伤害!

痴迷于名利者,也是名利的奴隶!

2.情根在何处,情就在何处

爱情的根是“想和你在一起”

色情的根是“我要和你困觉”

亲情的根是“我把你当亲人”

友情的根是“我把你当朋友”

“男友情”的根是“我把你当男友”,“女友情”的根是“我把你当女友”,男友情和女友情常常和“爱情”混淆,这是恋爱男女最烦恼的问题之一。

情感的世界从来就不是对称的。

一方是爱情,另一方却是色情;

一方是友情,另一方却是爱情;

悲剧由此而生!

每一种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产生,到发展,最后走向消亡。在发展过程中,一种情可能融合其它的情,成为混合情。混合情再不断澄清,最后一种情消亡了,转化成了另一种情。

比如,爱情从产生开始可以是很纯洁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要融合色情,亲情,友情,成了混合情。然后,色情逐渐退出,爱情最终转化成了亲情或者友情。

完美爱情的结局,多数成功转化为了亲情。

而爱情最美好的归宿,是转化成了“知己情”。

3.有情,就得认命!

老子说“情,曰复命”。

简单说:“有情,就得认命!”

有了什么情,就像身上系上了一根线,红的、黄的、蓝的、不同的情,线是不一样的。每根线后面都有一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你,无论你怎么挣扎,结局都逃不出这根线的控制范围。这就是“命”。

你看那飞蛾扑火,那么傻!因为对光明和温暖动了情,就义无反顾地扑上去,这是“飞蛾的命”!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是“命”。

爱国者有爱国者的命,当祖国和民族需要时,伟大的爱国者他们会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他们的“命”。

夸父有夸父的命,因为喜欢了太阳,就永远奔跑在追赶太阳的路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夸父们的“命”。

当你爱上一个人,你的命就是注定的了!除非你再次选择“无情”。

苏格拉底说,“好的婚姻,仅给你幸福;不好的婚姻,则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这就是婚姻的宿命!除非你离开,选择其他的命运。

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有无情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但是无此情,又会有彼情,依旧有另外一番命运等着你!

真正的无情是向前走,都放下,不回头。不回归就“无情”,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一切都是空!

可是,谁又能做到呢?

《老子之道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