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2024道德经读后感800字范文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推荐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共 9409 篇)

  • 1、 道德_800字

    道德是一双无形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一扇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这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就比如说,我又一次去坐公车,因为那辆公交车上非常的拥挤,在我上公交车时已经只剩最后一个位子了,车又开了几站,就在这时,有一位老奶奶上车了而车上却没有位子了,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心理想:我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呢?如果让了,别人会不会说我出风头?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跤怎么办。我心里就像有一个小天使和小恶魔在争辩一样,小天使说:“快给老人让座吧,要做一个孝敬老人、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小恶魔说:“别听她的,万一让了座,别人说你出风头怎么办呢?再说了,坐在位子上比站着舒服多了。”小天使说道:“快给老人让座吧,老师上课时不是经常说要尊敬长辈的吗?”“让!”“不让!”“让!”“不让!”“让!”“不让!”“让!”“不让!”“让!”……这几个字在我的脑海中不停的争辩。想了一会儿,我决定了,给老人让座,因为老师经常说让我们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小恶魔的诡计没有得逞,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我便鼓足了勇气,对老奶奶说道:“奶奶,你坐这儿吧!”老奶奶感激的对我说:“真是个好孩子。”在这时,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呢!

    道德有时是不易察觉到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说不定你就已经有了道德。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又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路上骑车,我突然看到,有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屹立”在路中间,差点扎破我的自行车轮胎,我并没有抱怨,只是走下车去,捡起那枚螺丝钉,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需要我们一生去不断学习与更新的。

  • 2、 道德经(白话全译)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作为一本国学经典读物,《道德经》必然是值得一读的。这本《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河上公、王弼、朱元璋的三家名人解读,从不同的角度对道德经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尤其是朱元璋,结合治国之道,使道德经的实践意义得到了彰显。但是对于作者本人的白话翻译和后面的案例,本人持保留意见:一是翻译并不精准;二是举例不贴切,没有生动而又准确地对原文做出阐释。

    再从《道德经》的内容而言,其中很多思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必然会由于时代局限性对内容产生误读甚至得出完全背道而驰的结论。《道德经》像《论语》等著述一样,有其时代背景,这些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最先进的思想,但是放在今天来看,不一定被认同,所以除了把自己置身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条件下去读书之外,还要能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去延伸理解道德经的现实普世意义。

    道德经最经久不衰的价值在于其朴素辩证法,最早提出了规律是辩证的客观的世界观。所以,即便有些观点是过时的,但整本书传递的价值观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形形色色,传统价值观遭到冲击甚至颠覆。虽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世界观得到鼓励,但是在混沌纷扰的局面中需要一股清流,需要返璞归真的回望,就像大鱼大肉、重口味造成了亚健康需要杂粮谷物、清粥小菜来涤荡疗愈一下我们的脾胃一样,思想出走太远,需要适时的回归简单。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吧。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道家的最终理想我认为是这样的:他对人的品格提出了要求(道德),人从出生到死亡,对这世界都应是作为一种促进的因素存在,多或者少是由天赋决定,而不是使世界倒退的因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不能作为在自然中的人所应尽的义务。为了到达这个目标,道家对人所应的素质作了阐述,主要是“无为”与“不争”,具体这两种素质的人,他是最具智慧和决策上最不容易出错的,大脑随时能保持清醒,而不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往往不能“尽善”,指做事情不能想到妥善的解决方式,出现浪费和挥霍的现象,流弊很多。前者可以说是对世界是一种促进

  • 3、 每天读点《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老子的观点很多人都赞同,也讲出了出世入世的道理,感觉超前了太多,因为人是需要进化的,人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也就是道家长久以来所被儒家从形势上压制的原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见素抱朴,修身养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虚怀若谷,虚衷接物。

    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见微知著,知变应变。

    善始善终,功成不居。

    大度能容,沉默是金。

    无为而治,宽猛得中。

    欲取先欲,藏巧与拙。

    抱残守缺,出奇制胜。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人生之道:见素抱朴,慈,俭,知止不殆;n处世之道:和光同尘,知主常乐,多言数穷,难得糊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n修身之道:致虚极,守静笃,上善若水,自知者明,燕处超然,珞珞如石,赤子之心,积善成德;n成功之道:自胜者强,见微知著,守柔曰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慎终如始;n社交之道: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自见者不明。欣赏 感恩 忘记;n管理之道: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大制不割。无为而无不为。为之于为有,制之于未乱;n谋略之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成若缺 不为天下先;n思辨之道:少则得,多则惑。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大小多少,以德报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无为。

    本部德经,概括如下: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见素抱朴,修身养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虚怀若谷,虚衷接物。

    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见微知著,知变应变。

    善始善终,功成不居。

    大度能容,沉默是金。

    无为而治,宽猛得中。

    欲取先欲,藏巧与拙。

    抱残守缺,出奇制胜。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4、 《道德经》读后感_900字

    《道德经》读后感900字

    道 道体 道化生万物 道静为阴,道动为阳 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合和而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万物同体,不做对立 德育万物 天道制衡 譬如张弓,损有余而补不足 致中和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万物无分别,相辅相成,物极必反,物壮则老 反身性,反其道而行 以退为进 以曲为伸 有舍才有得,有无我才有自我 居安思危,急流勇退 知止不盈 大道至简,由简化繁 圣人被褐怀玉 不为人知 见于饮食起居之间 上善若水 甘愿就下,处弱处柔,万物归之,有容乃大 顺势取道,不忘初心 和光同尘,随形就化,不忘本真 滋养万物,善行无迹 道若赤子 正心诚意 精元充盈 进化不休 无对立无分别 童心--世心--赤子心 大道一始 大制不割 万物系统 见素抱朴 回归初元 既得其母 乃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归其母 天人合一,细微体道,由此及彼,可以道知 道用 兵家 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 执道而行,不以兵强天下 道战:善胜敌者不与 修为 抱一:身心灵合一,保守大道 无离:持一个自强不息之心通乎昼夜,要之于纯一不已之地忘乎死生 内观:镜鉴自省,磨心如镜 自知 自胜 自强 自足 病病,是以不病 明心见性而成道 化育: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育儿之道 节欲: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心灵放空,抱虚守静,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知雄守雌,复归婴儿,曰有常德 无为无所不为 重以轻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葛洪 十二少 从道生,找到其位,自宾自均,而后复归,遵循道犹如百川汇入江海 上德不德 待人待事:善者我善,不善我善 待事:心静而明,明则有光,应物随俗则用其光 玄同:浑然一体,无贵无贱,无亲无疏,无利无害 外圆内方,方而不割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志坚 善用人者为之下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不厌于物,亦不为物所厌 布施不责报 不亲不疏,无德无怨 学习:为学日增 为到日损 学以复归道 治国 无为 自足 如烹小鲜 民不知其所在 小国寡民 内足不外慕,因而无纷争扰攘 谦卑就下 大道废,有仁义,绝学无忧:执道而行胜过万千德化 失道后德,失义后礼 重积德者,长生久视 天道昭昭,生死司之,代大匠斫者,必伤其手 生死 执道而行 不入死地

  • 5、 《道德经》读后感_4000字

    《道德经》读后感4000字

    道是很玄妙,但不代表不能体悟,老子的《道德经》通篇在看起来是在讲道,实际上讲的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的表现形式,古代很多人修行都去深山老林,不是为了躲避世间的纷扰,而是更好地和自然接通,在天地万物,在自然中,体会花开花谢,体会道的内涵和外延。

    老子的《道德经》核心在于自然,这和老子的职业有关,老子是典史官,也就是图书管理员,他很有可能见到了上古先王治国的宝典,在《黄帝内经》里面也讲到了上古真人的养生之道。

    有人说,《道德经》是战国后期的作品,跟《黄帝内经》一样是假托老子所作,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我更倾向于《道德经》是老子总结先王治理国家的道和德的总结,我们现在传世的道德经是有后代人的观点补充进来的。

    回到这本经书本身,他告诉我们,懂得了自然,也就进入了道的玄妙的大门。要说自然之道,这就要说到《道德经》了。

    罗大伦博士讲《道德经》有个观点就是一定要区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只有把这两个道区分清楚了,才能理解《道德经》说的是什么。

    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领导者和统治基层的治国宝典,这是罗博士的观点,按照这个思想,我们可以把《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就比较容易理解道道德经了。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以道为尊”,“敬畏天地”,这是首先要求统治者敬天畏地,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威慑统治者的行为,规范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和手段,使统治者达到少私少欲,放下身段服务于国家人民。

    这个神秘的力量就是“道”,儒家称之为“天道”,我觉得称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也就是自然万物的力量,这个意思也符合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自然,道家虽然认为冥冥之中有个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万有,但是这个神秘的力量是自然,可见道家是唯物论者,这和西方认为这一切的主宰是上帝不一样。

    圣人效仿“天地之道”,为统治者制定“为君为官之道”,我们看《道德经》里面《道经》的部分讲的是“天地之道”,《德经》部分讲的是领导者之道,《道德经》合起来就是统治者应该遵守执行的天地人之道,天地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所以老子才会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三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实际上,三才的正确顺序应该为“天,人,地”,人上顶苍天,下踏黄土,这就要求做人要站得直,行得正,顶天立地,一心为公,才不愧为天

  • 6、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杀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 7、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

    执大象——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现代汉语解读:

    掌握了大道,天下的人都会来归附。即使天下的人都来投靠他,也不会伤害他们,大家就都会平静祥和、安居乐业。音乐与美食会让路过的人停住脚步。所以,“道”一说出来,它就淡得没有味道,看它又看不见,听它又听不到,但是它却怎么用也用不尽。

    延伸解读:

    执,掌握。象,表象,相。大象,大的象,最为高妙的形象,指的就是“道”。孟子说的“王道”,就是领导发出善念,以天下的苍生幸福为己任。可以看出孟子的“王道”与老子强调的道,其实是同样的概念,儒家与道家并不对立。一个公司做大之后,领导者容易高高在上,对于手下的员工也不再那么客气,造成伤害。那么这个公司的前途堪忧。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是如此,初创时期与将士一起打仗生活,平等相处。读书笔记·后来有点小成就了,就开始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典型。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骄奢淫逸,生活腐化,不仅使将士失望,民众失望,也造成了内部分裂,最后失败。

    饵,就是食物、美食。音乐和美食,因为它美好,人们会向往美好,路过的客人会停止。而道的好处就是用之不竭,所以应该更受人欢迎。“道”非常简单,就是无我利他,放下自己的欲望为大家做事。不按道的法则做事,我们的格局会变小,会计较眼前利益,所有的纠结都是这么产生的,所有的想不通、放不下都是这么产生的,这是我们不幸福的源头。

    老子告诉您放下,不要在意它,这些东西终究都会失去,都是虚妄的,不要在意它。你越为大家做事,大家越来成就您,您越幸福。老子把这个法则给大家讲得非常清楚。作者:高风清扬

  • 8、 无为而治_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无为而治_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贤”在书里,讲的只是个名号吧。百姓要不崇尚贤名,而崇尚贤人。世人最怕名不副实。不尚贤,是故压榨百姓以修缮自己官府的事情不会发生,“大跃进”不会发生,虚假繁荣不会发生。人不浮于事,每个人勤勤恳恳,因为心里视贤人为榜样。我认为,一个社会最幸福的时候,不是人人歌功颂德的时候,而是人人心里有榜样,前行有动力,每个人都安于自己所做的事并且努力做好的时候。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蒸蒸日上的和乐气氛中,“贤名”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每个人都尚贤而不争贤名。

    这就讲到钻石的问题。“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发现金刚石的人造出一句广告词,引来成万上千的消费者。这是把商品做成了文化,当“钻石=爱情的诺言”深入人心时,其实对宝石趋之若鹜也未为不可。

    可是金玉珠石毕竟是末技,若脱离了它“传承,思念,诺言”的文化价值而把它当作一件珍宝而追捧它时,我觉得就有些滑稽了。不是人人都有一件珍贵的珠宝,因此对此类“奢侈品”的珍藏,也是个人有之罢了。

    货于人该是独一无二的,譬如这口箱子是我祖母的嫁妆,那它对我们家族有特殊的意义,而于别人,则就是一堆烂木头。因此,人只要珍视自己所需要珍视的东西就可以了,别人的东西,对你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价值。

    人是天地间丈量万物的标尺。

    “智者”是什么人呢?是私欲有些膨胀,而又懂得怎借助别人满足自己私欲的人。就讲讲我挺憎恶的传销。传销头头,大多是不想付出劳动就大捞一笔的人,他们设计出一套可行的骗术,去愚弄百姓,而百姓因为不坚守于世间正道,也想不劳而获,所以就被骗个倾家荡产。读后感

    ·

    百姓们不仅为自己交了“智商税”,也是自食贪婪的恶果。

    传销可谓屡禁不止。问题不仅出在“代代无穷已”的聪明的骗子身上,还出在“天真”的百姓身上。若百姓“无知无欲”,没有歪道的思想,没有不良的欲望,骗子又怎么可能得逞呢?然而,净化民心是个可笑(因为民心本来净)但又艰巨的过程。

    劳动,不贪食,不懒惰,这本来都是有益于提升人类幸福感的事情,怎么会被现代的人们觉得是痛苦的事呢?是谓风气不正。风气不正,人难独存。

  • 9、 道家哲学解读_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道家哲学解读_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生命从何而来?父精母卵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就像是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胞一样,即使它们有其特殊性,两相结合,也只能形成一个有特殊性的东西。比如泥与火结合,形成了陶,形态质地变了,本质还是没变,依旧是无生命体。那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到一个婴儿,生命从何而来?

    生命又是什么?如果生命是健康肉体的组合,那如果有健康的各个器官,由科学家将之天衣无缝地组合起来,这样的“人”会有生命吗?如果有,那我们讨论“精神”,“灵魂”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那肉体枯灭后,灵魂也会消亡吗?若灵魂永存,那它们会去哪里?

    语言和名相不可执着,我认为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圣人之言论,于其时代,于其生活背景可行。但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或者每一个个体,都在变。譬如孔子重视“礼”,是因为周末年人心不古,道德有悖,而《红楼梦》中,在一个“家教甚严”的大家族要遵死礼,就是对年轻人自由思想的扼杀,鲁迅反传统文化,是外国的坚船利炮胁迫中国人不得不直面战争,直面生存困境,在活下去都如此艰难的战争时代,要普通百姓都知礼谈乐是天方夜谭。而在现世,经济科技网络发展,人有了钱想要更有钱,无止尽地追逐美,物质,权力,这于自然规律是相悖的。

    世间凡种种,都盛极必衰,人的物欲若不加以节制,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妨害思想或精神。所以现代说要复兴国学,因为国学里有一种中庸之道,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心。譬如严冬熬过必会开春,自然延续了千万年的法则,人也应该遵守。所以“知道”后,人应该采取一种平和的生活方式,在平和的一天又一天中去探求宇宙生命的真谛。

    就如我第一个问题,世上还有许多的问题不可答者,现实中似乎没有线索,因此要从“无”中寻。而“无”玄之又玄,因此我们要从“有”中细察端倪。事物的发也有道,那其生亦有道,正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道而一”,因此“无”也可观也。

  • 10、 品德经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这个暑假读了道德经,说到起因其实只是blog上的朋友推荐的而已,看完了一本书有种别扭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感觉上和我印象中有点像但是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的感觉,实在难以形容,不知道是老子的智慧太高深我无法理解,还是心情郁闷所使然……

    道德经分成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道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很多人将道理解喂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创造万物的上帝,其实我觉得那并不正确,道创造了万物却不是刻意的,将道比作一个人,那这个人吃饭,睡觉,解手等,都是自然规律,他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并非上帝一样只是一自欲望,可有可无的创造,而是自然而然,不加刻意的,就好比一棵树,开花结果散叶,自然天成。这世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价值,对立面也是相对存在的,在老子看来,提倡遵纪守法,也就同时在提倡违法乱纪,提倡一个方面也就同时在提倡他的对立面,世上有越多遵纪守法的人,也就有越多违法乱纪的人,这是恒等的,所以老子建议将2个都去掉,按照自然规律来做人,生活,这样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现在有种说法很好,就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其实人与自然并不矛盾,我们也本就是自然所生,但是为何会变的矛盾呢?因为欲望和才智,人类的过高才智导致了过高的欲望,然后产生出各种各样不必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摧毁着自然,而人类最终也必定毁于其中,科技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可是不知多少人统计过人类拥有了科技以后变得多么懒惰,破坏了多少自然,使多少物种灭绝,让生物链受了多少破坏,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可持续发展,但是科技的利益过于巨大导致无人敢挑战他的可持续性,这是否也是聪明绝顶的人类的一个智障呢?

    什么时候我们也应该想下,我们是要创造最长久的种族还是要创造最辉煌的种族,如果有一天一个神降临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现在有2条路,1条是你一辈子都不能有过高的成就,但是你能长命百岁,另一条是你从现在开始做什么事都成功,但是1周后你就会死,来吧,看看人们都会选择什么道路,人类的生死对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片土地或其他非人类饲养物种都毫无价值,为何我们可以将自己提高到万物之灵的虚无高度?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程度也许比不过芝麻,而这个只是仗着几分聪明的的弱小动物居然如此狂妄,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一直教导孩子们要

  • 2019-10-17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4-2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3-03-14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道德经读后感800字,2024道德经读后感800字,教您怎么写道德经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