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道德经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道德经有感800字

读道德经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圣人无为。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圣人无为”,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圣人无为

老庄之说是为中华民族千年哲思。无争故无尤,行大道以致天下士,风骨高洁,令人心折。读《道德经》八十一篇,选其某章,略述吾粗浅看法。

国学之博,致远而学,此番仅是漫谈,诸君见笑。

——题记

【养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即是“无为”。但我认为,有些人虽表面上是游离世间,但肯定抑制不住人性中“善”、“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去插手世间之事,且受儒家文化中“积极入世”的影响,导致这些“游离之人”不可能去遵循道家的无为原则。

既然说到“无为”原则,便不得不提起汉朝。虽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此之前,道家一直被汉王室所看重,为汉王室信奉,汉朝开国丞相张良便是道家中人。然而汉朝前期积弱,汉高祖刘邦甚至有被匈奴围困之辱,那时百姓的生产及生活水平确实无法达到一个王朝强盛所需要达到的水准。

那么一个强大的王朝要达到的最高准则又是什么?无非是国家强盛,不被外来者侵略,军队可以打胜仗,让百姓安居乐业等等,这种准则必需要求经济基础能够支持住上层建筑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经秦王朝覆灭、楚汉争霸等诸多战火洗礼,统一之后,汉朝前期的经济基础是明显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汉惠帝之后,汉文帝将道家的“无为原则”充分运用以治国,使得国家的生产力以及百姓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至于汉文帝的继承人汉景帝同样施行相差无几的政策,事实证明那时“无为”是对的,百姓的生活水平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了提高,迎来了华夏历史上国家大统一之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如今我们中华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呢?无疑是汉族。汉族又是从何时开始有此称呼的?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在此之后的历史舞台上,汉族,这个伟大豪迈而又命运多舛的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担任着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主角。这也与两汉时期打下的文化、政治、经济基础密不可分。

现代中国人大多只记得千古一帝汉武帝封狼居胥的赫赫威名,却少有人记得为汉武帝铺垫之前道路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穷兵黩武之后的“轮台罪己诏”。是以儒家的“有为而治”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究竟哪个要更好,在此先不展开,但可以肯定的是,默默贡献又不愿居功的人,才是最应该受其他人尊重的人。作者:席子璐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及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点评!

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读书笔记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做一个为而不争的人,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努力过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运”,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强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强求,失去了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修养自己,如此安好……

《道德经》读书笔记


前一阵子突然发现自己对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什么了解,西方哲学也只是懂了一些马克思哲学的皮毛,后来了解到《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我便趁着当当促销的时候买下了它。

在看此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态有着微妙的变化。我觉得学者林语堂的以下这段话能够很好地概括我心态的变化: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老子所说的道是指宇宙的本源和普遍规律,包括发现的和还没发现,包括自然科学的和文学的,总之一切真理都包含在其中,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脱离道的范畴。之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正是因为部分从来都不能概括整体,能够具体说出来的都只是道的一部分而已。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那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呢?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道是世界本源,分为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矛盾冲突产生相互关系这个第三者。万事万物都是由矛盾双方及其相互转换形成的。数千年前的老子就能把世界本质参得这么透,我不得不给他点2014个赞!

老子极力提倡无为而治思想,无为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人为是指没有顺其自然的强制行为。所谓无为,就是言行符合道,符合普遍规律,就是不妄为,就是不违反普遍规律,其目的是有为。我从前一直都误解老子关于无为的思想,原因之一就是望文生义,这让我想到正确理解古汉语是多么的重要!正像著名的《白马论》,对于白马非马的激烈争辩不正是来源于对非字的差异化理解吗?一方理解为等价于,而另外一方理解为从属于。

老子关于大爱无私的理解也非常的深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老子指出,天地依道而行,大爱无亲,不为自己而生存,公平无私地对待天地万物,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天地万物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老子从这个朴素的自然观中论证出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老子认为,利他往往可以转化为利己。无私的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身。常言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原因不也正是此善人依道而行吗?

辩证统一思想在《道德经》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例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都是事物对立统一,有无相生,正反转换。

我非常赞赏老子关于强弱之辩的观点: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在强弱之中毅然选择后者,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选择守其雌并不是因为其本身不能成为雄,而是在知其雄,也就是知道强大是什么样子,曾经到达过强大的地步的前提之下,选择守其雌,也就是甘于柔弱。这时候的柔弱就不是一般的柔弱,而是包容了强大地柔弱。纯粹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包容了强大的柔弱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想要达到真正的强大,要做的就是首先变得强大,然后再用柔弱包容强大,甘于柔弱。如同常言道:要想真正放下一样东西,就必须先拿起它,而且不是以放下为目的的拿起。

除此之外,《道德经》中还涵盖了许许多多其他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比如对水的赞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比如对完美的阐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比如对细节的重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比如对积累的提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如对天道人道的对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也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诸多学科,实在不是我所能完全理解的。至于老子说的抽象的道,我想,所谓依道而行依照的必须是具体的道吧,不然这句话就只能流于空谈了。老子并没有在《道德经》中列举出所有具体的道,而只是阐述了抽象的道,其原因老子开篇第一句就说明白了: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觉得我要做的就是掌握尽可能的多的具体的道,然后依道而行,希望结果不至于太差吧。

道法自然——《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道法自然——《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现代汉语解读】

有一个东西在混沌中生成,在天地之前就形成。空寂啊,安静啊,深远啊,一直独立存在着从未改变过,可以称它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就称之为“道”,我勉强地形容它“大”。大也就是“逝”,向四面八方延伸发展;逝就是“远”,扩展到无边无际的地方;远就是“返”,道就在身边。这个世界中,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个大,王居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的法则一直是这样的,没有改变。

【延伸解读】

这是老子的世界观,这在当时肯定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说法。老子所处的时代,人们普遍信鬼神,认为这个世界是鬼神造的。而老子认为,这世界并不是鬼神造的,有一个力量称为道,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已经形成。其实,现在所有的宗教都在讲这个力量,各个宗教有自己不同的形象化表达。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相信这个道的存在,特别是老年之后。我们对有些事情要保持敬畏,人要有敬畏之心。有敬畏心,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寂呵,寥啊”一句,说道是清虚寂静,广阔无边,看不见摸不着,超越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不动声色,不因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大,指范围大,无处不在。

大曰逝,也有作“大曰源”,两字的篆书非常相近,可能写错了。源,即为源头,逝,向四面八方扩展,等于说宇宙是无限扩张的。远,无边无际,没有不及的地方。返,即返回,可以理解为返回原点,道就每个人自身上,须臾不离,若能返求诸己,回头自省,见道才有希望。最远的就是最近的,最后的就是最初的。

王,沟通天地人三者为王,就是人的领导者。这里老子强调领导的重要性。人类成长的历史中,王起的作用非常大,决定整个族群人的命运。如果领导者出问题了,平庸者、心偏的、贪婪的当上王或者皇帝,老百姓就遭殃了。

人法地,我们与大地息息相关,大地滋养人类。老子讲人法地,是认为大地承载万物,滋养众生,自己默默无言,像一个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人要学习大地的德性,称为人法地。因此,有道的领导者就应该有大地的品德。另一方面,人要顺应大地的节奏,正确认识大地的运行规律,如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等等。

天,指与大地对应的上方空间。老子认为天与地对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一种排比的修辞方法,老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人法天、地和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并非大自然,而是“自己,然也”的意思,古代没有“自然”这个词语。我们要向着天地道学习,拓宽我们的心胸,那么做事像天地道一样,人生的格局就不同了。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与读书笔记,欢迎阅读赏析!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现代汉语解读】

大德的运动,完全是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道生成万物的时候,太深远微妙无穷。道虽然深远、深奥啊,但其中有迹可寻。深远微妙的道啊,其中有物。深邃幽暗的道啊,其中有精。其精是真的,其中有不变的东西。从今天到古代,其规律一直没有改变过,使万物都顺着道的理念生长变化。我是怎么知道每一件事物的成长规律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延伸解读】

这一章阐述的是老子的宇宙观,即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本章讲的是天之道。

孔,意为大。容,意为运动。道是世界内在运行规律,德是根据道制订出来的行为规律与法则。老子在道德经中主要讲道。道是领导者必须懂的,德是领导与员工都必须遵守的。道是原理,德则是操作手册。不学道,就不知道德从何而来,德就会被质疑。

通行本中把“沕”改成“忽”,通常被解释为恍恍惚惚,模糊不清。这个词的《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帛书甲乙本中都是“沕”,微妙、深远的意思。象,事物的表面显现,如天象。中医中的藏象学说,就是通过皮肤等外部器官的表象探索内藏器官的疾病。

幽,深远。冥,暗。精,构成我们世界最基本,最精微的物质。中医中的精,可以理解为DNA,精气。精能够形成物质,物质形成世界的象。信,理解为诚信,不变的规律。老子认为道中有精,是一种万古不变的规律,精形成物体,然后进而形成我亽看到的世界的象。这是老子的世界观。其实老子的看法与现代的宇宙观极其相似,我们的世界首先从一个点开始的,通过宇宙大爆炸形成我们现在的宇宙。

父,也作甫,事物的开端。老子认为从古至今,所有的万物都是顺着道的理念生长的。老子认为首先有信,然后形成精,再形成物,后形成象,这四个层面都包括道里面。这是老子的全息理论。我们现在知道的生命形成的过程,也与老子讲的事物形成一致。首先有受精卵、然后形成胚胎,再形成生命体。

喜欢《《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圣人无为》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道德经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