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庄子哲学读后感 > 地图 > 庄子哲学读后感,2024庄子哲学读后感
庄子哲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庄子哲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庄子哲学读后感推荐
庄子哲学读后感

(共 9818 篇)

  • 1、 [荐]庄子哲学读后感系列4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庄子哲学读后感”。

    现在,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编辑推荐的《庄子哲学读后感》。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最近大家都被作者写的热门书籍作品所深深吸引。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庄子哲学读后感 篇1

    蝶在飞,承载的是一种逍遥。

    丹青挥毫的满纸荒唐,是一种对道追寻的喧嚣?是一种对尘俗的浮躁。

    百年孤独,孑然一身,总是带着透彻的目光,和柔婉的心灵,却不曾孤独百年。

    庄周梦蝶,梦到的是一个只有飞翔的境界,美丽的像水,平凡的貌不惊人。

    《庄子》是一片远离更远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园般不知所措。

    如垂钓,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宁静,即使空手而还也淡不经心,它此时在九天外御风飘游呢。即使有时无意间捞上几分功名,他也会掷之于江湖,相位的诱惑也不住他一心,无心挥洒不羁的心。

    如午寝。一般人不及庄子。看着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腾空了,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凄怨,只是为挽起几缕青色,无思无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飘有此“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却不管他,纷纷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羁不怯的天堂。

    梦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会开着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绽放。

    如送丧,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逝,是一种太过残酷的现实。

    庄子却却笑着,像婴儿一样,纯洁,无瑕发自内心,死亡是一种安详,回归自然,自然就回归宁静的世界了。不必哀伤,不必失望,有一种东西叫做道,有一种人生叫顺其自然。

    庄子哲学读后感 篇2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

  • 2、 《庄子》读后感3000字
    一、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 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但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空前绝后的进展。 不过,绝对、抽象的无还并不是庄子哲学的顶点,庄子哲学的顶点是矛盾。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道家的思想体系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兼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性,即由庄子哲学中内在的、并且又是庄子自己提出来的矛盾现象表现出来。庄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不断地提出一系列的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庄子自己没有。庄子的理想和出发点有可能是想找到宇宙万物中统一的、封闭的道的所在,但庄子哲学探索的实际结果则带有明显的矛盾和开放的性质。 庄子很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是要表达道的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但他在哲学探索过程中实际上确实表现出了道的兼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双重性。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因而也是实用的、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庄子的思想体系具有封闭和开放的双重特点,因而就不是实用的和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也因此空前绝后,往而不返,不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尤其是不为王公大人所器。但是时过二千数百年之后,从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从现代开放环境的背景上看,庄子哲学以揭示矛盾而表现为开放,而不是以涵括矛盾而表现为封闭作为结束,就并不比儒家提出一个完备、实用,却封闭的体系缺少意义。认识到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封闭性,是体系内部不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开放性,是体系内部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不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不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庄子认为,有是就物质全体而言,无是就抽象本质而言。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无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是天地万物的统一和绝对。有生于无,无是有的终极根据,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但同时,无也可以是无根据,也可以是对终极根据和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否定。 从宇宙万物的生成上看。庄子的道有情有信,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日月
  • 3、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读后感1200字

  • 4、 《哲学故事》读后感1200字

  • 5、 《艺术哲学》读后感600字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晰﹑详实的笔墨,讲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哲学。 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透过作者的文字分析,我们能理解意大利表现的一种文化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依照古代的风格,同时根据现实的环境,赋予其新的意义。意大利人在声乐雕刻建筑绘画中融入自己民族的东西,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文中提到意大利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人体。意大利缺乏长久的太平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人们几乎是处在不安定的状态中,因此表现人体,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诉求。 作者谈论尼德兰的艺术则从尼德兰艺术出现的综合原因以及尼德兰艺术的历史分段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从早期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再到伦勃朗的出现,尼德兰的艺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完善,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艺术哲学》中对希腊的艺术哲学进行分析,则从种族﹑时代﹑风俗三个方面进行。希腊人得行为方式,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成就了一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希腊。谈到希腊的艺术成就,不得不讲它的体育成就。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本书没有多少难懂的语言,全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艺术哲学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够初步地了解什么是艺术哲学。

  • 6、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篇一:《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2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的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能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

    一、学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好主要矛盾。 学点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李瑞环同志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运用哲学原理的应用,就不会犯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那些个别的判断和结论,能够提高识别能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此书指出,要多深入实际,多倾听下面的意见,不能?金口玉言?、?唯我是从?。作为一般同志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领导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正如有的同志所反映的,他们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三位一体?,胡拍板,乱指挥,使下边为难,使工作受损。对于这样一些领导者的意见,我们决不能盲从,敢于抵制,乃至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

    李瑞环同志说,

  • 7、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范文一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庄子秋水》读后感范文二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

  • 8、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 用哲学》读后感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最近在读李瑞环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并且按照院党委的部署,给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每人发了一套。 李瑞环是我国当代少有的一位从草根走到中央最高层的领导干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当中,他踏实肯干,勤勤恳恳,高效廉洁,政绩卓著,作风朴实,为人清廉,备受广大百姓的赞誉。退休后,他依然热心赤忱,心手不闲,在一如既往关注党和国家改革建设事业的同时,著书立说,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智慧融汇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教益和启迪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习、工作,实在是叫人敬佩不已。 提起哲学,普通人总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高深莫测,抽象神秘,其实不然。李瑞环同志有着很长时间底层工作经验,走上领导岗位后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常常深入基层,把许多问题都看得很透彻。他的文字往往一针见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将复杂深奥的哲学问题具体化,由事入理,两相结合,水乳交融,讲述得生动有趣,非常通俗,好读耐读,叫人一看就喜欢,而且获益匪浅。李瑞环同志还联系个人实际,从现实出发,深刻阐述了自己对哲学的认识和体验:“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是明白人。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他还坦然表白自己对哲学的深厚感情和浓厚兴趣:“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正是由于刻苦钻研哲学,李瑞环才练就了一双慧目锐眼,对许多事情都看得很开很透彻。正如:“只有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才有你。”话非常浅,非常直白,却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道理极深奥。它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遵旨以及密切联系群众、情系于民、执政为民、吃苦在先等大道理都蕴含在里面。又如:“假如你对群众讲的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而群众看到你的行为却是‘好处全占,吃亏不干’;你对群众讲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而群众看到你的行为却是‘挥霍浪费,铺张排场’,群众怎么能信服你,你讲的还
  • 9、 《庄子》读后感范文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下面是由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庄子》读后感范文【一】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着。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在许多争论中,所谓对立的两派,追溯到本质上,自己都不知道在争论什么。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争论、对立几十年。可是有谁能说清除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呢?

    其实,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对于大自然则采用接受它、并与之相容的态度。

    不追求绝对、不走极端,只求中庸。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认为是受西方影响而来的。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就是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例子。而中国的医学、气功、养生之道等等则是顺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说法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许多人把庄子与道家放在一起,与儒家相对。山人以为,儒家侧重与社会及社会体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而墨家则重客体与其自然属性;反观庄子,则是这些的融合。只是墨家的论点采用的较少一点。而过多地将儒家、老子相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和谐的共存,无主次之别。这也是与儒家的最大不同。在儒家中,要有等级之分,要有对自我的克制(这一点又与无我相近)。

    自然了,从当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但庄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而被当政者大力提倡。可是同时,庄子的思想又作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没有收到异常的压制。而法家因为是强调客体、鄙弃主要因人的主观而形成的社会体系、结构,从而无生存之地。

    《庄子》读后感范文【二】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2024,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讲《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

  • 10、 《庄子·寓言》读后感

    寓言一词最早大概是出于《庄子》。《庄子》杂篇中有《寓言》篇。关于寓言的解释,唐代庄学家成玄英解释为寄也。也就是说有寄托的意思。清代大经学家王先谦解释得详细准确一些。他认为寓言就是言在此而意寄于彼也。也就是说写的是一件事,而里面却寄寓着别的意思。《庄子寓言》篇中写的多是寓言,都是编造一个故事而寄托故事之外的自己的思想于其中之作品。不仅《寓言》篇,其实整部《庄子》中很多故

    事都是离言,都是寄托,都是言在此而意寄于彼的作品。譬如他的著名寓言泡丁解牛,描述的是危丁肢解牛的过程,但却是寄托了庄子对人生的态度,并非仅仅说肢解一头牛而己!自庄子之后,我国的寓言创作绵延不断,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驴》、《临江之糜》、《永某氏之鼠》。韩愈的《毛颖传》等等,都是优秀的寓言;这些作品都寄寓了作家的思想。寓言的这种性质,可说是人尽皆知的事,也就是常识吧!就说上面一则杂话提到的龟兔赛跑就是一则寓言;它的寄寓连小孩都知道是说不要骄傲,要锲而不舍。想来国内外的理论家、作家或者新闻记者们,对寓言这一质的规定性也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想必不会在一般的小孩之下。

    可是,天下间怪事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出现。例如吧,有位读者投书报纸,批评一篇评论家们称之为离言小说的作品,认为评奖组织者不应该给这篇寓言小说评奖,并且引用评论家们的评论,把这篇寓言小说的主题寓意点了一下。评论态度之平和,口气之婉转。可谓得文艺批评与人为善之木色矣。这么一篇短短的批评,竟引起作家的无名怒火,向法院状告发表批评文章的报纸。我原以为,作家总该有他的道理吧,然而,思考再三,觉得并没有道理。甚至可说是毫无道理。试想,当国内评论家说这篇小说是寓言小说。可以读出对中国变革的忧思的时候,作家并没有发表宣言,申明自己的作品不是寓言小说,不是寄寓对中国变革的寓意,也没有对评论家施以上告法院的拳脚。当大陆之外的刊物转载作品时。点出作品的寓意,已经过去一年有半,也没有看见作家发表严正声明予以驳斥。惟独对我们自己刊物的善意批评就大光其火,这道理何在呢?尤其奇怪者,状纸递到法院不到两天,域外报刊、电台就连篇累犊地喋喋不休了。这难道又是以前杂话中提到过的洋压力?这里可否借用列宁一句话问问:这些措施对谁有利。

    诚然,作家对读者的批评,是可以进行反批评的。作家的意见可以写成文章。甚至写成宏篇巨制来进行反批评。就说离言小说吧,作家也可以写出文章,说明我这篇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22-12-09

  • 2019-09-20

  • 2023-01-2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6-11

  • 2023-03-23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2-12-29

  • 2019-09-19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12

  • 2019-09-28

  • 2019-10-24

  • 2023-03-13

  • 2023-02-10

  • 2023-04-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2-0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1-05-08

  • 2019-09-20

庄子哲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庄子哲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庄子哲学读后感、2024庄子哲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