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书法读后感 > 地图 > 中国书法读后感,2024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国书法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国书法读后感推荐
中国书法读后感

(共 7593 篇)

  • 1、 中国书法读后感15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中国书法读后感15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中国书法读后感【篇1】

    文字的出现本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中国文字本身具有的形态美,使得中国书法兼具了。实用与艺术的价值。在历代书家的不断苦练雕琢之下,文字造型与笔法表现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大部分是后人学前人,而如何能够摆脱前人的羁绊,不落入学书法的窠臼,创出属于自己和时代的风格,则是各时代书法家的共同追求。

    清代梁巇在《评书帖》中用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概括了各代中。国书法的审美趋势。这一评论除了概括各个时代的书风特色之外,也表明书法家无论如何。模仿前代,他的作品仍然不能摆脱其个人和时代的特色。赵孟頫虽然极力提倡复古、取法。晋唐,然而其作品风格依然是属于元代,与晋唐书风仍有差距,其书法整体上是属于秀润。妍丽、从容娴雅的唯美书风。

    一、《中国书法史》中赵孟頫及其书法艺术背景

    (一)身世及仕途

    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xx年)。根据《元。史.列传第五十九.赵孟頫》的记载: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可知赵孟頫是宋太祖之子秦王德芳的后代,与南宋宗室的血脉关系是很远的,仅能说是同。宗,赵孟頫的曾祖父赵师垂、祖父赵希永都曾在南宋为官,父亲赵与眚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临安知府以及浙西安抚使,赵与眚在赵孟頫十一岁时便过世了,从此家道中落,由生母。丘夫人独立抚养赵孟頫长大,十四岁凭父荫在南宋时期出任真州司户参军。

    赵孟頫二十三岁时南宋灭亡,直到他三十三岁那年,御史程鉅夫南下江南访贤,赵孟。頫才结束亡国后在故乡的隐居生活,又踏上另一段仕途生涯,此时他早已凭其才华名声大。噪了。陶宗仪《书史会要》中论到赵孟頫时说:然公之才名颇为书画所掩,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而不知其经济之才也。赵孟頫在元廷的仕途可谓平步青。云,算得上中国各代书法家中官职最高的一人。其仕途之所以如此顺遂,部分原因是元代。帝王的宠信。蒙古统治者既利用他宋朝宗室的背景,取信于南宋子民;又借助他的文才,笼络众多的江南名士。不

  • 2、 《中国书法》的读后感2000字

    小时候我就跟随着爷爷学习书法,儿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我清晰的记得爷爷教我横、撇、竖、捺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偷懒涂鸦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今,在图书馆工作之余拿起《中国书法》一书来阅读感慨万千!

    首先说说遗憾。人的一生充满遗憾,书没写成是遗憾,官没当成也是遗憾,钱没赚到更是遗憾由于人为了避免遗憾,于是就拼命写拼命爬拼命赚,前者是雅事,拼一下千古流芳,后者是俗事,但为了好好地和更好地活着,于是拼命地爬和捞,这情景有点像蚂蚁爬树和过江之鲫;我呢?没有好好听爷爷的教诲而遗憾,没有认认真真跟随著名书法家邹永远、许正波、康建勋老师学习书法而遗憾,没有信心参加全国书法大赛错失良机而遗憾。二十多岁的我,现在想想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三十而立。什么是而立?就是有成功的事业和完美的家庭。

    崔健在歌里面曾经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所以,我们要让眼睛慢下来,细细的揣摩揣摩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聊聊章草大家王遽常的生平故事,听听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经验之谈,想想刘炳森先生对我们的启示加之弄风研墨,轻舟飞阁,并以疏花瘦竹,墨池中泛花香,竹重秋荫访兰亭,所以,习书也是一种修行,只有懂得书法和人生的方圆变化,才能做到笔无常法出新机。这是何等快乐之事?其实,现在许多现代的东西都在寻求古代的营养,像周杰伦的歌要放进京剧的曲调,衣服要弄些唐装穿穿,中国武术风靡世界,书法元素都放进张艺谋的电影等等,时代在变,那么书法的活动方式的变化也就势在必然,书法的队伍壮大了,其成分也就变化了。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3、 《中国书法史》读后感2000字

    前言:

    书法艺术同京剧、武术、诗歌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再到成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各个书法艺术形式,可见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亦有其自己的历史轨迹。随时代变迁,虽然现代人很难再在书法领域中见识到完整的书法典藏,但是每当我们信步于古老园林,或是厅堂楼阁,依旧可以看到呈现于牌匾上的古文字迹或是悬挂于高堂上的喜庆对联。细品书法,它给予每个观赏者的不仅限于外现的字形,而更多的是内在意境。正如书中所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古代书法的发展轨迹

    自觉没有多少本领可以驾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做自我品评罢了。书法起于甲骨文,观甲骨文,虽无汉字那般规整、统一,却透露出了几分活泼与灵动,这大概该归功于它是一种象形文字。历史上同时期的象形文字还有古埃及的象形文与玛雅象形文,但都最终以文明的消失而未现于世,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留存并至今。而象形文的发现也同样具有神奇色彩,若不是清代王懿荣因病求医,后得药方取药,遂得甲骨,也许至今我们也没有这般荣幸看到它的面貌,也就无法研究后来的金文的渊源。

    金文的出现,依托于青铜器的铸造,字形同甲骨文相像,但比甲骨文要规整,排列也有序。后至战国时期,为方便书写,对篆书做出了笔画上的简化,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即统一文字,一改昔日的写意字体,而增强了文字的符号价值。

    隶书的形成是在满足其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倾向于它的审美性,如蚕头雁尾的字形。楷书笔画规范,法度较严,书写速度较慢,其形象最易识别,多用于正式场合。行书是从楷书的快速书写而形成,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其法度较楷体宽松。草书书写最快,有些笔画、部分甚至被简化掉了,难以辨认。

    2、古代书法的意境组成

    书法不单单是外部字形的显示,加之作者也很少言及自己的作品,所以给欣赏者留有很大的遐想空间。每一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每个欣赏者根据自己的鉴赏力、思想、情感、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自我品评,进而由此探知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与意境,这也许是作者最想看到的,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一扫而过。书法的意境可由它的节奏跟韵味表现出来,而书法对节奏的把握又依赖于书写时作者对笔力的控制。有人说书法是没有声音的舞蹈,书法也有舞蹈的那种动态美,或刚健或柔美。这些均依靠对笔力运行轨迹与速度轻重急缓的把握。笔力中还包含几对矛盾:行与留,提与按以及平正与参差等。行

  • 4、 书法日记集锦

    写周记时我们需要注意哪几点呢?周记是将上一周自己发生的事情和情感记录下来的形式之一,每个人的周记本都藏着生活馈赠的宝藏,撰写周记有助于发现自己的创新点和突破口。读后感大全精心整理了“书法日记”的相关内容下面请您看详细的介绍,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书法日记【篇1】

    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练习书法,一直持续到现在,至今已有六年时光。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有重复临帖练习的枯燥乏味,也有书法水平提升的内心喜悦;有被老师批评时的沮丧,也有被大家表扬时的自豪。这或许正是书法的奇特魅力带给我的特别感受吧!

    在学习书法的日子里,发生过不少难忘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一天,按照书法老师的要求,我在家里临摹创作《兰亭序》,花了一小时工夫才完成,我自我感觉良好。晚上上书法课时,我将这幅“引以为豪”的作品当成作业上交了,和其他同学的作品一起贴在黑板上,等待王老师的点评。终于轮到点评我的作品了,王老师的眉头皱了起来:“王钇辰,你的作品一看就显得劲道不够,笔划粗细不分,更严重的就是临摹得根本不像!要注意每一个笔划的笔法,速度慢一点!首先要做到形似,然后才能做到神似!”听完这番话,我之前的好心情一扫而空,心里郁闷极了,心想:王老师就知道批评我,别人写得那么差也都没见他怎么讲啊!

    我赶忙将作品拿了下来,然后和字帖的原文对比了一下,还真不像!我一下心虚了,拿了一张练习纸开始练习。从“永“字练起,慢慢地一笔一划地琢磨,是左尖横还是切撇,然后再运笔,我沉下心慢慢写着……渐渐地,我感觉到字帖中的字和我亲近了起来,每一个笔划仿佛都在跟我说:“多看看我,写像一点!”

    “癸”说:“我的笔划要细一些!”

    “丑”说:“我的笔划要粗一些!”

    这堂书法课很快就结束了。临走时,王老师看着我,只说了一句:“好好练!”

    事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沉思片刻,对我说:“儿子,王老师说的是对的,我也有这种感觉,你临帖过快,没有深入其中。他批评你,是因为他对你有很高的期望,你以后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临帖,学书法到了这个阶段,每一个字、每一笔划的抠才能有进步啊!”听完老爸这番话,我若有所悟,忽然间明白了什么。

    第二周书法课前,我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认真临了一遍《兰亭序》,晚上交了上去,王老师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带着赞赏的目光对我说:“嗯,不错,这次用心了,不过你还可以写得更好一些,只要你认真、

  • 5、 爱国书读后感

    爱国书读后感(一)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读完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禁不住从心灵深处发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个贪玩厌学的孩子。甚至觉得普鲁士士兵在阿尔萨斯的土地操练的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着他的结果吧--那些普鲁士人会有理由地说:怎么?你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虽然小弗朗士内心无比懊悔,然而,时光匆匆,不会倒流,阿尔萨斯人沦为了亡国奴,不懂祖国的语言成为他们最大的不幸。

    联系现实生活,在我们当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学生吗?他们讨厌学语文课,不愿学习语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写字2020马马虎虎;有的人竟然还将这样的作文作为得意大作展览呢;我也有这种习惯。一些学生学社会上那种流里流气的模样,经常口出脏话,造出荒谬的词汇、句子骂人。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对祖国语言的亵渎!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国家的语言,该是多么可耻、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够学习,懂得自己国家的语言,正确地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那么站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2020,比任何国家的都要科学。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无愧地说:我属于自己的祖国!

    爱国书读后感(二)

    暑假里,妈妈给我讲《红岩》中江姐的故事,因为她勇敢,她坚强,她面对敌人不害怕的精神。所以,让我起来好奇心,去买了这本书认真阅读。

    当我看到江姐的手被竹签扎入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想到江姐那苍白的脸,沾满血的手,泪水就模糊了我的双眼。江姐是那么伟大,勇敢。而我却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踌躇不前。用尽心思往后退缩。我再一次看到江姐用她的意志,自己的坚强勇敢,不暴漏计划。但此时江姐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悍然走向了刑场。用她的生命去保护计划,同时江姐也受到战友的爱戴。

    再看看我,总是想依偎在家人的怀抱。遇到难题总想到学校问同学不懂思考。从此我要向江姐学习,学习她那不退缩,不畏惧的精神。

    爱国书读后感(三)

    大家一定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今天我与大家不讨论电影,来说说《闪闪红星》这本书,虽然没有电影有声有色,但看了以后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书中写到:要是工农民主政府还在,要是能念书,就送他上列宁小学冬子听见爸爸临走前对妈妈说的话,好像真的背上书包去上学了,啊!那学校是青砖青瓦,有好多和我一样的小

  • 6、 爱国书籍读后感大全

    【篇一:爱国主义书籍读后感】

    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有感

    我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让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可自从新中国解放以来,他立刻决定回国并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得一切,但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国,为建设新中国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可是美国人使终不让他回国,还说他是间谍。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终于回国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的爱好钢琴,我的爱好钢琴是我从7岁开始学的,从小到大,从生到熟,我总是想:真烦呀,还有这么多变。可是,我看完这篇课文以后,总有六个字在鼓励我,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一直让我坚持下来。

    我太感谢这篇课文,因为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如果钱学森也像我一样,那样我国的航天技术就不会这么发达;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篇二:读《彩色的翅膀》有感】

    每个人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但表达方式却千差万别。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用勤奋和智慧,建设祖国的海岛。我读了《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后,深深地体会到了战士小高的那颗爱国的心。

    我和小高一起前往宝石岛驻防。小高刚去黑龙江探亲,抱着一个纸箱回来了。我就有意同小高开玩笑,说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小高却说,纸箱里装的是一些昆虫。我非常奇怪。傍晚,到了宝石岛,我和小高去参加尝瓜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岛上的第一个西瓜。我从尝瓜会上得知,原来,由于没有昆虫授粉,岛上种东西需要人工授粉。小高带昆虫到海岛上,是为了让昆虫给植物授粉,让植物更好地生长。

    小高是一名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他的任务是为祖国保卫海岛,建设海岛。小高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甚至想到了从家乡带昆虫来给植物授粉。这件事情,充分地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我现在没有能力为祖国作大的贡献,但我也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几位同学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其中就有我。回到家,我们几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办了手抄报。我们精心地设计手抄报的版面,找到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和格言,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手抄报上,还把插图画得非常漂亮。同学们这样做,就是热爱祖国的一个表现。我们现在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

  • 7、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_学习作文200字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他吸收前人的书法艺术精华,改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兰亭序》,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王羲之写字非常勤奋,他走在路上或者坐下时总不忘研究字的结构、气势、运笔的技巧,他用手指在身上比划,次数多了连衣襟都画破了。有一次,王羲之在一块木板上写字,木匠一看墨迹渗入木头中有三分深,这就是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勤奋好学的精神让我很佩服。我现在也在学习书法,他洗笔能把池塘变成墨池,要花多长的时间练习啊!我也要像他一样刻苦练习。

  • 8、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一)

    时间老人匆匆来了,又匆匆去了,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从那个懵懂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我学书法也快四年了吧!还记得那时候写的字2020歪歪扭扭,可现在楷、隶、行,三种字2020体都学了,也快该学篆书了。好快好快!

    书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点成一字2020之规,一字2020乃终篇之准。虽然不易,一手好字2020,终身受益。书法带给我的好处太多了!

    1、学习书法,可以让我静下心来,不管多难的题,我总能一点一点地钻研出来。

    2、书法在考试中,也起得很大的作用。每次考试,老师一改就是几十张试卷,如果你的字2020很好,老师一看就心情舒畅,即便有错题,老师也不忍心给你扣分。而且如果作文你写的字2020很好,分数也不会低。

    看着一个个字2020跃然于纸上,我不由得生出一种成就感。我要感谢爸爸妈妈,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支持与鼓励,我就不会坚持到现在,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更要感谢高老师,是她把我一步一步地带入了书法的殿堂。感谢他们!

    书法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爱书法!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二)

    我以为书法入门与否,首先看学习者是否精通笔法。精通笔法,用功深造,始有门径可言。书法的用笔方法不外两种:一种是篆隶运笔法,一种是行草运笔法。楷书笔法介乎于两者之间,可以意会。前一种运肘,不需运腕,遇转折波挑处,用捻管转笔之法;后一种全赖运腕。运腕之法,是靠腕下两个骨节一起一倒交替运行。篆隶用笔,因笔画以中锋直而圆润为主,笔画中段满实,有丰富变化,且笔笔断,不连,故无太大的提按起伏变化;而行草笔法,笔画中侧锋并用,笔势求连绵不断,顺势承接,故多讲求笔画之两端提按起伏变化,因此,非腕力灵活不能随意自如。

    在魏晋以前,基本上是篆隶运肘转指笔法的一统天下。自从草书兴起,尺牍流行,运腕法应运而生。从东汉末至晋唐、宋、元、明、清代前期,基本上是运腕法一统天下,即使晋唐人、宋人、明人作篆书、隶书,也用运腕法。故这很长一个阶段的篆、隶,不为近代书家所重,以为不及秦汉。至清代中叶,金石学盛,中断千余年的篆隶笔法被邓石如、包世臣、何绍基等人摸索出来,遂大行于世,以至一百年间,行草尺牍的运腕法及乎成了绝响。

    故清代中叶以降,很少有人能在行草书上与前人抗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笔法中绝。用篆隶笔法写尺牍,曾熙曾言:如带磨盘而舞,吃力不讨好。当比之际,沈尹默潜心于二王传统,首先从挖掘运

  • 9、 林散之笔谈书法读后感

    只与古人争风流

    ——《林散之笔谈书法》读后感

    张林国

    大概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将本国的文字升华到艺术这样的高度。

    中国文字自秦汉以来,在书写过程中,文人的情怀不断注入,书法已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渐成一门千年不衰的艺术种类。在晋唐,书法更达至艺术成就巅峰。唐太宗对书法艺术痴迷,以至死后还将王羲之《兰亭序》原迹带入墓葬。清帝乾隆更将王羲之、王献之及王珣三件书法珍品奉为至宝,置"三希堂"陈放,不时把玩。

    今人由于书写工具的改变等因素,书法渐成书家专业之技能,然要成就能与古人比肩的艺术高度,则愈加不易。

    林散之(1898-1989)却欲与古人争风流,其取得的艺术成就被公认为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功莫大焉","当代草圣"美名聞于中外。

    林散之"左耳幼聋,高年失听,与人接谈,必赖纸笔达情。"陆衡先生"有幸亲承谈笑,侍睹先生挥毫。高山景行,私所敬仰。"因担心林散之"吉光片羽"般的笔谈手迹散失,乃"历时年余,终于辑成"本书。其间"为得先生片言,亦不惮千里,夙兴夜寐,甚或蹈险犯难,在所不辞。"书中同时还附录了林散之《论书诗选》和《序跋选》两篇,读者除了获益于林散之学问造诣外,还能进一步了解了林求艺学艺的艰辛过程。

    因本书辑录的都是林散之与故交弟子私下交谈,又限于笔谈方式,故而其内容虽漫散却又精要,谈艺谈人生率直诚恳,可谓将自己数十年的人生与求艺经验、感悟毫无保留,和盘托出,对后进者不无启发,对误入迷途者更有拨云见日甚或棒喝之神效。本书同时还配有许多历朝历代的著名碑帖及名人佳作,以及若干件林散之不同风格作品。读者对照其文字评点,细心揣摩,当更有直观的参悟与体会。

    大器晚成

    林散之走的是传统文人走的道路。一步一脚印,"数十年寒灯苦学",又迭次得到名师指导,遂有今日之成就。林自承"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每感"学然后知不足。"其间,16岁时,从乡亲廪生范培开学书,开始步入正途,从唐碑入手,往溯汉魏,并习悬腕之法,功力大进。18岁从进士张栗庵,"学诗古文辞",并继续研摩各朝碑帖书法。32岁,"持张先生函求谒"沪上名家黄宾虹。黄悉心教以古人用笔用墨之道,详解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之精义。"余闻言,悚然大骇".两年后,遵师嘱咐,"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虽然求艺学艺如此辛苦,林散之却也长期只在地方闻

  • 10、 《从书法看中国文化》一书的读后感

    《从书法看中国文化》一书的读后感

    终于结束了一段时间来的忙忙碌碌,偶得闲,携一本感兴趣的书,沏一杯清清的茶,独享着宁静,一时间全身心彻底的放松,而思想可以任凭自由放纵,这种感觉真是美妙,所以忙碌后读些自已感兴趣的书是极好的一种调节。 从幼小开始便对书法有种特殊的爱好,不知怎的,可能是受祖父的影响,虽然祖父并没手把手教我练字,但自已也不自觉得自我把玩,这也许是dna的作用吧,今天闲逛了下书城看到一本《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的书,突然眼晴一亮,凭着对书法的爱好,对这样的标题觉得很是新颖,在这之前没看到过单从书法方面聊中国文化的书籍,所以带回家一气拜读完。《从书法看中国文化》一书,是韩家鳌老师编写的旨在向青少年及外国朋友透过书法这扇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本捷径之作,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它独树一帜,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书开篇就铲述书法是奇妙的艺术,从书法最基础的汉字开始进行说明,首先汉字是方块字,虽然人类文明起初都由象形文字开始记录信息,但后来如古埃及文,巴比伦文都走向拼音化,只作为纯粹的符号,而汉字固定在了形体上面成为方块字,线条比拼音要丰富得多,而且单一汉字就能表达丰富的意思;其次汉字用软笔(毛笔)书写,毛笔富有弹性,使得字体线条极富变化;接下来讲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主要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然后讲了汉字的演进,篆、隶、草、楷、行。讲了构成书法艺术基础的汉字后,开始介绍相应的辅助方面,主要是文房四宝,接下来讲了如何执笔运笔的方法,讲究笔势,即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把握将速度、力度、圆度完美的结后,之后提到结构和章法,写字之前要考虑全局“意在笔前,然后作字”,首字要统领全篇,行气贯通,字距行距协调,突出主笔,不能轻视最后一行或一字,讲究题款,印章。 在对书法艺术了解后,作者开始为大家打开这扇窗,开始向大家铲述书法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相倚相进,主要通过书法与中国园林(举了苏州园林,绍兴兰亭、沈园),书法与古建文化(浙江乌镇、名人雅十给店面题匾),书法瑟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佛教大盛,手抄经书需求极旺,促成佛教的快速传播,刻经于石,以防经文被毁,如泰山的水峪金刚经),书法与儒道精神(“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滋养每一个书家,中国的美学思想总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这里的人品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3

  • 2023-06-24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12-03

  • 2023-01-03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3-06-11

  • 2023-05-13

  • 2023-06-06

  • 2023-06-0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0-0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8-30

  • 2023-04-28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09-19

中国书法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国书法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国书法读后感、2024中国书法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