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 > 地图 >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2024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推荐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

(共 6418 篇)

  • 1、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1000字
    我假期读了很多书,最喜欢的就是《中华经典一百名句》了。因为它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和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非常喜欢那里面的名句,还有后面的试题。开始,我不知道《四书》和《五经》是什么,我就跑去问爸爸这个问题,爸爸说:《四书》和《五经》是九本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文房四宝是什么,我一看见这个宝字,以为是宝物,像神笔什么的,后来我才知道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我妈妈还说这些知识到高中都用得上。 我最喜欢的十句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我们是知己,决不会因为离别而使感情淡薄,即使彼此分隔在天涯海角,还是像相邻而居一样感情交融。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相了解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交朋友不能只看表面,而应该了解他的内心。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意思是:就是贫穷时要廉洁,富贵时要义气,爱护活着的人,哀悼死去的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类依赖于大地,大地依仗着天空,天空追随着地球,地球依循自然。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意思是:美好的语言可以得到别人的敬重,高尚的行为可以帮助别人,感化别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意思是:拿责备别人的态度来责备自己,拿宽恕自己的态度来宽恕别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意思是:那在各种花儿上采花酿蜜的小蜜蜂,它们这样辛苦忙碌到底是为了谁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意思是:知识的山高耸云霄,但勤奋就是登上峰顶的路;真理的海洋浩瀚无边,但刻苦就是我们到达探索胜利彼岸的轮船。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意思是:香草长在山谷里,长在森林中,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虽然没人赞颂,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这有什么要紧呢?它们还是不断成长,传送芬芳。就像一个人,虽然没有被人注意,甚至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要努力做好自己。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意思是:从竹管中看豹子,仅看到豹子身上一块斑纹,所见不多。坐在井里看天,眼界狭窄,知识一定不广。 我读完这本《中华经典一百名句》后,有了深深的感受。
  • 2、 论语名句读后感

    论语名句读后感(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2020;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名句读后感(二)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

  • 3、 苏菲的世界名句读书心得5篇

    《苏菲的世界》包含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勃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苏菲的世界名句读书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

    苏菲的世界名句读书心得(1)

    如果遗产是物质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但如果遗产是精神的话,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光一起流失,而且能被发扬光大。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

    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可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

    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

    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

    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

    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

    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

  • 4、 论语名句经典语句摘录

    《论语》名句经典语句摘录

    一、言必信 ,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二、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七、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十、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十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十二、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十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 5、 《活着》经典语录_经典语句_名句摘抄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经典句子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活着经典句子摘抄,欢迎阅读赏析!

    活着经典句子精选:

    1、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2、这孩子也不做错事,让我发脾气都找不到地方。

    3、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

    4、他是可以看到自己过去的模样的人准确看到自己年轻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如何衰老。

    5、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6、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子弹了,往哪里躺都硌得身体疼。

    7、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8、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9、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10、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11、抬担架的都猫着腰,跑到我们近前找一块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时将担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将伤号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12、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13、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14、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15、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活着经典语录集锦:

    1、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2、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3、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4、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5、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6、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7、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8、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子弹了,往哪里躺都硌得身体疼。

    9、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10、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

  • 6、 中华经典读后感

    中华经典读后感范文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即使是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毫不畏缩,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意志。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

    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在中国的历史上,记录了辉煌的一页。于谦又升为总督军务。后来英宗获释,发动了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2月,于谦又以谋逆之罪被冤杀于北京,1457年5月义子于康将于谦遗骸安葬在杭州西湖。 真正意志坚定的,刚强的革命英雄不也是这样,为了亲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甘愿付出生命,紧要关头,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比如中国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执行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时,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但由于炸桥型碉堡时有困难,他就毅然的肩负了爆破的任务,由于没有放置炸药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用生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我们不能保护北京,虽然我们不能击溃劲敌,虽然我们不能炸毁堡垒,但是,我们应该有坚强的精神,不被困难吓倒,努力奋斗,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中华经典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中华经典诵读》,我深受启发,它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它的意思是:三军的统帅可以取代之,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树立志向是多么重要!正如我在《史记》中所看到的,陈胜吴广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所以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留下了千秋功业。回头反思我自己,我平时在学习过程总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志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向谁学习,要赶上谁,将来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妈妈常常说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呀?今天,孔子的话似乎震动了我,是呀,没有志向就没有动力,以后学习中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志向:那就是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班级中等水平。我要争取每次多考几分,争取多进步几名,这样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前,我对自己没有目标,于是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我自然就没有了成绩。

    子曰:'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据守道德,以仁爱之心为归宿

  • 7、 《中华经典名作》读后感

    与经典同行,典藏历史文化,与经典同行,传承爱国之情,让我们都加入诵读经典的行列,让民族精神早我们的额血脉中流淌。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华经典名作》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经典名作》读后感一: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食粮。经典诵读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十分珍贵的作品。诵读是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朗诵,并对一些人民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一定地了解。当我了解了这些以后,便可以开始诵读了。

    你们还记得《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就是说三个人行走,其中一个人身上必然有你需要学习的地方,他必能成为你的老师。这让我联想到:高山之所以绵延雄伟,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粒小石子;大海之所以奔腾不息,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河流。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得到长进,就必须去仔细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积极进取,让它成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中华经典诵读,让我受益匪浅。它滋润着我的心田,给于我阳光和雨露。

    《中华经典名作》读后感二:

    寒假,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里面的故事实在是太好看了,让我越看越入迷。

    这本书中有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忠良贤士,也有心很手辣的酷史和不好之臣,还有严谨求实满腹经论的科学家、思想家,乌江自刎不偷生的楚霸王,卧心藏胆不忘耻的越王勾践,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留取丹心昭汗青的文天祥,不为艰辛尝百草为苍生的神农氏等等许多好看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好汉千千万。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陶渊明、科学家张衡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华民族添光彩。

    里面有许多故事令我着迷,其中就有《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前二次去请,诸葛亮都不在家。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出

  • 8、 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

    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一)

    在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学经典,而在其中鹤立鸡群、独树一帜的,就是在《中华经典美文》中的五本文学巨着:《第子规》、《三字2020经》、《千字2020文》、《大学》和《中庸》。

    《第子规》是清朝的李疏秀着写的;《三字2020经》为宋朝王应麟所写;后梁时期的周兴嗣写出了传世经典《千字2020文》;而《大学》、《中庸》则和《论语》、《孟子》并称古代的四书。

    面对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本应该抽出时间来品味书中所说的勤学之道,但这些道理却被一些同学视为浪费时间和精力,宁愿去滑滑板、玩电脑,也不愿去诵读这些见证历史文明的着作。

    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也是荒唐的。滑滑板、玩电脑给你带来的快乐只不过是短暂的,它们很快就会消逝在你的记忆中。而阅读这些书籍后,那些勤学之道便如同刻在石头上的字2020,如同一座不朽的座右铭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记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看看第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何成人!古人仅仅用这十二个字2020,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学习道理:如果只知道死啃书本,而不按其中的道理去做,只会让自己华而不实,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这一句话,便把勤奋学习的奥秘说地明明白白!足可见阅读它们对学习乃至生活的重要性。

    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之时,我们有必要去诵读和研究这些经历过风雨沧桑的经典文献。

    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为了探求、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便翻开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远古时期,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皆有史,一以贯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读者明白,中华民族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这本书与我另外一本伟大的史书《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以故事为主,人物为辅,而《二十五史》是以人物传记为主,故事为辅。

    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忧新的事是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皇位的事。当年齐国无君,在外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连夜赶回做王。路上,公子纠手下管仲用箭射了公子小白,小白倒地了。而公子纠一行来到齐国时,公子小白已当上了齐桓公(王)。原来,那箭正中小白的铁腰带上,小白没有受伤,洋装落马而死。后来他们抢先回了国。我也要像公子小白一样随机应变。

    我最佩服的人是黄帝和蚩

  • 9、 中华经典的读后感

    中华经典的读后感(一)

    我读了古代雄杰篇英魂爱国这本书,书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忠贞不屈的使者苏武。因为他宁愿为国家死去,也不愿投降。接下来我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 吧!

    有一次,单于等苏武的伤好了,他又派卫律去劝苏武投降。卫律当着苏武的面,先杀了虞常,又对张胜说:你犯了死罪,要想活命,就得投降。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最后单于见苏武仍不屈服,就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能生小羊了,什么时候把你放回去!

    苏武在北海整整生活了19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刚刚40岁,等他回国时已经快60岁了我读完之后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苏武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国家的尊严啊!我要学习苏武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相信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会突然激发出一股热情!

    中华经典的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看了刘胡兰。董存瑞等许多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看完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刘胡兰年仅十五岁就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她在敌人的威胁和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大义禀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她豪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毛主席为她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我们的英雄董存瑞。部队应遭敌人隐蔽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无法前进,董存瑞挺身而出,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型暗堡离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黑烟哧哧作响,他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接着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十九岁。

    看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以后,我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或挫折,就求助于父母,我羞愧万分。今后一定要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中华经典的读后感(三)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爱国英魂》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个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着名爱国者的事迹,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位女英雄。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她从18岁起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以后

  • 10、 中华经典图书读后感

    中华经典图书读后感范文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就为之一震,我想,这一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伟人说的。

    没错,这句话是年仅13岁的周恩来说的。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读书,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说为了当官,有的说为了发财,也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崇高而又远大的理想呢?

    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鸦片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山东半岛的被侵占,东北三省的沦陷,东亚病夫的屈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耳闻目睹的事实,一桩桩烙在周恩来的心坎。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祖国饱受侵略,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书馆,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回到现在,有的学生上学时叫苦连天,放假时游手好闲;有学生一切向钱看,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头脑;还有的学生读书贪多,并不会把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他们和少年周恩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志当存高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恒久的精神动力。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是的,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向新的世界。

    中华经典图书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中华经典诵读》,我深受启发,它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它的意思是:三军的统帅可以取代之,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树立志向是多么重要!正如我在《史记》中所看到的,陈胜吴广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所以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留下了千秋功业。回头反思我自己,我平时在学习过程总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志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向谁学习,要赶上谁,将来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妈妈常常说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呀?今天,孔子的话似乎震动了我,是呀,没有志向就没有动力,以后学习中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志向:那就是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班级中等水平。我要争取每次多考几分,争取多进步几名,这样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前,我对自己没有目标,于是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我自然就没有了成绩。

    子曰:'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据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05-2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0

  • 2022-03-10

  • 2019-10-11

  • 2022-05-23

  • 2022-09-22

  • 2022-09-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30

  • 2019-09-23

  • 2022-09-19

  • 2022-05-24

  • 2022-09-24

  • 2022-09-29

  • 2022-09-19

  • 2022-08-11

  • 2022-11-24

  • 2019-09-25

  • 2022-07-02

  • 2023-04-14

  • 2019-10-11

  • 2022-09-19

  • 2019-09-20

  • 2022-09-21

  • 2019-09-21

  • 2019-11-11

  • 2019-10-11

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2024中华经典一百名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