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书法的读后感 > 地图 > 书法的读后感,2024书法的读后感
书法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书法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书法的读后感推荐
书法的读后感

(共 7929 篇)

  • 1、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

    书籍教人明理,给予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更加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不妨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当作读后感的素材,去记录下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书法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1)

    全民阅读悄然兴起,网上开始流行晒书单、晒晒一个月读了多少书,一年读了多少书。

    随着晒书单还有一种焦虑也蔓延开来,“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我们依然记不住?”“读书总是记不住,不会用,怎么办?”等等,这样的帖子也是比比皆是。

    曾经我也是有疑问,为什么有人说话总是能引经据典,一碰到这样的人总是羡慕的不行不行的。因为我真的就属于那种,“看了那么多书,总是记不住”的一类人。

    最近遇到了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本阅读法》,本书介绍了一元笔记法,通过“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吸取书中的营养,达到得心用手地运用的目标。

    奥野宣之

    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把读书分为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并按照五个框架来理解这五个步骤,全部纳入一本笔记本进行管理。

    展现在笔记本里分别是:

    随想笔记:感悟、不要进行分类,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购书清单: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的推荐版块、朋友的推荐等;

    报道的剪报:出版社和书店发布的信息、各类广告、作家名人的采访等;

    读书笔记:摘抄、写读后感、贴腰封等内容展现在笔记本里。

    而最后的“活用”是一遍一遍的重读,定期重读读书笔记,在重读中展开思考,融会贯通。

    1选书:随时竖起天线,收集信息。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记录“随想笔记”制作购书清单,这是选书的第一步。

    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

  • 2、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900字通用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关于书法的读后感900字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1】

    我们很庆幸,生在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先哲们把他们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言传口授、以书载道等方式传承了下来,形成了宝贵而又经典的民族文化瑰宝——国学。它不仅蕴藏了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全部的智慧精髓,更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赋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以立身处世之本和精神力量之源。

    当我们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去靠近这一座座历史长河中的灯塔,去聆听一个个先哲的圣训时,我们也在解决着每个社会人都面临的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将到哪去?听圣人言,方知我从何处来;明圣人意,方知我是谁;践圣人行,方知我将去何处。

    读书贵在读经典。但相较于现代文学来讲,国学著作普遍言简意赅、艰涩难懂,如《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等,著作中常涵盖多轴线、多角度的知识点,不是简单了解就能深入掌握并学以致用,故读书是需要方法的。

    古代先哲们早就意识到方法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有过或多或少的阐述。以儒家学说来说,代表作《论语》开篇第一卷就是《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充分展示了“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的儒学思想。而作为孔子后的又一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朱子读书法》对于有志研究或爱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在方法论上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读经典贵在熟读,讲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子云:“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在回答门人询问如何读书时,朱熹直接道:“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又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可知,学习国学熟读是根本,精思是过程,而后才会有所得,有所获。

    当然,熟读的目的不是要求我们能熟练背诵。像清代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

  • 3、 《苦练书法的王羲之》读后感

    《苦练书法的王羲之》读后感

    读了《苦练书法的王羲之》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的道理。王羲之是我国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人尊称为书圣。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秘诀就在于他的刻苦和专注。他为了练书法,不仅经常忘记吃饭和睡觉,而且,竟然有一次把墨汁当成蒜泥,蘸馒头吃。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如果王羲之没有那样全神贯注地刻苦练习书法,我们今天就没有办法欣赏他留下来的墨迹了,这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而对于王羲之自己来说,如果没有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就不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他的一生,也就不会充实、辉煌,而变得懒散、平淡了。

    从中联想到了我自己。老师和爸妈经常批评我写错别字,而且字写的太难看,说是由于不专心,才会犯这样的错误。我还不服气,觉得那都是正常的,不用太在意。现在我明白了,专心是成功的第一步。由于从小养成了坏习惯,如今,改很费劲,有的时候,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有很美的愿望,但是就是懒于行动。读完《苦练书法的王羲之》,我明白了,成绩都是从行动中获得的。

    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一个专心做事,持之以恒的人。

  • 4、 书法日记集锦

    写周记时我们需要注意哪几点呢?周记是将上一周自己发生的事情和情感记录下来的形式之一,每个人的周记本都藏着生活馈赠的宝藏,撰写周记有助于发现自己的创新点和突破口。读后感大全精心整理了“书法日记”的相关内容下面请您看详细的介绍,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书法日记【篇1】

    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练习书法,一直持续到现在,至今已有六年时光。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有重复临帖练习的枯燥乏味,也有书法水平提升的内心喜悦;有被老师批评时的沮丧,也有被大家表扬时的自豪。这或许正是书法的奇特魅力带给我的特别感受吧!

    在学习书法的日子里,发生过不少难忘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一天,按照书法老师的要求,我在家里临摹创作《兰亭序》,花了一小时工夫才完成,我自我感觉良好。晚上上书法课时,我将这幅“引以为豪”的作品当成作业上交了,和其他同学的作品一起贴在黑板上,等待王老师的点评。终于轮到点评我的作品了,王老师的眉头皱了起来:“王钇辰,你的作品一看就显得劲道不够,笔划粗细不分,更严重的就是临摹得根本不像!要注意每一个笔划的笔法,速度慢一点!首先要做到形似,然后才能做到神似!”听完这番话,我之前的好心情一扫而空,心里郁闷极了,心想:王老师就知道批评我,别人写得那么差也都没见他怎么讲啊!

    我赶忙将作品拿了下来,然后和字帖的原文对比了一下,还真不像!我一下心虚了,拿了一张练习纸开始练习。从“永“字练起,慢慢地一笔一划地琢磨,是左尖横还是切撇,然后再运笔,我沉下心慢慢写着……渐渐地,我感觉到字帖中的字和我亲近了起来,每一个笔划仿佛都在跟我说:“多看看我,写像一点!”

    “癸”说:“我的笔划要细一些!”

    “丑”说:“我的笔划要粗一些!”

    这堂书法课很快就结束了。临走时,王老师看着我,只说了一句:“好好练!”

    事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沉思片刻,对我说:“儿子,王老师说的是对的,我也有这种感觉,你临帖过快,没有深入其中。他批评你,是因为他对你有很高的期望,你以后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临帖,学书法到了这个阶段,每一个字、每一笔划的抠才能有进步啊!”听完老爸这番话,我若有所悟,忽然间明白了什么。

    第二周书法课前,我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认真临了一遍《兰亭序》,晚上交了上去,王老师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带着赞赏的目光对我说:“嗯,不错,这次用心了,不过你还可以写得更好一些,只要你认真、

  • 5、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历程。整本书由前言,十一章介绍书法史发展历程的内容和赘语、跋、修订后记以及书法名碑的附图组成。前言就已经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书法史世界唯一的艺术,是中华文化审美的独特辉煌,向我们述说了整本书的大概轮廓。

    在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赘语、王春南先生所写的跋以及作者本人的修订后记,并且,还有众多的书法附图。

    从小到大,在亲人的耳濡目染下,就对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读书时代中,老师们更是满怀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名家在书法当中的伟大成就,让我更是对中国古代名家们顶礼膜拜。近日抽空读了《中国书法简史》后,对中国的书法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更是产生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前言中就已说明中国书法是世界唯一的艺术,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汉字2020在世界文化上的特殊地位。从原始图画中产生象形文字2020开始,就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在第一章中记述了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写的字2020,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2020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对于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原因,我是比较赞同的。正是因为象形所具有的独特的图形,才赋予了他独特的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字2020,也才吸引了众人。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字2020能够成为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起始于象形,还应该包括它本身所具有以后继续发展的独特的其他五种造字2020方法,即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他的独特的魅力。第二,关于他所说的中国人的笔,我想这是无可争议的,是值得国外友人赞赏的,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因为中国人练书法所用的笔是用柔软的动物的毛所制成的,但是非常的讲究腕力、笔力。外国人曾评论柳公权的字2020: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柔软的笔,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硬的字2020。这也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通读全书,了解了中国书法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辉煌及遭遇,但它却延绵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生生不息,在书法史上显示了它的灿烂辉煌。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从汉朝发展起来的立碑到魏晋南北朝的禁碑而中国人有发展出了墓志铭,这是中国人在保护中国书法得以流传下来的伟大贡献。

    其中最受感触的还是古代书法家们在书法方面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印象最深刻的便

  • 6、 林散之笔谈书法读后感

    只与古人争风流

    ——《林散之笔谈书法》读后感

    张林国

    大概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将本国的文字升华到艺术这样的高度。

    中国文字自秦汉以来,在书写过程中,文人的情怀不断注入,书法已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渐成一门千年不衰的艺术种类。在晋唐,书法更达至艺术成就巅峰。唐太宗对书法艺术痴迷,以至死后还将王羲之《兰亭序》原迹带入墓葬。清帝乾隆更将王羲之、王献之及王珣三件书法珍品奉为至宝,置"三希堂"陈放,不时把玩。

    今人由于书写工具的改变等因素,书法渐成书家专业之技能,然要成就能与古人比肩的艺术高度,则愈加不易。

    林散之(1898-1989)却欲与古人争风流,其取得的艺术成就被公认为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功莫大焉","当代草圣"美名聞于中外。

    林散之"左耳幼聋,高年失听,与人接谈,必赖纸笔达情。"陆衡先生"有幸亲承谈笑,侍睹先生挥毫。高山景行,私所敬仰。"因担心林散之"吉光片羽"般的笔谈手迹散失,乃"历时年余,终于辑成"本书。其间"为得先生片言,亦不惮千里,夙兴夜寐,甚或蹈险犯难,在所不辞。"书中同时还附录了林散之《论书诗选》和《序跋选》两篇,读者除了获益于林散之学问造诣外,还能进一步了解了林求艺学艺的艰辛过程。

    因本书辑录的都是林散之与故交弟子私下交谈,又限于笔谈方式,故而其内容虽漫散却又精要,谈艺谈人生率直诚恳,可谓将自己数十年的人生与求艺经验、感悟毫无保留,和盘托出,对后进者不无启发,对误入迷途者更有拨云见日甚或棒喝之神效。本书同时还配有许多历朝历代的著名碑帖及名人佳作,以及若干件林散之不同风格作品。读者对照其文字评点,细心揣摩,当更有直观的参悟与体会。

    大器晚成

    林散之走的是传统文人走的道路。一步一脚印,"数十年寒灯苦学",又迭次得到名师指导,遂有今日之成就。林自承"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每感"学然后知不足。"其间,16岁时,从乡亲廪生范培开学书,开始步入正途,从唐碑入手,往溯汉魏,并习悬腕之法,功力大进。18岁从进士张栗庵,"学诗古文辞",并继续研摩各朝碑帖书法。32岁,"持张先生函求谒"沪上名家黄宾虹。黄悉心教以古人用笔用墨之道,详解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之精义。"余闻言,悚然大骇".两年后,遵师嘱咐,"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虽然求艺学艺如此辛苦,林散之却也长期只在地方闻

  • 7、 《东大教我的读书法》读后感400字

    花了大概20多分钟读完这本书。读完之后有几个我觉得不错的观点。

    1.主动学习好于被动学习。

    2.主动学习的源泉来自于好奇心和快乐。

    3.知识剩下的东西是智慧。

    4.长期记忆通过感知和乐趣等方法加强。

    关于快乐学习,我想书面形式最早出现的应该是费曼先生的一本书《发现乐趣》。殊途同归,主要观点是快乐才能长久的坚持学习下去。我觉得,他们说的对!手动滑稽

    实际上我觉得与其说是快乐,不如说是特别。包括写小说、运动等,总有一些不愿意做,却继续做下去的事。因为那是特别的。但快乐却是最理想的。

    关于第三点,主要说明的是:学习中会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思考、推断出来的。而这部分就是智慧。但仍然有一部分是要死记硬背的。其实我个人觉得只要你肯多花点时间,要背的东西觉得少到可怜。

    早早的我就听说过一句话。问:上大学有什么用?学到的知识又不能用到工作上。答:一门学科就是一种思想,思维方式才是你学到的结果,而不是知识。而现在我明白这里说的思维和智慧值得都是同一种东西。它基于知识,而又超越知识。它就是智慧。

  • 8、 读后感《书法史话》

    读后感《书法史话》

    想起自己对于书法的喜爱,是后来才出来的,小时候一直字2024都写的很丑,家里老妈经常催促着我练字2024,但是自己都很不上心。后来高中时有一次,一体育老师,让我帮他写一下某某内容,我就认真写了,哪里想到,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一个美术本科生(当时已经通过美术类考试了)字2024写成这样,实在是不好看,一定要多练习呀,就是这样的打击,倒真是促成了自己和书法的最深厚的缘分了。不过当时对于书法的喜欢都是盲然的,什么是书法,书法到底学什么,书法史有哪些,一概不知道,大学时只是胡乱买了一本自己觉得喜欢的硬笔字2024帖就一通乱写和乱练,毛笔书法就是只知道上书法课时老师推荐的米芾,楷书就是只知道唐楷,对于书法史知识,都很少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当然后来也陆陆续续看一些书法史的视频,或者在网上搜一些书法史的内容,断断续续的将书法的知识丰富起来了,但是经常想找一本书,对于书法史的介绍可以更全面点的,但是难度上讲解上又要浅显易懂的,可以介绍给学生看的。某天无意中翻到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书法史话》这本书,倒是真的合乎了上面的要求,书里比较详尽的介绍了:中国书法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以汉字2024特有的线条和书写规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出人们的气质、情趣和审美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过程、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居于极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还对书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介绍。觉得推荐给学生应该是不错的。

    然后细细评读《书法史话》这本书,感觉优点是:

    这本书不是很厚,便于随身携带,小小的一本书,拿着翻阅也不吃力。价格不是很贵,学生也能承受的起,十几元一本的书。

    书里的很多内容,设计的也很用心。首先我不得不提一下里面的标题,对于很多重要的书法家和重要的书法名词,这本书里都会给出一个相应的小标题,不仅吸引眼球,还便于识别和记忆,比如讲到汉代书法,会给出这样的小标题:博大恢弘的隶书大观,讲到张芝,会给出一个这样的小标题:东汉草书第一家;当讲到董其昌时,又给出了这样一个的标题: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当然,书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看时,但是翻到这样的标题处,就已经激起了我无尽的阅读兴趣了,这个到底什么叫做清风出袖,明

  • 9、 《中国书法》的读后感2000字

    小时候我就跟随着爷爷学习书法,儿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我清晰的记得爷爷教我横、撇、竖、捺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偷懒涂鸦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今,在图书馆工作之余拿起《中国书法》一书来阅读感慨万千!

    首先说说遗憾。人的一生充满遗憾,书没写成是遗憾,官没当成也是遗憾,钱没赚到更是遗憾由于人为了避免遗憾,于是就拼命写拼命爬拼命赚,前者是雅事,拼一下千古流芳,后者是俗事,但为了好好地和更好地活着,于是拼命地爬和捞,这情景有点像蚂蚁爬树和过江之鲫;我呢?没有好好听爷爷的教诲而遗憾,没有认认真真跟随著名书法家邹永远、许正波、康建勋老师学习书法而遗憾,没有信心参加全国书法大赛错失良机而遗憾。二十多岁的我,现在想想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三十而立。什么是而立?就是有成功的事业和完美的家庭。

    崔健在歌里面曾经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所以,我们要让眼睛慢下来,细细的揣摩揣摩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聊聊章草大家王遽常的生平故事,听听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经验之谈,想想刘炳森先生对我们的启示加之弄风研墨,轻舟飞阁,并以疏花瘦竹,墨池中泛花香,竹重秋荫访兰亭,所以,习书也是一种修行,只有懂得书法和人生的方圆变化,才能做到笔无常法出新机。这是何等快乐之事?其实,现在许多现代的东西都在寻求古代的营养,像周杰伦的歌要放进京剧的曲调,衣服要弄些唐装穿穿,中国武术风靡世界,书法元素都放进张艺谋的电影等等,时代在变,那么书法的活动方式的变化也就势在必然,书法的队伍壮大了,其成分也就变化了。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10、 书法比赛作文通用

    我们经过编辑,对“书法比赛作文”进行了优化,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能够凝聚人们情感和传递价值观的部分,也是个人修炼和精神成长的过程。一篇出色的作文能够吸引众多读者前来品鉴,让我们成为更加智慧和高尚的人。

    书法比赛作文(篇1)

    暑假里,我参加了《书法报》主办的在苏州分赛区的书法比赛,并以一等奖的好成绩,成功晋级十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现场总决赛。 比赛前一天,我做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为第二天的总决赛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比赛时,小选手们身着深蓝色的唐装,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整个会场显得庄严典雅。在六个大门口都站满了家长,每位家长向考场投来了殷切期待的目光。每个考生都拿出精心准备的书法用纸,大家同台竞技,都拿出了自已的看家本领。

    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壮观的场面呢!我把宣纸摊开,拿出毛笔,蘸上墨汁,稳稳在纸上落笔。五年如一日地练习书法,近一个月来我更是勤奋刻苦,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的练习,因此我对自已的书法水平充满信心,写起字来自然如有神助。随着毛笔的舞动,黑色的墨汁在雪白的宣纸上勾画出一个个苍劲有力的隶体大字:“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整幅作品显得气势宏大,毛笔字更是遒劲圆润。

    正当我胸有成竹地落款时,悲剧发生了!身旁的选手在整理作品时,毛笔一不小心滑到我的作品上,形成了一团无法剔除的黑墨。看到这一幕,我的眼前顿时一黑,心情霎时180度大转变,从万里无云到乌云密布。旁边的选手急得面红耳赤,再三向我道歉,我怒目相视,难过得眼眶都湿润了,要不是在比赛现场,恨不得跳起来大吼一声。我紧紧盯着自己写得书法字,心里反复念叨着上面的内容“意气平,意气平”,是啊,练书法就是修身养性的,何况我已经练了五年的书法,看了那么多的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了,何况,小选手也不是故意的。慢慢地,慢慢地,心里的怒气居然消散了,因为事已至此,最后我还是很大度地接受了他的道歉。我暗暗地想:这次就算失败了也不要气馁,下次再来参赛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最终,我捧回了一尊沉甸甸的银奖杯。我相信:明年一定会再次闯入全国总决赛,拿回名副其实的金奖。

    书法比赛作文(篇2)

    梅雨时节,细雨绵绵,却挡不住我去南京科技馆参加书法比赛的热情。

    南京科技馆坐落在雨花台附近,从远处看上去十分的壮观。走近科技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场馆,好似一块巨大无比的岩石。道路的两侧绿草如茵,灌木丛

  • 2019-09-25

  • 2023-06-11

  • 2019-11-06

  • 2023-05-13

  • 2023-06-06

  • 2023-06-01

  • 2019-10-24

  • 2022-11-22

  • 2019-11-16

  • 2021-08-30

  • 2023-04-28

  • 2019-10-11

  • 2019-09-26

  • 2022-03-30

  • 2019-11-12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2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09-11

  • 2021-10-01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书法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书法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书法的读后感、2024书法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