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共 6154 篇)
- 1、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_700字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700字
掷地有声(摘要):
我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面就是真实,对别人真实,也对自己真实——问心无愧,从不虚伪待人;你要划清的不是界限,而是底线;这个爱不是简单的男女肌肤之爱,它是家庭给你一个爱的环境,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有夫妻之间,那种最基本的需要与被需要;同情心不能滥用;我一直说要遵从内心的选择: 选择这个时必须放弃那个;一样东西陪我经历了很多事后,它就是我的一部分,会有灵性,会保护我和我的孩子,帮我把孩子带起来;但首先你要经历很多痛苦,放弃很多东西,也能承受起那份孤独;这种疯狂里面肯定有痛苦,有时候人是会爱得心痛的,但越痛越爱。当你付出而对方没有任何反应时,那就是痛的开始。如果对方有反馈,那么你们的爱就在对的点上。如果我的朋友爱上一个人,不断付出却得不到回应,我就会劝她,那你就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爱错了,把这个爱收一收。可以保留这份爱,但释放在其他地方、有效果的地方,这对你的爱是件好事;没有遥不可及的事,只要你往前走,那些东西自然会到你眼前!
这是今年看的第一本书,总想着以后闲暇的午后带着咖啡,去图书馆读一读书,总是腾不出时间,其实每天也没做出什么事情来。今天天气实在太好,忍不住坐在草地上翻开这本没读完的书!金星老师把自己的前半生写在了这本书上,我想到的是某一天她翻开此书,必定会不自觉的潸然泪下,用自己走过的苦,走过的弯路来提醒现在的所以人,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特别推荐女生看一下,也许会学到如何保护自己!
2018年3月11日
于周日南汇一个阳光 明媚的草坪上
- 2、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_800字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800字
一个活透了的女人 。
很少看她的节目,心里也抵触变性人,但是无意中看了一篇关于他变成她的手术过程文章后,由衷的敬佩她的选择。看完本书后,很认同她所表达的观点,感触良多。
她说:有时候不是知道了自己要什么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以后,才会慢慢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她说:力量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命运千锤百炼着我。
她说:只有付出到头的舞者才配谢幕。
一个活得如此明白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绝食让妈妈妥协而开展舞蹈之路。独自国外求学,打工赚钱生存,不抱怨,不低头,不止步的坚持自己喜欢事。热爱舞蹈,对它付出不求回报。
我爱我的身体
很多人为了美而去整容,确实整容后美多了,但不觉得那种美美得很不自然么。长相因人而异,五官各有不同,金星认为美绝不是当当从体现在五官上。外貌来自于父母,应该坦然接受去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每一寸肌肤,与肌肤融合,才能释放出独特的美,就像金星欣赏自己的脚一样,虽然长得不好看又变形了,但她就认为她的脚很美,一双能在舞台上表达她最美的东西。
全世界我只崇拜我先生
三段刻苦铭心的恋情后,一次在飞机场偶遇,之后与她组建家庭,抚养三位跟他毫无关系的孩子,包容承载金星这样风风火火的女人。他给了她踏实感,而这种踏实感不是源于依赖,而是来自认可。而她在外是个倔强、有能力又强势大女人,在家则是一位懂得理解欣赏体贴丈夫的小女人。
“爱情需要创意和设计,你来我往,互相吸引;而婚姻需要的是经营和管理,管理你的生活节奏,管理你的欲望,包括物欲、性欲、野心等各个方面的欲望,它们都必须得到妥善的控制。”
对于教育。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从小教导孩子说人别跟人比,要跟自己比。孩子是要好好爱但也得好好教。
……
从故事里,看到一位掷地有声的女人,用掷地有声的力量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去跟命运对抗。尽管有人骂她毒舌或伪妇人,但她仍能活出自己的光彩、活得那么真。
愿你不被世界改变,愿你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 3、 掷地有声读后感
掷地有声读后感
文 | 57
我在散步中感谢,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因为可以簪一朵小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
因为是有用的,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第一次认识金星女士,是中学的一堂课上老师播放了一个选秀节目,金星是评委。第一印象:这个女人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后来听到老师传来这样一句话:“她是我国第一个变性的人。”
变性!天呐!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在我陈旧的观念中,我能接受同性恋,我能接受反人类,但是我抵触“变性人”。在我看来,性别命中注定,改变它就是违逆天命的行为。但是同时,我佩服她的勇气。我惊异于她变性之后的坦荡,顺其自然;我也惊异于她抵抗人们口水的坚强和勇气。后来有意留意她,关注了一些她的节目,发现她的嘴很厉害,在心里想:做个女人的确是比做男人更适合她,那副嘴脸,名副其实的毒舌妇。《金星秀》是我对她改变态度的一个窗口,我静下心来听她的言词,认真的看她的表情,发现她那些“尖酸刻薄”的言论都很贴切这个社会中的现象和社会中的一些人。我们总是希望遇到温柔善良的人,听暖心柔和的声音,所以听金星这样又臭又硬的话难免起反击之意。她直言,愤世嫉俗,不怕打击报复,这社会上说真话的人少,但好在听真话的人还挺多。因为:听真话痛快!
“金星还是金星,往下跌的时候能为自己亮着,被人捧的时候也能为自己守住,一如既往。”看完 《掷地有声》 我重新认识了金星。
她是继徐志摩,胡适,戴爱莲之后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达廷敦艺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第四个中国人。她在皮包店当过售货员,给别人当过保姆,批发过运动服,在餐厅里洗过盘子…… 挨打受罚,饥寒交迫,背井离乡,半身不遂,被人误解,被人羞辱,被人中伤…… 然后从底层慢慢站起来,不带一点阴影。她凭借自身的努力站到了现在的位置,比起那些只会拿她变性来说事儿的人她高高在上不止一丁点。社会会把很多不是你的东西往你身上套,你要解开、放下,保持单纯继续走;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选择、穿上,依然保持单纯继续走,两手空空,内心丰满。真实无法被消费,所以这个社会,消费不了金星。
她说:“有时候不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以后,才慢慢清楚自己要什么。”
她是个有魅力的女人。她说自己是个有魅力的女人,她相信爱情。在这个以貌取人,以财富度人的社会,魅力似乎只用来夸赞那些面容华丽的女人以及身缠万贯的男人,但是金星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掷地有声,看
- 4、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9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900字
如果你真的需要我,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来找你。 如果你真的需要我,无论你在哪里,让爱勇敢,穿越时空,风雨无阻。你在这里,我在这里,余生,一起。在中国的志怪小说,抑或是神话传说里,大多是异时空的爱恋,也就是说男女主人公不在一个时空,总是人与鬼或人与神仙之间的爱恋,像摆渡人与灵魂之间的情感我是第一次见读到,笑我孤陋寡闻也好,说我见识短浅也好,但它就是这样真是存在着[呲牙]看到书的封皮的时候,金色的天空与水面,水面之上是一艘小船,我以为这是一部心灵鸡汤励志作品,类似《一个人的朝圣》类型的,可开篇后,读前200页,又认为是惊悚恐怖片,而后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暖心的调子让人有想落泪的冲动。我不得不说,一部作品,能让读者这样揣测作品类型的委实不多,而《摆渡人》历经我认为的鸡汤励志,到惊悚恐怖直至暖心,每一处都牵动我心,受迪伦的性格想法的牵引,我甘愿做一头小牛,被牵着从学校走回家,调上火车再到荒原,遇到崔斯坦,一次次惊险的冒险,让我的心总为之一振,揪动我的心,每次都为崔斯坦与迪伦捏把汗,再到荒原尽头,二人分离,迪伦不忍,凭借坚忍的爱,勇敢穿回荒原找到崔斯坦,最后二人历经磨难回到人世。这样的历程,恢宏着,细腻着。是怎样坚定勇敢的爱可以在各种时空自由穿梭,开历史之先河。我大概相信缘分,可是这种不在人世的缘分,一个灵魂领回一个异度空间的摆渡人,并谈场风花雪月、相濡以沫的爱恋,这世上也没谁了[捂脸]爱,是不受限制的,不受年龄,不受国度,不受语言甚至不受空间的限制了。爱情自古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就勇敢爱。没有什么比相守相知的相处来的更实在,细水长流的感情在一点点蔓延,每次在生死边缘的挣扎,崔斯坦成了她独一无二的守护神,可以拼了自己的性命就迪伦。看到迪伦的恐惧与不安,崔斯坦可以紧紧攥住她的手,可以紧紧相拥,给予迪伦爱与活的勇气,崔斯坦是迪伦名副其实的摆渡人,在爱与艰险中教会她勇敢与无畏。这段历程,有你足矣。在孤独与绝望中,有崔斯坦一直拉着迪伦前行,从此就注定了两人的不离不弃,爱,教会我们勇敢,在时间与空间孤独的河里,崔斯坦是缓缓流进迪伦心里暖暖的流,生命不息,爱意不止。
- 5、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19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1900字
生命从世界得到资产,爱情使它得到价值。
——泰戈尔《飞鸟集》
爱情,似乎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一部畅销书的必备要素。但若想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仅仅爱情是远不够的,还需要另一种情感——孤独。
当爱情与孤独相遇便可绽放出人性的光辉,进而给人以灵魂的震撼,这一点麦克福尔做到了。
《摆渡人》自打问世以来,人们对其评价就褒贬不一。有人将其誉为优秀的治愈系小说,而有的人则认为其太过空洞、乏味,甚至逻辑上也有难圆其说之嫌。然而在愚看来,所谓伟大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亦不需要亦真亦幻的爱恋情缘,有的时候只需一个简单的发问就足够了:
如果命运的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英格兰,格拉斯哥,纯洁善良、青涩害羞的15岁单亲少女迪伦,尽管沉静努力、勇敢执着,但却始终得不到身边人们的认可——老师、同学,甚至自己的母亲。在最好的伙伴凯蒂转走后,显得更加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身上。就在临行前的一天晚上,她还梦到一个陌生的翩翩少年,温暖、盎然…
崔斯坦,冰冷、漠然,一个孤独的荒原摆渡人。哦,不对,不应该用孤独这个词来形容他。因为他不应该具有人类的情感,他只是一个光球,负责指引以及保护那些灵魂到达彼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沧桑陵谷,渡过芸芸众生,以至于自己本来的面目究竟是什么样,他也记不清了,直到…
灯光熄灭,声音炸裂,一起火车撞车事故,将两个本毫不相干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
她竭尽全力爬出隧道,抬头遇见他,好奇、欣慰。
他静坐山坡上等待着,终于等到她,漠然、冰冷。
“其他人都去哪儿了?我们不可能是唯一的幸存者。”
“你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迪伦,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我死了吗?”
他点点头,神色飘忽,但冰冷依旧。
他在例行公事;她在接受现实。
初识,最纯真,最迷茫。
“你遇到的最难缠的灵魂是哪个?”她静静地问。
“就是你啊。”他笑着说,但眼睛里毫无笑意。
她,天真烂漫;他,寒冰欲释。
缘起,最难缠,最难忘。
“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
“你会在哪儿呢?”
“就在你身边。”
他渴望保护她,为什么?他也不清楚。
她总是相信他,没理由,哪怕他骗她。
情动,最青涩,最懵懂。
“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全靠你。”
“什么?”
“你需要我。”
…
“我爱你。”
再不说,所爱隔山岳。
“我也爱你,
- 6、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27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2700字
在每个灵魂通往彼岸的路途中,会遇见一个由自己心灵映像形成的荒原,那里昼夜交替,时刻有恶魔潜伏。只要你心里阴郁,天空变为阴沉,它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出现。该如何穿越这片荒原,命运派来了摆渡人,他们的使命就是护送你,躲过魔爪,越过高山峻岭阴晴冷暖,到达心之彼岸。
《摆渡人》的作者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是一个中学教师,她说主人公迪伦的原型是她自己,那片荒原也是她自己的荒原。而摆渡人的原型是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卡戎,他不仅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务。
《摆渡人》畅销33个国家,从家、爱情、救赎几个方面给人带来心灵治愈。如果你正在横渡生命中那片荒原,那么建议你可以读读这本——《摆渡人》。
撇开其他方面,《摆渡人》作为一本翻译小说,它的文字却是极其优美,值得慢慢品读,像下面这段:
他们在一片满是高大橡树的树林里,树干粗糙多节,久历风霜,树枝恣肆蔓生,交叠错落,宛如华盖,高举在他们头顶。虽已是夜间,但月光透过树缝漏下来,树叶随风摇摆,树影斑驳,如微波荡漾。清风吹动了她的长发,脖子和肩膀上酥酥麻麻的。他们脚下的路上铺着厚厚一层落叶,有些地方肯定是最近刚下过雨,空气闻起来有淡淡的潮气和大自然的味道。她能听到左手边不知何处潺潺的流水声,简直太细腻婉约了。
《摆渡人》从15岁女孩迪伦某天逃离学校,踏上去见父亲的火车开始。这原本是一趟很平常的旅途,顶多会被母亲埋怨两句。但偏偏中途火车发生了故障,她是唯一遇难者,当她以为从火车里逃出来时,其实是灵魂脱离了肉身,踏上了荒原。在荒原的开口,她遇见了那个似曾相识的男孩——摆渡人崔斯坦。故事从她的灵魂踏入荒原真正开始,这一切在她前一日的梦境中已经预示,荒原、男孩,作为心之映像,它们出现了。
关于家,迪伦在家与母亲琼不和,在学校受同学欺讽嘲笑,她想逃离,在得到亲生父亲的地址后,她坐上了去父亲家的火车。在她的心里,那个家有父亲的关爱。可是途中,遭遇了火车故障,她死去,灵魂遇见了摆渡人崔斯坦。摆渡人将带着她穿过荒原,到达那个平和无害的家——彼岸。
经过重重困难,迪伦到达了彼岸,却并没有回到家,每一个灵魂到达彼岸时,首先看见的都是心里盼望的家,可她看见的仍是荒原,因为她心中的家,是有崔斯坦的地方。于是,她选择重返荒原,没有崔斯坦的保护,独自
- 7、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11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1100字
之前看见有很多书友在读这本书,不过从大家的评价上来看,整体反馈比较一般,也没觉得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所以也就一直没考虑买。but,前段时间微读做活动,免费领了一本……请原谅,作为一个俗咖,天生对于免费的东西,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况且在读这本书的朋又那么多……于是……
篇幅不算长,外加本人“刷书如神”,所以没用太长时间,就轻轻松松的把它看完了,真的是轻轻松松,是那种心中格外平静温暖的轻松感,不用去思考什么,去总结什么。
情节简单而流畅,即使主人公穿梭在两界之间时也有波折,却毫不虐心;即使当你看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局,但心情依然会随着情节的走向慢慢舒展,并且为故事那看似毫无悬念结局的而感到一丝欣慰,不会想弃之,不会想快进,就这样跟着作者的思路,平静地徜徉在那唯美且荒凉的荒原之上,去体味那单纯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挺喜欢作者对于故事中,各种不同场景的描写手法的,虽然篇幅并不算多,但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很大:
雾中的荒原,夕阳下的山丘,阴霾下的沼泽地,深邃悠长的峡谷,破旧的小屋……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不禁浮想联翩,想象着拉长镜头里,男女主人公在清晨的阳光下携手在小山丘上前行的画面,满满的阳光,两个温暖的影儿;想象在晦暗的镜头下,他们在沼泽地里艰难前行的画面,被水打湿的头发和衣服,满眼的泥泞,满天的灰;想象黑暗中,被炉火勾勒出的脸庞与表情,仿佛一幅幅中世纪的油画,唯美,圣洁……..这些想象中的画面与构图,使自己仿佛也有种正在穿越荒原的感觉,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体验。
不过,如果想在这本书中读出什么所谓“震撼”或者什么所谓“荡气回肠”,那十有八九估计你会失望。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本更像是童话的故事书,对于童话来说,当你看完它,然后沉静再那温暖里进入梦乡的意义,会远远大于什么收获总结的意义,“我爱你,所以要和你永远在一起”就是故事的全部,当看到类似“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也就是最美的结尾,看童话就别想那么多,否则我觉得那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最后,关于灵魂摆渡人这么个职业造型设定,我不禁感叹国内外文化差异之巨大……故事中摆渡人的形象,是可以随着被摆渡者的心里期望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小王子或是小萝莉的形象,也可以是长腿欧巴或冷艳御姐等等造型,总之,看着最起码养眼,而且还算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而,根据我国传统文化来推
- 8、 自在独行(百万册精装纪念版) 读后感(3)篇
《自在独行》 |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
贾平凹先生写了很多的对于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比如家乡旧事、人间烟火、曾经路过和生活过的乡土、还有陪伴过他的桌子、文竹、小树;读过这些,我不禁怀念起我曾经读过的那些书来。
在现在看来,那已然是一个破旧的书架,但是它的身上,摆满了在那个内心空洞、无助的时候的陪伴者们。有张爱玲的爱恨情仇、林徽因的温暖四月天、三毛的浪漫游记、萧红的荡气、还有中国优美的、韵味十足的古诗词,这些故事温暖了我一整个秋冬。
那一年是对我的人生来时,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情的冷暖,多少个孤独无助的夜晚,都是这些书中的文字和故事温暖着我。
就像一位朋友在朋友圈评论说:生活需要一些温暖。
在你孤独的时候,落寞的时候,一个故事、一块石头、一座老宅,都可能会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带给你相通的感觉。
孤独不是受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贾平凹先生说他的父亲是孤独的。文革期间父亲被批斗进行劳动改造,这一段时间的孤苦难熬给父亲很大的打击,而后看到父亲苦闷喝酒,以此打发内心的痛楚。贾先生看到了父亲的孤独,却因为自己年少无法给与很好的慰藉。
这一段的描述使我想起了我的姥爷。
我姥爷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公安,这是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情。可是我并不知道对于他年轻的时候还有一段痛苦不堪的回忆。这是在我姥爷病逝之后,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亲手写的一封“交代”信之后得知。
在那个年代,姥爷视工作如家,早出晚归,出任务的时候常常不着家。可是有一天他被红卫兵绑了起来,卸下了枪,被打成“反动分子”,并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刑罚。
那张纸被放在一件中山装的上衣口袋中,已经很脆了,打开的时候就感觉这张纸会像玻璃一样碎掉,而我们的眼泪已经碎落。
后来听妈妈说,姥爷被平反后,虽回到了工作岗位,可是人总是不愿出门,总是把自己关进房间不言语。如果不是小儿子因落下东西回家取,或许姥爷早已和我们是两个世界了。
我想,那个时候姥爷内心一定是茫然的,空洞的,孤独的;他不愿意出声,不愿意回忆那些屈辱,自己慢慢消磨着内心的苦楚,对新生活已无望,那种独行,谁人能懂。
贾平凹先生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更怕的是有人邀请他写去几幅字画送人,闲来无事的闲聊。还好的是,他从事的不是热闹的工作,不然哪有时间静下来心来写文章,他宁愿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中,热闹在自己内心的安宁和独自的自在。
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就有很
- 9、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8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800字
摆渡人,中国俗称黑白无常,韩剧中也称地狱使者。都是同样的职业,这样看来还是【摆渡人】这一名字更有诗意一些。 这部小说最开始对女主角迪伦家里情况的描述以及大量的铺垫读起来非常无聊,且翻译腔有些严重,读起来有些没头没脑,不过这些铺垫确实也是对女主形象刻画所要求的。但是从迪伦坐上火车,发生意外之后,情节便开始变得非常抓人,催促着我一直读下去。在这之后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都非常精彩。其根本原因是,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没有逻辑,看似荒谬却也合理的世界——所有的景物,山势起伏,天气的变化,甚至是摆渡人的样貌都是由摆渡人所引导的灵魂的心情和其内心想法而定;危机四伏,天一黑便有魔鬼出来想将灵魂拉入深渊,所谓魂飞魄散,这下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一次次火把的点燃不是靠什么方法,而是意念,其实是虔诚。 这应该和西方人信奉基督有关,我甚至在看的中间也幻想过,倘若人死后真的是这样的话,死亡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只需穿越荒漠,在另一头等着和亲人团聚即可。 当然后面的情节发展是很容易猜得到的。男女主相爱,第一段路男主护送女主到达彼岸,第二段女主找到途径返回荒原并重新找到男主,第三段女主鼓励男主要勇于尝试,最后奔向幸福生活。当然也有人评价故事有些【高开低走】,仅从情节发展而言,主要是因为故事进行到后面无法给读者足够的惊喜感,或者说前面给的惊喜太大,调定的很高,后面却没有更大的突破了。 看完以后总体概括,这是一本很温暖的书。主要要表达其一便是【爱】,其二便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心,并为之努力什么事都做得到,男女主最后在人间相逢,要开始幸福生活了。好鸡汤。单单把这鸡汤拿出来未免俗套, 置于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却特别温暖人心,这样的题材拍成电影应该很不错。
- 10、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第一次读辛波斯卡的诗集,充满了感动和惊喜,每一首诗都包含着作家的思索和探究,关于人性,关于时间,关于自然……她思维活跃,又不失一丝的随意,实属难得。
辛波斯卡是波兰诗人、翻译家,是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的女诗人、第五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美称“诗歌界的莫扎特”,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认识她于《为你读诗》公众号的推送中,记得当时讲的是本书里的《三个最奇怪的词》。
诗人拥有一种奇异的天赋,日常生活所见之物,却写出全新的视角,生出独特的理解。她会俯身以谦卑的姿态与万物交流,往往以见微知著的文笔,在幽默的口气中呈现出智慧的闪光。
清晨四点,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时间点,却被诗人赋予了多种特殊性。
既然关于未来,看不到哪怕是一丁点的希望,没关系,关注现在就好了,所有的现在都会成为过去,所有的过去都会成就未来。
“这里”——把握当下,诗人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这层意思,充满创意性和想象力。
关于良知,她说:
关于一见钟情,她说:
关于生命,她说:
生命是一个单行道,由这头走向那头,无法重返,也不能再走一遍。
死亡是崇高的,谈论死亡的不能只有哲学家,普通人最应该关注死亡。“未知生,焉知死”并不能阻挡人类对死亡的探索。
无论是哪一位诗人,他终会关注死亡,但更关注的还是诗本身,也会把诗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爱的辛波斯卡说:
对许多人而言,诗真的像“救命的栏杆”。辛波斯卡是懂得诗和生命的况味的,当她这样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写诗,需要灵感,在“诗人与世界”的篇章说说道:
灵感总会在一瞬间路过,抓住了,便可能成为一种惊喜,人——普通人,也要热爱生活,时常拥有一颗爱众生的心,且不忘想象和期盼。
辛波斯卡n连续看了辛波斯卡两本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和胡桑译的这本《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许多诗人偏爱用文雅的词语,甚至引入古语,与日常造成一种疏离,以此营造出美感与诗意。但辛波斯卡不是,她喜欢用数字(甚至科学计算的过程)、各种博物学词汇、万事万物的名词,没有什么不可写,所有现代词汇,不管优美或寻常都可列入她的诗行,自然地显现。据说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小说家,她平时阅读的非诗集的杂类书籍远比诗歌多,难怪她给我们的印象如一位博物学者、一位人类学家、一名诗人的三位一体形象。她追求的不是单一美感,而是众多事物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而这种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